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大唐太子的悠闲生活》-第76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武士彟是一个善终的老臣之一。

      贞观一朝的老臣很多都是善终的,至少在史书上是这样的,不论是武将或者是文臣,他们大多数都没有受到皇帝的清算。

      因当年各路反王揭竿而起,各路英雄豪杰名噪一时。

      那时候大家混迹在一起哪有什么君臣关系,结交的都是豪杰义士。

      放眼天下,武德年间且不说了,直到现在坊间的游侠风气依旧很重,一诺重千金。

      人们普遍将情义看得很重,如李绩一诺千里归长安,如秦琼血战黎阳。

      皇帝是不喜欢有太多的游侠的,皇帝希望所有人都能够安居乐业,耕种田地,为社稷添砖加瓦。

      正如武士彟,李绩,李靖,秦琼等等这样的人。

      情义二字对唐人来说格外重要。

      现在的东宫所有的,一个说客,一个主簿,还有一个不良人,再有一个钱袋子。

      如今多了一个应公,算是新任经理?

      大抵上,泾阳的班子算是成了。

      只不过这个班子怎么看,都显得小家子气。

      “孤终究做的只是一个小作坊。”李承乾蹙眉,揣着手坐在桌前。

      听到殿下的低语,宁儿抱着一叠换洗好的衣服,好奇道:“殿下还要再建设作坊吗?”

      李承乾苦恼道:“没什么,只不过是觉得自己很没出息。”

      “殿下何出此言?”

      要知道现在满朝文武皆知太子殿下监理朝政颇有成效。

      “孤是东宫太子,照理说应该经营更大的摊子才对,说出去被人笑话。”

      叹息一声,李承乾气馁道:“也难怪皇叔总是笑话孤,真是该被笑话的,东宫太子应该有更大的事业。”

      整个东宫也只有宁儿能够听懂殿下的牢骚。

      宁儿将换洗衣裳都放入一个箱子中,换季要入冬了,要将入冬时穿的衣裳拿出来。

      她拿起一件端详,又觉得这件衣裳殿下已穿不下了,太子殿下才十五岁,就算是来年也才十六岁了。

      男孩在这个年纪,还能继续拔高的,去年的衣裳多半都穿不下了。

      光是今年,殿下就长高许多。

      心中盘算着,她接着道:“殿下只要做好大唐的太子,奴婢以为这就是最大的事业了。”

      大事业是什么?比如说用一年时间拿出活字印刷术,用两年时间将大唐的书籍数量翻十倍。

      再用三年时间大兴科举,彻底让中原的读书人翻一百倍。

      培养人才,继续用五年炼铁,造出会转的铁轮子?

      那才是让大唐光芒照耀世界的大事业。

      所以历代前贤无限拔高的精神境界,到底是在物质基础面前,啥也不是。

      李承乾目光放空地看着东宫外的蓝天,眼看天气就要入冬了。

      天可汗还在骊山打猎,他是不是都快忘了他是皇帝,长安城的所有臣民都在等着这个皇帝回来。

      正是长个子的时候,李承乾饭后就想要午睡,睡梦中做了一个噩梦,梦见父皇成了一个野人,在山中茹毛饮血,都已不知道怎么说人话了。

      噩梦醒来的时候,东宫还是很宁静。

      额头还有些细汗,多半是这个暖炉太热了,把自己热出汗来。

      李丽质与母后正在东宫后殿的菜园子散步。

      李承乾往嘴里灌了几口凉水,便穿好外衣来到母后身侧行礼。

      长孙皇后看着长出来的菜叶子道:“近来宫里的人总是抱怨本宫不吃她们做的饭食,一个个都想要以死谢罪了。”

      李承乾眉头一跳。

      还未开口,一旁的妹妹李丽质便捂着嘴笑个不停。

      长孙皇后又道:“还不是这个丫头每天都给本宫送东宫的饭食,宫里那些人就会想是本宫觉得她们的饭食不好吃了,还是嫌弃她们了。”

      “昨夜,就有几个跪在立政殿前请本宫赐罪给她们。”

      李承乾低声道:“那之后呢?”

      “她们也没犯错,丽质就让她们出宫了,往后在外给她们良人的身份,可自此立政殿没人做饭了。”

      李承乾低头看去,这个妹妹还很骄傲,她会替母后拿主意了。

      李承乾揣着手道:“以后母后的饭食都在东宫,用不着她们。”

      李丽质抱着母后的手臂道:“她们做的饭食太过粗野了,东宫的好吃又精细。”

      一个儿子,一个女儿在身边,长孙皇后也不好拒绝,笑着道:“你们的孝心母后还能拒绝不成?”

      李丽质咧嘴笑得开心。

      (本章完)

      ------------

      第五十八章 事必躬亲的太子

      往后立政殿的饭食都是东宫包揽了,这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让宁儿给小福多派几个人手,往后多教教。

      东宫的主厨小福隐约已经有了气势,这种气势多是在她炸毛般的性格中锻炼出来的。

      但凡宫里有人说她闲话,她都会炸毛。

      其实小福那丫头就脸蛋圆了一些,看起来会给人一种胖乎乎的感觉,近来又胖了一些便会被取笑是不是在厨房吃得多了,真要说胖,那也只是有些微胖,还挺健康的。

      本来就是和丽质一般大的年纪,能够做出一桌子饭菜,就很难得了。

      于是,就让宁儿给她分派了两个下手帮忙,从此小福就是东宫掌事女官宁儿手下的二把手。

      正因长乐公主的一句话,小福在东宫的地位拔高了许多。

      所以,丽质这个妹妹还是很仗义的,平日里小福与长乐公主走得就很近。

      别看丽质年纪还小,小手段一点也不少。

      李承乾回到东宫前殿,拿起一旁的奏章看了起来。

      监理朝政这些天以来,朝中已经习惯了用表格来记录三省六部的用度。

      仔细看着一个个条目,看多了便觉得头疼,无他,因父皇在朝政上的用度销说不上是一团乱麻,简直就是一团糟。

      这种哪里缺钱,哪里,并且不考虑往后几年规划用途的方式,是不可理喻的。

      就比如说父皇根本没有规划未来三年要将钱用在何处,怎么用。

      李承乾将这份奏章放在一旁,也不是所有奏章都需要监理朝政的东宫太子批复。

      大唐的财政情况着实令人感慨。

      干脆将这份奏章放在一旁不再理会。

      深秋时节,夜里的风声在长安城呼啸,到了白天这种风声才会停下。

      下了早朝,李承乾便让宁儿告知朝中太子今日的行程。

      李绩大将军一早就在承天门前等着了。

      因丽质与母后,还有宁儿要准备冬衣,李承乾揣着手独自一人走到承天门前。

      李绩抱拳道:“听闻殿下今日要巡视城防守备,末将便在这里等候了。”

      “大将军,先请吧。”

      “喏!”

      李承乾跟着李绩的脚步先看了承天门的守备情况,本来嘛,朝中那些朝政能处理也都处理的,余下的都是积压下来的旧问题。

      那些旧问题困扰父皇与朝中多年,就比如今天看到的朝中用钱问题。

      李绩陪在身侧,这位大将军还是和以往一样,没什么话语,板着一张脸,身后跟着十余个穿着甲胄的护卫。

      走出朱雀门的时候,李承乾停下脚步,因看到一旁的酒肆有几个人正在打架。

      只是多看了一眼,继续往春明门走去。

      去春明门的路上就一定会路过平康坊和东市,这里是长安城最热闹的一片地方。

      有酒客在平康坊门前,抱着酒坛醉倒在地。

      也有人在街头叫骂着。

      东市的街道两侧整整齐齐挤着一个个的商贩。

      “大将军,长安城一直都是这样的吗?”李承乾看着一堆杂物堆放一旁,眉头紧蹙。

      李绩见状,连忙命人将这堆杂物带走。

      眼前的街道更干净了,李承乾这才舒心道:“一直觉得街道要整洁才能体现长安城的庄严与大气,作为都城整洁应该是必要的。”

      李绩抱拳回道:“太子殿下,若要洁净整个长安城,需要的人力物力会很多。”

      怕就怕太子监理朝政才两月就有了骄奢之心,此刻就算是太子当即下令发动几万兵马洁净长安城,李绩也会照办。

      但如此一来,朝野弹劾,或者是惊动了正在骊山秋猎的陛下,说不定又会惹来很大的波折。

      可该劝说还是要劝说,他神色担忧地等着太子的反应。

      李承乾继续走着道:“这种事可以让京兆府慢慢办,这长安城各个坊正也该以身作则才是。”

      闻言,李绩刚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

      李承乾笑道:“孤那天听闻程咬金大将军要将他的儿子吊起来抽,真有这种事吗?”

      李绩尴尬一笑道:“打儿子的人多了去了,可没见谁家当爹的会将儿子吊起来抽,知节他也不会这么打儿子的……吧?”

      “大将军似乎并不是很确定。”

      李绩回道:“都说程家的孩子最不成才,其实在某家看来,程家其它幼子看不出来什么,年长些的处默还是个好儿郎。”

      “既然如此,大将军随我去见见处默如何?”

      李绩道:“现在处默多半就在长安城南的千牛卫。”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5 00:5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