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大国重工》-第20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贺永新叹道:“是啊,杀人一千,自损八百,这是难免的事情。都怪这个姓徐的,好端端惹出这么一件事情来。”

      “老贺,我还是觉得有些不踏实,你觉得徐新坤这么镇定,是不是藏着什么后招啊?”胡蕴石说道。

      “什么后招?”贺永新不屑地说道,“他也就是有个跟班,是生产科的余淳安,倒是有点本事的,没准给他支了点招,所以他觉得自己还算是懂一点了。其实,余淳安对全面质量管理的事情了解得也不多,半瓶子醋的本事,再教给徐新坤,就更不靠谱了?说穿了,就是徐新坤根本不知道工业生产是怎么回事,否则他早就吓得尿裤子了。”

      “哈哈,老贺啊,你这张嘴,真是……”胡蕴石用手指着贺永新,无可奈何地评论道。

      第四十九章

      有热闹看了

      次日一早,明州省内机械系统各企业的代表就陆续到达了,距离近的一些是开车来的,距离远的则是坐火车、长途汽车等。贺永新虽然打定了主意要在这次会议上让徐新坤出丑,但对于其他单位的同僚却不敢怠慢,派出了厂办主任带着车到火车站、汽车站去接班,一趟一趟地把人带回了新民厂。

      “老贺,不错啊,放了个卫星啊!”

      “哈哈哈哈,老贺,真有你的,这下子把我们都给比下去了。”

      “要说整个机械厅,我就服老贺一个人,敢为天下先,我们还没弄明白啥叫全面质量管理呢,你看,他已经把东西搞出来了。”

      “老贺,你的保密工作做得不错啊,上次在厅里开会,你还说你不懂这玩艺,原来是瞒着我们呢。”

      “……”

      参会众人见着贺永新之后,都是一片恭维之声。机械厅系统也就是这么些企业,厂长们相互之间都认识,也是多年的交情。贺永新在系统内的人缘不错,能力方面也是有目共睹的,大家都认为贺永新搞出一套全面质量管理方案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贺永新并不解释,他和众人握着手,说着一些没有油盐的口水话,然后安排大家到大礼堂去就座。因为来参会的人不少,新民厂的会议室已经不够用了,只能把会议放在大礼堂去开。大礼堂里临时摆了一些桌椅,桌子上还铺了桌布,看起来也算有些档次了。

      徐新坤一直陪在李惠东的身边,也接受着各企业领导人的问候和寒暄。大家对他的态度明显就疏远得多了,倒不是因为对他有什么成见,仅仅是因为不熟罢了。如果徐新坤在新民厂多干几年,经常去参加省厅的一些会议和活动,那么今天的他也能像贺永新那样,收获无数的笑脸。

      “同志们,今天我们在新民液压工具厂,召开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现场会。为什么说这个现场会有特殊意义呢?因为众所周知,今年三月份,国家经委下发了《工业企业全面质量管理暂行办法》,省机械厅积极响应国家经委的号召,在全系统内开展了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提升产品质量、满足四化建设需要的运动……”

      会议一开始,主持会议的机械厅副厅长胡蕴石便把会议的基调提得很高。李惠东坐在主席台上,眉毛微微皱了一下。如果没有昨天的那一幕,胡蕴石这样给会议定调,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但在明知新民厂掉了链子的情况下,他调门越高,新民厂就会摔得越惨,跟着摔下去的,还有机械厅的脸面。

      李惠东自然知道胡蕴石与贺永新的关系不错,也能想得到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给徐新坤挖坑,可这事毕竟还有机械厅的利益在内,胡蕴石这样做,可就有些不顾大局了。

      “现在请新民液压工具厂党委书记,新民厂QC小组组长徐新坤同志给大家做经验介绍。”胡蕴石在讲了一通大道理之后,隆重地把徐新坤推上了前台。

      所谓QC小组就是质量控制小组,是在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中负责全局指导的组织,在当时也算是一种时髦概念。新民厂在三月份学习经委文件的时候,就成立了一个QC小组,组长是徐新坤,副组长是贺永新和陶宇,现在因为陶宇被火线撤职,就由余淳安来接替了。

      “什么,徐新坤来介绍经验,老贺干什么去了?”

      “开什么玩笑,我们是来学经验的,不是来听报告的,找个转业来的政工干部讲个屁啊!”

      “【创建和谐家园】,有好戏了,老贺这小子是憋着坏呢!”

      “你看,李厅长的脸都黑了,今天有热闹看了……”

      会场里顿时就嘤嘤嗡嗡地议论开了,大家虽然跟徐新坤不熟,但他不懂业务这一条,大家还是有所耳闻的。许多厂里也都有这种不懂业务的党委书记,大家对此见惯不怪,也没什么反感,毕竟党政有分工,书记不懂生产不算什么硬伤。可让这么一个不懂生产的人来介绍经验,这不是耍大家玩吗?

      当然,也有人带着另外的想法,那就是徐新坤可能只是开个头,讲讲大道理,最终还是要把讲台让给贺永新的。对于这种多此一举的安排,许多人也是腹诽不已。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大家好。”

      徐新坤笑眯眯地开口了,布了十几天的局,今天终于到了要揭晓的时候,他的心情颇有一些激动。昨天晚上,在安顿好李惠东等人之后,他偷偷地带着余淳安跑到县政府招待所和冯啸辰又密谋了一番,把这二人给他准备的稿子反复练习了若干次,直到每一个概念都烂熟于心,这才回去睡觉。如今,站在这个讲台上,他就如以前在部队里做报告一样,充满了自信,还有一丝隐隐的霸气。

      “我叫徐新坤,是咱们工业战线上的一名新兵。今天由我代表新民厂QC小组来向大家汇报我们在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方面的一些心得体会,讲得不好的地方,请大家批评。为了方便大家了解我们的工作,下面请我们生产科科长余淳安同志给大家发放材料。”

      陶宇在省厅和新民厂两级领导的面前被罢了官,徐新坤力保余淳安接替了陶宇的职务。他的理由也是很充分的,马上要开现场会,新民厂生产科没个负责人不合适。贺永新一心只想把徐新坤推出去,余淳安这样一个小人物的任命,他是不会计较的,于是这事就这样定下来了。贺永新的想法也很简单,一旦徐新坤倒了,他贺永新就是新民厂的一把手,到时候怎么安排余淳安,还不是由着他说了算吗?

      随着徐新坤的话音,余淳安带着韩江月等几名工人出现在会场上。他们每人手上都捧着一叠资料,资料看起来挺厚,而且还散发着浓烈的墨香,显然是刚刚印刷出来不久。众人把资料逐一地分发到参会代表的手里,主席台上的各位省厅领导也都领到了一本,那是由徐新坤亲自发给他们的。

      “《新民液压工具厂全面质量管理实施方案》,嗯嗯,这个老徐,看来还真是下本钱了,这么会工夫,就整出了这么一大厚本。”

      胡蕴石拿到徐新坤发的资料,扫了一眼标题,又捏了捏厚薄,对身边的蔡德明说道。

      “是啊,也真难为他了。”蔡德明轻描淡写地回答道。

      厚有什么用?如果骗骗外行,整这么厚或许有点作用,现场这些人,加上李惠东以及他胡蕴石本人,都是多少懂点行的,能看到一厚本就服气了?你总得有点正经的干货才行吧?

      胡蕴石怀着一些鄙夷的心理,翻开了那本资料。刚扫了一眼目录,他微微一怔:咦,这个老家伙还真有点章法,这个目录还像那么回事呢,就算是从讲义上抄下来的条目,也得有高人指点,才能保证合乎逻辑啊。

      再往后面翻,胡蕴石的脸色就变得越来越难看了,这哪里是什么临时拼凑出来的东西,里面一条条、一项项,有理有据,什么公差带、相关性,说得头头是道。有些地方的数据还处于暂缺的状态,但明眼人一看也就知道不是什么硬伤,只要有足够的时间到车间去进行测量,补上这些数据并非难事。

      胡蕴石过去也是在企业里当过厂长的,因为成绩显著才被提拔到省厅工作,这些年也没丢掉业务。他一看这些内容,就知道它们的价值了,联系到徐新坤给省厅上报的材料,可以说,这份资料与汇报材料上说的成绩是完全吻合的,新民厂在全面质量管理方面的确做了非常深入的工作。这个成绩即使报到国家经委去,也是经得起检验的。

      他妈的,这个老东西把我们都给阴了!

      胡蕴石心中涌起的第一个念头便是如此。他抬起头,用目光在会场中找到贺永新,正好看到贺永新也向他这边看来。双方目光交错的那一刹那,胡蕴石知道贺永新也悟出其中的奥妙。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现在我开始介绍我们的全面质量管理工作。首先,我们认识到,全面质量管理是为了满足顾客需要而开展的管理活动,这和我们过去一味把质量理解为符合设计规格的概念是不一样的。以往,我们觉得产品质量好就是各种技术指标都很高,但现代质量管理的要求却是强调适用,也就是符合消费者对于产品的要求。举个例子来说,在咱们国家,老百姓的生活态度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他们希望一件产品的使用寿命越长越好,这就要求我们在制造产品的时候,要把耐用性放在第一位,至于是不是美观,是不是好用,反而是不重要的。但在西方国家,他们物资丰富,老百姓的消费观念是追求新鲜,一件衣服穿旧了,哪怕还没有破,都会扔到垃圾堆去。所以,如果是为西方的老百姓生产衣服,质量要求就是要美观、时髦,至于耐用性嘛,就不那么重要了,反正他们在把衣服穿破之前,肯定就已经不要这件衣服了。”

      徐新坤面带微笑,侃侃而谈。他是做政治工作出身的,口才本来就很好,这一次的讲话又是得到了冯啸辰的亲自指点,其中包含着许多超越当时国人眼界的新观念,所以一席话讲出来,已经吸引了所有参会者的注意,已经没有人还在乎他是不是一个外行了。

      第五十章

      老徐不是菜鸟

      有关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是上世纪60年代初在美国提出来的,但随后却在日本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全面质量管理方法体系。到80年代,美国人反而要从日本引进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来提高美国企业的产品质量,以求在与日本企业的竞争中获得优秀。

      70年代末,中国开始改革开放,在从国外引进先进生产技术的同时,也引进了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有关全面质量管理,也就是所谓TQC的概念,就是那个时期引进进来的。1980年3月,国家经委向全国工业企业下发的《工业企业全面质量管理暂行办法》便是以日本的全面质量管理思想作为蓝本的,其中提到的

      “经常了解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反映的就是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中的

      “以顾客为中心”的观点,

      “教育全体职工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则反映出

      “全员参与”的要求。当年的中国工业人有着知耻而后勇的精神,能够放下身段学习一切先进的事物。

      在全球范围内,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并没有停滞,在此后的几十年中,各种新的质量管理方法不断出现,其中最重要的事件莫过于1987年ISO9000体系的形成。ISO9000和此前的TQC有相似之处,也有侧重点上的不同,但不可否认的是,其中的许多思想和做法,比80年代之前的TQC有着长足的进步。

      在冯啸辰担任重大装备办处长的那个年代里,中国企业乃至机关、事业单位取得ISO9000认证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时尚,据不完全统计,新世纪的前几年中,全国已经有5万余家企事业单位取得了ISO9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冯啸辰以往在企业考察的时候,也曾广泛接触过有关质量认证方面的知识,对于认证体系和认证程序十分熟悉。他向徐新坤推荐的,是披着70年代TQC外衣,实则包裹着后世ISO9000认证思想的一整套体系,这套体系相比当时全国各地正在开展的TQC活动,有些概念更为清晰,方法上也更为先进。

      冯啸辰是以解决液压阀质量问题的名义来到新民厂的,但他从一开始就没有把自己的工作目标限定于一两件产品。他知道,如果采取过去那种不计工本的工作方式,造出一两个符合质量要求的液压阀并非难事,但这并没有什么意义。

      从小处来说,林北重机未来要批量生产大型挖掘机,需要的液压阀不是一个两个,不可能每一次都靠这种运动式的工作来完成。如果新民厂不能建立起一套可持续发展的质量管理体系,那么产品质量的稳定就是镜花水月,林重的大型挖掘机只能寻求国外的液压件配套。

      从大处说,整个中国的工业生产体系都面临着升级换代的迫切要求。孟凡泽把冯啸辰从冶金局借出来,又把他派到新民厂来,绝对不是为了让他去解决一个具体产品的质量问题,而是想让他在新民厂这样一个现实的企业中尝试和验证他所说起的现代管理理念,实践各种现代管理手段,并做到以点带面,带动更多的企业在管理上脱胎换骨,以便迎接国际产业竞争的大潮。

      冯啸辰不是新民厂的领导,也不可能越俎代庖去代替徐新坤和贺永新开展工作。他在新民厂的车间里走访,与工人深入交流,逐渐弄清楚了新民厂的组织结构。他意识到,贺永新作为一名曾经有过辉煌历史的老厂长,现在已经为声名所累,丧失了上进的意愿,甚至可能在新型管理理念的推广中成为阻力。而徐新坤虽然被众人批评为外行,却有着积极改革的心态,只要有人能够给他提供一些助力,他是能够成为新思想的实践者的。

      除了个人价值观上的差异之外,徐新坤还有一点是贺永新所不具备的。徐新坤作为一个新来的领导,因为不懂生产,在新民厂被边缘化了,如果不能有所作为,他这个一把手就只能灰头土脸地混吃等死。贺永新则没有这样的压力,对于贺永新来说,越是守成,就越是有利,变革只会成为他的威胁,而不是他的机遇。

      冯啸辰正是看准了这一点,才选择徐新坤作为自己的代言人。他先用言语成功地激起了徐新坤的斗志,接着便开始向徐新坤兜售自己的思想和知识。他把后世ISO9000族认证的套路应用在新民厂的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中,结合余淳安在以往的生产管理中所积累下来的诸多经验和数据,编制出了这份在会场上分发的质量管理方案。这份方案中的许多观念和提法,是足以让当时的质量管理权威都叹为观止的。

      在完成了方案编制之后,冯啸辰为徐新坤精心设计了一个连环计。他让徐新坤瞒着贺永新向省机械厅上报了有关新民厂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工作的汇报材料,再让徐新坤通过蔡德明的关系,促成机械厅做出在新民厂召开现场经验推广会的决策。到了这一步,贺永新自然就陷入了被动,无论他是积极应对还是消极甩锅,徐新坤都能做到胜券在握了。

      事情的发展比冯啸辰、徐新坤设想的还要顺利。在得知省厅将要推广新民厂经验的消息之后,贺永新首先想到的就是要洗脱自己的责任。他先是抛弃了陶宇,让徐新坤兵不血刃地剪除了贺永新的一只羽翼,接着他又甘愿冒着得罪李惠东的危险,把徐新坤推到了介绍经验的位置上。

      贺永新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认定徐新坤无法做好这一次的经验介绍,只会当场出丑,并且成为省厅遮掩丑闻时的牺牲品。他万万没有想到,徐新坤是有备而来,他有冯啸辰帮他编的出色的全面质量管理方案,还有冯啸辰准备的讲话稿,能够保证他的讲解准确无误、通俗易懂,而且还能达到妙趣横生的效果。要知道,在那个国门刚刚打开的年代里,大多数人的见识是非常有限的,冯啸辰随随便便找几个段子进来,都够让一众厂长们觉得大开眼界了。

      “全面质量管理的第二个要求,是全员参与。在以往,我们认为质量管理就是质检部门的事情,靠探伤员拿着探伤机去找毛病。全面质量管理的观点认为,传统的质量检验只是事后的补救,等到质量问题出现了,再去找出次品只能是止损,该发生的浪费已经发生了。全面质量管理要求在事前、事中开展质量改进工作,要让每一个干部、工人都参与到质量改进的行动中去,而且这种参与是长期的、持续的,不是靠搞一两个运动,喊一两声口号。我们要建立起一种学习型的组织文化,也就是要在企业中提倡学习精神。要以QC小组作为学习的核心,负责组织全厂干部职工的学习工作,促进职工间的知识分享。在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中,有一个重要的职位,叫做首席知识官,用英语来说就是CKO,这个人不是厂长,不是总工程师,也不是总会计师,他的任务就是把整个企业的知识串连起来,让每个人的知识变成全企业的知识,再让全企业的知识变成每个人的知识。知识这种东西,互相交换就能够产生出倍加的效应。在我们过去的管理传统中,也有互帮互学的做法,但这些年来,这种做法逐渐淡化了,被许多企业放弃了。我们要在全面质量管理的进程中,恢复这样的传统,并且用现代化的理念将它进行改造,使之规范化、制度化、成熟化……”

      徐新坤越说越流畅,除了冯啸辰给他准备的内容之外,他又加上自己的即性发挥。他有做政治工作的经验,在部队当政委的时候,也搞过思想教育、能力培训等工作,对于管理是有一定心得的。他把这些心得融汇于讲解之中,不时还穿【创建和谐家园】一些小段子、歇后语之类,不时引得全场的听众发出会意的笑声。

      “谁说这个老徐不懂管理的?他对质量管理的理解,在咱们机械厅系统里,绝对是能排在前三名的。”

      “我看,除了李厅长,别人也比不上他了。”

      “我原来还觉得这个报告应当让老贺来讲呢,现在看来,老贺不见得比老徐讲得好。”

      “不是不见得,是绝对不可能。老贺那两把刷子我知道,抓抓生产没问题,全面质量管理这种洋玩艺,他玩不转。”

      “可不是吗,我好歹前一段也在行政学院学了两个月的质量管理,我怎么觉得行政学院的教授都不如这个老徐讲得好啊。”

      “今天这个现场会,来得值了!”

      这些议论,不时有一两句会传到贺永新的耳朵里去。其实,就算是不听大家在说什么,就会场上的气氛,已经足以告诉他发生了什么事情了。这是一个极具活力的会场,所有人的情绪都被徐新坤调动起来了,大家脸上流露出了兴奋、恍然、钦佩的神色,讲台上那个人,在大家心目中已经不再是什么工业界的菜鸟,而是一个学识渊博、经验丰富的行家里手。

      第五十一章

      大局已定

      完了!

      这是贺永新从内心深处涌起来的一个念头。

      如果早知道徐新坤做了如此充分的准备,贺永新是绝对不会在李惠东面前态度如此强硬的。他把自己的责任推得一干二净,甚至还自作聪明地夸奖徐新坤自学成才,用话语挤兑徐新坤上台去介绍经验。

      如果徐新坤真的狗屁不通,在讲台上出了丑,那么贺永新自然是可以坐在下面看笑话的,而李惠东也会理解他的苦心和无奈,认为他是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

      可现在情况恰恰相反,徐新坤的表现令人感觉惊艳,反过来,贺永新所说和所做的一切,都成了小丑之举,令人齿冷。李惠东此时的心理一定是对贺永新充满了失望和鄙夷,

      死了张屠夫,不吃混毛猪,这恐怕就是李惠东将要对贺永新说的话吧。

      如果早知如此,自己就该表现得更积极一些,摆出一副与徐新坤同进退的姿态,这样即便徐新坤出了风头,自己也不至于落一个挨耳光的结果。

      可是,有这样的可能性吗?徐新坤从一开始就是带着要坑贺永新的心态来布局的,他会让贺永新察觉到真相吗?

      “哗!”

      雷鸣般的掌声响了起来,与徐新坤刚上讲台时候那稀稀落落的掌声相比,简直是戏剧盘的反转。徐新坤站起身,向众人频频点头,拍着掌以示感谢,接着,他又转过身,向着主席台上的各位省厅领导点着头,那副表情分明在说自己已经不辱使命。

      “新坤同志,讲得太好了!”

      李惠东主动站起身,走到徐新坤面前,与他握着手,向他表示祝贺。看到李惠东的举动,台下的掌声更响了,徐新坤能够得到李惠东如此礼遇,足见其讲述的水平极高,让一向要求严格的李厅长都表示首肯了。

      在会场的一个角落里,冯啸辰微微地笑了,大局已定,自己也算是不辱使命了。

      现场会一共开了两天。在听完徐新坤的经验介绍之后,参会代表们又来到了车间进行实地考察。这一回徐新坤就没法再忽悠了,换成了余淳安给大家讲解具体的实施细节,当然,这是指未来落实这份全面质量管理方案之后的情况。

      李惠东全程参与了考察工作,不时向陪同在自己身边的徐新坤进行求证。徐新坤恶补了几天生产技术,也就仅能说个大致而已。李惠东不以为忤,反而鼓励他要继续努力,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企业管理者。李惠东作为一厅之长,这点管理意识还是有的,他并不在意徐新坤是否懂得具体的技术细节,只要徐新坤愿意积极开展工作,就是一个可用之人,谁说管理工厂就必须是技术专家呢?

      参观完车间,最后的半天时间被安排进行经验交流和总结,前来参会的各厂领导纷纷表示要学习新民厂的经验,回去之后加速推进本厂的全面质量管理工作,并盛情邀请徐新坤前往指导。机械厅宣传处的处长找徐新坤要走了讲话稿和其他各种资料,已经在酝酿着向机械部和国家经委上报材料的措辞了。

      现场会隆重结束,按照蔡德明在结束会上的总结来说,这是一次成功的大会、胜利的大会、团结的大会、勇于进取的大会,是机械厅在整个1980年最大的成绩……大家注意到,他并没有说“之一”两个字。

      在这两天之中,贺永新没有再露面,他实在无脸去面对同僚们诧异和怜悯的眼神。能够当上厂长的这帮人,也都是比猴还精的,从贺永新此前的讳莫如深,到安排徐新坤上台介绍经验,再看到徐新坤那惊人的逆转,谁猜不出新民厂的党政一把手之间发生了什么?以往与贺永新关系好的,对他自然是充满了同情。而与他有过一些嫌隙的,那可就是满脸幸灾乐祸了。

      贺永新告病了,症状是阑尾炎复发。他甚至动了到县医院去真的切一刀的念头,以便让大家相信他不是在找借口,而是真的……

      省机械厅党组在新民厂召开了一个非正式的临时会议,说它不正式的原因在于并非所有的党组成员都到新民厂来了,实际上参会的只有李惠东、蔡德明和胡蕴石三位厅领导,还有人事处、生产处、宣传处的几名处长,徐新坤也被要求参加了会议。

      会议的第一项议程是有关新民厂的人事安排,鉴于新民厂在全面质量管理工作中取得了极大的成绩,未来将成为机械厅系统的排头兵,会议决定安排厂长贺永新到省行政学院参加为期半年的企业管理培训,以便其具备更强的能力,来领导新民厂的质量管理工作。

      在贺永新学习期间,由党委书记徐新坤暂行厂长职责,主持新民厂的党政全面工作。

      第二项议程,则是要求新民厂尽快落实全面质量管理方案中的措施,要求新民厂大刀阔斧进行改革,允许新民厂的领导班子可以在人事、奖惩、经费使用等方面有更大的自【创建和谐家园】。换句话说,只要是打着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的旗号,哪个工人或者干部敢不听话,徐新坤有权让他停职反省,扣发工资以及给予其他各种处罚。

      这两项议程的结果还需要等李惠东等人回到省厅之后召开正式的党组会议来决定,但悬念已经不大了,因为李惠东、蔡德明和胡蕴石三个人基本上就能够代表机械厅党组的意见,其他党组成员不太可能否决他们的动议。

      胡蕴石在会上没有提出不同意见。他知道这两个决定意味着贺永新在新民厂的职业生涯已经结束了,在行政学院结业之后,贺永新也不可能再回新民厂,更可能是由机械厅安排一个闲职,让他等着退休。胡蕴石找不出理由来帮贺永新开脱,时下“改革”是最大的政治正确,改革大潮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贺永新这两天的种种表现,正与诸多改革小说里写的那种“老顽固”如出一辙,他的命运自然就是被冲到沙滩上成为鱼干了。

      “老徐,新民厂我就交给你了,别让省厅失望。”

      临离开新民厂之前,李惠东握着徐新坤的手,郑重地嘱咐道。

      “李厅长放心吧,我会努力的。”徐新坤应道。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6 23:1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