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大国重工_校对版by:齐橙》-第23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一共100!”郝亚威得意地说道。

        两个人都有些不相信,凑上前来一问,才知道是冯啸辰想出了好办法,从售货员那里打听到了有打折的样品,替郝亚威省下了足足400马克。到了这个时候,两人也就不再迟疑了,爽快地给郝亚威凑出了100马克,让郝亚威买下了这台样品相机。

        “祝贺郝处长,梦想成真了!”冯啸辰向乐得合不拢嘴的郝亚威恭维道。

        “多谢小冯,没说的,今天晚上……呃,算了,还是过几天吧,我请你们三个吃德国的大餐!”郝亚威志得意满地许诺道。

      第六十章 收取穿越者的福利

        小冯三两句话,居然帮郝处长省下了400马克,这个消息成为代表团当天晚上热议的话题。包括罗翔飞在内,每个人都去瞻仰了一下郝亚威新买的莱卡相机,在对机身上那一道轻微划痕进行了认真鉴定之后,大家都认为少花400马克买下这台样品相机实在是划算至极。众人充分羡慕了一番郝亚威的好运气,然后便把目光都转向了正坐在一旁哈欠连天的冯啸辰:

        “小冯,你真是太厉害了,连这样的打折货都能够找到!”

        “小冯,等下次出去采购的时候,你可一定得帮我们也找找打折的东西!”

        “小冯,我先跟你说好了,什么地方看到打折的四喇叭录音机,你一定要帮我留住。”

        “对了,有没有做样品的衣服,稍微脏点都没事……”

        大家对于这种疑似残次品的兴趣是如此之高,以至于罗翔飞最终不得不专门把冯啸辰叫出去,叮嘱他不要被大家所左右,千万不要走到哪都去找打折商品。“这样做有辱国格”,这是罗翔飞对这一事件做出的定性。

        “实在是郝处长太想要那台相机了,所以我才问那个售货员有没有打折的样品……”冯啸辰尴尬地向罗翔飞解释道。

        “郝处长这件事,你办得不错。”罗翔飞连忙表示肯定,“我的意思是说,不要太刻意……尤其是刘主任提出的一些要求,有些过于降低国格了。”

        冯啸辰点头不迭:“嗯嗯,我会注意的,罗局长您就放心吧。”

        这段小插曲就这样过去了。买到中意相机的郝亚威心情愉快,在代表团滞留德国期间,他一直充当着大家的专职摄影师,拍了不少美仑美奂的照片,这就是后话了。至于郝亚威在此后若干年中都对冯啸辰青睐有加,就更不必提了。

        次日,代表团一行在李波的带领下乘坐火车抵达了西德首都波恩,下榻在一家名叫卡尼的酒店。李波完成向导任务之后,便返回大使馆去了,他毕竟还有本职工作,不可能天天陪着代表团转悠。

        送走李波之后,罗翔飞召集众人开了一个会,布置了接下来的工作:

        “李秘书帮咱们联系了两家波恩的咨询公司,咱们礼拜一就去走访洽谈。根据在莱姆公司的经验,我们对于洽谈的结果需要有一定的心理准备。今明两天,小何和小冯你们二位要辛苦一下,翻翻商务名录、电话号码本之类,看看能不能找出更多的咨询公司,与他们取得联系。如果使馆联系的这三家咨询公司都不行,咱们就需要接触更多的公司了。至于其他同志,可以在酒店周围游览一下,尽量不要走得太远,还有就是不要弄得太疲劳,以免影响后续的工作。”

        他后面的吩咐,其实有些多余。他把何莉莉和冯啸辰这两个懂德语的人都支去查资料了,其他的人就算想出去逛街,也没人能够带路,除了酒店旁边随便走走之外,还能做什么呢?

        罗翔飞让冯啸辰和何莉莉查找其他的咨询公司,正中了冯啸辰的下怀。他假公济私,除了寻找咨询公司之外,顺带着还查了几家研究机构和专利事务所的地址和电话,偷偷抄录下来,准备找个机会自己单独去走走。这趟出来,他是打算公私兼顾的,公事自然就是促成南钢热轧机的引进项目,至于私事,那就是他打算接触一下德国这边的专利代理机构,看看能不能把自己带来的几张图纸兜售出去。

        超前于时代40年的知识,如果不能转化为财富,那是极其可惜的事情。前世的冯啸辰是个技术官员,指挥和参与过许多重大装备的研制。他脑子里有一些不成体系的技术资料,东一鳞西一爪的,有些是后世出现的新产品,有些则就是个别的实用新型。这些技术放在80年代初都属于发明创新,如果卖给识货的企业,应当是能够卖出一个好价钱的。

        销售这样的专利技术,冯啸辰没有一点心理负担。这其中的许多技术,本来就是西方厂商发明的,只不过他们发明这些技术的时间是在几年后或者十几年后,冯啸辰现在把它们拿出来,卖给尚在黑暗中摸索的厂商们,也算是收取一点穿越者的福利了。

        冯啸辰不得不这样做,因为他实在是太缺钱了。郝亚威买不起一台莱卡相机,缺的不过就是几百马克而已。而对于冯啸辰来说,他想做的事情远远不是买一台相机,而是建立起一个能够实现自己抱负的平台,他需要的钱不是区区几百马克,而是几十万、几百万甚至更多的马克或者美元。

        冯啸辰当然不会指望光靠这些技术碎片来建立起一个庞大技术帝国,他需要的,仅仅淘到第一桶金而已。他相信,只要拥有了启动资金,凭借着一个穿越者的智慧,他完全可以创造出无数的奇迹。

        冯啸辰筹备这个计划,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在这个计划中间,还有一个小小的短板,那就是冯啸辰并不擅长机械制图,或者说,在没有CAD、CAXA等软件的情况下,他不知道该如何把一张机械设计图画出来。在这方面,王伟龙给他提供了及时的帮助,冯啸辰把自己的想法用草图描述出来,王伟龙便以娴熟的技法,帮他绘成了标准的机械设计图。冯啸辰这回出来的时候,行李里便装着一叠王伟龙绘制的图纸,现在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把这些图纸销售出去,并且以快速和安全的方式,拿到淘来的第一桶金。

        卖图纸以及收钱,都是极其麻烦的事情,其麻烦之处,就在于冯啸辰无法光明正大地去做这件事。一旦卖专利的事情被单位发觉,他将面临着极其严酷的调查以及纪律处分。领导们才不会管这些专利技术是从哪来的,作为国家干部,你的一切成果都是属于国家的,哪有私下拿出去卖钱的道理?更何况是卖给资本主义国家的企业。

        在当年,研究所里的技术人员去为乡镇企业提供有偿技术服务,都会面临牢狱之灾。冯啸辰把技术卖给外国人,这个罪过之大,简直可以算是罄竹难书了。

        怎么能够做到瞒天过海呢?

        冯啸辰躺在床上整宿都难以入睡。好吧,我们姑且相信这是因为他的时差仍然没有倒过来的缘故。

        星期一,依然是胡志杰、刘燕萍等三人在酒店里看家,罗翔飞带着余下几人奔向第一家咨询公司,洽谈委托事宜。对方的反应与莱姆公司如出一辙,对于采购热轧机设备的事情,他们有着深厚的兴趣,但一旦涉及到技术转让,他们就开始犹豫了,表示需要斟酌考虑,还要与熟识的制造商沟通一番,才能够给予答复。

        星期二,第二家公司接触过了,没有令人满意的进展。

        星期三的时候,冯啸辰和何莉莉合作,联系上了另外一家咨询公司。罗翔飞带人前往,又是一番唇枪舌剑之后,众人拖着疲惫的步伐回到了宾馆。

        “小冯,小何,你们俩是最辛苦的,都早点休息吧。”

        在宾馆大堂里,罗翔飞看看冯啸辰和何莉莉,关切地说道。在这几天的谈判中,别人还可以换着班地说话,他们俩则要从头到尾负责翻译工作,不但要把代表团这边的汉语翻成德语,还要帮对方把德语再翻成汉语,其辛苦程度可以想见。

        “谢谢罗局长关心。”冯啸辰有气无力地答应着,便向电梯的方向走去。

        刚走两步,迎面撞上了正向他们这边走来的刘燕萍,在她的身边,还跟着一老一少两个人。那老的是位老太太,东方人的面孔,看上去应当有60来岁的样子,头发有些灰白,精神却仍然很健旺。至于那小的,就只是一个10岁左右的小萝莉了,长得唇红齿白,黑眼睛,略带金黄的头发,似乎有些东方血统,又不是纯粹的东方人。

        看到冯啸辰,刘燕萍喊了他一句,然后问道:“小冯,我记得你是南江省来的吧?”

        “是啊,我就是南江省的。”冯啸辰答道。

        刘燕萍一直旁边那位老太太,说道:“这位老夫人是在德国的华侨,她说有个熟人在南江省,想找我们打听一下。我对南江也不了解,这不,正好你在这,要不让她跟你说说,看看你有没有办法帮她找到她说的熟人吧。”

        “嗯,好的。”冯啸辰答应一声,然后转向那老太太,犹豫了一下,用汉语问道:“老夫人,请问您要找的人是南江什么地方的?”

        “是这样的……”那老太太用温和的语气说道:“其实,我也不确信他是不是还在南江省。他是我的一位故人,是南江省人氏,早年在德国留学,后来在克虏伯工厂工作过一段时间。1945年,中国的抗战胜利之后,他返回了中国,在国府的资源委员会就职。国府战败后,他拒绝去台岛,留在了大陆。再往后,因为铁幕的缘故,我就再没有得到他的消息了。”

      第六十一章 海外关系

        老太太的话说得很慢,也很温和,但一句句听到冯啸辰的耳朵里,都如雷鸣一般。他的脸色变得越来越凝重,手也在微微地发抖。听完老太太的叙述,他沉默了足有一分钟,这才怯怯地问道:

        “老夫人,您打听的这个人,是不是名叫冯维仁?”

        这回轮到老太太震惊了,她怔怔地看着冯啸辰,好半天才点了点头,说道:“是的,我要问的,正是冯维仁,你……你认识他?”

        冯啸辰没有回答,而是继续问道:“老夫人,我能不能冒昧地问一句,您和他是什么关系?”

        “他,他是我的丈夫。”老太太一字一板地说道。

        冯啸辰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他实在没有料到如此狗血的事情会发生在他的面前。他看着老太太,说道:“您是姓晏,名讳是晏乐琴吗?”

        “正是,我就是晏乐琴!”老太太一把拉住了冯啸辰的手,她的力气是如此之大,以至于让冯啸辰都感觉到了手腕上有一丝的疼痛。

        “年轻人,你是怎么知道的!”晏乐琴迫不及待地问道。

        冯啸辰面色平静,他缓缓地说道:“我叫冯啸辰,我父亲叫冯立,冯维仁是我爷爷……奶奶!”

        叫完这句,他双膝一曲,恭恭敬敬地跪倒在晏乐琴的面前。

        不管冯啸辰现在的灵魂是来自于何方,他的身体实实在在就是眼前这位老夫人的嫡亲孙子,这种血脉联系起来的感情是任何超自然的力量都无法抹杀的。

        从前面这个身体中继承过来的记忆告诉冯啸辰,他的爷爷冯维仁与奶奶晏乐琴早年都在德国生活,二战期间,他们被困在德国,有家难归。1945年,德国战败,随后又传来了日本投降的消息。冯维仁欣喜若狂,当即决定要返回中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出自己所有的才华。

        那时候,他们的第三个孩子冯华还刚满周岁,而且正在生病,难以经受长途奔波。夫妻俩商量之后,决定由冯维仁先带着9岁的长子冯立和5岁的次子冯飞返回中国,晏乐琴带着冯华留在德国。等冯维仁在国内安顿下来之后,晏乐琴再带冯华回去,一家人得以团聚。

        谁曾想,冯维仁回国不久,内战就爆发了。面对着兵荒马乱的局面,冯维仁也不敢让晏乐琴涉险归来。时局的变化,令人措手不及,国府兵败如山倒,新政权迅速建立了起来。西方国家对新政权采取了封锁和敌视的态度,一堵铁幕横亘在中国与西方之间,晏乐琴从此失去了冯维仁的消息。

        在国内,一波接一波的政治运动让冯维仁无暇他顾,为了避免“海外关系”对冯立、冯飞兄弟俩的影响,冯维仁对外隐瞒了晏乐琴在德国的消息,只说自己的妻子早已亡故。甚至在家里,为了避免年幼的冯啸辰和冯凌宇兄弟俩出去乱说,冯维仁和冯立夫妇也一直是守口如瓶,声称晏乐琴已经不在人世了。在冯啸辰兄弟俩心目中,只知道自己的奶奶曾经是一位温柔、美丽、聪颖的大家闺秀,却不知道她还带着他们的三叔呆在遥远的异国。

        到了80年代初,尽管运动已经结束,但已成惊弓之鸟的冯立夫妇还是不敢向孩子们说出真相。冯立曾经考虑过,如果政策一直保持着开放的态势,那么过上几年,他或许可以想办法与远在德国的母亲联系一下,看看她是否依然健在。不过,这个想法仅仅存在于冯立的头脑之中,冯啸辰是毫不知情的。

        这一次,冯啸辰来到德国,他还真想过要找机会去凭吊一下爷爷曾经呆过的地方,但从来没有想过要去寻找自己的奶奶,因为他根本就不知道奶奶仍在人世。

        刚才晏乐琴向他打听在南江的故人,虽然没说出冯维仁的名字,但冯啸辰却已经能够猜出,眼前这位老夫人所说的故人,正是自己的爷爷。毕竟,南江人、在克虏伯工作过,1945年回国,能够同时满足这几个条件的人是非常罕见的。那一刻,聪明过人的冯啸辰脑子里闪过了一个念头:

        这位老太太,不会是爷爷在德国时候的红颜知己吧?不不不,不是红颜知己,而是他明媒正娶的妻子,是自己的亲生奶奶。

        看到跪在自己面前的冯啸辰,又听到冯啸辰自报家门,晏乐琴愣了一下,眼泪便扑簌簌地滚落下来。她一把抱住冯啸辰的头,仔细地在冯啸辰的面上寻找着熟悉的痕迹,泣不成声地说道:“你是立儿的孩子,你都长这么大了!”

        看到这一幕,旁边的罗翔飞、乔子远、刘燕萍等人都惊呆了,他们围上来,看着这俩人抱在一起痛哭的样子,都不知道该从何问起。

        好不容易,冯啸辰缓过劲来,他一把搀住晏乐琴,给她和罗翔飞等人做起了相互的介绍。罗翔飞听说晏乐琴是冯维仁的夫人,是冯啸辰的亲奶奶,惊得目瞪口呆。乔子远也直拍大腿,说自己与冯【创建和谐家园】事这么多年,居然从来不知道冯夫人还在德国。至于刘燕萍,关注的重点从来都是与众不同的,她拼命地拉着冯啸辰,责怪他有这样的海外关系却守口如瓶,看着冯啸辰的眼神分明已经带着几分崇拜和艳羡了。

        等冯啸辰把代表团里的人介绍完,晏乐琴也把随她一起到酒店来的那个小萝莉介绍给了冯啸辰,原来此人正是冯啸辰三叔冯华的女儿,名叫冯文茹,今年才11岁,是个中德混血孩子。冯华娶的是一位德国太太,按照德国的风俗,随了夫姓,改名叫冯舒怡,这个名字可能是德语的音译,冯啸辰也懒得去考证了。

        “啸辰,你不能让冯老夫人站在这大厅里说话呀。这样吧,小刘,你去让服务员开一个房间,让小冯和他奶奶、妹妹到屋里去谈,咱们大家就先别打扰他们了。”

        罗翔飞在经过短暂的错愕之后,恢复了正常的思维能力。他向刘燕萍做着交代,同时招呼着其他人各自离开,不要再围观这祖孙两代相认的场面。

        “文茹,快去给你爸爸和妈妈打电话,就说你的堂哥到德国来了,现在就在卡尼酒店,让他们马上过来。”晏乐琴向小萝莉冯文茹吩咐道,她说的是汉语,想必在家里也是经常用汉语交流的。

        “好的!”冯文茹用德语答应道,随后便一溜烟地奔向服务台找电话去了。这小姑娘一看就透着几分机灵,冯啸辰情不自禁地喜欢上了她。

        刘燕萍帮忙给安排了一间小会谈室,冯啸辰向她道谢之后,带着晏乐琴进会谈室去交谈。冯文茹打完电话,也跑进了会谈室,坐在晏乐琴身边,侧着头饶有兴趣地看着天上掉下来的这个中国堂哥,漂亮的大眼睛忽闪忽闪的,像是在和冯啸辰用莫尔斯电码交流。

        不提冯啸辰如何向晏乐琴介绍国内的事情,只说冶金局代表团这边,此时已经有些炸锅了。罗翔飞、胡志杰、刘燕萍三人坐在罗翔飞的房间里,面面相觑,一时都难以消化这个爆炸性的事件。

        “海外关系?政审的时候怎么没有查出来,是不是冯啸辰欺骗了组织?”胡志杰黑着脸说道。

        “我看不像吧。”罗翔飞道,“我在南江省的时候,也没听说过冯夫人在德国的消息。更早一些时候,我与冯老在一起共事,他也没提过这件事,倒是好像说过他夫人已经不在了。从这次小冯的表现来看,他对于冯夫人的出现,应当是毫无心理准备的。如果他事先知道有个奶奶在德国,他到德国之后,能不去联系吗?”

        “我也觉得可能是巧合。”刘燕萍道,“这位冯夫人先是找了服务台,服务台的工作人员告诉她我是中国代表团的人,她才向我打听的。据说,从前也有过几个中国代表团到波恩来,冯夫人也找过他们。还有,刚才小冯和她相认的场面,罗局长是看到的,胡书记您没看到,那可真是感人啊,我觉得这不像是他们事先约好的表演。”

        有罗翔飞和刘燕萍两个人做证,胡志杰也没法说什么了。不过,他的脸依然是铁青的,他说道:“就算冯啸辰事先不知道这件事,现在事情已经发生了,咱们该怎么办?这个晏老太太是冯啸辰的亲奶奶,如果她想让冯啸辰留下来继承遗产,那该怎么办?还有,冯啸辰下一步还适不适合参加咱们和德国企业的谈判工作,他会不会把咱们的谈判底价泄漏给德国人?”

        “泄漏底价这种事情,我想小冯应当是不会做的,我对他的觉悟还是比较放心的。至于说留下来继承遗产……呃,应当是说是继承家产,这就不好说了。”罗翔飞说到这里,心里也不禁有些打鼓了。

        刘燕萍也犯愁了:“是啊,有海外关系,如果他要求留下来在德国留学怎么办?咱们一个代表团出来的时候是9个人,回去的时候只剩下8个人了,怎么向组织交代?”

      第六十二章 提前进入四化

        其他团员没有参加领导们的会议,众人凑在一起,把这件事当成最有趣的八卦聊了起来。这两年,国门打开之后,海外关系这个词已经由过去的贬义变成了褒义。

        在以往,谁家里有海外关系,那就意味着会有无尽的麻烦,大大小小的运动都会涉及到你,家里的孩子要想入党、参军、提干、升学,都要比别人困难十倍不止。

        而现在,有海外关系却成为大家羡慕的对象,这意味着你会有来自于海外的华侨汇款,有各种各样的新鲜玩艺。据说在海外的华侨都是腰缠万贯,随随便便就能送你一台电冰箱、一台彩电啥的,能够让你一夜之间就提前进入四个现代化了。

        当然,以官方的眼光来看,海外关系还是一个不稳定因素,是需要提起警惕的。但这种观点也就是在正式的会议上说说,私底下,那些局长、书记啥的,不同样要找这些人拉关系、换外汇吗?

        “哈哈,这个小冯,真是好人有好报啊。他把自己的外汇零用钱都借给我了,弄得我还挺不好意思的。现在可好了,有个在德国的亲奶奶,他还能缺外汇吗?”郝亚威笑着说道,他这几天脸上露出的笑容,比在冶金局的时候一个月露出的都多得多,这显然是得益于那台物美价廉的莱卡相机了。

        冀明也道:“可不是吗,下一步,咱们都得找小冯换外汇了,我估计他奶奶肯定会给他一大笔零花钱的,这可是从来没有见过面的亲孙子啊。”

        “零花钱算啥,冰箱、彩电、收录机,这些东西肯定会给他配齐罗,就算不疼孙子,她还能不疼儿子?”杨永年说道。

        何莉莉有她自己的关注点,她说道:“如果我是小冯,我就会提出让我奶奶帮我联系在德国留学。我爸爸单位有个副处长就是这样的,他爷爷是在美国的,前两年才和国内联系上,那个副处长立马就辞了公职,到美国留学去了。别看一个副处长在国内挺值钱的,跟能够去美国留学相比,算个……”

        她本想说个鄙夷的词汇,话到嘴边,突然想起这一屋子人都是处长、副处长,自己似乎不适合这样打脸,于是赶紧停住,代之以一个“你懂的”这样的表情。

        杨永年听出了她的潜台词,却并不以为忤,他说道:“本来就是这样,如果我有海外关系,能把我弄到国外来留学,我也能把这个副处长给扔了。”

        “一个副处长算个鸟啊!”冀明道,“我打听过了,人家德国一个普通工人的工资都有1000多马克,当个小学老师起码是2000马克起,一年还能涨个30、50的。老郝,你是正处,工资才多少?不到人家的十分之一吧?人家一个月的工资就能买一个莱卡,你天天抽黄金叶,连包前门都舍不得买,临了还买不起一台相机,你说这个处长当着有什么意思?”

        “怎么说开我了?”郝亚威有些窘,他省烟钱买相机的事情,在冶金局的中层干部里也算是公开的笑话了,可这里还有外事局来的何莉莉呢,这种丑事让一个外单位的年轻姑娘听去,岂不丢人?

        “莉莉,你可得有心理准备哦,小冯这一认亲,没准后面的工作就指不上他了,咱们团就剩你一个翻译,你等着哭吧。”杨永年帮郝亚威岔开了话头,拿着何莉莉开涮了。

        何莉莉把头发一甩,说道:“那有啥办法,让领导去头疼呗。反正你们冶金局的那些专业词汇,我是弄不懂的。”

        “唉,罗局长和胡书记他们,估计正在头疼呢。”郝亚威同情地说道。

        所有的人都坚信,冯啸辰要一步登天了。相比他在冶金局的临时身份,能够出国留学无疑是一条金光闪闪的正道。各单位里都有过类似的新闻,一些平常不学无术的烂仔,都能被海外的亲戚弄出国去,冯啸辰精通德语,而且还有一定的专业基础,再加上一个在德国的亲奶奶,想出国还不是一句话的事情吗?

        “啸辰,要不要我帮你联系一下,到德国来学习两年?”

        在宾馆的小会谈室里,急匆匆带着德国媳妇赶过来的三叔冯华这样对冯啸辰问道。

        关于冯维仁已经去世的消息,众人都已经知道了。在哭过,伤感过之后,大家把话题带回到了现实。晏乐琴对于远在中国的两个儿子和一干儿媳、孙子自然是充满着牵挂,冯华对于两个已经毫无印象的哥哥也有着一种血浓于水的感情,并且愿意为两个哥哥家里做一些能做的事情。

        通过交谈,冯啸辰了解到了这几位在德国的亲人的现状。晏乐琴此前一直在波恩大学任教,研究方向与冯维仁一样,都是冶金和机械的内容,前几年才退休下来。冯华学的是金融学,目前是德国明堡银行的一个高管。至于德国婶子冯舒怡,则是学法律出身,目前是一家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和执业律师。

        堂妹冯文茹就没什么可说的了,一个11岁的小孩子,还在读小学的阶段。

        对于中国的经济现况,晏乐琴和冯华都是有所了解的。这几年到德国来的中国人也不少了,他们偶尔会和这些人接触一下,除了打听冯维仁的消息之外,余下的就询问中国的经济、社会等等。他们知道,一个中国工人的月工资只相当于50到100马克,虽然两个国家有商品价格方面的差异,但这点钱能够维持起什么水准的生活,他们还是能够想象得出来的。

        在见到冯啸辰之前,晏乐琴就曾无数次地与冯华聊过,说如果万一能够联系上在国内的冯维仁、冯立、冯飞等人,一定要给他们多寄一些钱,帮他们买一些中国人稀缺的大家电,让他们过上富裕的生活。因为知道周围有其他一些华侨帮着在国内的子侄联系赴德留学的事情,冯华也早就和母亲商量过,如果两个哥哥家里的孩子想出来留学,他会尽全力提供帮助。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8 13:2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