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大唐新秩序》-第29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突击契丹人畜牧营地的行动动员了白狼山所有男丁,以斥候队为先导,由能够夜视的士兵负责牵引和整理行进队伍,途中不点一支火把,不作片刻休息,不许任何人交口接耳,终于在天明前赶到了营地之外。

        清晨的薄雾还没散去,营地外一片悄无声息。前营士兵从四面围住营地,在各队队官的指挥下迈着整齐的步伐,按序列冲入一座座帐篷。整个过程很安静、很有序,不到片刻工夫,便控制了全局。各个帐篷中时不时发出几声惊慌所措的呼喊,或是几声清脆的兵刃交击,耳力稍好者,还能听到刀枪刺入人体所发出的“噗噗”声。

        将各处帐篷内的契丹人清理完毕后,士兵们迅速按照序列在营地外【创建和谐家园】整队,同时,随军而来的百姓则打开各处围栏,将圈舍中的牲畜驱赶出来。

        李诚中很满意这种有序迅捷的高效,整个过程中他甚至没有发出一条命令,士兵们便在各队队官、各伙伙长的带领下完成了任务,与上次袭击品部冬季营地相比,这次攻击更加静穆、更加肃然。

        没有片刻耽搁,前营在雾散前就离开了契丹营地,踏上了返程的路。李诚中骑在马上,一边走一边听姜苗禀报这次袭击行动的战果。

        “攻入营地的是甲都左队、乙都左队和丙都右队,全军无一伤亡,斩首二十级,救出百姓七十三人……”姜苗的脸色有些凝重。

        “斩首二十级?”李诚中愣了一愣。

        “嗯……缴获皮帐二十一顶,牛四十头、羊两千只,没有马……”

        牛羊的数量还好,牛虽然少,但羊却不少了,只是……没有马?李诚中不由心下就是一紧,忙将后队中的解里和王大郎叫到身前。

        解里和王大郎也皱着眉仔细思索,王大郎喃喃道:“昨天某和教官仔细点过数的,契丹兵有八十人以上,战马也有近百匹,怎么没了呢?”

        解里一脸郑重,向李诚中道:“大人,肯定有问题!”

        李诚中的不安越发加剧,他连忙下令全军加快脚步,同时命王大郎和解里将斥侯全部撒了出去,在队伍周边三里内警戒。

        当天色大亮的时候,所有斥侯几乎如约好一般,同时撤了回来,奔行之间十分匆忙。李诚中深吸了一口气,他已经明白这意味着什么了。当下立即举手,示意全军停步。

        “前方发现契丹主力,约八百人,所备战马无数,距此五里!”

        “东南发现契丹骑队,约二百骑,正在逼近!”

        “西南发现契丹骑队,约百骑,远远跟随,没有进一步动向!”

        ……

        中计了!李诚中内心里的深深不安终于得到了证实,鼻尖立刻渗出了一层白毛汗。但他知道自己是主将,在这个关键时刻,所有人的眼睛都看着他,他的一举一动都关乎全军士气和安危,他绝不能流露出一丝慌乱。

        李诚中点了点头,深深吸了一口气,强迫自己镇定,然后下达了第一道命令:斥侯继续警戒,士兵取出干粮就地用餐。

        在各队队官的口令下,前营士兵一队队整齐的就地坐下,取出干粮吃了起来,没有随意说话、没有交头接耳,一切依然那么有序、那么整肃。所谓将为军之胆,其实军又何尝不是将之胆。看着前营士兵经过一个冬天训练后展现出来的这种有序、守纪的气质,李诚中忽然笑了,最初被契丹人引诱而中计的那种不安和惊慌在这一刻忽然烟消云散。

        好吧,我承认我中伏了,我承认我被算计了,可是那又怎样?想要消灭我们,你依然要亮出兵刃过来打了再说!

        光化三年三月初七,经过精心筹划的契丹品部终于将白狼山中的卢龙军平州前营成功诱到了草原之上,当平州前营打草谷顺利返回的时候,他们遇到了设伏的契丹品部主力。参战的契丹品部一方共有骑兵七百、骑步兵四百,卢龙军平州前营共有三百八十名步兵、五十余名骑兵,其中有三十余骑为契丹降兵,此外,还有一百多男丁民夫。

        这是今年以来卢龙军和契丹人之间爆发的第一场野战,与去年底发生在广边军的那场野战相比,双方的参战兵力要少得多,兵力悬殊对比也要大得多。但这场野战的意义却十分深远,不仅影响到了整个营州的发展态势,还改变了关外东北的格局。李诚中穿越以后蝴蝶翅膀扇动了很多次,只有这一次,才算真正产生了蝴蝶效应。

        图利听着游骑流水般报上来的敌人军情,微微撇了撇嘴。他搞不清楚弟弟兀里这个冬天到底在做什么,就前面这区区几百【创建和谐家园】士兵,愣是让兀里在白狼水前停顿了好几个月,甚至还折损了数百契丹勇士。

        图利自打将兀里擒获之后,便详细询问了这个冬天发生在榆关之外、白狼山下的所有经过,他也听说了发生在关墙其他要塞处契丹各族攻打卢龙军的情况,两相结合之下,便知道【创建和谐家园】善于防守。在听说兀里冬季营地被洗劫的事情后,心里嘲笑这位弟弟之余,立刻就想到了引诱平州军出山的法子。果然是牛刀小试,便告功成。

        在草原上,面对自己上千勇士,区区数百平州军又能折腾出什么妖蛾子来呢?图利已经不再将心思放在眼前的平州军之上了,他在思考如何攻打榆关。至于兀里,将会在部族长老大会上处死,他要用兀里的鲜血来震慑那些不服的族人,而可丹,他会尽力再劝戒一番,让这位勇士为自己效力。至于大母——那个出自述律家的女人,图利很想让她早日去陪伴自己已经身亡的父亲,可是……算了,把她送回述律家吧,还是要顾及述律家颜面的。

        “【创建和谐家园】的斥侯已经被我们赶回去了……”

        “【创建和谐家园】大队停了下来,没有举动……”

        “【创建和谐家园】正在吃饭……”

        ……

        图利想了想,既然【创建和谐家园】不动,那我就过去吧,早点解决掉这些平州军,也可以早些回去谋划进攻榆关的策略。

        小半个时辰之后,契丹大队来到了平州军一里外,东南方向和西南方向的两队骑兵也出现在战场之上,他们向契丹大队方向靠拢了一些,求得联络的同时,在平州军正前方构成了一道半弧形的包围圈。

        弧形包围圈实际上等于锁死了平州军的有效行进路线,平州军的任何前进方向都被契丹人挡住了。图利是不用担心平州【创建和谐家园】身向后的,如果平州【创建和谐家园】身向后,他会在惊愕之余毫不犹豫地下令追杀。在冷兵器时代,两军阵列之时将后背留给敌人的做法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只会导致全军崩溃。

        中国历史上似乎只有两支军队能够做到阵前“转进”而不崩溃,一支是蒙古大军,他们屡次运用这一战术击溃兵力远远多过自身的欧洲联军;另一支是大明著名关宁将领祖大寿,他多次在后金军阵面前成功率部“转进”而不伤一发,代价是将其他明军兄弟部队葬送在后金铁蹄之下。

        图利看到平州军摆出来一个步兵方阵,队形十分严整,横直竖齐,宛如一体,不由有些钦佩,稍微收起了些许轻视之意。只是方阵外仅有一排枪兵,就这种单薄的枪阵便想阻止契丹勇士的冲击么?但不管怎么说,这种结阵的步兵都是无法用骑兵冲开的。图利听说过两百年前大唐的具装甲骑,使用那种连战马都披挂战甲的重骑也许才是对付结阵步兵的有效方法吧。只不过那种重骑造价太高,使用起来也不具备灵活快速的特性,不适合草原上的厮杀,是以图利听说过后也没放在心上。

        图利招过身边的卜登,向他吩咐道:“给你两百人,把平州军的方阵给我撕开。让勇士们注意躲避弓箭,尽量减少伤亡。突入进去后直接杀向平州军的将旗,把那杆旗子给我放倒!”

        卜登是荣哥长老的儿子,跟随图利东征之时立过许多战功,图利对他也十分看重,此次便命他带兵去打头阵。卜登兴奋的答应着,舔了舔嘴唇,点齐二百契丹兵,吩咐众人上马,便缓缓驰出了契丹本阵。

        东征之时,卜登大大小小也和靺鞨人打过许多仗,在大凌河畔、燕郡城下时,靺鞨人摆出来的步兵方阵比眼前平州军的方阵更加密集、更加紧凑,只不过队形没有那么齐整罢了。当时卜登奉命冲击,一个照面便杀入靺鞨人的步阵当中,片刻功夫便将靺鞨人阵形冲乱,为最后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刻面对平州军人数稀少的步兵方阵,卜登更是不惧。

        两百契丹步卒骑上早已恢复体力的战马,略作整束,便跟随在卜登身后,向一里外的平州军阵而去。战马刚开始时缓步前行,然后逐渐提速,到了距平州军还有二百多步之外,便加速到最大。

        卜登忽然看到一片黑乎乎的箭矢从对方阵中腾起,他只来得及喊了一声“躲避……”,箭矢便从空中急速斜坠而下,迎头撞进了骑群之中。卜登大吃一惊,冲在前排的契丹骑兵因为视线开阔的原因,最先看到了平州军的箭矢,是以都把身子伏得很低,减少了中箭的迎击面,但后面的契丹兵则没有那么好运了。平州军的箭雨来得比预计中要早很多,后排的契丹兵还没做好伏下身子的准备,立刻遭受到极为惨重的伤亡。一阵凌乱的人吼马嘶之下,仅仅第一波箭矢,步登就损失了三十多骑。

        卜登眼角余光看到身边一个契丹勇士中箭的过程,那箭从上方落下来,穿过勇士背后的皮甲,直接没了下去,连箭羽都穿进了那个勇士的身体里,然后这个勇士连同胯下的战马斜斜向后倒了下去……人马没有分离……这说明什么?说明那箭穿过勇士的身体后没有停下来,余力甚至足以让箭头插入勇士身下的战马!

        卜登大骇之下,心中闪过的第一个念头就是:对方有车弩!

      第七十七章 仁恕之道(十)

        卜登在燕郡城下是见过渤海人车弩威力的,那些车弩极为笨重,安装在燕郡城头。整个燕郡城的防御乏善可陈,唯一给契丹人造成麻烦的就是这么一具车弩。在卜登看来,平州军阵中所发箭矢的距离和杀伤力几乎可以和那具车弩相提并论了。在急速的前冲中,卜登努力瞪大双眼,但是他没有看到车弩的身影,他看到了平州军第一排枪兵身后的弓手,那些弓手正在张开一具又长又大的巨弓……

        李诚中的平州军前营当然没有配备车弩,他们正在使用的是与英格兰长弓极为相似的一种单体巨弓。这种巨弓所发的箭矢当然也比不上车弩,只不过卜登在燕郡城下见到的那具车弩已经破旧不堪,所以从射程和力道上看,与巨弓接近。

        二百八十名前营士兵按照平日的演练顺序,依次开弓发射,在步阵前方两百五十步至一百步的范围内形成了不间断的箭幕覆盖,当卜登带领的契丹士兵冲过这片地带之后,两百契丹人被足足射落了一半!这就是巨弓的威力。

        罗源安是钟四郎手下的士兵,在榆关时因功提升为伍长,百狼山中斩首两级而升伙长。罗源安作战勇敢,善于搏命,但脑子却不甚灵光,在白狼山文化课和军事课上成绩十分糟糕。他作为一伙之长,自家对于课堂上的内容本就理解不透,再回到伙里传授给弟兄们时便更加糊涂,在经历过三次“差”的评价后,又从伙长一职上被撸到了伍长。虽然职级下降了,但他却由衷松了口气,反而在这个位置上待得舒心踏实了许多。

        按照之前的演习,罗源安接过大车上递下来的巨弓,随同本伙弟兄站在了第一排枪兵之后,伙长站在本伙左侧第一,他和另一个伍长则站在本伙中间和最右侧的位置上。听到队官钟四郎的呼喝之后,罗源安紧扣箭矢的右手拇指一松,大箭向斜上方陡然飞了出去。他没有功夫去看箭矢的去路,又从脚边的草地上拔出一支大箭,张弓扣弦,只是角度稍微放低了一些,巨弓顶端下的弓梢从头顶移到了眼角的位置,然后在钟队官的呼喝声中,放出了第二箭……

        等脚下草地上插着的三支大箭全部射完,他迅速将巨弓传递给右侧的弟兄,然后接过左侧弟兄传来的巨弓做着连续向右传递。转眼间巨弓就被专门等候的民夫收走,罗源安拾起地上的木枪,在钟队官“持枪”的口令下,将木枪立直在身旁,又在钟队官“架枪”的口令下,将木枪架到第一排士兵的肩膀上方,枪尖冲外,行成第二道枪林。与此同时,罗源安听到身后传来各队队官的呼喝指挥声,按照平日的演练,他知道身后是第三排枪兵弟兄,他们的枪尖斜指地面。

        原来的枪阵只有两排枪兵,经过和“狼军”的实战演练之后,这才加入了第三排,目的是为了防范契丹人从脚下滚入枪阵。在和“狼军”演练的时候,契丹人从下盘进攻的战术让最开始的几个队吃了大亏,罗源安所在的甲都左队便是其中之一,他的脚踝被契丹“狼军”的木棍连续击中了三次,按照演练规定,当时罗源安被计入战殁行列,退出了演练。

        罗源安的眼睛死死盯住从马上翻身滚落的契丹人,这些契丹人手持圆木小盾,借助马速的冲力,翻滚着从脚下冲入了枪兵阵列之中。那些马匹则在枪林面前自动转身,远远跑了开去。

        第一排枪兵立刻将枪尖向下摆开,在各伙伙长的指挥中斜刺地面滚过来的契丹人,顿时将七八个契丹人刺死在地上。还有一些契丹人则趁着第一排枪兵刺出木枪的空虚钻了进来,却被早有准备的第三排枪兵缠住,眨眼间顿时了账。

        更多的契丹人顶了上来,其中一些手握长兵刃的疯狂挥舞着兵刃,格挡枪兵刺出的木枪。罗源安前面的枪兵被一个手持狼牙钉棒的契丹人扫中了肩膀,顿时血流如注,人也缓缓软倒在地,罗源安没有思考的时间,按照平常的训练,机械的踏前一步,顶上了前排空下来的位置。在罗源安顶上去的同时,他按照训练要求猛地跨上一步,口中大喝一声“杀”,木枪刺出,正好把使用狼牙钉棒的契丹人逼了回去。

        卜登率队冲上去之后,图利就感到情况并非自己想的那么简单。在平州军远程打击下,契丹步卒冲到平州军方阵前的时候,已经损失了一大半人手,这个结果令图利惊诧莫名,除了震惊以外,还心痛不已。那可是百余名契丹勇士啊,还没冲到敌人面前便折损在路上了,在燕郡城下面对三千靺鞨人时也没损失那么多。但他来不及去深思,多年的作战经验让他立刻下达了第二道命令,他将手头剩下的二百步卒投了上去。

        图利的第二个命令很及时,第二波契丹人没有遭到之前那样的超远程箭幕攻击,只是在距离一百步的范围内遇到了两波箭雨,损失了十多人。第二波步卒的投入也让平州军枪阵经受了巨大的压力,双方在交战的第一线激烈厮杀着。

        李诚中站立在自己的将旗之下,凝目注视着正在厮杀的枪阵第一线,心中有几分骄傲,有几分自豪。这些关外逃难的百姓几个月前连刀枪都握不稳,经过自己一个冬天的训练,如今结阵而战之下,竟然丝毫不弱于那些经历过不知多少征战的契丹人。虽说拼杀技巧和个人武勇不及对手,但凭借着严整的纪律和服从性,依靠着对阵型近乎条件反射般的熟悉,真的抵挡住了契丹人的正面进攻。

        在成排的枪林面前,契丹人损失惨重,一排排扑上来的契丹士兵被整齐击刺的枪林戳翻,还有一些试图从下盘杀进来的契丹人也都被后排的枪林钉在了地上。但尽管如此,他们的勇猛仍然给前营士兵带来了很大伤亡。

        正面第一线的枪阵虽然稳若磐石,折损却不小,就在战线胶着的短短片刻中,已经有二十多名枪兵战死,他们的空隙则由第二排、第三排的枪兵顶了上去。虽然就交换比来说,几乎达到了1:2甚至1:3,但李诚中仍然承受不起这种损失,他的士兵才四百多人,如果任凭这么交换下去,他还能剩多少?

        李诚中又将目光投向远处的契丹大队和两侧的两队骑兵,陷入了苦苦思索之中。维持阵型不做改变,他的枪兵将损失大半,等契丹骑兵开始攻击的时候,拿什么抵挡?如果变阵,则等若自动解除对付骑兵冲击的最大依仗,若是在自己变阵之时对手反应迅速,立刻发起骑兵冲锋,前营就很可能当场崩溃。这是一个两难的问题,不变就是慢慢等死,变阵很可能立刻去死,到底该怎么办?

        兵力太少啊,若是他也有一千士兵,不,哪怕只有八百,就凭前营士兵们今天的表现,他也完全有信心击败对手,可是,现实摆在眼前,他一共只有四百多人。内心挣扎一番,李诚中最终还是决定变阵,与其慢慢等死,不如抓住那个“可能”,他要赌契丹骑兵的调动不及时,他要趁契丹骑兵还在远处之际,尽快歼灭眼前的契丹步兵,如果契丹骑兵的冲锋能够晚一些,他就能凭借平日严格的训练,在契丹骑兵冲到身边之前,让前营士兵们重新结起枪阵。

        李诚中从身后周小狼捧着的旗盒中取出一面横长竖短的小旗,往空中一举,严整的阵型立刻开始变化。左右两侧的枪兵以阵型前排的第一个士兵为轴,分别作出斜前方弧线运动。在队官的口令声中,士兵们挺枪而行,逐渐转向正面,看上去就像方阵中打开了两扇翅膀,向前裹了上去。

        这种阵型转变是非常困难的,一个处理不好,整条阵列就会中途走散。但前营士兵却经过了一个冬天的分列式训练,这样的队形转变几乎成了士兵们的习惯,很自然的便在队官的口令中完成,而且队形还走得十分整齐,两翼几乎是同一时刻踩着同样的步点到达指定位置。这是一次极为完美的临战变阵,完美的程度甚至达到了恐怖的境地。这是经过几个月数百次的苦苦练习才能达到的熟练程度,士兵们对阵型转变的熟悉已经深入骨髓。

        随着两翼的同时张开,前营士兵形成了对契丹人的合围,从三个方向攻击被围在中央的契丹人。一排排木枪攒刺而出,一排排契丹士兵被戳翻在地,惨呼声响彻草原。来自侧翼的攻击永远是杀伤力最强的,契丹士兵成群结队的被木枪杀死,连还手之力都没有。一切就像一场屠杀,【创建和谐家园】裸的屠杀。

        卜登双手挥舞着狼牙钉棒,疯狂砸向眼前刺过来的几杆木枪,他已经冲了好几次,却都被眼前的这些【创建和谐家园】士兵用木枪挡了出来。这些【创建和谐家园】士兵两人或三人一组,配合十分老辣,每次自己往前冲的时候,总会有两杆或三杆木枪刺过来,正面的木枪刺向自己的胸口,旁边的木枪则刺向自己的腰肋。就那么简单的两个击刺动作,却总是令自己无功而返。

        卜登恼怒而无奈的将狼牙钉棒舞成一团亮花,准备再一次冲击,却忽然感到后心处一阵剧痛,他的动作立刻停滞下来,紧接着被眼前的【创建和谐家园】士兵一枪捅入胸膛。他有些不敢置信的缓缓转向身后,想弄清楚身后到底发生了什么,却只见身后自己带领的契丹兵已经尽数倒在了地上,他们被不知何时围过来的【创建和谐家园】士兵从两侧和身后全部杀光了。

        他的目光又转向身旁两侧,就见身边共同作战的契丹士兵也转眼间被戳倒在了地上。卜登没有弄明白这些【创建和谐家园】士兵是怎么杀到自己两侧和身后的,他想说什么,张张口却没来得及说,眼前的世界迅速变黑。

      第七十八章 仁恕之道(十一)

        将正面的契丹步卒全数歼灭的同时,李诚中并没有感到轻松,相反,他的心沉到了谷底。

        他赌输了,对手几乎没有延误多少时刻,就在他变阵之后便立即发起了冲击。

        契丹人的骑兵冲锋极为果断迅捷,三个方向的所有骑兵都一次性投入到冲击之中,完全没有留任何后手——就连主将也亲自带兵冲了过来。

        李诚中内心煎熬的看着前营士兵将包围圈中的契丹步卒屠戮完毕,然后,他就看到了冲到面前的契丹骑兵。已经来不及变阵了,李诚中所能做的只是指挥弓手发出两波箭雨略作阻挡,便下令弓手弃弓拔刀,他最后发布的命令是——各自为战。

        图利的眼光在不知多少次战事中早已练得毒辣无比,当平州军变阵的时候,他立刻判断出这是最佳的进攻时机,然后毫不犹豫地投入了手中所有的力量,并且亲自带队冲锋。他的判断十分准确,契丹骑兵冲到平州军身边的时候,平州军完全来不及收回,整个战场上一片凌乱。

        图利一马当先跃入平州军中,身后跟着如洪流般的骑兵。他马枪一抖,在一名平州军脖颈上爆出一团血花,然后继续向前,毫不停留的彻底凿穿了平州军的军阵。就这么一个凿穿战术,图利坚信平州军即将彻底崩溃,无数次胜仗的经验表明,九成的军阵挡不住一次凿穿。

        当图利回过头来的时候,他微微有些愕然,平州军并没有如他想象中的那般转身溃逃,而是仍在坚持作战。不过他也仅仅是愣了一愣,便再次带领手下的精锐骑兵发起了第二次凿穿。这次的凿穿路线是一个弧线,当他穿过平州军阵的时候,再次扭头观察,却发现平州军仍在坚持厮杀。他有些不敢相信,仔细看了看,发现这些平州军都以五人或十人一组,自发的和自己手下的骑兵作战。

        更让他难以置信的是,这些平州军的战法十分老道,看上去似乎对这种战斗十分熟悉,他们毫不慌乱的避过契丹骑兵的攻击前进方向,齐声喊着听不懂的号子,从侧面将马上的契丹勇士一个个捅了下来。还有一些平州军小队围住落单契丹骑兵,往往是几杆木枪攒刺一击,便将被围的契丹骑兵杀死。

        这不是图利想象中的战斗,明明军阵已经被冲散了,为什么他们还在不慌不忙的战斗?图利想不明白,干脆再次冲击了一回。但这次冲击的效果却更低,平州军小队见到他冲过来后,便立刻闪跃到一边,令他无功而果。相反,在这次凿穿中,他身后尾随的骑队却反而被平州军从马上捅下来好几个。

        平州军小队的自发作战和配合逐渐将契丹骑兵纠缠在了原地,越来越多的契丹骑兵无奈的从马上下来,以徒步作战对抗平州军的小队攻击,对于这些下马的契丹骑兵,平州军的刀盾小队会自发上前接下枪兵小队,而枪兵小队则继续寻找其他仍然骑在马上冲杀的契丹骑兵。

        刘金厚是甲都左队第三伙的伙长,他指挥的枪兵在对抗契丹人步卒冲阵的时候顶在第一线上,已经阵亡了五人,他率领剩余的四名枪兵组成了一个五人小组,以手中的木枪结阵和契丹人厮杀。眼见一队契丹骑兵向他冲了过来,刘金厚大喊了一声,率领本伙的弟兄向一旁闪避过去,然后又大声下令“杀”,指挥士兵们将最后一骑捅了下来。

        刘金厚毫不停留,扫视一遍战场,看到两个前营士兵正被几个契丹骑兵围在圈中。他连忙带人冲了过去,从背后向那几个契丹骑兵发起了攻击。那几个契丹骑兵骑术都甚是了得,用几个高难度的动作甩脱马镫,从马上跃了下来。

        刘金厚眼角余光看到一伙手持刀盾的弟兄赶了过来,正是和刘金厚伙在足球联赛上“积怨”甚深的“飞羽队”。刘金厚的球队和“飞羽队”都是甲级中的球队,目前一个排名第六、一个排名第七,是联赛中的死对头,双方每次比赛之时动作都十分粗野,拼抢极其激烈。正所谓最了解你的人往往是你的“敌人”,此刻刘金厚和那伙长眼神相交,双方便心意相通,那伙长指挥弟兄围住下马步战的几个契丹骑兵,刘金厚则带队继续攻向下一个目标,顺道捎上了两个落单的前营弟兄。

        平州军的小队逐渐聚合在一起,渐渐形成了几十人的大队,刘金厚也在阵中找到了自家的伙长钟四郎,在钟四郎的“归队”声中,率领本伙弟兄加入到钟四郎聚集起来的方队中。

        随着一个个方阵的逐渐成型,前营士兵开始了以队为单位的战场碾压,各队在队官的指挥下,既单独作战,又相互配合,在战场上交错而过,将一队队契丹骑兵围住,刀枪并举,尽数杀死。这种作战习惯是与“狼军”实战演练时慢慢形成的,各队对于契丹人的作战方式都十分熟悉,是以厮杀起来十分轻松。

        解里所带领的骑队是前营中唯一机动性最强的队伍,其中既有前营斥侯队,也有契丹降兵组成的“狼军”。解里带领着骑队游离在战场边缘,他们遇到大队契丹骑兵的时候便催马让过,见到小队契丹骑兵的时候则立刻扑上去撕杀。这些契丹降兵作战的奋勇程度甚至比斥侯队还要强出许多,对自己的同族下手之狠辣,令斥侯队队官王大郎都叹为观止。

        战斗已经进行了一个时辰,解里眼前的契丹小队骑兵越来越少,于是他将目光转向了那支规模达到近百骑的契丹大队骑兵,这也是目前战场上最大的契丹骑队。就在解里将目光盯向这队骑兵的时候,他发现这队契丹骑兵正在杀向李诚中所在的位置,李诚中的身前只有一队刀盾兵守护,领头的正是都头周砍刀。

        解里心中就是一急,连忙带领骑队斜刺里冲了过去,百忙中摘下弓箭,弓如满月,奔行之中“嗖”的一箭,直接射向了领头的那名契丹将领。这一箭发出的时候,解里就知道必中目标,这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他就是觉得这一箭射的感觉非常好,应当是他这些年来射得最好的一箭。

        解里眼看着羽箭如电光一般射了过去,直接从那名契丹将领的脖颈后钻了进去,又从脖颈前飞了出来,然后……那箭的余劲未衰,飞向了李诚中。

        李诚中只来得及缩了一下脖子,那支从契丹将领脖颈中飞出的箭矢便到了自家头顶,将头盔射了下来,自己发髻顿时就散了。李诚中心中大惊,暗道这是什么功夫,那一瞬间他甚至怀疑,对面的契丹将领难道会妖术?怎么从脖子里放箭?难道是传说中的蜀山飞剑?

        被解里百步之外有如神助般一箭穿过脖颈的正是大郎君图利,随着他的尸身从马上载落,他身后的契丹骑兵顿时惊呆了,那一刻,仿佛整个战场的都忽然安静下来,静到了极致……然后是一片哗然,契丹骑兵纷纷拨马转身,向四处逃窜,口中叽里咕噜惊慌失措的大喊大叫着。

        李诚中就算再不懂契丹话,也知道对方的最高指挥官战死了,当下大声传令,命令前营士兵截杀溃逃的契丹人。

        ……

        发生在白浪山北麓的这场战役以平州军前营的胜利而告终,战果十分辉煌,战场上割下的契丹人首级达到六百三十多级,俘虏契丹士兵三百余人,缴获战马七百余匹。平州军前营也伤亡极大,战死一百一十余人,重伤三十六人,轻伤九十七人,几乎伤亡过半,令李诚中极为心痛。

        这一战的胜利完全取决于两个意外,两个李诚中完全没有想到的意外。

        一是被契丹骑兵冲乱军阵时,平州军士兵意外的没有溃败,而是以伙为单位自行坚持战斗,而且战法灵活、相互配合默契。这是李诚中一个冬天苦苦训练的成果,这也是以近、现代训练法训练出来的军队和古代军队的重大区别。

        二是契丹大郎君图利的意外身亡,这一身亡全赖教官解里在百步之外的飞来神箭。事后解里承认,要想让他再射出如此惊人的一箭,基本上没什么可能。当图利从马上坠落的那一刻,契丹骑兵便彻底溃散,这也是古代游牧民族军队的特性之一。

        在这两个意外的共同作用下,以寡击众的平州军前营在野战中击败了契丹品部主力,且杀敌极重,可以说彻底摧毁了品部的再战能力。

        获胜的李诚中没有来得及顾及战场,他头一次没有在战后的第一时间前往慰问伤兵,而是迅速让还能作战的士兵整队并收拢战场上散落的战马。将契丹战俘全部捆绑之后,李诚中只能动员剩下的民夫,让他们押解俘虏返回白狼山。他集结了剩下的两百名士兵,以解里所带领的骑队为先行,直捣品部在白狼水畔的大营。

        后续的攻击十分及时,李诚中不费吹灰之力便攻入了这座困扰他一个冬天之久的营地,在营地中,他发现了被关押的小郎君兀里。

        “想不想成为品部的俟斤?”李诚中心情愉快的看着趴伏在自己脚下的兀里:“你的哥哥已经被我杀了,如今你是品部最后有资格继承俟斤之位的人。如果你想的话,带我去柳城,如果你不想,那也没关系,我会自己去,然后让品部从契丹八部的序列中除名,从此以后,天下再也没有契丹品部这个部族。”

      第二卷 胡骑细柳折

      第一章 辽西双城(一)

        春风送暖,将整个冬天盘踞在平州的刺骨冷意吹散,给大地带来勃勃生机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生活的无限希望。平州城外的田间地头,各户农家都开始了充实而忙碌的劳作,从官府手中借来耕牛和农具,开始努力春耕,开垦出一条条纵横的阡陌,播撒下一粒粒宝贵的种粮。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3 09:4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