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大国航空》-第58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当秦风参加了611所的歼-9项目之后,给歼-9配套的就是涡扇-6,这款发动机,是一款大推力的先进涡扇发动机了,秦风早就无比的羡慕,当时秦风就猜测,这样的重任,肯定是交给410厂来搞的吧?

      现在,这么一问,王扬就连连点头:“没错,他们是在研究涡扇-6不过…”

      这大晚上的,人家都下班了吧?跑去那里看什么?

      “不过什么?难道这个项目是保密的,咱们级别不够,不能看?”

      “那倒也不是。”

      “咱们就偷偷地溜进去,看几眼就出来,又不会看坏吧?”秦风说道。

      听到秦风这么说,王扬点点头:“好吧,咱们就去瞅瞅。”

      提到涡扇-6,秦风的心里是充满向往的。

      先进的战机,自然是需要先进的发动机的,现在,航空发动机已经开始迅速地向着涡扇发动机过度了。

      说起航空发动机来,似乎很神秘,但是说原理,其实也简单。

      前面是一排排的风扇,这就是压气机,和电风扇一个原理,向后吹空气,当然,它的要求比电风扇高的多,毕竟动辄上万转。

      这样一吹风,后面的氧气就多了,吹到燃烧室里面,喷油,点燃,生成高温高压的燃气,向后喷出,就有推力了。

      同时,后面还有个涡轮,就像是风车一般,燃气吹上去它就转,它和前面的压气机是同轴的,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结构。

      这就是最简单的涡喷发动机。

      (至于什么双转子啥的,就不介绍啦。)

      而涡扇发动机,相当于在这涡喷发动机的前面,同轴带动了一个更大直径的风扇叶片,这个叶片向后吹风,直接吹到后面去,产生更多的推力。

      里面的那个涡喷,叫做内涵道,外面的这一圈,叫做外涵道,这样由于有了更多的推力,自然就推力大了,变相地,相当于就更省油了。

      现在国外的三代机,都已经开始采用涡扇发动机了。

      第一百二十八章 涡扇-6

      航空发动机,是工业的桂冠,在这个世界上,能够自行研制航空发动机的国家,屈指可数。

      国内的航空发动机工业,一直以来,都是仿制的道路,引进了米格-17,也同步引进了它的发动机,命名为涡喷-5,引进了米格-19,有了涡喷-6,引进了米格-21,有了涡喷-7

      接着呢?

      接着就中断了,引进不来了,国内的航空发动机就断档了。

      而为了瞄准西方的先进水平,国内也开始兴致勃勃地上马涡扇发动机项目了,这就是涡扇-6

      当歼-9项目立项的时候,就需要一款先进的涡扇发动机,可以说,涡扇-6就是为了歼-9而研制的,后来,国家又想要搞强-6,这是可变后掠翼的攻击机,也想要用涡扇-6来装备。

      就这样,涡扇-6发动机,从六十年代就开始立项了,立项之后,两年内,手脚麻利地上了试车台,接着就开始了漫长的试车。

      这一试车,就试到了现在。

      秦风了解中的涡扇-6,就是这些了,而现在,大家一边向410厂走,王扬一边给秦风介绍:“咱们左边是410厂,右边就是111厂,这个111厂,更是大名鼎鼎。已经有六十年的历史了。”

      听到了王扬这么一说,秦风才反应过来:“扬哥,你这么说,那不是从张作霖手里拿过来的那个厂吗?”

      “没错,就是啊!”王扬的后面,一名同伴说道:“咱们111厂啊,那是全国有名的,大家都以来自111厂为荣,可以说,全国的各个大厂,都能看到咱们111厂的身影。”

      “哪怕就是410厂,在咱们这些人嘴里,都叫做西院,111厂叫做东院。”

      大家一边走,一边聊天,秦风这才明白了来历。

      111厂,最初来自于1920年张作霖建立的东三省航空处的111厂,也是新中国的老航空工业基地了。

      新中国零基础的航空工业亟待起步,作为国内第一个喷气式飞机发动机厂,1951年成立的111厂一成立就承担着修理抗美援朝战争航空发动机的重任。

      当时的111厂,那可是全国最耀眼风光的单位,一个车间主任,都会是外省的厅级干部,一个保卫副厂长,也是外地调来的公安局局长,南京交大毕业的,也才能当一个分车间的副主任。

      全国各地的科技人员、一线工人涌入111厂,他们操着两湖、两广、四川、江浙等地的口音一走进工厂大门就被一句口号震慑了:“车间就是战场,就是前线”!

      没错,在当时,111厂是最重要的单位,出于抗美援朝战争和军工保密的需要,他们哪怕就是写家书,也不能写什么涉密的内容,寄回老家的信上没有地址,只有一个神秘的“419信箱”。

      抗美援朝战争追着大家,不会干就学着干。自力更生、永不服输,新中国成立后,全国各地都是这样的昂扬向上的劲头,111厂更是如此。

      同时,作为第一个航空工业厂,111厂除了承担最重要的修理和制造的重任之外,也承担着援建兄弟单位的重任。

      1954年,沈阳航空410厂建立,当时的111厂拿出了半副身家,把60的人员和设备送给了新厂。

      4年之后,成都航空420厂建立,厂里再拨出了60的人和家当。

      陕西西安113厂、430厂,吉林531厂,四川达县064基地7304厂,湖北远安066基地江北机械厂,陕西蓝田067基地7414厂,广西柳州801厂,内蒙古呼和浩特359厂,贵州遵义061基地3532厂…

      这些年来, 111厂先后包建援建了11个大中型军工厂,支援各类人员15万人,设备千余台。在共和国国防建设的史册上,111厂立下了不朽功勋,被誉为“航空航天动力装置的摇篮和航天传统精神的发源地之一”。

      听到这里的时候,秦风肃然起敬了,此时,他已经走到了410厂的门口,还是忍不住立定,向着111厂敬了个礼。

      可以说,111厂就是根,开花散叶,遍布了全国各地,没有111厂,就没有现在祖国的航空工业!

      “吆,你们这是干嘛呢?来咱们西院,对着东院敬礼。”就在这时,门口看门的一名保卫科长出来说道。

      “张科长,我们是601所过来的,这天寒地冻的,看冰灯很冷,进来烤烤火。”

      王扬和他认识,这么一说,张科长望着众人:“嗯,进去吧。”

      王扬在这里,也算是小有名气了,毕竟,当初歼-8刚刚造出来的时候,第一个飞歼-8的就是他,他也是这里的老常客。

      秦风心中一喜,跟着往里面走。

      转过了几个弯,前面就听到了隆隆的轰鸣之声。

      “这么晚了,怎么还有这发动机的声音?”秦风很奇怪,接着再一听,说道:“和咱们的涡喷-7的声音不太一样,不会就是涡扇-6吧?”

      现在,国内能生产的也就是涡喷-7了,别的发动机都太旧了,飞了那么就的歼-7和歼-8,秦风一下子就能辨认出来。

      不是涡喷-7,那就是涡扇-6了?

      “走,跟着我。”王扬说着,带着众人走进了一个车间内。

      车间很空旷,可以看到在正中央是一个试车台,此时,里面正有一台发动机在上面轰鸣。

      这台发动机很粗壮,比己方以前的涡喷-7要粗两个数量级,它的外表漆黑,看不到那些附件和管路,可能是灯光昏暗,又可能是外面都是油污造成的。

      此时,尾部的喷管处却看不到火焰,只能看到一股股的黑烟在不断地向外冒,整个试车台的顶部,有那么几台大风扇,现在正在呼呼地向外抽,如果不是这样的话,整个车间内肯定是黑烟弥漫,就和着火一般。

      这,怎么回事?

      秦风看着这场景,不由得止住了脚步,这应该是正在启动发动机吧?但是看这黑烟冒的样子,还有自己刚刚听到的声音,至少一分钟了,还没有启动成功?

      “停止,五分钟后,再次尝试启动!”就在这时,一个声音说道。

      随着声音,秦风望过去,是一个中年男人,他的个子不高,穿着一身油污的工作服,脸上满是焦虑。

      此时,发动机停了下来,他在扭过头来,看着这些不请自来的客人。

      “张总,还忙呢?”王扬说道。

      第一百二十九章 启动困难

      张总, 1965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发动机设计专业,毕业之后,就来到了沈阳发动机设计研究所,也就是606所,从那个时候开始,他就和航空发动机结下不解之缘。

      张总在发动机总体室参与了多个发动机型号的研制和攻关,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了突出的成绩。

      现在,张总参加的这个项目,自然就是910工程。

      想起这个工程,他就不由得觉得唏嘘不已,这个工程从1965年完成方案论证,历经三次上马,五次转移加工生产地,可谓是历经艰辛。

      现在,这个项目的前途,又开始蒙上了阴影,因为它内定的装机对象就是歼-9,但是现在,歼-9据说即将下马了。

      如果没有了装机对象,那发动机很容易就夭折的,这样的事,出现的太多了。

      更何况,这款发动机的研制,十分的困难,到现在为止,还有无数的故障要克服,比如现在,它的启动都很困难。

      一款发动机,想要运转起来,第一就是要启动啊,如果连启动都不容易,那它如何接着进行试验?

      现在,听到了王扬的话,张总不由得叹了口气:“是啊,项目又停顿了一个多月了,今天,正好上面批下来了一笔科研经费,大家都憋了一个多月了,就等着现在了,有了科研经费,咱们当然就想要连夜干了,不过现在,这发动机停了一个多月,重新启动,还真不容易啊!”

      后面,秦风听得也感觉到有些鼻子发酸,咱们的科研,困难很多啊。

      一款发动机的研制,必须要投入巨额的资金才行,三代发动机就更是如此了。

      秦风熟读国外的航空方面的杂志,对这点是很清楚的,可以说,发动机就是拿钱烧出来的。

      发动机内部,是复杂的高温高压的乱流的环境,没有任何成熟的公式可以套进去,很多时候,都依赖于实验,在实验中不断地调整,最终达到一个合适的结果,这当然是烧钱的了。

      就拿现在的世界第一的水平,推重比达到了8的f-100发动机来说吧,美国已经投入了11亿美元,即使这样,当发动机在研发出来之后,还是出现了可靠性方面的问题,甚至导致了大面积的f-15停飞,成为了机库皇后。

      哪怕是简单一些的,比如法国的-53发动机,仅仅是一个单转子的发动机,它还研发耗资699亿。英国rb-199发动机研制经费为66亿美元,罗尔斯罗伊斯公司还因为研发rb-199遭遇财务危机。

      可想而知,没有强大的资金投入,一款发动机想要研发出来,没有高额的资金投入,那是不可能的。

      而现在呢?涡扇-6是国内重点的发动机项目,它也面临着【创建和谐家园】的问题,停顿了一个多月,才获得了资金的审批,拿到资金,科研人员们在连轴转啊。

      秦风不由得又想起了宋老,想起了屠老,一个个的航空人,为了国家的航空事业的发展,都在呕心沥血啊!

      在航空发动机方面,也是如此。

      发动机启动困难?秦风想起刚刚启动的时候冒出来的一股股的黑烟,不由得说道:“这发动机启动困难,那是因为燃烧室内部喷射的燃油没有和空气进行良好的混合,雾化不好,就无法点火,无法点火,那就无法燃烧。”

      听到了秦风的话,张总不由得睁大了眼睛,这个小伙子很眼生,以前没有见过,而现在,看问题,倒是一针见血啊,找问题,找的太正确了。

      大家也都是这么认为的,但是,怎么改进,就没有太好的方案了。

      “秦风,咱们试飞院里的优秀试飞院,是正规的北航毕业的,科班出身,和咱们这些人不同。”王扬介绍道:“肚子里墨水多,试飞歼-8的时候,他给咱们解决了不少问题的。”

      这是王扬在向张总介绍秦风了,接着,王扬又望着秦风:“你既然来了,能不能想个法子,给咱们解决这个问题?”

      涡扇-6发动机启动困难,简直就是一个顽症,大家都很头疼,往往重复好多次,才能启动成功,现在,秦风一个外行,又能有什么办法?

      术业有专攻,这句话是一点都不错的。

      秦风只能是按照自己的想法来推理了。

      “冒黑烟,说明是燃料没有充分燃烧,没有充分燃烧的话,就是氧气和燃料混合的比例不合适,要么是多,要么是少,对了,咱们的燃烧室什么时候开始喷油的?”

      “当然是启动的时候就喷油啊。”后面一个人说道。

      这还用说吗?发动机启动的时候,不喷油能着吗?

      “我们是不是可以尝试着晚几秒钟?”秦风说道:“比如,让起动机带动发动机先转起来,发动机达到三千转的时候再喷油,这样如何?”

      空中重启发动机的时候,不能着急,第一步就是要让气流将燃烧室里面那些多余的燃油先都吹走,再接通空中启动开关。

      否则的话,发动机就会冒黑烟,却不启动,现在,是不是可以同样的办法试一试?

      发动机不启动,大家从专业的角度,想到了很多的办法,但是,没有一个人想到这样简单的处理方式,只要晚喷油就行了?

      张总的眼前一亮:“好啊,咱们这就试试!”

      这边说着话,五分钟的间隔时间就到了,张总喊道:“第二次试车,开始,先不要接通油路,先让发动机转起来!”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5 20:3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