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大国重工》-第21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李厅长放心吧,我会努力的。”徐新坤应道。

      李惠东拍拍他的手臂,说道:“你是一个老同志,思想觉悟和工作热情方面,省厅是完全放心的。但在生产管理上,你还是一个新人,这一次你的经验介绍非常出色,但我知道,这是你能够虚心向技术人员学习的结果,与你自己掌握了这些知识还是不同的。现在省厅给了你权力,你要一如既往地团结、依靠身边的技术人员,不能搞【创建和谐家园】。”

      “还是李厅长了解我。”徐新坤嘿嘿笑道,他知道,这点事能瞒得过各厂的厂长,却瞒不过李惠东的眼睛。他徐新坤在技术上有多少斤两,李惠东是一清二楚的。不过,他也并不试图去隐瞒这一点,因为李惠东看重他的原因,本来也不是源于技术,而源于他的开拓精神。

      蔡德明和胡蕴石也先后上前来与徐新坤握手,然后各自登上自己的吉普车,带着同来的那些处长们离开了。李惠东坐着专属于他的伏尔加小轿车,最后一个离开新民厂,待到回头已经看不到新民厂的厂门时,李惠东向司机吩咐了一声,道:“前面那个路口,靠边停一下。”

      司机没有问缘由,把车开到路口,停了下来。只听车门一响,一个姑娘不知从哪钻出来,拉开门坐进了车后座,随即关上了车门。坐在前排副驾位子上的李惠东让司机继续开车,然后回头笑着问道:“丫头,怎么没到礼拜天,你就溜号了?”

      那姑娘笑嘻嘻地说道:“我帮着徐书记整理资料,又是画图又是跑印刷厂的,加了好几天夜班了。这是余科长亲自给我批的假,让我回家休息三天,我可以回家好好睡上几天了。”

      说话的这个姑娘,赫然便是新民厂装配车间的小青工韩江月。她自幼随母姓,又因为几乎不在机械厅露面,所以很少有人知道她是李惠东的女儿。她初中毕业后就进了机械技校,后来又分配到了新民厂。但就算是贺永新,也只知道她是机械厅子弟,至于是谁家的孩子,贺永新就不知道了。因为机械厅的厅、处两级领导中都没有一个姓韩的,贺永新也就没把她当一回事,否则没准早就把她调到厂部机关去坐办公室了。

      李惠东早年是在企业里当过厂长的,懂一些生产技术。运动时期,他曾被打倒,发配到工厂去当工人。韩江月也就是在那个时候迷上了机械,跟着厂里的师傅们把车铣刨磨之类的技术都粗学了一番。或许是因为李惠东遗传下来的基因,她对机械技术颇有一些悟性,学什么像什么,年纪轻轻,已然是身手不凡。

      “爸,我给你的情报没错吧?徐书记这一次在会上的表现,是不是把大家都给惊呆了?”韩江月看着父亲,兴冲冲地邀功道。

      第五十二章

      原来你都知道啊

      徐新坤要演一出绝地反杀的大戏,当然不可能只靠自己一个孤家寡人。除了冯啸辰和余淳安之外,韩江月、何桂华等几名工人也加入了他的团队,组成了一个地下QC小组。这些天,小组里的众人夜以继日地准备材料,编写出了在会场上发布的那份方案,韩江月累得两只眼睛都堪与熊猫媲美了,但却是兴奋异常。

      在徐新坤向省厅呈送汇报材料的时候,韩江月没有跟任何人商量,便把事情的真相通报了父亲李惠东,告诉他这是一个计中计:

      表面上是徐新坤受到陶宇的蒙蔽,把一个子虚乌有的成绩报到了省厅。而事实上,徐新坤早就准备好了另外一手,只要省厅给他一个机会,他就能给大家一个惊喜。

      李惠东得到女儿告密,并没有流露出什么异样的表情,只是叮嘱韩江月不要到处乱讲。不过,事后当蔡德明提出去新民厂开现场会的时候,李惠东却是马上表示了同意,甚至连和贺永新确认一下的程序都没走,在韩江月看来,这就是她告密的功劳了。

      韩江月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促成李惠东同意召开这次现场会的关键,其实并不是来自于她通报的消息,而是一个来自于京城的电话,打电话的人,是工业系统里的元老级领导之一,煤炭部副部长孟凡泽。

      “江月,听说你们这个地下QC小组里,还有一个林重来的干部,叫冯啸辰,你和他熟悉吗?”李惠东似乎是不经意地问道。

      “他嘛……”韩江月一下子就语塞了。

      她能不熟悉吗?这些天,在小组里智计百出的灵魂人物,不就是这个年轻处长吗?别说对生产技术一窍不通的徐新坤,就连余淳安、何桂华这些行家里手,都不得不对冯啸辰表示钦佩。他对新民厂的情况自然不如余淳安他们熟悉,但说起液压技术的前沿,还有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精髓,所有的人加起来都无法与他相比。

      最终成型的报告,几乎是完全照着冯啸辰提供的思路编制出来的。余淳安懂生产管理,也懂质量体系,但却从未做过类似这样的方案,至于何桂华、韩江月,就更不用说了,许多个全面质量管理中的概念他们连听都没有听过,只能照着冯啸辰的指点去搜集材料,再交给冯啸辰筛选和加工。

      韩江月出于“出龄相轻”的心态,一开始还打算挑挑冯啸辰的刺,哪怕不是在理论方面,而只是在一些实际操作方面,能够挫一挫他的威风也好。但她很快就发现,冯啸辰有着扎实的功底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嗯,好吧,其实心理素质这个词是冯啸辰自己说的,按韩江月的观点,那就是脸皮比轮胎还厚。与冯啸辰拌嘴,韩江月连一点取胜的希望都没有,还屡屡招来师傅何桂华的劝导:

      “江月,你要多向小冯学学……”

      “为什么我就必须跟他学?”韩江月不干了,与师傅争执起来。

      “他比你成熟。”何桂华评论道,

      “技术方面的事情,可以说是各人有各人的长处,你偏向操作,他偏向管理。但要论起为人处世,他比你可成熟多了,不会像你一样莽莽撞撞。”

      “那是他官僚好不好!”韩江月不满地嘀咕着。

      嘀咕归嘀咕,韩江月慢慢地还是接受了现实。她不得不承认,冯啸辰这个人学识渊博、眼界开阔,而且做事认真,有着一种社会上许多同龄人都不具有的责任感。在与冯啸辰接触的过程中,她时时能够感觉得到他身上流露出来的超凡脱俗的气质,这是一种足以让妙龄少女们眼睛里冒出小火花的偶像气质。

      “丫头,怎么啦,你对他有意见?”

      李惠东感觉出韩江月的迟疑,这可是他很少在自家女儿身上看到的现象。也许是因为在工厂里呆的时间太长,韩江月有着工厂女孩那种风风火火、敢说敢干的泼辣劲头,与省厅机关里长大的那些孩子们截然不同,这也使得韩江月在机关家属院里可以用“没朋友”来描述。以往李惠东与韩江月聊起某个熟人的时候,韩江月都会噼里啪啦地评价一番,当然多数时候是贬义,难得有几个让她佩服的人,才能得到她不无夸张的褒奖。

      可为什么说起这个冯啸辰的时候,丫头就不吭声了呢?

      “他嘛……”韩江月知道不能再支吾了,老爸虽然不像老妈那样擅于洞悉女孩子的心思,但好歹也是当省厅干部的人,目光如炬,自己支吾得越久,就越容易露出破绽。

      嗯,自己到底有什么破绽怕让父母知道的呢?韩江月又有些懵了。

      “这家伙挺狂的。”韩江月总结道。

      “狂?”李惠东皱了皱眉头,这好像是一个负面评价吧?

      没等他追问,韩江月却又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不过,他倒是也有狂的资本,他本事挺大的。”

      “嗬嗬,本事挺大?我怎么听说,他还不到20岁啊,比你也就大不到1岁的样子。”李惠东笑着问道。

      “你怎么知道他?”韩江月诧异了,不是说冯啸辰一直躲在幕后没有露面吗,怎么老爸也听说他的大名了,甚至还知道他的岁数。

      李惠东道:“他布了这么大一个局,把整个机械厅都陷进去了,差一点你爸这张老脸就要被他毁了,还好,最后的结果倒是让人出乎意料了。这么一个人,你爸能不了解一下吗?”

      “原来你都知道啊!”韩江月脱口而出,这可不是她跟父亲说的,冯啸辰说了,为了避免让省机械厅不高兴,大家不要泄漏出他的作用,所以除了地下QC小组的一干人之外,没有其他人知道冯啸辰才是这件事的核心。韩江月虽然偷偷向父亲告了密,但这一点还是被隐瞒掉的。

      “跟我说说,他怎么有本事了?”李惠东没有向韩江月详细解释事情的由来,孟凡泽给他打电话的事情,他也不准备让其他人知道,否则一旦传出去,各种阴谋论就会横生出来,对他和整个机械厅都不是一件好事。

      这一回让贺永新靠边站,完全是基于贺永新在现场会期间的表现,旁人无话可说。如果未来贺永新、胡蕴石他们知道李惠东其实早就知情,难免就要认为李惠东是存心要整贺永新了。

      韩江月也没有追问,在她想来,或许是徐新坤向父亲透了底,也可能是余淳安或者其他什么人在父亲面前说过此事,父亲作为一名厅长,耳目还是非常通畅的。她斟酌着措辞,开始向父亲讲述冯啸辰的情况:

      “他特别阴险……我说的阴险,不是贬义词哦,其实就是特别聪明的意思吧。他一开始装作什么都不懂,骗余科长带他去看车间,其实他啥都明白,结果就把我们车间里的各种毛病都找出来了。不过嘛,余科长还有我师傅他们都特别服他,因为他懂液压件,那一次讲困油的事情,他说开卸荷槽来解决困油,把余科长都给震了……”

      李惠东没有注意到女儿说话时候带着的那种炫耀口气,否则他肯定要有所警惕,这分明就是传说中的“女生外相”嘛。他的注意力被吸引到了冯啸辰这个人身上,开始在心里暗暗称奇:

      这是从哪个角落里蹦出来的妖孽,才19岁,居然软硬通吃,既懂生产技术,又懂企业管理,而且还沉着冷静,能够帮徐新坤设计出这么一个连环计,把贺永新这个老将都给绕进去了。

      也难怪,如果不是这样一个奇人,怎么会得到孟凡泽的青睐。孟凡泽也的确有识人之能,仅仅凭着冯啸辰一个电话汇报,就敢给李惠东打电话,让他配合唱好新民厂这出戏。说实话,李惠东此前还真是捏着一把汗,生怕这个嘴上没毛的小年轻把戏唱砸了,到时候机械厅的面子就要丢光了。

      事情的结果比李惠东想象的还要好,冯啸辰牵头搞出来的那套方案,李惠东已经认真读过了,感觉非常到位,各种措施具有可行性,稍加修改就可以向全省的机械企业推广,这个冯啸辰果真是不负盛名。

      韩江月的讲述,让李惠东了解到了一些更内部的细节,对于冯啸辰这个年轻人的欣赏和兴趣又加了一层。可惜的是,在新民厂期间,为了避嫌,他没有机会和冯啸辰见上一面。孟凡泽已经说过,等到现场会开完,他就要把冯啸辰调回京城去了,新民厂的经验,最终是要总结之后向全国推广的。

      “可惜了,这么优秀的一个人才,却不能留在咱们明州。”李惠东轻轻叹了一声。

      “爸,你……就不能跟林重那边联系一下,把小冯要到我们明州来吗?”韩江月用试探的语气问道。

      李惠东笑了笑,说道:“丫头,他可不是林重的人,他是煤炭部的人。你还记得煤炭部的孟伯伯吗?是他把冯啸辰派过来的。这件事情结束之后,他就该回京城去了,他的前途大得很,我们明州机械厅这座小庙,根本就养不起他。”

      “是吗?也好,省得碍眼……”

      韩江月低声嘟囔着,眼睛看向窗外。与公路平行的一条铁道上,一列火车呜呜开来,与他们坐的小轿车交汇而过,随后便消失在远方了。

      毕竟不是同一条道上的车啊……

      韩江月生平第一次有了些感春悲秋的情绪。

      第五十三章

      物归原主

      “回来了?听说你在明州很风光啊,把人家一个干了十多年的老厂长都给扳倒了!”

      煤炭部的副部长办公室里,孟凡泽坐在大沙发上,对刚从塘阜归来的冯啸辰调侃道。新民厂发生的事情他已经知道了,李惠东回去之后,给孟凡泽打了一个很长的电话,对冯啸辰领头搞出来的新民厂全面质量管理方案大加赞赏,顺便也说了有关贺永新和徐新坤的事情。

      “这事与我无关啊。”冯啸辰假意地叫着冤屈,“其实我们的本意并不是为了扳倒那位贺厂长,只是想借助省厅的力量,迫使贺厂长接受我们的全面质量管理方案,在新民厂推进管理改革。谁知道他非但不愿意接受,还想利用这个机会把有意向进行改革的书记拉下去,最后就只能是这样一个结果了。这个结果,其实也是出乎我们预料的。”

      冯啸辰这话倒不是假话,他最早与徐新坤商议的时候,也只是想布个局把贺永新套进去,等到省厅认可了这份方案,要求在新民厂实施,贺永新也就无话可说了,只能照办。谁料想,贺永新的态度是如此顽固,最终落了个被送往行政学院学习的下场。

      “是啊,我们要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必然会有一些老同志跟不上,或者不愿意跟上。中央提出干部队伍要年轻化、知识化,也是针对这样一种情况而来的。有些老同志,在从前的建设中做出了不少贡献,有功劳,也有苦劳,但他们如果躺在功劳簿上吃老本,就必然要被时代潮流所抛弃,这是自然规律。”

      孟凡泽用沉重的口吻说道。他并不认识贺永新,但他接触过一些同样年龄的企业干部,与他们也有很深厚的感情,贺永新黯然谢幕,让孟凡泽多少有几分伤感。

      冯啸辰不知道该怎么接话才好了。他知道,整个80年代都将是中国各种思想激烈碰撞的年代,会有许多人在这一波激流中脱颖而出,也会有许多人遭到淘汰,贺永新不过是他见到的第一个而已。在孟凡泽面前,他不便对这些老一辈的企业领导说长道短,因此只能选择沉默不语。

      孟凡泽看出了冯啸辰的心思,他笑了笑,换了个话题,道:“你在新民厂的工作情况,明州机械厅的李厅长向我汇报了一些,不过,他在电话里说得不够明白,现在你回来了,给我详细说说,你是怎么做的。”

      冯啸辰回到京城,首先到煤炭部来见孟凡泽,也是带着述职的想法。听到孟凡泽问起,他便把自己在新民厂的所作所为从头到尾讲了一遍。他不但说了自己是如何考察新民厂的,还特别强调了新民厂有着余淳安、何桂华等一群有能力、有责任感的技术人员和普通工人,指出这些人的存在才是开展全面质量管理的坚实基础。

      他同时还把他们在新民厂编制的手册呈送了一份给孟凡泽。孟凡泽接过手册,认真翻看了一部分,轻轻地点点头,说道:“写得不错,既体现了现代化的管理思想,又能够和企业的实践相结合,没有出现那种食洋不化的毛病。小冯,看来我没看错人啊。”

      “孟部长过奖了。”冯啸辰谦虚道,“其实,这份资料是我们QC小组的集体智慧,具体到与新民厂相结合的部分,都是我刚才说的余科长、何师傅他们的贡献,我做的事情非常有限。”

      “新民厂的这套方案,如果要全面落实、实施,再到能够看到一些成果,你估计需要多长的时间?”孟凡泽问道。

      冯啸辰道:“至少在半年以上吧。一套制度的建立,需要整个系统,尤其是系统中所有人员的适应,这个磨合期是比较长的。新民厂有一些新进厂的青年工人,技术水平完全达不到要求,需要进行突击培训,这也要有一定的周期。我离开新民厂之前,和徐书记、余科长他们讨论过,估计需要有半年以上的时间,才能使新民厂的整个质量管理制度趋向成熟。”

      “半年时间……”孟凡泽皱着眉头,似乎有些不满意的样子。

      冯啸辰笑道:“孟部长,您是不是太性急了?半年时间能够完成一家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和磨合,已经是非常神速的。这也就是我们的要求还不够严格,如果严格一点,花一两年时间都是正常的。”

      “我理解。”孟凡泽道,他自嘲地笑了笑,补充道:“其实这个道理我也是懂的,只是到了我这个年龄,就难免有些性急了,岁数不饶人啊。”

      “哈哈,孟部长说笑了。”冯啸辰恭维地说道,“看孟部长的身体还很硬朗呢,我估计你再干20年也没问题。”

      孟凡泽也笑了:“谢谢你的祝福,不过,我是不可能再干20年的。中央的政策已经定了,像我这样的老同志,要逐渐退居二线,让年轻同志上来。我能够在这个位置上工作的时间,已经是按天来计算的了。我原本想趁我还在位置上的时候,把新民厂这个典型树起来,把经验推广出去,现在看来,是不太现实了。拔苗助长这种事情,我是不会去做的。”

      冯啸辰知道孟凡泽说的情况是真的,在未来几年内,将会出现大规模的老干部退居二线的情况。他笑着对孟凡泽说道:“我倒觉得,也许您不在这个位置上,反而更有利于推广这个经验呢。”

      “为什么?”孟凡泽诧异地问道。

      冯啸辰道:“孟部长,在西方国家,管理咨询是一个很大的产业。像我给新民厂做的这一套工作,如果放到市场经济国家里,起码是要收几万美元咨询费的,哪能像现在这样,我不但要干活,而且还要自带干粮。”

      “哈哈,我可听说新民厂对你招待得不错哦,我发现你去了半个来月,人都胖了嘛。”孟凡泽笑着揭露道。

      “呃呃,这倒是。”冯啸辰赶紧改口。自带干粮这个梗,孟凡泽是听不懂的,冯啸辰也没法向他解释,只能继续说道:“我觉得,我们可以成立一个专门的咨询机构,有偿地为企业提供全面质量管理的咨询服务。您如果退居二线了,可以担任这个咨询机构的负责人,这样不就更有利于经验的推广吗?”

      “刚夸你两句,又开始胡说了。”孟凡泽假装恼火地说道,“仅仅是指导一下企业如何做好全面质量管理工作,你还想搞【创建和谐家园】,这不是掉到钱眼里去了吗?咱们国家要搞经济体制改革,但不是要搞得像西方国家那样,什么事都用钱来衡量。这种经验交流的事情,怎么能够搞成商业行为呢?”

      “孟部长,您这个观点我可不赞成。”冯啸辰对孟凡泽又抬起杠了,他说道:“经验也是一种财富,而且是比有形的产品还值钱的财富。我们以往的错误就在于不尊重知识的价值,这使得人们不愿意去开发知识、传授知识。如果帮助其他企业做管理咨询不能收费,那么谁愿意去做这件事呢?就算你能够用行政命令要求企业去做,企业会不会派出最好的专家?这些专家会不会努力工作?他们会不会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这都是需要画一个问号的。”

      “我看你这个人的品德才需要画一个问号呢!”孟凡泽斥道,“这么多年,我们都是这样做的,企业之间互相传授经验,从来没有想过有偿的问题,为什么到了你这里,就觉得【创建和谐家园】是天经地义的呢?”

      “这就是改革吧。”冯啸辰嬉皮笑脸地回答道。

      关于这个问题,他不想和再孟凡泽争论,毕竟老一代的观念要转变过来是需要一些时间的,等到社会上流行“一切向钱看”的时候,孟凡泽就会理解冯啸辰今天的话了。

      “孟部长,新民厂那边,我会持续关注的,余科长他们有什么情况,会给我写信……您放心吧,我是自带干粮的。”冯啸辰笑着开了个玩笑,接着又说道:“下一步,您打算安排我到哪去?我随时听从指挥。”

      “新民厂的事情,你做得很好,我会向经委的领导对你提出表扬的。”孟凡泽道,“12立米挖掘机项目那边,的确还有很多事情可以做,不过,现在不合适安排你去了。你们罗局长已经找我要人了,让你马上回冶金局去报到。”

      “怎么?那边有事情了?”冯啸辰问道。

      孟凡泽道:“关于南江钢铁厂热轧机引进的项目,冶金局在联邦德国物色了几家咨询公司,对了,就是你说过的,有偿提供咨询服务的那种公司。罗翔飞要亲自带队去和对方接触,他说必须要带你一块去。这是一个好机会,到国外去学习一下发达国家的经验,开开眼界,对你很有好处,这样的事情,我不会拦着你的。”

      “谢谢孟部长!”冯啸辰说道。

      孟凡泽笑着摆摆手道:“你谢【创建和谐家园】什么,你本来就是我从你们罗局长那里借来的,现在物归原主,也是理所应当的。不过,小冯,我给你放句话,我们煤炭部的大门始终是对你敞开的,什么时候你想到这边来,我们随时都欢迎。”

      第五十四章

      要出国了

      冯啸辰感觉自己是非常幸运的,遇上的罗翔飞、孟凡泽这些领导,都像关爱自己的子侄一样照顾他、培养他,给他创造机会。在做所有这些事情的时候,这些老人并没有夹杂着自己的私利,他们是非常单纯地把冯啸辰看成了自己事业的继承者,愿意把这样的年轻人扶植起来。

      冯啸辰向孟凡泽道了谢,离开了煤炭部。他先回到林重的京城采购站,站长吴锡民告诉他,薛莉带着孩子在他那个房间住了大约一星期左右的时间便离开了,孩子的嗓子已经治好了,薛莉和孩子或许已经回了老家,她在临行前再三托付吴锡民代她和王伟龙向冯啸辰致谢。

      冯啸辰也向吴锡民表示了感谢,感谢他这段时间对薛莉母子俩的照顾。他同时还送了一包明州的特产给吴锡民,这是他离开新民厂的时候,新民厂的厂办送给他的礼物。

      关于冯啸辰要返回冶金局的事情,吴锡民已经知道了。他把冯啸辰请到自己的办公室,拿出一张单据递到他的面前,说道:“冯处长,你把这个签一下。”

      冯啸辰不明就里,他接过单据看了一眼,不由有些吃惊。那是一张工资发放单,上面写着工资40元,还有出差补助、加班费、奖金等等,累计又有40元,一共是80元钱。冯啸辰赶紧把单据推回给吴锡民,道:“吴主任,这个不合适吧?我在冶金局那边拿着一份工资的,怎么能在林重又拿一份呢?”

      吴锡民道:“这是冷厂长专门吩咐的,工资标准和奖金都是冷厂长定的,我只是一个执行者罢了。冷厂长说了,你在明州那边干得非常出色,孟部长都表扬你了,你是代表咱们林重去的,你的工作做得好,就是为我们林重争了光啊。”

      “惭愧惭愧,其实我也没做什么。”冯啸辰客气地说着,倒也没再推辞,便把工资单给签了,然后从吴锡民手里接过了8张大团结。他知道,冷柄国这样安排,完全是看在孟部长的面子上。诺大一个林北重机,多发一个人的工资算不了什么,何况冯啸辰也的确是去帮林重干活的,如果不是冯啸辰救场,彭海洋估计就被谢成城他们挤兑坏了。冯啸辰现在还是个穷人,这80块钱对他来说也算是一笔意外收获了。

      还是由邢本才开车,把冯啸辰和他的行李一道送回了冶金局大院。冯啸辰向邢本才道了谢,把他打发走,回自己的宿舍放好行李,然后便前往罗翔飞的办公室报道去了。田文健见冯啸辰来了,与他寒暄了两句,便把他带进了办公室。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7 04:2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