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大唐技师》-第67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李世民整日整夜地睡不着觉,他心中清楚,大灾之后,若不能及时处置,便要生乱。他的皇位本就来路不正,这时若乱了,大唐的基业还能存续么?突厥人会不会也趁机打过来?

      李世民不敢再想了,他把心一横,想到了抄家!

      谁有钱,就抄谁的家!罗织罪名容易,抄家也不难,难的是引起的后果。但与硝烟四起来想比,这些后果都可以承受。

      就在李世民马上就要实行的时候,程咬金求见。言说他有一位弟妹,家财万贯,愿意捐献十万贯,换取敕封一个诰命。

      十万贯!一个诰命!

      李世民欣喜若狂,此时他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时候,只要给他十万贯,别说是一个诰命,十个诰命他也给得!

      李世民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下来,让程咬金把人带过来,他要亲自接见,亲自下旨,通告天下。

      贞观元年,一别十三年后,长安东宫,李世民再一次见到了王小姐。

      此时她带上了面纱,但李世民还是一眼就认出来了,她,就是王小姐。

      十三年来,李世民虽然一直在刻意回避王小姐的消息,但身为帝王,门阀世家的大事,他如何能一点也不知道。

      他知道,王小姐嫁去了清河崔氏。

      他知道,清河崔氏那个男人是个病秧子,死了。

      他知道,王小姐守寡,被清河崔氏族人欺负……

      但他能怎么做?他是帝王,即便四海之内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即便他很痛恨门阀世家,但是,一个孀居的寡妇,就算是帝王,你也管不着啊?!

      李世民心中愧疚,他不知为何,只觉得对不起当年的王小姐。看她在火坑之中,却无法伸手想援。

      而此时,两人面对着面,李世民心中更加愧疚了。

      他没伸出援手,而她却在自己最为难的时候来了。

      十万贯!

      她只是想求一个诰命,她求诰命,恐怕也是因为被逼的没有办法,指望诰命之身自保吧。

      相对无言。

      李世民亲自写下了敕封一品诰命的圣旨,封王鸥为牡丹夫人,为那年洛阳白马寺的惊鸿一瞥。

      他收下她的钱,又赐给她一颗夜明珠。

      他也写了一封信。

      “明珠在掌,如握君心。若有来日,倒履相迎。”

      第50章 当年情

      李世民这是告诉他,这颗夜明珠,便如同朕的心一样,你握在手里,便如同抓住了朕的心,若你愿意,朕随时欢迎你来。

      这句话虽然没有直接许诺,但也差不了多少了。李世民贵为天子,能说出这样的话来,说明他心中还是有‘王小姐’的,须知,他是帝王,而王鸥此时已是寡妇,一个帝王向一个寡妇许诺,没有勇气是绝对做不到的。只是有一些事情却没有言明,例如,身份。

      李世民没有说给王鸥一个什么身份。是妃子?还是女官?他并没有说。

      李世民是这样想的,王鸥求这诰命的身份,无非也是想要得到庇护,而这普天之下,还有比得到皇帝庇护更为稳妥的么?

      而且此时的情况,也与十三年前不同,十三年前,李世民只是唐国公次子,而如今,他已是这天下的帝王。当年他高攀不上的门庭,此时已经被他踩在脚下。当然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长孙皇后。

      李世民与长孙皇后的感情,是青梅竹马,磕磕绊绊,起起伏伏一路并肩走过来的。他虽曾倾心于王小姐,但彼此之间并没有过交往,反而是长孙皇后,陪伴了他童年、少年,最后嫁给了他,与他经历了这诸多的风风雨雨。在李世民心中,长孙皇后的地位无可替代。

      长孙皇后并非是善妒之人,李世民的四个侧妃,上过,它就像是朕的心一样,朕的心意,你当真就一点也不在乎么?还是说,你与李牧之间……

      李世民忽然怒气勃发,虽然因种种缘由,他与王鸥没有缘分,但也不代表其他人可以染指他相中的女人。李牧,一个毛头小子,他凭什么……

      “……”

      李世民的思维忽然停顿了一下,好像哪里有些不对。他重新捋了一遍:李牧,一个毛头小子……对啊,李牧是个毛头小子,今年才十七岁,他怎么可能和王小姐之间有什么呢?王小姐的年纪,若是生育的早,都能生出来他这么大的孩子了!

      这个时代,男人比女人大十几岁在一起的不少,但是若反过来,却几乎没有可能。

      李世民也不禁哑然失笑,叹了声,道:“朕这是在想什么呀,怎么可能……”

      忽然面前出现了一张脸,吓了李世民一跳。李世民险些一掌拍出,定睛一看发现是李牧,他还叼着一个鸡腿,满嘴都是油污,李世民皱眉训斥道:“你这小子好生无礼,你缘何突然出现在朕面前?”

      李牧抹了下嘴巴,道:“陛下,您为何站在臣的工作台上啊,臣担心您摔下来,这才上来护驾。”

      李世民四下一看,登时闹了个大红脸。原来他不知何时爬上了李牧的工作台,而且已经把夜明珠拿在了手中。李世民赶紧跳下来,李牧也跟着下来。李世民尴尬地清了下嗓子,把夜明珠放在工作台上,问道:“你先别吃了,朕问你,这颗珠子,你是从哪里得来的?”

      这也没什么可隐瞒的,李牧如实说道:“工部迁衙,鸥姐姐给我道贺,送我的贺礼。”李牧瞥了夜明珠一眼,见李世民竟然如此失态地上了工作台也要把夜明珠拿下来,以为他喜欢,心里虽然不舍,但还是故作大方道:“陛下若是喜欢,臣就转赠给陛下了,也没啥大用,就是晚上省了蜡烛钱。”

      李世民见李牧说得如此云淡风轻,不知为何,心中怒气更甚,骂道:“既然是别人送给你的礼物,你自当珍惜,为何如此轻易地就转送他人?”

      李牧心里暗道,你当我乐意给你啊,要不是因为你是皇帝,是我的老板,我会给你吗?

      但这话又不能说,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只好低下头不做声了。

      李世民余怒未消,又问道:“你刚才说送你这贺礼之人是谁?鸥姐姐?此人可是程爱卿的弟妹?你叫他鸥姐姐?”

      听到这句话,李牧察觉出不对劲来了,怎么好像是兴师问罪一样,难道陛下和鸥姐姐之间……李牧赶紧打起精神,小心回答道:“陛下,这个称呼,有、有什么不妥吗?”

      “你怎么可以叫她姐姐?她是程爱卿的弟妹,与朕同龄,你叫她姐姐,岂不是乱了辈分么?”

      “啊,这……”李牧还真无话可说,按照辈分,叫姐姐实在是不对。见李世民这么生气,李牧只好打个哈哈,道:“臣知错了。”

      李世民冷哼一声,道:“你要尊重她,要叫她姑姑,记住了没有?”

      姑姑?李牧下意识想到了杨过和小龙女,陛下,我本是一个纯洁的少年,您不能这样把我带入歧途啊!

      李牧心中这样想着,嘴上却乖乖地点头,道:“臣知道了,再见面时,定称呼为鸥姑姑。”

      “这还差不多。”李世民又看了夜明珠一眼,忍不住问道:“她是几时来的长安,你与她……又是怎么认识的?”

      李牧一直偷瞄着李世民的反应,他跟李世民认识也不算短了,还从未见过他有如此扭捏的一面,心中更加确定俩人之间肯定有猫腻,但却也不敢问,只好把他和王鸥如何相识的事情说了。李世民听了,脸上没有什么表情,但是李牧却从他的眼神里看到了惭愧的感觉。

      身为帝王竟然还会惭愧?

      李牧不由十分好奇,难道这俩人年轻的时候……有过什么吗?

      这么狗血吗?

      好半天,李世民才道:“这位王小姐,与朕是旧相识。朕刚登基的时候,黄河水患,国库空虚,无钱赈灾。她捐出十万贯,又借了朕十万贯,才度过难关。朕感念她的义举,敕封她为一品牡丹夫人。但心中却仍有愧疚,她给与朕的帮助是实实在在的,而朕给与她的,不过是虚名而已。朕知道你的脑袋里有很多赚钱的办法,若能帮到她时,就算是看在朕的面上,多多帮忙吧。”

      仅仅是如此么?李牧深表怀疑,他两世为人,而且前世失恋的经验颇多,李世民现在的样子,分明就是对前女友恋恋不忘的表现啊。

      李牧认真点头,道:“臣领旨。”

      “嗯。”李世民到底是帝王,很快便调整好了情绪,道:“你不是让朕来看你的重器么,天色不早了,快拿来给朕看,朕还要赶着回宫呢。”

      第51章 煤炉、火墙、盘炕

      听李世民问起正事,李牧也打起精神,引着李世民来到铁砧旁边,展示他这几天抽空打造出来的取暖煤炉。这个取暖煤炉,不是出自系统,毕竟他带来的这个系统是游戏系统,游戏里的人物不需要取暖,自然也就没有取暖煤炉了。这个取暖煤炉,是李牧根据前世记忆造出来的,在他小时候,孤儿院没有暖气,冬天取暖用的就是取暖煤炉。

      到了下雪的时候,孩子们就会聚集在一个屋子里,因为孤儿院的经费有限,买不了多少煤。到了这个时候,老院长也会陪孩子们一起住,因为他担心如果他不看着,孩子们自己填煤会出问题。煤的用度,每天都是有定量的,用台称称量好,每天多少斤,不能超过。如果超过了,来年春天雪还没化的时候,孤儿院就没有煤了。

      而且更加重要的是,他担心孩子自己填煤,会煤气中毒。

      但实际上,取暖煤炉发生危险的概率已经算是很低了。基本上一个成年人,稍微注意一点,就不会出问题。在后世的【创建和谐家园】十年代,楼房还没普及的时候,取暖煤炉是北方家庭的必备之物。

      这个东西制作非常简单,用不上太好的钢铁,最次的铸铁就可以。以现在唐朝的冶铁工艺,制作起来全无难度。早在秦汉时期,制作青铜器的时候,中原人就已经掌握了模具制作青铜器的工艺,制作取暖煤炉,用这个工艺正好,只不过是把青铜换成铁而已,非常简单。

      李牧在工部找了几个做青铜器的工匠,画了图纸给他们,让他们烧制了模具。他现在给李世民展示的炉子,便是用这个模具浇筑的。

      炉子上面的炉筒,则是他自己打的。接驳在一起,再用泥封住缝隙,一个标准的八十年代取暖煤炉遍大功告成了。

      李牧很满意自己的手艺,他很有信心,这个铸铁煤炉要比他上小学的时候用来热饭的炉子好多了。但是显然,李世民是不太懂得欣赏的。他在旁边看了过炉子的都知道,哪怕是戗风的天,只要稳定燃烧变了红火,热气升腾,便能把戗风带顺,冒烟也只是一会儿。但今日填的煤有点多,过了约有一炷香的时候,煤才变红火,烟才止住。

      李世民一直忍着没走,他倒不是不惧生死,而是李牧没走,他想看看李牧到底要搞什么名堂。他亲眼看着炉火的变化,感受最为真切,他没想到李牧这炉子真的成了,虽说开始的时候呛人,但他也知道和风向有关,就算不是这炉子,行军埋锅造饭的时候,也有戗风时,这不算是什么问题。

      待烟气散尽,李世民把捂着口鼻的手放下来,凑近闻了闻,没有再闻到呛鼻的味道了,他学着李牧的样子,拿过他手里的炉钩子把盖子掀开,看到炉子里产生的烟气都顺着炉子上方的铁筒子出去了,不由非常惊奇,道:“爱卿,竟然能控烟么?”

      李牧心中腹诽,老板你果然是够现实,平时叫名字,生气叫小子,这下看到东西好了,爱卿就来了,还真是待遇差别明显啊。

      李牧赶紧挤出一个感激涕零的表情,道:“陛下,非是臣能控烟,而是臣发现了这烟雾升腾的道理,所以做了炉筒,把烟导出去。现在陛下亲眼所见,可觉得臣的发明可用么?”

      李世民沉吟了一下,还是摇了摇头,道:“这个炉子是可用的,但是对百姓来说,却不实用。李牧,你可曾想过,这炉子造价几何?我大唐本就缺铁,你这一个炉子,怕是要上百斤铁,上百斤铁,对于公侯贵胄倒不算问题,但对百姓来说,他们根本负担不起。”

      李牧早就想到了,道:“陛下圣明,竟然一眼看透了这取暖煤炉的弊端。没错,造价正是这取取暖煤炉推行的最大阻碍,臣思虑良久,终于让臣想到了第二种办法。”

      李牧说完,带着李世民来到了隔壁,也就是他平时在工作室忙累了,打盹的房间。这个房间,已经建了一个火墙,乃是他前些日子让宇文规派人来修的。

      “陛下请看,这就是臣想到的另一种办法。陛下刚刚也看到了,那取暖煤炉之所以可以避免中毒,乃是把烟气导出的结果,使用煤石最重要的,便是这导出烟气。”李牧走到墙边,伸手抚摸墙面,道:“这面墙,乃是双层墙,中空。臣在这边烧煤,烟气可以通过这中空的墙壁,然后导出。臣让工匠烧制了如同刚才陛下所见的铁筒一样的筒瓦,把这种瓦连在一起,用泥封住,也可以起到一样的效果,不需要用铁,也可以取暖。”

      李世民走近看了,刚刚他看到了李牧的演示,再看这火墙,差不多可以理解,但涉及民生大事,马虎不得,李世民还是让李牧当着他的面演示。

      李牧只好再让李重义把煤取来,放进了用砖砌的炉子里,然后点燃,果然如李牧所说,烟气都被导出,而整面墙都热了。

      李世民终于露出了满意的表情,大笑道:“爱卿果有大才,这火墙不难建造,百姓自己也能搭建起来,而煤石又俯拾即是,看来以后我大唐的百姓不用受冻了,哈哈哈……”

      “还有。”李牧打断了李世民的大笑,让他差点呛了自己的口水。李世民不悦地瞪了他一眼,道:“还有什么?”

      “陛下请坐。”李牧示意了一下,李世民这才注意到,他们身后还有一个高约膝盖的台阶,他学着李牧的样子坐上去,觉得【创建和谐家园】底下发热,不禁问道:“这又是什么东西?”

      “陛下,这是盘炕,也是臣的发明。”

      “盘炕?”李世民皱眉道:“朕只听说过,北方之地有炕,但盘炕是何物啊?有什么不同么?”

      炕,并非是高句丽民族的发明,在我国西汉时期便已经有炕的雏形了。只是那时的炕还很简单,以石板为盖,下面挖个洞,烧热石板,等石板快凉了的时候,再躺上去睡,并不是非常实用。后逐渐废弃,当世若论‘炕’,还是要属高句丽人的技术最佳。

      《新唐书·高句丽传w载:“冬月皆作长炕,下燃温火”,李牧的老家马邑的炕,也是隋炀帝征高句丽时,掳掠过来的高句丽匠人传过来的技术。大体结构与后世差不多,但是烟口是平的,也就是说,这边烧,那边冒,烟在炕中停留时间很短,凉得也快。

      而李牧搞出来的这个盘炕,乃是后世他所处的时代,已经总结了前人的经验搭建出来的花盘炕,他倒是很想直接一步到位搞空心盘炕出来,但是无奈没有水泥,做不出强度高又面积够大的炕板,只能用砖砌花盘炕。花盘炕中间搭建有烟道,烟从灶出来,在花盘炕中要盘绕十余周才能顺利散出去,因砌的烟道盘盘绕绕,烟也盘盘绕绕,故此才称之为盘炕。

      当世高句丽的炕,要经过至少八百年,才能进化到花盘炕的程度。李牧此时把盘炕拿出来,绝对是提前几个时代的发明。

      李世民看出门道来了,李牧是把火墙连通到了这盘炕里面,火墙的烟气,要从盘炕走出一道,才能真正散出去,心中也是佩服他的巧思,竟然还能一石二鸟,一份煤石做两用,这火墙加上盘炕,屋里的温度顿时拔升了起来。

      第52章 资源论

      此时时节还未入冬,虽然已有寒意,但也只需加一层衣服即可,这屋里火墙加盘炕都烧上了,温度直逼三十度,没多大一会儿,李世民的脸上就浮现了汗珠。

      屋里待不下去了,俩人来到屋外,找了个凉爽又无风的地方消汗。

      李世民道:“爱卿这一项发明,确实利国利民。朕欲推行天下,但心中尚有疑虑。”

      李牧大概能猜到,但他没有说,老板要发言,这会儿不让老板说,显示自己聪明,岂不是傻子么?

      “煤石,以前没有人注意,用量也不是很多,故此才给人以俯拾即是的感觉。但若天下着李牧抬起袖子,掩面欲泣。李世民刚刚扮演了明君,他自然要陪着演一出贤臣,否则这戏就不够对仗了。

      李世民虽然看出了李牧的表演痕迹,但是细想之下,李牧还真没说错。他的所作所为,李世民看在眼里,而且袁天罡最近也偶尔会提几句,确是挑不出毛病来。李世民拍拍他的肩膀,道:“爱卿之心,朕岂会不知啊,一时情急口误,莫计较了,快些说正事,你为何不同意朕的想法?”

      李牧心中明白点到即止的道理,道:“陛下,您对煤石不够了解。臣刚才说的俯拾即是,并非随处都可俯拾即是。比方说这长安城,您见哪里产煤石么?”

      “根据臣的了解,长安附近最近的产煤石的地方,乃是百里之外的铜川县。如今长安所用的煤石,都是自那里运来。而天下何其大也,这煤石也不是随处都有。臣前几日会同虞部郎中吕文奉,根据目前工部所掌握的图志,发现煤石分布以河东、陕西、京东、京西、太原等地存量最多。这煤石,便如铜铁等矿产一样,不是哪里都有的。”

      李牧说的几个地方,都是吕文奉按照他的吩咐,找出来的露天煤矿所在地。如今的开采技术,不是露天煤矿也真开采不出。李牧也没打那些煤矿的主意,作为一个社会主义接班人,还是有为子孙后代留点资源的心的。

      李世民还真不了解这个情况,不禁皱起了眉头,道:“那依你所说,这煤石很难推行天下了?”

      “也不是不可能,但要麻烦一些。”李牧斟酌着词句,道:“陛下,虽然麻烦,但其中的利润,却甚为可观啊。”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4 02:4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