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大国重工_校对版by:齐橙》-第74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这不合适,小陈。”冯立坚持道,见陈抒涵一点都不松口的样子,他又转身冯啸辰说道:“啸辰,你跟小陈说,这事绝对不行。”

        冯啸辰笑道:“爸,你就别管了,到时候让陈姐安排人给你送餐就是了。反正是咱们自家的酒楼,每顿饭多少钱,我会让陈姐记账的,到年底统一从分红里扣除,不就行了?妈不在新岭,你又一天到晚在学校里,回来还吃不到一口热饭,你让我在京城怎么能够安心?”

        “是啊,冯叔叔,你就别管了。刚才啸辰提醒得对,等过完年,我们就打算搞上门送餐的业务了,到时候让送餐员顺便给你送一份,一点都不麻烦。回头你跟我说一下你的口味,我让厨房每天给你换花样,保证一个月都不会重样的。”陈抒涵笑着说道。

        “这太麻烦了吧……”冯立支吾着,却也不便推辞了。他知道这是儿子的孝心,自己如果坚持不接受,倒真的让冯啸辰不安心了。冯啸辰说餐费可以在分红里扣除,那就相当于是自己家里掏钱订餐,不存在占酒楼便宜的问题,至于说天天吃送来的餐会花多少钱,冯立在心里略略计算了一下,也就踏实了。与辰宇公司的收益以及酒楼的分红相比,这点钱真不算什么了。

        “啸辰,你啥时候回来的?”陈抒涵这会才有工夫问起冯啸辰的情况,想到刚才冯啸辰吓唬了自己一下,她就忍不住生气,问完话又恶狠狠地瞪了冯啸辰一眼,道:“回来之前也不告诉我一句,一来就吓我,真是个……”

        说到最后,她又不便说下去了,毕竟冯立还在旁边。

        冯啸辰道:“我是今天下午刚到的,和我爸聊了会天,正准备做晚饭,突然想到陈姐这里还有一家酒楼呢,就上陈姐这里来蹭点饭吃了。”

        “你们还没吃饭呢?怎么不早说!”陈抒涵又大惊小怪了一番,然后拉开门,叫服务员去弄几个菜送到她办公室来。吩咐完,她又回来抱歉地对冯家父子说道:“冯叔叔,啸辰,真不好意思,酒楼里一到这个时候就没有包间了,咱们就在我办公室吃点吧?”

        “没关系的,就是不知道会不会影响小陈的工作。”冯立说道。

        冯啸辰却不在意,酒楼原本就是他的产业,陈抒涵是他的合伙人,又是当年在知青点的故人,没必要有太多客套。他笑了笑,说道:“陈姐,想不到酒楼的生意会这么好,我记得你一开始还担心租这么大的楼用不上呢。”

        陈抒涵感慨道:“是啊,我也没想到。原先新岭没这么多吃饭的地方,各家饭馆也没这么红火。这一年多,新岭起了起码有十几家个人的饭馆,还不算我原来开的那种小店,结果家家的生意都特别好。咱们春天酒楼因为位置好,装修也是顶尖的,生意比别家都好得多。我现在就愁场地太小,想吃饭的人都找不着座位,包间就更不够用了。不过,啸辰,你刚才说的主意真是太好了,如果我们能够把送餐业务开起来,销售额起码能增加50%呢。”

      第一百九十七章 不要连朋友都做不成

        服务员把陈抒涵要的饭菜送进来,三个人便围着办公室的茶几开始吃饭,一边吃,陈抒涵一边向冯啸辰汇报酒楼的经营情况。冯立插不上什么话,只能坐在边上闷头吃,偶尔陪着笑笑而已。

        去年陈抒涵把酒楼租下来之后,便马不停蹄地进行了装修,然后以辰宇公司驻省城办事处的名义开张营业,春天酒楼的招牌,是足足推迟了两个月才挂上去的。

        一开始,到酒楼来吃饭的人并不多,但口碑慢慢传开,顾客就一天比一天多起来了,直到经常出现人满为患的场景。刚开业的时候,陈抒涵只带了五六个人过来,很快就发现人手不够用,不得不赶紧再招聘新人。幸好社会上有大批的待业青年,只要树起招兵旗,就不愁招不到人手,而且这些人对于工资待遇之类的要求都非常低。

        陈抒涵是在知青点呆过的人,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挺文静的,管理风格却是非常泼辣。曾有一个新招进来的小伙子欺负陈抒涵是个女性,故意光着膀子,露出一身肌肉,想吓唬一下她。陈抒涵二话不说,上前就是一脚,直接把对方踹翻,然后踩在他的背上,愣是让他连喊了10声“姑奶奶饶命”,这才放过了他。其他员工见此情景,哪还有敢和她犯冲的,一个个都乖乖地听从指挥,遵守她制订的各项规章。

        除了招收待业青年当服务员之外,陈抒涵还辗转地托人请到了几位退休的大厨,给予很高的薪水,请他们出山,到春天酒楼来掌勺。她与大厨们共同研究开发传统菜谱,推出了近百种招牌菜,让许多吃遍八方的单位领导都叹为观止,春天酒楼也因此而成为许多单位指定的接待餐厅。

        春天酒楼的名气做起来,还真有人质疑过酒楼的所有制性质问题,说一家私营的餐馆办这么大的规模,是不是符合规定。无所不能的“有关部门”向杨桥街办打电话质疑,街办主任何春梅告诉对方,这家酒楼根本就不是什么私营餐馆,而是合资企业,人家德国人都专门来看过的。听说事涉合资企业,也就没人敢再说三道四了。即便有人觉得此事背后有蹊跷,也不会深究,毕竟能够找到一个德国人来背书的餐馆,绝对是不简单的。

        “看起来,这张虎皮还得继续披下去啊。”冯啸辰笑着说道。

        陈抒涵道:“可不是吗,合资公司的这个名头太重要了,要不咱们把餐馆开得这么大,树大招风,肯定会出事的。对了,啸辰,我还想问问你呢,咱们酒楼挂着辰宇公司的牌子,是不是要交一些管理费啊?”

        冯啸辰想了想,说道:“交一点也好,主要是堵一堵县里那些人的嘴,德国人那边嘛……倒不会在乎这点钱。至于金额嘛,对了,咱们这半年到底赚了多少钱?”

        “赚得多了。”陈抒涵压低了声音,又瞥了冯立一眼,不知道这些事情当着冯立的面说是不是合适。见冯啸辰没有吱声,她才继续说道:“详细的账目我正在做,我们这半年的营业额是27万多,买菜,水电,加上职工的工资,对了,还有付给杨桥街道的租金、卫生费之类的,加起来不到12万,所以……”

        “那……这半年酒楼岂不是赚了15万?”冯立先把数字算出来了,不由惊得瞠目结舌。

        酒楼的经营,原来说好是由陈抒涵和冯凌宇一起负责的。这半年多,冯凌宇被打发到桐川去了,自然也就不再参与酒楼的日常事务。何雪珍也不在新岭,冯立是个当老师的,也不会主动去打听酒楼赚了多少钱。陈抒涵不清楚冯家的经济关系,她只对冯啸辰负责,所以没有向冯立夫妇透露过酒楼的收益。

        冯立夫妇偶尔也会在私底下猜测酒楼能够赚到多少钱。看到酒楼每天宾客盈门,他们觉得没准一个月能赚到五六千块钱的利润,这样一个数字就已经让他们觉得不可思议了。现在陈抒涵揭开了谜底,说半年多时间就赚了15万,相当于一个月有2万多的利润,抵得上冯立夫妇10年的收入,怎能不让冯立吃惊。

        “嗯,不错不错。”冯啸辰点点头赞道,他的语气比冯立可平淡得多了,明显是没把15万的利润当成一回事。

        “陈姐,我是这样考虑的。”冯啸辰道,“今年,咱们给辰宇公司交2000块钱的管理费。余下的钱呢,留出70%,差不多是10万块钱吧,作为扩大再生产的资金,留在账上。余下的5万,你拿2万,我拿3万,你看怎么样?”

        “前面的我都赞成,但分红这块,我应该是拿20%的,所以给我1万就好了……”陈抒涵说到这里,忸怩了一下,又说道:“其实我拿20%都不应该的……”

        冯啸辰摇摇头道:“陈姐,咱们之间就不用说客套话了。其实我们心里都明白,这个酒楼能够发展成现在这个样子,全是你一个人的功劳。我最初只拿了600块钱出来作为启动资金,除此之外什么事情都没做。这样拿八成的分红,连我自己都觉得不好意思。今天我爸也在这里,我就做一个主,酒楼的股份调整一下,你占40%,我家占60%。我还是拿大头,占你一点便宜,你看怎么样?”

        “这不行!真的不行!”陈抒涵脸都急红了,“谁说你没做啥,你想想,如果没有你的个体执照,我们这个酒楼怎么办得起来?还有,现在酒楼也是用着辰宇公司的牌子,如果不是你,辰宇公司怎么会同意让我用他们的牌子的?”

        “对啊,我出个牌子而已,拿60%的股份,已经是很过分了。陈姐,你不会是想以后咱们连朋友都做不成吧?”冯啸辰说道。

        “小陈,我赞成啸辰的意思,你拿40%,一点问题都没有。”冯立发话了。

        最初冯啸辰说要请陈抒涵来帮他开饭馆的时候,说起要给陈抒涵20%的干股,当时冯立夫妇还有点不情不愿的,觉得凭空拿出20%给别人,总有点心疼。可看到春天酒楼真如春笋一般飞速地发展起来,冯立夫妇的想法就发生了变化。

        正如冯啸辰说的,这个酒楼的成长与冯家真的一点关系都没有,全是陈抒涵一个人的功劳。冯立两口子都是厚道人,觉得这样白白占人家的便宜很不合适,怎么也得给人家多一点股份才好。

        从更现实一些的角度来说,冯家对于春天酒楼已经不重要了,陈抒涵如果有别的心思,拿着自己的分红重新去开一家酒楼,也是完全可以的,她有什么必要非要给冯家打工呢?给陈抒涵增加股份,是拴住她的必要手段,这一点,冯啸辰想得很明白,冯立也同样能够想明白。

        趁人之危,用一个很低的条件把朋友骗来给自己打工,一时半会无所谓,时间长了,的确就连朋友都做不成了。冯啸辰两世为人,对于这个道理是非常清楚的。

        “冯叔叔,啸辰,这样一来,我成什么人了?”陈抒涵纠结地说道。

        冯啸辰道:“陈姐,咱们要做一辈子的朋友,利益上的事情分得清楚一点反而更好。你想想看,你在酒楼里没日没夜地打理,最后却只能拿到20%的收益。我们一点力气都没出,反而拿了80%,时间长了,就算你没什么想法,你家里人不会有怨言吗?”

        “他们不知道的……”陈抒涵低声地说道。其实,她母亲和弟弟还真是嘀咕过这事,因为春天酒楼的名气之大,在新岭已经是无人不知。陈抒涵把自己的工资和去年的分红都交给了家里,今年分红在即,家里人早就在盘问她能够拿到多少钱。

        陈抒涵知道,如果她跟家里人说自己只能拿到20%的分红,她的母亲、弟弟、弟媳等等肯定会怂恿她离开春天酒楼,自己单干。她原本打算对家里人撒个谎,说酒楼其实是辰宇公司的产业,而且这半年也没赚多少钱,最后拿个三千两千的回去,也足够让家里人高兴了,毕竟这也抵得上一个级别比较高的双职工家庭的全年收入了。

        纸是包不住火的,今年她能够这样说,明年呢?酒楼的收益是摆在明面上的,有心人计算一下,就能够算出个大概。她自己不会嫌弃20%的分红太少,但家里人那边是不好交代的。

        冯啸辰道:“陈姐,这件事就不用讨论了,过两天咱们正式签一个协议,把酒楼的股份明确一下。另外,你自己的工资标准也提高一点,就按每月200块钱算吧。以后酒楼经营扩大了,工资再进一步提高。你也看到了,酒楼是很赚钱的生意,以后咱们都会是有钱人,在这些事情上纠缠,就没有意思了。”

        “真的不合适……”陈抒涵的声音越来越小,她不知道该如何反驳冯啸辰了。

        “好了,这件事就先这样,我晚上还要去看望一下工学院的闫老师。对了,咱们的酒楼建起来之后,闫老师来吃过饭吗?”冯啸辰岔开了话题,问道。

        听冯啸辰说起闫百通,陈抒涵一下子笑了起来:“他呀,可真是个馋鬼,三天两头到酒楼来吃饭呢,听说是在辰宇公司那边拿了很高的工资,也能吃得起了。我给你问问,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他现在就在酒楼里。”

      第一百九十八章 吃货的春天

        正如陈抒涵说的那样,闫百通果然就在酒楼一层大厅靠窗的一张桌子那里坐着。与他在一起的,还有一位中年女性,据陈抒涵介绍,那是闫百通的夫人,闫百通每次来吃饭都会带着夫人一起来的。

        半年没见,闫百通的体型明显地膨胀了一圈,原先脸上还有些未老先衰的灰色,如今看起来已是红光满面,这恐怕只能解释为春天酒楼的饭菜养人了。

        早在半年前,冯啸辰第一次和闫百通一起吃饭的时候,他就感觉到这位老闫是个典型的吃货,只是因为当老师收入低,难得有大快朵颐的时候。这半年时间,闫百通在新岭和桐川两个地方来回跑,其中在桐川的日子倒比在新岭要多一些。冯啸辰在杨海帆写给他的信中已经了解到,闫百通帮着公司解决了不少技术难题,还拿出了几个不错的设计。杨海帆按照冯啸辰的吩咐,对于闫百通做出的贡献一律给予重奖。闫百通前前后后从公司拿到的奖金也有两三千块钱,至少在吃饭这个问题上,他已经不再需要省钱了。

        陈抒涵还告诉冯啸辰,他建议的贵宾卡的制度,春天酒楼已经在实行了。闫百通因为是冯啸辰介绍来的朋友,又在辰宇公司工作,所以陈抒涵真的给他发了一张白金卡,能够享受七折优惠。闫百通的夫人不太会做饭,闫百通嫌家里的饭菜不好吃,所以经常跑到春天酒楼来开荤。

        冯啸辰让冯立先骑车回家去,又让陈抒涵不必陪他,自己一个人径向闫百通坐的那桌走去。闫百通和夫人倒也没有特别奢侈,只是要了两个菜下饭吃。闫百通面前还摆着一个小酒杯,旁边有一个装了半瓶酒的酒瓶子。他并不酗酒,每顿饭也就是喝个一两酒左右,这个酒瓶子是他从家里带过来的。那年代也没有收开瓶费的说法,他每次都是自己带酒过来,相当于把酒楼当成自家的食堂了。

        “闫老师,吃着呢?”冯啸辰大大咧咧地向闫百通打着招呼,然后拉过一把椅子,在桌边坐下,向闫夫人也招呼了一声,道:“师母,您好,我叫冯啸辰,是闫老师的学生。”

        “是冯处长啊,你啥时候来的?”闫百通看到冯啸辰,脸上露出惊喜之色,又向夫人介绍道:“淑芝,这就是我跟你说过的小冯处长,辰宇公司就是他引进进来的。”

        “哦,是小冯处长,你好你好!”闫夫人连忙向冯啸辰问候着。自从丈夫给辰宇公司干活之后,家里的收入水平迅速提高,不但有钱三天两头地来下下馆子,闫夫人自己还做了好几身不错的衣服,在单位同事那里赚够了羡慕。对于给丈夫提供了这么好机会的人,她自然是不可能不知道的。只是她从前虽然也听闫百通说过冯啸辰非常年轻,却不料会年轻到这个程度,心里不禁有些惊讶。

        “闫老师气色好多了。”冯啸辰笑嘻嘻地对闫百通说道。

        此言一出,闫百通的老脸顿时就红得不成样子了,也不知道是酒劲上来了,还是别的原因。闫夫人倒是笑着揭发道:“小冯处长,你不知道,老闫这家伙,什么都好,就是这张嘴太刁了。过去总嫌我做的饭不好吃,想到外面吃饭,又花不起钱。这不,你给他介绍到辰宇公司去帮忙,那边也挺客气,时不时给点劳务费啥的,都补贴到他这张嘴上了,你说他的气色能不好吗?”

        “的确是……吃得好了一点。”闫百通有些狼狈地解释道,吃惯了粗茶淡饭的人,突然有个大吃大喝的机会,而且持续半年时间,增肥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关于闫百通发福这件事,在工学院的同事里早已成了一个善意的笑柄,现在被冯啸辰一语道破,他岂能不觉得尴尬。

        “主要是杨总经理那边非常客气,每次我到桐川去,他都要交代小食堂专门给我做吃的,一日三餐不算,晚上还要再加一道夜宵,唉,医生说我都有点脂肪肝了。”闫百通苦闷地说道,说完,不等冯啸辰接过话头,他又赶紧岔开,问道:“冯处长,你啥时候回来的,这趟回来,得过完年再回京城吧?”

        “我是今天下午刚到的。”冯啸辰道,“我母亲和弟弟都在桐川,就剩下我爸和我在新岭,所以我就领着我爸到这吃饭来了,正巧听说你也在这。”

        闫百通道:“嗯嗯,我也是前天才从桐川回来的,这不,就带你师母到这吃饭来了。家里的孩子都在外地工作,我们老两口也懒得开伙。”

        冯啸辰自然不会去揭穿闫百通的谎话,吃货这种生物,在后世可以大言不惭地自我标榜,在当年则是很受人鄙视的。其实冯啸辰觉得喜欢吃点美食不算什么缺点,总好过有些人赚了钱之后犯生活错误吧?有关闫百通的工作情况,冯啸辰听杨海帆介绍过一些,他原本打算晚上专程去找一趟闫百通的,现在碰上了,正好聊一聊。

        “闫老师,在桐川那边的工作,还顺心吧?”冯啸辰问道。

        “顺心,非常顺心。”闫百通不假思索地回答道,“人家外企就是外企啊,工作作风就是比咱们要扎实。我说要做什么实验,花多少钱,杨经理二话不说,马上就签字。实验室里出了成果,杨经理和陈总工马上就会拿到车间去做试生产。有时候我跟杨经理说,是不是要再讨论一下,看看这个设计好不好。你猜杨经理说啥?时间就是金钱,我们要争分夺秒。”

        冯啸辰笑了,时间就是金钱这句话,还是他说给杨海帆听的,杨海帆学得倒是挺快。不过,闫百通是有本事的人,他敢拿出来的设计,本身就是很过硬的,杨海帆也是因为知道这一点,才会直接拿到车间去做试生产。杨海帆告诉过冯啸辰,闫百通设计的几种轴承,都已经由公司在欧洲申请了专利,市场上的反响也非常不错。至于收益,目前还存在公司的账上,要等到时机成熟的时候,才会和闫百通结算,现在给他太多的钱,工学院方面会找他麻烦的。

        “我听杨经理说过了,闫老师工作非常认真,经常一干就是大半夜,不注意休息。对了,师母,以后闫老师去桐川的时候,你如果没什么事,也跟着一块去玩玩吧,也好有人照顾一下闫老师。桐川那个地方,风景还是很不错的。”冯啸辰对闫夫人说道。

        “他呀,就是这个性子,过去在学校做实验也是一做就做到大半夜。不过因为学校里经费也不多,他有些实验做不了,回到家还拿我撒气呢。”闫夫人用嗔怪的口吻说道。

        “时不我待啊。”闫百通感慨道,“小冯,你还年轻,不能理解我们这一代人的想法。我都是年过半百的人了,还能干几年啊?原来没设备,没实验材料,写出了文章连发表的版面费都没有,那才叫着急啊。现在条件这么好,想做什么实验都能够做,想发文章有公司帮着出钱,我只愁没有分身法,不能同时干五件事情呢。我告诉你,我现在起码有50个好的想法,都让我的那些学生在做着实验呢。等这些文章写出来,再一发表,哼哼……”

        说到最后的时候,闫百通的脸上泛出了得意的光芒,估计那潜台词就是说自己会如何如何牛叉吧。时下国内还没有唯SCI的风气,不过如果真的能够在国外有影响力的期刊上发表几十篇文章,闫百通恐怕想装低调都不成了,绝对是南江省头号学术权威。

        “老闫,你就别吹了!”闫夫人看不下去了,隔着桌子瞪了闫百通一眼,然后说道:“没有人家小冯处长给你介绍,你能有今天这样的机会吗?你光顾着自己喝酒,怎么也得敬小冯处长一杯吧?”

        “对对对,得敬小冯一杯。”闫百通这才反应过来,他向服务员打了个手势,让服务员帮他拿来一个酒杯,然后端起酒瓶子,分别给冯啸辰和自己都倒满了一杯酒,接着便端起自己的酒杯,向冯啸辰说道:“小冯处长,这杯酒,是我老闫敬你的。辰宇公司那边的事情,我心里也明白,不是你打了招呼,他们也不可能给我这么多方便。”

        冯啸辰端起杯子,说道:“闫老师,你敬我,我可不敢当。辰宇公司和你之间,是互惠互利的关系。没有你带着学生去帮忙,他们也没这么快掌握德国人的技术。我都已经听说了,你和你的那几个学生做的工作都非常出色,杨经理还专门让我向你打听一下,你那些学生里,有没有想到辰宇公司去工作的,他愿意高薪聘用呢。”

        “这个嘛……”闫百通把杯子又放了下来,苦恼地说道:“这件事,杨经理也向我说起过,不过,你也知道的,现在学校里的分配都是由国家定的,学生哪有选择权。再说,辰宇公司毕竟是合资企业,还是不如国企稳定吧,所以,学生也有自己的想法,你说是不是?”

        “哈哈,明白明白。”冯啸辰笑道,他向闫百通举了举杯子,一饮而尽,然后便岔开这个话题,与闫百通聊起轴承的事情来了。

      第一百九十九章 轴承大王

        知道闫百通在辰宇公司干得挺开心,冯啸辰也就放心了。聊天的过程中,闫百通还向冯啸辰暗示,有几个在工学院里和他关系不错的教授,看到他的生活明显改善,而且科研成果迭出,也有意想给辰宇公司干点活。

        冯啸辰问了一下这些教授的情况,然后告诉闫百通,他可以把这几位教授带到桐川去试一试,如果杨海帆他们觉得这些教授水平不错,也用得上,自然也就会接纳他们了。闫百通连连点头,表示过完年就来安排这件事。

        第二天,冯啸辰去省冶金厅转了一圈,乔子远、刘惠民等人见了冯啸辰,热情又比过去多了几分。冯啸辰原先在国家经委冶金局只是一个普通工作人员,现在到了重装办,却有了一个副处长的衔,明眼人一看都知道他将是前途无量的。虽然大家没听说过什么“莫欺少年穷”的台词,但这个道理是谁都明白的。

        因为热轧机的引进合同刚刚签完,具体的设计和设备制造还需要一段时间,目前南江这边还没有太多的事情要做。冯啸辰以重装办代表的身份,听取了南江省冶金厅和南江钢铁厂方面对于这个项目的报告,做了一些“重要指示”,这项工作就算是完成了。因为冯啸辰就是南江本地人,冶金厅也就没说什么给他安排消遣娱乐项目的事情,只是说如果他在南江期间有什么麻烦的事情,可以尽管找冶金厅帮忙解决。

        “冶金厅毕竟是你的娘家嘛!”刘惠民拍着冯啸辰的肩膀,这样说道。

        “是啊是啊,还是回到娘家觉得亲切啊。”冯啸辰应道,同时无奈地想到冷柄国也说过同样的话,这就叫富在深山有远亲了。

        罗翔飞派冯啸辰到南江来考察,其实就是存着给他放个假,让他能够回家过年的意思。冯啸辰到过一趟冶金厅之后,也就没啥别的事情了,于是准备前往桐川,去看看辰宇公司的情况。谁曾想,没等他出发,杨海帆却先到了新岭,还带着一个30岁上下,有着明显东南沿海相貌的男子。

        “我不是说好明天就去桐川的吗,你怎么反而到新岭来了?”

        见到杨海帆出现在自己面前,冯啸辰诧异地问道。这是春天酒楼的一间办公室里,冯啸辰是陈抒涵派人去他家喊来的。春天酒楼对外声称是辰宇公司的驻新岭办事处,事实上也的确有这个功能,辰宇公司的人到新岭来出差,吃住都是在这里,陈抒涵还专门给杨海帆留了一间办公室供他使用。

        “出了点事情。”杨海帆向冯啸辰说道,他让冯啸辰坐下,然后指了指坐在旁边的那名男子,那男子赶紧站起身来,脸上露出一些怯怯的表情。

        “这是姚伟强,海东省金南地区的个体户,人称轴承大王。”杨海帆介绍道。

        “那都是人家瞎传的,我就是做点小生意而已。”姚伟强低调地说道。

        “轴承大王?”冯啸辰有些不明就里,“你也是生产轴承的?”

        “不是不是,我是卖轴承的。”姚伟强道。

        “那轴承大王是什么意思?”冯啸辰又问道。

        “这个嘛……”姚伟强看了看杨海帆,见杨海帆没有替他解释的意思,只能硬着头皮自己说了:“我原来是在我们公社农机厂里工作的,对轴承有点研究。后来我发现市面上轴承的品种非常多,有时候想买一个想要的轴承,要跑很多地方,还不一定能够买得到。所以我就从农机厂出来,自己搞了个个体户,专门卖轴承。大个的轴承,还有专用轴承,我不敢说,但平常机器、仪表上用的轴承,我这里都有。因为我的货色比较全,所以人家就给我起了个外号,叫作轴承大王。对了,我们金南地区除了我这个轴承大王之外,还有螺丝大王、钥匙大王、电器大王、五金大王,一共有10个人,我们当地人就叫我们叫十大王。”

        “姚师傅是他到我们公司来联系进货的时候,我才认识的。姚师傅的水平非常高,对轴承的型号非常了解,对于用户的情况也非常了解。他看到我们公司生产的几种油膜轴承之后,就说他知道哪些企业用得上这样的轴承,而且这些企业还正在到处找这种轴承。经过他牵线,我们在国内卖出了不少轴承,有机床企业买的,也有农机企业买的。”杨海帆说道。

        姚伟强道:“其实我哪有什么水平,我就是高小文化,自己比较喜欢钻研点机械的东西而已。轴承这个东西,我看得多了,也就有点感觉了。杨经理说的那些企业,我过去和他们接触过,他们说起到处找这些规格的轴承,我看到杨经理这里有,就给他们牵了一下线,很方便的事情。”

        “你的意思是说,你就是听人说过需要这些规格的轴承,你就全记住了?”冯啸辰饶有兴趣地问道。

        姚伟强半是羞怯半是自豪地说道:“我可能在这个方面有点小特长吧,不管是什么样规格的轴承,只要你跟我讲过,我就能够记得清清楚楚,保证不会搞错的。”

        “这岂止是小特长啊,简直就是天才了!”冯啸辰由衷地感叹道。

        轴承这种东西,规格是相当复杂的,除了什么内径、外径、厚度之类的指标之外,还有不同的类型,比如深沟球轴承、圆柱滚子轴承、滚针轴承、圆锥滚子轴承、推力滚子轴承等等,要想只听一遍就能够把对方的需求记下来,然后再去找对应的生产厂家,这可不是寻常人都能够做到的。

        姚伟强自称自己只有高小文化,而且是出身于公社的农机厂,自然也不会受过什么很好的训练,他能够做到对轴承规格过目不忘,只能说是全身心地投入在其中,已经达到熟能生巧的境地了。

        听到冯啸辰夸奖自己,姚伟强也有点得意。他来新岭之前,就听杨海帆跟他说过,冯啸辰是个国家部委里的副处长,是大干部。能够得到这样一个大干部的称赞,姚伟强有一种如遇明主的感觉。

        “老杨,你带姚师傅到我这里来,有什么事情吗?”冯啸辰转头向杨海帆问道。他其实更应该称姚伟强为姚老板,但当年老板一词是比较敏感的,想必姚伟强也不敢接受,所以冯啸辰只能学着杨海帆的样子,管他叫姚师傅了。

        一听冯啸辰这话,姚伟强脸上刚刚绽出的阳光立马就变成了厚厚的阴霾,杨海帆也是皱了皱眉头,对冯啸辰说道:“小冯,姚师傅这边,出了点事情。他从金南逃出来,跑到桐川来找我帮忙,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想到你回南江来了,所以就把他带到新岭,想听听你的意见。”

        冯啸辰一惊,问道:“什么事情,为什么是逃出来?”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8 22:1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