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大国航空》-第27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一次是巧合,第二次就绝对不是了,王主任铁青着脸,看着数据依旧如此,他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我设计的管路怎么会有错?怎么会?

      王主任不相信自己搞了几十年,居然会犯这种错误,而且,如果有错误,为何别的管路没问题,单单是这里出现?

      “我设计的没问题!”王主任继续说道:“又不是所有的管路都出现故障,怎么是液压管路的问题?一定出在其他的方面!”

      刚刚的时候,他说话是理直气壮的,但是现在,他虽然还是坚持没问题,这语气却弱了许多。

      第五十八章 我想到了

      “老王,这就是你的不对了。”顾总在一旁开口了:“第一次,你说是传感器故障,咱们换了传感器,换了飞机,还是同样的状况,你怎么能继续坚持你的观点呢?”

      “我,我。”老王说了几声我,还是感觉到的确是自己不是,但是,自己也很委屈啊,自己觉得没问题,怎么会出故障呢?

      “老王,咱们坐下来,一起研究研究,这数据为何会这样,不是更好吗?还有,咱们叫秦风也一起来研究,好不好?咱们已经老了啊,咱们国家的航空事业想要发展,还得看他们这些年轻人啊!”

      说完,顾总说道:“秦风同志呢?”

      “秦风同志还在飞机那里。”

      现场观摩,看看飞机,究竟是怎么回事!

      顾总带着老王等人,一起向着外面走去,果然看到了秦风和王扬,已经爬到了垂尾上,在那里研究着。

      秦风的脚踩着机尾,用手推动方向舵,在地面上,方向舵已经处于锁死状态,当然是推不动的了。

      歼-8是地地道道的二代机的模样,它的尾部是一个高高大大的单垂尾,这和什么米格-23,f-4战机都是一样的。

      之后的三代机,很多都是双垂尾了,其实,双垂尾的创意是从米格-25开始的,这款飞机要高空高速飞行,高空空气稀薄,生怕舵面的气动力矩不足,所以设计师就想出来了双垂尾的办法。

      结果,双垂尾就流行起来了,各种双发重型战斗机,几乎都是双垂尾的布局,比如f-14,f-15,f-18,苏-27等等,再后来,为了隐身,那一个高大的垂尾就更不行了,全部都是倾斜的双垂尾的布局。

      现在,歼-8还是一个高大的单垂尾,虽然是从歼-7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是它的垂尾面积至少比歼-7要大一半。

      秦风的手摸着舵面的部位,这个舵面有一个竖直方向的轴,这个轴的下面就是液压的舵机,接受前面的脚蹬的指令,在液压助力下发生偏转。

      自己在座舱的时候,哪怕用了后视的潜望镜,也没有发现这个舵面有明显的偏转,但是,如果是微小的偏转呢?

      垂尾的前缘是很宽的,后面窄,如果方向舵仅仅有微小的偏转,那自己是看不到的,同时,也只有微小的偏转,才能引起液压油管路的如此高的频率的反复变化。

      秦风抚摸着,向后想要看个究竟,突然间,王扬喊道:“小心!”

      秦风赶紧收脚,他已经一脚踏空,差点就要摔下去了,这里距离地面有两米多高,摔下去肯定会受伤的。

      王扬想要去抓秦风,却已经太迟了,秦风在情急之下,手一下就抓到了方向舵和垂尾的间隙里,这里的缝隙比较宽,手指伸进去都没问题!

      他的身体倾斜了一下,看得众人捏了一把汗。

      飞行员是国家宝贵的财富,每一个飞行员都是国家耗费巨资培养出来的,他们的安全也是格外受到照顾的,如果秦风意外摔下来,伤了什么地方,导致以后无法再飞行,那就麻烦了!

      秦风也是吓了一跳,自己差点就掉下去了,好险!

      他稳住自己的身体,缩回来了手指,看到了手指上多了一层摩擦下来的铝合金蒙皮的碎屑,看着舵面被自己手指这么一插,居然微微地颤动了一下,忽然间,他的眼前出现了一幅图景。

      随着飞机速度的增加,气流不断地吹过,从垂尾的前缘分离,又从后面的舵面尾部汇聚,当速度到达124马赫的时候,这两股气流的冲击下,这个舵面就开始左右轻轻晃动起来!

      它晃动的很快,频率很高,而且,随着它的轻微晃动,在超音速下,战机的姿态就开始轻轻地变化,左右摆动。

      这种摆动肉眼观察不到,但是体现在飞机上,就是超音速下的振动!

      同时,舵面的晃动,反作用在了舵机上,舵机内部的油压,也就跟着发生了变化!

      想到这里,他不由得大叫道:“我想到了,我想到了!”

      脑海里,那个方向舵的舵面不断快速轻微晃动的画面一直反复,秦风越想越觉得合理,心中无比的欢喜。

      “想到什么了?”下面的顾总不由得问道,他早就在心里嘀咕,亚音速下的颤动,己方可以搞个全身披满绒毛的歼-8,自己做在教练机的后座舱内靠近观察,但是超音速下的颤动就麻烦了。

      继续这么做?当然不行了,两架超音速的战机相互靠近,那有多危险?再说,己方根本就没有超音速的教练机,自己坐哪里?

      自己又不会飞。

      谁能想到,秦风在这个时候居然说想到了?为何他不说找到了?

      地勤扶着秦风,先跳到了水平尾翼上,又跳了下来,秦风的脸上满是欢喜,向着顾总说道:“顾总,我想到为何会在超音速下有振动的原因了!”

      说完,秦风看了眼一旁的老王,看他那欲言又止的样子,秦风说道:“王主任,问题没有出在油路上,但是,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要在油路上改进。”

      秦风这话把王主任说的愣住了,要是油路没问题,那为何又在油路上来改进?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顾总也是越听越糊涂:“秦风,到底你想到了什么,说出来让大家听一听啊。”

      “是啊,到底是怎么回事?”这个时候,老王也不坚持了,当第二次依旧是油路压力不断变化的时候,他就知道这里面有古怪,而纠结是什么古怪,这个秦风居然给找到了?

      而且,听他这个意思,居然还想出解决的办法来了?

      这下还真是让老王刮目相看了,如果这个故障被秦风解决了,那自己也要低下头,向他道歉,自己佩服这样的人!

      此时,已经是黄昏时分,就在机场的探照灯刚刚打亮的时候,秦风将自己的分析说了一遍,众人听得都是啧啧称奇。

      “秦风,你这分析,听起来很邪乎啊。”

      “再说,如果真是这样的问题,那咱们究竟要怎么解决?”

      第五十九章 18式

      问题已经想到了,但是,怎么解决可不容易。

      按照秦风的说法,这属于高速下机尾乱流的作用,打在了垂尾上,导致方向舵小角度地摆动,带来的油压骤变和机身颤抖。

      怎么解决?难道要修改后机身吗?这可是个大工程。

      而且,很多时候,这东西都是没有计算公式的,必须要通过实验才知道,甚至吹风洞也吹不出这么细致的变化来啊。

      一点点地修改后机身,一点点地试飞,那恐怕一年半载都搞不定的。

      众人都在苦苦地沉思着,秦风想起了上次解决雷达的问题,顿时就有了主意。

      204雷达受到了地面强烈的杂波,导致雷达失效,当时谁都解决不了,后来自己想到了米格-21f的进气锥,想到了那特殊的导电橡胶的涂层,这才如法炮制,解决了这个问题。

      现在,己方的歼-8在试飞中遭遇了这方向舵的颤动问题,这个问题想要解决,也可以找个例子来参考啊。

      什么例子?

      当然是米格-23!

      己方已经交换过来了一架米格-23,这架飞机对601所来说,机头的参考价值很高,因为歼-8必须要改两侧进气,才能容纳大口径的雷达,正好可以仿制过来,同时,在尾部,两架飞机虽然一个单发,一个双发,但是尾部都是高大的单垂尾,这同时也是唯一可以参考的对象了。

      想到这里,秦风说道:“顾总,我建议咱们参考一下那架18式的垂尾设计,如何?”

      骤然提起18式来,很少有人知道,其实,这所谓的18式,当然就是那架米格-23,在弄回来之后,为了掩人耳目,就在机头临时急匆匆地用绿油漆刷了个18的标志,结果就变成18式了。

      现在,秦风这么一说,顾总也是连连点头:“对,我们可以从18式上找找我们的液压操作系统中的差异。”

      当年,国内也曾经得到过f-4鬼怪的残骸,但是大家从未想过仿制,因为美国的体系和苏联的体系是不同的,国内一直走苏联体系,想要全盘推倒,搞西方的体系,那是不行的。

      现在,米格-23对国内的仿制意义是比较大的。

      “秦风,老王,你们来,咱们去找找看。”顾总说道。

      秦风顿时一愣,看着顾总那样子,难道那架米格-23是在这里?

      米格-21f,上级已经确定让成都来测绘仿制了,就在132厂里面停放着,拆开了测绘,而那架米格-23,却是不能交给一个单位的。

      有很多单位都在等着呢,机头,进气道,可变后掠翼,发动机,都是给不同的研究所的,这种情况下,放在某个单位里不合适,所以,就干脆放在试飞院了,大家都到试飞院里面来研究。

      别看秦风已经来了试飞院很久,但是因为部门不同,这还是在国内第一次见到这架战机。虽然就在歼-8的机库附近,但是没想到,这么久了,居然都不知道它的存在!

      机头,一侧的机翼,已经都拆下来了,当走进去的时候,还有一群人在飞机旁边忙碌着,其中一个老者,正在拆开的机翼转轴部位,仔细地研究着。

      “陆老?”秦风不由得喊道。

      这名老者,就是上次去埃及的时候一同去的陆老,当时大家忙于工作,没有怎么交流,现在看到陆老,秦风一眼就认了出来。

      “秦风啊,你来了。”陆老很是兴奋,说道:“你说两侧进气比机头进气好,阻力小,大家都不信,结果一做风洞,还真是你说对了,大家都很佩服啊,你说可变后掠翼怎么样?”

      “老哥,你这不是为难小朋友么?”听到陆老这么问,屠老在一旁开始护短了。

      陆老的年龄比屠老还要大7岁,可以说,是其他的总师的老哥了,也是航空工业的带头人,而且,科班出身,留过洋,在航空界内的地位很高。

      现在,他也是洪都的负责人,前几年推出了强-6的设计模型,就是打算搞可变后掠翼的,这次,米格-23的到来,他当然也是相当的兴奋,早就开始了对米格-23的可变后掠翼部分的测绘。

      陆老最看重的就是可变后掠翼,但是,其他人的观点就不同了。

      可变后掠翼曾经流行过,但是在用过之后,西方世界的航空界,主流方面又回到了常规布局上来,说明它是有缺陷的。

      哪怕是顾总,当初仔细看了一番之后,发现米格-23的机翼就靠着那一根不锈钢的转轴连接,顿时也就失去了兴致。

      陆老问秦风,秦风该怎么回答?当初去埃及的时候,秦风好像说过不看好来着啊。

      只不过大家忙着工作,没详细说而已。

      “陆老,既然您考教,那我就简单说说我的看法,要是有不对的地方,还请多担待。”秦风开口道。

      “有关可变后掠翼,理想是很美好的。”

      秦风说的这个观点,其实已经被大家认可了:“当战机高速飞行的时候,机翼后掠,减小空气阻力,可以增加航程,增加最大速度,当战机低速飞行的时候,展开双翼,升力大,机动性好。”

      当初为什么无数的工程师倾向于可变后掠翼,就是因为它有这些优点啊。

      “但是,这个可变后掠翼的控制却是复杂的。”秦风说道:“西方电子技术先进,比如雄猫战机,实现了计算机的自动控制,根据飞机的状态自动改变机翼的后掠角,而苏联的电子技术落后,所以他们采用的是手动控制,如果我是飞行员的话,我可不想在激烈的空战中去分心照看后掠翼的角度。”

      米格-23就是如此,虽然看起来很美好,但是飞行员都会刻意地简化它的,它有三个调节角度,起飞的时候展开,巡航的时候后掠,空战的时候放在中间。

      对国内来说,米格-23还是秘密的,但是上次秦风已经和埃及飞行员编队飞行过了,他也就摸到了米格-23的脉搏,对它的机翼操作已经是清清楚楚了。

      “另一方面,可变后掠翼需要有转轴,有翼盒,会增加结构重量,飞行品质的提升,和机身重量的增加如何去平衡,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秦风继续说道。

      第六十章 液压阻尼器

      听到了秦风的分析,陆老点点头:“没错,秦风,你年龄不大,学问不少啊,你说的这些,都是摆在咱们面前的问题,虽然有困难,但是咱们必须要畏难而上,这样才能有进步,你说呢?”

      在国内的各个研究所里,只有陆老一直痴迷可变后掠翼,也一直在研究可变后掠翼,虽然有各种技术问题,但是,他是不会放弃这个方向的。

      秦风也只是客观地分析了一遍,毕竟现在欧洲的狂风战斗机,也是可变后掠翼的,所以如果己方奋起直追,说不定也能打造出这种机翼的战机来的。

      反正大家来这里是来解决问题的,需要找到解决歼-8的垂尾方向舵抖动的问题。

      “咦,顾总,你们不是该去看机头吗?对着这尾巴看什么?”陆老天天和这战机接触,早就熟了,看他们径直奔向尾部,继续说道:“要说尾部的话,那可折叠的腹鳍也不错,放在你们的歼-8战机上,就不怕起飞的时候擦【创建和谐家园】了。”

      腹鳍当然是要考虑的,但是现在要看的不是腹鳍,而是方向舵!

      为了研究这款飞机的构造,表面的蒙皮已经都拆掉了。

      整个机身,就像是医学研究中的骷髅一般,剩下骨头架子了,这骨头架子,就是战斗机的框架。

      战机的结构,也是有讲究的,早期的低速飞机上,机身的承力构架都做成四缘条的立体构架。

      为了减小飞机的阻力,在承力构架外面,固定有整形用的隔框、桁条和布质蒙皮,这些构件只承受局部空气动力,不参加整个结构的受力。

      机身的剪力、弯矩和扭矩全部由构架承受。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9 21:2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