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大唐太子的悠闲生活》-第27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李承乾颔首不语。

      于志宁又道:“殿下还打算将红楼之后的故事都拿出来吗?”

      李承乾低声道:“这是孤答应曹先生的。”

      阳光照到了崇文殿的正门,温暖的阳光落在身上很舒服,李承乾忽然道:“徐长史,你的女儿近来可好?”

      闻言,徐孝德连忙起身行礼道:“回殿下,小女在家中一切尚好。”

      站在不远处的宁儿听到这番对话,不由得神色凝重,殿下越是这么说,恐怕这位徐长史更不会将徐慧带出来的。

      毕竟不是所有人家都愿意将女儿送进宫里的。

      现在,徐孝德躬身站着,低着头,满脸的为难。

      李承乾点头道:“那就好,如果徐长史一边要应付朝中,还照顾不到家里,可以将慧儿送到东宫来,孤这里这么多弟弟妹妹,多一个也不多。”

      “臣铭感五内,不过家中小女向来怕生。”

      “没关系的,孤这里都是她的同龄孩子,而且这些天也考虑过,孤想让弟弟妹妹们每天去国子监听课,孩子都要有个完整的童年,需要接触同龄人的。”

      “若徐长史的女儿也想要入国子监,孤可以安排人,顺带一起送去。”

      这一次,徐孝德欲言又止,自家儿女能进国子监自然是好事,可这太子将来若是……

      “殿下能如此为下臣考虑,臣等不知何以为报?”

      于志宁终于打圆场道,让原本僵持的气氛缓和了不少。

      言至此处,东宫又走出来三个宫女,她们各自端着一个盘子,盘子上放着的就是一块块如同白玉脂的肥皂。

      传闻这肥皂是从后宫传出来的,皇帝的妃子们都在用这个洗澡。

      关于皇家的传闻,自然也会影响到坊间百姓,长安城说大很大,说小也小。

      只要什么消息与皇家有关,那么其传播的效率一直很高。

      ------------

      第二十一章 岂不是一桩美事

      肥皂的名声就如一阵风吹遍了长安城,就当是给这个将来的市场先吹吹风。

      李承乾揣着手坐在崇文殿的墙边,又是一声叹息。

      于志宁蹙眉道:“殿下何故叹气?”

      “诸国使者都是想和亲的吧,就如薛延陀的夷男可汗。”

      闻言,徐孝德点头道:“夷男可汗确实向陛下递交了国书,尚公主愿与大唐结为连理。”

      李承乾皱眉道:“自周襄王为了伐郑,娶狄女为后,以来近千年,就算是有汉和亲往下一年一年的数,和亲之策的失败之处显而易见。”

      于志宁笑道:“臣本以为殿下无心国事。”

      “孤怎么会无心国事,那都是孤的手足兄弟,手足姐妹。”

      只要不说他的女儿如何如何,徐孝德面对其他事还是很积极的,他连忙道:“殿下是想反对和亲之策?”

      “在你们看来孤不该参与这些国事,是吗?”

      于志宁连忙道:“殿下若反对和亲,臣愿意替殿下劝谏陛下。”

      李承乾揣着手还是一脸的无奈,又道:“让两位见笑了,反对国事,反对朝政,可能到了我这个年纪,你们都觉得孤叛逆了。”

      于志宁连忙道:“殿下,万万不可这么说,若和亲之策不合适,臣一定会进谏的。”

      或许别的孩子有叛逆期,李承乾根本没有叛逆期,还要怎么叛逆,又不是被爹娘宠坏的孩子,活着就已经很不容易了。

      “如果大唐足够强大又何必和亲?孤始终想不明白,两国外交又何必嫁女呢?”李承乾啧舌道:“近来时常思考这个问题。”

      于志宁与徐孝德相视一眼,也是无言。

      不多时,宁儿脚步匆匆而来道:“殿下,太上皇来了。”

      闻言,于志宁道:“殿下的疑惑,臣回去之后定会好好思量,再给答复。”

      徐孝德也是躬身行礼,“臣告退。”

      宁儿瞧着两位离开的背影,低声道:“殿下,他们还是不够坚定。”

      李承乾揣着手站起身,准备迎接太上皇李渊,一边回道:“让宁儿姐见笑了,孤心中寂寥,难寻知己。”

      “殿下如今是需要与东宫能够一条心的人。”

      “一条心?他们不批评孤就不错了,况且孤也不是不能接受批评。”

      宁儿姐又道:“陛下还未答应和亲之事。”

      李承乾颔首道:“就算是有,也要搅黄了它。”

      有时候觉得当一個太子,身上的担子又很重。

      家事国事哪个都要担忧,一想到现在大唐捉襟见肘的外交手段,实在是头痛不已。

      有时候真的很想自己做皇帝,学刘邦将父皇封个太上皇,从此大唐爷孙三辈人,就有两个太上皇了。

      这难道不是一段佳话吗?

      站在殿前,李承乾继续与宁儿低声说着话,道:“宁儿姐,要不你来当东宫主官如何?我看你来辅佐孤就很合适。”

      宁儿捂嘴笑道:“殿下又拿奴婢开玩笑了。”

      “你与孤的价值观就挺合适的。”

      “殿下!”宁儿忍着笑意又是一瞪眼。

      明明知道殿下真有这种想法,宁儿深知自己的身份,脸上带着笑意,只想将这些当玩笑话。

      不远处有争吵声传来。

      一位两鬓微霜的老人家快步走来,他一边走还在与身后的太监争吵着。

      “陛下,容老奴先去禀报太子来迎接。”

      听老太监说着,李渊神色不悦道:“通禀什么?这是朕的孙子。”

      李承乾跟着宁儿迎上前,作揖行礼道:“孙儿,见过皇爷爷。”

      李渊抚须,沉声道:“你的病好了?”

      李承乾笑着道:“孙儿痊愈了。”

      左看右看,李渊不住点头,又是一掌拍在这个大孙儿的肩膀上,道:“这身子骨还是不够硬朗,我李家的孩子不该如此孱弱的。”

      “皇爷爷说的是,将来孙儿一定好好锻炼体魄。”

      李渊神色严肃,扫视四周,道:“听孝恭说伱东宫的饭食不错,朕近日看宫里的饭菜实在没胃口,来你这里用饭。”

      说罢,这皇爷爷再次扫视四周,道:“高士廉人呢?”

      李承乾看了看身后的崇文殿,道:“就在殿内。”

      李渊走路大步流星,走入殿内,就见到了正在煮着拉面的高士廉。

      原本棋盘上的残局不知道什么时候,已被他收拾了起来,现在的棋盘上也空荡荡的。

      “来了?”高士廉像是见到了一个多年不见的老友,一脸的笑容。

      “拿酒来!”李渊朗声一句,便坐了下来。

      宁儿与东宫一众宫女拿来了酒水与一些简单的家常便饭,一个葱花荷包蛋,一碟羊肉,还有些豆芽菜。

      高士廉盛好了一碗拉面,道:“尝尝。”

      李渊端过碗,喝了一口清亮的汤水,而后便大快朵颐往嘴里送着面条。

      李承乾在一旁坐下,揣着手有些惆怅。

      这下好了,东宫真的成面馆了,而且还是不用付钱的那种。

      李渊吃着面条道:“当初说起的婚事,现在又有了波折,你个老家伙也松了一口气吧?”

      高士廉抬眼看了一眼太子,又道:“是呀,老夫当初也不答应这门婚事。”

      李渊嘴里嚼着面条。

      这太上皇一副老顽童的模样,说来就来,说吃就吃。

      皇宫中,上上下下,谁敢拦着这位太上皇。

      李承乾坐在一旁,手撑着下巴目光看向殿外。

      李渊又灌下了一口酒水,感慨道:“李孝恭那小子说得不错,东宫的饭食滋味更好,朕当初吃的都是一些什么东西,那些东西真是给人吃的?”

      闻言,让那位陪着太上皇而来的老太监无地自容,只能默然。

      太子是高士廉的大外孙,太子又是太上皇李渊的大孙子。

      李渊是爷爷,高士廉又是真正意义上的外公,毕竟他是长孙皇后的舅舅,而当年长孙皇后与长孙无忌就是高士廉抚养大的。

      两家亲家能够坐在一起,在孙子的东宫喝着酒吃着饭。

      酒水喝得正酣,李承乾忽然拿起筷子敲着碗唱道:“珍惜上天赐予我的金色华年,做人一地肝胆,做人何惧艰险,豪情不变一年复一年……”

      孙儿忽唱起来,李渊聚精会神听着。

      “我站在风口浪尖,紧握日月旋转……”

      也不知是不是酒水上头,李渊红着眼也跟着唱了起来。

      歌有着十分豪迈的调子,大声唱出了那句再活五百年。

      一曲唱完,殿内又是久久地寂静。

      可这世人谁又真能活五百年,李渊与高士廉都已是一头白发。

      李渊瓮声道:“好歌,男儿就该唱出这等豪迈!”

      高士廉笑道:“若真能活五百年,此生也就够了,可人生短短数十年当真是不够。”

      说话间,两位老人家的目光都落在了这位孙儿的身上。

      李承乾连忙道:“看您二位坐在一起,孙儿有感而发。”

      李渊道:“听闻你将立政殿那帮孩子都接到东宫了?”

      “回皇爷爷,母后身体需要调养,孙儿才想着为母后分忧。”

      “嗯,这样也好,朕也听闻了,撤走了香炉之后,立政殿内空气洁净,很适合养病。”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6 18:3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