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呃,这个倒不至于吧。”冯啸辰小心翼翼地辩解道。当年的人在涉及到外国事务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会不会丢脸。出国的人要专门去制作西装,怕衣服不够高档被外国人看不起;外宾来访问,官员要吩咐手下全部换上新衣服,同样是怕被人看不起。
据说某次有位国外元首访华时突发奇想,要去某个公园转转,“有关部门”马上组织了一批机关干部扮成游客去镇场子。为了让外国人觉得中国人很富裕,有关部门通知所有参加游园的干部必须借一部照相机背在身上。但又因为相机可以借,胶卷却无处报销,于是外国元首便目睹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满园子都是背着相机的人,却没有一个在照相的……
这种观念,一直持续到新世纪来临,才算是渐渐淡漠了。再往后,就变成了中国人出国旅游的时候,外方满脸尴尬地解释:呃,我们这个地铁,造的年代有点欠了,看上去是不是挺破的,呵呵,没法跟你们中国比啦。
来自于后世的冯啸辰自然不会在乎丢脸不丢脸这种事情,所谓的外资,其实就是他冯啸辰自己。届时会有几个高鼻子的德国人出现在南江,装模作样地和这边的官员谈判、签字,但这些人拿的也将是冯啸辰给的佣金,哪有胆量去嫌弃冯啸辰的老家落后不落后。
这些话,冯啸辰没必要和乔子远解释,他说道:“乔厅长,这件事我也没办法,这是奶奶的心愿,我这个当孙辈的,只能是照办。厂子破一点也没关系,一张白纸好画画嘛。奶奶想看到的,也是一家落后的企业在合资之后脱胎换骨,原来的企业越是落后,这种反差不就越明显吗?”
“如果是这样的话……”乔子远沉吟起来。
既然是晏乐琴的心愿,乔子远也就没办法去改变了。晏乐琴是华侨,在官员们心目中的地位仅次于外宾,或者说也算是外宾的一类。外宾有这样的想法,自己哪有理由去拒绝,只能是帮着她实现这个愿望了。
“啸辰,你希望我帮你做什么呢?”乔子远向冯啸辰问道。
冯啸辰道:“乔厅长,您是知道的,我爸爸只是一个中学老师,我妈是大集体的职工,都没有什么关系。虽然我也知道引进了合资企业之后,地方政府会给予关照,但有些熟人打个招呼,总是更好一点的。我在南江认识的最大的干部就是您了,所以我想请您帮我介绍一些关系,以便我日后好联系。”
“这个很容易啊。”乔子远豪迈地说道,“桐川县应该是属于东山地区吧?东山地区的行署专员于长荣是我的老朋友,我们差点还攀了儿女亲家呢。我跟他打个电话,东山地区那边有什么问题,你尽管找老于就是。”
“原来您和于专员也攀过儿女亲家……”冯啸辰不无恶意地在心里嘀咕了一句。他分明记得,在德国的时候,有一回乔子远和罗翔飞在一块聊天,似乎也说过儿女亲家这样的话。看来这位乔厅长有没有别的爱好不好说,至少喜欢和人攀亲家这一点是没说的了。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可太感谢乔厅长了。”冯啸辰道。乔子远答应了帮忙,冯啸辰可不会让他再把话吞回去,他说道:“乔厅长,我打算初三就回桐川去,您能不能在这之前和于专员联系一下,这样我就可以顺便在桐川考察一下那两家企业了。”
软磨硬耗地逼着乔子远答应了晚上就给于长荣打电话之后,冯啸辰又接着打听乔子远还有没有其他可用的关系。乔子远平日里牛皮吹得太大,恨不得说整个南江省的厅级干部都是他的朋友,这回被冯啸辰挤兑到了墙角,不得已又表示可以给机械厅、经委、计委、外贸局等部门都打打招呼,回头给冯啸辰提供各种便利。
冯啸辰得到这些承诺,心满意足,起身告辞。孔芬英从厨房出来,先是竭力挽留了一阵,然后又把那个装得满满的网兜硬塞到冯啸辰手里,还再叮嘱他要经常到家来玩。冯啸辰自然也知道啥叫投桃报李,他告诉孔芬英,如果有什么要买的外国化妆品或者小电器啥的,就尽管开口,他会写信到德国去让那边的叔叔代购,至于外汇嘛,就不必客气了,孔芬英只需要付人民币就行。
“过去怎么没听说冯老的夫人还在国外,这家人瞒得可够严的。”
看着冯啸辰离开,孔芬英向丈夫嘟囔道。
“过去搞运动,他们家肯定是怕有海外关系会受到牵连。现在国家放开了,有海外关系是光荣的事情,他们当然就说出来了。”乔子远评论道。
孔芬英道:“这个小冯倒真是不错,挺懂事的。对了,他求你办什么事,如果不难办的话,你就帮他办了吧。”
乔子远没好气地说道:“你还真打算找他买进口化妆品了?这种事情找多了影响不好。”
孔芬英瞪着眼睛说道:“什么买化妆品,我是为了咱们家乔勇的前途考虑。等他大学毕业,如果想出国留学,外面没个认识的人行吗?到时候光是换外汇就够麻烦的。小冯的亲奶奶在国外,如果咱们在国内多帮着他一点,到时候再求他帮忙就容易了。如果不是看着他有海外关系,我犯得上这样哄着他吗?”
乔子远叹了口气,道:“唉,这个冯啸辰的能量,可不只是有个海外关系这么简单。这个小年轻有几把刷子,而且也会来事。冶金局的罗局长在新岭才呆了几天,就看中他了,直接把他调到京城去。他呢,到了京城没多久,又攀上了煤炭部的孟部长,那可是中央领导都要看重几分的老干部。这样一个到处都能混得风生水起的小年轻,现在求到我头上来,我能不帮他吗?”
“这么厉害?”孔芬英傻眼了,作为一名干部家属,她当然知道攀上一个副部长的关系意味着什么,而这事仅仅发生在冯啸辰到京城之后没多久的时间里,这充分反映出了冯啸辰的能量。
“这孩子,前途无量啊。”乔子远感慨了一声,转身进了自己的书房。他拿起电话,要通了长途,听到对方接起电话,乔子远便用亲切的声音说道:
“喂,老于啊,我是老乔,给你拜年了,问弟妹好……对了,我这里有一个这样的事情,提前跟你说一下。这可是一件大好事,是我硬帮你抢来的,你老弟回头得请我喝酒才是……”
第八十四章 大年初一的紧急会议
东山地区行署专员于长荣接完乔子远的电话,很长时间都没有从惊愕中清醒过来。
乔子远在电话中告诉他:有一位冶金厅的子弟,最近联系上了德国的一个海外关系,想把一家德国机械企业引入到中国来。经过乔子远的再三说服,这位子弟同意把合资企业建在东山地区,并选定了桐川县作为投资目的地。
乔子远的这番鬼话,于长荣自然是不会完全相信的。他有一百个理由确定,在桐川县投资的决定是由德方做出的,与乔子远的说服工作没有任何关系。理由是很多的,其一,有这种出风头的机会,乔子远岂有不自己留着的道理,冶金厅又不是没有下属企业,乔子远随便拿出一个企业来,也比桐川的那几家农机厂要强得多,他为什么不这样做呢?其二,就算乔子远麾下的企业因为某种原因不能与外商合资,乔子远也有无数更近的关系可以介绍,而不是上赶着送到东山地区来,还指名道姓要放到桐川。于长荣相信,乔子远此前根本就不知道桐川是方的还是圆的,他会对桐川有如此感情?
不过,乔子远说的有外商来投资的事情,却是真真切切的,这一点乔子远不可能撒谎。在那个年代,还没开始出现假冒外商骗取地方资金的事情,除非乔子远过年喝多了,要拿他于长荣开涮,否则这件事就十有【创建和谐家园】是真事了。
德资企业!
于长荣觉得脑子都不够用了。国家开放了这么长时间,整个南江省也就只有两家合资企业,而且还都是港资,根本不算什么正经的外资。如果自己地区里有了一家中德合资企业,那自己就是南江改革开放的先驱了,过上几十年,历史也会记载:某年某月,在东山地区行署专员于长荣的亲切关怀下,南江省第一家中德合资企业顺利落户……
想到这里,于长荣都等不及拖到第二天了,他抄起电话,找到了正在行署办公室值班的办公室副主任潘有栋,下令道:“老潘,马上派人通知所有在东山市的行署领导,晚上七点在行署召开紧急会议。还有,通知桐川县的书记和县长,让他们马上放下一切事情,开车到地区来,参加晚上的会议。”
“出什么事情了?”潘有栋被于长荣的这个命令吓得差点栽个跟头,老大啊,今天可是大年初一,这得出了多大的事,才要召集整个行署班子开会,还要叫县里的领导开车赶过来。这会已经是五点多钟了,要赶七点钟的会,桐川那两个领导估计得让小吉普飞起来才能办到了。
于长荣的语气里透着喜意,他说道:“老潘,你跟大家说,是好事,天大的好事!不过嘛,我现在还不能透露。你赶紧派人去通知吧,我还得给谢书记通个电话,向他汇报一下。”
领导动动嘴,下属跑断腿。于长荣这条命令一发下去,无数人便鸡飞狗跳地忙碌开了。行署的几个副专员纷纷给于长荣打电话,询问出了什么事情,于长荣一概笑而不答,惹得众人在电话里大声抱怨于长荣不够朋友。
最惨的莫过于桐川的县委书记范永康和县长熊小青,二人原本都已经各自约了晚上的饭局,要和亲戚朋友聚餐,听到消息,只得赶紧脱掉过节穿的新衣,换了半旧的中山装,然后合坐着县委的吉普车,向东山市赶去。
“老范,出什么事情了,怎么连个年都不让人过好?”
熊小青坐在车里,用手抚着抨抨直跳的心口,向范永康求证道。
范永康道:“我也不知道啊,县委办接到的电话就是让咱们俩赶紧过去,晚上七点钟开会,不过听说潘有栋倒是漏了一句口风,说是好事,让咱们不用担心。”
潘有栋漏这句风,恐怕也是怕出事吧。大过年的,突然通知书记、县长到地区去开会,如果再不声明是好事坏事,只怕两位地方父母官当即就能吓出个好歹来。
熊小青笑道:“能有什么好事,还非得大年初一通知咱们。不会是中央来了慰问组,要接见咱们吧?去年一年,咱们县里有什么特别风光的事情吗?”
“好像还真没什么。”范永康道,“出门之前,我问了一下秀Q县的老郑,他说他们没有接到通知,他还以为我是跟他逗着玩呢。看起来,行署就通知了咱们俩去,这事肯定是和咱们桐川有关的。”
“唉,不想了,一会到了不就知道了吗。”熊小青拍着脑袋,他中午刚和亲戚一起喝过酒,此时还有些残余的醉意,脑袋也不清醒,实在猜不透眼前的事情。
小车司机玩了命地踩着油门,驱车飞奔。也好在今天是大年初一,那些跑运输的卡车都在家歇着,从桐川县到东山市的公路显得比较空。卡在七点差五分的时候,范永康他们坐的吉普车终于停在了行署办公楼下。坐在前排的秘书杨海帆抢先一步跳下车来,帮范永康和熊小青拉开了车门,侍候着二人下车。范永康向杨海帆招呼了一句:“小杨,你在下面等着,别离开,万一有什么事情,我马上叫你。”
“放心吧,范书记,我一步也不离开。”杨海帆应道。
“老熊,咱们赶紧上去吧,别让于专员他们先到了。”范永康拉着熊小青便往楼里跑,快五十岁的人,居然也跑出了十一秒的百米成绩。
到了会议室门口,范永康伸手推门,却见屋里早已烟雾缭绕了,这是当时任何一个单位开会的常态,从这烟雾的浓度里,范永康能够判断出领导们差不多已经悉数到场,而且还已经到了一小会了。
“哈哈,老范,老熊,就等你们俩了,你们俩可迟到了哦!”
一个声音从会议室里传了出来,范永康一听就听出来了,那分明是地委书记谢凯的声音。
接着,于长荣的声音也响起来了:“老谢,他们俩也不算迟到了,这不还没到七点吗?通知他们的时候就已经是五点多了,他们来得可真不算慢。”
“是小李开的车吧?那小子,盘山路上都能开出80码来,这平地上,怎么不得开到100码了?”谢凯用调侃的口吻说道。他说的小李,正是今天开车载范永康一行来东山的司机,在全地区都是出了名敢开快车的愣头青。
范永康快步进了会议室,在一干地委、行署的领导旁边找到了属于自己和熊小青的位置,他没有坐下,而且是先做着检讨:“谢书记,于专员,太惭愧了,我们紧赶慢赶还是来晚了,让各位领导久等了。”
“老范,别做检讨了,赶紧坐下吧,就等着你们呢。”于长荣向范永康、熊小青做了个手势,两人这才怯生生地坐了下去,然后又忙着向自己熟悉领导们递着笑容。
“老于,你先说吧。”谢凯向于长荣招呼道。这个会,原本是行署的会,要待行署有一个决议之后,再提交到地委去讨论的。但在于长荣向谢凯通报了情况之后,谢凯当即表示,他也要来参加这个会议。既然书记来了,主持会议的事自然就落到了他的头上,在众人眼里,这也显示出了一把手对于这件事的重视。
“同志们,大年初一,把大家紧急召集起来,是因为省冶金厅的乔厅长给我报告了一个消息,那就是,有一家德国的机械企业,希望在咱们东山地区投资建立合资企业!”于长荣用缓慢而清晰的语气,向众人曝出了这个轰动性的消息。
一言既出,会议室里立马就炸了锅,众人瞠目结舌,纷纷喊了起来:
“什么,德国企业?”
“没有搞错吧,合资企业,怎么会落到咱们东山来了?”
“老于,这个玩笑开大了,乔子远不会是喝多了,跟你闹着玩的吧?”
“……”
分管教科文卫的副专员是个女同志,名叫黄惠娥,有点文化,她止住了众人的喧哗,对于长荣说道:“于专员,我觉得这事有点问题,很可能是乔厅长以讹传讹听错了。咱们东山的工业底子这么薄,德国机械企业怎么可能要在咱们这里搞合资企业?如果是搞农产品加工,倒是有点可能性,毕竟咱们东山的荸荠、黄红麻这些还是有点优势的。”
“小黄,你这话我就不爱听了。”分管工业的副专员刘志武不乐意了,他是东山地区的老领导,今年已经快满60岁了,对地区里的企业极有感情。他掰着手指头算道:“咱们的鼓风机厂,那是1953年建的厂,放在全国算也是老资格了。还有东山机械厂,200多人的大厂,好多产品都是国内独一份的……”
“老刘,老刘,这些就别算了。”于长荣赶紧打断刘志武的计算,他知道,这位老先生一旦打开话匣子,没有个把小时是刹不住的,他现在可没时间听刘志武盘点这些家底。
“有关这个问题,大家不用怀疑了,我已经向乔厅长反复确认过。德国企业所以会到咱们东山来投资,是因为对方是一位爱国华侨,而且很可能就是咱们东山人……”
于长荣说到这里,把目光转向范永康和熊小青二人,问道:
“老范,老熊,你们俩有没有什么印象,这位爱国华侨会是什么人呢?”
第八十五章 净水泼街迎外商
早在于长荣说有德企要在东山投资的时候,范永康和熊小青就已经在心里紧张地盘算开了。于长荣说的是东山,但这次有资格来参加会议的县级领导,却只有他们二人,这就充分说明德方意向的投资地方并不是泛泛地指向东山地区,而是明确限定在桐川县了。否则,以桐川县那点薄弱的工业实力,他们俩有什么资格坐在这里听这个会议。
两个人都是在桐川县工作多年的,对桐川的情况了解颇深。听到于长荣说起爱国华侨,又是在德国生活的,范永康心里已经有数了,此时轻轻咳嗽一声,说道:“谢书记,于专员,如果要说起爱国华侨,我觉得,很有可能是冯老的夫人晏乐琴女士,因为冯老就是我们桐川人。”
“冯老?”谢凯一愣,“哪个冯老?”
于长荣却是了解一些情况,当下低声地向谢凯解释道:“就是原来在冶金厅工作的冯维仁老先生,他原来是在德国留学的,解放前带着两个孩子回了国,他夫人晏乐琴也是咱们南江人,没有跟他一起回来,后来听说是故去了。不过,从现在的情况来看,晏女士应该还健在,这一次,很可能就是她回来投资。”
“这件事,我怎么从来没有听说过?”谢凯问道。
于长荣道:“冯老前年就去世了,当时也没有人知道晏女士还活着。其实,就是现在,我也不敢确认要来投资的到底是不是晏女士。但从乔子远说的情况来看,很可能是她,因为乔子远说这个投资是冶金厅的一位子弟介绍过来的,冯维仁原来在冶金厅工作,这应当就是他的后人介绍来的了。”
冯维仁早些年在南江的名气不小,于长荣也和他打过照面,又因为冯维仁的老家是在东山地区,所以于长荣对他有一些印象。先前乔子远跟他说起合资企业的事情时,他脑子里也闪过了冯维仁的名字,但因为不确信冯维仁是不是桐川人,所以他还存着一些疑虑。现在听范永康说冯维仁就是桐川人,把几方面的信息一融合,于长荣就可以确定了,这桩投资案,十有【创建和谐家园】是和冯维仁有关的。
谢凯是新近才调到东山地区来工作的,对于这些事情不太了解。听于长荣介绍完,他点点头道:“教训啊,如果不是乔厅长介绍,咱们差点就和这样一笔外国投资擦肩而过了。老于,我提议,春节过后,咱们在全地区范围内开展一次华侨亲属摸底排查工作,做好这些家属的安置照顾,请他们多和海外的亲人联系,为家乡建设添砖加瓦。”
“我同意。”于长荣连忙应道。
谢凯又问道:“老于,乔厅长在电话里还说了什么,他说对方希望把这家企业建在什么地方了吗?”
于长荣道:“这就是我紧急召集这个会议的原因,老范,老熊,这也是通知你们俩赶过来的原因。实话实说了吧,乔厅长在电话里明确说了,对方就是想把这家工厂建在桐川县。”
“什么,桐川县!”刘志武的眼睛又瞪起来了,“桐川哪有什么厂子!他们过来和谁合资去?不行不行,绝对不行!”
“刘副专员,你这样说我可不同意,我们桐川也有20几家工业企业的。再说,我们工业基础薄弱一点,也是因为地区总是忽略我们,不肯把厂子建在我们那里。”
熊小青梗着脖子跟刘志武硬扛开了。别看刘志武是副专员,比熊小青的官大,搁在平时,熊小青肯定是要对他恭敬的,但现在是争项目的时候,哪还能客气。刘志武一张嘴就说不能把合资厂建在桐川,这就犯了熊小青的逆鳞了,再不说话,到嘴的鸭子就飞了。
“小青,你不能眼睛只盯着你那点坛坛罐罐。”刘志武道,“你要知道,这是德国企业,就你们那几家农机厂,能安得下人家这尊大神吗?咱们地区也就是鼓风机厂和东山机械厂还比较过硬,依我看,就让德国人在这两家厂子里挑一家来合资吧。”
范永康道:“刘副专员,这可不行,刚才于专员也说了,人家是指名道姓要到桐川投资的。如果不是认准了我们桐川,那新岭那么多大企业,人家何必跑到东山来?”
“这件事可以跟他们做做工作嘛,桐川是冯老的老家,东山也是冯老的老家,这两个地方有什么区别吗?”刘志武说道。
“当然有区别……”熊小青呛声道。
“要尊重华侨的选择嘛。”范永康也附和着。
“永康,小青,你们都别急。”谢凯发话了,他和于长荣低声商量了几句,然后又对范永康、熊小青二人道:“我和于专员的意思,还是倾向于老刘的意见。如果让德国企业和鼓风机厂或者东山机械厂合资,对于咱们地区的发展来说,是更加有利的。桐川目前最大的机械企业,也就是你们桐川农机厂,不过就是50多个人,设备和技术都不行,怕是德资过来一看,就没兴趣了。”
“谢书记,我觉得这个问题很好解决。”熊小青道,“趁着德国人来之前,地区先给我们拨点款子,我们把桐川农机厂改造一下,再从东山机械厂调点设备和人才过去,不就好看了吗?”
“这不是脱了裤子放屁吗,多此一举。”刘志武道。
“可问题是,人家华侨明明说了,就是要在桐川投资的,咱们有什么权力让人家改变。”熊小青争执道。
谢凯摆了摆手,道:“小青,你不要再说了。你们的意见,我很明白,不过,现在不是搞地方保护主义的时候,一切要从引进外资的全局出发。我认为,你们桐川县委、县政府要配合做好华侨方面的工作,尽量说服他们把企业建在东山市。至于你们做出的牺牲,地委和行署都是不会忘记的。”
“这……”熊小青无语了,这可是一把手发话,而且还是与于长荣商量过的,他们很难翻过来了。
“谢书记,如果对方坚持就是要在桐川建厂,怎么办?”熊小青做着最后的努力。
“我觉得,这件事咱们做两手准备吧。”于长荣道,“第一,永康和小青要有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服从地委和行署的安排,回去联络冯老家的亲属,争取说服晏女士同意把合资企业建在东山市,这件事如果能够办成,你们俩是最大的功臣。第二,我们也要做好对方坚持原来想法的准备,所以你们两个回去之后,要马上组织全县干部职工,清理环境,做好迎接华侨回乡投资的工作,务必给晏女士留下良好的印象。”
谢凯道:“就算晏女士答应了在东山投资,桐川县她肯定还是要去的,所以不管是哪一手准备,你们都要把县城和冯老老家的环境卫生搞好。有句古话是怎么说的,叫作黄土垫道、净水泼街,你们就要按这样的标准去做。”
“好吧,我们服从地委和行署的安排。”范永康妥协了。他嘴上这样答应,心里却在做着盘算,琢磨着能不能找到冯维仁的什么近亲,私底下递个话,让晏乐琴无论如何要一口咬定,只在桐川投资。他才不信什么地区一盘棋之类的话,县里没有几家像样的企业,自己这个书记在地委开会的时候就没有地位,当是领导口头上说个不会忘记,有个屁用。
“东山市的环境卫生也要搞好,这一点,惠娥你亲自落实吧。”于长荣盯着黄惠娥吩咐道。
“没问题!”黄惠娥应道。
接下来,大家又就如何进行合资,如何安置合资厂的人员,如何配备干部以及未来德方专家在东山的生活安排等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说得最嗨的时候,大家已经畅想起20年后的事情了。
会议从晚上七点一直开到十二点,这才尽欢而散。大家出会场的时候,刘志武拉着熊小青,半开玩笑地说道:“小青,你这小子敢跟我犯别扭了,是不是看我要退休了,收拾不了你了。”
熊小青不仅级别比刘志武低,岁数也小了七八岁,多年前在刘志武面前是属于小字辈的,会场上顶撞刘志武,那是为了各自的利益,到了会场外,他只能装怂,于是陪着笑脸道:“刘副专员,你冤枉死我了,我哪是跟你犯别扭,这不是怕华侨那边不乐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