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大国航空》-第4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飞行员,理的都是平头,这样比较方便,而现在,秦风的短短的头发,已经变得湿淋淋的了,此时的飞行帽,内衬的海绵都能挤出水来。

      秦风只是虚脱了。

      接着,王刚又伸出手去,给秦风解开了飞行夹克的拉链,飞行夹克里面,也全部都是湿淋淋的。

      虽然刚刚已经在座椅上休息了一下,秦风的心,还是在跳个不停,刚刚在空中处理险情的时候,心跳就更高了。

      “不用,我没事的。”秦风看着几名医护人员上来,将自己抬出来,抬上了担架,同时,一名小护士已经开始抓着自己的手臂,给自己找血管,准备输生理盐水了。

      自己没有大碍,身体各个零件,都好得很呢,这上了救护车,肯定又会是一个全方位的检查,一番检查下来,天黑也回不来,自己还想一起参加,检查发动机故障的原因呢!

      但是,医护人员的权力,比飞行大队长还要大,只要人家不签字,飞行员就别想继续飞行,所以,秦风还是被抬上了救护车,看着生理盐水吊在上面,一滴滴地流进自己的身体里,车子在晃动着,肯定是要去医院进行一番检查了。

      秦风只能无奈地闭上了眼睛。

      “立刻调取所有实验数据,拆解检查发动机!”目送着秦风离开之后,屠老站在这架飞机前面,开始了后续的工作。

      秦风冒着生命危险,将歼-7给开回来了,而己方,也需要将歼-7的这次故障,认真地分析出来,解决掉。

      试飞员的职责,就是如此,在试飞期间,他们冒着生命危险,是为了以后战机装备部队,让兄弟部队减少危险。

      找到问题,解决掉它,才对得起试飞员的付出。

      歼-7战机装备的,是涡喷-7发动机,这是按照米格21的原型r-11f发动机仿制的,由于当时的技术和环境问题,这种从沈阳黎明410厂生产的发动机,可靠性很差。

      虽然名义上寿命为200小时,实际在使用中存在大量故障。大部分发动机不到寿命就返厂修理。最危险的是压气机和1级工作叶片屡次出现断裂,叶片飞出来打坏整个发动机,多次出现一等事故。

      之后,涡喷-7发动机从沈阳黎明厂转到贵州三线的黎阳厂,黎阳厂花费了六七年的时间大量精力集中解决发动机故障,使之能保证100小时的稳定工作,先后采用了26项改进,质量明显提高。

      所以,对这款发动机,屠老还是有信心的,这次试飞,这架歼-7战机,也才飞了八十个小时,按说发动机还处于寿命期的,能出什么故障?

      拆解工作,在迅速进行着。

      歼-7的设计中,从未考虑过战场维护的方便,比如,后世的战机发动机,可以直接从战机上拆下来,野外就能更换,但是歼-7,要拆发动机,却是要把整个后机身都拆解下来。

      屠老看着技术人员们一起上手,一个多小时后,整个后机身,都被拆下来了。

      “吊回到车间里面去,我们去车间研究。”屠老说道。

      在野外情况下,发动机的拆解就不方便了,看着整个后机身被吊装上了老解放,屠老的眼睛里,带着科研人员的一股锲而不舍的劲头,一定要找到原因!

      时间,在一点点地过去,太阳,慢慢地落了下去。

      车间内,灯火通明,十几个技术人员,正在对涡喷-7发动机进行拆解。

      “是这里,这里的油管爆了。”看着那个断裂的油管,看着附近被烧毁的痕迹,屠老推了推自己的眼镜。

      “感谢我们的试飞员,把这架飞机给飞回来了,否则,我们还真不容易找到原因啊!”

      因为秦风冒着生命危险,把这架飞机飞回来了,所以,他们才能够仔细研究,如果飞机摔掉了,那故障就不容易找到,以后的飞行,还是会充满隐患的。

      “找到原因了?太好了!”就在这时,身后传来了一个声音。

      “秦风,你这么快就回来了?身体怎么样?”屠老扭头,看着生龙活虎的秦风。

      秦风在医院里,进行了一番身体检查,最终确定没有问题,但是,医生给的建议,是休息一周,也就是说,这一周的时间,秦风是不能架机上天了。

      刚刚回来,秦风就跑过来了,看看故障原因找到了吗?

      “秦风同志,您怎么跑这里来了?”就在这时,身后一个人说道:“611所打来电话,请您过去一趟,宋老找您。”

      宋老找我?秦风很是奇怪,他知道,宋老是611所的一把手,居然主动找自己这样一个试飞员?

      “好的,我马上就去。”秦风看着涡喷-7发动机周围的技术人员,又看了看屠老,说道:“明天我再来。”

      看着朝气蓬勃充满干劲的秦风转身离开,屠老眼睛里满是赞叹,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试飞员,才铸就了新机的定型,才撑起了共和国的天空!

      第七章 歼-9模型

      现在,处于西安市阎良区的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也就是简称试飞院的机构,还没有大规模地利用起来,虽然也进行一些试飞,不过,试飞的内容并不多。

      一般来说,都是新机型研制出来,到了后期,选择进入试飞院进行专业密集的试飞,像当初的歼-7刚刚制造出来之后,就是飞到了试飞院进行试飞的。

      但是,歼-7ii就不需要了,这款飞机,仅仅是歼-7的简单改进的型号,在成都的132厂制造出来之后,直接在工厂试飞,飞完各个科目,就能定型装备了。

      这样的试飞,也是需要一部分试飞员的,所以,秦风就和几名同伴,一起组成了试飞小组,王刚就是他们的组长,一起进行歼-7的试飞工作。

      试飞小组,一直都在132厂的招待所住着的,大家平时很少来611所,毕竟飞行任务很重,秦风去知道611所也是国内重点军机研究所,早就想来看看了。

      国内军机研制的老大哥,那是沈阳飞机研究所,代号601,国内的所有军机,几乎都是从601所开始建造的。

      但是,国家也提前预感到了风险,毕竟601所太靠近北方了,和苏联交恶之后,就要考虑到发生战争的危险。

      这种时候,601所的一部分专家,千里迢迢,远赴成都,来这里组建了新的成都飞机研究所,编号611

      四川盆地,天府之国,当年日寇的铁蹄下,神州大地到处都在【创建和谐家园】,但是这里依旧没有被日寇玷污。

      一旦爆发可怕的战争,这里就是最安全的大后方。

      现在,天色已经黑了,秦风走进了小楼,顺着斑驳的门牌,在一个挂着所长的门牌前面停步。

      门是虚掩的,从这里可以清楚地看到房间里面的样子。

      一个破旧的木桌,就像是从食堂里面搬来的那种大个的餐桌一般,在木桌上面,一名老人正在伏案工作着。

      他的头发,已经有些发白了;他的身体匍匐在桌子上,右手还在奋力地演算着什么。

      几分钟后,他终于抬起头来,擦了擦自己的眼镜,然后,目光就再次注视到了一旁。

      就在他的桌子的一角,放着一架战机的模型,这架银白色涂装的战机,和以往的所有战机都是不同的。

      它没有尾翼,整个机身,从中部到后部,延伸出来的都是巨大的三角翼,而在这宽大的主翼前面,有一对小的鸭翼。

      看起来,就像是一只站立起来,挥舞翅膀的鸭子一般。

      这就是鸭式布局。

      机头涂层了鲜艳的红色,机头的两边,就是侧开的矩形进气道。

      望着这个模型,老人眼睛里流露出期盼来,对他来说,这就是他的孩子,他为了这个项目,已经工作了十年了。

      本来,他想要再次低头的,却看到了门缝的外面,有一名穿着浅蓝色飞行服的人,顿时,他就喊了起来:“在秦风同志吗?”

      于是,秦风推开门,走了进去:“是的,宋老,这么晚了,您还在忙啊?”

      没错,这名老人就是611所的副总设计师宋老。

      宋老1930年3月26日出生于昆明市。1950起在空军任飞机机械师、中队机械长。1954年8月入【创建和谐家园】军事工程学院空军工程系飞机发动机专业深造。1960年7月从哈军工毕业,分配到沈阳601所任设计员、气动组长。

      从那个时候起,宋老就开始挑大梁了,很快,宋老就脱颖而出。

      1964年,中央军委下达研制新机的任务,为了拦截苏联的轰炸机,提出了22马赫和2万米升限的“双二”指标,与会者愁肠百结,靠着中国薄弱的科研能力,连歼-7还没有吃透呢,怎么可能搞得出满足中央需求的战机来。

      这个时候,宋老带领小组提出了《使用2台815发动机进行米格21飞机改型的初步分析》的报告,获得了所有人的认同。

      因为时间紧张,宋老拿着一个连夜赶制木头模型出现在了会场上,连漆都来不及刷。被人们笑称为“烤鸭”。

      宋老从美苏战机的发展和现状讲起,讲到中国新机应遵循的设计原则和理念,最后介绍自己的双发设计方案。

      原本乱糟糟的会场安静下来,与会的领导和专家很快统一了认识,歼-8战机迅速立项。

      对宋老来说,歼-8只是一个临时的替代方案,他的脑海里,一直挥之不去的,都是鸭式布局的情节。

      想要研制先进的三代机,就必须要有先进的气动布局,鸭式布局拥有先天性的优势。

      于是,和歼-8同步的歼-9也立项了,就是宋老身边的这个模型。

      因为沈飞601所负责了歼-8的研制,无法再抽出精力了,所以,宋老在1970年4月调到成都611所,继续歼-9项目,直至现在。

      一转眼间,已经过去了近十年,宋老的歼-9,依旧仅仅存在于纸上。毕竟,国家的资金有限,只能抽出主要资金来进行歼-8的项目,这个歼-9,就只能一直停留在设计阶段啊。

      更不用说空军对指标的不断修改了,绝对是超出了国家的工业基础,还有那个总也无法定型的涡扇-6

      “今天白天的事,我都听说了,秦风,为了保住今天的歼-7战机,你冒了很大的风险啊。”宋老看着秦风走进来,向着他说道:“你的事迹,让我们为你而骄傲。”

      秦风摇摇头:“每一个试飞员,都会这么做的。宋老,您这么晚了,还在忙啊?”

      说完,秦风的眼角的余光,就瞅到了歼-9的模型上,这架飞机,看起来好奇特啊。

      宋老看着秦风的样子,就知道他在想什么。

      歼-9,曾经是国家的一个重点项目,但是现在…

      按照保密要求,歼-9是不能和眼前的秦风说的,但是,自己最近向上级提交了一份报告,在新机的研制中,需要让试飞员才初期就加入进来,共同进行研究,所以,秦风这样一名杰出的试飞员,也是完全有资格了解的。

      “秦风,你觉得我们的歼-7,能撑起祖国的天空吗?”宋老问道。

      “宋老,教导我们,一切帝国主义,都是纸老虎,我们的装备虽然落后,但是,我们的飞行员,可以靠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驾驶我们的歼-7,拦截任何来犯之敌。”秦风说道。

      “真的?”宋老看着秦风,似乎一下子就能看到秦风的内心一般。

      第八章 秦风眼中的歼-9

      “一颗红心,两手准备,靠着歼-7,我们有心无力啊。”秦风说道:“歼-7是机头进气的,根本就不可能安装大口径雷达,连个中距拦截能力都没有,只能学李向阳,进行空中拼刺刀啊。如果我们要有新战机,那就好了。”

      歼-7早就落后了,只有中国才拿它当个宝贝,因为国家的科研实力太落后了,现在,一些试飞员兄弟,在试飞沈阳的歼-8,仅仅是歼-7的双发大改,就是故障不断,更不用说新歼了。

      “那么,你看我这个模型怎么样?”宋老拿起了桌子上的歼-9模型。

      宋老现在这样问,当然是在考验秦风了,看看他的飞行理论扎实不扎实。

      试飞可不是普通的飞行员,试飞员可以说是飞行员中的工程师,不仅仅要有一流的飞行素养,还需要有一流的航空技术才行。

      当飞行员在天上试飞的时候,一旦面临故障,要立刻判断故障出现在什么地方,要立刻想出针对性的方案来,如果没有对战机的全面认识,是不可能做到这一点的。

      秦风虽然年轻,但是,他一直都在勤奋钻研,不知道吃透了多少本航空专业书籍,翻看了多少国内外的航空前沿杂志。

      现在,看着眼前的这架战机,秦风就来了兴趣:“鸭式布局最大的优点就是能提高飞机的机动性,但是,它的操控也是最难的,如果我猜的没有错的话,它应该是我们的歼-9战机模型吧?”

      秦风的问话,让宋老顿时就是一愣,眼前的这个小伙子,居然能认出歼-9来?

      没错,歼-9项目是保密的,保密的也是战机的具体数据,而歼-9型号的立项等等,在航空工业部里面,早就不知道讨论过多少回了,毕竟都要过去十年了,在试飞员的队伍里,能知道歼-9这个项目,并不算什么。

      他们只是不知道歼-9具体的方案而已,现在看到这个模型,秦风就联想起来了。

      宋老没有点头,也没有摇头,继续问秦风:“小伙,接着说下去。”

      听到了宋老的话,秦风继续说自己的想法:“宋老,这款飞机,先后经历过多次变化,但是直至现在,要是私下里说起来,我个人认为,它的基本设计指标就是过时的了。”

      “到现在为止,我们的空军依旧想要追求高空高速,这已经是落伍的思想,在国外,比如越战,就已经证实了高空高速是不可取的,机动性才更加重要。”

      当秦风说到这句话的时候,宋老的眼睛的瞳孔明显地变大了,他感觉到自己的身体都因为激动而发抖。

      这些想法,都是宋老自己内心的想法,他自己也没有详细阐述过这些想法,只是他没有想到,秦风这样一个试飞员,居然能敏锐地看到其中的问题。

      不错,高空高速已经落伍了。

      在歼-9刚刚开始提出项目要求的时候,空军就是好高骛远,丝毫不顾及国内的工业基础的,同时,也没有抓住世界的飞机研制潮流。

      70 年的时候,当时航空工业领导小组就提出了升限 25 公里,飞行马赫数 25,这又被简称为双25。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6 10:5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