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大国重工》-第24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那她可舍不得,好歹也是2000块钱的大件呢。”杨永年笑了起来。

      “两位老兄,要不你们也发扬发扬风格,给我再凑500?咱们这趟出来,罗局长的意思是要多跑几个地方,估计得呆20来天,我拿后面那些天补的零用钱还给你们。”郝亚威觍着脸开始向冀明和杨永年二人求援。

      “没戏!”冀明果断地摇着头,“我现在手头的外汇,还是我老婆找她单位的人换来的呢,她如果知道我把外汇换给你了,还不跟我没完?”

      “这个可不行,老郝你还是自己想办法去。”杨永年也跑得远远的,生怕郝亚威赖上他。大家都是处长,不存在谁拍谁马屁的问题,这种关键时候,他可没这么高的风格。

      “唉,关键时候见人心啊!整个冶金局,也就是小冯最厚道!”郝亚威发着不着边际的感慨,把500马克又塞还给冯啸辰,道:“小冯,谢谢你,不过,光这些钱也没用,还差着远呢。”

      冯啸辰摆摆手,道:“郝处长,你把钱先收着吧。你是认准了这个型号,是吗?我看旁边另外两个型号不是更便宜一些吗,你再凑一点点钱就够买下了。”

      郝亚威看了看旁边的两台相机,摇摇头道:“还差点意思,这么一个大件,如果不能买得合意了,以后可就要后悔了。我宁可再等等,等下次有机会出来,再凑点钱,要买就买个好的。”

      冯啸辰想了想,说道:“这样吧,郝处长,我再帮你问问看。”

      “问什么?”郝亚威诧异道,这可是在德国的正规商店,不是国内的自由市场,还有讲价一说吗?

      冯啸辰没有回答,而是抬起手做个手势,喊来了售货员。那售货员刚才便一直在盯着他们这伙人,但没有上来招呼。他从众人的表现中能够猜出,这些长着东方面孔的客人估计是囊中羞涩,买不起架子上的相机,他过来招呼就没啥意思了。如今看到冯啸辰向他招手,他才赶紧走了过来。

      “先生,有什么可以为你效劳的吗?”售货员礼貌地问道。

      “先生,我能跟你到旁边谈谈吗?”冯啸辰问道。

      “非常荣幸。”售货员不明就里,但还是答应了。

      两个人走到一旁,避开来来往往的客人。冯啸辰向售货员说了几句什么,售货员拍了拍脑袋,忽然面露喜色,说了一句稍候,便钻进了货架边的一个小门,钻到库房去了。过了一小会,售货员重新出现,手里抱着一个盒子。他把那盒子放在柜台上,打开盒子,里面赫然是一部刚才郝亚威看中的那种型号的相机。

      “郝处长,这部相机,只要1720马克,你看如何?”冯啸辰笑呵呵地向郝亚威问道。

      “什么?怎么会这么便宜!”郝亚威愣住了。

      售货员叽里咕噜地说了一串德语,冯啸辰帮他翻译过来了。原来,这是一部用作样品的相机,在货架上摆了整整两年时间,而且还被磕过一次,表面有了一道不太清晰的划痕。漆面的光泽也有些暗淡了。店里原本打算把这台相机送到二手商店去销售,刚才冯啸辰问起来,售货员便把它抱出来了。

      “样品?功能上有问题吗?”郝亚威问道。

      “绝对没有问题!”售货员斩钉截铁地说道。

      “那……我可以试试吗?”郝亚威又问道。

      “请便。”售货员用手示意了一下。

      郝亚威迫不及待地拿过相机,这里按按,那里捏捏,正如售货员说的那样,这台相机没有任何毛病,甚至于表面上的划痕,不认真看也绝对看不出来。这也就是在德国这样的发达国家,商品稍有点瑕疵,价格就要打一个很大的折扣。如果搁在物资短缺的中国,别说是这种无碍大局的小瑕疵,就算是有点故障,都会有人抢着买走的。

      “老冀,老杨,你们俩过来!”

      郝亚威转回头,向着已经走到其他柜台去的冀明和杨永年喊道。

      “怎么啦?”二人走过来,隔着好几步远,警惕地对郝亚威问道。他们看到郝亚威手上拿着相机,生怕他上前来抢他们手里的马克。

      “借我100马克,这个忙总能帮吧?”郝亚威说道。

      “一人100?”杨永年问道。

      “一共100!”郝亚威得意地说道。

      两个人都有些不相信,凑上前来一问,才知道是冯啸辰想出了好办法,从售货员那里打听到了有打折的样品,替郝亚威省下了足足400马克。到了这个时候,两人也就不再迟疑了,爽快地给郝亚威凑出了100马克,让郝亚威买下了这台样品相机。

      “祝贺郝处长,梦想成真了!”冯啸辰向乐得合不拢嘴的郝亚威恭维道。

      “多谢小冯,没说的,今天晚上……呃,算了,还是过几天吧,我请你们三个吃德国的大餐!”郝亚威志得意满地许诺道。

      第六十章

      收取穿越者的福利

      小冯三两句话,居然帮郝处长省下了400马克,这个消息成为代表团当天晚上热议的话题。包括罗翔飞在内,每个人都去瞻仰了一下郝亚威新买的莱卡相机,在对机身上那一道轻微划痕进行了认真鉴定之后,大家都认为少花400马克买下这台样品相机实在是划算至极。众人充分羡慕了一番郝亚威的好运气,然后便把目光都转向了正坐在一旁哈欠连天的冯啸辰:

      “小冯,你真是太厉害了,连这样的打折货都能够找到!”

      “小冯,等下次出去采购的时候,你可一定得帮我们也找找打折的东西!”

      “小冯,我先跟你说好了,什么地方看到打折的四喇叭录音机,你一定要帮我留住。”

      “对了,有没有做样品的衣服,稍微脏点都没事……”

      大家对于这种疑似残次品的兴趣是如此之高,以至于罗翔飞最终不得不专门把冯啸辰叫出去,叮嘱他不要被大家所左右,千万不要走到哪都去找打折商品。“这样做有辱国格”,这是罗翔飞对这一事件做出的定性。

      “实在是郝处长太想要那台相机了,所以我才问那个售货员有没有打折的样品……”冯啸辰尴尬地向罗翔飞解释道。

      “郝处长这件事,你办得不错。”罗翔飞连忙表示肯定,“我的意思是说,不要太刻意……尤其是刘主任提出的一些要求,有些过于降低国格了。”

      冯啸辰点头不迭:“嗯嗯,我会注意的,罗局长您就放心吧。”

      这段小插曲就这样过去了。买到中意相机的郝亚威心情愉快,在代表团滞留德国期间,他一直充当着大家的专职摄影师,拍了不少美轮美奂的照片,这就是后话了。至于郝亚威在此后若干年中都对冯啸辰青睐有加,就更不必提了。

      次日,代表团一行在李波的带领下乘坐火车抵达了西德首都柏林,下榻在一家名叫卡尼的酒店。李波完成向导任务之后,便返回大使馆去了,他毕竟还有本职工作,不可能天天陪着代表团转悠。

      送走李波之后,罗翔飞召集众人开了一个会,布置了接下来的工作:

      “李秘书帮咱们联系了两家柏林的咨询公司,咱们礼拜一就去走访洽谈。根据在莱姆公司的经验,我们对于洽谈的结果需要有一定的心理准备。今明两天,小何和小冯你们二位要辛苦一下,翻翻商务名录、电话号码本之类,看看能不能找出更多的咨询公司,与他们取得联系。如果使馆联系的这三家咨询公司都不行,咱们就需要接触更多的公司了。至于其他同志,可以在酒店周围游览一下,尽量不要走得太远,还有就是不要弄得太疲劳,以免影响后续的工作。”

      他后面的吩咐,其实有些多余。他把何莉莉和冯啸辰这两个懂德语的人都支去查资料了,其他的人就算想出去逛街,也没人能够带路,除了酒店旁边随便走走之外,还能做什么呢?

      罗翔飞让冯啸辰和何莉莉查找其他的咨询公司,正中了冯啸辰的下怀。他假公济私,除了寻找咨询公司之外,顺带着还查了几家研究机构和专利事务所的地址和电话,偷偷抄录下来,准备找个机会自己单独去走走。这趟出来,他是打算公私兼顾的,公事自然就是促成南钢热轧机的引进项目,至于私事,那就是他打算接触一下德国这边的专利代理机构,看看能不能把自己带来的几张图纸兜售出去。

      超前于时代40年的知识,如果不能转化为财富,那是极其可惜的事情。前世的冯啸辰是个技术官员,指挥和参与过许多重大装备的研制。他脑子里有一些不成体系的技术资料,东一鳞西一爪的,有些是后世出现的新产品,有些则就是个别的实用新型。这些技术放在80年代初都属于发明创新,如果卖给识货的企业,应当是能够卖出一个好价钱的。

      销售这样的专利技术,冯啸辰没有一点心理负担。这其中的许多技术,本来就是西方厂商发明的,只不过他们发明这些技术的时间是在几年后或者十几年后,冯啸辰现在把它们拿出来,卖给尚在黑暗中摸索的厂商们,也算是收取一点穿越者的福利了。

      冯啸辰不得不这样做,因为他实在是太缺钱了。郝亚威买不起一台莱卡相机,缺的不过就是几百马克而已。而对于冯啸辰来说,他想做的事情远远不是买一台相机,而是建立起一个能够实现自己抱负的平台,他需要的钱不是区区几百马克,而是几十万、几百万甚至更多的马克或者美元。

      冯啸辰当然不会指望光靠这些技术碎片来建立起一个庞大技术帝国,他需要的,仅仅淘到第一桶金而已。他相信,只要拥有了启动资金,凭借着一个穿越者的智慧,他完全可以创造出无数的奇迹。

      冯啸辰筹备这个计划,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在这个计划中间,还有一个小小的短板,那就是冯啸辰并不擅长机械制图,或者说,在没有CAD、CAXA等软件的情况下,他不知道该如何把一张机械设计图画出来。在这方面,王伟龙给他提供了及时的帮助,冯啸辰把自己的想法用草图描述出来,王伟龙便以娴熟的技法,帮他绘成了标准的机械设计图。冯啸辰这回出来的时候,行李里便装着一叠王伟龙绘制的图纸,现在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把这些图纸销售出去,并且以快速和安全的方式,拿到淘来的第一桶金。

      卖图纸以及收钱,都是极其麻烦的事情,其麻烦之处,就在于冯啸辰无法光明正大地去做这件事。一旦卖专利的事情被单位发觉,他将面临着极其严酷的调查以及纪律处分。领导们才不会管这些专利技术是从哪来的,作为国家干部,你的一切成果都是属于国家的,哪有私下拿出去卖钱的道理?更何况是卖给资本主义国家的企业。

      在当年,研究所里的技术人员去为乡镇企业提供有偿技术服务,都会面临牢狱之灾。冯啸辰把技术卖给外国人,这个罪过之大,简直可以算是罄竹难书了。

      怎么才能够做到瞒天过海呢?

      冯啸辰躺在床上整宿都难以入睡。好吧,我们姑且相信这是因为他的时差仍然没有倒过来的缘故。

      星期一,依然是胡志杰、刘燕萍等三人在酒店里看家,罗翔飞带着余下几人奔向第一家咨询公司,洽谈委托事宜。对方的反应与莱姆公司如出一辙,对于采购热轧机设备的事情,他们有着深厚的兴趣,但一旦涉及到技术转让,他们就开始犹豫了,表示需要斟酌考虑,还要与熟识的制造商沟通一番,才能够给予答复。

      星期二,第二家公司接触过了,没有令人满意的进展。

      星期三的时候,冯啸辰和何莉莉合作,联系上了另外一家咨询公司。罗翔飞带人前往,又是一番唇枪舌剑之后,众人拖着疲惫的步伐回到了宾馆。

      “小冯,小何,你们俩是最辛苦的,都早点休息吧。”

      在宾馆大堂里,罗翔飞看看冯啸辰和何莉莉,关切地说道。在这几天的谈判中,别人还可以换着班地说话,他们俩则要从头到尾负责翻译工作,不但要把代表团这边的汉语翻成德语,还要帮对方把德语再翻成汉语,其辛苦程度可以想见。

      “谢谢罗局长关心。”冯啸辰有气无力地答应着,便向电梯的方向走去。

      刚走两步,迎面撞上了正向他们这边走来的刘燕萍,在她的身边,还跟着一老一少两个人。那老的是位老太太,东方人的面孔,看上去应当有60来岁的样子,头发有些灰白,精神却仍然很健旺。至于那小的,就只是一个10岁左右的小萝莉了,长得唇红齿白,黑眼睛,略带金黄的头发,似乎有些东方血统,又不是纯粹的东方人。

      看到冯啸辰,刘燕萍喊了他一句,然后问道:“小冯,我记得你是南江省来的吧?”

      “是啊,我就是南江省的。”冯啸辰答道。

      刘燕萍一直旁边那位老太太,说道:“这位老夫人是在德国的华侨,她说有个熟人在南江省,想找我们打听一下。我对南江也不了解,这不,正好你在这,要不让她跟你说说,看看你有没有办法帮她找到她说的熟人吧。”

      “嗯,好的。”冯啸辰答应一声,然后转向那老太太,犹豫了一下,用汉语问道:“老夫人,请问您要找的人是南江什么地方的?”

      “是这样的……”那老太太用温和的语气说道:“其实,我也不确信他是不是还在南江省。他是我的一位故人,是南江省人氏,早年在德国留学,后来在克虏伯工厂工作过一段时间。1945年,中国的抗战胜利之后,他返回了中国,在国府的资源委员会就职。国府战败后,他拒绝去台岛,留在了大陆。再往后,因为铁幕的缘故,我就再没有得到他的消息了。”

      第六十一章

      海外关系

      老太太的话说得很慢,也很温和,但一句句听到冯啸辰的耳朵里,都如雷鸣一般。他的脸色变得越来越凝重,手也在微微地发抖。听完老太太的叙述,他沉默了足有一分钟,这才怯怯地问道:

      “老夫人,您打听的这个人,是不是名叫冯维仁?”

      这回轮到老太太震惊了,她怔怔地看着冯啸辰,好半天才点了点头,说道:“是的,我要问的,正是冯维仁,你……你认识他?”

      冯啸辰没有回答,而是继续问道:“老夫人,我能不能冒昧地问一句,您和他是什么关系?”

      “他,他是我的丈夫。”老太太一字一板地说道。

      冯啸辰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他实在没有料到如此狗血的事情会发生在他的面前。他看着老太太,说道:“您是姓晏,名讳是晏乐琴吗?”

      “正是,我就是晏乐琴!”老太太一把拉住了冯啸辰的手,她的力气是如此之大,以至于让冯啸辰都感觉到了手腕上有一丝的疼痛。

      “年轻人,你是怎么知道的!”晏乐琴迫不及待地问道。

      冯啸辰面色平静,他缓缓地说道:“我叫冯啸辰,我父亲叫冯立,冯维仁是我爷爷……奶奶!”

      叫完这句,他双膝一曲,恭恭敬敬地跪倒在晏乐琴的面前。

      不管冯啸辰现在的灵魂是来自于何方,他的身体实实在在就是眼前这位老夫人的嫡亲孙子,这种血脉联系起来的感情是任何超自然的力量都无法抹杀的。

      从前面这个身体中继承过来的记忆告诉冯啸辰,他的爷爷冯维仁与奶奶晏乐琴早年都在德国生活,二战期间,他们被困在德国,有家难归。1945年,德国战败,随后又传来了日本投降的消息。冯维仁欣喜若狂,当即决定要返回中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出自己所有的才华。

      那时候,他们的第三个孩子冯华还刚满周岁,而且正在生病,难以经受长途奔波。夫妻俩商量之后,决定由冯维仁先带着9岁的长子冯立和5岁的次子冯飞返回中国,晏乐琴带着冯华留在德国。等冯维仁在国内安顿下来之后,晏乐琴再带冯华回去,一家人得以团聚。

      谁曾想,冯维仁回国不久,内战就爆发了。面对着兵荒马乱的局面,冯维仁也不敢让晏乐琴涉险归来。时局的变化,令人措手不及,国府兵败如山倒,新政权迅速建立了起来。西方国家对新政权采取了封锁和敌视的态度,一堵铁幕横亘在中国与西方之间,晏乐琴从此失去了冯维仁的消息。

      在国内,一波接一波的政治运动让冯维仁无暇他顾,为了避免“海外关系”对冯立、冯飞兄弟俩的影响,冯维仁对外隐瞒了晏乐琴在德国的消息,只说自己的妻子早已亡故。甚至在家里,为了避免年幼的冯啸辰和冯凌宇兄弟俩出去乱说,冯维仁和冯立夫妇也一直是守口如瓶,声称晏乐琴已经不在人世了。在冯啸辰兄弟俩心目中,只知道自己的奶奶曾经是一位温柔、美丽、聪颖的大家闺秀,却不知道她还带着他们的三叔呆在遥远的异国。

      到了80年代初,尽管运动已经结束,但已成惊弓之鸟的冯立夫妇还是不敢向孩子们说出真相。冯立曾经考虑过,如果政策一直保持着开放的态势,那么过上几年,他或许可以想办法与远在德国的母亲联系一下,看看她是否依然健在。不过,这个想法仅仅存在于冯立的头脑之中,冯啸辰是毫不知情的。

      这一次,冯啸辰来到德国,他还真想过要找机会去凭吊一下爷爷曾经呆过的地方,但从来没有想过要去寻找自己的奶奶,因为他根本就不知道奶奶仍在人世。

      刚才晏乐琴向他打听在南江的故人,虽然没说出冯维仁的名字,但冯啸辰却已经能够猜出,眼前这位老夫人所说的故人,正是自己的爷爷。毕竟,南江人、在克虏伯工作过,1945年回国,能够同时满足这几个条件的人是非常罕见的。那一刻,聪明过人的冯啸辰脑子里闪过了一个念头:

      这位老太太,不会是爷爷在德国时候的红颜知己吧?不不不,不是红颜知己,而是他明媒正娶的妻子,是自己的亲生奶奶。

      看到跪在自己面前的冯啸辰,又听到冯啸辰自报家门,晏乐琴愣了一下,眼泪便扑簌簌地滚落下来。她一把抱住冯啸辰的头,仔细地在冯啸辰的面上寻找着熟悉的痕迹,泣不成声地说道:“你是立儿的孩子,你都长这么大了!”

      看到这一幕,旁边的罗翔飞、乔子远、刘燕萍等人都惊呆了,他们围上来,看着这俩人抱在一起痛哭的样子,都不知道该从何问起。

      好不容易,冯啸辰缓过劲来,他一把搀住晏乐琴,给她和罗翔飞等人做起了相互的介绍。罗翔飞听说晏乐琴是冯维仁的夫人,是冯啸辰的亲奶奶,惊得目瞪口呆。乔子远也直拍大腿,说自己与冯【创建和谐家园】事这么多年,居然从来不知道冯夫人还在德国。至于刘燕萍,关注的重点从来都是与众不同的,她拼命地拉着冯啸辰,责怪他有这样的海外关系却守口如瓶,看着冯啸辰的眼神分明已经带着几分崇拜和艳羡了。

      等冯啸辰把代表团里的人介绍完,晏乐琴也把随她一起到酒店来的那个小萝莉介绍给了冯啸辰,原来此人正是冯啸辰三叔冯华的女儿,名叫冯文茹,今年才11岁,是个中德混血孩子。冯华娶的是一位德国太太,按照德国的风俗,随了夫姓,改名叫冯舒怡,这个名字可能是德语的音译,冯啸辰也懒得去考证了。

      “啸辰,你不能让冯老夫人站在这大厅里说话呀。这样吧,小刘,你去让服务员开一个房间,让小冯和他奶奶、妹妹到屋里去谈,咱们大家就先别打扰他们了。”

      罗翔飞在经过短暂的错愕之后,恢复了正常的思维能力。他向刘燕萍做着交代,同时招呼着其他人各自离开,不要再围观这祖孙两代相认的场面。

      “文茹,快去给你爸爸和妈妈打电话,就说你的堂哥到德国来了,现在就在卡尼酒店,让他们马上过来。”晏乐琴向小萝莉冯文茹吩咐道,她说的是汉语,想必在家里也是经常用汉语交流的。

      “好的!”冯文茹用德语答应道,随后便一溜烟地奔向服务台找电话去了。这小姑娘一看就透着几分机灵,冯啸辰情不自禁地喜欢上了她。

      刘燕萍帮忙给安排了一间小会谈室,冯啸辰向她道谢之后,带着晏乐琴进会谈室去交谈。冯文茹打完电话,也跑进了会谈室,坐在晏乐琴身边,侧着头饶有兴趣地看着天上掉下来的这个中国堂哥,漂亮的大眼睛忽闪忽闪的,像是在和冯啸辰用莫尔斯电码交流。

      不提冯啸辰如何向晏乐琴介绍国内的事情,只说冶金局代表团这边,此时已经有些炸锅了。罗翔飞、胡志杰、刘燕萍三人坐在罗翔飞的房间里,面面相觑,一时都难以消化这个爆炸性的事件。

      “海外关系?政审的时候怎么没有查出来,是不是冯啸辰欺骗了组织?”胡志杰黑着脸说道。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7 09:3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