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肯定是两侧进气更有效啊。
一架战机,是由多个部分组成的,如果机头进气效率高,那负责气动的设计师们肯定会坚持机头进气,和负责雷达的设计师们打嘴炮的。
但是这种情况没见到,西方全面抛弃了机头进气,肯定是这种方式的劣势更多啊。
“不仅仅是阻力大小的问题。”秦风继续说道:“顾总,我最近一段时间一直在琢磨,咱们的飞机在设计的时候,进气道应该是越短越好,现在咱们的机头进气,那进气道是最长的,对发动机肯定是有不利的一方面的。”
这是秦风琢磨出来的新的方面,看看西方的那些f-15,f-16的战斗机的图片,就可以发现对方的战机,进气道很短,几乎是直通发动机的。
机头进气,内部就得留下进气道,结果有大片的空间都利用不起来,如果改成两侧进气,那机头就能空出很大的空间来。
两侧进气的好处是很大的。
顾总点点头,也不接秦风的这个话茬,说道:“秦风同志啊,好好干,经过这次吹风洞,咱们601所终于决定,要将咱们的歼-8战机改为两侧进气,就是模仿那架米格-23的机头,这中间也可以发挥出你的作用来啊。”
顾总用充满期待的目光望着秦风:“怎么样,你愿意加入我们的科研队伍吗?”
现在,秦风还是一个试飞员,帮助试飞歼-8的,而在现在的歼-8基础上改为机头进气,打造出它的升级版本,也就是歼-82战机来,这中间肯定是要经历波折的,如果有秦风这样既懂飞行,又懂技术的人参与,进展肯定会更快的。
秦风摇摇头:“顾总,对不起,我会帮助完成咱们歼-8的试飞,然后就回原单位了。”
虽然秦风的情商不是很高,他也是知道某些话是不能直接说的,在秦风的脑海里,那架歼-9的模型依旧占据着。
歼-8怎么改进,那也是一款二代机,它的机体设计限制了它的性能的提升,或者说,它的理念就是不同的。
它是按照高空高速指标打造的,再看看现在发展的战机,追求机动性,追求大迎角性能,放宽静稳定,这些都不是歼-8可以具有的。
所以,自己更希望把自己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歼-9上去,这也许就是自己的一点私心吧。
秦风在心中暗暗地想到。
看着秦风的表情,顾总在心中也是嘀咕,这样的好小伙子,自己一定要留下的,他肯定是看不上己方的歼-8项目,但是己方的歼-13,绝对会让他大开眼界的。
现在,先继续歼-8的试飞吧。
第二天下午的时候,改进过的进气锥终于加工好了,秦风再次熟练地驾驶歼-8战机起飞,这一次,打开雷达之后,屏幕上再也没有那么多的亮点了。
看来,这个解决方案果然有效!
“006报告,雷达干扰消失。”秦风看着自己的那个小小的屏幕,在无线电里面报告道。
说完,调转机头,正前方就出现了一架正在返航的战机,他盯着自己的屏幕,希望能够看到亮点。
肉眼都能看到的目标,距离不过十公里,雷达应该很清楚地发现才对吧?
但是,一直到那架战机从秦风的前面飞过,这架歼-8的屏幕上什么都没有,那条亮线继续在转动,看不到任何的亮点。
“006报告,雷达无法发现目标。”
上次全部都是杂波,导致屏幕雪花,现在倒好,屏幕上什么都没有,这又是怎么回事?
第五十四章 超音速振动
国内以前从未研制过机载拦截雷达,这是第一次,虽然是地面上检测过了,但是装机之后,不知道有多少的技术难题在前面当拦路虎。
雷达无法截获目标,比地面杂波要难对付多了,秦风这次就帮不上忙了,只能看着朱组长等人忙来忙去,拆解各种设备检查,这次耽搁的时间就更多了。
歼-8的试飞任务很紧张,不能总等着雷达,于是,就在雷达一部分电路被拆下来检测的空档,秦风再次驾驶歼-8起飞了。
拉杆,收起落架,美男子腾空而起,开始了爬升。
“006报告,高度一万五,速度六百,仪表正常,准备超音速测试。”
“001收到,注意,打开加力,加速到13马赫。”
“006收到。”秦风在无线电里面喊道,用眼角的余光看了眼自己左侧的一排开关,熟练地拨动起来。
突然间,后背上一股强劲的力道传来,尾部的两台涡喷-7发动机的加力燃烧室内,更多的航空燃油被喷了进来,熊熊燃烧,变成高温高压的气体,向后喷出,动力瞬间增加,推背感比在地面上要强劲的多。
这毕竟是双发战斗机。
加力是战斗机特有的一种手段,普通的发动机,前面压气机压缩空气,后面燃烧室点火,形成高温高压气体推动涡轮叶片,然后就喷出去了,这就是正常运转。
而加力,则是在发动机的后面增加了一个燃烧室,气流过来之后,里面还是有一部分氧气的,可以助燃,所以继续喷油,燃烧,这样就可以提高动力了。
当然,这个时候发动机的耗油率会增加好几倍,几乎就相当于是给发动机【创建和谐家园】了,不能长时间使用。
随着这强大的推背感传来,一万五千米的高空中的歼-8战机,也开始加速了,空速表不断地向右转,战机逐步地向着音速接近。
曾经,音速就是挡在飞行器面前的一堵墙,任何接近音速的飞机都会撞上这堵墙,然后被拍得粉碎。
秦风很敬佩的试飞英雄耶格尔,是第一个飞过音速的试飞员。
现在,随着超音速飞行的规律被不断地掌握,战机早就能进入超音速飞行了,挡在飞机速度前面的不再是音障,而是热障。
机头的前面,突然出现了一股白色的雾气,秦风眼前一亮,这场景几乎都是在万米以下出现的,这次居然能够在一万五千米上看到音爆云,真是太壮观了。
只见机头前面的白雾迅速聚集起来,形成了一个圆锥的模样,就像是一把横着的伞,接着,机头突然穿过了伞顶,穿过了这层白雾,刺破了音爆云!
声音已经被秦风甩在了身后,他已经比声音的速度还要快了!
头盔上面的玻璃已经被放了下来,在这种高度上,必须要吸氧才行,这全盔罩在头上,很是累赘,秦风用眼角的余光不断地扫着空速表,嘴里喊道:“11马赫。”
“12马赫。”
马赫表的指针还在转动,突然间,秦风感觉到脚上的方向舵传来了颤动,这颤动传递到了自己的两条腿上,跟着,整个机身都晃动起来。
“006报告,机身振动,原因不明。”秦风在无线电里面喊道。
机身的震动是最为可怕的,因为这代表着飞机的气动布局是有问题的,再飞下去,飞机随时都会在空中解体的。
尤其是这弹射装置极其不可靠,如果飞机解体,那自己可能就会牺牲了。
怕吗?
怕就不当试飞员了!既然选择了这条道路,那就一往无前!
只不过,就在这颤动的刹那间,秦风的眼前就再次出现了自己的母亲,如果自己牺牲了,母亲肯定会痛心的。
“006,减速,再重新加速进入。”耳机里传来了地面塔台的命令。
“006收到。”秦风在无线电里面喊道,关闭了加力。
此时,战机已经飚到了126马赫,秦风这次看的很仔细,当指针回落到124马赫的时候,振动再次消失了。
看来,这个振动是在124马赫的时候才出现的,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秦风感受着战机的速度继续降低,当降到了11马赫的时候,他重新打开加力。
尾部的两台发动机再次喷出了火苗,炽热的尾焰推动着战机,加速,加速!
秦风认真地注视着仪表,当指针超过12马赫的时候,他就感觉到自己的心跳有些加速了,当指针指在124马赫的时候,果然,刚刚的振动再次传来了!
这振动不是很强烈,但是完全能够感受到的,秦风在无线电里面报告:“速度124马赫,振动再次出现!”
“006,试飞结束,返航。”
已经体验到了两次,接下来如何分析,就是地面技术人员的事了,毕竟这架是试飞机,各种数据都记录下来了。
但是,秦风还是不甘心,自己的试飞算是完成了,再次发现了故障,但是这故障是怎么出现的?回去之后,地面上的人员不一定能找出来啊。
他想起了第一次和王扬等人接触,相互交流的时候,大家就提到了歼-8在亚音速下的一次特殊的震动,前前后后搞了好几年,最后顾总乘坐教练机上天,近距离观察贴绒毛的歼-8,这才发现了问题所在。
现在超音速又出现了震动,如果找不到震动的原因,说不定还会严重拖延进度的。
想起在震动出现的时候,方向舵首先有感觉的,秦风不由得再次接通了无线电:“006报告,故障可能出现在方向舵上,请求再次进行试飞判定。”
这次地面上等了几分钟,显然是在商议,当秦风已经调转机头,返回机场的时候,终于传来了命令:“可以,再进行一次试飞。”
“006收到。”秦风得到了这个命令,头脑已经清醒了下来,他轻轻地打开头顶的隔框,从那里翻折下来了一个五大三粗的装置,正好放在眼前。
第五十五章 舵面正常
战斗机,当然是有后视镜的了。
战斗机的后视镜,当然和汽车的不同,在外面伸出两个耳朵来,这样的风阻是巨大的。
战斗机的后视镜,是在座舱内的,具体来说,就是在前面的风挡内侧。
由于早期战机座舱后带很大背部舱室,影响后视的视线,都用后视镜补充视角盲区,不用说米格-21这样的战斗机,哪怕是到了后世的苏-27,米格-29,全部有后视镜,哪怕是国内的歼十,飞豹,也都有后视镜。
f-16没有,虽然它是气泡式的座舱,其实飞行员还是渴望有的,只不过它是整体式舱盖,前面没有风挡,所以没有地方布置。
这个后视镜有什么用?f-16那宽大的气泡式座舱,飞行员不会扭头向后看吗?
如果是正常的飞行,那向后扭头还差不多,如果是在大过载下,身体被紧紧地压在座椅上,这个时候,还想要扭头向后看?这可不是打游戏。
相比之下,某些型号就更困难了,比如米格-21f,由于后面巨大的背脊遮挡,导致它没有半分的后向视野,即使是布置了后视镜,飞行员也看不到后面,都被挡住了。
怎么办?
这个时候,就该上后视潜望镜了。
没错,战斗机上还有潜望镜。
潜望镜最常见的是装在教练机上的,这个时代的教练机,前后座位都是一样高的,这样后舱的教官在起降的时候,前面啥都看不到,所以干脆就搞个潜望镜来观察,虽然累赘,总比没有好。
甚至有的还是联动的,只要起落架一放,这潜望镜就自动伸出。
而歼-8的试飞机,为了能向后看,也有专门的后视潜望镜,外面的部分紧贴着前面的加强框,不会向外伸出很多,同时,也能够看到后面的景象,比如秦风最希望观察的方向舵!
再次打开加力,那种熟悉的推背感传来,歼-8战机继续开始了加速,一点点地冲过了音速,继续提速。
秦风没有再去注视马赫表,这个时候,他紧紧地盯着潜望镜,注视着后面的方向舵,同时,两脚继续稳稳地放在方向舵上,当方向舵上传来那熟悉的震动感的时候,肯定就是124马赫。
机身轻轻地颤动起来,和刚刚的感觉一样,秦风的目光紧紧地盯着尾部的方向舵舵面,是不是由于方向舵舵面的晃动引起来的?
如果是的话,那自己肯定能够看到方向舵舵面的左右摆动的!
秦风的身体在跟着颤动,脚下的方向舵也在跟着振动,虽然整个机身都在轻微的振动,却能够清楚地看到,那方向舵舵面一直和垂尾平行,半点没有晃动!
这真是太奇怪了,难道自己判断失误?
秦风将目光从潜望镜上离开,低头一看,马赫表已经指向了135马赫,自己从124马赫开始振动,就一直在加速,但是到了14,也没有看到方向舵的明显的有规律的晃动。
“006,报告情况。”耳机里传来了声音。
“006报告,振动持续,没有找到原因。”
“返航。”
歼-8战机平稳地落地,这第一次的歼-8超音速飞行,就这样结束了,秦风坐在座舱里,迟迟没有走下去。
“喂,秦风,怎么不下来?”下面有人喊道,正是王扬。
“飞到124马赫的时候,感觉到明显的振动。”秦风说道:“可是,却不知道它为何会振动。”
说话间,秦风爬着梯子,走了下来,一旁的王扬说道:“是的,大家在进入超音速之后,都发现了这个问题,所以咱们现在的试飞就是在12马赫以内进行的,大家都在期待你能找到问题呢,毕竟你的理论知识最扎实。”
秦风有种挫败感,没错,自己当然想要能找到问题了,自己第三次进入的时候,以为能找到了,谁知道,最终却是一无所获,真是奇怪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