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也好,仙长如果现在不好答复,可以再好好考虑一夜。明日寅时三刻将有一辆青幔棚子的马车由清心庵门前经过,那时我再要你的答案。”说罢,这位前来问道的男子略略冲纯青子弯了弯腰,倒退着走了出去。
纯青子好半天缓缓站了起来,不知在地下坐了多久,腿都麻了。她收拾了自己所用的东西,把它们整齐地码放好,又去屋中地上的角落里将那些散落的玛瑙珠子一颗颗拣齐,用线仔细地串起来。...“”,。
第095章 一二百两
高峻由清心庵出来,直接去西市边的车马店雇了一辆马车。由于要远行,他让店家给马匹钉了新马掌,定好第二天寅时到客店门前候用。因为有蕾蕾,他还特意嘱咐店主在车棚内预备了枕头、被褥。
一宿无话。第二天天还未亮,高峻就听到客房外有车马到来。孟凡尘和蕾蕾早已起来,一同出房结了店钱,见店门外除了一车一马外,郭待封和高畅大姐也到了。
高畅本是爽快性格,但分手在即,好几次与兄弟说话都差了声,看得出十分的不舍。高峻说,“大姐以后还可到西州去的,总归你婆家不还在那里?”高畅打开一只小包儿,里面裹了三五件精美的金玉首饰,说,“给我玉如妹妹带去,让她再分与另外几个姐妹算我的心意,”又递过一百两银子让路上用。
高峻想起清心庵的事,对大姐说起。高畅听了说,“那我和待封就送你们到清心庵那里,她若是扭捏着不痛快随你走,我就帮你把她驾到车里去。”
此时的长安街头还没有什么行人,沿街的店铺大门多半关着,只有门前的杨柳在晨风里轻轻摆动。几人随了马车由丰邑坊往北,行不到一里地,清心庵已在前边不远,高峻见到在晨曦之中的树下亭亭玉立地站了一位女子,正是崔嫣。
她此时的身上不见了那身道袍、道帽,换了一身淡粉的衣裙,青丝垂在肩头,半掩了桃腮。正定定地望着他们。她不确定迎面而来的马车是不是她要等的那辆。这时马车停了下来。
她看到了高峻、高畅大姐、郭待封、还有一个老汉、一个小女娃。高畅拉了崔嫣,千言万语只是说了一句,“好妹妹你随着他走,大姐就没什么牵挂你的了!”
高畅又看她穿得单薄,问她,“你不是还有些自己的衣服么?怎么只穿了这一件,看看!你身子都在抖着……怎么连个包也不拿。”
崔嫣道,“我都扔在庵里了。”
高畅欲问缘故,却见高峻已经由马车里解开自己的布包,拿出了那件朱红的官袍,抖开了亲手为她披在身上,高畅帮忙穿好了,又笑着说,“这我就更放心了。”
高峻此时的一件心病已去,见她穿了官袍以后脸也红润了些,就问她,“此去西州怕是很久也不能再回来,你有什么要由长安带的么?”
“我去清心庵之前,曾经在家里学过琵琶,要不……你给我买一把,到了西州我弹给你听。”
高畅道,“要是买乐器只有去崇仁坊,那里什么好的都有。只是离得大远我就不随了去了,也省得我到时再哭。”说罢又塞了二百两银子给高峻,之后双方洒泪而别。
高峻看着高畅与郭待封消失在街角,心中默默地祝福大姐与郭二哥从此恩爱和谐。虽说与郭待封打了一场,但解开了他与大姐之间的疙瘩,高峻觉得此行不虚。
他伸手扶了崔嫣,两人二目相对,把崔嫣看得粉面羞红,却半点也离不开他的眼睛,此刻她觉得,自己这些年经历的那些事情一句也没有必要再说了。
崇仁坊在皇城东城墙下,要去买琵琶得穿过整座城区。高峻的马车到那里时天光已经大亮,买卖商铺俱已开门营业,高峻看这里经营乐器的商家的确不少,不知到哪家去买,于是截住一个行问来问。
那人说道,“这还用问,去南北二赵两家,谁家都行。皇宫里的乐工用的乐器都是这两家的。”高峻听了,就寻了招牌去找,果然先看到了“南赵家乐器行”,店面比其他铺子大了好多,此时已是人出人进,络绎不绝。
他陪了崔嫣进去,一说买琵琶,店里伙计殷勤地拿出好几把来让崔嫣挑选。崔嫣拿起一把,转轴拨弦试了试放下,又拿起另一把再试,又摇了摇头。高峻看柜台里挂了一把琵琶,就是他这个不识货的也看出是高档货,就伸手一指,“那把多少银子?”
店里的伙计说道,“这把可不便宜,得要二百两。”高峻说,“摘来让我们试试。”见伙计不大想动手,高峻坚持说道,“你先拿来我们试试,哆嗦什么!”
待摘下来崔嫣一试果然十分的合意,音质清脆、余音不绝。崔嫣抚了琵琶轻声对高峻说,“是不是贵了些?”
却听伙计说道,“贵也只这一把,而且我们也不卖。这里是皇宫里一个月前订做的,已经快到出货的日子了。”
崔嫣听了伙计的话脸上现出失望的表情,高峻道,“你不早说在前面,你们加班再做,这把我一定是要买了!”伙计慌忙来抢,一边说道“那哪来得及,要几宿不得合眼!”
高峻伸手挡了道,“小哥你就体量一下,我们立刻要去西州。哪有功夫等你再做。”伙计见自己被这人手挡了,再也碰不到这把琵琶,禁不住急得对店内喊道,“掌柜的,来了强买的了!”
“谁这么胆子大,敢在赵家乐器行使硬,你知道这里哪一件是宫里要用的!”说着一个五十上下的男子踱了出来,他看到一位绝妙的佳人怀里正抱了那把特制的琵琶,更奇怪的是她身上穿了一件从五品的朱红官袍,不知是什么来头。只对高峻说道,“没听我说得话么?”
高峻把眼睛一瞪,“我又不是抢,凭什么说我是强买?你明明说了价钱,怎么不许我买?别跟我说皇宫要用,你到时拿不出货只怪自己手慢,与我何干?你既然怕误了宫里使用,怎么不把店搬到宫里去、还把大门冲了街上开?”
掌柜的本来还有几句大话吓唬这小伙子,没想到他一点也没被“皇宫”两字吓住,一连串的诘问反倒把他噎得不知再从哪句开始。等再想起说辞,高峻已经把二百两银子往柜台上一拍,拉起崔嫣出了店门。
店主回过味来,遣了两名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到街上拦着。不想两人出去一会,就鼻青脸肿地回来,“人家说了,银物两清,再纠缠就回来拆了咱的店,让咱们赶工都来不及。”
店主无法,只得多多的许了工钱,安排后边连夜补制一件。但紧赶慢赶还是误了工期,被太乐鼓吹署的乐正狠狠训了一顿。乐正只是个从九品下阶,他一听店主诉苦说,是一位去往西州的五品女官买走了琵琶,乐正摇了摇头走了。
崔嫣亲眼见高峻买琵琶的过程,他那副无赖的嘴脸竟然与多年前如出一辙。崔嫣抱了心爱的琵琶跟在高峻的身后,心里想着以后跟了这个无赖,这种事定是少见不了。
她想起自己留在庵堂桌上给母亲的那封信,信瓤里只写了六个字,竟然不比封皮上的字多。不知自己不辞而别,母亲见了信之后会不会难过。母亲养了自己这么多年,自己这么做是不是也有点无赖的意思。
她又想起高畅大姐说过高峻在西州还有三位美貌的夫人,不知道她们是不是早就习惯了他这无赖的样子。高峻见了她脸上的笑意,抹着自己的脸问道,“有什么不对么?”
“我是在想,还有什么事是你不敢做的。”
“我今天可是仗着胆子做这一回,你等了这么多年还想着为我弹曲子,我当然不怕得罪了皇帝……不过我们得快些走,出了西城门就是让他们追上了,我也不认帐。”于是,崔嫣抱了蕾蕾坐车,高峻骑马、孟凡尘老汉骑驴,几人匆匆到了长安县衙办妥了过所,出城奔西而来。
高大人走后这十来天,牧场里的大部分事都落在了牧丞刘武的身上。好在那些原在他上边的牧监们都让高大人各自安排了一摊活儿,倒是没有什么人在刘武的面前指手划脚。高大人走后刘武每天早来晚走,把场子里的事情安排得妥妥帖帖。
高峪的苜蓿地块也已经平整过,把那袋子苜蓿草籽就着一场小雨后撒了下去,很快地里就长出了一层绿油油的草芽儿。他与刘武商量过后,由马厩里拉了马肥施到了地里,苜蓿的长势就更旺了。
砖窑上的任务并不太紧,三天出两窑砖,源源不断地供应着牧场里新马厩工地。高大人走的这几天,育驹房又新产下了马驹三十五头,现在马匹总数是五千三百八十五。刘武想高大人由长安回来看了这些马驹只不定有多高兴。
他由育驹房里出来,看到刘采霞在厩房那里冲自己招手,忙走过去。现在牧场里的人都知道刘采霞与刘大人那是生死的感情,谁都不会傻到真的只把刘采霞当个群头来看,那些个录事、主薄什么的见了刘采霞也十分的客气,一点也没有拿她当下属的意思。
刘采霞说,“刘武……”
刘武看看身边没人,低声对她说,“有事快说,让人看到了还以为我们在商量私事!”
“我要说的是私事,也不是私事,看你怎么看了。”
刘武看到有人走过来,越发地急着崔道,“还绕弯子!”
刘采霞笑打了他一下,“谁像你,睡觉都直来直去的,”又收了笑道,“总之我听说的这件事情是与高大人的家里有关,你说这是公事还是私事?”
刘武一听,正道,“既是与向大人有关,就更不能绕弯子——快说是好事还是坏事,好事还倒罢了,若是对高大人不利,难为你还能沉得住气!”
刘采霞等人走过去,低声说道,“武姐姐听来一件事情,又告诉了我,我认为这件事说大可大,说小可小,再怎么着也是人家的家事,我们该不该管?”
原来,高大人去了长安之后,谢氏的二嫂来找杨窑姐,一进门就大大方方地往屋里一坐说道,“杨妹子你与我家谢大好我不管,我家谢大一表人才的,多少女人盼着去亲近也是不容易的。我看我家谢大对你也有些意思,以后你们再来往也不必偷偷摸摸的了,我不管。”
杨窑姐说,“你有话就说完,不用饶弯子。谢大是谁?我怎么不知道?”
谢大媳妇也不恼,慢声细语地道,“你不认识我家谢大,总认得是谁送了你一百两银子?实话告诉了你,那银子可不是我家谢大的,那是我的体己钱。你们俩好我不管,你爽快了我也不管,但是得把我银子还给我。”
杨窑姐早就从高峻那里得了口风,岂会听她乱说,“这位姐,我们这种人【创建和谐家园】糊口,可不讲什么好不好的。我又没拿你的体己钱,谁拿了你朝谁要去。再说你的银子是单眼皮还是双眼皮?我看是独眼的,怎么不找根绳子串在腰上?”
两个女人三说两说声音就高了起来,谢大媳妇叉了腰站在杨窑姐的院子里叫道,“欺负到我这里!你也不瞧瞧我们是高大人的什么人。实话告诉你,我家妹子如今可是高大人府上拨算盘珠子的,每天多少银子从指缝儿里流,就是那柳夫人要用钱,还不是朝我妹子伸手!我岂会看上这区区一百两,我今天来只是想告诉你,做人不能十分的无赖,也不看看你值不值那么些钱!”
杨窑姐也不让着,“到底是谁无赖,整座牧场村只有你家爷们出来装阔,娘们出来抠嗦。你家既是多么的阔,怎么别人家都搬了新居,你们还住在北山上?夜里一家人为了几两银子打得连我这里都能听见,你可不阔?阔得都没边了!”
旧村中的人家虽然已搬走了大部,但剩下的外来人口、打短人员的随带家属还有不少。但两人越吵声音越高,很快就在院子外边招引了一大群人看热闹。不到天黑就传到了新村里被武氏听到。
刘武听了刘采霞的话沉吟了半晌也不知道这事该怎么做。高大人不在家,无论是自己还是刘采霞去到高大人府上说都不合适,再说谢氏也在那里,不成了挑拨人家和睦?但是不说,刘武又觉得谢家把这种事满街筒子的嚷嚷,总是于高大人不好。想了半天才说:
“不然今天晚上你和你武姐姐在家里弄几个菜,单独把柳夫人叫到家里来再说。”...“”,。
第096章 各怀鬼胎
刘武与二夫人刘采霞商量好了这件事后,让她下午提前一个时辰回家去,与武氏一块弄两个菜,张罗着办好这件事。两人商量好了,到时候只说是请柳夫人过来商量一下找刘采霞女儿的事情。然后由刘彩霞把听来的话说与柳夫人知道。
刘武已经是柳中牧场事实上的二把手,再加上群头刘采霞两个人都负责着一摊子,要是都离开各自的职事一块去找孩子,对牧场的影响是可想而知的。找个孩子又不是去打醋,往少里说没个十天半个月的假也不行。
这个理由在面儿上说得通,等高大人回来时由柳夫人提个醒,让高大人准了刘武与刘彩霞的假,高大人家里的其他人尤其是谢氏也不会怀疑。
晚上刘武收了差事,一边考虑这事情要怎么和柳夫人开口,一边走往家里走来。
西州别驾王达自从写了污告高峻的密信,并交给两名心腑送去长安之后,心里才开始七上八下的有点后悔起来。当时虽说自认为此事做得很严密,事后想起来还是感觉到了有些不妥。
王达的这位世兄王前民是在中书省供职不假,一个正五品上阶的中书舍人,对下边说起来很了不得似的,但是得看放在哪儿。王达心想,把王前民放到朝堂之上与高阁老比起来就是小虾米对大河马。
弄不好王前民有一半儿的可能会为了他自己的前程,把那封密信往高阁老书案子上一交,那就是把自己放在了肉板上了。让人知道他做了这样掘阴沟儿的事情,那以后他王别驾就不要在官场上混了。
就算是王前明是个够意思的,把信交了上去,他信里面真正有些份量的也就是说高大人私会吐蕃大首领这一件。上边有一半可能真派了人下来核察这件事情,但是皇帝派下来的人还有一半的可能是高府的人;就算来的不是高府一派的人,那还有一半的可能最后查无实据不了了之。
经过他事后这么一半一半地砍下来,王达觉着自己费劲巴啦写的这封信越发的轻飘飘起来。送信的两个人走后,王达几天没有好好睡一觉。万一这巴掌拍下去打不死高峻这只马王爷,那么这个马王爷三只眼都闭上也会撞到他脑袋上来,他王达就等着挨蛰。
恰好此时去长安送信的那个年老的人快马回来了,他对王别驾说,中书舍人王大人已经答应要管这件事,王达就放了一半心在肚子里。他忙问这人,“王大人没有说什么吗?”
“回大人,王大人的大哥恰好捎去了话儿,说是有个叫高峻的带走了他大哥的一个死对头,中书王大人绝计是要管这件事的。”
王达又放了一半的心下来,又问,“你没瞧出来是什么样的死对头?”
“回大人,小的正好亲眼见证了这件事——这个老头是与王大人的大哥在对对子的时候产生了龌龊。老头说王大人的大哥偷了他的诗文。王大人的大哥当众受了污辱,晚上叫人燎了老头的草房,但没见着人影子,但是此前那个高峻是和老头在一起的。”
王达好容易听清楚了,“和你去的那个人呢?”
“王大人说让他留下来在长安听消息。一旦上边下来人,他会飞马赶在使者的前边来给别驾送信儿。”
又盼了几天,那个年轻的送信人就给王别驾带来了好消息,长安的特使已经出发,估计此时快过了黄河了。王达这才把整个的心归了位,他的心思再次活络起来。
听说高峻人不在牧场里,王别驾重重地赏了两个心腑,让他们去把交河牧的王允达叫到西州来。他要再做些什么。
两人刚想出发,王别驾又说,“不劳动你们了,我还是自己去一趟。”王别驾决定出发的时候已经是午后了,临出门前恰好见到太仆寺的公函到了。
作为别驾,他要问问公文中说的什么事情也很正常,主管接文的录事对别驾大人说,是太仆寺发到西州西州府的绝密公函,正要给郭都督呈上去呢。
王达把手一伸:“给我,恰好我去柳中牧场和交河牧场。”录事听了虽不情愿,也不敢顶了别驾大人,就把这封公函交给了王大人。
这封盖着大红“密”印的公函按理是要直接送与郭都督的,但别驾要看也无不可。正常情况下一位别驾是会自觉躲着这样的事的——郭都督又不是没在家。就算是王达先拆阅了此函,也应该先说与都督知道。
但是王达一则是听了长安回来的两名心腑刚刚带来的消息,内心里兴奋得有些跃跃欲试,二则他正要在特使来之前在高峻的牧场里搞他一家伙,因此王大人看到公函上说,“兵部筹备大唐六月对高丽战事,太仆寺要西州各牧场征调战马三千五百匹”的内容时,就更决意先不与郭大人说了。
当下,王达骑了马也不带随从,怀里揣了密函出了西州城,往柳中牧场方向而去。
交河牧被郭都督划归了柳中牧场之后,王允达有一阵子是比较老实的,他就是再不服气也知道谁在辖制着自己。
他不知道高大人给他个小牧监的职事已经是对他的照顾,反而仍然对上次高峻由颉利部赶回三百匹马的事耿耿于怀。他总感觉高大人这三百匹突厥马就是他被抢去的那三百,只不过是换了个幌子罢了。
因这件事而导致的交河牧场降等、自己降职,都让王允达隐约感觉是受了高大人的算计。可他又不敢明说,只好憋在心里头。再加上陆牧监又来主管交河牧,本来两人平起平坐,现在差了好几级,王允达的心里真不舒服。
王允达暗自琢磨,眼下陆、陈两人与自己三个刚刚凑合到一张桌子上,大家先客气着把碗筷抓牢了再说。等稳定一阵子这饭怎么吃、谁吃多少还得看各人的道行。他有一位做别驾的大哥,怀里还揣了姓陆的记了黑帐的小本子,他怕啥?
上次王允达帮陆牧监搬家的最大收获就是这本小册子,那上边细致地记录了某年、某月、某日、某时,姓陆的收了谁多少银子、送了谁多少银子。涉及的这些人里有下级的京官、州里的中层官员、连他由黄翠楼赎许不了花了八百两都记得清清楚楚。
关键时刻把这么重要的小本子抛出来,能把陆大人砸晕死过去。他片刻不敢让它离身。有一次让他小妾看到了想拿过去看看是什么新奇玩艺,当时他就板起了脸,厉声厉地狠训了她一顿。
平时,这小妾在王允达跟前是很有脸的,有些恃宠而骄的意思。王允达越捂着盖着她心里越像有只小猫抓挠着,怀疑是他背着自己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因此抓了个亲近的机会,给王允达来了个掉包之计,拿了个大小差不多小本子塞在王允达的衣兜儿里。心里盘算好了,万一他发现本子没了,她就推不知道,要是看看没什么再偷偷给他塞回去。
正好王允达这些天忙,有时想起来也只是隔了衣服摸一下,并没有机会拿出来看上一眼,因此他就这么把个假本子揣了好几天也没发觉出来。
陆尚楼到交河牧走马上任之后对原来的两位牧监也是尽意抚慰,除了不能让这两位坐地户炸窝之外,他是知道自己的这个职事全都是高大人一句话才有的,高大人那天手里轻飘飘地夹了一张纸,上嘴唇一碰下嘴唇,就把他吹到交河牧当老大来了。自己人以后要想坐得稳,就要与高大人多走近。
他曾经想到过走一下许不了——罗得刀——高大人这条路线,一想罗得刀在州府高就、而且对高大人死心踏地,此事弄不好会事得其反。又不能直接提了银子去高大人的府上去,这法子太不把握了,万一高大人翻了脸,那就一点回旋的余地都没有了。
他想来想去,终于想到了两个人:谢广、谢大。
谢家兄弟什么德性陆大人十分的清楚,听说高大人掐着半拉眼犄角都看不上他们。但他们再不行那也是高大人的舅子,一般人绝想不到去打这二人的主意。高大人空闲时背了抱了甜甜在街上玩,说明他对谢氏还是很喜欢的——妻娇子抱嘛。
他把姓谢的这哥俩维持好了,谢氏总会看到眼里的,她要是关键时刻在高大人枕头边说上一句话,作用那还用细说?
谢家一家子动不动在北山上撕在一起的事全村人都知道,还不是一个“钱”字闹的!村中大部分人都搬到新村来了,他们还窝在半山坡上的两间破划房子里,他要来个雪中送炭。
陆尚楼与许不了商量了一下,许不了大力支持,两人估算着有个六、七十两银子能把这哥两个彻底拉拢过来。当下许不了取了八十两交给陆尚楼让他趁早去办。
陆大人说,“日子不可长算,这笔支出先记上。”许不了去抽屉里拿那本小册子却没翻到。恰好许多多从牧场跑来对他姐说,“谢二哥家的嫂子去杨窑姐那里讨谢二哥的嫖资,正在互骂。”
许不了听了催道,“谢老二家这是穷疯了,济人济在急处,你还不快去!回来再记帐也不迟。”把陆牧监推了出来。
陆牧监这么大的官员连夜造访,真把谢家兄弟吓得不清,待到陆大人说明了来意,愿意资助两兄弟在雨季到来前搬入新居。谢广谢大恨不得给陆大人跪下磕两个。
倒是他们两个媳妇是沉得住气的,大嫂说,“我们本不缺少什么银子,上次我们妹夫直接把银子给我们扔了进来,连进院喝口水都没用。”这是她根据谢广夜里出恭、以及二嫂骂街的话综合着猜测的。
而谢二嫂则把与杨窑姐对骂时说的话又吹了一遍,俨然她谢家妹子就是高府的大奶奶一般。陆牧监听了不由不信,暗道得亏来得及时,不然等高大人再抛了银子,他拿的这八十两真不算个什么了。
交了银子、又搔着边儿说了几句对高大人感恩戴德的话,陆大人告辞走出来的时候,谢家嫂子们一个劲地说,“陆大人吃了再走,不然不坏了我们老谢家热情待客的门风!”一边抢着去为陆大人开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