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大唐新秩序》-第28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足球比赛规则》中还规定,每场比赛分上下半场,共半个时辰,上场球员五人、场下替补五人。这种五人制足球是适应白狼山军制而定,与每伙人数相当。同时可以增加比赛场所,因为他将校场分割成了四片稍小的空地,可以同时容纳四场比赛。

        李诚中还放弃了亲自上场比赛的乐趣,他将亲卫队培训成了裁判,用以执法,他自己则作为总裁判,维持比赛秩序。

        除了上述举措之外,李诚中开办了战术培训班,各伙伙长——各队队长可以自愿听讲。他在培训班上讲解了足球比赛的各种战术,比如长传冲吊、地面渗透等,讲解每一个队员场上的职责任务,比如门将、后卫、中场、前锋等,讲解球员间的配合和跑位,比如撞墙、回传、直塞、扯动等……战术培训班场场爆满,李诚中连续抽出十个夜晚的时间来讲解,各伙伙长听课的积极性和热情十分高涨,课堂上的提问和互动也极为热烈。

        李诚中的战术培训班结束后,联赛也进行得如火如荼,而到了比赛日的晚上,前营士兵们也自动延后歇息的时间,在伙长的召集下开会探讨当天比赛的得失,研究下一场比赛的战术安排。夜间的校场内也点燃了无数火把,在四个球场上训练的队伍屡见不鲜,甚至到了排队的程度。

        白狼山军寨足球比赛掀起的风暴让李诚中很满意。他最初的用意只是休闲和消遣,再加上一点锻炼身体的意思。可后续的发展让他忽然意识到一个问题,似乎可以通过这项运动来增进每一伙士兵的团体协作和配合能力,锻炼伙长——队长、伍长——副队长的指挥才干。另外,一支球队成绩的好坏,对于球员集体荣誉感的养成似乎还有着巨大的推动力,这些因素都是李诚中下定决心大力推广足球联赛的重要原因。

        长久以来,士兵的战阵纪律一直是他训练的重点内容,如果各伙能够通过足球联赛的形式培养成一个个能够具备战场灵活性的小队,如果各伙的伙长、伍长能够在足球比赛中培养出战场指挥嗅觉,那……李诚中对于前营的未来有了更多的期待。

      第七十三章 仁恕之道(六)

        白狼山军寨足球联赛的第四个比赛日,丙级联赛的第三场比赛之后,解里带领“狼牙”队队员垂头丧气的从比赛场上下来,不等队员们歇息,直接道:“现在去我那里,大伙儿好好想想吧!”

        自从足球风暴在白狼山中刮起之后,契丹战俘也对这项运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撺掇着在军寨内最有发言权的契丹人解里,询问是否可以参加比赛。经历过突击品部营地的战事之后,解里越发得到了军寨高层的器重,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契丹人说上几句话了,于是,同样抱有参赛期望的解里提出了组建契丹人球队的申请。这项申请立刻得到了批准,于是解里在契丹战俘中挑选了九人,组建了球队。

        李诚中鼓励和允许各支球队自定队名,解里最初为球队取的名字为“狼”队,这恐怕是所有草原胡人最先会想到的名称之一,但是李诚中觉得一个字的称谓有点别扭,便在后面加了一个“牙”字。

        狼牙队没有赶上最初的三场分级赛,只能安排进入丙级联赛,又因为组队时间较晚,没有赶上第一轮联赛,因此,到目前为止共进行了三场比赛,战绩一平两负,积一分,排在联赛倒数第三。

        解里的窑洞不大,但挤十个人还是勉强可以的。解里喘了口粗气,吩咐队员们坐下,然后立刻以近乎愤怒的语气吼了起来:“斡麻里,我不是告诉过你,不要随意冲上去吗?你上去之后,我们的后防立刻空虚了,对方第三个球就是你冲上去以后进的!如果不是这样,我们起码可以打平,拿到一分!早知道我就应该把你换下来。阿柱,你浪费了多少个进球的机会?闭上眼睛随便都能踢进去的球你都踢飞了,你还能做什么?还有古思,我听他们说你每年在陶里桦大会上,都能得个好名次,你就把你空手缚马的本事使出来啊,怎么守门的时候连个球的拿不稳?……”

        解里挨个狠狠批评了队员们一通,然后用极为郑重的口吻道:“我们现在只有一分,可是比赛已经打过四轮了,最厉害的队伍已经积九分了!想想你们当初说过的话,明年还想升到乙级?不觉得惭愧吗?……好吧,等会儿都去看球,看天字球场的比赛,钟队官率领的‘血饼’队将在那里出场,他们目前是甲级第一名,我希望你们好好看看他们的队员是怎么严守战术纪律的!”

        随着甲级球队的陆续出场,校场内的气氛逐渐高涨,许多百姓都围到了场边为球员喝彩加油。

        解里和队友挤到了天字球场边,“血饼”队开始进入场内,场外霎时爆发出一阵欢呼声。拜成绩所赐,“血饼”队的人气显然很旺,天字球场周边立刻围得水泄不通。

        解里被人拽着胳膊从人群中拉了出来,一见拉他的人是周小郎,便知道是李诚中找自己,不需多说,紧跟在周小郎身后上了检阅台。

        李诚中在检阅台上抄着手悠闲的看着四片场地内举行的四场比赛,见解里上来,笑了一下,道:“你的球队似乎成绩很糟糕。”

        解里红着脸辩解道:“他们平时要劳动,换的粮食不够吃,体力自然不好。”

        李诚中点了点头,道:“我有个想法,可以让你的族人吃饱。你回头跟他们说一下,愿意参加的到你这里报名,由你组建一支‘狼牙’队……不是球队,是前营附编的一支队伍,你当队官。你跟他们说,我不要求他们上阵厮杀,尤其是将来面对你们契丹人族人的时候,他们可以不用参战。我要求你们做的,是按照你们契丹人的战法,和我的士兵挨个交手。他们可以享受我手下士兵的一半待遇,也就是说,我手下士兵每天吃三餐,每餐两个面饼、一碗肉粥,而你们可以每天吃三餐,每餐一个面饼、半碗肉粥……当然不包括你,你仍然是前营教官,享受教官待遇,每天的十个工分绝不会克扣……所以,你的族人要想吃得更好的话,就必须把握一个机会。”

        解里想了想,似乎这种待遇已经比现在让他们劳动换工分要好很多了,便问:“什么机会?”

        李诚中道:“一个交手的机会。我每隔一天会指派一个队的士兵和你们作战,不使用真实兵刃,大概双方都用木棍或木刀吧,弓箭也会去掉箭簇……当然,我会在木棍和木刀上缠裹上羊皮和羊毛,以防伤人。你们若是输了,就丢失这个机会,等待下一次交手,若是赢了,就奖励全队一百个工分。”

        解里琢磨了一会儿,道:“你的士兵一个队有五十人,我们契丹人顶多三十多个,这不公平。”

        李诚中道:“我的士兵基本上都是几个月前才学会拿刀握枪,你们契丹人都是战场上厮杀过很多年的战士了,这很公平。”

        解里争辩道:“可是你的士兵已经很有作战经验了,据我所知,他们已经在榆关和白狼山中两次击败过品部。”

        李诚中道:“应该是三次,包括年前突击冬季营地。但三次胜利都没有堂堂正正的面对面交锋,所以,我的士兵在一对一厮杀的时候仍然比不上你们。实话实说,我想训练他们面对面厮杀的能力,希望你们充当‘蓝军’。”

        解里没有听清“蓝军”是什么意思,他以为李诚中说的是“狼军”,这就很好理解了,李诚中想让他组织契丹战俘成立一支以前营士兵为假想敌的“狼军”,让前营士兵们通过和“狼群”的实战来提高面对面搏杀的能力。

        沉默片刻,解里道:“一百个工分太少了,平均分配到每个人,才三个工分,也就是三个面饼,而且你刚才也说了,每隔一天才有这样的机会……”

        李诚中立刻道:“好吧,赏格可以提高到两百个工分。但是有一点,你必须管理好你的队伍,如果有什么出格的事情,比如逃跑或者演练中恶意伤人,我会执行军法。”

        解里叹了口气:“大人放心,我会叮嘱他们的。我一直在冯司士的课堂上学习,我知道你们【创建和谐家园】有所谓的‘忠义’之道……但在我们草原上,草原人的习惯是强者为尊,他们既然在作战中战败并弃械投降,就意味着他们已经承认大人是强者,他们会俯首听命的。按照草原的规矩,他们就是你的奴隶,甚至可以为你作战。”

        “哦?”李诚中愣了一下,玩味般的看着解里:“那你被我俘虏的时候,为什么不‘俯首听命’?”

        一提这件事情,解里便很是不自然,他冷冷道:“我是突举部的挞马勇士,在我的部落里,我好歹也算一个贵人,我和普通契丹人是不一样的,按规矩,我有用牛羊赎身的权利!只不过直到如今,你依然不肯让我行使自己的权利……而且,弃械投降是不符合挞马身份的事情,我从来就没有投降过,我始终认为,如果当真厮杀起来,你是不可能俘虏我的。”

        李诚中对解里的执着并没有太过在意,反而有了一丝敬意,当下缓缓道:“你是一个好教官,我看过你的训练方法,很对症,我的士兵收获很大。等将来有一天,也许我会放了你,给你自由,并不会收取你的赎身费。”

        解里有些诧异:“你真会放了我?”

        李诚中点点头:“我之前听说过挞马勇士的厉害,所以抓到你的时候,便舍不得杀你,给了你活命的机会。事后证明,你果然很厉害,不仅箭术高超,骑术也很精妙,这段日子以来,你的教导也很得力,我的士兵在能力上提升得很快。这么说吧,你对我的功劳不小,这份功劳足以补偿你的赎身费了。”

        解里微微松了口气,得到李诚中放他自由的承诺,他心情好了许多,虽然不知道会是什么时候,但至少比现在强。听到李诚中对他的夸奖,心里更加舒畅了,于是笑了笑,道:“你们【创建和谐家园】很聪明,比我们契丹人聪明得多,所以教导起来也容易一些……你刚才说‘有一天’会放了我,那一天是什么时候?”

        李诚中道:“等你们契丹人不再劫掠的时候,或者,等我们【创建和谐家园】将契丹各部收服的那一天。”

        “大唐最鼎盛的时候都没能战胜我们,你认为会有那么一天?我知道一百多年前,在土纥真水,你们最骁勇善战的大军就被我们契丹人打败了……”

        关于解里所说的土纥真水一战,李诚中听冯道闲时讲解过。当年安禄山为幽州、范阳节度使的时候,发大军六万征讨契丹,以两千奚人为前锋,一直打到遥辇氏王帐所在的土纥真水畔,最后却大败而回。这一战与高仙芝攻黑衣大食的怛罗斯之战有着相同的遭遇,同样发生在天宝十年,起初作战之时唐军同样兵锋极盛,而战败的原因同样来自于附庸民族的背叛。高仙芝遭遇的是葛逻禄的背叛,安禄山则败于奚人的临阵反戈。

        在冯道眼里,发生在天宝十年东北和西北的这两次惨败,昭示着大唐由盛而衰的开始,从那以后,大唐停止了对外扩张的步伐,最终在天宝变乱中一蹶不振。李诚中记得当时冯道讲到这一段过往的时候,眼中满是叹息。

      第七十四章 仁恕之道(七)

        大唐是一个奇特的朝代,或许因为皇室本身就含有异族血统,这个朝代对外族的包容能力在中国历史上达到了巅峰,与怀有大汉族主义情结的大明形成了两个极端。

        大唐战力最强的军队总指挥很多都是胡人,这一现象到了天宝年间尤为突出,比如安西军团的统帅高仙芝就是高句丽人,他掌管着大唐最负盛名的陌刀军;比如幽州、范阳军团的统帅安禄山就是个杂胡,他麾下有大唐最骁勇的曳落河铁骑;比如河西、陇右军团的统帅哥舒翰就是突骑施人,他指挥着大唐最后的府兵精锐……

        大明则将大汉族主义发挥到了极致,在整个明朝统治期间,对于异族从来就是死战到底的架势,明成祖定都北京以天子之身亲守国门就不说了,明英宗战败被俘后,大明立刻推出景泰天子接着打,让手握超级人质的蒙元太师也先徒呼奈何。大明甚至从来没有和异族进行过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和谈,督师袁崇焕被杀的很大一个原因,就是他曾经幻想与女真达成议和……

        李诚中不想纠缠于战术末节,他对解里引以为傲的土纥真水一战没有过多解释,只是道:“自古以来,关外崛起过匈奴人、鲜卑人、突厥人、回纥人……我承认他们也曾多次战胜过我们【创建和谐家园】,但千百年来,这些民族都渐渐烟消云散,唯有我们【创建和谐家园】仍然占据着中原正朔,一代一代延续下来……你认为契丹人会打破这种宿命么?好吧,我承认,也许你们契丹人会崛起,也许正在崛起,但,只要我李诚中在这里,就不会让你们轻易得逞,或许,这也是我来到这里的一个原因吧。”

        解里没有听懂李诚中最后一句话的意思,但他知道李诚中前面所说的都是事实,不免叹了口气,有些意兴阑珊,又有些好奇的看着李诚中:“你对自己的评价似乎很高,我看不出来你凭什么说这样的话?就凭你手下这四百多人?”

        李诚中一笑:“去年的时候,我只身一人,过了几天,我身边有了姜都头,过了一个月,我聚拢了二十人,到了平州是五十人,在榆关的时候是一百人,进白狼山的时候是两百人,现在,你也知道了,我有四百人。那么下个月呢?今年年底呢?其实,说这些都没有用,一切都要看将来,咱俩打一个赌吧?”

        解里一愣:“什么?”

        李诚中道:“你跟我三年,如果我在三年内占据营州,你今后就为我效力,否则就任你离去,你看怎么样?”

        解里自己也搞不清楚答应李诚中赌约的时候处于什么心态,他只是觉得似乎看到了一些未来生活的方向,心里轻松了不少,便按照李诚中的要求去组建契丹“狼军”了。

        白狼山的冬天过得充实而紧张,士兵们的作息是这样的:

        早晨起来以后整队,沿一条崎岖的山路进行武装越野,所谓武装越野,即士兵们奔跑的时候需要各持兵刃,其中以赵大所率后勤队负担最重。途中趟过溪流上的独木桥——真正意义上的“独木”桥,以及断石桥——溪水中的一块块石头,经历大约六到七次上坡和下坡,跨越三处残木障碍……整个过程耗费半个时辰,全长大约十里。

        越野之后稍作休息,开始一天的早餐。早餐由百姓负责烹制,士兵们要整队统一用餐,用餐前高唱军歌小调,唱到腹中空空如也的时候才能吃到饭。军歌主要由李诚中创作——其实就是【创建和谐家园】裸的剽窃,包括《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团结就是力量》、《游击队歌》、《我是一个兵》、《一二三四歌》、《保卫白狼山》等等,当然,其中的歌词进行了适当修改。

        用餐完毕后天色大亮,前营士兵们统一进行军姿和分列式训练,大概一个时辰。之后是各伙士兵的力量训练,包括俯卧撑、仰卧起坐、引体向上、搬运圆木等。午间休息一个时辰,含午餐及午睡,当然,午餐前依然是大唱军歌。

        午后开展技巧训练,各伙士兵按照所使用的兵刃分开进行。比如刀盾兵在周砍刀的带领下训练,弓手的教官则为解里、孟徐兴和焦成桥,枪兵的教官是张兴重,解里还要同时指导骑兵斥候的骑射训练。

        各伙训练结束后,还有半个时辰的全军合练,主要练习行军中的队列,摆开阵仗之后各兵种的相互配合、攻击和防守的顺序。有时候这种全军合练也改为单兵器全军演练,比如全体士兵的弓箭练习、刀盾近战练习、木枪练习和骑马练习。按照李诚中的要求,前营士兵必须在保证“一专”的情况下,尽量实现“多能”。因为战场上是千变万化的,经常会出现要求刀盾手舍弃刀盾改用弓箭,或者弓手舍弃弓箭改排枪阵的情况。

        接着又到了晚饭时分,同样还是令人唱到想吐的餐前军歌,军歌之后用餐。晚餐之后留出半个时辰“整理内务”——洒扫各伙所住的窑洞、清洗衣物等。都头姜苗会挨个窑洞巡视,对各洞的内务整理情况进行检查和评比。

        被改造为课堂的最大窑洞里,每天晚上都灯火通明,冯道首先进行半个时辰的基础文化课程教学,包括识字、为人处事的道理等。听冯道讲课的人非常多,除了军官外,还有很多百姓旁听。每到冯道开课,能够容纳五六十人的窑洞内都会挤进上百人,连坐的地方都没有,全部站着听讲。

        之后是军事课程,由文化程度较高的都头姜苗和张兴重讲课,课程为各项军事规章制度,并回答军官们日常训练时提出的各类问题。参加人员为各伙伙长以上军官。每隔三天,课程则会改为“案例”教学。这些案例选取历史上著名的战役来讲,分析作战前的背景、双方兵力对比、战斗中的过程,总结战胜方的经验和战败方的教训。这些案例大多由冯道提供,讲解的时候由李诚中来主讲。当然,也有少部分案例是李诚中对于宋代以后著名战役的解析,比如金辽护步答岗之战,比如蒙古西征,比如明金松山之战等等,这些战役的来历则都被李诚中以“草原极西诸国”来敷衍了过去。

        “案例”教学的重点在于讨论,李诚中总会以“如果……会怎样?”来诱导各队队官、各伙伙长思考,摆出各种可能性,让军官们相互讨论。为了方便讨论,他将军官们按照队的编制分组,进行分组对抗。比如甲都左队和乙都右队的军官们各自分组,进行沙盘演兵,其他军官则认真旁观。所谓的沙盘,是由李诚中提出概念,由张老匠徒弟制作,因为制作麻烦,张老匠特意指定了两个徒弟专门为李诚中制作沙盘,以满足每次讲课的需要。

        当案例中的一方为草原胡人时,教官解里往往会带领王大郎等斥候队的军官,作为演练中的草原骑兵一方来参加讨论,以提供更多的思路。

        课程结束后,各伙伙长还要回到本伙窑洞中,将当天的课程内容传授给士兵。这个时候,伙长的身份类似于冯道和李诚中,具体在涉及“案例”讨论的时候,由伍长带领士兵参与。这项任务对伙长的要求很高,他们不仅要认真听讲,记住课堂上的内容,还要将所学按照自己的理解传授给士兵。

        李诚中、姜苗、张兴重和周砍刀等队官以上的军官则会随机分别参加一个伙的学习和讨论,旁听伙长的讲课,并按照各伙伙长的表现分别给予优良中差等评价。每个月的月末,连续三次被评为“差”的伙长会被降为伍长,伙长一职则由训练中表现突出的其他伍长“检校”。

        到了第一个月末的时候,前营共有六名伙长被降格为伍长,有六名伍长被提拔为检校伙长,同时还有六名士兵被任命为伍长。可以预见的是,长此以往,这种方法不仅可以让表现优秀的人才得到提拔,还可以使各伙的经验得到相互流通和共享,同时,在不动声色间便储存了一批“候补军官”。

        除了日常训练和学习之后,每隔一天,会有一个队的士兵不能享受到午休,他们被派往后山,与李诚中设立的“蓝军”进行一次模拟实战。当然,除了李诚中坚持称呼这支由教官解里带领的契丹士兵为“蓝军”外,前营所有士兵,包括契丹人自己,都称呼他们为“狼军”。

        每隔五天,全军会有一天足球联赛日,同时也是前营士兵休整和娱乐的日子。

        每隔十天,全军会有一次大比武,按照个人在搏杀、弓箭和骑术等方面的表现评选优秀士兵,除了给予工分奖励外,还列入名册,作为候补伍长的候备人才予以关注。

        因为从品部冬季营地抢夺了大量物资,前营士兵的营养条件得到了巨大改善。随着后山蔬菜的成熟,这种改善显得更加明显。在每天的三餐中,士兵们能喝到粥、吃到面饼、喝到羊奶或牛奶,而每天中午和晚上两顿饭食中,蔬菜和牛羊肉则是必定的供给。另外,在李诚中的带领下,前营士兵们开始吃起了羊杂汤和牛杂汤。无论是否适应牛羊内脏的腥膻,或是觉得吃这些东西恶心,每天晚饭的一晚羊杂汤或牛杂汤都是必须的任务。捏着鼻子也必须喝完——这是李诚中的强制性要求。

      第七十五章 仁恕之道(八)

        “自从袭破品部冬季畜牧营地后,契丹人在山北的游骑明显增加了许多,因此斥候队野外拉练的成效也提高了许多。这一个月来,斥候队与契丹游骑的遭遇共有十七次,其中双方交手七次,我方战殁两人、伤七人,契丹游骑伤三人,估计其中一人重伤,是否战殁无从得知。从效果来看,契丹游骑的伤亡是近两次才首度出现,这是我们的斥候队战力正在逐渐增强的旁证……”说到这里,王大郎顿了顿,抄起桌上的茶碗灌了一口。

        这是在李诚中窑洞中召开的一次军事会议,队官以上军官全部参与,冯道和解里也出现在了这次军议中。

        李诚中挥了挥手道:“这些事情大伙儿都知道……你直接说重点。”

        王大郎点点头:“从昨天开始,斥候队外出游探的时候,发现一个问题,白狼山外的契丹游骑忽然撤走了,游探至山外十里,一直没有发现契丹游骑的踪迹。当时负责游探的伍长郝先恩生怕中伏,便率部返回。”

        见李诚中皱了皱眉,王大郎忙道:“他们回来的时候宣节正在课堂内讲课,我寻思着今天看看情况再说,便没有向宣节禀告。”

        李诚中又挥了挥手:“下不为例!继续讲。”

        王大郎额头渗出绵密的冷汗,又端起茶碗喝了口水,借着动作隐蔽的擦了擦汗,道:“我今日和解里教官亲自带队出去转了一圈,一直游探到二十里外契丹人在白狼水畔的营地。我们发现营地发生了变化,整片营地缩小了,但是规矩了很多,而且原来营地中那些牛羊的栏舍也减少了一些。周围的牧民也不见了,进出营地的全是契丹兵。解里说他闻到了浓浓的血腥味。呃……解里对此有些推测,具体的情况还是他来说吧。”

        王大郎说完,解里接口道:“是的,大人,我闻到了很浓烈的血腥味。我想,那片营地在前天夜里或是昨天白天,应该发生了一场厮杀。原来营地中的牧民不见了,牛羊也大量减少,进出营地的契丹兵却多了很多,通过对营帐的点数,我估计营地中应当有一千二百至一千六百人,绝大部分都是士兵。原先品部士兵我们是知道的,大概有六百人……因此,事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刚才回来的时候,我想去找‘狼军’的小伙子们问问,可是王队官说事情太紧急,需要先禀告你……”

        李诚中立刻命令将“狼军”中的几个检校伙长带到窑洞来。

        当斡麻里、阿柱和古思听到这个情况的时候,都皱着眉深思起来。几个人用契丹语叽里呱啦一通之后,汉语学得比较好的古思犹豫着道:“大人知道,我们几个都是品部小郎君兀里的人,白狼山……也是兀里的主帐……我们之前讲给过大人,品部有两个……”

        李诚中问道:“你是说,你们的大郎君来增援了?那解里说的血腥味是怎么回事?那些牧民呢?”他问得又急又快,顿时让古思有些发懵。古思连忙转向解里,寻求解里的帮助。

        就听解里和古思谈了一会儿,便由解里禀告:“大人,古思说,不可能增援的,应当是两边打起来了,事关品部俟斤的争夺,兀里离开柳城的那个时候,双方就已经化解不开了。如果没有料错的话,这一仗应该是大郎君图利那边获胜。”

        李诚中看了看脸现悲戚之色的斡麻里、阿柱和古思,又看看解里,缓缓道:“这么说,我们面对的敌人换了?不再是兀里,而是图利?”

        解里点了点头,道:“古思说只是猜测,他们想去亲眼看看。”

        李诚中命令加强对白狼水畔契丹品部营地的游探,并且要求王大郎今后不许再发生延误情报的行为。

        经过斡麻里、阿柱和古思三人的亲眼证实,事情终于确定了,白狼水畔的契丹营地换了主人,小郎君兀里战败,不知是被杀还是逃走。从大营东北方残留的痕迹来看,原来兀里部族的牧民和大群牛羊则被迁往柳城方向,而留在营地里的,则是品部的真正主力,大约一千二百至一千六百名契丹兵,此外还有数目不明的【创建和谐家园】奴隶。

        之后的一个月里,契丹品部逐渐恢复了对白狼山的封锁,前营斥候队与契丹游骑的遭遇战频频发生。李诚中精选的斥候队士兵都是关外有骑马畜牧经验的百姓,再加上解里这位行家的细心【创建和谐家园】,在张兴重看来,就算与当年的霸都骑兵相比,一个对一个也不遑多让了,若是放到南方,几乎可算骑兵精锐。但尽管如此,在与契丹游骑的较量中,还是显示出稚嫩,往往必须依靠全队合力,才能与以四人或八人为一组编制的契丹游骑相争。

        李诚中暂时不虞契丹人对白狼山的封锁,随着冬天的过去,积雪的消融,春天不期而至,白狼山后山的粮食获得了丰收,总计打下两千余石粮食,合上大批牛羊,维持山中百姓和士兵半年补给不成问题。

        李诚中不是一个甘愿缩头忍让的人,如今补给不成问题,他就开始琢磨起对手来。既然你能掐断我的补给线,那为何我不能去骚扰你的补给营地呢?有了上一次的成功经验,李诚中继续将目光投注到契丹人的畜牧营地中,斥候队的游探任务中也加入了寻找契丹人畜牧营地这个项目。

        契丹兵要吃牛羊,牛羊要吃草,随着季节的转变,契丹人的大群牛羊不可能总是呆在一处营地,那些牲口必定会在营地周边不停迁移。李诚中的关注重点仍然放在山北,那片草原水草丰茂,是个极佳的畜牧营地。而且有后山小路出山,可以起到突袭的良好效果。

        只是上一次成功之后,契丹人就再也没有将畜牧营地设置在那片草场上了,就是不知道白狼水营地的新主人会不会知道或者吸收那次教训呢?好吧,寄希望于对手的大意和疏忽是极不靠谱的事情,为此,李诚中打算主动帮助契丹人进行选择。

        他对斥候队的游探时间进行了调整,明目张胆的让斥候们从白狼山正南的山口出发,并且在山口布设大队步卒接应,让斥候围着白狼山南麓出没,伏击那些落单的契丹游骑,四处寻找契丹人在南麓的畜牧营地。总之,动静越大越好。同时,他命令白天减少或者杜绝向山北方向的游探,尽量使那里成为契丹人认为的“安全区”。

        因为稳定的吃上了菜蔬和牛羊肉,尤其是牛羊的脏器,前营士兵的夜盲症得到了很大改观,已经有一部分士兵能够在夜间正常活动了,这为李诚中选派夜间斥候提供了条件。这些夜间斥候的任务很简单,夜晚来临的时候,悄然潜往山北草场,查看契丹人是否有在那里设置畜牧营地的迹象。

        李诚中的安排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契丹人开始在山北的那片丰沃草场搭建帐篷和围栏。又过了几天,李诚中得到夜间斥候的禀报,契丹人的山北营地搭建完成,在那里放牧了数千头牛羊,布置的守卫大约八十人,放养牛羊的【创建和谐家园】奴隶近百人。

        兴奋之余,李诚中命令加强夜间对这个畜牧营地的监视。连续观察三天之后,他终于下达了出击的命令。

        李诚【创建和谐家园】意找到了解里,询问他是否能够带领“蓝军”一起出征。之所以有这方面的考虑,一来是想尽力调动手中拥有的一切兵力,彻底的保证此次出征的安全;另一方面,这些日子以来,“蓝军”的表现非常好,他也想通过这次相对而言较为安全的用兵来检验这些契丹降人的心态,说白一点就是考验他们的忠诚,为自己将来如何使用这些契丹人,甚至如何制定针对契丹降人的策略提供依据和参考。

        听李诚中道明来意,解里冷冷道:“大人还是不放心我们啊。我之前就跟大人说过,他们作为大人的战俘,其实也就成为了大人的奴隶,那些女人可以为大人和大人手下的士兵生儿育女,那些士兵可以为大人作战,这是草原的规矩,大人放心就好了。更何况,在大人的手下他们过得还算不错,总比被如今的品部主人带回柳城当奴隶要好得多。”

        面对李诚中的犹豫,解里耐心解释:“他们之前一直是跟随兀里的,如今兀里战败了,他们如果被战胜方俘获,就将成为胜者的奴隶,哪怕是同族也不例外。尤其是这种涉及争夺俟斤的事情,他们将来的生活会非常悲惨,远远不如在大人这里过得舒心。更何况他们又投降过大人,说实话,他们回不去了,嗯,我推翻我之前的话,他们甚至不会被带回柳城的,品部对他们这些人的处理方式也许只有一个,很可能连当奴隶的资格都没有。若是这次出兵真的遭遇了品部主力,大人放心吧,他们厮杀的决心和勇气不会比大人的士兵差多少。”

        这下子李诚中明白了,他立刻想起了后世抗战中国共双方对那些顽固伪军和汉奸的打击,往往比对上真正的日军还要狠,这其实是一个道理。

        李诚中很想问问解里,突举部对解里会怎么看待和处理。但他不是真正的傻缺,这话要真的问出口,那他和解里之间建立起来的这种特殊关系也许会直接解体,解里很可能会和他拼命。

        于是李诚中放心了,他【创建和谐家园】了前营全体士兵,加上契丹“蓝军”,共计四百三十余名战兵作为主力,又征招了白狼山百姓中所有剩下的男丁,共计六百人,于深夜凌晨时分,由后山小路下山,直扑契丹人设置在山北草场的畜牧营地。

      第七十六章 仁恕之道(九)

        突击契丹人畜牧营地的行动动员了白狼山所有男丁,以斥候队为先导,由能够夜视的士兵负责牵引和整理行进队伍,途中不点一支火把,不作片刻休息,不许任何人交口接耳,终于在天明前赶到了营地之外。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3 05:3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