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冯啸辰停好车,从驾驶座跳下来,和众人依次握手。杨海帆在旁边给他做着介绍:
“这是邹福庆副经理,是罗冶的王处长介绍过来的,原来在罗冶当过车间主任,现在在咱们公司担任分管生产的副经理;这是陈晋群,陈总工,冯处长认识的,现在是公司的总工程师;这是瞿祥华,瞿总工,也是罗冶过来的,是公司的副总工程师……”
每个被介绍到的人,都上前与冯啸辰热情地握手,同时说着一些表忠心的话。他们中的多数人都是第一次见到冯啸辰,但在此之前,他们已经知道冯啸辰这个人了。毕竟何雪珍和冯凌宇都在公司里,公司的员工不可能不知道这其中的八卦。
“在这边生活还习惯吧?桐川这边比较潮湿,你们注意点身体。”
“工作强度大不大?如果工作太多,就跟海帆说说,你们都是老同志,不要搞得太累。”
“瞿总工,我听王处长介绍过你,说你可是罗冶的建厂元勋呢……”
冯啸辰也对每个人都说着一些客套话,扮足了一个上级领导的样子。他事先也做了一些功课,知道对谁该说什么话,要在几句话之内让对方觉得温暖如春,这也属于领导艺术之一了。
公司的这批中层干部,都是从上海或者安徽省招募过来的退休人员,在原来的厂子里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寻常来一个副处长啥的,他们也不见得会给什么好脸。但到了这里,他们就没有先前的牛气了,一个个显得很乖巧的样子。他们到辰宇公司来的初衷,就是为了多赚点钱,合资企业可不比他们过去呆的国企,老板随便说一句话,就可以让他们滚蛋,所以他们自然也就不敢造次了。
见过这些中层干部,接下来走上前的便是冯啸辰的母亲何雪珍和两个弟弟冯凌宇、冯林涛。何雪珍见了冯啸辰,自然是一通数落,说他瘦了、黑了,是不是工作太辛苦、吃饭不按时之类。应付完母亲之后,冯啸辰笑吟吟地来到两个弟弟面前,说道:
“怎么样,听说你们都在学德语,各自说一句给我听听吧。”
第二百零二章
利润的分配
“你好。”
“你好。”
两个小老弟不约而同地用德语向冯啸辰问候了一声,说完之后,两个人才觉得这个巧合太有趣了,不禁一齐笑了起来。冯啸辰也跟着笑了,带着笑意骂道:“就知道偷懒,你们就不会说点复杂的?”
“日常生活用语,他们已经没什么问题了。太复杂的德语,还得再练一段时间才行。以他们俩的基础,半年时间能够学到这个程度,已经非常不错了。”陈晋群在旁边替他们俩解释道。
冯啸辰也没有进一步考校他们的意思,听陈晋群这样一说,也就把他们给放过去了,转而对陈晋群说道:“陈总工费心了,这俩孩子,挺调皮吧?”
“不调皮,不调皮,都挺懂事的。”陈晋群答道。
听到冯啸辰那老气横秋的话,冯凌宇和冯林涛二人对视了一眼,互相扮了个鬼脸,那意思说是冯啸辰自己也就比他们俩大三岁,居然大言不惭地管他们叫“孩子”,也真是太把自己当成领导了。
欢迎仪式过后,中层干部们各自回自己的岗位去了,杨海帆把陈晋群、何雪珍和邹福庆三人留下,让他们一块到自己办公室去,与冯啸辰一道开一个公司的管理层会议。冯立此前没有参与过公司的管理,自然不会去凑这个热闹,他向何雪珍讨了钥匙,先回他们在公司的住处去了。
“过去半年,公司主要的工作是恢复菲洛公司原有的生产能力。在方面,佩曼发挥的作用是最大的,此外就是闫百通老师和他带来的研究生。我们用了将近2个月的时间,掌握了大多数设备的使用方法,闫老师和陈总工一道,翻译了一部分工艺文件。从去年8月份开始,我们先后生产了12个规格的轴承,总产量3200个,在欧洲市场上的销售额为27万美元,扣除进口钢材约7万美元,外汇净收入为20万美元。省外贸局按3.4元的综合价格与我们结汇,我们的收入共计70万元人民币。此外,我们在国内市场上也销售了一部分轴承,总收入4万元左右。两项合计为74万元人民币。详细的账目都在何经理那里。”
杨海帆说到这,向何雪珍那边比划了一下。何雪珍则向冯啸辰点了点头,表示杨海帆说的都是事实。
杨海帆又接着说道:“国内部分的成本主要是工资、材料、水电和其他管理成本,目前还没有做详细的结算,大数应当是在22万元左右。咱们目前有120名职工,其中从上海和安徽省聘来的退休工人的工资标准都比较高,过去10个月光工资的支出就在16万元的样子。”
“这样算下来,咱们这10个月的毛利润差不多是50万元了?”冯啸辰问道。
“大数是这样吧。”杨海帆道。
管生产的副经理邹福庆道:“说是10个月,其实真正用于生产的时间只有5个多月,前面的时间大家都是在学习,还有安装设备等等,都耽误了不少时间。一开始是上海来的师傅们学习数控机床的使用,后来安徽省的师傅们过来,又花了一个多月才勉强上手,到现在也还不算非常熟练。等到大家的技术都熟练之后,咱们一年的利润翻上两番也是可能的。”
“我对此毫不怀疑。”冯啸辰笑着说道。从德国搬了一家工厂过来,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能够恢复生产,而且还有几十万的利润,这已经是很不容易了。他完全相信,等到生产走上正轨之后,公司的利润应当是会高得多的。
“冯处长,对于利润的分配,菲洛公司方面有什么考虑?”杨海帆向冯啸辰问道。这话是他们原来说好的口径,冯啸辰是作为菲洛公司的代言人来参加这个会议的,他的意见将被认为是菲洛公司的意见。这其中,何雪珍当然是知道内情的,杨海帆则能够猜得出真实的情况。至于陈晋群和邹福庆二人,地位更边缘一些,他们也不会在这个问题上多嘴多舌,只要假装相信这个说辞就行了。
冯啸辰道:“首先一点,刚才计算出来的,只是毛利润而已,需要再扣除一部分折旧。设备的折旧比例可以低一些,但专利技术的折旧需要计算得高一些,因为这些技术最多再有五年时间就会过时,在这些技术过时之前,我们必须投入足够的资金开发出新的技术。”
“这方面,闫教授做了不少工作。”陈晋群道,“他设计的好几个改进产品听说在欧洲市场上很受欢迎呢。”
冯啸辰道:“这个需要按比例给闫老师提出一部分技术分成,先留在公司的账上,等政策宽松一些之后,再发放给他。这些钱要算在应付款里,不能算是公司的利润。”
“我明白。”杨海帆在本子上记了一笔。冯啸辰提的只是一个原则性的意见,具体到给闫百通提多大比例的技术分成,还要再精细地计算一下才行。
冯啸辰接着说道:“余下的利润,海帆和桐川县商议一下,菲洛公司方面的意见,是以其中的50%作为双方的追加投资,用于公司的扩大再生产,另外50%用于分红。”
“这样算下来的话,分红的部分大概在20万元左右,菲洛公司得70%,为14万;桐川县得30%,为6万。”杨海帆说道,说完,他又补充了一句,“以我对范书记和熊县长的了解,他们应当能够接受这个方案。50%的利润作为追加投资,肉还是烂在桐川县这个锅里的,他们不会反对。再说,半年时间能够给县里上缴6万元的利润,比过去农机厂可强多了,县里应当会满意的。”
“那好,这件事就由你去和范书记他们商议了。”冯啸辰道。他也是有些无奈,当初为了掩人耳目,不得不采取中外合资的方式,因此在这种涉及到利润分配的场合,就必须要考虑到桐川县方面的想法。虽然从股权结构上说,冯啸辰所代表的菲洛公司具有决策权,但合资这种事情,总是得考虑双方意见的,他不能独断。
谈完利润方面的事情,接下来便是说生产和技术的问题。邹福庆和陈晋群分别做了一个汇报,冯啸辰听得很认真,不时还插话问上一两句。从两个人的汇报中,冯啸辰感觉到公司的生产和技术工作还是非常不错的。招收进来的学徒工们离出师还有很长的距离,但从上海和安徽省招聘来的老师傅们做得都很好,而且工作热情极高,他们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掌握数控机床的操作,就是一个证据。邹福庆和陈晋群还分别讲述了几个案例,都是老工人们如何夜以继日钻研技术的事情,听起来颇为感人。
“我感觉,是不是该给大家发点年终奖了?”冯啸辰突发奇想道。
“当然应该发。”何雪珍附和道。她是把辰宇公司当成自家企业来看的,总觉得那些白发苍苍的老工人们每天那么辛苦,让她很不好意思。
按刚才冯啸辰算的账,公司今年能够给菲洛公司分红14万元,而何雪珍却知道,这个菲洛公司是子虚乌有的,这14万元其实就是冯家自己的收入。自己一家人没做什么工作,凭空就能分到14万,而那些退休工人们如果连年终奖都没有,何雪珍实在有些过意不去。
冯啸辰知道母亲的心思,他笑了笑,问道:“妈,那你觉得,该发多少合适?”
“老工人一人80,学徒工一人40,你看怎么样?”何雪珍说道。
“会不会少了一点?”冯啸辰质疑道。
“不少了!”邹福庆和陈晋群同时说道。从个人角度来说,他们也是返聘来的人员,能够多拿一些年终奖,当然也是很高兴的。但他们又觉得,自己在辰宇公司已经拿了很高的薪水,再拿这么高的年终奖,未免有些贪得无厌了。那时候企业里的年终奖多的倒也有几十块钱,少的则是几块钱的样子。何雪珍一张嘴就说老工人每人80,这已经很厚道的做法了。
冯啸辰没有这个数量概念,以一个穿越者的眼光来看,80元的年终奖是过于刻薄了,后世有些单位一发就是几十万,自己才给人家80元钱,而且学徒工还要减半,似乎不利于提高大家的积极性啊。
杨海帆道:“我觉得就照何经理说的数字来发吧,咱们毕竟是合资企业,还得考虑一下县里的想法。如果咱们的年终奖发得比县委和县政府都高,县里的领导恐怕会有一些看法的。”
“呃……那就这样吧。”冯啸辰败了,涉及到县里要攀比的问题,他的确不能太任性了。他拿来给职工发年终奖的钱,都是要从股东的利润分红中扣出来的。县里也有30%的股权,冯啸辰必须要考虑县里的意思。
“既然说到这里,我倒觉得,快过年了,县里几套班子的领导,咱们都得意思一下。”邹福庆提醒道。
“这……”杨海帆把目光投向了冯啸辰,这事只有冯啸辰能拍板了,他是不敢随便做决定的。
冯啸辰点点头,道:“邹经理提醒得对,咱们在县里经营,方方面面的关系还是要照顾一下。海帆,你在这方面业务也比较熟悉,县里几套班子,加上东山地区的领导,你都要表示一下,至于对哪些人表示,什么样的标准,你定就可以了。”
“好吧……”杨海帆不情不愿地应道,谁让他原来是当秘书出身的呢,在这方面还的确是业务更为娴熟。
第二百零三章
你还回得去吗
会议开完,邹福庆和陈晋群都起身离开了。何雪珍看看冯啸辰,冯啸辰向她递了个眼色,何雪珍虽然不知道儿子要干什么,但还会意地跟在邹福庆二人身后离开了办公室。等到屋里只剩下杨海帆和冯啸辰二人的时候,冯啸辰笑着说道:“海帆,别人的奖金都讨论完了,你的奖金该怎么发呢?”
“我?”杨海帆愣了一下,有些懵懂地摇摇头,道:“我和大家一样就好了,年终奖……我按学徒工的标准拿吧。”
“这样合适吗?”冯啸辰问道。
杨海帆道:“没事,我反正是一个人,没什么花销。我估计县里还会给我发一份奖金呢,所以在公司里,我就按低一档次领吧。”
冯啸辰道:“也好,那你就按低一档领吧。不过,菲洛公司分红的那14万元里,你拿1万元走,这是菲洛公司单独给你的奖金,与辰宇公司无关。”
“你说什么?”杨海帆几乎怀疑自己听错了,“啸辰,你开什么玩笑?”
冯啸辰却是现出了认真的神色,说道:“我没有开玩笑,我会让我妈把钱取出来给你,1万元,与辰宇公司无关。”
“这绝对不行!”杨海帆的表现,与陈抒涵如出一辙。他当然知道,所谓菲洛公司付的奖金,其实就是冯啸辰个人给他的奖金。至于冯啸辰为什么要单给他发奖金,杨海帆也能想得明白,毕竟这家辰宇公司能有这样的局面,他杨海帆的贡献是最大的。
说心里话,杨海帆一直觉得冯啸辰会给自己一笔比较高的奖金,比如说是200元,甚至是500元。他也琢磨过这笔奖金该不该拿的事情,而且一直都没有琢磨出个结果来。以他做出的贡献而言,他拿全公司最高的奖金当然是应该的,而冯啸辰也一向是一个大方的人,从他吩咐杨海帆付给闫百通的劳务费就能够看得出来。
但另一方面,杨海帆又觉得自己不能拿这么高的奖金,因为公司的奖金是要入账的,瞒不过县里领导。如果县里领导看到他拿了这么高的奖金,难免会有一些想法,甚至会认为这是不符合规定的。
刚才他自己说拿低一档次的奖金,其中也有试探冯啸辰的意思。以他的想象,冯啸辰应该会让他拿高一档次,这才合理。结果,冯啸辰居然直接就接受了他的谦让,这让杨海帆心里有些莫名的失落,甚至还有一丝隐隐的怨怼。
没等杨海帆调整过情绪来,冯啸辰又抛出了一个让他震惊的方案:
从菲洛公司的分红里给他发另外一笔奖金,而且金额高达1万元。杨海帆听到这个方案,只觉得脑子里嗡嗡作响,思维都要僵住了。
“啸辰,真的不行,我怎么能拿这么多的奖金呢?这……这不合适啊!”杨海帆拙嘴笨舌地推辞着。他平日里是个能说会道的人,在公司里给工人做思想工作的时候,能够把大道理、小道理说得天花乱坠。而这一刻,他完全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因为冯啸辰提出的这个方案,实在是太匪夷所思了。
冯啸辰笑了笑,说道:“怎么,海帆,你觉得你的贡献不值这么多钱吗?”
“……也不能这样说。”杨海帆迟疑道。他当然知道,针对冯啸辰的问题,最正确的回答应当是说自己才疏学浅,只做了一点点应该做的工作,不该拿这么高的奖金。但杨海帆的内心有一股傲气,他觉得自己的能力以及付出的努力是值这么多钱的,要让他给出一个否定的回答,他真有些不情愿。
冯啸辰没想到杨海帆居然做出了这样一个默认的回答,错愕之下,倒是对杨海帆更感兴趣了。他需要的正是这样一个有自信的职业经理人,如果杨海帆扭扭捏捏,干了工作还不敢坦承,冯啸辰是会低看他几分的。
“既然你觉得你的贡献值这么多钱,那为什么不敢收下呢?”冯啸辰问道。
杨海帆想了想,说道:“啸辰,你这话还真把我问住了。老实说吧,我对我自己在这半年多时间里所做的工作还是比较满意的。我知道国外的企业里工资标准是与贡献相联系的,一万块钱的工资也不奇怪。可是,我们毕竟还是在中国,得按中国的方式来做事。更何况,我还是国家干部,是受县里指派到辰宇公司来当中方经理的。如果我拿了1万块钱的奖金,那是违反规定的。”
冯啸辰盯着杨海帆,问道:“海帆,你真的还打算继续当你的国家干部吗?”
杨海帆一怔:“啸辰,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冯啸辰道:“你觉得,你还回得去吗?”
“这……”杨海帆不知该如何回答了,他觉得冯啸辰的这个问题似乎触到了他心里最深的地方,让他感觉灵魂都受到了冲击。
杨海帆最初毛遂自荐当合资公司的中方经理,是存着想找个机会证明一下自己的念头。他此前的工作是给范永康当秘书,虽然这项工作在很多人眼里显得特别风光,但杨海帆自己却觉得非常憋屈。他希望有一个能让他充分施展才华的平台,希望让别人用仰视的目光来看他。出于这种想法,他放弃了秘书的岗位,来到了辰宇公司。
这半年多时间,杨海帆的工作完全可以用日理万机来形容,无数的决策需要他拍板,无数的关系需要他去协调,无数的人需要他去了解、安抚、激励。他曾有过很多次觉得心力交瘁的时候,也曾动过放弃这项工作回去当秘书的念头。仅仅是凭着一股年少时候的意气,才让他撑到了今天,公司业务基本走上了正轨,前途一片光明。
在这个时候,冯啸辰向他抛出了一个敏锐的问题:
他还回得去吗?
杨海帆想回去,当然不难。范永康对他一直都很欣赏,在他离开县委办去合资企业的时候,范永康就给过他一个承诺,不管什么时候,只要他想回去,县委办都会有他的位置。
但冯啸辰问的,分明是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杨海帆的心,还能不能回到那个旱涝保收、无惊无险的公务员岗位上去。
在辰宇公司的这半年多时间,辛苦是不必说的,但所经历过的精彩也同样是让杨海帆无法释怀的。给范永康当秘书的时候,杨海帆每天面对的都是官场政治的那一套东西,各种平衡、各种揣测上意、各种虚与委蛇,生生地把他这样一个充满【创建和谐家园】的年轻人消磨成了一个油滑的政客。而到了辰宇公司之后,他所做的工作是那样阳光,那样充满成就感。
一张张图纸从技术科诞生出来,一箱箱的轴承从厂子里运出去,漂洋过海,打入欧洲市场。远在万里之外的佩曼向他报来喜讯,说辰宇公司的产品已经得到了老顾客们的认同,新的订单正在源源不断地传回国内。所有这一切,都是出自于他杨海帆的管理之下,这是他可以向昔日的伙伴们吹嘘的辉煌篇章。
到了这一步,他还能回去吗?
如果现在有人让他离开辰宇公司,再回到那个营营苟苟的秘书岗位上去,他觉得自己会感到窒息的。
“啸辰,你希望我做什么?”杨海帆看着冯啸辰,问道。
冯啸辰道:“公司的情况,你是清楚的。我父母都不可能成为公司的管理者,我弟弟现在还太小,10年之内,甚至可能是20年之内,他都不一定能够掌管这家公司。至于我自己,我的舞台并不在此。我需要一位有能力、有抱负的职业经理人来管理辰宇公司,带领这家公司不断壮大。我希望有一天,辰宇公司能够进入世界500强的行列,而要做到这一点,它必须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
“你是说,你希望我来做这个领导核心?”杨海帆问道。
“你愿意吗?”冯啸辰反问道。
杨海帆深吸了一口气,说道:“如果你信任我,我愿意!”
冯啸辰笑了:“既然如此,那你为什么不愿意接受这1万元的奖金呢?”
杨海帆这回终于轻松了,他忸怩地笑了笑,说道:“我只是觉得数目太大了,如果只是500块钱,或者……1000块钱,我就心安理得地收下了。”
冯啸辰摇摇头道:“这个数目一点也不大。我们现在还不适合谈论管理层持股的问题,但在我心目中,公司的总经理是应当有一定股份的。将来公司做大了,你可以分到10万、100万,甚至1个亿的分红,只要你能够帮公司赚到更多的钱,再多的分红都是应得的。”
“可是……我要这么多钱干什么?”杨海帆说道。他还真不是矫情,而是从来没有拥有过这样大数目的私有财产,他根本想不出这些钱能用来干什么。
冯啸辰不假思索地说道:“娶媳妇啊!你都30多了,还是个光棍。现在有钱了,过年的时间拿着钱回上海去,走到大街上,那可就是一个正儿八经的钻石王老五,追你的小姑娘不要太多哦!”
他的最后一句话,模仿了一下上海人的口音。杨海帆乍一听,也忍不住笑喷了。
第二百零四章
发家致富的劳动模范
浙江省温州市。
温州地区行署办公楼里,一片鸡飞狗跳的忙乱景象。行署办公室主任骆兰英胳膊上套着袖套,胸前还系着一个围裙,一副居委会大妈的模样,在走廊里如没头苍蝇一般地来回乱转着,不住地向行署的工作人员们发号施令:
“天花板!天花板上还有脏东西,别拿湿布去擦,越擦越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