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大国航空》-第47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祖国西南边陲的对面,阿三国,巴雷利空军基地。

      虽然叫做空军基地,但是由于这里处于处于高原地区,所以操作并不方便,后勤物资的运输也不容易,所以整个空军基地的规模并不大,仅仅部署了一个空军中队。

      第102空军中队,仅仅装备着12架的飞机,这个中队的主要作用,就是进行侦查飞行,只要看看它部署的位置,就知道是对什么目标进行侦查了。

      以前的时候,这里的任务并不多,因为他们的装备是以老旧的“堪培拉”prk57/67侦察机为主的,这些侦察机由于性能很差,每次侦查都是冒着巨大的风险的,只有趁着对面的防御空档才能够进行侦查活动。

      现在不同了,现在,基地上,已经有了几架崭新的飞机。

      和以前的飞机不同,这种飞机非常巨大,看起来和轰炸机都差不多了,中等后掠上单翼、两侧进气、双发、双垂尾布局,已经具备典型的三代机的特征了。

      不看别的,仅仅看侧面的巨大的矩形进气道,甚至可以容纳一个人钻进去,而它的内部,还有一个喷头一样的东西,是用来喷洒溶液,给发动机提供额外推力的。

      只要是熟悉航空知识的,就知道这款飞机,正是在这个时代赫赫有名的米格-25!唯一一款实现双三目标的战斗机。

      高度三万米,速度三马赫!

      当年,这款飞机在苏联红场阅兵中首次向外国展示的时候,国外都彻底动容了,能和它相比的,只有美国人的sr-71黑鸟侦察机,使用钛合金打造,由于机体的性能有限,所以只能进行侦查飞行,没有半点的空战能力。

      而这种飞机,却是不折不扣的战斗机,一瞬间,让西方以为苏联人拥有了外星科技一般。

      西方战战兢兢的好几年,一直到了前几年,苏联远东军区的别连科叛逃,将这款巨大的侦察机带给了西方,西方世界才终于发现,这款让他们无比震撼的神器,原来是不锈钢打造的。

      虽然敬畏的神情稍减,但是这款飞机依旧是一种利器,尤其是,随着解密,苏联人终于放开了它的出口禁令,开始向盟友出口了。

      出于遏制华夏的目的,苏联一直都在武装阿三国,而这款米格-25,也就顺理成章地进入了阿三国的序列。

      虽然它有战斗和侦查两个型号,但是阿三国最需要的当然还是侦察机,所以,初期引进的这些,都是侦察机。

      这是整个地区飞得最高最快的飞机,阿三非常高兴,给这种飞机起了个金翅鸟的称号。

      此时,飞行员德罗巴戴着笨重的飞行头盔,走上了飞机。

      由于要飞上3万米的高空,一旦座舱失压,那对飞行员来说,就会立刻因为缺氧而昏阙,所以,米格-25飞机的飞行员的装束,和在太空中的宇航员差不多,一个巨大的头盔,将他整个脑袋都盖住了。

      就像是摩托车的全盔,这样戴上之后,不需要氧气面罩,直接就可以通过全封闭的头盔来送气。

      这套系统,那是专门为了米格-25研制的,其实就是从航天服简化过来的而已,甚至在苏联,都开始使用米格-25来训练航天员了,三万米的高空,几乎都可以叫做是太空的边缘了。

      当然,这玩意儿也是很笨重的,同时视野也很差劲,所以在部队中,对这种头盔很是抵触,要说方便,还是那种皮质的飞行帽,那个是真舒服。

      现在,德罗巴臃肿地走上了米格-25侦察机,戴好头盔,接通氧气管,他的这次的飞行,即将开始。

      地勤仔细地检查了座舱盖的闭锁机构正常,接着,尾部的发动机就先后传来了轰鸣。

      两台r-15b-300 ,各提供109千牛的推力,随着加力的打开,尾部冒出炽热的高压燃气,松开刹车之后,战机就仿佛是老牛拉破车的一般,在跑道上慢慢地加速,加速,直至跑道的尽头,才终于拉起来。

      它的发动机很强劲了,总计提供218千牛的推力,和西方的三代战斗机f-15一般了,但是,它的自重却相当大。

      它那不锈钢结构的机体,本来体重就大,同时,它为了达到一个大航程,机内的燃料也是相当的多,足足19吨!

      这样,整个战机的机体总重,已经达到了惊人的37吨,超过了很多轻型轰炸机的自重了,它的飞行,也就和一些轰炸机差不多,现在,拉起来之后,它的爬升并不迅猛,甚至不如一些米格21之类的二代机。

      虽然这里就是边界,但是他们并不害怕,对面都是高原地区,中国人的防空部署很差,只有在高原的心脏部位,部署着一个红旗2的导弹营之外,整个高原的天空,几乎就是不设防的。

      以前他们操作老旧的堪培拉,都可以时不时地越境侦查去转悠转悠,而现在,既然拥有了更先进的侦察机,他们当然也要干一票大的!

      由于距离很近,所以,他一边爬升,一边就已经进入了中国的领空。

      下面都是空白的,他毫不害怕。

      侦察机在慢慢地爬升,爬升,终于,爬上了两万六千米的高空,这里绝对是安全的,对方没有任何的防空武器可以打到这里来。

      虽然理论上能飞到三万米,但是实际执行任务的时候,也要有弹性,尤其是对于阿三人来说,保养战机的水平不咋地,要时刻留心意外的发生,两万六,一旦有机械故障,总比三万米好脱身吧?

      天空清澈干净,德罗巴的心情不错,他低头,扫了一眼绑在自己膝盖上的航路图,这次,有了先进的侦察机,他的飞行路线更远,要一直飞到成都,侦查那里的飞机厂,据说那里正在改进歼-7战机,阿三国的情报机构相当感兴趣。

      侦查飞行是孤独的,德罗巴对准了航向,开始了这次漫长的飞行。

      同时,他的机头前端,五台高精密的照相机,也将进入工作状态,沿途一边飞行,一边把看到的拍摄下来,一切都是自动控制的,他只管飞行就可以。

      就算是被地面的雷达发现了,也不能把他怎么样!

      第一百零五章 把它干下来

      夜色已经黑下来了,秦风依旧和众人在讨论着。

      “现在,国家已经指示我们要搞改革,我们的歼-7要卖出去,给国家赚取宝贵的外汇,现在我们已经卖到了埃及去,是个很大的突破。”屠老说道:“而我们的买主,肯定会和西方的武器比较的,给歼-7实现了热线瞄准,我们不仅仅要自用,同样也要出口的,秦风同志提到的这一点,更加重要。”

      以前的时候,国内没有任何专利权的思想,苏联也没有,一旦技术被引进过来,国内的一家工厂有了,所有的工厂就都有了,比如歼-7的生产,只要国家让哪家工厂生产,那就会获得兄弟单位的所有资料。

      但是现在不同了,西方人对专利权看的是很重要的,己方在引进了马可尼公司的技术之后,是要在自己国内生产的。

      哪怕是在己方国内生产,那也仅仅是自用,如果出口的话,还是会受到对方的制约的。

      毕竟,一旦出口,就可能会对其他的军火商形成冲击的,英国人搞了这么多年的贸易,他们的心中十分清楚。

      “接下来,我们要把这个作为一个重点来谈,我们自己在引进了技术之后,拥有出口的权力,他们不得干涉。”罗处长说道。

      “是啊,这还真是个大问题,幸亏秦风同志给提出来了。”

      这样的问题,国内其实遇到过很多,出于对抗苏联的目的,英国给中国出口了105毫米的坦克炮,这种l7型的北约制式坦克炮,成为了中国对抗苏联装甲洪流的一种有效手段。

      但是,当时在出口的时候,英国就郑重地表示,这个技术,只能给中国自用,15年内不能出口,否则,就是违反了协议。(也有说法是奥地利?)

      当时就是1980年,在那个时代,正好是中国坦克工业出口的开端,如果国产l7不能出口,对当时本就竞争力不大的国产坦克无疑是雪上加霜。

      怎么办?

      为了绕过这个协议,中国也就用了一个很巧妙的方式,把当时进口过来的105毫米口径的坦克炮的身管略微加长、并改进工艺,称为了83式。

      你们原版的坦克炮,我们当然不会用,我们出口的,是我们自己设计的,和你们的技术没有关系!就这样,轻松地规避了出口限制。

      而现在大家的大脑还没有这么灵活的,最好是在引进的时候就谈妥,省得最后相互扯皮。

      大家都是一脸的郑重,这次的谈判,真是心力憔悴啊。

      就在大家结束了讨论之后,还没有散会,电话铃就响起了,当拿起了电话之后,屠老的脸上更是带着疲惫:“空军的紧急命令,要我去空军司令部开会,还有秦风,你也和我一起去。”

      虽然是在首都,但是这里距离空军司令部是很远的,而且天色晚了,坐车也不方便,当两人风尘仆仆地赶到司令部的时候,已经是一个小时之后了。

      此时,已经快要到午夜了。

      这么晚了,空军开的什么会议?为何要己方参加?难道是?

      想到这里,秦风的心中咯噔了一下,战争爆发了?苏联人打过来了?

      带着这样的想法,还没有进去,就听到了空军司令张将军的大嗓门。

      “耻辱,这简直就是我们的耻辱!阿三国的侦察机,在我们国土上空,足足飞行了三个小时,航程数千公里,我们不仅仅没有击落它,甚至我们都没有在漫长的航程中发现它!一直到了成都附近,我们才发现了它!”张将军正在愤怒地和自己的部下咆哮:“我已经向首长立下了军令状,下次再出现这种情况,我就主动辞职,接受处分!”

      阿三国的侦察机?

      秦风和屠老轻轻地走进去,在最末尾的桌子上坐下来,此时两人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但是既然是空军的招呼,那肯定是有他们的任务的。

      现在,听到了这件事,秦风的心中也是一凛,对方的侦察机,居然飞到了成都?这绝对是个耻辱了!

      己方不仅仅没有把它打下来,甚至都没有发现它!这才是最让人生气的,要知道,从阿三国的边界,到成都,那可是遥远的距离了。

      这样算下来,如果对方不打算回去,一直飞到没油的话,说不定还能飞到首都的。

      阿三国的侦察机大模大样地飞过来,深入己方的领空,又大摇大摆地飞回去了,地面上的空军部队除了干瞪眼之外,居然就没办法了?

      高层当然是震动的。

      因为这次事件,西南军区的某部空军司令,也已经被撤职了,张将军是愤怒的。

      “只要咱们想办法,肯定是能打下来的,当年u-2侦察机在咱们头顶上飞来飞去,不是照样被咱们打下来了?”

      就在这时,又有人说话了,秦风望过去,正是林将军。

      秦风突然就想起来了,上次林将军去试飞院视察,当时开会的时候,就曾经说过,歼-8战机能不能飞上两万五?

      看来,林将军早就有预感了吧?

      这种事,是瞒不住的,毕竟阿三国的武器购买,在国际市场上一打听就知道,当他们要购买米格-25的时候,己方又岂能没有防备?

      所以,正是因为这样,撤职那里的空军司令,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了,当然,也是对事不对人。

      现在,国家面临最大的威胁,依旧是北方的老毛子,空军的主力都在防守北方,西南的空域,到处都是漏洞啊。

      现在,说话的林将军,握着自己的拳头,战意满满。

      当年,祖国刚刚建立,逃到了宝岛上去的残部,不甘心失败,总想要来捣乱,那个时候的美国又全力支持,所以,那幽灵一般的u-2侦察机,飞到己方的空域上来侦查,借助高度优势,肆无忌惮。

      结果,在林将军的指挥下,一声轰响,它被己方的防空导弹揍下来了,从那之后,再也没有一架u-2敢飞过来。

      对付这样的敌人,必须要卯足劲干下来,只要打下来,对方就不敢再来了,否则,以后永无宁日!

      第一百零六章 动力跃升

      林将军掷地有声:“把这个任务交给我,我一定要把它打下来!”

      林将军已经满是怒火了,有任何敌机来侵犯自己的领空,必然要让它有来无回!

      “老林啊,咱们可得好好合计合计,毕竟,那米格-25虽然已经解密了,但是,这几年来,还没有成功的拦截战例的。”

      听到这话,众人都郑重起来。

      没错,米格-25称霸天空,到现在为止,还真没有失手过。

      米格-25,就是这个时代的王者,是神一般的存在。

      二战结束后,所有的飞机设计师都在向着音速冲击,当到达音速的时候,会碰到一个叫做音障的东西,大家都在猜测,声音就像是一堵墙一般,会把企图冲过它的飞行器拍得粉碎。

      不过,很快,这个音障就被克服了,很多战机都能飞超音速了,音障在大家的面前已经不可怕了。

      战机的速度不断增加,很多飞机都能飞到2马赫,再加速的话,又跟着碰到了一个叫做热障的东西。

      战斗机在飞行中,机身和空气摩擦,就会发热,这个发热的大小,主要决定于飞机的速度,随着速度越来越快,摩擦的热量就会越来越多,温度越来越高。

      比如,米格-19在零摄氏度的空气中以马赫13飞行时,机首与气流摩擦生热,温度达到72摄氏度。而在以马赫205飞行的米格-21上,这一温度上升到107摄氏度。

      经过计算,到了3马赫时,这一温度将达到300度。

      战斗机的主要材料都是铝合金,只能承受 140c,如果飞机飞到3马赫,那战机就被摩擦烧掉了。

      鹰国走的是寻常路,立刻就想到了钛合金,而熊国,却是剑走偏锋,直接就用了最简单的不锈钢。

      当年,高空高速就是所有飞机设计师追求的理想,哪怕就是国内,也曾经搞过无数款,就拿歼-9来说,在漫长的发展中,提出过很多的指标,比如双28,双26等等,可见大家也是多么的期待能有出色的高空高速性能。

      除了是快速拦截的利器之外,更是侦查的利器,它很难被拦截。

      高空高速,带来的就是射击窗口的狭小,简单来说,现在国内主力的高空防空导弹,依旧是红旗-2,这是仿制萨姆-2导弹的,当年,打下u-2靠的就是它。

      经过了多年的操作,这款导弹的性能早就落伍,虽然最大射高有两万七千米,但是这个最大射高,都是无用的数字,是导弹垂直打到正头顶的数字,什么飞机能正好飞到头顶上空?

      只要倾斜发射,那高度就会大大降低,最大射程和最大射高是相互制约的两个数字。

      它在正常作战下的高度不可能超过两万四。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3 09:4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