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冯啸辰道:“这很简单,因为您不懂生产,您提出的方案只是基于您自己的想法,不能反映生产的需要,工人也不知道您到底想要做什么,他们怎么会和您说心里话呢?”
这个答案,其实也是徐新坤早就知道的,但经冯啸辰的嘴说出来,还是让他感觉到了一种颓唐。他叹了口气道:“看来,外行领导内行的确就是不行,这不能怪工人啊。”
冯啸辰见自己灌的药已经差不多了,便把话锋一转,说道:“徐书记,您别泄气。其实没有人会对所有的事情都内行,您不了解工业生产,可以慢慢学,只要您真心想把事情做好,也可以请人来帮助您,余科长不就是一个很好的帮手吗?”
“你是不是想说,你也是一个很好的帮手?”徐新坤看着冯啸辰,笑呵呵地问道。
“如果徐书记不怪我这个外人多事的话,我愿意给徐书记当一个助手。”冯啸辰毫不掩饰地答道。
“你打算怎么做?”徐新坤坐直了身体,把烟也掐灭了,郑重其事地问道。
冯啸辰用手指了一下徐新坤放在桌上的书,说道:“我刚才进门的时候就已经注意到,徐书记在学习这本书,您何不就从这上面入手呢?”
徐新坤把书拿了起来,那是一本《工业企业全面质量管理讲义》,是配合电视大学的课程使用的。冯啸辰一进门的时候,就已经注意到了这本书,知道徐新坤其实一直都没有死心,他正在努力地学习企业管理方面的知识,以求打破贺永新等人的技术垄断。也正因为知道徐新坤有这样的决心,冯啸辰才会把这些话说得这么透彻,他相信自己一定能够打动这个倔强的转业军人的。
“这本全面质量管理,我也是刚开始学,很多东西都搞不清楚呢。”徐新坤拍着那本书道,“电视上说什么西格玛,这个英文字母我也能认出来了,可到底是什么意思,我就弄不明白了。”
“这是希腊字母,不是英文字母。”冯啸辰纠正道,“徐书记要学质量管理,大可不必把精力放在这些细节上。细节的事情,有余科长他们去解决就可以了。您需要掌握的,是质量管理的核心思想,比如说以满足顾客需要为目标、全员参与、标准化、持续改进等等。”
冯啸辰侃侃而谈,向徐新坤介绍着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和原则。他告诉徐新坤,质量管理不是简单地制订几条规章制度,或者开展几项思想教育,而是要建立起一整套的体系,包括组织机构、设备、人员、文档等等,环环相扣,互相制约,从而能够保证生产过程的稳定,使产品最大限度地满足顾客的需求。
徐新坤一直都在跟着电视大学的课程学习全面质量管理,但一来他对企业生产的了解有限,有些内容他一时很难和现实相对应,二来电视大学里的老师水平也差强人意,难以达到冯啸辰这种深入浅出的程度。此外,还有一点是他绝对想不到的,那就是冯啸辰说的思想,已经超出了当年质量管理学界的水平,融合了许多在后世才出现的质量管理理念,这些理念非但使徐新坤觉得茅塞顿开,连对质量管理有一定研究的余淳安都觉得耳目一新。
“太了不起了,冯处长,我学了好几个月都没有学懂的东西,今天听你这样一说,可就全明白了。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徐新坤感慨地说道。
余淳安也长叹一声,道:“唉,果然是部里下来的人,眼界就是高啊。我觉得自己也算是学过这方面内容的,可和你的理解相比,又差出一大截了。”
冯啸辰笑道:“徐书记,余科长,你们都太客气了,其实我也只是鹦鹉学舌而已,要论质量管理方面的实践,我是无法和余科长这样的行家相比的。”
“你就别谦虚了。”徐新坤打断了冯啸辰的话,说道:“我现在头绪有些清晰了,全面质量管理的确是很适合我们新民厂的,我从前搞的那一套,完全就是外行的东西,没有推行下去,倒反而是一件好事。小冯,你刚才说,我们可以从全面质量管理入手,你详细说说看,你的思路是什么。”
“我想,徐书记你可以分这样几个步骤来做……”
冯啸辰开始露出了他的獠牙。
第四十四章 省厅要来检查
几天之后的一个早晨,徐新坤刚刚走进办公室,便见贺永新神色紧张地跟了进来,他掩上房门,对徐新坤说道:
“老徐,我刚刚得到消息,说省厅正准备下星期在咱们厂召开一个现场会,表彰和推广咱们厂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工作的经验。”
“是吗?”徐新坤露出满脸惊讶的样子,“我怎么没接到通知?”
“我是听一位省厅的老领导打电话来说的,估计正式的通知一会就该下达了。”贺永新道。
“那咱们可得好好准备一下了,会来多少人,都有哪些厅领导会过来?”徐新坤道,“接待工作一定要做好,这可是关系到咱们厂在整个系统内形象的大事,咱们要不要开个班子会,讨论一下接待规格的问题。”
“现在还不是讨论接待工作的时候!”贺永新急了。如果徐新坤不是厂里名义上的一把手,贺永新都恨不得拍桌子冲他呵斥一通。这个转业军人,真是啥都不懂啊,听说省厅领导要来,就乐得忘了北了,还什么接待规格呢。人家是来表彰和推广全面质量管理工作的,可新民厂哪搞过这方面的工作,省厅领导来了一看,不就啥事都穿帮了吗?
看到贺永新气急败坏的样子,徐新坤心中暗爽,脸上却表现得颇为懵懂,问道:“怎么,老贺,有什么问题吗?”
“问题大了!”贺永新耐住性子说道,“我刚才说的事情,你是不是没有听清楚?省厅下来不是检查别的工作,而是要表彰我们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工作的。”
“这项工作咱们早就开展了呀,而且也做得不错吧?”徐新坤道,“我记得咱们专门组织班子成员学习过国家经委的文件,在会上还专门指定陶宇负责编制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工作的方案。前几天我专门问过陶宇,他说搞得差不多了,这可是他亲口跟我说的。”
徐新坤说的学习文件,还是今年三月份的事情。当时,国家经委颁发了一个《工业企业全面质量管理暂行办法》,并向全国工业系统下发了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切实加强对这一工作的领导,认真改变若干产品质量低劣的状况,努力生产更多的优质产品,为满足我国生产建设、人民生活和对外贸易的需要作出贡献”。
配合这份通知,中央各工业部委都下发了诸如“关于贯彻落实‘国家经济委员会关于颁发《工业企业全面质量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的通知”,省地县各级主管部门又在上述标题上加上了“关于深入学习……的通知”之类的外套。这样一级一级传递下去,文件传到新民厂的时候,光标题就已经有好几行了,这也算是一种中国特色的冷笑话了。
不管这个笑话有多冷,作为下级企业,这类文件都是必须当成圣旨来组织学习的,而且还需要把学习的结果反馈给下发文件的部门。在那一次,新民厂由徐新坤主持,在全体厂领导和中层干部中间进行了两天的学习讨论。不过,由于贺永新等人对于这项工作没有太大的兴趣,而徐新坤自己又不懂质量管理是怎么回事,说不出一个所以然来,因此那次学习最终也就成了走过场,大家在一起聊天打浑的时间,远远多于研究文件的时间。
作为学习文件之后的一个举措,厂务会决定要组织人员编写新民厂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工作的详细方案,这件事最终落到了生产科长陶宇的身上。按照工作计划安排,陶宇现在应当已经把方案编制出来了,而且已经进行了实施。
但徐新坤心里明白,陶宇接到任务之后,根本就没当一回事,半年多时间过去,那个详细方案还只字未写,更谈不上什么推行的问题。不过,他是很乐意在贺永新面前装装傻的,反正生产的事情是由贺永新负责的,陶宇也是贺永新的铁杆心腹。方案没编出来,至少陶宇是难脱其责的。
前几天,徐新坤还真的向陶宇求证过这件事情,而陶宇也拍着胸脯说已经搞得差不多了。依陶宇的想法,方案不方案的,反正这个外来的书记也看不懂,自己随便敷衍一下,不就过去了吗?
见徐新坤一副天真烂漫的样子,贺永新气得牙都痒了。他哪里看不出徐新坤是故意这样说的,就算徐新坤不懂生产,作为党委书记,他在厂里还是有几个耳目的,难道真的不知道陶宇是什么货色?他说向陶宇问过这件事情,难道会听不出陶宇只是在糊弄他?说徐新坤不懂工业,还说得过去,但要说他智商、情商双欠费,贺永新是绝对不相信的,能够在部队里当上团政委,转业后当上一厂的党委书记的人,这点政治智慧还没有吗?
那么,徐新坤这样装傻,目的又是什么呢?贺永新在心里暗暗地盘算着。
“徐书记,现在不是开玩笑的时候。方案这个事情,想必你也是知道的。咱们这几个月的生产任务很忙,老陶一直都在抓生产的事情,哪有时间搞这个方案?他跟你说已经搞完了,我估计也就是一个草稿吧,离能够正式向省厅汇报,还差着一些火候呢。”贺永新说道。
徐新坤作出惊诧的神色,道:“什么,你是说陶宇到现在还没把方案做完?”
“不是没有做完,而是还非常不成熟,或者干脆说吧,就是根本不能用。”贺永新向徐新坤交了底。这是需要一致对外的时候,如果他不跟徐新坤说清楚,万一省厅领导来的时候徐新坤吹牛吹过头,可就被动了。
“怎么会这样呢!”徐新坤把眼一立,“陶宇是干什么吃的!工作忙,如果抽不出时间来做方案,他可以向厂部、厂党委说明一下嘛,我们可以安排其他的同志来做这项工作。交代给他的事情,他怎么能够这样【创建和谐家园】呢!而且前两天他还亲口跟我说,这件事情已经完成了,这不是欺骗组织吗!”
贺永新的脸抽了抽,不知道该如何申辩才好了。徐新坤的确有资格这样发飚,因为他是一把手,陶宇没有完成厂务会交付的任务,那就是把一个天大的把柄送到了他的手上,他借此发难是完全合理的,甚至于他想以此为借口来把陶宇弄下去,贺永新也很难找出阻止的理由。
“老徐,现在不是谈责任的时候。”贺永新决定岔开话题了,“老陶这件事,事出有因,当然他自己的工作态度也是有问题的,回头厂务会可以狠狠地批评了。可当前我们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应付省厅的检查。我有一点没弄明白,省厅为什么会把我们选为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的先进单位,我们并没有向省厅报过这方面的材料啊。”
“这件事我倒是知道。”徐新坤平静地说道,“这个材料是我让办公室报上去的,主要是汇报了一下咱们厂开展质量管理工作的情况。”
“你报上去的!”贺永新的眼睛瞪得滚圆,心里羊驼狂奔。从接到那位老领导的电话,他就在猜测省厅为什么要在新民厂开现场会,却万万没有想到这是徐新坤招来的。
“老徐,你向省厅报材料,怎么也不告诉我一声?”贺永新抱怨道。
徐新坤看了看贺永新,淡淡地说道:“哦,那是我忽略了吧。”
身为一把手,向省厅报一份材料,还需要征求二把手的意见吗?贺永新这个指责,原本就站不住脚,徐新坤这个回答,已经算是给了贺永新面子了。
贺永新也知道自己的话里有破绽,他硬着头皮说道:“徐书记,生产这方面的事情,主要是我在分管,你可能不太了解这方面的情况。你报这个材料之前,如果跟我通通气,咱们也不会这样被动了。”
徐新坤道:“上报先进材料,属于宣传方面的工作,这是党委的事情,所以我就犯了点官僚错误,搞独断专行了。我当时是专门向陶宇问过的,他也说这事没问题,所以我就让党办报上去了。我哪想得到陶宇那边竟然会这样懈怠,这不是成了咱们新民厂集体欺骗省厅了吗?”
装,你丫再装!贺永新在心里恨恨地念道。他才不相信徐新坤是什么受了蒙蔽,或者犯了官僚,他肯定就是存心想惹出点事情来。不过,贺永新到现在还是没弄明白,欺骗省厅这件事,即使可以让陶宇背锅,难道徐新坤自己就能逃脱干系吗?要知道,省厅说的可是在新民厂召开现场会,系统内许多企业的领导都会来参观,届时新民厂掉了链子,省厅会轻飘飘地只处罚一个生产科长了事?
难道徐新坤这小子不想干了,想把大家都拖下水吗?贺永新想道。
“老徐,你上报的材料,都写了些什么?”贺永新问道。现在再指责徐新坤也没意义了,他还是先了解一下徐新坤都说了啥,以便判断一下这件事情到底有多糟糕。
第四十五章 互相甩锅
徐新坤拉开抽屉,取出一份手写的稿子,递给贺永新,说道:
“上报省厅的材料,我是让打字室打出来的。我这里还有底稿,老贺你可以看看,我不太懂生产,这个稿子里的很多提法,也是照着书上抄的,你看看有没有什么问题。实在不行,离下星期还有几天的时间,咱们还可以及时补救一下嘛。”
贺永新接过稿子,找了张凳子坐下,便开始阅读了。正如徐新坤说的那样,这份稿子完全不是一个懂行的人写出来的,倒像是对着一本质量管理的讲义抄上去的,当然其中又加进了若干脑补的场面,比如厂领导如何如何重视,QC小组的成员如何如何夜以继日地编写管理大纲。在稿子的最后,白纸黑字写着新民厂已经编制完成了完整的全面质量管理方案,其中包括若干细节,即将按照方案开展质量管理工作,并准备将今年12月作为新民厂的质量管理月……
我卖糕的……好吧,其实贺永新在心里呼唤的是中国本土的神。
我的老天爷啊!这个姓徐的不会是抽疯了吧,这份材料已经把新民厂逼得完全没有退路了。早就听人说,徐新坤推行管理方案失败后,在潜心钻研工业技术,试图卷土重来,而且最近还迷上了电视大学里讲的全面质量管理。可贺永新万万没有想到,徐新坤居然会如此性急,刚学了点了皮毛,就卖弄开了。什么QC小组,什么三个西格码原则,你知道啥叫西格码吗?
现在牛皮吹到省厅去了,不用说,这份材料在省厅肯定引起了轩然【创建和谐家园】,引得若干省厅领导龙颜大悦,这才急吼吼地要组织现场会,甚至连跟新民厂提前打个招呼的过程都免了。
国家经委号召全国工业企业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工作,这是今年经委的一项重头戏,各地的工业主管部门都得配合唱好这出戏。就算唱不出什么传世佳作,至少也得敲敲锣鼓,让人看着热闹。明州省机械厅下属的这些企业,对于全面质量管理这件事态度不一,懈怠一点的就如新民厂这样,抱着观望的态度,等着看别人怎么做;积极一点的,倒是也动起来了,但据贺永新了解的情况,进展都不太顺利。
要知道,搞全面质量管理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首先要有懂行的人,其次就是需要对全厂的生产流程进行全面的梳理,找出所谓关键环节、影响因素之类的,然后再制订相应的计划,弄个什么PDCA循环之类的,这可真不是能够一蹴而就的事情。
贺永新自己其实也关注过全面质量管理的事,但看到什么排列图法、因果分析法、控制图法之类的内容,他就晕菜了。他在新民厂当了十几年的厂长,从来不搞这些名堂,新民厂也活得好好的,怎么一搞改革,就整出这么多妖蛾子来了?据说全面质量管理这东西,是一个美国鬼子跑到日苯鬼子那里搞出来的东西,中国人有必要这样上赶着去学吗?
各个厂子的情况参差不齐,但可以确定的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一家厂子真正地完成了全面质量管理方案的编制,连一个能够拿出来糊弄事的东西都找不着。省机械厅对于这个情况是心知肚明的,肯定也是着急上火,却又无可奈何。眼看就要到年底了,如果整个机械厅系统拿不出一个典型来,如何能向上级交代呢?
在体制内,有一种说法,叫作“认认真真走过场”。能不能把事情做好,那是能力问题,上级一般不会特别追究。但你是不是认真,那就是态度问题,而态度就代表着对上级尊重与否,这可是上级最为看重的。国家经委出了文件,机械部也发了通知,整整大半年时间,明州省机械厅连一个典型都交不出来,这能算态度好吗?
在这个时候,来自于新民厂的一份材料递到了省厅领导的手上,这材料写得天花乱坠,说新民厂如何如何努力攻关,弄出了一个如何如何完美的方案,这不正是给瞌睡中的省厅领导递上了一个纯正荞麦皮的枕头吗?省厅领导如何不会喜出望外、奔走相告?
可问题来了,材料是递上去了,可方案在哪呢?徐新坤说什么补救,这是能够补救得了的事情吗?贺永新也罢、陶宇也罢,都不知道全面质量管理是怎么回事,匆匆忙忙整一份材料出来,骗得过徐新坤这个外行,能骗过省厅和兄弟厂那些搞业务出身的领导吗?尤其是省厅的一把手李惠东,50年代留苏的大学生,在许多家企业里工作过,当过总工程师,也当过厂长,技术水平简直就是传奇级别,新民厂拿一份拼凑出来的东西给他看,这是嫌自己的官位子坐得太稳了吗?
“老徐,你这个玩笑开大了。”贺永新把稿子还给徐新坤,黑着脸说道,“我听说,省厅对这件事非常重视,马上就要给各家兄弟企业都发通知,就是让他们来学习咱们的先进经验的。可你这上面写的这些东西,都是纸上谈兵,也就是你这种外行觉得好,内行一看,都是笑话,到时候,出丑的可就是咱们整个新民厂了。”
关于徐新坤是外行这一点,在新民厂的厂领导和中层干部心里,是早有定论的。但除了徐新坤自己谦虚的时候说说之外,没有人会当着他的面直接说出来。这一回,贺永新是实在让徐新坤给气急了,所以才毫不客气地指出了这一点。在贺永新的心里,已经萌生出了一个念头,那就是自己到了要和徐新坤彻底撕破脸的时候了,这一次如果不能让徐新坤来背锅,那倒霉的就必然是自己。
到时候,老子就当着全体省厅领导和兄弟企业领导的面,揭露你外行领导内行,省厅要打板子,陶宇挨上50板,你徐新坤也不会只有49板。
贺永新思考好了退路,也就懒得再与徐新坤虚与委蛇了。
“我是外行,这一点全厂人都知道啊。”对于贺永新的挑衅,徐新坤先是呵呵地笑了两声,随即把脸一沉,说道:“老贺,搞生产,你是内行。抓全面质量管理这件事情,也是你份内的工作。三月份咱们组织学习的时候,你就表过态,说会把这件事抓起来。到现在已经是十一月了,你跟我说我这个外行在纸上谈兵,那么你这个内行又在干什么呢?”
甩锅!红果果的甩锅!
贺永新自认为已经看出了徐新坤的用意,他冷笑道:“徐书记,我是厂长,是主抓生产工作的,所以这一次的纰漏,我理应承担责任。这样吧,等省厅领导和兄弟企业的领导到了,我向大家做公开的检讨,绝对不会让你难堪的。”
“老贺,你这样说就没必要了。”徐新坤毫不掩饰自己的虚伪表情,他说道,“这件事,说到底是陶宇欺骗组织,我调查研究不够,才出了这样的事情。现在向省厅解释也来不及了,我的意见是:第一,对于陶宇的失职,要严肃处理;第二,马上组织生产科、技术科的人员,编制咱们厂的全面质量管理方案,务必在现场会之前,有一个能够交代得过去的结果。哪怕到时候省厅领导觉得我们的方案存在一些缺陷,那也是我们的工作能力问题,而不是欺骗省厅的问题。至于责任嘛,党委会和厂部一起承担的,不能让你老贺一个人担这个责任,你看如何?”
“就照徐书记你的意见办吧。”贺永新撂下一句话,抬腿便离开了。
看到贺永新出了门,徐新坤先把门关好,然后回到座位上,想了想,拿起电话,让厂里的总机替他要通了省机械厅副厅长蔡德明的办公室。
“老政委,你这边的动作可够快的,我那个搭档,已经坐不住了。”
徐新坤笑呵呵地对着电话那头的老领导说道。蔡德明也是转业军人出身,徐新坤在部队里当营教导员的时候,蔡德明就是他的团政委,二人的私交很好。蔡德明转业比徐新坤早,如今已经当上了机械厅的副厅长,分管的人事方面的工作。这一回的事情,幕后导演是冯啸辰,而推动整件事情进展的,便有蔡德明一份。
“你那边准备得怎么样?你这一手可是引爆了一颗原子弹,弄不好,会连你自己都伤了的。”蔡德明提醒道。
徐新坤道:“老政委,你是知道的,我那点墨水,根本就不够用。行与不行,我都是听我们那个生产科副科长以及那个林重的小处长两个人说的。现在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是死是活,我就赌一把了。实在不行,我就只能到省厅去投靠老政委,你给我安排个什么正处级的闲职让我养老就行了。”
“哈哈,谁不知道你老徐是个外粗里细的猛张飞,你敢这样做,肯定是有十足的把握的。”蔡德明哈哈笑着说道。
“时间定下没有?”徐新坤问道。
蔡德明压低声音道:“已经定下了,是下礼拜二,不过,厅里的领导礼拜一就会到你们厂,要先听听你们厂的汇报,你就好好准备唱一出好戏吧。”
“老政委就放心吧,一定不会让你失望的。”徐新坤信心满满地说道。
第四十六章 徐新坤是昏了头了
要阻止现场会的召开,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由徐新坤向机械厅要求撤回汇报材料,说明材料中有些内容不实,需要修改后重新上报。而这个修改的时间就可以拖得很长,直到让所有的人都假装忘记了这件事,然后就可以不了了之了。
除了徐新坤之外,其他人都没法去撤回这份材料,否则就是惹火上身。以贺永新来说,如果他去向省厅说这份材料不实,那省厅就要问了:人家徐新坤说事情已经搞好了,你说没有搞好,到底是怎么回事啊?你是厂长,是负责生产工作的,为什么这样一个方案搞了大半年还没有搞好呢?
贺永新是无法回答这些问题的,这种事情大家都不提也就罢了,徐新坤开了头,他再给泼凉水,省厅领导能对他没有看法吗?
可现在的情况是,唯一能够让事情不变得更糟糕的人,却是处心积虑要推动这件事的人。甚至于在省厅那边,还有徐新坤的内线,在帮着煽风点火,这样一来,现场会的事就无法逆转了,一个个电话从各兄弟企业那里打到了贺永新的办公桌上,都是祝贺、羡慕以及说风凉话的,所有的人都认定,这件事一定是贺永新想出风头,而且估计还真的能出风头。省厅正在犯愁找不出一个典型案例的时候,新民厂及时救驾,贺永新肯定要得到厅长的表扬了。
只有贺永新自己知道什么叫压力山大,自从得到消息之后,他的脸就一直是阴沉着,看谁都像是反贼的样子。
“老贺,你说这个徐新坤是不是疯了?他整这样一出,不怕把自己给折进去了?”戴胜华私底下这样与贺永新议论道。
“谁知道啊。”贺永新叹道,“他把话说得太满了,我想圆过来都难。李厅长可不是好糊弄的,什么事情是真是假,哪能瞒得过他那双眼睛。”
“这件事,得有人来担责任啊。”戴胜华提醒道。
贺永新道:“直接责任,肯定是陶宇了。三月份的会议纪要上写得清清楚楚的,他的责任跑不掉。实在不行,就把他调到劳动服务公司去当经理吧,这个生产科长是肯定要摘掉的。”
“可惜了,老陶这些年鞍前马后的,可是做了不少事情。”戴胜华颇有些兔死狐悲的意思。
贺永新恨恨道:“这家伙上了徐新坤的当,徐新坤问他情况,他不知道是个套,随口就说已经弄好了。徐新坤把材料往上一报,就相当于把这件事坐实了,他想赖账也赖不掉。”
“除了陶宇,领导这边呢?”戴胜华又怯怯地问道,能够有资格来扛这个雷的厂领导,不外乎三个人,一是徐新坤自己,二是贺永新,第三就是他戴胜华了。因为他是分管生产的副厂长,出来顶锅也是合乎情理的。
贺永新拍拍戴胜华的肩膀,说道:“放心吧,这回的事情,轮不到你来担。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失职问题,而是冒功欺骗了省厅。等到其他厂子的领导一来,丢人的不光是咱们新民厂,还有省厅领导呢。这么大的事,只能是我或者徐新坤来担。徐新坤打的好算盘,估计是想让我去顶缸。我可没这么傻,到时候,大家把话在省厅领导面前一说,我看领导会把责任落到谁头上。”
“就是!”戴胜华听说贺永新没打算让自己背锅,心下大定,他赶紧附和道,“徐新坤不懂生产,这是众所周知的。这一次的笑话,也是因为他外行才导致的,最起码,他连陶宇说的方案都没有看到,就敢写材料向省厅报功,这不是不懂行,又是什么?老贺你在咱们系统里也是个老人了,我相信,到时候大家都会为你说话的。”
贺永新道:“我看徐新坤是昏了头了,想用这样的办法来弄倒我。现在虽然从上到下都在提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咱们厂不还没这么搞吗?生产上的事情,他徐新坤还是要插手的,这个责任,他跑不掉。”
“那咱们要不要做点准备?”戴胜华又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