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大唐技师》-第82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李牧朗声说道:“陛下,臣想参加明年的春闱,臣想考状元!”

      “什么?”

      李世民震惊了,魏征也震惊了,看热闹的宰相们和尚书们也都震惊了。李牧这小子在说什么,他要参加科举……还要考状元?当状元是大白菜呐,你说考就能中?

      李牧认真道:“陛下,这也是臣辞官的原因。臣年纪小,官职却很高,因此总是遭到非议。臣打算去参加科举,若是臣能高中状元,天下人都将知道臣是一个有才学的人。届时臣再做官,想必非议就会少很多了……郑国公,你说呢?”

      第86章 来把师徒局!

      魏征听出李牧话中的讽刺意味了,这是在说他以貌取人,嫉贤妒能。若在平时,魏征少不得要回两句,但是如今是两股势力在博弈,魏征也懒得争辩了,反正李牧离开了工部,对山东士族来说就是好事一桩,至于其他的,并不是很重要。

      魏征一点也不担心李牧能考得上状元。他听说过李牧的文才,《把酒问月w等诗做得确实好,但是考状元可不是只考诗文,而是一场综合性的考试。

      唐朝考状元,与明清时大有不同。

      明清时,科举已经盛行千年,制度已经非常明晰,而唐朝时,科举刚刚开始,很多制度还不甚确定,属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

      明年的这次科举,乃是李世民登基一来的头一次,常科与制科并考。

      根据以往的章程,常科设置秀才、明经、进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科,这些科目中,明法、明算、明字指的是识字、懂法、会算数的人,并不为时人所重。通常及第之后,做的不是官,而是吏,极优秀者也就是九品官。

      而中了秀才和俊士,则相当于考生中的佼佼者了,都想要更进一步,不会去选择做官,此时的秀才,与进士一样,都属于举士之科。举士者,推举士子,出类拔萃也。秀才在唐朝的意思,指的是满腹经纶之人。

      只有几十岁的老秀才,才会去做官,或为县令,或为县丞。

      真正为世人敬重者,乃是进士和明经两科。

      明经分为五经、三经、二经、学究一经、三礼、三传等。《礼记w,《春秋左传w称大经,《诗经w,《周礼w,《仪礼w称中经,《周易w,《尚书w,《春秋公羊传w,《春秋谷梁传w称小经。《孝经w和《论语w是必考课目,有时还加试《老子w、《尔雅w。

      明经考试分为,帖经、墨义两项。所谓帖经,就是将经书任揭一页,将左右两边蒙上,中间只开一行,再用纸帖盖三字,令试者填充。墨义是对【创建和谐家园】的字句作解释。看似简单,但却没那么容易,圣人之言浩如烟海,考的可能是非常生僻的词句,因此想要及第,首先要‘通经’,倒背如流只是基本。通二经者,通大经一部加上小经一部,或取中经两部;通三经者,大、中、小经各一部;通五经者,大经、小经皆须通。通二经有希望及第,想取得好的名次,至少也要通三经以上。

      进士科更加难,考诗赋和策论。第一场诗赋,测试文才。每个考生作诗一首、作赋一首,这诗赋可不是随便作,规定必须以固定的韵脚作诗,固定的立意作赋。第二场策论,就时务出个题目,让考生回答自己的见解,目的是想看看考生对治国方略是否有自己的想法,为国家选择治国平天下的英才。

      若想当状元,必得这两科成绩全都出类拔萃才行。若一科不成,状元梦当即破灭。

      李牧的诗虽然不错,但若以固定的韵脚作诗,他也未必能行。更别说策论了,他虽有辩才,但是国家大事,可不是口舌之辩能解决的,必须要有真本事。帖经和墨义也是难关,马上就要入冬了,距离明年春闱不过半年的时间,就算李牧再厉害,恐怕也难通二经,及第都困难,怎么可能出类拔萃。若他真的如此轻松过关,那苦读了十几年的学子们,岂不都得死了去?

      因此,魏征不信李牧能考上状元,他不觉得李牧有这个本事。而且这件事李世民也帮不上忙。武德年间科举,由吏部考功员外郎主持。李世民登基之后,为显对科举的重视,已经把科举事宜改为交给了礼部,由礼部侍郎主持,称“权知贡举”。礼部一直由士族所把持,礼部尚书虞世南虽然不是山东士族的人,但是山东士族在礼部也是拥有一定势力的,虽然影响不了科举,但也能保证若有人影响科举,山东士族必然会知道,因此做不了假。

      真正让魏征担心的乃是制科,制科又称大科、特科,是临时设置的考试科目,如同明清时的‘恩科’。只是考的东西与后世不同,目的在于选拔特殊人才。

      制科的举罢时间均不固定,应试人的资格,也无限制,现任官员和一般士人均可应考,公卿可以推荐,布衣也可自荐,但要经过地方官审查。

      因为是选拔特殊人才,考试的科目也不固定,要看皇帝觉得缺少什么人才,才会定下考什么科,也有一个状元。一般常科和制科是不会一起考的,但是由于李世民登基这两年,一直都在打仗,科举给耽误了。明年的科举是贞观年间第一次,为了弥补,才加开了制科,有了这一年考两科的事情。

      魏征担心李世民会给李牧量身打造一个制科,送他这个状元。若考奇淫技巧之事,谁能考过李牧?

      因此,魏征思忖了一下,开口道:“若逐鹿侯能考中常科的状元,我自然是佩服的,但若是制科么……”魏征没有往下说,态度不言而喻,若是你们作弊,难道也算数么?

      李世民皱眉道:“魏征,你的意思是朕会帮李牧作弊了?”

      “臣不敢。”魏征虽然这样说,但是面色却一点‘不敢’的意思都没有,李世民正要发怒,李牧接过话来,道:“既然郑国公觉得常科才算数,那就是常科吧。”

      魏征见激将法奏效,道:“逐鹿侯既然如此说了,那不如我与逐鹿侯打个赌吧。不用考中状元,进士及第,我就拜你为师。若你不能及第,你就……”

      “打住!”李牧打断魏征的话,道:“我就算是输了,也不可能拜你为师。道不同,不相为谋,你想侮辱我,绝对不可能。古人有‘千金一诺’的典故,既然咱俩打赌,我也以千金为赌注,若我输了,输给你一千两黄金!”

      一千两黄金!

      李世民紧咬着牙根,心里暗骂,这个败家子哟,这明摆着输的赌约,你也敢赌千两黄金?

      其他人也都倒吸了一口冷气,千两黄金可是一万两银子,一万贯铜钱。李牧竟然拿来做堵住,真是够胆大了,这可必输的啊!但是却没人觉得他拿不出来,因为李牧的赚钱能力有目共睹,别说是一万贯,就是十万贯,他咬咬牙也能拿出来。

      “如果你答应,咱俩就当着陛下的面前写个字据,诸公都是见证。若你不答应就算了,我考状元本来就跟你没关系。”

      魏征想了想,虽然这次‘激将法’没有成功,但若以常科来算,李牧根本就没有一丁点的机会,一千两黄金可不是一个小数目,这些年他周济亲戚,家中没有余财,妻儿老小没少念叨,若赢了这一千两黄金,也能给家里个交代。

      必赢,为何不赌?

      “好,那我就与逐鹿侯赌了,请陛下赐笔墨。”

      李世民虽然觉得李牧是在败家,但是话已经说到了这个份上,也不好阻止了。当下赐了笔墨,魏征亲手立下赌约,一式两份,二人写下名字,按了指印。三个宰相作保,六部尚书做见证,这个赌约也算是前无古人了。

      李牧把自己的这份吹干墨迹,折好收入袖中,看了魏征一眼,开口对李世民道:“陛下,臣如今既然已经不是工部侍郎了,有一件事,臣得说清楚。”

      “又打什么注意了,说吧。”

      “陛下,臣为工部侍郎时,发明贞观犁,出钱修建工匠坊等,都是臣分内之事,因此臣都是无偿奉献,并未索取过一文。但是如此臣已经不是工部侍郎了,臣觉得,于情于理,朝廷也该把臣垫进去的钱还给臣,还有臣的各种秘法,也不能再免费献给朝廷了。”

      原来在这儿等着!

      李世民和各位重臣都惊呆了,李牧这小子也太胆大了,竟敢开口向朝廷要钱。但是转念一想,人家也没什么错,钱,人家确实垫了,据说还有账本。秘法呢,也确实是人家自己的,不给你用了也没毛病啊。

      众人纷纷怒视魏征,叫你弹劾,如今弹劾出来债务了吧?李牧可是说过,他往工部花了足足七万贯,这七万贯若现在要朝廷来给,你让民部去哪儿弄?

      魏征也没想到李牧会有这一手,硬着头皮道:“逐鹿侯,话不能这么说,你建造工部坊的时候,朝廷也没让你建,是你自己愿意的……”

      李牧嗤笑一声,道:“郑国公,厚颜【创建和谐家园】的样子怎么又来了,难道我的钱是大风刮来的么?官都不让我做了,还花我的钱,你是怎么说出来这种话的?”

      “这……”饶是魏征能言善辩,如今也没了词了。

      李世民不得不接过话,不愧是皇帝,直接耍无赖了,道:“钱,没有!要不你就继续当你的工部侍郎吧,也省的你去考状元了。”

      “不,臣就要考状元。”李牧断然道:“既然陛下说没钱,那钱的事情可以再议,只是秘法的事情,陛下可得让我自己做主了。”

      不逼着要钱就是好事啊,李世民赶紧答应,道:“秘法是你自己的,当然是你自己来处置。”

      李牧等得就是这句话,道:“陛下,贞观犁的犁铧锻造不易,恐难供应全国。臣觉得,明年山东各地,恐怕是用不上了!”

      第87章 老子曰

      魏征一听顿时瞪大了眼睛,他没想到李牧还有这一手!

      事实上在李牧提出贞观犁之后,朝野对贞观犁的实用性都非常怀疑,魏征也是其中之一,随后李牧让宇文规用贞观犁做了一展示,才打消了朝堂众臣的顾虑,这贞观犁的效果,魏征是亲眼见过的,若是山东各地用不上贞观犁,损失可想而知。

      魏征怒道:“逐鹿侯,你、你怎可如此区别对待,你这是公报私仇!”

      李牧没有回答这个问题,而是问道:“郑国公,你可知孔子问礼于老子的典故?”

      魏征有点楞,他不明白李牧为什么忽然问了一个不相干的问题,但若不回答,好像自己学识浅薄一样,还是答道:“当然知道。孔圣问其【创建和谐家园】南宫敬叔,曰:‘周之守藏室史老聃,博古通今,知礼乐之源,明道德之要。今吾欲去周求教,汝愿同去否?’南宫敬叔欣然同意,随即二人请示了鲁国的国君。得到国君的批准后。排遣一辆二马拉的马车,一个书童,一个车夫,由南宫敬叔陪孔子前往东周学礼于老子。正在说贞观犁的事情,你问这个做什么?”

      “按你这么说,老子是教了孔子了?

      孔子已是圣人,不可轻易评断,魏征不知李牧打的什么主意,认真想了想,才道:“只是问礼,不算师徒名分。”

      李牧笑了,又道:“那你可知老子为什么愿意教孔子么?”

      魏征隐隐觉察不对,但是还不知道哪里不对,回答得更为谨慎,道:“古籍中没有记载,我不知。”

      “我知!”李牧已经要憋不住了,道:“老子愿意教孔子,当然是因为老子乐意。我再问你,为何老子不教别人呢?”

      魏征已经听出意思来了,臭着一张脸不出声。

      李牧哈哈大笑:“无他,因为老子不乐意!”

      “东西是我发明的,秘法是我的,我愿意给谁就给谁,我就看山东士族不顺眼,就不给,不行吗?”

      魏征气得眼睛直冒金星,深吸了口气,向李世民行礼道:“陛下,您听到了吗?臣若没记错,逐鹿侯曾亲口说过要献给朝廷,让。”

      见所有人的目光都聚拢了过来,李世民道:“杜相的身体,业已是不成了。杜相已经再三上书,请朕免去他的尚书右仆射之职务,朕心中记得他的功劳,一直没有应允,但是如今国家大事连连,明年又要科举,尚书右仆射之位空悬,只剩下房相一人,也确实捉襟见肘,如今朕已有决断了。”

      众人精神一振,看来大唐马上又要有一个新宰相了。

      “李靖。”

      “陛下。”

      “前隋的将领史万岁打败了达头可汗,可是隋朝不予奖赏,因此导致灭亡。朕不会这样,一定赏罚分明。你治军无方的罪,朕已经惩处过了,但你击败突厥的灭国之功,朕还没有给与相应的表示。朕今欲拜汝为尚书右仆射,爱卿以为如何?”

      李靖闻听一愣,其他人也都有点愣神,尚书右仆射这个位置,之前听到的风声都是魏征,如今魏征闹出这许多事来,众人心中都清楚,恐怕他要悬了,但是思来想去,谁也没想到李靖。

      李靖自己也没想到,赶紧拜下,道:“陛下,臣乃是武将,学问粗浅,如何能担当得起治国的重任,还请陛下收回成命!”

      “爱卿的人品学识,朕心中有数。朕欲以爱卿为宰相,难道爱卿不愿意辅佐朕吗?”

      “这……”话说到这个份上,李靖拒绝不得了,只好再拜,道:“臣只能尽力而为。”

      “甚好。”李世民扶起李靖,道:“朕已命钦天监择选良时,准备仪式,拜相之事马虎不得,爱卿静等旨意即可。”

      李靖诺诺称是,李世民又道:“李靖升尚书右仆射,兵部尚书之位空悬,朕已决定任命侯君集接任。另,太子年岁渐长,需要一个朕信得过,可以倚重的长辈进行管束,朕打算让宋国公萧瑀担任太子少傅,教育太子。御史大夫一职,则由……”李世民看了魏征一眼,道:“魏爱卿接任。”

      让魏征去做御史大夫?

      本以为让李靖做尚书右仆射已经够意外了,没想到还有更大的意外。所有人都震惊了,陛下这是怎么了,给自己找事呢?

      魏征也没有想到,赶忙施礼道:“陛下胸襟如海,臣佩服之至。”

      李世民笑道:“莫非朕在卿等心中,是一个小肚鸡肠之人么?魏征,你虽然对朕屡屡顶撞,也有不敬的言语,但朕还是容你在朝堂,并且还要重用于你。你敢犯言直谏,朕身边少不得你这样的人。御史台正合你施展,以后遇到事情,也多替朕考虑考虑,朕待你不薄了。”

      魏征终于露出了一丝惭愧的神色,道:“陛下,臣一定多多读史,精研为臣之道。”

      “好,朕记得这句话了。”李世民摆了摆手,道:“今日朝堂争吵了半日,在这太极殿又争吵了半日,总算是告一段落,可以清静清静了。朕乏了,诸位爱卿,自便吧。”

      “臣等告退。”

      众人告退,李牧也跟着往外走,刚迈出一步,就被高公公拉住了衣服,李牧又把迈出去的腿收了回来。

      李牧回到殿内,高公公关上了殿门,李世民沉着脸目光不善地盯着李牧,忽然拍了一下案几,吓得李牧一缩脖。

      “李牧,魏征刚刚说的没错,你怎可因个人的仇怨,让山东百姓代为受过,百姓何辜?还有,你竟然跟朕开口要钱,难道你打算跟朕做买卖吗?!”

      第88章 忽悠

      李牧本想说是一时情急口不择言,但刚刚弯下腰准备施礼,脑袋里忽然灵光一闪,话到嘴边改了主意。

      “陛下,您猜对了,臣确实是这么想的。”

      “你说什么?”李世民霍然站了起来,伸手就去抓仪刀,高公公赶紧拦着,李牧也做出一副惧怕的样子,赶紧道:“陛下先不要着急动怒,容臣解释啊!”

      “哼!”李世民把仪刀扔在地上,冷着脸看着李牧,道:“朕就容你解释,解释不清,你就自己了断了吧!”

      虽然知道李世民是在吓唬自己,但是听到这样的话,李牧还是心中微微一寒,伴君如伴虎这句话说得果然是没有错,动不动就喊打喊杀的,这老板可真是暴戾。李牧低着头酝酿了一会儿情绪,努力挤了挤眼睛,再抬起头的时候,已经是双目通红,像要哭出来似的了。

      “陛下!”李牧颤抖着声音道:“臣以为陛下知臣,但没想到,陛下竟还会如此误解臣。陛下!臣是一个视金钱如粪土之人啊,臣所做的一切,全都是为了陛下啊!”

      李世民看到这样一幕,泛起一身的鸡皮疙瘩,下意识退后了两步,道:“有话快说,再故弄玄虚,朕要罚你了!”

      “哦。”李牧应了声,收起了表演形态,正经道:“陛下,臣今日虽然是与魏征争吵才说出这些话,但是在说的时候,臣是过了脑子的,绝非意气之争。”

      李世民怒极反笑,道:“这么说你还有理了?”

      “是的。”李牧正色道:“陛下,臣昨日回到家里,一直在想这两天发生事情。臣以为,虽然是因臣闹了一场乱子,但对于朝廷,对陛下来说,却是一件大好事。”

      “哦?”李世民听李牧这样说,心中微动,不动声色问道:“好从何来,朕怎不知。”

      “陛下可还记得,臣与孔祭酒第一次争辩之时,臣对陛下说过,若陛下需要,臣愿为陛下做士族公敌。”

      李世民点点头,道:“是有这回事,朕记得,但与此事何干?”

      “陛下,臣如今不得不承认,彼时臣狂妄了。门阀士族的力量,远超过臣的估计。”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8 20:0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