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阶下一位吏员还没来得及指示,高岳刺溜下跑到了南院角落的厕房当中,接着又一跳跳地出来,在旁边的树干摘下几片叶子,这才重新进去。
不久,独孤良器已停笔,他支着下颔望着角落里的厕房,“看来高必先的腹痛厉害,到现在还没出来。”
这时,厕房的帘子掀开,里面传出高岳的声音,旁边的吏员皱着眉,听他在里面说什么,接着那吏员便摇摇头,又摘开几片叶子,捏着鼻子送到厕房里去......
“唉,看来是很难出来了。”独孤良器叹息道。
借着他看看四周,郑絪和卫次公都在埋头誊录自己的策问,也无暇来帮高岳做什么。
这时日影偏移,渐行渐低,凉月也悄然自墙头而上:酉时马上就要结束了!
13.夜览时务策
独孤良器觉得再这样下去要误事的,他横下心来看看四周,人人都在纷乱地忙乎,没人注意到他,便咬咬牙,直接将高岳的几张策卷给拽了过来,然后提起笔......
楼宇之上,常衮和杨绾早已离去,但那位蒸胡老者却始终没有移步,他看见高岳跑去如厕,却很长时间没有见到这位出来,“莫非有急疾?奇钱郎君啊奇钱郎君,你的运势不会就这么一点吧?”那老者盯住南院角落,树冠下的厕房喃喃自语,接着敏锐的目光又忽然瞧见,在东庑廊的长檐下,高岳旁边的独孤良器却伏在案上,奋笔疾书着,明显是抄写誊录什么东西。
月光洒入到楼宇后的房间里,坐榻、屏风和小几,都被镀上了层银色光辉,那老者的眼瞳收缩了几下,饶有兴趣起来,“有意思,这奇钱郎君看起来也不是一般人,有点运势。”
酉时到,潘炎起身,垂帘在令狐员外郎的喝声里被逐个升起来,收卷了。
这时月光已完全落在了南院的中庭当中,许多举子案前都燃起了蜡烛,一起照得庑廊左右通明如白昼般。
这时高岳才双腿颤抖,血脉淤塞麻木,一瘸一拐地从厕所里走出,整个身躯都完全虚脱了,“糟糕,没想到上个洗手间,都已经是晚上了,还收卷了。唉,也罢也罢,反正我也只能走到这步了。”
而后高岳呲牙咧嘴地坐回自己书案,搓着腿部,却赫然发觉,自己面前的策卷,满满当当,五道题目都已写完,“唉!”高岳大惊失色,急忙拿起来看,其中第一道策问算是他自己写的,第二道与第三道他只是各自凑乎写了一半而已,可现在却全部已完成,并且两部分字迹虽然代笔的那位已很努力在模仿自己,可还是能看出有所不同。
“这......”他先回头看看郑絪,可对方满脸的疲惫,好像刚刚搁下笔来。
前面的卫次公也是一样。
于是高岳一手扶住额头,眼睛却转过来,恰好和独孤良器四目相对。
独孤良器年轻的面容羞涩地笑笑,本人正襟危坐,却闪了两个眼色,示意高岳不要声张。
后面郑絪摇摇头,但也没说什么。
夜中,南院的考试结束了,几名年老的吏员抱着各位举子的策卷,鱼贯进入了尚书省的都堂处。
那里烛火通明,摆满食案和水陆珍馐,会食是由吏部提供的,而常衮、杨绾二位宰相都来参加了会食,原因是他俩要来亲自看看,数百名进士科举子们的策问,都分别写了什么。
其实最关键的是,要看看有无举子在策问里非议朝政、攻讦宰执,这种事在过去不是没有发生过,策问是和时政联系得最紧密的,若是把守得不严,风言风语传到圣主陛下那里去,会对自己的执政生涯蒙上不必要阴影的,特别对于常、杨这二位初登相位的人而言。
毕竟元载、王缙刚刚倾覆。
而蒸胡老者也在席间,陪着二位宰相一道用餐,不紧不慢地用食箸夹起鲜嫩柔滑的鲫鱼脍,向嘴中送,边咀嚼边还说,还是没有安老胡儿的蒸胡好吃。
吃完后,试官开始监督各个文吏,用朱笔开始批阅各举子的策卷,许多双眼睛来回搜寻着。
最后,卫次公、郑絪、独孤良器三者的策卷都被罗列其上,还有黎逢和高岳的。
独孤良器和卫次公的策卷被呈上的原因是写得好,“二者的策问确有国器之才。”就连最为严苛的杨绾,在看到二者的策卷后也不住点头,“可惜,独孤良器的诗赋......”杨绾重重叹息道,看来他认得独孤良器。
而郑絪的策卷也被送上来,因他是被二位宰相目为状头最有力的候选者,但最早看郑絪策卷的,却是那个蒸胡老者,他坐到书案前,用手帕擦擦嘴巴,看完后对二位宰相说,“荥阳郑文明的策问,只能说是中人水准,很可惜没有提出什么振聋发聩的见解。”
“一日之内,要对五道时务策提出见解,毕竟仓促啊!就让最后的诗赋场,定出胜负好了。”常衮毫无担心的表示,他对郑絪的文采有绝对的信心。
听到这话,蒸胡老者嘴角浮现丝不易察觉的笑。
最后呈上来的是黎逢和高岳的策对之卷,“这......听说这个叫黎逢的,在考场上还询问潘礼侍尧舜到底是何时及第的?”杨绾眯着眼睛,看着策卷上黎逢的名字,对侍立在一侧的潘炎说到。
“是的,这个黎逢虽连尧舜是何人都不知道,可他的文却是真的奇。”潘炎急忙躬身拱手。
杨绾便唔得声,和常衮一道看下去,看着看着,确实不断地从口中发出啧啧称奇的声音。
“看来真有那种人,虽然对世务一窍不通,但却天生写得一手惊世骇俗的好文章,就像谪仙下凡在礼部南院里。”蒸胡老者挑着眉毛,在旁侧慢慢地说出这句,算是给黎逢下了定论。
同时,他举起了高岳的策卷,“唉,是他的?果然是独孤良器帮他......”老者看看高岳的卷子,又看看独孤良器的,顿时明白,但他不动声色,迅速将二者卷子分开,“这个叫高岳的,写第一道策问时怨愤满腹啊!”
“哦?”杨绾和常衮同时警觉地投过来目光,生怕高岳攻讦的是他俩。
“安心,骂的是我唐的贡举制度,言语里牵扯到武后。”
听到这话,常、杨二人立刻就安心下来,骂骂武后算不上什么了不得的事情。
其中一向也反对进士考试的杨绾,甚至还说“这叫高岳的举子倒是颇有番见地,名字我记下了。”
接着,蒸胡老者看了看高岳其他策问上其自己所写的内容,越看越觉得这位写得有些意思,其见解和想法绝不同于其他的举子,甚至不同于被认为最上等的卫次公,也明显和一张策卷上的独孤良器所写不同。
“字写得太一般,文采也不出众,幸亏他写了批判贡举的内容,才到我的眼前,不然给一般的试官阅览,可能直接判了下第。不过他关于盐铁、铸钱方面的某些说法,当真是有趣新奇。”蒸胡老者捋着胡须,若有所思。
这会儿,常衮在那里抚掌,“就贴经来说,卫次公和郑絪不分伯仲。就策问来说,卫次公稍胜于郑絪,可诗赋郑絪会大大超越卫次公。所以今年的状头,应该非郑絪莫属。”杨绾也表示同意。
这就等于二位宰相,公开通榜了。
二位宰相走后,都堂的角落里,潘炎大惊失色,低声对站在他面前的蒸胡老者,也是他的岳丈问到,“什么,要让郑絪下第?”
14.八字韵脚赋
那老者看到女婿这个表情,不由得淡笑起来,“明日的考场,常杨二位我想办法支走。怎么,害怕耽误到你的仕途?放心,只要你放了朱遂、王表、彼军等这批崇文、弘文二馆学生的榜,朝廷内没人会找你的麻烦。”
“可是我不太明了......”
那边礼部员外郎令狐峘对潘炎附耳说出真相,“圣主让杨绾、常衮为相,实则违背了当初和我们的诺言。所以为做出弥补,特意让我去判吏部南曹,而让云君潘炎的字你得到知贡举的差遣,待到放榜结束后,云君你少不得要补四品的阙。此后礼部举子、吏部六品以下官员的铨选全都握在我们手里,杨绾还好,常衮这样的怎可罢休?他极力援引荥阳郑家来参加科考,就是想继续影响礼部春闱,通过取士来培植自己班底,更何况常衮还和小杨山人以前同为中书舍人,交情匪浅......”
说到小杨山人,老者的眼神顿时凌厉起来。
“元载虽已死,可小杨山人朝中有人想要保他,圣主也不忍加以屠戮,只是罢黜外放而已。若他在外,常衮在内,早晚还是我们的祸患!所以得将礼部贡举、吏部三铨死死拿捏在我们手里!”令狐峘说到这语气明显激动起来。
潘炎也明白了,接着他又有疑虑,“下第不难,难得是以何种名义。”
“诗赋韵脚。”那老者一锤定音。
潘炎听了听,算是明白,接着他又问那老者,“若郑絪下第,今年的贡举......”
那老者明显有些厌烦女婿的愚钝,他的语气快速起来,“若无郑絪的话,卫次公策问更胜,黎逢不出意料诗赋最胜,状头自他俩当中选一个,其他的还需我教你吗?”
潘炎急忙唯唯诺诺,还特意问一句“您所提过的高岳......”
这话倒让老者真正笑起来,“你说那位奇钱郎君?这还不简单,若他诗赋合格,当然要放他的榜。若不合格,看他以后的运势。”
“啊切!”次日凌晨五更时分,安上门前已经恢复的高岳不由得在春寒里打了个喷嚏,在他旁边卫次公仰着头看着远处天际白色的云,壮志满怀,“逸崧,我觉得这次我要高中了,先前二场有如神助,除非天不让我中!”
眼看卫次公这么有信心,高岳也挺高兴的,难得我们国子监可以出位进士。
同样,人群当中郑絪走出来,他看着高岳,似乎还带着不相信,“昨日的时务策没想到你居然能过?可今日的诗赋,我是不会输给任何人的。”
高岳晓得他是和自己卯上了,心想多一敌不如少一敌,就摆手说,“安心郑郎君,今日我肯定是过不了的,陪场而已。”
没想到郑絪更加愤怒起来,“高逸崧,你将国家选贤当作什么了,居然不全力以赴?”
“我.....”就在高岳无话可说时,安上门大开了。
于是举子们一拥而入。
就在此刻,安上门边上的横街上,十六人抬着个装饰华美的檐子徐徐而来,随后独孤良器提着精美的食盒和文具,低着头自檐子里迈步下来。
“非得这么大早地起来吗?”
是个中年女子娇嗔的声音,同时一只细腻丰厚的女子之手自檐子帘后伸出来,宠爱地捏了捏独孤良器的脸颊。
独孤良器有些艰难地笑了笑,接着告辞,向安上门走去。
不久,礼部南院当中,大约还剩三百举子了,很多位置都空了出来,潘炎亲自站在庑廊间的中庭里,向各位举子宣布,“诸位大才,应知道我唐礼部试始终分贴经、策问、诗赋三场,其中尤以诗赋为重,为何?只因策论唯剿旧文,贴经只抄义条,不若诗赋可以尽展才华。所以这最后一场,三百举子也只能取二十上下而已,正可谓主司褒贬,只在诗赋,诸位就试两廊之下,挥毫于短景之间,但恐演词藻难求研丽,故按照惯例,日暮之后,许燃烛三条后止。”
正可以说是:
三条烛尽钟初动,
九转丹成鼎未开。
残月渐低人扰扰,
不知谁是谪仙才。
而后潘炎转身,返归前厅,垂帘再度落下。
诗赋题目悬起了版样,让二廊下所有举子看到。
今年只考赋,不考诗。
高岳看了下题目,叫通天台赋,并以“洪【创建和谐家园】存,羡景在下”八字为韵脚,同时令狐峘提醒道,可不依次用韵,限三百字以上。
看到这个题目,听到这些要求,书案前高岳的笑容渐渐僵硬,最后在心中洪亮地骂道:
完了,就到这里吧,三场通了二场也不错了!
MMp,什么八字韵脚,什么依次不依次,我是断然写不出的!
原来,赋里所谓的“韵脚”,即是要求举子所写的赋中,要把“洪【创建和谐家园】存羡景在下”这八字依次排在句末!就算不要求依次也就是八字排列的顺序不可错用韵,可这篇赋文又要踩着韵脚,又要对仗骈俪,又要切合主旨,又要顺带把我唐的盛景给夸耀一番,我去!1
怪不得潘炎许可举子们延长考试,自白昼到夜晚,还能烧三根蜡烛呢!
可是对我,就算是烧三十根蜡烛,哪怕是滴我的蜡,这样的赋文我也是写不出来的啊,不过这时他想起来,中庭绳床上摆着的书籍,有本好像就叫切韵,似乎是专门叫人如何押韵的......不过现在怎么弄也来不及了,准备时间太不充分了,等来年或后年吧。
想完,高岳就嘴里含着笔,双手支颔作痴呆状,枯等收卷了!
前面卫次公奋笔疾书,看来这题目颇对他的胃口。
旁边独孤良器则是小脸惨白,全无策对时的才思敏捷,提着笔,写写,涂涂,手都颤抖起来。
突然高岳听到后面一阵响动,居然是郑絪站起来,原本信心满满的他,这时脸色比死人还难看,倨傲清高的神态荡然无存,像是丢了魂般,在众目睽睽下走出东庑廊,来到中庭,而后痛苦地对着垂帘后的潘炎作揖,说了句,
“晚生有事上请。”
“哦,但说无妨。”
“此次通天台赋的八字韵脚中的羡字,犯先君子死去的父亲名讳,为,为避讳,请允许我退出这场考试。”郑絪的手指死死抓住腿部,几乎都要掐出血来。
庑廊下,高岳很快明白,原来郑絪之父叫郑羡,为了避讳,郑絪不能写这篇赋文万恶的封建社会,看来扼杀了多少人才。
15.各有多舛命
“如此,倒要怪我!”垂帘后的潘炎顿时大为唏嘘。
其实这话不过是他虚伪之语,假如郑絪不为所动,坚持考试的话,那么他试卷一成,潘炎和令狐峘立刻会以“犯先君子之讳”的罪名,一样革除他的功名,而且还会扣上不孝的帽子毁掉他的前程。
“不,不怪主司,前来赴礼部试的举子近千,谁能知所有呢?”郑絪虽然苦痛,但毕竟头脑还是清醒的,他隐隐觉得这韵脚的设置大有蹊跷,似乎是有人故意不想让他考中。
事到如此,潘炎便点点头,“可惜可惜,明年我继续在南院专候文明。”
“晚生告退”郑絪这时几乎忍不住眼眶里的泪水,做完拱手之礼后,一步步走回东庑廊下,接着在众人目视下收拾好行装,黯然离开了南院中庭。
西庑廊下,朱遂、王表等数人见郑絪因避讳而离场,虽不明所以,可互相间都做出弹冠相庆的眼色,内心怕是笑出了猪叫声。
而高岳也是目瞪口呆。
前面的卫次公见郑絪离场,心中虽然惋惜,却转念一想:卫次公啊卫次公,上天总算待我不薄,先是策问深孚我心,现在又在最艰难的诗赋环节,借避讳之手劝离了竞争力最强的郑絪,那这次莫要说是进士出身,就连这状头我也要当仁不让于师!
于是卫次公有如神助,笔尖宛转,才情喷薄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