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今天同样不是大集日,下午时分,孙享福两人到集市上的时候,都没见着几个人,大热天的,很少有人往外面跑,二人最先来到了粮店,这里有糜子,大米和小麦三样主要粮食出售。
秋收前的两个月,粮价是最贵的时候,属于黎明前的黑暗,连糜子都要七百文一石,一石大约一百二十斤,两人别无选择的买了一石,而看到小麦九百文一石的价格,而且还是带壳的小麦之后,孙享福果断的放弃了再买一石小麦的想法,只是买了一斗,准备去壳磨面之后,做些东西给小妹解解馋。
买完粮二人又到盐铺买了一斗盐,即便是最普通的食用盐,一斗也要两百文,差不多是糜子的三倍,等秋收后,糜子的价格差不多会回落一倍,那时候的盐价,可就是糜子的六倍以上了,据文献记载,晚唐时期盐价差不多到了粮价的十倍,看来,这不是不可能。
孙享福并不知道这些历史事件,他只是根据自己的需求采购,买完粮食和盐,他的下一个目标就是杂货店,哪里有葱姜蒜这一类的食用调料,还有大豆酿的酱油,醋,等。虽然味道不咋地,但受够了白水煮鱼的孙享福也买了不少。
买这些杂七杂八的东西又花掉两三百文之后,孙享福又来到了铁匠铺。他要在这里买一口大铁锅以及定制一口精铁锅用来炒菜,没错,不是这个年代的精铁,根本不能够胜任炒菜这项艰巨的任务。
由于冶炼技术落后的原因,这个时代生产出来的铁都比较渣,被锅铲大勺天天捅的话,要不了几天就穿孔了,一般农户家庭,锅是比较重要的家当之一,平常都爱惜的不得了。
铁器很贵,一口大铁锅再加上孙享福要的精铁锅以及锯子,斧子,刨铁,凿子之类的,足足花掉了孙享福一千五百文。
最后,还剩下一千多文的孙享福来到了种子店,几乎是有一样算一样,直到把剩下的钱花的只剩下几十文之后,孙享福才罢手。
无钱一身轻,返程的路上,他走的特别轻快,只是苦了推车的孙大力,谁叫孙享福拿到了那些种子之后,整个人就像进入了魔怔状态呢!
小白菜,韭菜是主流,胡萝卜,是汉代传入中土的,还有胡菜,也就是后世人们说的香菜,这里也有。
至于那商人所说的莼,蕨,薇,荠,苍耳,马齿菜,鼠耳,金盘草,回纥草,苦菜,孟娘菜,四叶菜,蘩蒌等,有许多都是后世蔬菜的前身,但更多的是被后世的杂交种子蔬菜所淘汰,沦为野草一般的猪菜,孙享福却很有兴趣将它们都种植出来研究,这就是他的特长,当然,买的最多的还是大豆种子,现在六月天,他还能够赶种一拨夏豆,九十月寒冬将近之前差不多能够收获。
有豆就有豆油,能够做炒菜吃,还能自己做豆腐,豆干,酿酱油,冬日里,在室内发些豆芽菜吃也是不错的,想着想着,孙享福发现自己在这个时代又可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了,顿时心情大好,看着那些植物发芽长大,开花结果的时候,孙享福就会很有成就感。
回到家里的时候又是黑灯瞎火的时候了,不过今天村里有火光,火光的来源正是孙大力家,此刻,二十多张等饭吃的嘴正在这里的灶台前等着。
“聂三娘,王家两位嫂嫂,都快来帮忙杀鱼,再洗些糜子煮一大锅粥,我们买了大锅,就在屋外架着烧。其它人帮我把车上的东西卸下来搬到屋里放好。”
见到一满车的物品,在屋里等吃的这些人都是一喜,孙大力和孙享福把这么多东西弄回来,现在也是累趴下了,只是蹲坐在屋前的石头上喘气,看着大家忙活。
“享福,大力,你们这是发财了,买了这么多东西,还有铁器,咦,全套的木工工具,还是上好的,这下我们两兄弟可以大干一场了。”王富爱惜的抚摸着从独轮车上卸下来的一柄大斧道。
“没啥,就是把鱼货卖了点钱,咱们关中渔业不兴,水产倒是能卖个好价钱,明天你们就带人进山伐木吧!只是这大热天的,你们要辛苦些。等到时候我把要打造的东西设计好,就加紧打造出来,或许能把村里的荒地开出来,再种点庄稼。”
孙享福说着,二人点头应是,通过昨天的谈话,大家现在很自然的以孙享福的意见为主,因为他给大家画了一张很好的饼。
“正好,我跟张全也和你们一块到木料山,烧些炭,到时候打造铁器的话,烧炭可比烧木材强。”马林生怕自己没活干,吃白食,惹的大家不快,忙道。
其实,打铁时烧煤炭比烧柴碳更顶用,只是没有经过加工的煤碳烟大,且有毒,所以这个时代的铁匠铺,基本都是用柴炭来融铁,而每个铁匠,都自带烧炭的本领。
“你们都有活干了,那【创建和谐家园】啥?”赵大有些郁闷的道。他是以前是屠夫,在酒楼专做喂养牲口和屠宰的活计,可现在,全村都没有一只私人的牲口,显得他的技能一无是处。
“你也别着急,柴山有窑洞,你也跟着大家一起去,弄些黏土,烧点青砖青瓦出来,到时候我盖房子用。”
孙享福拍了拍赵大的肩膀道。在他的计划里,养殖是必须要做的,它是支撑农业体系发展,放大农民产能的重要一环,目前孙享福可用的人手不多,懂孙享福理念的人这个时代根本没有,所以必须从头培养。
“享福哥,咱们今天又编了几十个鱼笼,明天咱们的鱼货产出可又要翻倍了。”孙二力一脸邀功的表情道。当然,一天能做几十个鱼笼,可不是他一个人的功劳,王富王贵两个专业木匠是主力,马林张全和赵大也帮忙不少。
“嗯,咱们现在的鱼笼都上百个了,捕的鱼够多了,不仅要往小河上游投放,下游也可以去投放,还要找其它的河流投放,明天你和石大郎一组,带上得寿,三个人一起到下游去投放鱼笼,独轮车就交给你们使用了,我和大力哥只需要用扁担挑鱼货去卖就行。”
独轮车有好处也有坏处,在不拉重货的情况下,它其实还没有挑担子轻便,从村子到秦府的避暑山庄,走近路其实只有十几里,而秦府一天所需的泥鳅黄鳝,大概也就二三十斤左右,这点重量,挑起来走反而快,毕竟抄近路走的全是田梗,山路。
当然,还有一个问题需要孙享福马上处理,那就是近百个鱼笼子收获的鱼货比之前又多了一倍多,秦府自然不需要那么大的量,而且那些出水就死的鳞片鱼每天恐怕会多达几十斤,自己这些人根本吃不完,所以,孙享福要考虑挖鱼塘养殖,储备的问题了。
他今天在秦府之所以教了厨娘那么多烹调黄鳝泥鳅的方法,也是有用意的,就不信长安那些勋贵不来秦府探病,等他们吃到了这些做法新颖的菜式,还怕这些东西没有销路么?毕竟,关中不比江南,渔业不兴,东西少啊!
加了葱姜蒜和酱料的鱼汤简直是人间美味,这个时代的自然环境非常好,绝对无污染,鱼货纯野生,自身的油水足,煮出来鲜香诱人,连孙享福都胃口大开,更别说其它人了,糜子粥加鱼肉,所有人都吃了个大饱才散场。
一夜无话,清晨的时候孙享福又是被孙大力喊起来的,两人收了鱼货,直接回家,捡大的黄鳝挑了十好几斤,又挑选了十来斤泥鳅,就用竹竿做了个扁担,走山路往翠云山方向而去,不用推车,两人轮流,反倒是更轻便了,离正午还有一个时辰的时候,就到了山庄。
敲门请见,不一会,德叔就带着笑容将他们带到了火房区域。
“哗啦啦。”
一大布袋子铜钱被德叔带来的一个仆役堆在了火房旁边的一个小桌子上。
“昨日孟大娘按照你教的烹调方法制作了美食,老爷和夫人食用后大赞,赏了厨房一干人等,得知此法是你所教,专门令我予你五贯钱作为酬谢,今日鱼货的钱资也尽在其中,你等吃过饭后,一同背回去。”
孙享福和孙大力闻言一喜,这可是七千个铜钱,而且,这才两天时间,都能在秦府的厨房混上饭吃了,看来秦琼小孟尝之名果然名不虚传,真是待人以厚啊!
“如此,还请德叔替小子多谢翼公打赏。”孙享福向德叔作了一揖道。
“那是自然,老爷这两日身体渐好,孙神医说皆有奈膳食之功,看来下个月陛下的登基大典,老爷能够骑马回长安了。”
德叔一脸喜色的道。他们都是秦府的家奴,世世代代难以改变,秦府的荣耀,就是他们的荣耀,当今陛下登基,少不得要大肆封赏一番,秦琼可是李世民的铁杆之一,恩宠定然更盛。
一个武人,自然不甘沦为病秧子,历史上的秦琼贞观十二年就死了,不过,有了孙享福这只小蝴蝶煽动翅膀,一切或都可能改变,当然,这些历史大事件离现在只是个农民的孙享福有些远,不过通过与德叔,以及秦府一些下人的交谈,孙享福更加知道了权贵是怎么回事,大唐是怎么回事,对于这个世界的了解,也在逐步加深,眼界更加开阔之后,让他对后续的生存立足计划,也多了几分信心。
一顿饭吃了五个蒸饼和三盘时蔬,还喝到了秦府窖藏的黄酒,虽然只是一碗,但也让孙大力直呼这才是人过的日子,时辰尚早,二人自然是无需直接返程,孙大力挑着空桶,孙享福背着铜钱就往集市的方向行去。
第11章 买船
兜里有了钱,肚子里有了食,走路都轻便了许多,一个时辰左右,二人便到了小河集,今天是小集的日子,即便是下午,集市上也还有一些农夫们临时支起的摊位在这里,不过售卖的都是村里能自产的东西,到是没有引起孙享福的购买欲,他今天主要是来取昨天定制的精铁锅的,另外,看看有什么可以用的上的物品,反正现在有了钱,多多益善。
杂货铺子里,孙享福一番挑拣之后,买下了不少货物,一本千字文,比较低档的文房四宝一套,针线,钳子,细麻线,盆,钵,碗碟之类的也买了些,和老板砍价的时候,意外的还听到了一些前来购物的客人的对话。
“码头上今天有人卖船?大力哥,我们去看看。”
结了账,二人挑着买好的货物快步来到了码头边,此时,已经有不少人围着一个老汉在攀谈,应该是砍价。
“老汉这艘三帆快船虽然是自制的,但下水已经半年有余,船身坚固,不漏水,可载重二十石,从这里顺着渭水下长安,不到两个时辰,就是逆水返回,顺风的时候,挂了帆摇回来,也绝不会超过三个时辰,空船用竹篙撑行,速度可比快马。”
唐时渭水关中段水流平缓,顺水逆水的差别倒不是很大,小河集到长安走水路有一百二十多里,这老汉自制的船顺水的时候居然能一个时辰走六十里,显然有些不凡,不过见识过后世的快船的速度,孙享福换算一下,这艘船顺水一个小时也才走三十里,不算快。
再看那船身,果然有些奇特,细窄且长,并非平底船,只是没有大胆的直接将船造成尖底,而且,不宽的船身居然竖了三根大竹竿,竹竿下都有一堆麻布帆,看到这里,孙享福暗叹,这老汉是个人才,他刚才所说的航速应该是为了安全起见,有所保留。
船身细窄到只有一米五宽左右,长度却达到三丈,前后竖三竿帆,虽然帆布差了些,但到了水面上,绝对能飙的飞起,即便是不用桨和竹篙撑,这船也能在水里上走的飞快,因为阻力小啊!只是受限于船身不宽,这船的载重不大而已,不过用于载少量货物走短途,却是极佳。
“老汉这船售价几何?”孙享福从几个有意购船的人群中挤向前问道。
“五千钱,少一文不卖。”
五千钱,也就是五贯,当然,大唐除非像秦琼这么厚道的人,一般不会给足贯,就算朝廷,也经常将军士的军饷,赏赐,以一贯八百文来结算,所以老汉明言要五千钱,却是要了六贯多的市价。
“太贵了,太贵了,这种载重只有二十石的小船,长安的市价才三千钱左右。”一个商贾装扮的胖子道。
他这话没毛病,以载重量来算,这艘船是轻的不能再轻了,属于最小当量级的,长安的货船,少说也是载重五十石,一百石的,甚至还有载重三千石的大船,而这艘船的载重才二十石,显然不符合商人们的心理预期。
“老汉一家人打造这么一艘船可得费时一年,损耗的桐油木材不说,光这工钱,也值几贯钱了吧!五千钱绝对是实价了,一文也不能少,你们要买就买,不买老汉我去下一个集了。”
老汉肯定不止跑了这一个集,但显然他没有找到自己这艘船卖不出去的原因,关中人行船非是为打鱼,多是走货运,这船快则快矣,但载重太小,有些鸡肋了,如果价格与市价相当还好,但高于市价三四成,却很难卖出。
眼见生意就要谈崩,这时一个声音响起。
“这船我要了,大力哥,给他数钱。”
说话的正是孙享福,五千钱,不少,但也不多,差不多刚好够买一家人一年所食用的粮食的,孙享福更加想买的,其实是设计这条独特船只的人。
老汉闻言一喜,作了个请的手势道,“两位小郎可上船来交割。”
不一会,人群散去,孙享福和孙大力二人随着老汉上了船去,船上空间不大,每一米左右,有一道横木樑作为格挡,中间有个竹席搭建的凉棚,收拾的还算干净,三人在凉棚里坐定,孙大力便将装着六千多枚铜钱的布袋子往棚中的一个小木桌上一放,开始点钱,这是孙享福最近常要求他做的事情,最基础的数学,从一数到一千。
“老汉高姓大名,哪里人士?”
船上并没有茶水,所以孙享福只能和老汉干聊,那老汉看着一个个黄橙橙的铜钱心里欢喜,闻言这才看向孙享福道,“老汉杨顺水,蓝田县人士,祖祖辈辈都是以造船为生,可惜到了我这辈,家里人丁不兴,劳力有限,只能造些小船出售来糊口度日。”
孙享福闻言点头道,“哦,原来是老船工之家啊!这样,我等虽然买了您的船,但您这船较为奇特,我等却不知这操船之法,您可否在此地盘恒两日,教会我兄弟二人,您老放心,住宿伙食亏不了您的。”
“呵呵,无需如此,老汉这船操作起来极为简便,小郎君且看,这船尾有一帆,还有一舵,都是可以扭转的,只需一人在此转动风帆和舵,此船便可转动,甚是灵便,只是由于船身不宽,转向不能太急,否则容易翻船,载人上货的时候,尽量的先从中间往后,最后装船头,便可保航行无忧,如果有急事,上帆的同时,还可用竹篙撑行,速度还能增加一两成,一个时辰到长安都不是问题。”
杨顺水这么一说,孙享福就懂了,毕竟他前世是南方人,小时候经常划船玩,这艘船不大,操作起来没难度,不过既然杨顺水本人在,孙享福乐得让他现场指导一下,于是,解了绳索,操控着船只向渭水河上驶去。
“嗯,这船果然轻便,一日之内,便可往返长安一次,老汉如果不急,可随在下回村一趟,明日一早,我等一同行船到长安,正好跟着您认认这长安水路。”
待杨顺水应允之后,孙享福便在他的指导下驾驶着船只在渭水河上跑了一个时辰,孙大力也兴奋的试了试手,很快,两人就掌握了操控这个简易船只的操控技巧,只是孙大力是北方人,在船上没有前世是南方人的孙享福站的稳当,费了好大力,才将船只拐进了水面只有两三丈宽的小河支流,顺着这条河,走十里水路,便能回到村子。
不过,回程的路上,他们还有事要做,就是收鱼笼子,倒是叫杨顺水看了个新奇,以后有了这船在,一次可以带上百个鱼笼子出去投放,而且,还能把鱼笼子拿到渭水投放,让孙享福的渔业空间放大了无数倍。
“小郎君这鱼笼倒是制作的精妙。”
“呵呵,杨老汉夸赞了,在下全村可是指着这鱼笼子过活呢!您可切勿传了出去。”
“小郎君放心,断然不会的,断人生路那是造大孽,要糟天打五雷轰的,咱们水上行船的人,可要多积德,才能一辈子顺风顺水。”
瞧瞧唐时民风多淳朴啊!老汉这么说,孙享福自然就信了,一路将鱼笼子全部收到船上,黄昏前,三人回到了村子。
这两天孙享福两家的动静比较大,已经瞒不住村里人了,尤其是今天,孙享福居然开了船回来,更是惊动了村长胡才,全村好多人都围在小河边,而鱼笼子,和鱼笼子的收获,也暴露在了大家面前。
“有此捕鱼利器在,难怪孙家那两小子这几日身上都开始长肉了。”
胡才阴着脸说了一句,就转身走了,孙享福按照人头分给全村每人两条巴掌大的鱼,他也没要。
孙享福家的大锅饭依然好吃,今天有上百个鱼笼子,收获的鱼货加起来都装了一缸子,而且有不少三四斤重的大鱼,小鱼都分给了村民,晚上大家自然吃大鱼了。
“嗯,你家这鱼煮的不错。”杨老汉就着一碗糜子粥,将一条两三斤的鲤鱼吃了个精光,抚着肚子道。
“那老汉可要常来,以后条件好了,我想请您专门来给我造船。”孙享福用竹签剔着牙道。
“专门造船?造我设计的这种船?”
“不是,这船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而且,太小,我可能需要造更大一些的船,至少千石运量。”
听到孙享福说千石船,杨顺水眼睛一亮,但随即暗淡下去,船越大,造价就越高,千石船的造价至少是几百贯起步,以现在还住着窝棚的孙享福的财力来算,杨顺水就只能呵呵了,不过杨顺水却知道莫欺少年穷的道理,笑着道,“小郎君要是真有了造千石船的财力,到时老汉和家中子侄,定然愿助你一臂之力。”
好吧,孙享福又是在画饼,跟杨顺水聊了一阵之后,孙享福就请他到自己的床铺上休息去了,古人都早睡,孙享福却没有这个习惯,今天并没有干多少体力活,所以,他独自在村里踱着步子消食,最后走到了这艘新买的船上,在凉棚下的船仓里,用双手枕着头,看着满天的星斗。
第12章 告状
长安,一个孙享福必定要涉足的地方,为了能在这个世界活的更安全一点,更舒适一点。
胡才见到了孙享福的新船之后的反应有些奇怪,那是一个嫉妒心强,心胸狭隘的人,不然,以村里现有的资源,不至于混的这么惨,一年多的时间,死了六七十人呐,里面还包括这个世界里孙享福的父母,要说里面没有胡才的原因,孙享福是不信的。
想着想着,孙享福就进入了梦乡,再醒时,已是午夜时分了,而他,是被蚊虫叮咬而醒的。
坐起来看了看四周,孙享福发现村里居然有亮光。
“是胡才家。”
孙享福睡前已经对胡才起疑,这三更半夜的,胡才家里居然亮起了灯火,肯定是有什么事,想到这里,孙享福便上了岸,轻手轻脚了的越过胡家的篱笆院,靠近了房子,侧耳听屋里的人说话。
“大嘴,记住了他们放鱼笼子的地方了吗?”这是胡才的声音。
“记住了,他们每个鱼笼子都用竹桩钉在岸边,今天我就去小河下游看了,沿河每十几步就有一个。”这是村民李大嘴的声音。
“嗯,现在你就带着我家大郎和二郎去把鱼笼子取了,投放到邻村那条河里去,如果过两天他们发现了,你们就说这些鱼笼子是你们自己仿制的,反正都是用咱们村子里的竹子造的,就算报官,咱们也能让他们有理难辨。”
“嗯,晓得了,只是这往后收上来的鱼?”李大嘴故意迟疑道。
“你拿三成。”胡才语气中有些冷意道。
“才三成?”
“三成不少了,你瞧孙家那小子这几天都得了多少好处了,买粮,买锅,今天还买了条船,你拿三成的鱼货,足够一家吃饱喝足了。”
“那,那行吧!咱们现在就动身,那些人起的早,咱们现在去,等清晨他们去收鱼时,咱们都已经回家睡觉了。”
“嗯,快去快回,一个也别留。”
听到这里,孙享福忙将身体隐藏在墙角黑暗处,不一会,就见三个人出了屋,正是村里的光棍李大嘴和胡才家的老大和老二,这胡才可真能生,有五子两女,看来是平时吃饱了没事干,跟夫人互动比较多。
等李大嘴三人走后,屋里灯火依旧没熄,不一会,就传来了一个女人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