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不一会,车子便徐徐地发动了。
张易之静静地坐在臧氏的对面,等着这位既熟悉又有些陌生的母亲开口。而他对面的臧氏则似乎有些难以启齿一般,面色有点发红,带着点罕见的窘迫。这让张易之有点奇怪,这完全不像一个母亲面对儿子时候的神态。
¡¡¡¡ÕÅÒ×Ö®ÖªµÀ£¬ê°ÊÏÒ»¶¨ÓÐʲôÄÑÑÔÖ®Òþ£¬²»ºÃ³ö¿Ú¡£ÎªÁ˲»ÈÃê°Êϸü¼Ó׿±£¬ÕÅÒ×Ö®Ö»ÊǾ²¾²µØµÈ×Å£¬²¢Ã»Óгö¿Ú·¢ÎÊ¡£
¡¡¡¡¡°ÎåÀɰ¡£¬ÄãÃÇÐÖµÜÒ²²»Ð¡Á˰ɣ¿¡±´ø×ŵãà¿à飬ê°ÊÏÖÕÓÚ¿ª¿Ú¡£
“是啊。”张易之顺着她的话说道:“我今年就二十了,六郎比我小一岁,今年十九。”
“二十!”臧氏点点头,道:“二十岁,已经是成年了,都该行冠礼了,也是到了成家立业的时候了!”
张易之听得这话,更是惊讶。臧氏和一般的父母最大的不同就是在婚姻问题上的极度开明。她几乎从不过问张易之兄弟二人的婚事,这在一般人家都不多见,在张氏终于的世家大族里面,自然更是极为稀罕的。张易之一直以来都可以不用找借口地泡妞,因为家里老娘对这个并没有特别的反对。
所以,当臧氏蓦然间提及这事的时候,张易之忍不住心中的诧异。
看见张易之的眼神,臧氏尴尬地笑了笑,解释道:“我倒不是想要在这事情上逼迫或者催促你们兄弟。其实,我也知道你们兄弟,尤其是你以前接触的那么多的小娘子,没有一个适合当妻子的。只不过,你们兄弟也不小了,人说‘成家立业’,不成家,就难以立业。作为母亲,我总是希望你们兄弟二人比别人家的孩子更加有出息一点。”
张易之为之赧然,出身于世家豪门的他从来没有想过还要自己去立业。在如今这个时代,世家豪门是不好从商的,因为那是贱业,而当官又不是每个人都轮的上,至于务农那种体力活,更加不可能落到他们身上。所以,世家豪门里就催生出了很多的“寄生虫”,专靠着父祖辈留下来的庞大家产,坐吃山空,不会去考虑自己的生计。只有到了家族式微,无路可走的时候,才会凭着求生的本能去找些活计来做。
而张易之、张昌宗兄弟,无疑就属于这一种人。
羞愧之余,张易之也对臧氏蓦然说出这番话来,感觉十分的奇怪。总之,他觉得今天的臧氏好像浑身上下都散发着一种不对劲的气氛一般。要知道,臧氏也知道,凭着张氏兄弟的身份,除了当官以外,还真没法找其他的活计来做。
原因是,张易之的父亲死得太早,死的时候还只是一个很小的官,并没有荫庇子孙的权利。那么,张易之兄弟二人想要当官,几乎就只能靠科举。虽然自从武则天践祚以后,为了收纳天下士子之心,每年都举行科举考试,可录取的名额每年只有二十来个。要想从这里面杀出重围,凭着从小不学无术的张易之兄弟,几乎不可能。
至于当今朝廷推行的自荐政策,本身存在很大的风险,做不好就要受责罚甚至会丢掉性命,更加不在张家兄弟的考虑范围之内。
所以,对于张家兄弟而言,其实仕途是相当狭窄的。
“哎!”看着张易之的表情,臧氏忽然摇摇头,道:“罢了,罢了,当我没说。其实,我只是……只是……”说着,说着,语声渐转呜咽,竟然说不下去了。
张易之脸色一沉,道:“大人,你是不是在定州那边受了什么委屈了?”
“没有!”臧氏到底一把年纪,情绪控制得不错:“只是你们有一位叔父不久后就要致仕。他膝下无儿,族中决定在你们这一辈选一个人来荫庇。而这个名额,你们兄弟看来是没有希望了!”
“为什么?”张易之倒不是那么希望当官,只不过,他的确对于他们这个二房而张氏本族的关系感觉很糊涂,也很好奇。他感觉,如果今天臧氏把事情说清楚的话,这个谜底就要马上揭晓了,所以他忍不住发问。
“没什么?”张易之垂下眼睛,摆摆手,道:“我有些倦了,就靠在这些歇会,你就不要打扰我了!”
张易之虽然明知道臧氏这是在逃避问题,却也不好追问,只好带着那种难言的疑惑静静地坐在那里。
第134章 不露痕迹
这一日,正逢二月望日。按照武周从大唐继承过来的规矩,今天是大朝会日。
大唐建立之初,是每日早朝的。直到高宗晚年,由于怠政加上皇帝本身身体也不好,就改成了两日一朝。武周沿袭了这个规定,逢单日早朝。
朔望日的早朝比起平时的早朝,规模又要大了很多,凡是在京的九品以上职事官、前周和前隋两朝继承爵位的亲王、折冲府在京城里当番的五品以上将校都要参与。可以说,朔望朝集中了几乎在京的所有官员。
自从万象神宫修建完成之后,武则天便将早朝的地点选在这里。万象神宫就是武则天明堂取的名字。
作为神都城内第一高楼,这座万象神宫威武气派自不必说,内中陈设更是金碧辉煌。若是不知道内情的人看了这番气派,很难想象这背后还藏着那么多的故事。
想当初,自从汉武帝建明堂以彰功绩之后,历代不少君王都想过效仿,这其中就包括武则天的两位夫君唐太宗李世民和唐高宗李治。由于汉武帝时期的明堂图纸早已失传,学术界各派对于明堂到底是怎么样一个样子争论不一,争论了很多年,直到把两位皇帝都争死了还没有得出一个结论来。
武则天践祚之初,也兴起了建明堂的念头。她倒是快刀斩乱麻,也不管学术界是怎么样争论的,按照自己的意愿选了一张图纸就开始建。而她选的总建造不是别人,正是她第一个面首薛怀义。
薛怀义这厮不是省油的灯,利用这监造的机会中饱私囊、为所欲为自然是少不了的。可没有想到,当他把明堂建完之后,又因为和武则天的一次争风吃醋,竟然一把火把建好的明堂毁之一炬!而他本人也因此付出了性命的代价。
后来,明堂很快重建完成,一代女皇也终于得以登上明堂,体会那俯瞰众生的感觉。
万象神宫的大殿极为轩敞,而万象神宫周边的建筑则像是一座巨大的穹庐一般,将整个大殿笼罩在一片闪耀的金光之下。早早的,无数的大小官员便聚集在大殿之内,等待着皇帝的降临。
不得不说,践祚之初,武则天是极为勤政的,她甚至创造出过一年之内接见了一万多名洛阳百姓的记录。这在中国的皇帝履历表上,绝对是空前绝后的,即使是以亲民著称的宋朝皇帝,也没有谁把这事做成这样过。
只是,随着年龄的增大,人的精力和体力都难免下降。加上这些年以来,武则天开始迷恋男色,对于朝政也没有当初那么热心了。这些日子以来,武则天已经有了好几次缺席早朝的经历了。只是,由于当今首相便是她的侄儿武承嗣,没有人带头劝谏而已。而那些普通朝臣递上去的劝谏折子则无一不是石沉大海,得不到一点回音。
大家都明知道,这是因为武则天最近又迷恋上一个叫做张昌宗的面首,可大家也都是无可奈何。毕竟,这种私生活上的事情并不好劝谏。你可以劝一个男皇帝不要耽于女色,却很难劝谏一个女皇帝不要耽于男色。
好在,武则天毕竟不是一个糊涂帝王,即使是在心智最迷糊的时候,她终究还是知道作为一个皇帝的本分。这也许就是她能走到今日的原因之一吧!根据以往的经验,武则天可以在常朝日缺席,甚至可以在六朝日缺席,却断然不会在朔望朝日缺席。所以,群臣虽然已经有了一点不耐,却并不担心女皇会放他们的鸽子。
而此时的武则天,却是刚刚起来。
已经七十五岁的她继承了她母亲的良好体质,在阴阳调和方面有着无与伦比的天赋。她最近的敌手是十九岁的美少年张昌宗。虽然小张童鞋体力充沛,技艺高超,在她这个练了几十年的高手眼里还是有所欠缺。这一男一女竟是经常奋战到大半夜,令外面全程旁听的上官婉儿整晚的面红耳赤。
武则天的寝宫之内,也是一片金碧辉煌之色。
其实,自古以来,皇帝的寝宫里面的装饰以及床襦的颜色,都是以紫色为主基调的。也是到了高宗李治的时候,有人建议改一下,才换成如今的明黄色。
明黄色这种颜色虽然足够耀眼气派,而且也正好符合了皇帝的“皇”字谐音,其实对于眼睛的保护上还是不如紫色这种比较低调黯淡的颜色。一夜奋战,睡得不怎么好的武则天被四面八方的这种色素【创建和谐家园】一下,眼睛倒是有点睁不开了。
正在给武则天做发髻的真是昨晚听床的上官婉儿。你很难想象,一直在武则天的寝宫之外听床直到这“夫妻”二人都睡着才自行歇息的上官婉儿为何总能早早起床,而且绝不会显露出疲倦之态。
上官婉儿的动作十分的细心,认真,简直可以称得上一丝不苟。通过有些惺忪的睡眼,武则天乜见铜镜里面的自己渐渐有了一些容光,眼中掠过满意之色。
“婉儿啊,最近有些忙,倒是忘记问你了,那日你母亲生日,朕是准了你一日的假期的,你怎么第二天一大早就回来了呢?难不成,你这个孝女惹你母亲生气了?”带着亲昵的语气,武则天问道。
上官婉儿脸色一红,随即便立即敛去。她知道武则天所谓的“忙”,并不是因为政事繁忙,而是忙于和自己的小情人花前月下,风流快活。
“没什么,奴婢只是觉得,呆在家中似乎也没什么事情做,便回来了!”上官婉儿淡淡地说道。
这也正是上官婉儿的聪明之处。一般人,遇上这种机会,自然会说,舍不得陛下你之类的话,反正免费的忠心,谁不表谁【创建和谐家园】。而上官婉儿却知道武则天是从严酷的宫斗中走出来的胜利者,武则天对于小人物的这种心理把握得极为准确。所以,上官婉儿从不通过言语来表露自己的忠心,她只做最实在的事情。
武则天也最喜欢上官婉儿这一点。她能体会到上官婉儿的忠心,却从不会听见她歌功颂德的声音。作为一个听惯了歌功颂德,而且也渐渐对这种歌功颂德产生了不小的免疫力的皇帝,当武则天听见上官婉儿平实的言语,总是有一种另类的感慨。
“哦,那你这次出宫,可发现外面有什么特别好玩的事情?”带着难得显露出的童真,武则天笑着问道。
“特别好玩的事情么?”山官婉儿手上不停,脸上却显露出思索之色。过不多久,她笑着说道:“有两件呢,第一件,最近坊间不知从哪里流传出一些小吃和菜肴的菜单,十分的可口。还有一种茶,叫做炒茶,十分的香浓可口。这个,奴婢也亲口品尝过,说实在的,比起大家您皇宫里面的茶,也丝毫不差哩!”
“哦!”武则天大感兴趣:“你的厨艺很不错的,哪天就把这几样做给朕吃吃看!”
“好哇!”上官婉儿笑道。
“还有另外一件趣事呢?”武则天对这第一件趣事十分的满意,遂继续问道。
“这第二件,是关于来俊臣的。听说来县尉上次被卸职之后,在家里潜心著书,竟然写出了一本书,哦,这书奴婢还带了一本进来哩!”
“哦!”武则天兴趣大起:“来俊臣还会著书?这可真是奇闻。可惜,早朝的时间已经到了,咱们先去早朝,回来之后,我倒是要好好看看他来俊臣能写出什么样的书来!”
第135章 谁能扛鼎!
万象神宫的大殿内,前面一大群坐着的紫衣官员,后面红、绿、蓝三色官员则是依次而立,神情肃穆。显然,大家都知道,今天的大朝会,将会有重要的事情要讨论。
女皇终于在宫娥的簇拥之下,姗姗而来。这也让一些忧心忡忡,担心女皇进一步坠入深渊的大臣们暂时地放下了心思,开始为下一次女皇是否能如时参加早朝而忧虑起来。
行礼已毕,站在武则天左手边担任殿头官的上官婉儿上前两步,唱道:“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其实,高宗在位的晚期,博闻强识,记忆力惊人的上官婉儿就开始跟着两位“圣人”临朝了。那时候,高宗顾忌面子,觉得带着一个十几岁的小女孩上朝有些不像话,便在御座后面设一个小小的位置,专供上官婉儿坐。上官婉儿便在那个位置上记录各位大臣的言行,以备二圣临时咨询。
武则天践祚之后,也就比避忌上官婉儿了,直接把她从御座后面扯了出来,让她代替宦者来当这个殿头官。武则天觉得,自己一个女人既然能当皇帝,身边的一个女人当殿头官自然没有什么问题的。事实上,也就是从这时候开始,上官婉儿成为了整个朝堂里面最有权势的人物之一。这一点,也许连上官婉儿自己,都没有意识到。
第一个奏事的大臣是地官尚书杨再思。他从跪坐者的位置上爬了起来,来到大殿中心,奏道:“臣启陛下,契丹蛮夷自从去岁在匪首李尽忠的带领之下反叛我大周以来,接连进犯我境内,已经对我大周北方,尤其是北京太原府、幽州都督府一带百姓的日常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困扰。他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也暴露了他们对我大周天朝煌煌天威的藐视和不屑。而今,首恶虽然已死,契丹贼人还在次恶孙万荣的带领之下,对我天朝王师进行顽抗,对我天朝疆土进行无休止的侵袭。如此悖逆狂贼,不杀不足以平民愤!不杀不足以息民怨!还请陛下务必遣天朝王师将之一举剿灭,以安天下百姓之心,以固我大周社稷之根本!”
其实,契丹反叛,谁是谁非,还真不是一句话就能说清楚的。
当初,【创建和谐家园】厥的可汗,被唐朝封为松漠都督府都督的窟哥对于唐朝的兵威十分的畏惧,加上他当初本就是被太宗李世民一手扶上这都督之位的,他本身就是唐朝在契丹的势力话事人。所以,终窟哥的一生,他对大唐朝廷又敬又畏,绝不敢有丝毫的违逆。
可到了窟哥的孙子李尽忠这一代,事情就有些不一样了。首先是李尽忠本人对于武周并没有什么感恩之心,加上周边的汉官还是以当初对待窟哥的态度来对待李尽忠,自然更加令他不悦。而且,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契丹部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发展壮大,战斗力到了巅峰。而反观武周这边,当初随着太宗李世民东征西讨的老兵或老或死,代之而起的兵将素质都远远不如当初,战斗力大打折扣。此消彼长之下,契丹人也渐渐觉得继续受制于南朝,已经是对他们作为草原之鹰的羞辱。
当然,也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自从武周代替李唐成为南朝的正统之后,契丹人反叛在道义上的障碍也就自然消除了。他们当初是被李家的皇帝扶上去的,如今的武则天窃取了李家的江山,也算是李家的仇人了,他们反周也就是帮助昔日的恩人讨回公道。
虽说北方的游牧民族素来不讲究这些道义上的东西,但名正言顺之下,行事自然是更加肆无忌惮。
也就是因为有了这些原因,契丹人反叛这不到一年的时间内,连战连捷,若不是后来武则天临时派了贬谪出去的狄仁杰来坐镇幽州,说不定北方重镇幽州都已经被契丹人拿下了。
按理说,契丹总共就那么几十万人口,能战之士也就是十万左右,对于武周这个庞然大物而言,真是太微不足道了。可是,他们就是能将武周的北方搅得一片混乱,片刻也难以安宁。这无疑是很让武周朝廷扫面子的事情。所以,在武周朝廷中,不论是哪一派,在对待契丹的问题上,都是坚定的主战派,唯一的分歧就在于派谁去战,怎么战还有后勤保障等问题。
杨再思的话音刚落,就引来了一阵窃窃私语之声。在这一刻,不论是武将还是文臣,都显示出了灭此朝食的决心,纷纷表示一定要狠狠地战上一场,尤其是西班武将之中,群情激奋,每个人的脸上都写似乎写着对契丹人的不共戴天之仇。
一时间,偌大的一个万象神宫正殿都有些乱了。
而就是在这样的气氛之下,西班的武将之中,有一名坐在前列的大将却是低垂着头,一言不发,和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若是你仔细看的话,还会发现他的双目直视着前方,竟是一动也不动,就好像定住了一般。
这位大将大约六十岁上下的年纪,眉宇已略见斑驳,不过天生一副金刚怒目的样子,看起来还真是颇有几分霸气。
武则天倒是比一般人冷静一些,伸出双手虚压一把,众人立即静了下来。女皇在朝堂中的绝对威严,是没有任何人能够挑战或者是敢于挑战的。
“杨爱卿,北方的边患不可不除,朕也是知道的,未知你心里可有适合的人选?”
“啊!”杨再思微微一怔。他以一个文官的身份执掌兵部,外来的和尚实在是不好念经,兵部的同僚们都不大理会他,而朝廷里的武将更是对他不屑一顾。因而,他这个光杆夏官尚书其实根本没有什么亲信,更不和任何一个大将交好,武则天蓦然让他推举人选,他顿时犯难了。
这种大战,没有权威的将领派上去不会有用,而有权威的将领谁又愿意去和不要命的契丹蛮子拼命。要知道,契丹蛮子自从起兵起来,打了这么多仗,每战必胜,已经让武周的大将们渐渐失去了剿灭他们的信心。这些大将本身的权威都在他杨再思之上,推举他们,就是把他们往火坑里推,人家岂能饶你!
“还请陛下定夺!”杨再思只能硬着头皮说道。此言一出,他感觉有一道锐利的目光直射进他的皮肤,深入骨髓,让他浑身难受。他立即知道,自己这个夏官尚书的职位已经做到头了。
当今天子武则天生性好变,她对于自己的百官总是怀着一种不放心的态度,时刻准备着将他们替换掉。这种不放心,体现在行动上,就是无休止地升官、贬官、调迁。一旦某个官员哪天做了件什么令她不满意的话,或者甚至只是说错了一句话,很可能就面临着走人的命运。所以,如今这朝廷里的百官也同样的充满了不安全感。这大概也就是会出现娄师德、苏味道这种人物的原因吧!
“诸位爱卿可有适当的人选推荐?”
朝堂里一片寂静。
看着这济济一堂,又好似空空如也的朝廷,武则天的心里不由自主地想到了当初被自己杀掉的大将程务挺。可是,这念头只是在她的心头一闪而过,她的心坚定起来,对于自己的政敌,不管是怎样的英勇善战,文成武就,都必须要死!
就在此时,一个古怪的声音传来,立即将武则天的目光吸引了过去。
第136章 可惜
万象神宫大殿四面都是墙壁,容易产生回音,特别是在大家都缄口不言的时候,任何一点声音都容易引起众人的注意。随着这个声音传来,不仅武则天的目光被吸引了过去,几乎所有前面的官员目光都转了过去。而后面那些看不见的,听见这声音,也纷纷踮起脚跟来,想要寻找声音的源头。
众人都是闻风而动,唯有一人不动如山,他便是那个一直呆呆地“望着”前方的那个武将,因为他就是这声音的制造者。在众人【创建和谐家园】辣的目光之下,那“呼呼”的声音还一个劲的从他的鼻子里喷出来,让他整个人显得特别的滑稽。也不知道是为何,这厮居然在大朝会的现场,就这样睡着了。若不是他鼻子里发出的鼾声太过刺耳的话,单是看见他“低头沉思”的样子,一定会以为他正在忧心国事呢。
武则天皱了皱眉头,待要发怒。但斥责之言到了嘴边,她忽然又一转念,把那话头咽了下去,换上柔和的语调,她沉声说道:“王爱卿,你有何高见?”
原来,坐在那里“为国忧心”的便是左卫大将军王孝杰。以武则天的性子,在朝堂之上打瞌睡,就是拂了她老人家的脸面,肯定难以有好下场。这一次,王孝杰如果只是被贬下去当个小官的话,完全称得上幸运,说不定还会落得“藐视朝堂”之类的重罪,殃及全家。
应该说,程务挺救了王孝杰。武则天刚刚还念着程务挺,想到程务挺死后,大周朝廷已经没有几个能独当一面的大将了。王孝杰虽然比起程务挺那样的大将还差着一个不小的档次,在当今的朝堂之中,却还算是一员猛将,就这样将他放逐出去,在如今这个用人之际未免可惜。
而且,有唐以来,各卫、镇的大将军其实并没有什么兵权,平时调动十个人以上的兵马,都需要有圣谕才行。加上武将又不能参与政事,文臣们在讨论国家大事的时候,武将们只能站在那里干瞪眼。像王孝杰这样的将领,主要的工作就是上朝、打马球、玩乐。
当你困极无聊的时候,无意间睡着了,也算不得特别大的过错……只要皇帝不愿追究的话。
王孝杰对于武则天的话“嗤之以鼻”……他的鼻子上冒出一个泡泡来,几个大臣见了,顿时掩不住笑出声来。想武皇素来以严苛著称,她的朝堂是大唐开国以来最为严肃的,莫说眼前这种情况,平时就是交头接耳的都极为罕见。今日这一幕的出现,着实让大家感觉既诧异又新鲜。
一些和王孝杰交好的官员开始着急起来,官场上多得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事情,王孝杰的命运也在间接牵扯到他们的命运,他们完全有理由,也有必要像关心自己的命运一样关心王孝杰的命运;而一些和王孝杰暗中有些芥蒂的,则是欢欣鼓舞。遇上这样的事情,武则天若是不处罚王孝杰,实在有点说不过去,也完全不符合武则天一贯的作风。
“王爱卿……”武则天又喊了一声,语气里终于带上了一点烟火气。
王孝杰身后的一名官员见热闹也看得差不多了,便伸手推了王孝杰一把。
“啊!”王孝杰身子一颤,随口骂道:“谁入娘的推我,大半夜的也不让人睡个安稳觉!”他竟然还以为这还是在自家的床上呢!
满殿震惊。
遇上这么好笑的事情,众人本来应该哄然大笑的,可没有一个人笑得出来,每个人都仿佛看见了一个美满的家庭正在走向破灭的步伐。
“陛……陛下!”一眼看见高高在上的御座,王孝杰的一颗心顿时坠入了无尽的深渊之中,他终于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多么愚蠢的错误!就是在昨天,他新纳了一名美艳的小妾,晚上终于有了一场许久没有的放纵和癫狂。然后,他本该睡觉的时间,就留在这朝堂之上了。
“色字头上一把刀”,没有什么时候,王孝杰对这句话的体会能有现在这么深刻。可是,说出去的话就如泼出去的水,想收回来已经是不可能了,王孝杰只能从自己的座位上站起来,来到大殿的中心俯首跪地,等待武则天的雷霆之怒。
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武则天并没有生气,她的脸上,甚至连方才那点烟火气都消失得无影无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