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大国重工》-第12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是煤炭部派下来的,原来如此,哈哈哈哈,还是部里出人才啊。”戴胜华说道。这类恭维的话,其实都是套路,如果彭海洋说冯啸辰是从下面的企业调上来的,他一定会改口说还是基层锻炼人,反正都是好话,也没人计较其中的逻辑。

      冯啸辰与戴胜华、陶宇分别握了手,寒暄了几句,戴胜华便招呼他们上车了。新民厂一共派来了两台车,一台是吉普车,由戴胜华、陶宇陪着彭海洋、冯啸辰坐了。另一台是三个轮子的皮卡,前面的驾驶室有两排座位,包括司机能够坐下五个人,后面还带着一个小拖斗,算是货车。这种车当时在中国并不少见,都是一些野路子企业自己搞的改装车,不伦不类的,但却非常实用而且便宜。范刚祥级别低,享受不了坐吉普车的待遇,便与葛齐一道坐了三轮皮卡,葛齐把副驾驶座的位置让给了范刚祥,算是一种照顾了。

      一路聊着些口水话,一行人来到了新民厂,接着便是与厂长贺永新以及诸多副厂长、科长、车间主任之类的见面,一派其乐融融的景象。

      冯啸辰的年轻再次让大家感到了震惊,随即便传出了流言,说他很可能是某领导的子侄,是出于培养目的到林北重机去挂职锻炼的。至于他的长辈是谁,自然又引发了一场党史考据学的大论战,随即又发展到了训诂学,因为有见多识广之辈告诉大家,有些领导为了锻炼子侄的需要,并不让子侄姓自己的姓,而是给他们取了一个化名,而这些化名又都有深刻的含义。这样一来,冯啸辰的身世就变得更加波谲云诡了,成为新民厂职工很长一段时间茶余饭后的谈资。

      “我和小冯处长这次来,是想一劳永逸地解决液压阀漏油的问题。三部委给我们下达的实验任务是,完成500万吨的挖掘总量,现在每台液压阀平均不到40万吨就无法工作了,给我们完成实验任务带来了巨大的障碍。我们希望新民厂能够改进技术,提供能够满足复杂、高强度工况的液压阀,保证我们的工业实验顺利完成。”

      欢迎宴会之后召开的第一次工作会议上,彭海洋收起饭桌上的和蔼表情,神情严肃地对新民厂的领导们说道。

      第三十章

      我不太懂技术

      “作为主管生产的副厂长,我很惭愧啊。”

      彭海洋说完之后,戴胜华抢着发言了,他一张嘴就是做检讨,那副沉痛的样子,像是对国家人民犯了多大罪过一般。

      “12立米挖掘机,是机械部、煤炭部、冶金部联合下达通知的研发项目。我们新民液压工具厂作为机械系统的企业,为林重提供配套,责无旁贷。在接到机械部的通知之后,我厂干部职工精神抖擞,意气风发,纷纷表示要造出强国阀、争气阀,为实现工业现代化添砖加瓦……”

      戴胜华的讲话稿也不知道是哪个秀才写的,花团锦簇,云山雾罩,足足表了十分钟的决心,这才进入了正题,开始叫苦:

      “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以及我们自身能力的不足,完成挖掘机液压阀的任务对于我们新民厂来说,是存在着一定困难的。12立米挖掘机的工作环境非常严酷,对液压阀的性能要求超出了我们以往承担过的其他产品的要求,这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课题。虽然在机械部和省厅领导的大力关怀下,在林重技术人员,尤其是以彭处长为首的精干技术队伍的支持下,我们按时完成了挖掘机液压阀的生产任务,提交了符合要求的成品。但是,在工业实验过程中,我厂生产的液压阀还是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质量上的缺陷,给挖掘机的工业实验带来了一定的困扰,对此,我们全厂干部职工的心情是沉重的。收到林重有关液压阀质量问题的公函之后,我们组织了全厂的工程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对液压阀可能出现质量问题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共提出了17项改善质量的措施,在此基础上生产了新的液压阀,并发送到了工业实验现场。”

      彭海洋忍不住了,他打断了戴胜华的长篇大论,说道:“可是,你们发去的新的液压阀,最终还是出了同样的问题,这说明原有液压阀的质量问题你们并没有妥善解决。戴厂长,这一点你们应该承认吧?”

      “这个问题,我们已经解决了一部分。”陶宇起来帮腔了,“我们优化了阀体铸铁的成份,使阀体的硬度得到有效提升,减少了因为磨损而带来的漏油现象。我们还提高了阀杆的加工精度,使阀杆不圆度从国家规定的0.3丝,下降到了0.2丝……”

      他头头是道地讲了七八处工艺改善的部分,言下之意,就是新民厂在这方面已经很努力了,林重方面过于苛求是不合适的。

      林北重机本身并不生产液压件,彭海洋本人也不是研究这个方向,至少听不懂陶宇说的到底是怎么回事。比如0.3丝和0.2丝之间的区别,到底对于液压阀来说有多大意义,不干这一行的人,还真说不好。

      “刚才陶科长说的那些方面的改进,我们表示非常感谢。不过,就这一次的液压阀漏油问题而言,我们请煤炭研究所的专家鉴定过,他们认为漏油的主要原因是阀杆出现划痕,这一点你们派去实验现场的技术人员也确认了。而阀杆出现划痕的原因,据分析是阀孔研磨的过程中出现了压砂,对于这个技术问题,你们是如何解决的?”

      彭海洋只能把煤炭研究所那边给出的结论说出来了,阀杆划痕是他亲眼所见的,自然不会弄错。至于说阀孔压砂的问题,就只能是照专家们的口径来说了,他并没有太大的把握。

      当然,压砂这个概念,彭海洋肯定是知道的。铸铁材料的表面分布着一些碳石墨点,俗称叫软点,其得名是因为这些地方的材质比其他地方要软一些。在用金刚砂对铸铁工件表面进行研磨处理时,一些细小的金刚砂粒会嵌入这些软点,这就被称为压砂。压砂现象的存在,会使铸件表面出现毛刺状的突起,阀杆在这样的表面运动时,就会产生划痕,并导致漏油。

      这个道理说起来简单,但在液压阀的生产中到底是怎么回事,可就需要一些专业背景了,而彭海洋无疑是缺乏这种背景的。

      听到彭海洋说起压砂的事情,陶宇迟疑了一下,然后点点头道:“压砂这个问题嘛……当然肯定是存在的。做铸铁研磨,哪有不产生压砂的?提交给林重的这几件液压阀,我们都进行过认真的人工清砂,已经做到最大程度的去除嵌砂了。至于说最后还是有个别残余的压砂,这是难免的,这么小的砂粒,肉眼都看不清楚,单纯用工具清除,哪能一个漏网的都没有?”

      “这么说,只要是液压件,压砂就是难免的?”彭海洋逼问道。

      陶宇当然不会把话说死,他摇摇头道:“这也不一定,有的时候运气好,清砂清得干净,那就没有压砂了。还有,如果是用珩磨工艺法,不用金刚砂做研磨,也不会出现压砂。”

      “那为什么不用珩磨法呢?”彭海洋觉得自己抓住了对方话里的漏洞,着急地问道。

      冯啸辰坐在旁边不动声色,心里却无奈地叹了口气。他知道陶宇提出珩磨工艺法,本身就是刨了个坑等着彭海洋跳进去,而彭海洋因为不懂这方面的技术,还真的就一头扎进去了。

      “其实,我们厂生产的液压件,也有很多是用珩磨工艺的。”陶宇轻描淡写地说道,“用珩磨工艺的这些,都不会出现压砂的现象。但是,12立米挖掘机液压阀这个产品,没法用珩磨法来精加工,因为珩磨法对预制孔的几何精度要求很高,如果预制孔的几何精度不够,珩磨的工件孔就很难做到精密。咱们这个液压阀形状特殊,铸造工艺复杂,所以工件的几何精度本身就比较差,如果再用珩磨法,最终恐怕连现在的质量都达不到。”

      “这……”彭海洋一下子就被噎住了,这就是外行的短板了。他甚至不知道陶宇说的这套是不是真的,可人家就这样字正腔圆地说出来了,让他如何反驳呢?他这时候才意识到,对方主动提起珩磨法,其实就是为了转移他的思路,让他犯错误。一旦他说错了话,对方有理有据地予以驳斥,他就没法再往下追究了。

      看到彭海洋哑口无言,新民厂的一干人心里都轻松了几分,看来,林北重机派来的人也不过就是如此嘛。

      要说起来,林北重机和新民厂既不是一个系统的企业,也不在同一个省,二者可以说毫无关系,因此新民厂的领导们并不需要在乎林北重机的态度。可12立米挖掘机研制项目是由机械部、煤炭部和冶金局三家联合下文开展的,新民厂是机械系统的企业,隶属于明州省机械厅,而省机械厅又是机械部的下级,所以新民厂在这件事情里也是有一份责任的。

      三部委联合开展研究,主机厂林北重机是煤炭部的企业,其他两家部委主要负责配套,相互之间也有些争功的意思。如果新民厂在这件事情里掉了链子,最终丢的是机械部的脸面,机械部肯定会不高兴的。要让林北重机不去机械部告状,就必须把对方的嘴堵住,戴胜华、陶宇这一番道理,让彭海洋无话可说,这就是新民厂的胜利了。未来如果机械部要追究此事,新民厂也有话讲了。

      彭海洋知道自己上了当,想收回刚才的话,再回头去说研磨压砂的事情,却又不知从何说起才好。他转头看了冯啸辰一眼,说道:“小冯,常总工不是也跟你说了压砂的事情吗,你有什么看法,也可以说说嘛。”

      彭海洋这就是病急乱投医的意思了,他也不想想,他自己都被新民厂的人绕进去了,冯啸辰也就是一个不到20岁的年轻人而已,又没有企业经验,怎么可能再说出什么有份量的话呢?万一冯啸辰再闹出什么笑话,他们这一趟可就真的白来了。

      冯啸辰心里对于新民厂的解释并不以为然,

      研磨工艺的确有出现压砂的隐患,但如果对研磨工具选择得当,金刚砂的粒度正确,事后清砂和抛光过程严格,是完全可以消除这个缺陷的。说到底,要么是新民厂的技术还不过关,对研磨工艺掌握得不够深入,要么就是工时投入不够,或者质量控制不严,这才会出现如此明显的压砂现象。这些问题,彭海洋不清楚,冯啸辰却是心知肚明的。

      不过,冯啸辰并不打算在这个时候向新民厂发难,毕竟他还没有看过新民厂的生产过程,其中到底有些什么问题,他并不清楚。压砂只是液压阀缺陷的一个方面而已,虽然目前暴露出来的就是这方面的问题,但谁知道是否还有其他的毛病呢?这个时候把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压砂这一个问题上,未免有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之嫌。

      想到这里,他向众人笑了笑,说道:“我不太懂技术,这次给彭处长当助手,主要是来向新民厂的老大哥们学习的。关于压砂之类的事情,我现在也说不好是怎么回事。我想,贺厂长、戴厂长是不是可以给我们一个机会,让我们实地参观一下新民厂的生产过程,我相信我们会从中学到很多东西的。”

      第三十一章

      不要谈责任问题

      冯啸辰的这个表态,让彭海洋有些泄气,又觉得是在情理之中。他原本是因为被新民厂挤兑得说不出话了,才想让冯啸辰来解解围,谁知道冯啸辰居然直接就举旗投降了。可细一想,冯啸辰这个表现并不让人意外,他的确不懂技术,此前能够说出压砂二字,估计也是听常根林说的,面对着新民厂的专业人士,还能指望他说出什么话来救场?

      冯啸辰的话在新民厂一干人听来,却是颇为顺耳。大家都想,这个年轻小处长倒也有几分自知之明,至少不会像那个彭海洋那样不知进退。看来,人家年纪轻轻就能当上副处长,尽管只是挂职,也还是有点道理的。如果彭海洋也是这样的态度,那么这一回的事情不就好办了吗?

      平心而论,新民厂的确是想拿出高质量液压阀的,谁乐意自己的产品三天两头出故障,就算人家不上门来骂娘,在背后嘀咕几句,自己也得打喷嚏不是?可问题在于,提高质量这句口号喊出来容易,真要做到可就太难了。设计、工艺、材料、装备加上工人的操作水平,哪一样出点问题都不行。厂里能够做到的,就是多投入一些人手,想办法把这个液压阀做得更精细一些,但要想达到国外同等水平,那还是很困难的。

      “这样吧,彭处长,冯处长。”

      厂长贺永新开口了,相当于是对今天这次会谈做一个总结:

      “关于12立米挖掘机的重要性,我们是非常清楚的。液压阀出现的问题,一部分是我们主观上努力不够所致,还有一部分是客观上的国情所至,咱们毕竟还是发展中国家嘛,技术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是无法相比的。我们会组织全厂最精干的队伍,对这个问题再进行一次会诊,选择最好的技术工人再生产两台液压阀,并进行严格的出厂检验,尽可能地保证12立米挖掘机的工业实验不受影响。两位处长,还有范科长远来不易,你们可以到我们厂执行所好好休息一下,明天到车间去看看,指导一下工作。如果你们有兴趣的话,后天我安排办公室派个车,送你们三位到我们边上的白马山去转转,那座山风景还是很不错的,山上有个龙泉寺,听说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值得看一看。”

      “白马山就算了吧,我对这些东西不感兴趣。既然贺厂长说还要再搞一次会诊,我想参加一下,听听咱们厂里的工程师是怎么说的。”彭海洋黑着脸说道,他平常的时候还能保持一点亲和的表情,遇到在技术上吃瘪的时候,真实的嘴脸就暴露出来了。

      “欢迎欢迎啊。”贺永新用愉快的口吻说道,“有彭处长光临指导,我想我们的诸葛亮会一定能够开得更加成功的……冯处长,你有什么安排,要不要我让办公室给你和范科长单独安排一下吧?”

      “这个……恐怕不太合适吧。”冯啸辰面露尴尬之色,他假意地偷眼看了一下彭海洋,说道:“既然彭处长不去,那我自然也……嗯,也就不去了。不过,技术方面的事情我也不太懂,我倒是对咱们的生产车间挺好奇的,这几天能不能给我安排一个人,带我到各个车间转一转,也算是开开眼界嘛。”

      新民厂几个人都互相对着微笑起来,他们猜想,这个冯啸辰心里肯定是愿意去白马山的,只是彭海洋不去,他也不便去。彭海洋想去参加技术科的会商,冯啸辰又不懂技术,跟着去肯定就是丢人现眼而已,所以选择了去车间参观。也是,对于在部里坐办公室的干部来说,车间里那些机器设备估计也是挺新鲜的,他说想开开眼界,想必是真心话吧。

      于是此后几天的安排就确定下来了,彭海洋跟着新民厂技术科的技术员们分析改进液压阀生产的方法,冯啸辰由生产科派一个副科长陪着去车间闲逛。至于采购员范刚祥,则代表两位科长去游览白马山,他没什么官职,也不用忌讳人家说啥闲话,能够有个旅游的机会,他可求之不得。会上还商定,林重三个人的食宿都由新民厂负责,贺永新专门交代了分管后勤的副厂长,要求以省厅领导视察时候的接待标准予以安排。

      会谈结束,宾主寒暄告别。彭海洋的气还没消,一副苦瓜脸,勉强和贺永新等人握了手。冯啸辰则是一副没心没肺、欢天喜地的样子,似乎还带着几分谄媚之色,反复地向贺永新、戴胜华等人说着诸如感谢、叨扰之类的客气话,让站在一旁的彭海洋更是气上加气了。

      “小冯,厂里安排你到明州来,是来干什么的?”

      在招待所住下后,彭海洋气呼呼地来到冯啸辰住的房间,对他兴师问罪。新民厂对他们几个的确是比较照顾,每人都享受了单间的待遇,只是房间是非常简陋的,洗漱和方便都要到楼道的水房和卫生间去解决。

      “彭处长,坐下说,激动解决不了问题,是不是?”

      冯啸辰一扫此前那种装傻扮嫩的姿态,平静地向彭海洋说道。

      彭海洋只觉得心中一凛,定睛注视着冯啸辰的眼睛,只觉得对方的眼神里似乎有一种让人肃然的镇定,或者说是威严。他身不由己地在冯啸辰指的椅子上坐下来,说话的语气也软了几分:

      “小冯,出发之前,你不是跟常总工了解过压砂的事情吗,在今天的会上怎么一言不发?新民厂的液压阀漏洞主要原因就是阀体压砂,而他们却避重就虚,说点什么铸铁材料、加工精度之类的事情,这不是存心糊弄我们吗?压砂这个问题如果不解决,他们弄再多的虚头也是多余的,这一点你也应当很清楚吧?”

      冯啸辰点点头:“我非常清楚。”

      “那你为什么不说?”彭海洋问道。

      冯啸辰道:“今天这个会,对方的意图很明显,就是要推脱责任。液压阀出了问题,联合设计组肯定要上报机械部,机械部方面对这件事是肯定要追究的。新民厂要做的,就是证明他们已经尽了全力,甚至是做了120%的努力,这样他们就不用承担责任了。”

      “……”彭海洋看着冯啸辰,一时有些傻了。他也是40岁的人了,在企业里工作了十多年,哪里不懂这些企业里的弯弯绕绕,只是刚才在会上眼睛光顾盯着漏油的事情,把这个茬给忘了。他没有想到,冯啸辰这么一个年轻人,居然有这样的心机,一下子就看出了问题的实质。

      冯啸辰笑了笑,并不解释,其实也没法解释。

      前一世,他经历这样的事情还少了吗?出了问题,大家都是先忙着把自己摘干净,在能够立于不败之地的基础上,才开始谈解决问题的方案。彭海洋这样矛头直指新民厂,新民厂岂能接受。他们无理都会闹上三分,更何况他们的确还是有几分歪理的。

      “所以,在这个会上,我们应当做足姿态,不要去谈论责任的问题,要充分地承认新民厂的贡献。”冯啸辰循循善诱地说道。

      “嗯,有点道理。”彭海洋像个小学生一样点着头,随即又把眉毛立起来了:“可是,这样并不能解决问题啊!”

      “我没说这样能够解决问题啊。”冯啸辰道,他真服了这位大哥了,你多少有点城府好不好,技术宅的毛病,可真是要不得啊。

      “彭处长,在这个会上,本来就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只能是讨论解决问题的渠道。”冯啸辰道,“你不是已经争取到参加他们的技术论证会了吗?在会上,你就可以提出一些改进意见,帮助他们优化设计和工艺。记住这一点,不要谈责任问题,只谈解决问题的方案,要让他们心情愉快、没有任何思想负担地去解决问题。”

      “难。”彭海洋眉头紧锁,“最大的困难在于,我对液压件的生产没有什么经验,他们说的情况对不对,我很难分辨出来。我想,如果我在场的话,他们有些话是会有所保留的,那些有实际困难的方案,他们肯定不会提出来,而我又提不出,这就是个麻烦了。”

      冯啸辰拿过自己的公文包,取出一叠资料,递到彭海洋的手上,说道:“彭处长,这是我从一些文献上摘抄下来的有关液压件设计和生产的资料,还有一些是我向别人请教的东西,算是一个综述。你可以拿去看一看,明天结合这些内容,多少能够判断出他们的技术路线是不是有问题,或许能够找到一些解决问题的线索。”

      “什么,你摘抄的资料!”

      彭海洋惊了,不是说这就是部里派下来镀金的一个火箭干部吗,居然还会摘抄资料?他半信半疑地翻开资料,只看了两三页,便激动起来了:

      “这简直是宝贝啊!你从哪弄来的。你既然有这些资料,今天的会上你怎么不说呢!你如果说出来……呃呃,好吧,好吧,你不说也有你不说的道理,不过我明天是得跟他们好好说说的!”

      第三十二章

      不和情商低的人计较

      冯啸辰交给彭海洋的这份资料,其中有一小部分是他从资料室摘抄过来的内容,更多的是他能够回忆起来的后世的一些经验。当然,说是后世的经验,其实也是基于当前的技术条件所能够实现的那些,他不会把诸如激光切割、纳米材料之类的内容写上去,否则就是纯粹的纸上谈兵了。

      由于历史的原因,国内的工业技术与国外产生了较大的差距,很多在国外已经得到普遍使用的技术,在国内甚至还处于闻所未闻的状态。在此后的十几年间,中国大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同时派出大批人员到国外学习,这才陆续地实现了技术概念上的国际接轨。至于这些技术的消化、吸收直到为我所用,那又是十几二十年后的事情了。

      冯啸辰的这份资料,相当于提前把中国花了十几年时间吸收进来的知识呈现出来了,许多想法是彭海洋一看就能明白,但此前却绝对无法想到的。彭海洋是个懂行的人,所以才会如此激动,觉得自己简直就是挖到了一个宝库。

      “小冯,你懂得这么多,明天的论证会,你也一块去参加吧。你能够把这些资料整理出来,而且写成如此条理清楚的综述,绝对不是不懂技术的人。我先前真是太小看你了,不是不是,我的意思是说,我这个人……唉,你就别跟我一般计较了吧?”彭海洋颠三倒四地,都不知道该说啥好了。

      在这之前,彭海洋对于冯啸辰的确是非常不屑的,甚至觉得带冯啸辰到新民厂来就是一个累赘,没准还是一个猪队友。可看过这份综述之后,他意识到了两点,首先,冯啸辰的技术底子非常厚,即便是在挖掘机这个领域里不能和他彭海洋相比,至少在有关液压件的问题上,冯啸辰应当是更胜一筹的;其次,冯啸辰的工作态度是极其认真的,否则何至于在等他去京城的短短几天时间里,就整理出了这样一份详细的技术综述。

      有技术,而且工作态度认真,这就是彭海洋眼里优秀同事的标准。就这短短几分钟时间里,彭海洋就把冯啸辰从一个混饭吃的废物划到青年才俊的行列中去了。

      冯啸辰摆摆手,道:“彭处长,技术论证的事情,有你一个人去参加就足够了。我想去他们的车间里转转,看看有没有什么新的发现。”

      “你想看车间,还用在新民厂看吗?”彭海洋把冯啸辰去车间的动机解释成了开眼界,因为冯啸辰此前就是这样对贺永新他们说的,他说道:“我们林重的车间比他们大10倍都不止,我们的龙门刨床,那才叫大玩艺,咱们这两个屋子都装不下……”

      冯啸辰哭笑不得,这位老兄还真以为自己没见过世面了。两间屋子装不下的龙门刨床算个什么,当年某厂研制的大型立式车床,相当于8层楼高,能够加工直径28米、重量800吨的大型工件,车床落成时候的剪彩典礼,不就是冯啸辰主持的吗?

      当然,这种超越常识的事情,冯啸辰是没法拿出来向彭海洋炫耀的,他笑着打断彭海洋的话,说道:“彭处长,你误会了。我在会上说我想去车间开开眼界,只是一个借口而已。我是想去查看一下他们的生产流程,看看有没有什么可以优化的地方。产品设计自然是很重要的,但如果生产过程的控制不合理,同样会出现质量问题。”

      “你还懂生产流程?”彭海洋瞪着眼睛问道。

      “略懂。”冯啸辰也懒得和这个书呆子较劲了,刚刚你觉得我不懂技术,我直接甩一份技术综述,就把你给打懵了。现在我说我要去看生产流程,你居然记吃不记打,又来问这种幼稚的问题,真是不怕再被打懵一次吗?

      “嗯,也好。”彭海洋浑然不觉得自己说错了话,他说道,“我去盯着技术这边,你去盯生产环节,这样咱们就把新民厂的生产全过程都看到了。你在现场那边如果发现什么问题,要及时回来跟我讨论一下,这方面我还是有一些经验的。”

      “嗯嗯,一定的,一定的。”冯啸辰连声应道。

      彭海洋搞技术还是颇有一套的,冯啸辰给他的技术综述,他当天晚上熬了一夜全部看完了,还产生出了不少心得体会。冯啸辰的知识面广泛,但要论深度,那是远远不及彭海洋的。他在综述里提出的一些技术策略,仅仅停留在思路上,而彭海洋则能够迅速地将其与当前的技术水平相结合,形成一套可行的方案。

      在看过所有的资料之后,彭海洋对于第二天的论证会有了充足的信心,他相信,新民厂的人再想忽悠他,就没那么容易了,甚至他还有可能提出一些让新民厂的工程师都叹为观止的好主意。

      第二天上午,技术科来了一个副科长,陪着彭海洋前往技术科去参加技术讨论,彭海洋踌躇满志地跟着来人走了。冯啸辰呆在招待所里,等着陶宇前来。

      “冯处长,久等了吧?”

      陶宇人还没进屋,笑声便先传进来了。冯啸辰赶紧起身相迎,看到陶宇的身边还跟着另外一个中年人,个子比较高,脸色黑黑的,也不知道是生来就这个颜色,还是带着什么情绪。

      “来来来,冯处长,我给你介绍一下。这是我们生产科副科长余淳安,老牌子大学生,有本事,技术那是顶呱呱的,厂里安排他这几天陪你转转……老余,这是林北重机的冯处长,是煤炭部下来挂职的,年轻有为。”陶宇给双方互相地做着介绍。

      余淳安嗯了一声,用懒洋洋的目光扫了冯啸辰一下,并没有什么表示。冯啸辰倒是热情,走上前伸出手去,说道:“是余科长吧,这几天就麻烦你了。”

      余淳安这才伸出手,与冯啸辰握了一下,道:“没什么麻烦的,反正我平常也要到车间里转,你想去哪,跟我说就好了。”

      冯啸辰从余淳安的表情和话语里听出他对于安排给他的差使颇有些不情愿,但也猜不出是什么缘由。自己是林北重机派来的人,而且还以讹传讹地戴着一顶煤炭部挂职干部的帽子,贺永新这些人虽然对自己颇为戒备,但至少也是带着几分恭敬的。这个余副科长一副丧气脸,似乎也不怕得罪自己,这就属于比较另类了。

      不过,退一步想,作为一名老牌子大学生,一把岁数了,在这个省属小厂子里还只混到个副科长的职务,而且能够被人逼着去干自己不愿意干的事,说明他的情商的确是有些问题的。要知道,早些年知识分子不吃香,这几年从上到下都在谈尊重知识,一个老牌大学生在企业里可是香饽饽,哪会像这个余淳安这样潦倒。

      唉,跟一个情商低的人打交道,自己就别再计较什么了,冯啸辰自己安慰自己道。

      “冯处长,今天你就先跟老余到车间去转转。我们厂子也不大,总共就四个车间,有个小半天时间就转下来了。彭处长那边搞技术,可能三五天都没个结果。冯处长如果闲了,想去周围换换空气,我跟贺厂长说说,给你安排一下,很方便的。”陶宇又提起了旧事,在他看来,冯啸辰在彭海洋面前不便接受出去玩的邀请,现在彭海洋不在场,他或许会半推半就地接受吧?

      冯啸辰笑了笑,说道:“那可太感谢陶科长了,这样吧,我先跟余科长去车间看看,如果时间富裕,我再请陶科长麻烦一下。现在嘛,还是工作为重嘛。”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6 06:4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