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也不是不可能,但要麻烦一些。”李牧斟酌着词句,道:“陛下,虽然麻烦,但其中的利润,却甚为可观啊。”
“利润?”李世民来了兴趣,这两年虽然国库的盈余好了些,但是他的内帑可依然空空,否则他也不好豁出面皮去讨要马场的份子了,听说有钱可赚,李世民立刻像是闻到了腥味的猫一样,精神了起来。
“陛下,我查阅了法典,发现除了盐铁专营之外,对于各种矿产的开采,我大唐并没有立下法度。不知臣所言可属实?”
李世民点点头,道:“朝中确无专司开矿的官署,大部分的矿产,都是与当地人合作,官府收税。历朝历代皆是如此,有何不妥?”
“陛下,大大的不妥。”李牧肃然道:“在臣看来,矿产,乃是国家之命脉也。如铜,可铸钱,就算不拿来铸钱,其本身也具有价值,金银更不必说。现在朝廷虽然收税,但矿产开采的多少,朝廷并不能掌握,收上来的税,怕是也不足数。如此说来,岂不是把国家的矿产,下放给了私人,由各地方掌控了么?说白了,不就是等于交到了各地方门阀世家手里了么?!”
“这……”李世民迟疑了一下,眉头皱得越来越紧。李牧说得没错,如今天下的矿藏,除了盐铁之外,都是掌握在地方门阀世家手里。但历朝历代都是这样的呀,难道还能更改不成么?
李牧眼珠一转,道:“陛下,可听过山高皇帝远这句话?”
李世民怒道:“你什么意思!”
“若此时黔东之地有一铜矿,采出铜二百斤,但地方却隐瞒不报,私分之。陛下能知道么?”
“这……”李世民无法回答,他当然不能知道。但是往下一想,二百斤铜就这样被私分了,而名义上,四海之内都是他的,顿时有一种自己的钱被人偷了的感觉。
李世民深吸了口气,道:“别说这些有的没的,直接说你的想法。”
李牧不再卖关子,直截了当道:“再有就是如同这煤石一样,本来不是矿产,但是如今有了新的利用方式,它就变成了矿产。陛下您想,太原朔州为已知天下煤石存量最多之地,若是当地人知道了煤石的用处,岂不是他们什么都不用做,直接就一夜暴富了?”
李牧顿了一下,又加了一句诛心的话:“陛下,这可都是您的钱啊。”
“对!四海之内莫非王土,都应该是朕的!”李世民看了李牧一眼,道:“有什么好主意?快快说来!”
“臣以为,陛下应当颁布大唐矿产资源法。规定所有矿产资源,如铁、铜、金、银等,全部归朝廷所有。”
李世民皱眉,道:“此举是否太过与民争利,毕竟千百年来,一直都是……”
“陛下,千百年的事情,与现在何干?陛下心中难道就想做一个循规蹈矩的帝王么?陛下任用臣改革工部,难道不是为了革新么?”
“革新……”李世民沉吟一会儿,没有轻易表态,而是道:“你继续说。”
“先颁布法典,把矿产收回国有。再成立专司,管理天下矿藏。同时,现状不必着急改变,依然与地方上合作。但是要从朝廷派出与地方上毫无相干之人,坐守矿区,每年或每两年调动一次,以防营私。所有勘探,开采,产量,应缴赋税等,都要经过朝廷的统计。若按此办理,国库必将大大充盈。”
第53章 奉旨【创建和谐家园】(1500均订加更)
李世民叹气道:“想法虽好,但朕却担心引起门阀的反对。这天下虽说是朕的,但与地方之上,门阀的影响力要超过朝廷,这是不争的事实,如今天下甫定,休养生息为第一要务,门阀……还不到时候啊!”
话已经说到了这个份上,李牧断然没有后退的道理了。他急切道:“陛下,您的担忧,我心里明白,陛下能有这样的想法,也着实圣明无比。但臣以为,此举不会引起多大的反对之声。”
“不会?”
“嗯。”李牧用力点头,他现在必须给李世民非常肯定的答案,才能劝说他:“陛下,无论是哪一种矿藏,都不是每一个地方都有的。例如太原有煤,太原王氏必得煤之利,但是清河没有煤,陛下以为,清河崔氏会不会羡慕么?”
李世民深知,虽然太原王氏与清河崔氏有通婚之约,但不代表两家紧密无间,在面对着足以决定家族命运走向的利益的时候,没有什么盟约是不可违背的。
“同样的道理,清河有铜矿,这铜矿之利,清河崔氏会愿意分给太原王氏么?”
不等李世民回答,李牧直接给出了答案,道:“不,他们会紧紧守着自己的利益,同时对他人的利益窥探。为了保住自己的利益不被染指,他们只能与朝廷合作。”
“若他们不合作呢?”
李牧冷哼一声,道:“矿藏,本是国之命脉。门阀不听朝廷法度,妄图掌握国之命脉,他们想做什么?难道是谋反么?”
李世民心道,你当他们没有这个心么?不说旁人,就这两个崔氏,当年可都不是支持我李家的!
“如今天下已定,我陇西李氏,便是这天下之主。”李牧毫不客气地厚着脸皮把自己划拨到了跟李世民一个阵营,谁让他刚刚才认了自己当侄子:“五姓七望若同气连枝,或可造成些许麻烦。但若是一家两家,谁给他们的胆子敢起兵谋反?我大唐如今虽然国库稍显空虚,但我大唐将士确是如虎如狼,刚灭突厥,正愁周围无强敌可战,区区门阀,在地方作威作福尚可,若对上我大唐虎贲,他们岂能是对手?”
李牧拍着胸脯,一脸中二地叫道:“若真有叛乱时,不用陛下出手,也不用动用大将,臣李牧深受皇恩,得受三品军勋,正愁配不上这份荣耀,陛下只需给臣三千兵马,任凭是什么对手,臣都踏平了他”
李世民不禁哑然失笑,道:“打仗还用不着你,继续说你的想法吧,你都说出来,朕记在心里,明日找来房爱卿等人商议,如此大事,不可轻率。”
李牧听明白了李世民的意思,他对此事尚有疑虑,但他给了李牧说服他的机会。
“陛下思虑周到,臣不如也。”拍个小马屁,李牧继续一本正经地说道:“各地门阀若想保住利益,必须要与朝廷合作。而朝廷则以‘特许经营’的方式,把矿租给他们。”
“租?”李世民觉得新奇,历来各朝代,还没有过吧矿租出去的做法。矿不就是矿么,就在那里。地方上谁势力大,谁就去开采,然后缴税,朝廷并不在意是谁在开采,只需要把税交上来就行了。
这就是历朝历代管理矿藏的方法,很粗糙,但是没办法,朝廷对地方的影响实在是太低,能做到这样,已然是非常不错的盛世景象了。
“对。”李牧重重点头,道:“前面臣已经说过,朝廷要收回矿藏的所有权。如此矿藏便像是西市的店铺一样,铺子是朝廷的,谁出的价格高,谁就来经营。就比如说一个煤矿,王家一年能缴纳五千贯税,而孙家能缴纳六千贯,这个矿明年就归孙家开采了。他的赔或者赚,与朝廷无关,到了年底,再租赁一回。”
“可是这样,会有人来租赁么?”
李牧信心满满道:“别的不敢说,若是陛下交给臣来做这件事,臣保证这些门阀会抢着租赁,求着租赁,甚至臣还能因此发一笔小财,臣愿意跟陛下分账。”
李世民冷哼一声,道:“你这个官当的可真是出息了,竟然当着朕的面谈论受贿?”
李牧嘻嘻笑道:“臣只要两成,工部坊还要继续营建房屋,臣手头的钱不够了。余下的八成,臣都送到陛下的内帑去。反正是门阀的钱,不挣白不挣么。”
李世民一想也对,门阀的钱,为什么不赚?刚想答应下来,忽然瞥了眼李牧,道:“你这小子休想给朕下套,朕还没答应呢,继续说。”
“另外就是,需要给煤定价。”
“如何定?”
“陛下,煤本是易得之物,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它的成本不在煤本身,而在挖掘和转运中的人力和物力。但若大宗运输,这些成本也不算很多。而且煤的价值,有一个上限。那便是不能超过炭,若超过了炭,谁还会用煤呢?不但不能超过,还要比炭大大低廉才是。因此煤的价格,要像盐一样,由朝廷统一制定价格。”
李世民担忧道:“可是如此一来,利润会不会太低了,若是利润太低,没人去挖煤可怎么办?”
李牧摇了摇头,道:“煤虽然廉价,但却是的事情……门阀的钱,确实不拿白不拿,朕也知道你不会肥己,但是这种事情若传出去,你的名声可就毁掉了。因此……若你想做,假他人之手做,切不可沾染到自己身上。”李世民看了李牧一眼,道:“你可听得懂朕的意思?”
李牧一愣,他没想到李世民竟然允许他去【创建和谐家园】,他刚刚只是开个玩笑罢了。但李世民既然给了机会,不贪岂不是傻么?李牧试探着问道:“那分成可以变成五五么?”
李世民怒道:“二八就是二八,你当朕是小儿么?任你哄骗?”
说到底还是为了钱!
李牧把后面的话都憋了回去,李世民得意地哼了一声,道:“就这么定了,朕知道你有办法,不要让朕失望。”
“臣领旨,多谢陛下信任。”
俩人从大堂侧门进入,吓了一跳,只见大堂的地面上,铺满了纸张,李淳风蹲着,李泰看上去是蹲不住了,索性直接趴在了地上,俩人都一副愁眉不展的样子,似乎演算进入到了瓶颈。
看到李牧来了,俩人急忙爬起来,一左一右抓住李牧的胳膊,道:“侯爷/兄长,快看看我解的对么?”
李牧扫了地上的纸张一眼,这么多张纸,他哪里看得过来,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题做百遍,方能领悟其中的窍门,我已经把方法交给了你们,至于怎么演算,那是你们自己的事情,我总不能教了你们如何做饭,再把饭做好了端上来喂给你们吃吧,人要有自理自立的能力。”
听到这话,李淳风还可以,他本来就是一个人,平时就是自理自立的。但李泰却面红过耳,倍觉扎心。李牧这些话,像是专门说给他听似的,他就是那个吃饭都要人喂不能自理自立的家伙啊。
第54章 心思
看到李牧训斥李泰,李世民没有什么反应。一来李牧已经入了李氏宗籍,而且还是他亲口承认的‘侄子’,兄弟之间,训斥李泰两句,在李世民看来不算什么。而且李牧说的话,李世民也认为是对的。
李牧一直送李世民等人到了坊门,这才知道李世民并不是一个人来的,他的随从都在坊门附近等着。人数也不多,八人而已。这八个人,个顶个都是骁勇的汉子,不用猜,必都是高手。
李牧目送李世民一行走远,这才转身回到府中。
“主人!”
刚进府门,便听到李知恩雀跃的声音。这小丫头自打被‘扶正’之后,越发的活泼放肆了。每日李牧回来的时候,只要被她发现了,都会‘狂奔’而来,跳到他的怀中,然后像个树袋熊一样挂在他身上。
李牧虽然觉得不妥,但是心里却不抗拒。就像后世他跟朋友去漫展,虽然他不是二次元的深度肥宅,但看到卡哇伊的小luyili,他也一样很喜欢啊。
“行了,干嘛这是……让外人看到多不好。”
李牧拍拍李知恩的后背,把她放了下来。忽然他好像明白了李知恩为何每天都要来上这么一出了,大概她是想像其他奴仆炫耀自己的身份吧,毕竟以前大家都是下人,而她现在已经成了府里实质上的二夫人,但她又不是真正的夫人,只是一个侍妾。侍妾要如何展现自己的地位呢?唯有‘得宠’二字,她每天都要当着其他奴仆的面抱一下,不就是为了显示自己正得恩宠么。
这小心思啊……
李牧摇了摇头,也不嫌累的。
李牧在前世,因为工作需要,也是个人爱好,他看过很多,小人书,上下班开车的时候,也经常会听电台的评书,后来还有有声版,他都听过不少。基本上涉及到穿越的主人公,都是妻妾成群。很少有的男主角会一夫一妻直到完本,他能够理解这种设定,毕竟现代的社会,有钱人谁写?
写的都是【创建和谐家园】丝,而且大半没有女朋友。当看到自己一个女朋友都混不上,而隔壁老王却三天一个嫩模的时候,心里难免产生一种报复性的心理,别让老子穿越了,等老子穿越了,别的先放放,至少三妻四妾来一套。作为【创建和谐家园】丝中的一员,李牧曾经也是这种想法。
但是当李牧真的穿越之后,虽然脑袋里也有这个想法,但他却发现自己没有那么想做这件事。李牧没事儿自己在工作室搓技能的时候,也想过这个问题,得出的结论是,估计自己可能有点精神洁癖。
以他现在的身份,完全可以过上崔玉言一般的生活。而且他去工部还路过西市,看到好的奴婢,买回家随便玩一玩,没人会因此说他什么,以为这个时代,奴隶本来就是牲口。没有身份地位的女人,根本没有人会在乎。贵族之间,以赠妾为高尚之举,朋友之义,就像是一件东西,朋友喜欢,拿去就是了,算得了什么?
但是李牧接受不来这种价值观,他试想过,但是发觉自己无法如此随便。一个女子,就算再怎么美若天仙,他都不会精虫上脑。还是得喜欢,光喜欢还不行,还得相处,脾气秉性合得来,觉得能够长久,他才会想到下一步。
他对白巧巧是如此,对李知恩也是如此。他买了李知恩的时候,当时真的只是动了恻隐之心,并没有想跟这个婢女发生什么。这就如同他从教坊司带回来的梅兰竹菊四婢一样,都长得挺好看,但他也没有想要收入房中的意思。李知恩的境遇不同,实际上全都是她自己努力的结果。
如果她没有跟白巧巧交好,没有哄得她开心,白巧巧会帮她说话么?会把她列入‘盟友’的名单么?
如果她不是能写会算,李牧会用她管账,写稿么?
如果她没有把逐鹿侯府的事情处理得井井有条,她能当上管家,一人之下么?
其实还是人的不同,李知恩具有超越其他丫鬟的能力,才会真正入了李牧的眼。但是到了目前为止,李牧还是没有真正把她收了,除了年龄的问题之外,李牧还是想着,不愿让白巧巧伤心。
如果她没能怀孕,而李知恩却先怀孕了。不论年龄适不适合生孩子之类的问题,白巧巧心里会多么的伤心?在这个母凭子贵的时代,李牧觉得自己不能这样对白巧巧。
俩人拉着手正要回后院,眼看着就要到吃完饭的时候了,李知恩来找他是问晚上吃什么。路过门房,赵有财哆哆嗦嗦地出来了,手里拿着李泰留给他的金叶子,道:“侯爷,这是越王殿下留下的,您看怎么处置。”
“既然是给你的,你自己留着吧。”李牧忽然想起李世民的吩咐,道:“老赵啊,陛下让我赏赐你,你有什么需要可以说出来。”
赵有财忙道:“侯爷,小人不要赏赐。小人能留在侯府,就已经知足了。”
“表忠心的话就不必说了,陛下既然说要赏赐你,我自然要遵从陛下的旨意……你吃住都在侯府,钱么,多了也没用。这样吧,我写个帖子,明日你拿去教坊司,还你良民的身份,以后你就不是奴隶了,如何?”
“多谢侯爷!”赵有财跪倒在地,给李牧磕头。在这个时代,被充入贱籍,除非主人开恩,否则一辈子都是贱籍。若只是一辈子倒还好说,万一留下后人,后人也是贱籍。李牧给他这份赏赐,比给他一百贯钱都有用。
赵有财磕了几个头,都是用力磕的,额头都青紫了,等他抬起头的时候,却发现李牧不知什么时候已经走了。赵有财揉了揉脑门,爬了起来,心中暗想,本以为这辈子都是奴隶了,没想到还有恢复良民身份的一天。心中对李牧感激,但想到自己的另一层身份,不禁有些恍惚了。
不良帅把不良人说得那么厉害,号称天子亲军,但是却不让往外说,身陷牢狱之时,传话说会来救,也没等着消息。倒是这年纪轻轻的侯爷,数次相帮,而自己现在却在出卖他,赵有财心里愧疚,怅然若失地回了自己的门房。
后宅!
晚上吃什么,自古以来便是难题。逐鹿侯府虽然不缺吃喝,但奈何唐朝菜品的种类实在是太少了。调料也不全,翻来覆去就是那几样菜,吃得久了,神仙也腻啊。
李重义倒是不腻,侯府每天杀一只羊,他自己能吃半只,天天都这么好的胃口,从来也没说过腻。李牧就不行了,他吃一天、两天、十天都行,但是要让他一个月都吃羊肉,他真是吃不下去,连着三天,张嘴打嗝儿都是膻味了。
李牧决定,改改口味,今天吃饺子。
饺子这个东西,相传是东汉时期名医张仲景所创,最初的时候,里面包的是草药,用面包着,囫囵吞下,简单来说就是一个‘面胶囊’。
后来人们把草药换成了野菜,到了三国时候,叫它月牙混沌。
南北朝时期,北朝受胡风影响,对吃不是很讲究。喜欢把‘月牙混沌’就和着面饼一起吃,有汤,有馄饨,还有面饼,啼哩吐噜地吞入腹中,直到现在,这种吃法在某些地方依然也很流行,烩饼,汤饼等,都是受此影响。
而唐朝人吃饺子,则跟后世差不多了。用水煮了,捞出来单个吃。只是形状却不拘一格,不止有月牙形,还有圆形,三角形,啥形状都有。但是不蘸料,此时倒是已经有了酱,也有了醋,但是没酱油……
吃饺子没有酱油……是没有灵魂的。
但是没办法,实在是没啥吃,灵魂什么的不重要了。这个时代没有后世的白面,面的颜色泛黄,在李牧看起来有点奇怪。但是吃起来还是没有差别的,李牧亲自动手和面,后宅就他们三个人,也吃不了多少,包起来也不费力。
三人当中,除了李牧之外,白巧巧是会包饺子的,李知恩不会包,但也很努力的跟着学了。但李牧怀疑这丫头是故意装的,不然怎么其他事情都做得好,偏偏涉及到做饭就学不会了,吃倒是会吃,饭量还不小呢,跟李牧相比也差不了多少。
白巧巧包好一个饺子放在旁边,忽然叹了口气,道:“夫君,天爱姐姐走了之后,忽然觉得这宅子空了不少。虽然才走了两日,却已经有点想她了。”
李知恩竖起了耳朵,心里着急,心想夫人怎么又犯毛病了,想什么呀想,走了才好呢。这两天她当了管家,又是这府里的二夫人,李牧还惯着她,心里别提多美了,可不想多一个人分了她的宠爱。
白巧巧不提还好,提起来李牧就觉得生气,耷拉着脸说道:“想她?你想吧,我可不想。”
“怎么啦,还生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