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大唐第一世家》-第58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不知处弼兄自己有何想法,还请直言,嗯,小弟虽然人轻言微。

        不过我大哥,好歹在父皇面前能说得上话。”

        李承乾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

        “不错,若是贤弟有何要求,只管讲来,愚兄也可为贤弟应援一二。”

        对于这两位皇子的示好,程处弼很是欣慰,不过,他也的确有自己的烦恼。

        “多谢二位,我们老程家对朝庭,对陛下忠心耿耿。

        若能入仕,随父、兄一同为陛下效力,这自然是我的荣幸。”

        “我记得孙、袁二位道长跟我提过。

        咱们大唐有专门负责治病救人,还有编撰医书的太医署。”

        “……太医署?”李承乾与李恪互望了一眼,都看到了彼此眼中的迷茫。

        李恪忍不住提醒程处弼道。

        “兄台,太医署,那不过是太常寺治下的一个署,职低位卑……”

        “怎么,看不起治病救人的医者?”程处弼直接就不乐意了。

        作为乡镇卫生院的技术骨干,医学院高材生,程处弼一向都为自己的职业而深感骄傲并引以为荣。

        李承乾瞪了眼不会说话的李恪,耐心地解释道。

        “我三弟并没有这意思,只是我朝体制,承继前朝,太医署,亦未有什么变动。”

        太子的面子,总是要给的。程处弼也懒得跟学不过三车,才不过二斗的蜀王计较。

        “殿下,朝廷若是能够多看重医者几分,重视医学技术的发展。

        那天下百姓中,因病而亡者,至少能够下降几成。”

        “且不说过往的乱世,便拿如今来说,单单是长安以及周边。

        今春因为狂犬病疫,而导致的死者就有数十人。”

        “而我大唐疆域万万里,若是都能够推广普及开来,一年之春,便可挽救多少性命?”

        作为一位以救死扶伤为天职的医务工作者。

        程处弼认为古代的朝庭,对于医疗工作的支持,实在是太过淡漠。

        虽然在古代,想要推广全民医疗保险那是不可能的事。

        但是国家如果能够多注意一下提高医者的地位。

        由朝庭来统一的培养大批的医务工作者,让他们奔赴长城内外,大江南北。

        必然会让大唐盛世人口中的病死率得到控制,同时也便于大唐医疗技术的提高和进步。

        “……”李恪与李承乾,呆呆地看着这位一边灌酒一边愤愤地唾沫星子横飞的程老三。

        虽然觉得他说的在理,可你没必要这么激动吧?

        隔壁的雅间里,李世民双眉紧锁,仔细地倾听着程处弼那明显带着抱怨意味的吐槽。

        这位程老三话虽然前言不搭后语,可也不得不承认他所言的确很有道理。

        年纪轻轻,却能勇于任事,又有着一颗忧国忧民的赤子之心。实在是难得……

        李世民的嘴角微扬之后,很快又敛起无踪。

        想要去太医署?那是不可能的滴。且别说这小子救下了秦卿,之前又挽救了房卿的妻儿性命。

        这样的功勋岂是太医署能承载得住的。最多,也就是让这个对于医道很感兴趣的程老三,在太医署兼个职。

        至于他的去处……

        “陛下,太子殿下和吴王殿下来了。”一声低唤,打断了李世民的思路。

        二人步入了雅间,恭敬地朝着李世民一礼,然后都正襟危坐,表情很是严肃沉稳。

        “承乾,你觉得程三郎此人如何?”李世民淡然一笑道。

        李承乾想了想,这才答道。

        “禀父皇,儿臣以为,程三郎言语朴实,却又极有自己的见地,看法很是与众不同。”

        “父皇,儿臣的想法与兄长一般,儿臣也觉得,程三郎做事谨慎认直,一丝不苟……”

        听着两个儿子对二程处弼的感观与看法,李世民沉吟良久。

      ¡¡¡¡Õâ²Å»º»ºÆðÉí£¬³¯×ÅÀî³ÐǬ΢һò¥Êס£

        “那依太子之见,程三郎可担当何职?”

        听到了这声太子之称,李承乾心头打了个激灵。

        此刻提问的不再是父亲,而是大唐的皇帝陛下。

        李承乾凝神肃目,仔细地思量了一番之后,这才咬了咬牙朝着李世民恭敬一礼。

        “儿臣甚喜程三郎之高才,然程三郎年纪尚轻,贸然降之于大任反而不美。

        故儿臣以为,程三郎可入仕东宫,可为儿臣之臂助,还能磨砺……”

        李世民不禁嘴角轻扬。“这还是太子,第一次主动向朕提要求。”

        听得这话,李承乾不禁有些惶恐,正不知该如何解释,就听到了父皇再度开口。

        “朕乏了,先回宫吧,程三郎的事,朕再考虑考虑。”

        “……”

        ……

        一顿吃吃喝喝,途中被那对哥俩问了奇奇怪怪的问题,好在程处弼也算是久经风浪之人。

        自是应对从容,还能不耽搁吃喝。满意地拍着肚皮,跟两位皇子道别,这才迈着四方步往程府的方向而去。

        嗯,炮豚,在西南地区又叫小猪烧烤。

        程处弼倒真没有想到,原来充满乡土气息、田原风味的小猪烧烤在古代居然有这么高大上的名字。

        一边走,一边唏嘘。当着两位皇子的面,程处弼其实还有很多的真心话。

        但是对方只是皇子不是真心人,没必要说出来罢了。

        就像自已掌握着简体字,掌握着处方体,掌握着英文字母,汉语拼音,甚至还会几国语言。

        但是这些技能,对于自己成为大唐封建王朝官僚体制中的一员,完全没个·用(本想打个鸟字,但是考虑到本书一贯的正能量,就以·号代替)。

        就自己这只在乡镇卫生院这种最低层的企事业单位里,凭着技术而非头脑吃饭的技术工作者。

        还是应该到一些,比较清闲而又适合自己施展才华的岗位工作,比较符合自己的理念。

        再加上有作为凶名赫赫,却又偏偏在大唐的军方有着很强号召力的亲爹程咬金作为自己的坚实后盾。

        想必,应该能让自己,安然而舒适地享受,乏味而又枯燥的官二代生涯。

      第86章 太子东宫左内率副率尚缺其一

        李世民眉头紧锁,手指头轻轻敲击在案几上,似乎遇上了一件十分纠结的难题。

        而一旁,房玄龄与长孙无忌垂眉正襟危坐,似乎正在等待着天子的决断。

        就在此时,偏殿外,传来了一声宦官的禀报。“陛下,太子殿下到了……”

        “太子?宣。”李世民抬起了头,看了房玄龄与长孙无忌一眼后淡然地吩咐道。

        不多时,李承乾便迈步进入偏殿,先是目不斜视地朝着李世民一礼,又向长孙无忌与房玄龄行礼。

        举止有度,语气和态度都谨慎而又谦恭,让李世民眼中露出了一丝欣慰,不过很快又敛藏无踪。

        “太子今日来见朕,所为何事?”

        李承乾从袖中取出了叠好的策论,恭敬地双手呈上。

        “父皇前些日子让儿臣写的策,儿臣已经写好了,今日特来献给父皇,请父皇斧正。”

        “好,等朕先瞧瞧……”李世民抬手接过,仔细地欣赏起了长子的手笔。

        李世民那张脸一直不见喜怒,凝神而观,李承乾恭敬地正襟危坐,内心揣揣。

        足有柱香功夫之后,李世民这才抬起头来。

      ¡¡¡¡¿´µ½Àî³ÐǬÄÇÂúÊÇÆÚÅκÍìþìýµÄÁ³ÅÓ£¬ÕýÏëÒª¿ª¿Ú¡£

        却又生生忍住,将李承业的策论,递到了身边的长孙无忌手中。

        “二位卿家,你们也瞧瞧,点评一二。”

        李承乾只能有些黯然地又垂下了头,看到这一幕,李世民心中一软,这才温言道。

        “承乾你这份策论,依朕观之,你还是用了心的。”

        李承乾心头一喜,挺直了脊梁,难得父皇会夸奖自己,实在是有些激动。

        “……陛下,依臣之见,太子殿下的这篇策论极有见地,实在是不可多得。”

        长孙无忌抚着长须赞叹道。

        房玄龄也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附合了几句,李世民脸上渐溢笑意。

        “二位卿家,莫要在夸奖他了,此策倒也可算得良作,朕希望你能够再接再励。”

        “儿臣明白。”李承乾恭敬一礼答道。

        李世民目光扫过跟前诸人。“看到了太子,朕倒想起一事。”

        房中的三人齐刷刷地抬起了头来,看向这位大唐皇帝。

        “太子东宫左内率副率尚缺其一,未曾补齐……”

        看到李世民投来的目光,长孙无忌恭敬地颔首答道。“禀陛下,确有此事。”

        李世民抚着鬓须,似笑非笑地扫了李承乾一眼。

        “不知这个职位,是否适合程三郎。”

        此言一出,李承乾两眼一亮,而房玄龄若有所思,长孙无忌则是脸色微变。

        看了一眼房玄龄,朝着李世民一礼。

        “陛下,臣觉得不太妥当,毕竟那程三郎患失心症之事流传甚广。”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9 14:3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