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大唐农圣》-第8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可咱们这么大的渔场,要养多少鱼呢?”石大郎看着宽阔的水面继续问道。

        “以面积算吧!咱们水库的水目前有六七尺深,一亩大概能养一千多斤,整个水库不到两千亩,顶峰能养到两百万斤左右,不过那样的话我们需要供给的鱼草饲料就要非常的多,以目前的状况我们还无法负荷,所以,按照一半算,一百万斤,大概要投放三四十万尾鱼苗吧!”

        孙享福给石大郎科普道。水域面积孙享福是按照平方算的,所以是后世的亩数,他清楚的记得后世的数据,一亩鱼池大约能养一千五百斤到两千斤,以后世的水平,这个渔场可以养三百万斤以上的鱼,但那是有非常精细的饲料和高效增氧机的情况下,目前虽然有山溪这个天然增氧机给渔场补充氧气,但孙享福不敢冒险,三四十万尾,养成后大约一百万斤左右,在他看来就已经很够了,至少这些鱼,光靠村民们不可能吃的完。

        “那要怎样丰富鱼的饲料呢?”石大郎打破砂锅问到底道。

        “这就是我们下一步要做的事情了,首先,我们要在左边的柴山建设一个养鸡场,鸡粪是很好的鱼饲料,然后我们在右边的柴山建立一个养猪场,猪粪也是很好的鱼饲料,之后就是我们的田地里的农作物或者桔梗混合,以及我们即将在柴山上种植的鱼草地,等这一系列的东西全部搞定了,我们渔场的投放量还能增大一点。”

        “鸡场,猪场,是不是王叔,马叔他们正在盖的那些房子?”石大郎指了指柴山两侧道。

        “没错,明天我送杨老汉回家,正好去长安进些鸡苗和猪崽,以后,村里的人除了田里的农活,每个人都有固定的职司,就跟你一样,每天都要负责看守渔场,定时喂鱼。”

        孙享福就是这样在群众中做工作,给每一个人讲解自己该干什么,该怎么干的过程中,渡过自己两个月的穿越时光的。

        时间进入八月,天气转凉,秦琼几天前就返回长安了,山庄只剩几个仆役照看,所以,孙享福也有段时间没去送鱼了,目下幸福村的账上已经没有多少余钱了,因为除了往秦府送鱼时每天能得两贯钱以外,幸福村并没有任何收入,但一百五十多号人,一日三餐管饱,以及不停的打造孙享福设计的东西,消耗是巨大的,其中孙享福又花十几贯添置了两艘体积更大些的渔船,用来拉鱼笼子,所以,现在他是时候去长安挖掘第一桶金,用来进一步的改善村民的生活了。

      ¡¡¡¡ËïÏí¸£ÊÖÀïµÄÅÆ²¢²»ÊÇÍõÕ¨£¬Ö»ÊÇÐÒ¸£´åµÄÖñÁÖÀÄÇÒ»¸ö°ëÔ¶ڻýÆðÀ´µÄ¼¸Íò½ï»Æ÷­Äàöú£¬¶ø´Ëʱ£¬³¤°²Óã¹ó°¡£¡

        金水门,一个长安城直通运河的水门,千石以下的船只可以从此门直接进入长安城,城内有一段较宽的河面,直通皇城根下,但不是官船的话,入水门须缴纳十文钱的城门税,另外,船只还不能靠近皇城根水域。

        孙享福已经不是第一次来长安了,所以,停船上锁之后,轻车熟路的和孙大力两人挑着担子往靖安坊的翼国公府而来,领了两贯钱薪水的杨顺水则是要去东市采购一些生活物质后回家,他身上有孙享福交待的新任务,那就是制造孙享福构想的船只。

        秦府侧门,秦小六一见是孙享福二人到来,喜不自胜,他二人现在对于秦府的仆役来说,等同于美食,绝对能够解馋。

        “小六哥,劳烦通传德叔一声,我等送了一些鱼货来感谢翼公之前的照顾。”

        两担鱼,不到二百斤,虽然放到现在的长安市面上卖,能值十几贯了,但孙享福并没有打算收钱,他知道在这个封建社会想要安稳的活下去,需要人罩,没人罩着,哪怕你想做个鱼贩,也不是那么安全的,所以,先来秦府探探路,如果秦琼也做生意,他不介意白分秦琼几成利。

        “你来了还整什么通传那一套,直接进吧,去厨房,孟大娘一准在那,你是不知道,这才回来几天,孟大娘已经是长安城里的一号人物了呢!”秦小六一边引着孙享福几人往院子里走,一边道。

        “怎么说?”孙享福并不意外,却装着意外道。

        “还不是你那几道菜整的,你还不知道吧,自从卢国公和鄂国公回长安吹嘘咱们府上的饭菜有多好吃之后,这些天好多勋贵都来咱家蹭饭,连太子都来过三次了,还派了自家的厨子来咱们府里学艺,现在啊,连长安城的各大酒楼也学咱们府上,卖起了爆炒鳝丝,红烧泥鳅,回锅肉等菜,价格贵的要死,但食客络绎不绝。”

        勋贵后面连着世家,世家则是掌控着长安所有的老牌经营场所,酒楼,青楼,这些千百年前就一直流传下来的产业,他们的东家,只有世家,大概就是七宗五姓,秦府的新菜式被那些勋贵学去了,自然是会被拿来交给背后的世家谋利,倒是秦琼近段时间小孟尝的名头更响了,因为一个厨娘,赚了许多人的人情。

        “哎哟,孙哥儿来了,不,孙师傅来了。”

        隔厨房老远,孙享福就听到了孟大娘的叫唤声,想不到没过几天,这个三十好几的大娘头上都戴起了金簪子。

        “当不得师傅的称谓,你还是喊我孙哥儿,或者孙大郎自在些。”孙享福笑着答了句话,就和孙大力一起将肩上的担子卸了下来,孟大娘忙往桶里瞅。

        “呀,这么大的黄鳝,每条都不下半斤吧!”

      ¡¡¡¡¡°àÅ£¬Ò»Ë®µÄÆß°ËÁ½µÄ´ó»Æ÷­£¬ÕýºÃ¸ø¹«Ò¯·ÛÕôÁ˳ԡ£ÄÇÄàöúÒ²¶¼ÊÇÒ»Á½³öÍ·µÄ·ÊÄàöú£¬¶ÙÌÀºÃºÈ¡£¡±

        “这种质量的鱼货现在长安城可买不到,我估计这黄鳝卖一百多文一斤也有人抢着要的。”

        随着大量的制作和投放鱼笼子,它的构成就不再是什么秘密,如今不仅是新丰县,就算几百里外的泾州等河流比较多的州县,都有一些人仿制鱼笼子,大肆捕捞,贩卖到长安,随着长安城勋贵圈子最近刮起的一阵吃鱼风,这些仿制鱼笼子的百姓也得了不少好处,只是现在天气转冷,鳝鱼泥鳅食欲不振,开始进洞,长安市面上鱼货骤减,基本上是一天一个价。

        “谈钱就俗了,这些鱼货是送给翼公补身子的。还有,我听说你现在可是长安城炙手可热的人物啊!”孙享福调侃道。

        “那里,还不是沾了你的光,连夫人都说这次秦府赚了一堆人情呢!不过大娘可不傻,你当初教给我的菜式,我就传出去三样最难掌控的爆炒膳丝,红烧泥鳅和回锅肉,其它的打死也不传,都当作压箱的本领存着的呢!现在连太子下想吃那羊中鸡,鸡中蛋了,都要来咱们秦府。”

        “呃,这个,你随意吧!我说长安城怎么鱼货的价格涨的那么厉害呢!”

        古人就是这么缺乏创新,在孙享福的计划里,可是有大规模的养猪和养鸡的产业的,所以他期望的是所有的菜式都传开,不过现在鸡场和猪场还没有形成规模,倒也不急。

        不过孟大娘显然低估那些世家大族家里厨子的手艺了,三道菜目前至少有十几个酒楼的厨子做出来可以和她做的相媲美了,也就比孙享福做的稍微差一些,那还是因为那些厨子不知道什么才是最好吃,不知道添加更好的配料的原因。

        正与孟大娘在厨房闲聊着,就见秦府大总管秦福和德叔匆匆向这边跑来。

        “孙哥儿来了,正好老爷找你有事,快跟我去前厅见老爷。”

        “找我有事?不是我找他有事吗?”孙享福心里暗道,却也跟着秦福和秦德的脚步往前厅而去。

      第18章 鱼货入长安

        一番见礼之后,秦琼才开始跟孙享福说起了正事,原来是李世民的登基大典将在后日举行,整个大典将持续一天,中午宫中要赐御宴,而且这个御宴的等级将会创大唐历史之最,首先,参加御宴的人数就是一个恐怖的数字,过万人,而且全部是有品级的官员,其中以各州刺史,都督等封疆大吏居多,还有皇亲宗室全体成员,以及在京所有七品以上官员,所以,菜品一定不能寒酸。

        有大臣建议长安最近比较流行的几道炒菜必须要有,李世民亦知其美味,便想和那些远离中枢的外臣们一起分享,就同意了。

        但这两日天气转寒,牧监署渔业司的人一天也打捞不到几斤鱼,内宫负责采买的人翻遍长安的鱼货市场,也没有买到多少,一下就把李世民给急了,在秦琼面前发了好一通牢骚。

        当时秦琼就想到了每日往府上送鱼货的孙享福,建言,此事或可解,于是,刚回府想派人去幸福村将孙享福找来问话,却得报这小子就在自己府上。

        “鱼,有,而且成色很好,翼公若是要,即刻派人跟我回村去取便可。”

        “如此甚好,我让属下侍卫派快船跟你回村取鱼,如能在明日之前取来万斤,太子定记你一大功。”

        “万斤而已,小事,不敢居功。”

        话不多说,翼国公府的两艘百石的快船很快就带着孙享福二人出城回去,而幸福村的村民,则是被发动起来,连夜起塘。

        “村长,每个池塘都能起出二两以上的黄鳝三百斤以上,咱们这么多塘,不得起出好几万斤啊!”孙大力看着一桶捅的鱼货被倒入大缸之中,愣道。

        “嗯,咱们这里,至少有四五万斤鱼货,现在转入地窖喂养,还能喂食两三个月,村民们的地窖都清理出来了吧,把烧制好的陶缸都运进去,以后喂养转入地下。”

        地底有地热,温度能达到十几二十度,而且酷似黑夜,能大大【创建和谐家园】黄鳝泥鳅的食欲,所以,一早孙享福就有了计划。

        “行,等这些鱼货送去长安了,我们就开始全部起塘。”

        一夜忙活,次日清早,载着几十个大缸的两艘快船就从幸福村出发前往长安了,太阳初升之时,金水门码头便热闹了起来。

        “哇,好多黄鳝,这一大缸一大缸的,怕不是有几千斤。”

        “过万斤都有吧!这是从哪里送过来的?”

        早上的金水码头,基本都是些经营生鲜的商贩出入,看到翼国公府的船上几个人一组抬下来的装鱼货的大缸,大家都凑过来看热闹了。

        而此时,东市馨香楼的三楼雅间中,吃完早餐的王麟收到了一张神秘的字条。

        “金水码头有大量鱼货上岸,可解馨香楼新菜材料短缺之急。”

        “谁送来的?”王麟眉头一皱,问道。

        “街头一个小厮,送到我们手上就走了。”

        “派人骑快马到金水码头看看,可有人送大批鱼货入城。”王麟下令道。

        “诺。”

        不到两刻钟,那领了任务的汉子便骑快马而回,进门之后禀报道,“启禀公子,确实有,数量恐怕不下万斤,不过那些人打着翼国公府的旗号,属下不敢妄动。”

        “那就去打听一下翼国公府这些鱼货的来历。”

        那汉子领了王麟的命令,便再度往街头而去,类似情况,当然不止一桩两桩,当孙享福送了鱼货,跪坐在秦府偏厅等候召见的时候,他的根底就差不多被长安一些权贵们摸了个门清,大抵就是,靠抱上了翼国公大腿当上了一个村长的农夫,办事还算尽心,那鱼笼子,就是他发明的,规模做的最大的也是他,不过鱼却从没有卖过,原来都是给翼国公府攒着的。

        这事吧,很平常,大唐就没有不想攀附权贵的底层人士,包括权贵,也无时无刻不在想着怎么讨皇帝,或者李世民开心,除非你能像七宗五姓一样庞大到皇帝都动不得,否则你就得遵守这样的生存法则。

        “农夫?有意思,这天眼看就要彻底凉下来了,鱼贩能收上来的鱼货越来越少,你且派人去他村里看看,如若还有存货,全部买了来,价钱方面,不必短了他的,算是给翼国公一些面子。”

        王麟随意的交待了一句,便起身离去,不过是一家酒楼而已,还不需要像他这样身份的贵公子事事操心,下面的人会按照他的意志,把事情办妥帖。

        秦府内,福伯亲自让人整治了一桌酒菜让孙享福享用,当他接到了码头上的鱼货之后,就派人快马告知了府中,此刻,秦琼已经带着鱼货去了太极宫。

        “殿下,御宴之事,可解也,某带了黄鳝泥鳅过万斤,进献殿下。”

        “万斤?”

        主位之上,李世民闻言一愣,又是一喜道,“叔宝为孤分忧矣,快快道来,这些鱼货,从何处所得?”

        “这臣就不得不再次提到臣的那个邻居小村长孙大郎了。”秦琼见李世民心情甚好,便抚须笑道。

        “孙大郎?就是发明炒菜的那个孙大郎?”

        孙享福打死也不会相信,自己一个小小农夫的名字居然会传到千古一帝李世民的耳中,而且还被记住了。

        “没错,就是这个孙大郎,不过他的才华,可不止庖厨尔,据府中下人说,这小子自学成才,虽然出生农家,却能写会算,而且极善捕捞和养殖,据我属下的侍卫回报,他的村子里,饲养这泥鳅黄鳝的池塘,不下数百口,即便是送来长安一万多斤,也不过是起了他一小半的池塘而已,您是没见到,送到长安来的鱼可都是精挑细选的,连大小都相当。如今长安鱼贵,只怕这小子的村子,要富的冒油了。”

        “当真是乡野有贤才啊!农户们能有一个除耕地之外的谋生手段,亦是我大唐之福,此人该赏。”

        李世民最喜和群臣饮宴,妥妥的一个大吃货,听说一万多斤鱼不过是幸福村产出的一小半,顿时面色一喜,暗道,之前的工夫没有白费。

        “如此,臣恭贺殿下又得一贤才矣。”秦琼太懂得李世民的尿性,现在新朝将立,虽然有秦王府旧部搭起了主要框架,但各方面人才都奇缺,孙享福得李世民看重,以后怕是能得个官身了。

        出了秦王府,秦琼快马而回,李世民的心情好了,秦琼的心情自然也好了不少,鱼是秦琼进献给李世民了,所以,李世民不会付鱼资,不过言语中,已经透漏了将原本准备在登基大典上给秦琼的封赏提升一个小等级,食邑由一千户,提升到一千二百户,当然,实食邑只是从七百户提升到了八百户。可别小看这一级,一百户相当于几百个劳力,可多耕种几千亩田地,而且是能世代传下去的产业。

        之所以有食邑一千二百户,实食邑八百户之说,是因为人口是在不断增长的,实际上给了秦琼八百户人口,在增长到一千二百户之前,这些人口都属于秦琼的,但是超过了一千二百户,你就得上交给朝廷,当然,这种实际控制人口比食邑最高限制还大的情况在建国之初是不可能出现的,至少得等几代繁衍以后,那个时候的权贵早已学会了瞒报佃户丁口数量。

        秦琼回到府邸的第一件事就是召见已经吃饱喝足的孙享福,在跟孙享福讲了李世民对他的看法之后,孙享福整个人都徜徉在幸福的海洋里,想不到自己一个山野村夫,竟然让李世民数度听闻自己的大名,而且,准备封官了,哥不过就是到长安卖了趟鱼而已,怎么就能封官呢?

        想来这里面有秦琼的面子在,要知道,秦琼跟随李世民这么多年,可没有在他面前推荐过什么人才,要是让孙享福知道,李世民纯粹是为了贪图他幸福村的那些鱼货,估计他想死的心都有,有尉迟恭和程咬金这两个大嘴巴在,李世民想不知道孙享福都难,这段时间,幸福村发生的一切,李世民都一清二楚,庸人,又怎得李世民亲自用计收之。

      第19章 七宗五姓

        在秦琼本人的谆谆教导之下,孙享福终于明白什么叫忠君报国了,虽然他打心里不认为忠君就是报国这一套,但李世民这个君,是多少值得投入一点忠心的君,而秦琼这个厚道人的面子,孙享福自然是要给的,所以,当秦琼说要付给孙享福一千贯鱼资的时候,孙享福断然拒绝了,最多只是要个半价,五百贯,因为即便是拿五百贯,幸福村的这些鱼货,也比六七月份的时候现抓现卖收益高了三成以上。

        看到孙享福这么爽快,秦琼当即命福伯去账房点足钱五百贯给孙享福,这可就是五十万钱。比秦琼一年的俸禄还高,当然,那是不算职田和食邑产出的情况下。

        长安黄鳝最低市价七十文一斤,泥鳅六十文,孙享福这一趟送了一万多斤鱼来长安,算是吃了几十万钱的亏,不过几十万钱能买一个官当,划算的不要不要的,有了官身,就不是谁都能对他喊打喊杀的了,在大唐,除皇帝之外,其它人杀官都等同于造反,这条红线是没几个人敢碰的。

        五十万钱,足足能装几大马车,孙享福自然不会傻帽的全部拿铜钱回去,大唐的绢布也是硬货币,而且绢布能够直接做衣服,所以,孙享福将其中的二十万钱全部折算成了绢布,又将其中二十万钱折算成了价值等价的黄金,大约二十两,最后的十万钱,孙享福找福伯借用了一辆马车,拉到东市,准备采购一番。

        白叠子两百斤,钱三万,没错,白叠子一斤的价格居然卖到一百五十文,比等重的铜钱都贵两三倍,而且,这还是带籽的,这是稀有货物,贵也就贵了,但即便是这个价,孙享福也想多买点,可惜人家现在就这么多货了。

        针百枚,线百筒,羊皮三百张,钱五万,然后就是鸡苗和猪崽了,这个时期已经有不少专业的养鸡户了,却没有谁能将规模发展到很大,一般都是由贩子去他们手中收购之后,再倒卖给有需要的人,孙享福只在市面上买到了几百只鸡苗和十几个猪崽,不过他将幸福村的地址告知了那些贩子,等他们从个体户哪里收到货之后,可以直接送到幸福村来,会额外付给他们脚钱。

        之后剩下的钱,孙享福来到了码头,又买了艘像秦府那种,载重大约一百石的中刑船只,如今已经有不少农户学着幸福村,驾船在渭河里下鱼笼子捕鱼了,有了这些船,趁着河水还没有结冰,还能多捞些鱼。

        次日一早,孙享福就带着满满一船物资回了幸福村。

        “大家快来搬东西,全部搬到公舍里,晚饭的时候大家一起分配。”

        孙享福做什么事情都不会瞒着村民,尤其是利益分配的时候,晚饭时分,村里老老少少,包括吃奶的娃都集中到了公舍的大房子里,不管成年人和小孩都有坐,不过孩子们都爱扎堆蹲在墙角根,听讲台上的孙享福发号施令。

        “大家辛苦了一个多月,今天,总算是回报的时候了,瞅见那一堆绢布没,按人头,每人做两身体面衣服,不要担心不够,只多不少,这算是秋衣,在第一场雪到来之前,每人至少还要做一套羊皮裤和羊皮夹袄,用绢布做一层里子,往里面塞些白叠子,外罩羊皮,舒适又暖和,这就是大家的冬衣了。”

        孙享福口中形容的衣服,在这个时代,即便是和长安城的富户比,也相差无几,至于更好的皮草,那只有少数权贵才穿的起,幸福村可还没富裕到人人穿皮草的地步,在皮货店里,孙享福问过那些玩意的价,一张普通貂皮至少得五贯起,好一些的,要卖十几贯,而且大小也就够做个领子,要是整件都用貂皮做的大氅,价格起码是数百贯起。

        “好……”

        公舍里响起了村民们热烈的掌声,这个习惯是孙享福带给大家的。

        等大家的兴奋劲过去之后,孙享福才细细的给大家讲了这趟卖鱼的经过,在得知了长安的黄鳝价格居然涨到七八十文一斤之后,村民们这才知道,自家地窖里屯着的,都是宝。

        据孙大力报过来的数据,鱼塘里,拇指以上粗的黄鳝全部起塘完毕,一共有黄鳝二百三十七缸,大约两万多斤,有泥鳅,三百五十二缸,大约三万五六千斤,之所以泥鳅会比黄鳝多这么多,是因为泥鳅生长周期短,繁殖快。

        如今这五六百缸鱼都下了村民的地窖存放,每天都会喂养查看,根据观测,基本没有什么安全问题,而三百多口塘里面,还留有许多黄鳝泥鳅的幼崽,这就可以留到明年春暖之后,继续喂养。

        除了这些鱼,村里鱼笼子每天还都在捕捞,还会有不小的进账,而这次,孙享福买了大量的针线,可不全都是让村民们用来做衣服的,自制一些竹梭,那些麻线就可以做渔网,有了渔网,孙享福又可以制作其它的捕鱼工具了。

        秋天鱼肥,有了撒网,捕捞起来更是丰富,七月份杨顺水就教会了所有村民游泳划船,现在只要再不断的更新捕捞技术,他就能在渔业这一块,一直保持领先状态。

        接下来的日子,村民们又忙碌起来,在孙享福和聂三娘一起将取棉籽,制衣,等摸索出一个比较高效的套路教给大家后,所有村民织网的织网,做衣服的做衣服,后续等他们做熟了,自然会有更多的办法不断提升工艺。

        从孙享福担任幸福村的村长开始,大家就没有一天休息过,每天一睁开眼就知道自己要干什么,虽然体力上劳累了些,但日子也充实了,最重要的是,饭菜丰盛管饱,这是古代人最大的期盼,在这样的日子里,鸡场和猪场的建设进度也很快。

        八月初九,李世民于长安登基为帝,当然,他登基这件事并不需要跟孙享福打招呼,所以,专心农耕和捕捞事业的孙享福和往常一样,吃完早饭之后开始巡视自己的领地,才出了公舍的门,就看到几匹快马朝村子里奔来。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4 20: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