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大唐马王爷》-第45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郭等诏也进来与高峻两人相见,对他二人的表现大为认可,高峻说,“大哥你可不能光弄些虚情,谁家农忙时出来打工,不都要些工钱?”

      郭等诏不等回答,郭都督就笑着说,“我就知道,你是让这些战马给勾引来的。待诏,你去清点一下,此役我们有多少马可以送人。”

      郭待诏回道,“父亲,已经清点完了,净得像些样子的战马八百六十匹。”

      高峻嘬了嘴道,“不多嘿,一个堂堂的焉耆国,只有这么一点儿?我不信,别不是郭大哥你打了埋伏。”

      郭家父子还未说话,倒把思晴逗乐了,“高大人,你怎么不知道满足,你就挥了几下刀罢了,在我们颉利,八百六十匹战马,怎么不得个头领做做。”

      郭孝恪道,“贤侄你如今也是游击将军了,不要老是想着马匹,为叔看你很有些打仗的天资,也许说不好哪天,就把你拉到我的大帐里来了,你要有个准备。”

      高峻道,“郭叔叔,要说起打仗,我却比一人差得太远,你若是给我凑个整数,我就把他引见给你。”玩笑过后,高峻即把自己的结【创建和谐家园】薛礼薛仁贵自露面以来的表现说与郭都督听。郭孝恪道,“真有这样的将才,我必收拢,等他再来你一定为我引荐。”

      焉耆城离西州五百里,位于天山南面支脉最东南的山坡之上,依着险峻的山势而建,确是易守难攻之地。郭都督运筹了多半个月,如今一鼓而下此城,当然心情大好,一口答应了高峻的要求,再在四处搜罗了一百四十匹马,给他凑了个一千的整数。

      随后叔侄二人摆下酒宴,也不等郭待诏带人去城中四处检查巡视,径自举杯,思晴在旁边相陪。二人说了不少的话,高峻道,“王允达把交河牧五百匹马搞没了,不知郭叔叔你想怎么处置此事?”

      郭孝恪道,“没有规矩哪来的方圆,是他自己不行,怎么处置都怪不得别人。”说罢,把自己的大概想法对高峻一说。

      高峻听了心里有底,不得不把柳玉如大大的地心里佩服了一番。看郭叔叔的意思似是班师后即处理此事,高峻想起柳玉如和自己打的赌,有心让郭叔叔缓行几日,又觉着虽是与柳玉如的玩笑,犯不上动这心思。他想,“打赌输与夫人又不是什么丢人的事。”

      罗得刀与夫人王氏早上起来,由西州大街上买了现成的早点,见高大人的房中没有动静。罗得刀心说,是不是早了?高大人与新夫人老远地赶来,一定是尚未起床。

      夫妻二人坐了一会还不见高大人的动静,只好吩咐王氏在家候着,自己吃了早饭,先去了府衙。他按着高大人的意思,把牧场村北山后面的大片荒地批给了柳中牧场,只等郭大人回来后确认一笔,此事即办成了。

      他回到家中已是正午,见还是王氏自己在家,也不见高大人和思晴,罗得刀问高大人在哪儿,王氏道,“还没出屋。”

      罗得刀觉得不对劲,过去拍了房门听里面寂静无声,不像是有人,他这才看到房门是由外边带上的,直怪自己大意。进去一看,果然屋中没人,心说高大人去了哪里?二人正在乱想,就听到大街上敲锣打鼓一片欢腾,原来是郭大人班师了。

      不一会高大人喜滋滋地携了思晴进来,一见罗得刀就叫道,“真是无利不起早,罗管家,我可发了个大大的利市!!”...“”,。

      第081章 别驾闹心

      岳青鹤牧监带了三百马匹和六十人的护牧队伍,远远地离了西州往大漠里而来。此时正是春光初现,万里晴空,只有蓝天白云下泛青的草场寥廓无际。岳大人感觉着多日来的抑郁之气一扫而光。

      野牧的队伍在大漠里没有遇到丝毫麻烦,即便有小股的颉利马队出现,也都是远远地露个头就往别处去了,让岳大人初遇时的忐忑心情慢慢地习惯和平静下来。

      选好了草场之后,岳大人就是在自己的帐外来回走走、晒晒太阳,两天后他的心里感觉上次高大人野牧的事有点不可信。为什么这样的好事自己就碰不到?

      他却不知这次是帐外的那杆“大唐西州柳中牧”的旗子暗中助了他,那些颉利人看到旗子,知道是这里放牧的什么人,也就不敢来骚扰。

      但在岳大人看来,就有些对高大人有了些许的怀疑,只是一点点而已。但是听舅子万士巨的口风,那回的事绝不会有假。他也不敢把自己的想法提出来,那不显得自己太不明朗了!

      不过眼下的太平日子却让岳大人感到十分的无味,怎么着自己也是个牧监,就这么四平八稳地放两天马回去?他找来万士巨说,“我们往远处走走看。”说过后也不听万士巨的劝阻就下令开拔,一群人赶了马匹,也不往北去,径朝东面而来。

      众人行了两日,前面就是高山。虽不险峻,但看上去也不会轻松翻越。听向导说再往东就是戈壁阿尔泰山岭,看看走得也不近了,就扎下了帐篷。

      岳牧监带来的人中,除了四十人的牧子外,其他六十人是护牧队组建后第一次拉出来的。他们平时都是二十人一组的马队在牧群的外围巡视,如果有事又能极快地组合在一起,这让岳大人放心不少。不过这么久了一点事情都没有,在岳大人看来倒像是多余带了他们。

      岳大人叫在舅子万士巨,两人坐在帐中,拿出随带来的酒对酌,喝了两杯后岳青鹤就说出了心里话,“舅子,你说说,我现在在牧场里倒是个什么角!做官这么多年还是头一次碰到这样的局面,我是太上皇?”

      “我呸!”万士巨道,“姐夫你别不知足,就让你还回到过去,让你做个下牧的牧监,什么都让你说了算,这就如意了?要不是高大人,我看你也就死在从六品下阶上了。别得了便宜就卖乖,我告诉你啊姐夫,你不想干也别倒拉车,小心我扇你!”

      听了舅子的话,岳牧监哭笑不得。想不到这小子挨了高大人的狠揍,心也跟着过去了。二人正喝着酒,听到帐外有人回禀道,“岳大人,有情况!”

      岳大人和万士巨扔了酒杯,出来看到东面的远处山谷中有马队出没,也没旗号,远远的看对方的打扮定是胡人无疑。没等岳大人吩咐,护牧队三支小队已经集结在了一起,队长是个体格粗壮的汉子,对岳大人道,“可能是突厥别部的人,他们不认识我们,大人需要小心”。

      在远处,发现在情况的十多名牧子正在驰马收拢跑得远的马匹,此时正处在双方之间的位置。从对方上百人的队伍里冲出来十多匹马,像旋风似地,马上的人挥了马鞭劈头盖脸朝那几个牧子们抽去。岳大人看到,对护牧小队喊道,“快去相助!”

      六十人的护牧队飞快地驰出,最前边二十杆长刀挥舞着,随后就是三十名弓手、十名弩手。这里面有上次随了高大人打过仗的,知道临敌勇气最重,在气势上绝不能让人压在下面。这些人远远的就在飞驰中上了箭,看起来有模有样。

      过来骚扰的十多名胡人,再也不抢马,双方还离着有一箭开外的距离就拨了马头遁走。远处的大队胡人似乎看到对方的底细,也无心接触,很快又隐回到山谷中去了。

      柳中牧这边毫发无损地将散马收拢回来,岳牧监连声叫道,“返队、返队!”

      队长说,“岳大人不可。那些人说是走了,谁知不会伏下来看我们动静?我们这么匆忙走掉,说不定人家立刻就追过来了。”

      万士巨道,“听你的,是不是再散逛一会儿?”队长说,“正是。”

      于是岳大人在提心吊胆中,看着这些人又将马匹散开去,在四处草密的地方啃了一个时辰,这才下令收拢了马群,收拾了帐篷等物慢慢地走上归程。

      此次小规模事件又让岳大人的信心足了起来,不得不佩服高大人的远见,看来柳中牧的护牧队不是白配置的。心说就这么做个不操大心的牧监也不错。

      他们一回来,人马无缺,连旗子都是干净的。前来迎接的高大人冲岳牧监道,“岳大人野牧可还顺利?”

      岳青鹤道,“遇到大批的胡人的骚扰,让我们一个冲锋打跑了!”

      将马送回马厩时,万士巨才发现原本宽敞的厩房变得十分拥挤起来,这才看到牧场中又多了一千匹马,跑回来对岳大人说。高峻听了道,“哦,是郭都督取了焉耆,新送来的一千匹。”丝毫未说自己与思晴的事情。

      这样一来,柳中牧的马匹总数是五千五百三十,实打实的上牧了。岳大人想到高大人已经早于自己做了上牧监,而自己的职位如果依照定法再升上去,那又谁大谁小?他不禁喜中掺忧,不知道与高大人之间要怎么划分。

      高峪拆窑的事情早就到了王允达的耳中,他好似被人打了一闷棍,怀疑起大哥王达是否摸对了高峻的脉。正想着此事要怎么计较,又有人传来话说,柳中牧再得一千匹马,现在高大人正操持着村民们乔迁新居呢!

      想想对方红红火火,自己这边都快【创建和谐家园】的架势,王副牧监怒从中来,摔了好几只酒碗,还不解气,又把高大人骂了几句。骂过了高大人又骂贾富贵,当初姓贾的不来找自己帮忙,自己又何至于与高大人产生这么多的纠葛,真是贪了人家几十两银子,倒把自己的前程砸得不成样子了。

      他别无他法,只有再去找王达,找王别驾——他的大哥想想办法。

      王别驾正在府上坐卧不宁,自己因为投入到牧场村的那两万两银子的事情真不算个什么,让他一直是心如乱麻,做什么事情都打不起精神的,是他没有按时发出援兵的事。

      那日中午接到了郭都督由前线发来的催援信件,他马上去找兵曹派兵,谁知兵曹郝大人不在衙内。恰好此时他派出去牧场村的心腹刚刚回来,告诉他高峪拆窑的事情。有道是关心则乱,王别驾有些气急败坏,难道是又着了高峻这小子的道道?

      据他所知,高大人的堂兄在背地里也一直收购那些旧房子,他们这时候拆窑,难道旧村子里就不建新居了?

      他百思不得其解。心中老大不放心,这个时候王别驾还想着调兵支援的事情,但是陆尚楼牧监随后让人给他送来的消息,就让王别驾把什么都忘了,眼里只剩下了他的银子。

      陆尚楼副监派来的人说,村子里的人正操持着买新房子呢,那些从他们手里得了卖房钱的村民们,此时正忙着在新村子中选房、交银子,操持着搬家的事情。现在整个村子都没有一个闲着的人。

      王别驾一想,自己别总是坐在这里听信了,少不了要亲自去牧场村一趟,也好看个真实的情况再做打算。这样,王达带了随从骑了马直奔牧场村,找到陆牧监,又仔细地研究了半天,最后决定,还是按兵不动。只要盯紧了高峪,他不动咱也不动。就不信他高峪会拿了手里的银子当砖头扔。

      大计定下,陆牧监是放了心。于是看看天晚了,上州别驾来到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岂有不好好招待之理。因此谁也没通知,连王允达都没告诉,就大大的破费了些,在家中把山珍海味尽都做了来孝敬王大人。

      王大人也为自己有了主意而放了心,再加上许不了那是个劝酒的好手,不但尽都拣王大人爱听的来说,还把那风月场中练来的经验使出了大半,哄得王大人更是什么都忘了,席间不免多喝了几杯,就在牧场村住下。

      待到清晨酒一醒,他才猛然想起了郭都督催兵的事情,吓得好半天才穿好了鞋子,飞马赶回了西州。王别驾一看,郭大人已经班师了。

      贻误军情弄不好是要罢官的,郭大人得了胜还好,若是因为援兵不到吃了败仗,郭都督一刀砍了自己都不是没有可能。他也不敢像别的官员一样出去迎接得胜之师,躲在屋子里转圈儿。

      正在此时,他的兄弟王允达到了。

      王别驾只是对他有气无力地说了一句话,“回去烧烧香,”他摆着手道,“别忘了给你哥也加上三柱香。”言外之意,他们兄弟的官职怕是都要不保,还想什么银子!郭都督只要处置起他们兄弟来别太严苛就好了。

      王别驾把兄弟打发走,还是不敢露头,只等着郭大人提他过堂,谁知郭大人像是把他忘了,一直到天黑也不理他,让他又生出一点点的希望来。

      高峻在牧场里看到,二哥拆了一座窑没顶用,那些人还真坐得住,他回家来找夫人。

      一进门,高峻看到柳玉如正招呼着家里的几个女人们收拾家当,准备搬家呢。高峻曾带了她们,随了二哥高峪去新村看了他们的新居。

      高大人的新院子座落在村子的正中间路北,一人半高的院墙内是宽阔的院子,里面花圃都安置好了,大门边还有两间门房,高峻由漠北带回来的老汉已经和他的小孙子过来看院子了。

      院子的中间青石甬路,对面是一座别致的二层小楼,小楼的底下是宽敞的客厅,里面设施一应俱全。沿着楼梯上去,二层是六七间的向阳房子。高峪当时还低声对兄弟说,“怎么样?二哥给你想得周到不周到?”

      原来,二层的主卧室在最东边,与二层的客厅相连,客厅的对面是接连的六间小规格的卧室,既不彼此相通,又能同时开门到客厅里来。“怎么样?抓点紧,你这几间小卧室还差着几位女主人呢。”

      房子的布局让柳玉如十分的满意,不在于它有多大,而是她想到自己搬过来以后,总算能够与高大人有个单独相会的地方了,再也不必时时有人打扰。眼下她正与几位姐妹做着搬家的准备,高大人回来了。

      高峻说,“村子里还没动静呢!”柳玉如就明白了,笑着对他低语道,“高大人你这么多的主意,该不会是来问我的?”

      “不瞒你说,这时候我还就是想问你呢。”

      柳玉如问,“那就看你舍得不舍得了。”

      “夫人此话何意?”高峻还不明白。

      “接着拆。”柳玉如只说了三个字。高峻急道,“不行啊,你都看到又进了一千匹马,马厩又紧张不够用,再拆了一座窑,我上哪找砖去?”

      “谁让你拆窑了,人家是让你拆房——你和二哥买那些旧房是做什么用的?不就是想拆了盖新的?与其等什么都准备好了再拆,为什么不提早着手?也省得事到临头手忙脚乱的……马厩紧张你就不懂得盖?没砖怎么不把村边的半截子小楼拆了?”

      “是,夫人,我这就去办。”

      高大人说过此话,把樊莺、思晴和谢氏都逗笑了。大家笑的什么,柳玉如一想便知,看着高大人匆匆地出去,她也忍住了笑,指挥着几人接着干事。

      谢家大哥夫妇两个正犯着难,村里人都迁去新村,留下他们一家在北坡上就更孤零零的了。要银子没有,眼看着脸也没有了。任你是什么名门大户,拿不出银子买房也就脸上无光了。她们看着二弟一家这些日子倒是坐得稳,谢大还拎起了鸟笼,心里十分的纳闷,又不好问。

      谢家大嫂咬咬牙说,“我去探问。”...“”,。

      第082章 狗皮膏药

      谢家大嫂转出房门,听到谢家二嫂正在屋里摔盆。就听谢二嫂差着声问,“你说,银子哪去了?幸亏我发现得及时,不然我夜里出恭得了来的上百两银子都让你这耗子拿去喝酒了,是什么生死的交情让你这样放得了手去喝?”

      原来谢家二嫂见村中人家都在准备买房搬家的事,就与丈夫商量此事宜早不宜晚,晚了好地势都没有了,可是说了几遍谢大也不热心。

      原来家里的银子此时已经让他拖出去了六十多两,虽说不至于影响到买新房,但是不长的日子出现这么大的亏空他也不好说得出口。

      当媳妇发现帐目不对询问起来时,谢大一口咬定是去与人喝酒了,只字也不敢提这些日子自己流连于杨窑姐那里的事情。

      不过,两口子在屋里的口角却让谢家大嫂一字不落地听了过去。她也不进二弟的屋,一转身又回到自己家里来。一进屋,谢广就发现她的脸不好看,他媳妇恨恨地说,“原来是这样,原来是这样……”

      她把自己无意中听来的秘密与丈夫一说,谢广说,“怪不得那天早上二弟大方地给我五个大钱让我去买膏药,这是从没有过的事!你说什么?是她夜里出恭时拾到的?”

      谢家大哥想起了那天夜里自己崴脚的事,顿时不说话了。也许那次自己稍动善念,回头去搬掉那“石头”,今天捏了喝酒壶甩狗皮膏药的就是自己了。

      高大人从夫人那里得了锦囊妙计,马上出来与二哥高峪商量。高峪想了想道,“就这么办。”他在牧场村自己买到手的那些最破烂房屋里选了几间,找了人拿了镐头铁锹就拆开了。都是些土坯房子,甚至都不用家伙,上去三个小伙子喊了号子一推,墙就倒了,砸起一片尘雾。

      高大人一看二哥行动起来,也不在街上吃烟,又溜回牧场里和刘武商量加快马厩建筑的事情。刘武这些日子一直与刘采霞在一个屋子里休息,偶尔刘采霞撵他,才去武氏的房里过上一夜。这天早起,刘大人从武氏的房中披了衣服出来,看到刘采霞正坐在床头抹眼泪。刘武以为是自己冷落了她,过来好言安慰,问她怎么回事。

      原来是刘采霞夜里独睡,猛然间想起了自己的小女儿,也不知她如今过得怎么样。如果真像刘大人所说,女儿随了她父亲找个好人家,那为什么自己夜里梦到她时总是十分的凄苦?难道梦都是相反的?

      刘武问明了缘由,也是这么安慰着她。又想起当初自己对她瞒了女儿的真切消息实在是出于好意。本来嘛,女儿被卖是女儿一人受罪,又何苦再加上她妈妈?

      不过刘武想到自己当初对刘采霞的承诺,因为这些日子杂事过多,真的没有认真的想过兑现的步骤。这让刘大人回想起来倒像是自己虚意骗了刘采霞似的。

      高大人来找他时,刘武正低头想着这件事。他与高大人不隔心,把这事对高大人讲了出来。高峻说,“找这孩子如大海捞针,既要看运气,还要看那孩子的造化……不知刘群头可提起过她女儿有没有什么特别好认的地方?”

      刘武说,“这我倒忘了!”又脸红着道,“高大人,幸亏是你问,你说我怎么没想着问她呢!等回家一定好好打听。”

      高大人说,“如果有标记那是最好,我去让罗大户曹通过州府的渠道想想办法。如果没有,我就放你和刘群头的假。这事宜早不宜晚,等孩子大了就认不得了。你们要像个狗皮膏药似的粘着定州四下去找,一定会找到的。”

      高大人这样推心置腹地出主意,让刘武大受感动,自己活了大半辈子,事业上一直委委屈屈不能伸展,一切的好转竟然都是从那晚自己同高大人的夜谈后才开始的。像高大人这样的上司真是可遇而不可求,自己在差事上要是再有一点点拖懒,那就良心难安了。

      所以,当高大人要求他抓紧增建马厩时,刘武二话不说,立刻出去布置。

      牧场村街上拆房可是件大事,这说明人们背地里嘀咕了许久的搬迁正式地开始了。人们吩吩涌到冯征和万士巨那里,他们两个是高大人指派主管此事的。人们问价钱、定房子,性子急的已经操持着开搬了。

      而一些老人孩子还有些妇女们没事了就跑到大街上看热闹。高甜甜也让她妈抱了出来,母女俩找了处背风的角落看那些人拆房。

      高峪和王允达两边收购的旧房掺杂在一起,高峪打算好了,拆房也不着急,做好了计划一天拆它一两处。不为别的,只为做个声势,而且哪里夹缠不清就从哪里拆起。

      如此一来,王允达他们的那些旧房更显得像是一个个弃妇,越发的不值钱了。

      杨窑姐的租屋两边正好该拆,此时房东、房西尘土一片。她也没什么客人,也是这两天她由谢家二哥那里不多不少套来了六十两银子,也不指望这两天。她甚至想着两边拆完后再努努力,就能在新村里买一套大些的院子,那时自己就不做姑娘,也要做起鸨妈子试试!

      因而她心里跟凉水似的,也出来看热闹。正好一眼看到了谢氏母女,杨窑姐看她衣着光鲜、面红润,出了高大人的院子满村都找不出比她好看的了。心说人和人的命真是不一样,自己最早与高大人产生了交集,如今却还在做着买卖。也只能想法儿琢磨琢磨谢家二哥了,反正高大人有话又不怕什么。

      谢氏正抱了孩子站在那里,她大嫂不知何时凑了上来,见面才说了两句话,她大嫂就哭起穷来。谢氏对她大嫂一直没什么好感,此时一手抱了甜甜,一手把冲了大嫂那边衣襟子上的尘土拍了拍说道:

      “嫂子,我有什么办法,想当初街上夜里敲了锣叫人挖坑,我生着病背了甜甜还出来找活儿,也没见你和我大哥出来,现在急也没用……挖坑的活儿也没了。要不我替你和高大人说说,让大哥去牧场里搬砖去?”

      谢大嫂为难地说,“你做妹子的又不是不知道,他那人扶个油瓶都能闪了腰……总归你和他是一母同胞……”

      谢氏道,“一母同胞不假,可是大嫂你说这话有点晚了,我眼下靠不住一母同胞,我们母女只能靠高大人。再说,同样是一母同胞,我二哥他们怎么不像你们一家?”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4 17:2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