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机身的剪力、弯矩和扭矩全部由构架承受。
之后,就是硬壳式机身,采用框架、隔框形成机身的外形,而蒙皮承受主要的应力。这样蒙皮必须足够强以维持机身的刚性。所以重量较重,很少有飞机采用这种结构。
为了使机身结构的刚度能满足飞行速度日益增大的要求,需要使蒙皮参加整个结构的受力。所以现代的机身结构,广泛采用了金属蒙皮,并且将蒙皮与隔框、大梁、桁条牢固地铆接起来,成为一个受力的整体,这就是半硬壳式机身。
在半硬壳式机身中,大梁和桁条用来承受弯矩引起的轴向力;蒙皮除了要不同程度地承受轴向力外,还要承受全部剪力和扭矩;隔框用来保持机身的外形和承受局部空气动力,此外,还要承受各部件传来的集中载荷,并将这些载荷分散地传给蒙皮。
其中,战斗机都属于桁梁式机身,机身由几根较强的大梁、较弱的桁条、较薄的蒙皮和隔框组成。
也就是说,前后纵向的框架粗大结实,横向的截面梁细小,现在看到的米格-23,也是这样的框架。
铝合金是不容易焊接起来的,又为了拆卸方便,所以外面的蒙皮都是直接铆接在上面的,拆掉了铆钉,内部就一览无余。
尾部的发动机已经拆掉了,空空荡荡,秦风顺着发动机原来的位置,钻了进去,仔细地观看着。
一般来说,飞行员只管飞行,起飞前,绕着飞机转一周,主要是检查那些该拿走的东西,比如襟翼的固定装置,比如进气道的堵头等等拿走没有,机身有没有漏油情况,飞行员也懂飞机的大致构造,但是绝对不是精通。
现在,秦风却已经达到了工程师的级别。
战机的整体结构,内部的每一个零件的安放位置,秦风都是记得清清楚楚的,歼-8是从歼-7的基础上改进过来的,大同小异,而这米格-23,到底有什么不同处?
这次要看个清楚!
方向舵舵面的下面是有转轴的,这个转轴就是靠液压油缸来驱动的,脚下踩着的方向舵踏板,把液压油压过来,注入液压油缸,推动舵面偏转。
管路看起来很清楚。
在空中,为了避免出现故障,这种管路都不止一路,是有备份的,四根油管整齐地排列着,一直到最后,秦风顺着管路寻过来,顿时就发现了奇怪的地方。
“这是什么东西?”秦风喊道。
就在管路的末端,和液压油缸接触之前,还有那么一个装置,看起来和二锅头瓶子的大小差不多,油管一进一出,很是奇特。
这个装置,在己方的油路里面没有啊!
“我看看。”这个时候,老王也钻进来了,顺着秦风指的方向,扫了一眼,说道:“这是个油罐吧,补充液压油的,这有什么稀奇了?”
老王看起来是胸有成竹的,他可是这方面的权威!
“不,我认为不是,我们拆下来看看可以吗?”秦风说道。
“这里面的液压油没有排空,拆下来,弄的到处都是脏兮兮的,算了吧。”老王说道。
现在,老王还有一股执念,认为自己的油路没问题,秦风刚刚的分析,似乎太过匪夷所思了,而且,一切全部都是他想出来的,没有半点的事实依据,不作数的。
老王不同意,他不由得嘴上打了个哈欠,现在已经到晚上了,算了吧,明天再想办法吧,万一是别的系统出的状况呢?
“不,我们必须要看清楚。”秦风说着,问道:“喂,你们谁懂俄文,我摸到上面的标签了!”
说着,秦风的手这么一用力,嘶的一声,他把标签给扯下来了。
不用拆了,有了这标签,直接看就行啊,幸亏不是在上面打钢印。
由于建国之后,和苏联有过一段亲密的关系,所以当时国内的第一外语是俄语,熟悉俄语的人特别多。
秦风这么一说,顿时就有人来答话:“我会。”
说完,这个人奔跑了过来,接过了标签,看清楚之后,立刻就说道:“这是液压阻尼器。”
什么?液压阻尼器?
秦风顿时心中一喜:“我明白了,我明白了,解决的方法,原来就是这么简单!”
现在的秦风已经彻底地明白了不耻下问是多么的有必要了,毕竟,一人计短,三人计长,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啊。
更何况,人家苏联人才是真正的诸葛亮,大家都是学生啊。
第六十一章 谁来背责任(加更)
不知道米格-23在试飞中,有没有这种超音速震颤的状况出现,如果没有,那人家在设计的时候,就已经预料到这个问题了,如果有,那人家也已经用现在这种最巧妙的手法给解决了。
如何解决?还得先看原理。
超音速下,乱流推动方向舵,左右微微晃动,反作用到液压油上,带来油压的不稳,同时机体也跟着颤动。
这个根本原因,就是方向舵的颤动,那么现在,干脆就在液压油路上去平衡它!
这就是液压阻尼器!
阻尼器,是以提供运动的阻力,耗减运动能量的装置。利用阻尼来吸能减震不是什么新技术,在航天、航空、军工、枪炮、汽车等行业中早已应用各种各样的阻尼器来减振消能。(这句话来自度娘)
现在,只要在油路中串联进来这种特制的阻尼器,那就能平衡油压,消除这个振动了。
“这是什么东西,我们以前的歼-7飞机上,没有这东西,不是照样好好的吗?”老王问道,作为液压系统的专家,现在居然有了他不懂的地方,老王很是奇怪。
“顾总,我建议我们先把这上面的这两个液压阻尼器拆下来,装在我们的歼-8飞机中,进行试飞,看看这个故障能不能消除。”秦风对这个顽固的老王,也是没脾气了,有没有效果,装上去就知道了啊。
“不行,万一导致油路出现故障呢?摔了飞机,谁负责?没经过科学的研究,就这么胡乱参考,怎么可以?”果然,老王继续反对了。
“那我们只在主回路中这么装备,万一有问题,可以切换到备用油路。”秦风说道:“今晚咱们就装好了,明天我来飞!”
这算是国内自行研发的第一款战机,由于对新技术的了解不够,试验设备的缺乏,大量本应该在地面上进行试验发现的问题都需要通过实机上天去验证,要靠飞行员的勇气面对危险来发现故障。
秦风有心理准备,现在,他更相信自己已经准确地把握住了脉搏,他认为自己的分析判断是没问题的。
要说有问题,那就是具体的计算问题了,阻尼器需要多大的阻力,操作系统中的油压多大,这些都要经过计算才知道的,这是具体的匹配了。
不过,不管如何,只要上去之后,这种振动能够减弱,就说明是正确的,接下来再计算,再重新设计好了。
反正两者的垂尾差不多大小,想来也不会有太大问题,最多就是切换到备用油路来呗。
“好,我赞成。”顾总说话了:“希望我们能解决掉这个让人该死的问题。”
老王的脸色很难看,他大声地说道:“先说好了,如果因为这个问题摔机,责任可不是我的!”
对老王来说,最怕的就是担责任,现在他可是把丑话说在前面了,我的液压系统设计的好好的,是你们要胡乱修改的。
说完,他大踏步地走了出去。
顾总只能无奈地苦笑,说道:“如果真出了问题,我来背责任吧。”
他说完,看着众人开始拆那两个装置,望着米格-23的机头继续出神。
“顾总,咱们的歼-8,早就该采用机头进气了,现在,又有了这米格-23作为参考,不能再拖延了啊。”
秦风早就看歼-8的机头进气有气了,早就该改成两侧进气了,作为一款截击机,居然只有进气锥那么的空间来容纳雷达,怎么能满足空战的需求啊。
“怎么,秦风,你想要飞啊?我可以把你报上去,参加这种改型的研制啊。”顾总说道。
秦风没有答话,也在望着机头出神,国内的战机,如果有一款成熟的两侧进气或者腹部进气的战机,该有多好啊。
可惜。
技术人员拆下了阻尼器,安装到了歼-8的尾部,这一番改进,一直折腾到了天亮,当他们完成之后,秦风也是意气风发,再次来准备试飞了。
“秦风,小心啊,如果这次问题能解决,你是大功臣。”王扬在一旁说道。
“是啊。”其他几个人也说道:“给咱们试飞员争气!”
大家都是天空中的勇士,但是以前的时候,试飞员还真没有参与过飞机的设计,改进,最多就是说一下试飞的感受,自己判断而已。
像秦风这样,直接说清楚故障来源,甚至跟着一起改进,绝对是第一个,大家都对他很佩服,别看他年轻,却是大家的希望。
“大家放心吧,我今天飞到15马赫!”秦风说着,大踏步地走上座舱,把自己的那特有的高空头盔扣上了护目镜,就是这头盔太难受啊,也不知道国产的先进头盔啥时候能造出来。
秦风跨上座舱之后,扭过头来一看,发现人群之中,老王居然也在。
他眼里满是血丝,显然昨天晚上回去之后,肯定没有睡好觉,现在老王的脸上的表情很复杂。
作为歼-8的研制人员,他当然希望这款战机能够尽快地完成定型,能够保卫祖国的天空,但是,要说是他设计的方面出了问题,他的自尊心却又感觉到受到了很大的【创建和谐家园】,他此时的内心就是如此的矛盾。
老王一晚上没有睡好觉,今天他早早就起来了,看着秦风跨进座舱,他的心也就随着这架战机飞起来了。
和以往一样,启动两台发动机,秦风熟练地驾驶战机飞上了蓝天,爬升到一万米,他深深地呼吸了一口气。
“006报告,请求进行超音速科目试飞。”
“可以开始,注意观察。”
“006收到。”
尾部的加力打开,随着推背感的传来,歼-8战机的机身在天空中穿梭,刺破了音爆云,进入超音速。
秦风眼角的余光不停地扫过马赫表,11马赫,12马赫,当指针继续向右转的时候,秦风发现自己的心跳的有些厉害。
近了,更近了!
第六十二章 要不断地学习
124马赫,指针轻轻地指在了这个位置,以往的时候,此时脚上的方向舵脚蹬已经传来了轻轻的颤动,跟着机身就开始抖动了。
而现在,当指针指到这里的时候,却没有任何的感觉,飞机继续很平稳地飞行!
“006报告,速度124,一切正常。”
秦风压制着内心的兴奋,在无线电里面喊道,当听到这个声音的时候,塔台内立刻传来了欢呼声。
太棒了!
上次的亚音速震动,困扰了大家数年,而这次的超音速震动,居然仅仅一天的时间,就获得了解决,这效率太高了,如果遇到困难,都能像现在这样轻易克服掉的话,那年底完成定型是没问题的啊。
秦风的心中也满是欣喜,他面前的马赫表指针继续偏转,已经到了13马赫了。
战机依旧在平稳地飞行,没有发现任何的震颤!
此时,尾部的方向舵的舵面虽然受到了气流的扰动,但是内部的阻尼器稳稳地顶住液压油缸,让油缸继续保持正常的位置,油压稳定,舵面正常,没有半点的震动出现!
“速度已经到达14马赫,一切正常。”秦风继续说道。
“加速到15马赫,然后返航。”地面传来了命令。
虽然秦风很想要接下来继续试飞,但是想到这次的重点是检验那阻尼器是否工作正常,所以按照地面的指令,加速到15马赫,然后就关闭了加力。
战机在天空中划过一条曲线,向着机场的方向飞行。
老王的嘴巴张的大大的,嘴里还在不停地絮叨着:“不可能,不可能,我的油路没问题的,这怎么可能?”
“老王啊,怎么了?”身边传来了一个声音。
“老顾,你说,加了那么个小东西,果然就好了?在咱们以前的飞机上,可没有那东西啊。”老王说道。
“这个秦风,有几把刷子的,咱们都认为是机头进气阻力小,结果呢?风洞实验下来,是两侧阻力小,这个结论,现在还有人不愿意接受呢啊。”顾总说道。
大家都是抱着原来的观念不放的,这样下来,故步自封,怎么会进步?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前进。
大家都老了,学不动了啊,看看人家秦风,一直都在不断地读书,充实自己,一直都在瞄准世界航空科技的前沿,同时也善于动脑子。
昨天秦风带着大家找米格-23,找到了思路,似乎是偶然的,但是在这偶然之中,却隐藏着必然的啊。
“我不是不愿意接受,我就是觉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