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大国航空》-第51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这里的条件很艰苦,甚至还来不及搭起来固定的房屋,只是扎起来了帐篷,当走进帐篷的时候,两人看到了帐篷里面的桌子上铺着的那张地图。

      上面已经画上了两个圈。

      一个是米格-25空军基地的位置,一个是己方这里临时的野战基地的位置,然后,在上面还画了几条线。

      “最近对面的米格-25,没有继续来侵犯我们的领空吧?”秦风问道。

      “是的,没有。”林将军说道:“不过,看样子也快了,按照他们的频率,大概是半个月出动一次,所以,我们的动作也要快,咱们研究一下拦截线路。”

      秦风认真地看着地图,说道:“如果对方依旧是向成都方向飞行的话,我们的航线是平行的,如果对方要是向【创建和谐家园】等方向飞行的话,我们的航线就有很大的夹角了,我们需要绕一个角度。”

      在现在的技术条件下,想要击落对方,必须是从尾部进入攻击才行,这个航路的策划,就相当有讲究了。

      “是的,我们在山顶上有雷达站,可以负责引导到一定的方位上,不过,具体的攻击,依旧得看我们的飞行员的技术了,尤其是最后的跃升,你们这几天,练习过跃升了吧?”

      两人点点头:“我们靠着动力跃升,爬上两万五是没问题的,不过在这个高度上呆不住,最多保持一两秒就会掉下来,所以我们的射击窗口很狭窄。”

      这也是动力跃升的缺陷,必须要恰到好处,否则就会功亏一篑。

      就在几个人正在商议之间,突然间,一旁的电话铃响了。

      副官拿起电话来,脸上就是一变:“将军,山顶雷达站传来消息,一架敌机已经起飞了,即将飞入我们领空!”

      这么快?

      就在听到这个消息的一瞬间,秦风就飞快地拎起来了自己的飞行头盔,拔腿就向外跑,在三千五百米的基地上的磨合,让他已经适应了这样的氧气浓度。

      王扬也是同样,抓起头盔,就向外跑,该死的敌人,来的好,己方刚到,就送上门来了,看老子上天把你揍下来!

      当跑出去的时候,秦风顿时一愣,几名地勤还在给自己的战机换轮胎!

      秦风拍了拍脑袋,糟糕,忘记了,自己的机轮刚刚爆掉了!

      于是,秦风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王扬爬上了座机,做着紧急起飞的准备。

      第一百一十三章 王扬的拦截

      雷达站上,寒风刺骨,在一间临时搭起来的雷达室内,雷达手正在严密地注视着屏幕。

      目标正在爬升!

      “目标高度八千,已经越过边界,正在向我们这里继续爬升。”雷达兵喊道。

      秦风的推测一点都不错,因为对方的基地靠近己方的边界,所以,对方在起飞之后,一边爬升,一边就已经飞过了边界。

      它为何不先向南飞,高度够了再过来?

      答案就是没必要。

      如果向南飞,再飞回来,那就兜了个圈子,浪费了燃料,对他们来说,这里的空域无比干净透彻,就和他们自己的领空一般,天高任鸟飞,他们想怎么飞就怎么飞,丝毫都不在乎。

      既然是这样,何必要兜圈子呢?

      他们不知道,这次,将会受到对面的迅猛的拦截。

      起飞,起飞!

      两台发动机正常启动之后,王扬打开加力,战机在跑道上滑跑,然后就拉了起来。虽然在这里的机场是第一次起飞,但是在三千五百米的民用机场,他们已经练习过很多次了,对这一切,早就是胸有成竹。

      两台涡喷-7发动机冒出炽热的尾焰,此时,发动机一直都没有关闭加力,这也是歼-8作为截击机的一个优势。

      靠着两台发动机带来的优势,歼-8的爬升率可以达到每秒两百米左右,到西方的三代机动辄三百多米有差距,但是对国内来说,这已经是很逆天的了。

      这样,每分钟就是一万两千米,不到两分钟就能爬升到最大高度,而同时,按照操作规程,发动机的加力,每次开启的时间不能超过三分钟。

      紧急起飞,就是这般的高效,王扬驾驶战机,迅速地向上爬升,同时,地面雷达站开始了引导。

      这也是国土防空中最常见的形式,由地面雷达进行引导,将战机引导到目标附近,然后再发起进攻,而现在,想要采用跃升攻击,那地面的引导就更重要了。

      王扬一边爬升,一边打开雷达,预热内部的电子管,一边激活了机翼下面挂载的霹雳-2导弹。

      1958年 9月,在浙江沿海地区空军和对面的敌机发生了一场空战,在空战后,打扫战场的时候,获得美国ai-9b响尾蛇导弹的残骸,并对其进行了分析、测试和研究性设计。

      得知这件事之后,原苏联先后派出两批专家来华索取了有关技术资料和部分残骸实物。很快,原苏联在此基础上试制成功了k—13型导弹,装于米格—21 上。

      1962年,苏联向我国有偿提供米格—21和k—13型导弹的技术资料和样品。我国开始仿制k—13 型导弹,并将其命名为“霹雳”2号。 1964年11月,导弹仿制工作全面展开。1967年3—7月,进行了定型试验,共发射了19发导弹,试验取得了成功。 1967年11月,“霹雳”2 号导弹定型,投入批量生产。

      在投产之后,它成为了国内空军战机唯一能够使用的空空导弹,其他的项目,现在都是发展缓慢。

      歼-8原定的霹雳-4导弹,现在还是无影无踪的,所以,它被迫挂载上了霹雳-2导弹,暂时充当武器而已,由于已经在歼-7上操作多年,所以把它整合到歼-8上,没有费什么力气。

      这种“霹雳”2号导弹由红外自动导引头、舵机舱、触发引信与非触发引信、战斗部、火箭发动机及弹翼组成;鸭式气动布局,弹头呈半球型钝头,弹身为细长圆柱形,两对三角形舵面和两对梯形弹翼呈十字形配置;飞行速度为2.2马赫,主要用于攻击中型轰炸机和歼击轰炸机。

      如果是在空战中使用,敌机只要进行机动,就很容易躲避开,所以,只能对慢吞吞的目标才会有效,由于早期导弹的缺陷,也必须要进入尾部,进行尾追攻击,才能够奏效。

      作为一名试飞员,王扬也多次发射过这款导弹,对这款导弹的性能数据心知肚明,想要干掉米格-25,是不容易的,他必须要让地面雷达把他引到正确的空域上,发射导弹,才有机会击落对方。

      “001,注意,继续向前飞行。”耳机里不断传来地面的引导。

      “001收到。”王扬在无线电里面喊道。

      他的眼睛搜索着四周的空域。

      机头前面虽然有一部204雷达,但是这部雷达的作用距离很近,甚至还不如他目视搜索的距离远,现在,他更加相信自己的眼睛。

      近了,更近了,远处的天空中,出现了一个亮点!

      “注意,001,右转,准备跃升!”耳机里传来了声音。

      此时,他的航向和对方的航向有一个夹角,王扬要先向右转向,才能跃升。

      歼-8战机在慢慢地转向,此时已经飞到了两万两千米的空中,他的动作要小心翼翼。

      地面上,所有人都在等待着。

      林将军在指挥的帐篷里,不断地听着雷达站的报告,两名空勤人员不断地挪动着两架飞机,在地图上进行移动。

      “跃升,立刻跃升!”

      得到了命令之后,王扬推动机头,战机向下俯冲,接着就拉了起来。

      战机的飞行轨迹,很像一枚向着天空射出的炮弹。

      高度在继续上升,上升!

      机体也在随着爬升,而不断地颤动着,此时,它已经超过了自己的设计高度,正在艰难地继续爬升着。

      后面的米格-25,也正在呼啸而来,由于米格-25此时还在爬升之中,机体挡住了飞行员的视线,所以,他并不会看到下面有一架战机飞过来。

      两架战机在飞快地靠近,靠近,当那巨大的黑影从头顶上掠过的时候,王扬就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

      发射!

      此时,战机正好到达了跃升的最高点,就在飞机改平的一刹那,他的战机已经蹿上了两万五千米的高度,对方也正好在这个高度上,机会正合适!

      他按动了发射按钮。

      霹雳-2导弹立刻就从挂架上脱离,接着,王扬就什么都没有看到。

      没错,他的设想中,此时应该看到导弹的尾部拖着一股白烟,向着敌机扑上去了,但是,他的视野里什么都没有!

      第一百一十四章 霹雳-2的问题

      在跃升的最高点,是保持不住的,稍后,歼-8战机的机头向下,开始俯冲了。

      王扬抬起头来,看着那架米格-25战机,那架战机尾部的两台发动机还在冒出炽热的火焰,加速向着远处的天空中飞行。

      王扬忍不住扬起了自己的拳头,可惜,对方是看不到的。

      王扬的心中是愤怒的。

      在降落到两万米的高度上,战机再次改平,在地面的引导中,王扬返回了基地,当降落到河床上的时候,王扬的脸色是无比难看的。

      拦截失败了。

      “王哥,失败是成功之母,咱们拦截米格-25,本来就是困难重重,是不可能一次就成功的。”秦风说道:“咱们从失败中寻找经验教训,才是最重要的。”

      “现在,咱们得分析一下,为何导弹会发射失败。”

      来到了指挥的帐篷中,众人都商议了起来。

      “我发射过五次导弹,我的发射程序是不可能有问题的,耳机里还传来了嘟嘟的声音,说明导弹的导引头是截获到了目标。”王扬说道。

      红外引导的导引头,在发射前就要截获到目标才行,当他发射的时候,米格-25还在全加力爬升之中,当然是红外导引头最合适的一个目标了,在这种情况下,导弹居然会脱靶,太让人不可思议了。

      甚至,导弹都不知道飞哪里去了。

      “我们的雷达截获到了目标,在导弹离开载机之后,并没有向前飞行,而是掉落了下去。”林将军说道。

      导弹掉下去,这是王扬没有想到的,他顿时就是一愣:“怎么会这样?”

      霹雳-2导弹是国产的第一种能使用的导弹,性能并不好,在投产之后,大部分的导弹都是出口的,自用的很少。

      毕竟导弹太贵了,而且性能又不稳定,国内空军的惯性,还是喜欢使用机炮。

      但是,这次的导弹都是精挑细选的,在挂载之前,也是经过严格的测试的,怎么会掉下去?

      导弹掉下去,那应该是发动机没点火吧?

      “我看了雷达站提供的监测数据。”秦风在一旁分析道:“导弹不是自由下落的,导弹向下坠落的速度非常快,我猜测,导弹已经点火了,只不过,它不是向前飞的,而是向下飞。”

      “怎么可能?”听到了秦风的话,众人都是大吃一惊。

      导弹向下飞,那也太蠢了吧?发射前,本来战机已经拉平了啊。

      “应该是我们的超常规发射造成的。”秦风说道:“咱们的霹雳-2导弹,发射属于投放式,正常的高度就是一万米,咱们在两万五的高度上投放,它的舵面的气动效率可能不足,结果,一投放,就掉下来了。”

      如果读者大大看导弹发射画面的话,就能看到两种情况,比如大名鼎鼎的响尾蛇导弹,发射的时候,直接在载机上就点火,从导轨上向前,窜出去了,这就是总冲式的发射。

      另一种,比如美国先进的ai-120导弹,在发射的时候,导弹脱离挂架,在离载机下面几米的地方,才会点火,这就是投放式。

      投放式的发射更简单,国内的导弹,还没有总冲式的,全部都是投放式的。

      霹雳-2导弹在发射前,是先离开挂架,掉落下去几米,才会点火的。

      问题就出在这里!

      听到了秦风的分析,众人点点头:“没错,也就是说,我们想要拦截米格-25,发射导弹是不可能的,只剩下用机炮了!”

      导弹在两万五的高度上,刚刚投放下去,就已经一个翻滚,扎猛子向下掉落了,它的舵面托不住它!

      这种导弹压根就没打算在这种高度上使用,现在已经超出了它的能力。

      只剩下用机炮了!

      “这次咱们的拦截,不知道有没有让对方警觉啊。”王扬继续说道。

      如果对方有了警觉,下次飞过来的时候,飞的更高,己方就彻底没办法了。

      现在,拦截米格-25的前提,就是建立在对方在入侵领空的时候,高度还没有爬升上去,速度也没有提起来!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3 19: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