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李渊蹙眉道:“那你觉得什么适合朕?”
李牧偷瞄向李世民,李渊抬手拍了他脑门一下,道:“看他作甚,朕在问你!”
“啊!这个”李牧心思急转,道:“太上皇,这天下的生意有千万种,却无非赚钱两个字。却不知太上皇是想做赚钱的买卖还是不赚钱的买卖,是想赚穷人的钱还是富人的钱,是想赚轻松的钱还是劳累的钱,是想人多热闹还是想要清净这些微臣都知晓了,才好给太上皇推荐。”
李渊眉头皱的更紧了,道:“还有这么多说道,这却是朕没有想到的,细细说来听听。”
李牧清了清嗓子,道:“买卖想要赚钱,须得劳心劳力,但如果不想赚钱,则轻松得多,若是为了过把瘾,两者是一样的。而穷人与富人之间,购买的东西是不一样的。穷人最重要的是温饱,所以他们的钱,主要用来买粮食和御寒的衣服。而富人则不同,温饱对他们来说已经不是问题,所以他们想购买的东西,是饰品,锦服,香料,珠宝等。轻松与劳累两者也大不一样,轻松赚钱,可开个当铺,用不了多少人,只需要一个有经验的老掌柜,再多一点本钱,包赚不赔。而劳累赚钱么,例如开个酒楼,车行,挣的都是辛苦钱。像酒楼这种生意,自然需要的人多,整日喧哗不止,而当铺么,要么不开张,开张吃三年,客人自然少的多。”
李牧说的这些,不止李渊,就连李世民和长孙皇后也都是第一次听闻。不知不觉也都一起思索了起来,李渊想了半天,脑海中浮现出自己所见过的所有行当,发现不是这里不行,就是那里不对,总没有一个能对的上号的。绞尽脑汁想了半天,也没想出个结果来,有点恼了,道:“朕做的买卖,必须得赚钱,不赚钱做什么买卖?但赚钱,不能与民争利,也不能挣昧心的钱,要堂堂正正的赚钱。朕虽然喜欢热闹,但也受不了整日耳边嗡嗡响,要有时有晌的热闹。太累不行,太闲也不行。人不能少了,少了朕不习惯,也会无聊。要求就是这些,李爱卿,你给朕想一个吧。”
“呃”李牧一下子懵住了,这老头也忒难伺候了。必须赚钱,还不能与民争利,还得堂堂正正,不能太累不能太闲,要清净又要热闹,这种生意要是有的话,我早就去做了。虽然心中吐槽无数,但说话的人是大唐的太上皇李渊,皇帝的老爹,他自然不需要讲理,李牧只好开动脑筋,回想前世看过的所有电视剧以及各种各样的游戏背景设定,好半天,终于给他想到了一个。
“有了!”李牧突然出声,吓了李渊一跳,但他也来不及责备,赶紧问道:“是什么生意?”
“臣方才绞尽脑汁,才终于想到了这样一门生意。太上皇既然不愿意赚穷人的钱,那么只能赚富人的钱了。可是想赚富人的钱,又不是那么清净,臣想来想去,那就只能赚士族的钱了!”
听到士族两个字,李渊的眼睛顿时亮了起来,坐在下首的李世民也看了过来,没办法,士族这俩字,就像颉利可汗一样,是父子俩共同的心病。若能做个买卖赚他们的钱,那可真是两全其美了。
李牧察觉到了俩人的神色,心中更加有底,道:“每年都有科举,其中常科年年要考,春闱之前,这些等着考试的学子们,都急于扩大自己的名声,我们就给他们提供这样一个场所。找一个繁华之地,修建一座五层高楼。一楼斗诗,每日择选诗首一人,每月最后一日,再从三十名诗首之中,择选诗魁一人。赠名:诗中魁首,以资助学业为名,赠予财物。如此,学子既得名,又得利。而我们也赚了那些没有真才实学的士族酒囊饭袋的钱了。”
李渊皱眉问道:“那要是寒门学子渴望名声,也来这里,咱们是收钱还是不收钱?”
“太上皇问到点子上了,咱们可以这样设置。进楼的时候收钱,固定数目,名曰入场费。但若得到当日诗首,则返还入场费。这样真正有才学之人可以免单,而那些才学不够,自视不清,又想争名逐利的寒门学子,为什么不让他们花钱呢?”
李渊点点头,道:“所言有理,继续往下说,这第二层楼,用来做什么?”
“第二层楼乃是雅间,不拘束于学子,也不拘束于男女,有钱就可以包下雅间,欣赏才子们竟逐的场面。也可诗文奏对,互相品评。雅间定价要高,要形成差距感,让人觉得在雅间里面花钱是一种身份的象征。而每月的诗魁可以【创建和谐家园】雅间三次,以【创建和谐家园】这些学子们的积极性。”
李世民道:“你这是把朕的学子们当摇钱树了啊!”
李牧不慌不忙,道:“能做太上皇的摇钱树,该是他们荣幸才是。”
一句话把李世民的嘴堵了个严实,当着李渊的面,他敢说什么,只得道:“说得有理,继续,三层楼做什么?”
“三层楼,臣打算来一个拍卖场。”
李世民和李渊都讶然,道:“拍卖场?”
“是的,拍卖场。”李牧道:“臣昨日曾去西市买了两个奴隶,见识了西市拍卖奴隶的过程。臣以为,这是一个很好的竞价方式。三楼设置一个拍卖场。有人拿宝物来卖,咱们先找人辨别真伪,然后定下一个起拍价格。聚集了几样宝物之后,整理出一个图册来,提供给想要购买宝物的人,定下时间来竞拍。从中抽取一些分润,若经营得当,臣以为必可大赚特赚。而且这个拍卖场还可以解决陛下一个难题。”
李世民皱眉道:“解决朕的一个难题?什么难题?”
“臣听闻陛下内帑常常捉襟见肘,但宫中宝物众多,历代器物,名家字画等等,多如牛毛。这些宝物,陛下不一定样样都喜欢,摆在那里毫无用处,拿去卖也有失体统。要是有了这拍卖行,就可以匿名拍卖换取银钱,另作他用。而且若有人拿来陛下喜欢的宝物,也可提前知道,先一步商议价格,收入宫中,此为两全其美。”
皇帝内帑捉襟见肘的事情,并不是什么秘闻。李世民也不觉丢脸,因为他的内帑不够,是因为赏赐给了大臣,孝敬了他的老爹,反倒是一项荣耀之事。只是这个情况确实尴尬,如果能够得以解决,自然是一件好事。李牧所言,其实正中李世民的心思,就比如这次从颉利宝库中得到的许多器物,都是颉利从中原劫掠走的前朝珍品等,其价值远超其质地本身,可是他又不能拿出去贩卖,用来赏赐大臣也非常亏,要是有了这个途径,当真是两全其美。
李世民点了点头,道:“第四层楼又做什么?”
“第四层楼,臣已想好了,用来展示珍品。”李牧道:“很多人家中藏宝,想要与人炫耀,但邀人参观又能请几人?咱们可以三【创建和谐家园】时地组织一次聚会,每个人拿出意见珍品,摆放在四层,邀请长安名流到场,互相品评,各抒己见,还能借此机会沟通感情。此处臣起名为会所,与会场所也。”
“至于这第五层楼么。”李牧向李渊拱手行礼,道:“自然是太上皇的居所了,才子佳人,名流豪富,都在太上皇脚下,这才合乎礼数。”
此言一出,李渊当即哈哈大笑。李世民无奈地看着李牧,他本以为李牧想了四个好点子,这第五个点子能更好,却不想来了一个峰回路转,变成了拍马屁。这个马屁精啊李世民哭笑不得,但见他把李渊哄得这么开心,李世民也就安心了。以后有李牧这么个人替他伺候老爹,似乎也不失为一件好事。
“既然你已经想好了,太上皇也没有意见,那便就这么定了吧。明日朕着长安县安排几个地方,供太上皇挑选。你是工部郎中,建造的事情你来安排,需要的财物等”李世民刚要说由内帑支出,李渊打断了他的话,道:“朕自己来出,朕的买卖,让你拿什么钱,到时候赚了,还得分润于你。”
李世民无奈道:“父皇,儿子不要分润。”
“一边去,这是朕与李牧的买卖,跟你没有关系!”李渊又对李牧说道:“小子,朕不要你出钱,你给朕出主意,帮朕做买卖,朕分你一半。”
这钱借李牧几个胆子也不敢要啊,赶紧道:“太上皇,为您分忧,为陛下分忧,乃是臣子的本分。太上皇要是执意给钱,臣就不参与了。”
“别不参与呀!”李渊哪会做买卖,还指望李牧出力呢,见他不要分润,对李世民道:“他不要钱,那你给赏赐!”
李世民心头无语,刚刚不是说跟我没关系么,转眼又要赏赐了?李世民想了想,道:“听说你有了新府邸,想必缺少下人使用,朕赐你一些奴婢,明日去教坊司领吧。”
“多谢陛下!”
李渊嫌赏的少了,还要说话,李牧赶紧道:“臣还有一个请求。”
李渊神色一喜,道:“要什么,你尽管说,朕就答应你了。”
李牧揉了揉肚子,不好意思地笑了,道:“臣饿了,这菜也要凉了,能不能先吃点”
李渊一愣,旋即又哈哈大笑了起来:“吃,放开了吃,来人啊,给逐鹿侯加个大肘子!”
第九十三章 选奴归家
天色已晚,宫门关闭。李渊命人送信回去,告知李牧今日歇在宫中,拉着他一起聊了半宿的话。李渊平日整夜宴饮,算是一个老夜猫子,比李牧还能熬,聊到最后李牧已经魂游天外,不知道自己说什么了,李渊还精神奕奕的,对自己未来的商人生涯期待满满。
看到李渊这副样子,李牧实在是不忍把实情告诉他。其实李牧给李渊想的这个买卖,全天下也就他一个人能做。试想这是什么买卖?选才的买卖,倒卖宫中宝物的买卖,这可是犯禁的,换了旁人做这个买卖,第二天人头就挂在高杆上了。再者说,长安城的买卖是那么好做的么?背后没有根基,买卖今天开张明天就得歇业。而且天下也没有不透风的墙,李渊隐藏得一时,藏不了一世,早晚都会有人知道,只不过先打好底,知道的人也不敢说,大家一起捧着哄着,让老头子开心也就是了。
李世民心中明了的很,但他没说出来,说明他也是认可的。李牧提着的心也就放下了一半,这天下什么生意都不好做,但唯独这红顶的生意好做的很,不用担心不赚钱。这也是李牧不敢要分润的原因。他只不过是出了一个主意,依仗的都是李世民的势,这钱要是拿了,李世民心里怎么想他?得罪了自己的老板,以后还想混好么?
当夜在太极宫的偏殿歇下,次日一大早,李渊又他一起吃早膳,长孙皇后又来请安,聊了几句闲谈便走了。李牧想要告辞回家,李渊却不许,把他太极宫的宫人都叫了过来,让李牧从中选人做他买卖的伙计。这不是胡闹么,谁做买卖用太监做伙计的?李牧好说歹说,才让李渊放弃了这个念头,只是选了十几名俊秀的宫女,打算日后培训之后,用来做雅间和会所的服务员。当然这都是后话了,现在选址都还没选,培训自然也提不上日程。
吃完了午饭,李牧给李渊留了个作业,不是要建楼么?先起个名字吧。这可是一个大事儿,太上皇的买卖,名字不能起小气了,也不能俗气了,还真把李渊给难住了。拿着笔在纸上写了十几个名字,都觉得不好。李牧见他忙着,借机告辞回家,李渊正在深思之中,也忘了留他,闻言只是摆了摆手,就放他离开了。
李牧刚出殿门,就被昨日打交道的那个小太监拦下了。李牧还当李世民又要叫他训话,询问之后才知道,小太监是要带他去教坊司选奴婢的。李牧不懂,就跟小太监打听。小太监昨日还不拿李牧当回事,但从昨日到今天,他可是亲眼看到李牧身受两位皇帝的宠信。李世民赠匾送奴,李渊要跟他一起做买卖。可谓是大红人一个,对待李牧的态度自然大不相同,隐隐已有谦卑之态,仿佛面对国公一般了。见李牧问起奴婢的事情,赶紧捡着知道的一股脑都说了出来。
听了这小太监的解答,李牧才算对唐朝的奴隶制度真正有了一些了解。唐朝的奴隶大致分为这么几种,官奴,私奴,宫奴。私奴就是民间买卖的奴隶,就像李知恩和李重义,这些奴隶来源繁杂,但只要不是大唐子民,都不受官府庇护,买卖也是合法的,质量么,大部分都比较低。像李知恩和李重义这样的,是其中最好的了。
而宫奴和官奴,宫奴特指宫中的奴婢,例如太监,宫女等,外人自然不得染指。而官奴,则不同。看过古装剧的人都听过类似这样的话,犯官斩首,家人没入官府为奴。官奴的主要构成之一,就是犯官的家人,尤其是女眷。这些人的教养都很好,琴棋书画都有涉猎甚至精通,或歌或舞,具有才艺。而官奴的另一个主要部分,就是战争奴隶。例如这次灭突厥,就有很多突厥百姓沦为大唐官奴。官奴由贵族购买领取,也有皇帝赏赐。像李牧这样,就是皇帝赏赐的。官奴也是贱籍,没有身份,也无需缴税,被看做是主人的附庸。
李世民出手还算大方,赏赐了李牧二十个奴隶,男女随意挑选。李牧心中后悔,早知有这好事,他说什么也不会去西市买奴了,花了那么多的钱,买回家一个小狐狸,一个大傻熊。在教坊司转了一圈,李牧选好了二十个人,选了十个青壮,打算让王虎帮忙训练一下,看家护院之用。又选了四个丫鬟,帮忙打理后宅。还有六个,都是功能型人才。两个厨子,两个马夫,一个花匠,一个账房。李牧心里盘算,有了这二十个人,基本上也就差不多了,以后缺人再说,也不一定都用奴隶。
小太监一直送李牧到宫门口,才惜惜作别。李牧也问了小太监的称呼,小太监姓陈,乃是李世民身边高公公的义子之一。李牧又给了他一块银子,准备结交一下。陈公公假意推辞了一番,把银子收了下来,对李牧的态度也愈发的热情了。
出得宫门,李牧骑上马,带着二十个官奴回到曹国公府。回到自己的跨院,却发现家里没人。问过才知道,孙氏昨日已经带着白巧巧收拾东西去了新府邸。而且今日上午皇帝赐匾,李绩与李弼都去贺喜了。李牧这么一看,家都已经搬了,自己也不能留下了,想了想指挥奴隶们把演武场的蒸馏设备和打铁的家伙事儿都拆了,找了一辆牛车装上,浩浩荡荡地往安义坊新府邸赶去。
如此一折腾,等李牧带着人进入安义坊门的时候,已经是黄昏时候了。李牧按照记忆找到自家门口,发现门口已经挂上了红绸,一块匾挂在正中,苍劲有力的“逐鹿侯府”四个金色大字在夕阳的映衬下熠熠生辉,旁边还有一方印玺,李牧认得,正是寻讯回来的传国玉玺印。李牧没想到李世民除了赠奴隶,还赠了匾,如此有心,心中颇为感动。还是这辈子的老板好啊,前世的那个老板算个什么东西,熬夜加班还不给钱,要不是因为他,上辈子也不至于过劳猝死啊!
叩了一下门环,大傻个把门打开了,看到李牧和他身后的人,李重义回头吼了一嗓子:“侯爷回来了!”
“喊个屁啊”李牧被震得耳朵嗡嗡响,骂了声,还没等下一句话出口,整个人就飞了起来,大傻个把他扛起来,不由分说就往后宅跑。
第九十四章 婚礼(1)
“你个憨货,放老子下来!”李牧气急败坏地拍打李重义的脊背,但他这点力气无异于隔靴搔痒,根本就是无济于事。李重义也不知是得了谁的命令,对李牧的话充耳不闻,脚下健步如飞,扛着他来到了一处同样门口挂着红绸的屋子里。
这时李牧察觉有些不对劲了,门口挂着红绸他可以理解,陛下赐匾,于礼也应庆贺一番,可这屋门口挂红绸难道老娘已经开始准备赐婚之事了?这也太着急了吧!
没等李牧张口问,李重义忽然盯着李牧的眼睛,瓮声道:“老大,脱衣服吧!”
“啥?!!”
门口,二十个奴婢面面相觑,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他们也不敢乱动,只好呆呆地站在门口,等着主人出来。过了一会儿,没等到主人出来,倒是等来一个娇俏的小妞,小丫头年岁不大,衣着华丽,微微扬着下巴,倒像是此间女主人一般。奴婢们拿不准她是什么人,心中颇有惧意。
“你们进来吧!”李知恩看了奴婢们一样,指了下四个丫鬟,道:“你、你、你、你、你们四个跟我来,剩下的人,先把东西卸到西边库房去,旁边有下人房,你们先歇一会,等会府内开宴,有你们的吃食。”
说完,便带着四个丫鬟进了内宅,派头十足。
再说李牧这边,听到李重义要他脱衣服,李牧还当这小子要做那“兄贵”之事,差点尖叫出声。等看到他手里的东西,才知道误会了他。李重义手里拿着一个托盘,托盘上是一套绯红衣袍。李牧楞了一下,旋即明白发生了什么,道:“结、结婚啊?谁的主意?”
“老大娘吩咐的。”
“老大娘?”
“嗯,老大你的娘,老大娘。”
“”要不是李重义是纯纯的唐代人,李牧真心想问他一句,这冷笑话有意思么?但这家伙本就憨傻,年纪又小,李牧实在是懒得跟他分辨,把衣袍拿着穿上,问道:“结婚怎么定这个时候,都谁来了?”
“老大娘说婚礼都是这个时候,来了好多人,我只认识借给咱们牛车的那个。”
得,问了也是白问。李牧把衣服穿好了,瞪了傻大个一眼,道:“以后记住了,要叫老夫人!什么老大娘!”忽然李牧发现李重义换了身衣裳,与王虎平日里穿得一样,青色劲装,脚下也不是大拖鞋了,而是一双新马靴,笑道:“我娘给你买的?”
李重义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后脑勺,道:“老夫人说大喜的日子,都要穿新衣裳,给买了两套。”
“挺好”李牧把帽子戴上,道:“接下来干什么?”
大傻个子摇了摇头,他的任务就是到此为止。
“主人,请跟我来。”这时门外传来李知恩的声音,李牧推开门出去,看到小丫头也是一身新衣裳,不由眼前一亮。都说人靠衣装马靠鞍,这小丫头穿了一套翠色的襦裙,仿佛开春的那一抹新绿,说不出的娇俏可人。李牧脑海里忽然生出一个想法,这个小丫头要是放到后世去,还不得让那些二次元宅男们疯狂啊,什么这47那48的,完全不是一个eve啊。
小丫头也感受到了李牧的目光,嘴角不禁微微上扬了一点,但没有让李牧发现。李知恩在前面引路,李牧在后面跟着,很快来到了后宅正堂,李牧迈步进了堂内,小丫头就转身离去了。李牧见这正堂里的人,都是长辈们,赶紧施礼。
左侧正位坐着他的老丈人白闹儿,右侧正位坐着他的母亲孙氏,左边下首是白闹儿的续弦王氏和白根生,右侧下首坐着李绩和李弼两兄弟,王虎站在俩人身后。
孙氏见李牧进来了,起身道:“儿啊,娘没跟你商量,就擅自做了主。你莫要怪娘,娘知你心里有自己的考虑,但赐婚之事来得及,娘不能只顾着自己,忘了亲生儿子。这些年来,娘一直盼望着你和巧巧能够成亲。以前”孙氏正要提以前的事情,白闹儿赶紧咳嗽了一声,孙氏瞥了他一眼,打住了话头,道:“以前的事情就不提了,现在你封了侯,做了官。还仰仗着你义父的帮衬,有了这么个宅子。有道是立业成家,现在立业也算是立下了,就差成家了,今日就是个好日子,娘做主,你和巧巧就在今日把事情办了吧。”
听到孙氏说起这些话,李牧的心里也颇多感慨。这些日子以来,原来李牧的记忆不断融合,让他想起了很多事情。大唐立国之后,对婚丧嫁娶是有规定的。男二十加冠,女十五及笄,寻常良家子女,到了这个年龄必须谈婚论嫁,否则官府干预,强行婚配。若不是有婚约在先,白巧巧早就得嫁人了。即便如此,李牧到了长安,也不敢对外说他还没结婚,只是亲近之人知道,旁人都以为他早已经完婚了。
按照唐时习俗,二十岁的白巧巧已经是老姑娘了。虽然在李牧心中,就算再过个三五年,也不算很晚,但是对于白巧巧来说,每过一日,她的压力便要大一分,这些李牧都是知道的。
他本来想,等酒坊的生意有了眉目,赚了钱,转过年来初春之时,再操办一下婚礼。但对于孙氏这个突然决定,他也并不抗拒,婚早晚都是要结的,其实在他心里,他和白巧巧早已是夫妻了。李牧本以为自己早就准备好了,可是真到了这个当口,李牧发现自己还是很紧张,两世为人,他还是头一次结婚,前世他虽然参加过不少婚礼,但都是去随份子,没有过当新郎的经验啊!
“儿啊,你倒是应声,是同意还是不同意啊?”
李牧缓过神来,道:“儿子听娘安排。”
“好!”孙氏唤道:“巧巧啊,进来!”
随着孙氏话音刚落,李牧就听得身后传来脚步声,回头一看,只见李知恩扶着白巧巧迈步进了大堂。只见白巧巧戴着红纱盖头,身穿一套青绿色的钗钿礼衣,说不出的清秀动人,娇媚可爱,李牧看得痴了,心跳也似空了半拍,呼吸变得急促了起来。
第九十五章 婚礼(2)
白巧巧头上簪有五枚金翠花钿,这可不是随便戴的,与身份地位相关。开元礼有言:钿钗礼衣者,内命妇常参、外命妇朝参、辞见、礼会之服也。制同翟衣,加双佩、一品九钿,二品八钿,三品七钿,四品六钿,五品五钿。五枚金翠花钿,代表了白巧巧五品命妇的身份。
李牧轻轻挽住白巧巧的手,手心里全是汗。白巧巧向他这边转了下头,因盖头看不到李牧的脸,心中着急,也紧紧握住了他的手。
李弼从座位上起来,道:“今日也没有旁人,我受老夫人之托,当一把赞礼官,今日天色不早,咱们一切从简。做的不好处,还请列位亲朋海涵。”
孙氏忙道:“有二叔帮衬,不知是哪辈子积德福,怎么都好,都好!”
李弼笑了笑,来到二位新人面前,朗声道:“金秋之际,金玉之时。良辰美景,佳偶天成。侍女备好礼器,准备行礼。”
说罢,李知恩带着四个丫鬟进来,侍立在一旁。每个人手里都有一个托盘,李知恩手里的托盘中放着一个装满清水的瓷盆,一块干布手巾。她旁边的丫鬟手里的托盘中则放着两只碗,两双筷子,还有一盘干肉。依次还有一个穿了红线的葫芦、一个酒坛;两只同心锁;一把精致小巧金剪刀、一把精致小巧的银剪刀、和一个五彩锦囊。
正在李牧不知该如何做时,李弼又道:“新人新貌话新颜,互为心上正衣冠,清水清风涤清面,朝夕相对情相连。新人请行沃盥礼。”
李知恩端着托盘来到新人面前,小声提醒了一句。李牧赶紧拿着白巧巧的手一起放在瓷盆里,洗了一下,然后拿起干布手巾,互相帮忙擦干。
李弼见俩人完成了,又道:“举案齐眉心相敬,举手同牢心相倾。夫妻共食盘中物,相濡以沫永扶搀。新人请行同牢礼。”
李知恩转身回到一旁,另一个丫鬟端着托盘过来。这回不用提醒了,李牧把一双筷子交到白巧巧手里,自己也拿起一双筷子,夹了一块干肉、轻轻撩起盖头一角,喂给白巧巧。白巧巧也借着李牧撩起盖头的空档,夹了一块干肉喂给了他。
“结发之情动天地,从此相爱永不离。夫妻共饮合卺酒,同甘共苦总相依。新人请行合卺礼。”
第二个丫鬟走上前,打开了穿了红线的葫芦,李牧和白巧巧各拿了一半,李知恩走过来拿起酒坛斟酒入瓢,小声提醒。李牧和白巧巧半蹲下来,各喝了瓢中一半的酒,然后互换葫芦瓢,把酒饮尽。喝完了酒,丫鬟把葫芦瓢收走了,红线却没有,而是缠绕在了俩人的手腕上。
“新人起身。”李弼说了一句,侧身让到一旁,两边坐着的人也都站了起来。
“千里姻缘一线牵,良辰美景喜相连。今朝佳侣成三拜,自此同心更百年。”
在李弼的示意下,李牧和白巧巧先是向外拜了天地,然后转回身来拜了高堂父母,再互相对拜了一次。白闹儿的表情有些复杂,身体微微侧开,连称贤婿快请起。而孙氏则是在李牧和白巧巧拜下之前,就已经泣不成声了。
“此生既有佳缘定,携手同心莫相轻。红线牵来鸿运早,来年再把新丁添。新人请行执手礼,交换同心锁。”
丫鬟端着同心锁过来,李牧和白巧巧各拿一个,互相放在了对方的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