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大国重工》-第9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冯啸辰道:“我刚才说过了,这是一般的市场规律。西方发达国家的产业链条,就是这样建立起来的。但是,我们是一个后起国家,如果一味按照这样的方式去组织装备生产,那就会处于消极被动的状态。在国家还能够对产业提供保护的情况下,落后的装备制造业或许还有生存以及缓慢发展的空间。一旦国门彻底打开,国外装备制造业进入国内市场进行竞争,咱们自己的产业就会全面【创建和谐家园】。”

      听到冯啸辰说得如此危言耸听,田文健忍不住抬头看了一眼罗翔飞,犹豫着要不要打断冯啸辰的话。其实,在私底下,许多干部也都是这样想的,有些人的观点甚至比冯啸辰说的还要悲观。但这种话毕竟不宜放在大面上说,如果是与罗翔飞同样级别的领导干部在一起私聊,说说也无妨。或者冯啸辰自己在宿舍与同级别的底层干部交流,也是可以的。一个下级向上级这样直言不讳,就有些犯忌了。

      罗翔飞注意到了田文健的眼神,他微微摇了一下头,示意田文健不要干涉,然后对冯啸辰说道:“小冯,那么依你的想法,我们该如何做呢?”

      冯啸辰道:“我们国家虽然是后进国家,但我们有自己的优势,那就是全国一盘棋的经济管理体制,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我们称之为体制优势。我认为,我们应当纠正装备制造业只是为一线服务这种观点,转而提出一线企业为装备制造业提供支持的政策取向。简单说,就是把过去下游拉动上游的模式,转化为下游推动上游的模式。”

      “这个说法倒是有趣,你来说说,拉动和推动,是什么区别?”罗翔飞微笑着说道,同时自己也铺开一张纸,准备记录了。

      冯啸辰道:“我举个例子来说,就12立米挖掘机而言,一开始是露天矿提出需求,企业就着手研制。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需求是由一线生产部门拉动的,露天矿是项目的主体,企业是被动的客体。如果企业研制出来的产品得不到露天矿的认可,露天矿转而寻求从国外购买装备,那么企业前期的投入就会全部沉没,无法收回。”

      “嗯,的确有这个风险。”罗翔飞道。作为参与了12立米挖掘机研制项目的领导之一,他非常清楚国产12立米挖掘机目前面临的危机。几家大型露天矿对于国产设备颇有一些微辞,希望更多地使用进口设备。三部委联合组织开发的大型挖掘机、大型电动轮自卸车等装备的工业实验遭遇了很大的障碍,许多矿山都以种种理由拒绝接受这些装备的实验。这个问题如果处理不好,的确会像冯啸辰预言的那样,研制出来的国产装备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对于矿山方面的想法,罗翔飞也是能够理解的。国产装备性能上不如进口装备好,质量更是不够稳定,在生产中“掉链子”的情况屡屡发生。矿山那边也是有生产任务要求的,人家没有理由替装备制造企业去当这个试验品。

      生产装备的企业与矿山都是国家的企业,手心手背都是肉,有些矿山的级别甚至比装备企业更高,在上级主管部门那里有更多的话语权。人家不想要国产装备,装备企业也没有办法。即便是罗翔飞,有时候也不得不低三下四地去与矿山方面沟通,恳求他们给国产装备提供一些机会。倒是孟凡泽这种部级领导还有些权威,有时候说句话,矿山方面也只能服从。12立米挖掘机能够找到矿山进行工业实验,其中有很大程度是孟凡泽的功劳。

      冯啸辰继续说道:“改拉动为推动,核心就是把装备制造业的地位由从属转为主导。国家应当明确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是国家的核心利益,而矿山是为装备制造业提供市场的客体。国家给露天矿下拨资金,应当明确其中的一部分,甚至是大部分应当用于采购国产装备,要强制规定大型矿山中国产装备所占的比重,这样装备制造业才能放手大胆地开展研发工作,提高装备制造水平。”

      “可是,现在这种模式下,咱们的装备制造业也同样制造出了12立米挖掘机,与你说的模式有什么不同呢?”罗翔飞反驳道。

      冯啸辰道:“区别很大。比如说,12立米挖掘机的主机厂是北宁省林北重型机械厂,他们虽然生产出了挖掘机的样机,但在生产过程中,并没有形成完整的工艺文件,也没有开发专门的工艺装备。许多部件的生产都是采取近似于手工生产的方式,没有开展大批量生产的意识和准备。这就说明,他们在开发和生产样机的时候,并没有达到‘放手大胆’的程度,而是时刻准备着项目中止,他们再重新回到原来的产品生产体系中去。”

      出自1959年2月16日柯庆施发表的《论“全国一盘棋”》,比喻全国各地、各部门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全面安排,合理布局,互相协作,顾全大体。

      第二十二章

      工艺是重心

      简单说:生产一种产品的方法,称之为工艺。

      以煎荷包蛋为例。

      荷包蛋是企业的产品,提出荷包蛋这种概念,属于产品设计。荷包蛋应该有多大,放盐还是放糖,煎到七分熟还是九分熟,都属于产品设计的范畴。

      但一个荷包蛋仅仅设计出来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一套正确的烹调方法,才能够完美地实现设计要求。这套方法,就属于工艺的范畴。

      一个好厨师能够恰到好处地选择火力,控制油温,掌握煎每一面的时间,确定放盐的时机,从而可以煎出美味的荷包蛋。而一个菜鸟厨师则会手忙脚乱,不是煎糊了,就是煎散黄了,最终的产品让人无法下口。

      传统的手工业生产,是把控制产品质量的希望都寄托在厨师的技巧上,而现代的大工业生产,则特别强调工艺规范的重要性,保证任何一个菜鸟经过简单培训之后,都能够煎出合格的荷包蛋。

      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认真分析优秀厨师煎蛋的流程,写成详细的菜谱,说明火力应当调成几档,油温应当是多少摄氏度,煎每一面的时间应当是多少毫秒,这样才能保证不同厨师煎出来的荷包蛋都是同一个品质。这种细化到每一个步骤的菜谱,在工业上被称为工艺文件。

      仅仅有工艺文件还不够,为了提高煎蛋的效率,有些餐馆会制作专门的煎蛋器,厨师只要把鸡蛋打在煎蛋器里,到指定的时间再翻一面,就能够煎出合格的荷包蛋,从而使煎蛋的人力投入、时间成本都大为减少。这种煎蛋器,就被称为工艺装备。

      林北重型机械厂研制12立米挖掘机,其中自然也要涉及到大量的生产工艺。由于是单件生产,而且不确定未来是否还有订单,林北重机从一开始就抱着因陋就简的心态。许多部件的加工都是只追求结果,不在乎过程,更不必说编制完整的工艺文件。

      比如一些大部件的焊接,工人们没有接触过,也不知道该如何做,厂里便组织最优秀的焊工轮番上阵试验,焊好了就算成功,焊不好就换一个人再试。往往是一个件焊接成功之后,工人自己也说不清是怎么成功的,再试一次,没准又焊不出这个结果了。

      工艺装备的情况也是如此,因为只生产一台挖掘机,厂里认为不值得开发专门的工艺装备。还是以大件焊接为例,为了保证质量,应当有专门的支架把部件固定起来,这样焊接就比较方便。但在只生产一件的情况下,做一个专门支架就划不来了,于是工人们便用土办法,找一些替代品作为支架,焊完之后再拆掉。如果未来需要再制作一个同样的部件,工人必须重新搭起这个支架,至于是否与上一次搭得相同,就没法保证了。而支架的结构一旦发生变化,原有的受力关系等也都变了,这就可能导致上一回焊接成功的经验,在这一回却无法【创建和谐家园】。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总装厂的上游配套企业那里,而且表现更为明显。比如挖掘机中使用的液压件,总共也就需要两三套,专业的液压件制造企业根本不值得为这样几百块钱产值的东西专门去开发工艺文件和工艺装备,基本上就是想办法做出几件交差了事。由于工艺不规范,外购配件的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在样品试车的过程中屡屡出现问题,把总装厂的工程师们气得不停地骂娘。

      这方面的情况,罗翔飞和孟凡泽都是清楚的,只是他们都寄希望于在生产过程中解决这些问题。更高层的领导往往不了解什么叫工艺,他们只知道中国企业又一次造出了新东西,

      “把中国不能制造××××的帽子甩到太平洋去了”。在那些年月里,中国有能力制造的产品清单十分耀眼,但内行人都清楚,其中相当一部分产品成本高、制造效率低、质量不稳定,一线生产部门更是想方设法拒绝使用国产装备,最后形成许多费尽力气研制出来的国产装备被束之高阁,一线部门大量进口国外装备的尴尬格局。

      冯啸辰作为一位穿越者,清楚地知道中国装备制造业由单件生产走向批量生产的转型过程,了解在这个过程中所需要付出的代价和经历的阵痛。他所提出来的思路,是将装备部门的工作目标由一味满足一线部门要求,转向注重自身的技术发展。说直接点,就是一切为了做出更好的装备,拒绝那些应付差使的一锤子买卖。

      采取这样的方法,在一段时间内,会导致新型号的难产,让上级领导在很长时间内看不到令他们欢欣鼓舞的新产品。但在练好内功之后,新产品的开发将不再存在瓶颈,届时就呈现出新型号层出不穷的可喜场面。

      在真实的历史上,中国的装备制造业在上世纪80至90年代就处于一个苦练内功的时期,新型号的研制进度缓慢,让人感觉似乎是陷入了停滞。而事实上,各家装备企业在这段时间里全面地提升了自己的工艺水平,进入新世纪之后,诸如大型火电装备、水轮机组、冶金装备等像井喷一样迸发出来,而且只要首台机器投产,就能具备批量生产的能力。这是后话,姑且放下不提。

      “难怪孟部长再三要求让你参与到调整后的项目中去,你的思路,的确有些与众不同。”

      罗翔飞在经过一番思考之后,缓缓地说道:

      “你这些想法,有不少闪光点,也有一些不切实际之处。至于哪些地方不切实际,我现在也不跟你细说,你可以到实践部门去检验它们的对错。我决定了,组织一个小组参加煤炭部的25立方挖掘机项目,明天我就在党组会上提出来,请局党组审议。如果局党组同意我的意见,小冯,你将作为工作小组的一员,接受孟部长的亲自指挥。不过,丑话我可得说在前头,你不能翘尾巴,不能因为孟部长重视你的意见,就忘乎所以。和孟部长以及其他老同志说话的时候,一定要保持谦虚,不能和他们发生冲突,明白吗?”

      后面这番话,可以理解成罗翔飞惊魂未定的结果。此前田文健带来的假消息,可真让罗翔飞吓出了一身冷汗,到现在后背还有些发凉的感觉。经过这一回,他对于冯啸辰的杀伤力又有了新的认识,这孩子可真是初生牛犊,在什么人面前都敢放炮。这也就是遇上了他罗翔飞,以及同样以工作为重的孟凡泽,如果换成另外一个心胸狭窄的领导,没准就会因为冯啸辰的张狂而把他打入十八层地狱了。

      当然,在那个年代,像罗翔飞、孟凡泽这样心胸宽广的领导还是非常普遍的,这些曾经在战火中摸爬滚打过来的老人,思想觉悟是非常高的。只要下属是真正从工作出发,他们一般来说都会给予较大的宽容。如果这位下属还能表现出一些才干,那么甚至还能够获得他们格外的青睐。

      “我明白,罗局长,您放心吧,我会注意方式方法的。”冯啸辰诚恳地应道。

      听到冯啸辰的回答,罗翔飞翻了个白眼,差点又想揪着冯啸辰教育一番了。什么叫注意方式方法,说到底,你还是想继续放炮,用你那些惊世骇俗的观点把老同志们吓得连夜跑医院去。可转念一想,自己看中冯啸辰的地方,不就是他思想的尖锐吗?如果压抑住他的思想,让他说话留三分,岂不是浪费了这样一个人才?

      “好吧,方式方法,这是特别重要的事情,你一定要牢牢记住。”罗翔飞用重重的语气强调道,说罢,不等冯啸辰再撂蹶子,他便更换了话题,说道:“对了,你刚从煤炭研究所回来吧?是不是还没有吃饭?”

      冯啸辰眼泪都快流出来了,领导总算是说了一句人话了。自己还在公交车的时候,就已经饿了,回来正想到王伟龙他们那里去蹭点东西吃,就被传唤到了罗翔飞的办公室,随便这么一聊,一个小时又过去了,他已经感觉饿得前心贴上了后背。

      罗翔飞看出冯啸辰的心理活动,他拍了一下自己的脑袋,检讨道:“抱歉,我忽略了像你这个岁数的年轻人是容易饿的,早想到这一点,我就先让你吃了饭再来谈事情了。这样吧,食堂现在也已经关门了,我这里还有一点饼干,要不咱们三个将就着对付一顿?”

      罗翔飞在办公室里储备的饼干,只是为了他加班熬夜的时候作为点心的。到了罗翔飞这个岁数,饭量已经不大,所以饼干的数量也就非常有限。尽管罗翔飞拼命鼓励冯啸辰多吃一点,田文健也假惺惺地忍着肚饥说自己吃不下太多,让冯啸辰一个人包圆了七成以上的饼干,但冯啸辰还是觉得肚子空空荡荡的。

      吃完饼干,罗翔飞又向冯啸辰问了几句诸如习惯不习惯北方生活之类的口水话,便把他打发走了。冯啸辰带着没吃饱饭的一丝怨气回到集体宿舍楼,敲开王伟龙的房间门,准备找他再讨点吃食,却发现王伟龙的房间里另有一个女人和一个孩子,王伟龙的脸上似乎还有一些郁郁的神色。

      骡马乱踢后脚,喻人着急时的莽撞行动。老舍《骆驼祥子》十六:“她颇得用点心思才能拢得住这个急了也会撂蹶子的大人,或是大东西。”

      第二十三章

      我去买两个馒头

      “小冯,有事吗?”

      王伟龙问道,他的脸上带着笑意,但冯啸辰分明能够感觉到他的笑容有些勉强,显得心事重重的样子。

      “哦,老王,没啥事,我就是过来随便看看。”冯啸辰知道自己有些冒昧了,他向王伟龙抱歉地笑了笑,看了一眼屋里的女人和孩子,问道:“怎么,这是……嫂子来了?”

      “是啊,这是我爱人,薛莉。薛莉,我给你介绍一下,这是小冯,冯啸辰,我跟你说起过的。”王伟龙招呼着屋里的女人道。

      王伟龙的夫人是个身材窈窕,面容秀丽的【创建和谐家园】,剪着短发,看上去颇为贤惠的样子。听到王伟龙的介绍,她走上前,向冯啸辰笑着点点头,道:“小冯,你好,我听老王说起过你,他总夸你是个天才呢。”

      “嫂子你好。王哥是夸奖我了。”冯啸辰客气道。他早上出门的时候还见到了王伟龙,并没有看到薛莉,估计薛莉是今天来的。

      “嫂子是带孩子到京城玩来了?”冯啸辰知道想在王伟龙这里蹭点东西吃的希望是没有了,人家老婆孩子都来了,自己再觍着脸找人家要东西吃,总不太合适。他随口问了一句,准备再寒暄两句就离开了。

      薛莉听他问到孩子,便回头喊了一声:“文军,过来见见叔叔。”

      那个叫文军的孩子大概六七岁的样子,长得也是清清秀秀,有几分像王伟龙,只是在生人面前还有些腼腆。他讷讷地走上前,似乎是想叫冯啸辰一句什么,嘴巴张了张,却没有说出话来,只有一点丝丝的声音。薛莉赶紧拦着他,道:“文军,跟叔叔打个招呼就好了,医生说你不能说话。”

      “这是……”

      冯啸辰一愣,正想说啥,王伟龙向他使了个眼色,对薛莉说道:“你带孩子先睡吧,我和小冯出去说点话。”

      说着,他便把冯啸辰拉出了房间,来到了楼道里。冯啸辰指指房间那个方向,低声问道:“怎么,老王,孩子生病了?”

      “唉!”王伟龙未曾开口,先叹了口气,道:“本来是没啥事的。这孩子从小体质弱,动不动就扁桃体发炎。后来人家告诉我们说可以做个扁桃体摘除,是个小手术。前些天薛莉就带他去做了,还是在我们省最好的医院里做的。手术倒是挺成功,摘得很干净,出血量也很少。可没想到,做完手术之后,孩子突然不会说话了,发不出声音。”

      “这是怎么回事?”冯啸辰惊道,他对医学没什么了解,只知道这事的确挺严重的。好端端一个孩子,突然哑了,搁在谁身上也受不了。

      王伟龙道:“薛莉在那边问了医生,医生判断说,可能是做手术的时候【创建和谐家园】喷得多了一点,声带受了影响,还说等几天就好了。结果等了十几天,孩子还是发不出声音,我一想这样不行,别耽误时间弄不好了,这不,就让他们娘俩到京城来了,准备明天去同仁医院看看,那边的五官科是全国最好的。”

      “的确,不能耽误了。”冯啸辰附和道,这种事他也出不了什么主意,只能劝道:“老王,你也别着急,孩子的嗓子原来是好的,只是做个手术就出了毛病,这种毛病治起来估计也不会太麻烦的。”

      “但愿如此吧。”王伟龙道。

      “呃……”冯啸辰想了想,又说道:“老王,孩子治病,如果钱不够的话,我这里还有100多块钱,是我家里在我来京城之前给我的,你可以先拿去用。”

      “这可不行。”王伟龙赶紧说道,“再怎么样,我也不能用你一个小年轻的钱。再说,我现在还有钱,薛莉出来之前,我让她在单位上借了点钱,加上我们过去的积蓄,治病的钱还是拿得出来的。回去以后单位也能报销一部分,没啥问题的。不过,我还是要谢谢你……”

      “嗯嗯,谢谢就不必了。”冯啸辰道,“这样吧,你如果要用钱,就找我,多了没有,100来块钱的样子,是我现在能拿出来的极限了。还有,这段时间如果有什么需要跑腿打杂的事,你也可以叫我办,我一个人吃饱了全家不饿,闲得很的。”

      王伟龙道:“真是太谢谢你了,以后没准真会麻烦你啥的……对了,小冯,我刚才听人说,煤炭部那边有人打电话过来告你的状,罗局长都被惊动了,没啥事吧?”

      “没事,已经说清楚了,是个误会。”冯啸辰用轻松的口气说道。

      王伟龙道:“那就好,那就好。小冯,你还是个借调来的临时工,平时多注意一点,不要卷入是非,知道吗?”

      “谢谢老王,谢谢王哥。”冯啸辰道。他平时称呼王伟龙就是两种称呼混着用的,因为王哥这个称呼在机关里有些容易招来非议,所以他在公开场合只是称老王,遇到私底下的场合称几句王哥,以示尊重。

      告别王伟龙,冯啸辰回到自己房间。同宿舍的曾永良见他回来,也旁敲侧击地问了几句煤炭研究所那边的事情,让冯啸辰不禁感慨机关里的八卦传得真是厉害,这么一个假消息,居然也能闹得全大院的人都知道。他没法向曾永良过多解释,只能照旧说只是一个误会,没有什么问题。曾永良半信半疑,倒也不再问下去了。

      第二天一早,冯啸辰被饿醒了。他看到外面的天色已经比较亮,琢磨着食堂大概应当已经开门了,便下了床,洗漱完毕,拿着饭盆,步履匆匆地奔向食堂。

      “小冯,小冯。”

      一个声音在他身后响起来,冯啸辰回头一看,喊他的人却是办公室主任刘燕萍。这半老徐娘以往见他的时候都是带着几分居高临下的傲气,就算笑一下就是后世华姐那种关爱弱智儿童般的笑容,让冯啸辰屡屡感到恶寒。而这一回,刘徐娘的脸上挂满了和煦的春风,那两汪濒临枯竭的秋波也泛着微光。冯啸辰下意识地抬头看了一下太阳的方向,嗯,好像还在东边,不是从西边升起来的。

      “刘主任,您喊我?”冯啸辰恭敬地问道,同时在心里祈祷着,千万别是找我有什么事情,我还得赶到食堂去吃早饭呢。当年的伙食油水少,像冯啸辰这种年轻人都特别容易饿。冯啸辰头天晚上就没有吃饱,此时所有的心思都在吃饭上。

      “邢师傅,这位就是小冯。”刘燕萍向跟在她身边的一位年轻男子说着,语气里带着几分客气,说罢,又转回头,给冯啸辰介绍道:“小冯,这位是邢师傅,是孟部长亲自派来接你过去的,孟部长还在等着你呢……是吧,邢师傅?”

      汗啊,原来是这么回事,冯啸辰在心里苦笑着。这个老孟,还真有点风风火火的劲头,昨天刚跟罗翔飞说好,还没等罗翔飞这边做决定呢,他就先斩后奏,派了人来接自己。冯啸辰眼角的余光看到一旁停着一辆帆布篷面的吉普车,估计这位什么邢师傅就是那吉普车的司机吧。

      也难怪刘燕萍会对自己如此热情,她听说是孟部长来请自己,能不殷勤吗?再说,头一天她还因为煤炭研究所那边的假消息而去罗翔飞那里告了黑状,今天这样做,也是为了弥补过失吧。

      “小冯同志,我叫邢本才,是孟部长叫我来接你的。”那司机走上前来,向冯啸辰自我介绍道。他看向冯啸辰的眼神有些诧异,也有些羡慕,能够让部长亲自派车来接的人物,可不是简单人。眼前这位小年轻,明显比自己的岁数还要小,却能够得到部长的垂青,真是太了不起了。

      “这个……”冯啸辰迟疑了一下,还是把话说出来了,“刘主任,邢师傅,我还没吃早饭呢。哦,对了,邢师傅,你一大早就开车过来,想必也没吃早饭吧,要不我请你?”

      “这……”邢本才无语了,部长召见,谁不是扔下一切事情赶紧过去的,哪有这小子这样无动于衷的,居然还想着吃饭的事情。可问题在于,对方是部长点名要请的人,自己好像没资格去指责他。

      刘燕萍却是急眼了,柳眉倒竖,脸色瞬时就变成了煤炭的颜色,她低声地呵斥道:“小冯,你这怎么搞的,孟部长还在等着你,你怎么还有时间吃饭!”

      刘燕萍这一变脸,倒让冯啸辰觉得踏实了。嗯嗯,刚才那会一定是自己点错了页面,产生幻觉了,现在这个声色俱厉的刘燕萍才是真实的。他向刘燕萍笑了笑,说道:“刘主任,您别急,我就是去买两个馒头而已,最多只耽误两分钟的时间。”

      说罢,不等刘燕萍再次发飚,他便飞也似的冲向了食堂。食堂果然已经开门了,冯啸辰把手上的饭盆扔给卖饭的【创建和谐家园】傅,让对方代为保管,然后递上两张饭票,用手抓了四个馒头,转身跑回到刘燕萍和邢本才的身边,说道:“好了,可以走了。”

      刘燕萍无可奈何地瞪了冯啸辰一眼,然后又换上笑脸,转头对邢本才说道:“邢师傅,你别介意啊,小冯就是这样的人……对了,你回去见着孟部长,请他有时间多到我们这里来视察视察。”

      第二十四章

      貌似忠厚而已

      邢本才当然不是有资格建议部长到什么单位去视察的人,刘燕萍这番话,算是对着空气说了。冯啸辰随着邢本才来到吉普车前,拉开副驾的门,坐了进去。邢本才坐进驾驶室,发动了汽车,在刘燕萍的挥手致意下,驱车离开了冶金局大院。

      “刘主任,这是谁啊,一大早就来了?”

      有路过的职工指着一路绝尘而去的吉普车,向刘燕萍问道。

      “是小冯,冯啸辰。知道吗,煤炭部的孟部长亲自派人开车来接他,听说是有重要的工作要安排给他做。我告诉你啊,这件事可不能随便乱传,以免造成不良的影响。”刘燕萍严肃地对那人说道。

      那人连连点头,道:“是是是,刘主任,我知道的。对了,您刚才说,是孟部长派人接他,这个小冯到底是什么来头,怎么连孟部长都认识他?”

      刘燕萍一脸矜持之色,只看着吉普车远去的方向,笑而不语。那意思,似乎普天下只有她一个人知道其中的奥妙,而她又是一个颇有节操的人,不会随便乱讲。

      吉普车上,冯啸辰三口并作两口地先把一个馒头吞进了肚子里,这才拿着另一个馒头递到邢本才的面前,说道:“邢师傅,你一定也没吃早饭吧?来来来,我特地多买了两个,你也吃吧。”

      “谢谢,我不用了。”邢本才道。

      冯啸辰道:“邢师傅,你就别跟我客气了。你一大早就跑来接我,我连顿饭都不管,实在说不过去。来吧来吧,两个馒头算不了什么。”

      邢本才笑了笑,说道:“真的不用,再说,我现在也腾不出手来吃,要不你先放着吧。”

      冯啸辰道:“这还不容易,我把馒头撕成小片,塞你嘴里就行了。”

      说着,他也不等邢本才同意,便撕下一片馒头递了过去。邢本才半推半就地用嘴接了,吭哧吭哧地嚼着。正如冯啸辰说的那样,邢本才一大早接到单位领导的安排,让他到冶金局来接一个叫冯啸辰的人,还说是孟部长急着要见的,他连饭都没顾上吃就开车出来了。从城里到冶金局还颇有点路程,这一通折腾,他也早就饿了。如果不是考虑到孟部长的因素,他刚才还真想跟着冯啸辰去食堂吃完早饭再说。

      两个人配合默契,不一会就把四个馒头分着吃掉了,邢本才对冯啸辰的看法也一下子从路人甲上升到了铁哥们。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6 01:2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