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大唐太子的悠闲生活》-第58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从渭河上游的泾河接入水,一直引入坎儿井内。

      许敬宗打开一个地道,有台阶往下走一直通往地下的坎儿井内部。

      这道坎儿井一共两百丈长,李承乾心里盘算着,整条沟渠大概七百米。

      走入矮小的地道,再往地下走,内部宽敞了很多,有一条沟渠一直通往蓄水池,蓄水池放水便可以灌溉田地。

      坎儿井的下方就是地道,这个地道中间便是一道沟渠,沟渠的水自西向东,从渭水上游引水入沟渠。

      李绩皱眉看着上方,地道的上方是一个个的竖井,上方可以丢下水桶,水桶便会径直掉落沟渠中,从而给上方取水。

      李承乾感受着这里的凉意又道:“这里也可以是个避暑的好地方。”

      这项工事从夏天一直进行到了现在的深秋才建成,许敬宗召集了五百民夫,就是这么挖出来的。

      李绩看着笔直的地道,不解道:“是如何修得这般笔直?”

      许敬宗解释道:“其实很简单,这还是太子殿下根据典籍中得知,只要拿着一个油灯对着自己的影子挖,多半不会有大错,再用木杆悬挂看看高低便可以了。”

      “这里也可以藏匿兵马。”

      李孝恭当即说出了自己的感受。

      李绩颔首道:“确实可以,如果这个地道四通八达,便可以设置伏兵,从竖井爬出去就可以了。”

      用将领的目光来看,便可以看到行军打仗的用处。

      但对于民生用途来看,灌溉价值很大。

      当然了,现在的关中水系还是发达的,所谓八水绕长安,这种坎儿井并不能适用关中其它地方。

      也就是应对灌溉荒地还需要特定的地理条件,当年修建了郑国渠之后,能够开垦的土地也就更多了。

      从地道的另一头走出来,便是渭水上游的河畔,这里的水流更湍急,泾河的一路与渭河汇聚在一起,只不过秋雨过后河水很浑浊。

      走回泾阳县,李承乾低声道:“来年多种一些树吧,就在这河边。”

      上官仪应声道:“喏。”

      到了河边之后,众人看着太子殿下脱了靴子,将衣摆提起收在裤腰带,走入浅水滩,开始抓鱼。

      宁儿站在岸边道:“殿下,入秋的河水很凉。”

      “无妨。”李承乾抓起一条巴掌大的草鱼,笑道:“看,这泾河的鱼可真够笨的。”

      看着殿下还有童真的模样,听到殿下笑声,李绩也跟着笑了起来。

      李孝恭干脆也脱了靴子,道:“老夫也来!”

      李绩板着脸道:“老匹夫,一把年纪还跟个孩子似的。”

      对方的数落李孝恭充耳不闻,一个跳跃入水,踩起一片水花。

      许敬宗与上官仪都不去看太子殿下玩闹的一幕。

      总归太子也才十五岁,一直久居深宫中,出来散心玩水也没什么。

      只是在许敬宗认为中,太子是个心智很成熟的少年人,如今看来殿下还是有孩童气的。

      李承乾娴熟地用草绳将抓来的鱼串起来,就挂在腰间上。

      等赤着脚走回岸边,见到还提着靴子的宁儿道:“孤出来散散心,抓鱼烤鱼吃,也未尝不可。”

      宁儿拿着殿下的靴子,依旧皱眉。

      走到一处背风处,李承乾与皇叔一起生火,准备将鱼烤着吃。

      李孝恭用一把小刀杀着鱼道:“这季节的鱼就是土腥味重了一些,带回去用清水养两天再吃更好。”

      李承乾顾不上这些对许敬宗道:“拿点蒜来。”

      还站在原地的许敬宗连忙应声道:“喏。”

      又丢给李义府一串铜钱,吩咐道:“去买点菜,买点酒水来。”

      看着太子吆五喝六的纨绔样,李孝恭咧嘴一笑,这太子终于有点少年纨绔样了,道:“这才痛快。”

      “皇叔,孤这些天读圣贤书都快吐了。”

      “有什么好读的。”对此作为叔叔的李孝恭同样嗤之以鼻。

      “圣贤书读多了,就想骂圣人,明知这样不好,可就是忍不住。”

      ------------

      第四十五章 冒失举荐

      用河水将萝卜洗了洗,便啃下一口,脆口的萝卜在口中嚼着,李承乾余下的五颗萝卜也洗了。

      不多时,上官仪提着一壶酒与一篮子菜来了。

      李绩本就不是一个多么平易近人的将军,他一手放在腰间的横刀上,目光看着四周,在周围还布置一队兵马,将此处围了起来。

      这个时候就算是有一只兔子蹦跶过来,都会被一箭射死。

      等许敬宗带来了蒜,李孝恭也将用鱼收拾好了。

      几人围着火堆而坐,李承乾道:“秋猎的猎物该如何处置?”

      闻言,李孝恭思量了片刻又道:“猎物当然全部是归陛下的,等一天秋猎结束,陛下也会将猎物分给打得猎物最多的将领。”

      一旁的许敬宗嘴里嚼着蒜没有说话。

      倒是上官仪听得很认真。

      李承乾又道:“骊山的猎物很多吗?”

      李孝恭摇头道:“骊山原本的猎物并不多,只能将其它山头的猎物都赶到骊山,而后在陛下要打猎的地方围成一个猎场。”

      “历代打猎的规矩,显怀的猎物不抓,小的不捕,只拿那些长得肥硕的。”

      鱼烤得差不多了,李孝恭一边说着,扒开烤焦的鱼皮放入口中,享受地吃着,再将没了鱼皮的鱼肉继续放在火上炙烤。

      许敬宗与上官仪盘腿坐在一旁,听着太子殿下问河间郡王关于以往秋猎时的种种,这位太子笑起来很开朗。

      厚厚的云层离开关中的天空,阳光终于完完全全洒了下来,风也停了。

      感受着温暖的阳光,几人继续交谈着。

      宁儿也在一旁将水煮好了,她将茶水倒在碗中放在一旁的小桌。

      李承乾吃完一条鱼,很自然地拿起一旁的茶碗,喝着茶水道:“作坊那边如何了?”

      许敬宗解释道:“作坊诸多事都是杜荷公子在安排,臣了解得并不多。”

      注意到太子的目光还看着自己,许敬宗又道:“不过杜荷公子时常会将作坊的事,让臣安排,如今作坊最缺少的便是工匠。”

      浅尝了一口茶水,李承乾道:“去长安找不就行了。”

      上官仪连忙补充道:“殿下,其实长安能用的工匠并不多,不论现在长安的东市西市,工匠一直都是最紧缺的,难请暂且不说,光是这价钱……”

      话语顿了顿,他放低声音道:“一個最普通的木匠,一天也要八十钱。”

      李承乾缓缓点头,道:“现在的工匠最值钱?”

      许敬宗解释道:“原本不是这样的,因为关中兵马出关征战,征了不少工匠,造攻城器械或者是兵械,有些则是随着大军一起战死了,或者是流落各地,再者说一个工匠要培养出来,少说三五年。”

      看到皇叔他们点头了,那许敬宗说得多半也没错。

      手工的木匠活需要长时间积累。

      这也难怪,武德三年到武德六年,各路将领带着兵马一直都在平定中原各地的动乱,导致人口凋零。

      直到贞观四年开始,才开始恢复治理至今。

      如今世道平定了,不说关中各地,就说长安城也有很多地方需要修缮。

      许敬宗从怀中拿出一份奏章,递上道:“这原本是想过些天再给殿下。”

      李承乾拿过奏章打开看着,许敬宗的字写得倒是漂亮,只是这上面记录的事,着实令人啧舌。

      许敬宗作揖道:“魏昶此人自小也是工匠出身,其人尚有些工匠技艺在,臣那图纸问过他,造一把椅子不在话下。”

      奏章上记录的是魏昶的过往,记录得倒是挺详细的,李承乾抬眼看了看他,目光重新放回这份奏章上。

      许敬宗与上官仪皆是低着头,双手作揖,言语姿态不敢轻慢,呼吸小心翼翼等候着殿下的话语。

      一低头便看到了眼前用石头围起来的火堆,眼下火势已熄灭,只有火星子会随风飘出来。

      两人就连呼吸都是小心翼翼的。

      武德六年,擅入军中,被遣返回乡后出走,在潼关被当作流民扣押,经查实才放归万年县。

      武德九年夏,魏昶入河东军,平定河东携军功回万年县,因不满田亩分配殴打户部官吏三人,被押入地牢。

      贞观元年夏,于西市混迹因冒领饷钱而再次被捉拿。

      贞观二年春,皇帝大赦天下,放归。

      这份奏章李承乾看得嘴角直抽抽,举荐人才是需要提供过往经历,或者有所成就。

      这个魏昶的简历比案例还精彩。

      不过在许敬宗的评语中,魏昶是个生性正直的人,坊间风评说一不二。

      与户部官吏斗殴事后查明,确实是田亩丈量错误,可殴打官吏事情不小,就又被关押了两年。

      至于冒领战死袍泽饷钱,许敬宗给出的解释是战死袍泽家眷贫苦无以为继,将饷钱给了袍泽的孤儿寡母,自己没留一文,便自行去官府领罪。

      土生土长的关中万年县人,如今二十岁有四,孑然一身。

      混迹长安多年,因敬仰天可汗为人,时常为官府做事。

      现在的不良人还是很纯粹的,他们敬仰现在这位个人魅力十足的天可汗,因是大赦放归,依旧是戴罪之身,随时听从官府调遣。

      只不过如今的不良人还没有形成规模。

      李承乾颔首道:“他既然有木匠手艺,怎么也能找到谋生之处才是。”

      上官仪又解释道:“殿下有所不知,其人因劣迹斑斑,不会有作坊用他,无官府文书也不得离开长安。”

      “他现在护在孙神医身边是吗?”

      许敬宗回道:“衣食住行都在杜府,跟随孙神医到处看病,护送至今还是江夏郡王的安排。”

      李承乾饶有兴致地看着许敬宗,这是一个人精,十足的人精。

      现在的许敬宗既是六品的秘书监侍郎,又是八品的晋阳县丞,对朝政局势了解得很透彻。

      近来朝中发生的那些事,他一定有耳闻,又提孙神医,又提江夏郡王。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2 06:4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