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大唐农圣》-第32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崔大人,你又要这了啊!那当下官怕了你,就硬算是我望江楼引起长安奢靡之风盛行了吧!那敢问大人,奢靡的人是谁?”

        “当然是长安百姓。”崔世勋顺嘴就答道。

        “那下官就不明白了,长安的百姓,人人都吃的起那么高价的饭菜,这钱都是那来的?”孙享福反问道。

        “当然不是人人都奢靡,只是一些富户而已。”崔世勋解释道。

        “嗯,崔大人你总算说了句实在话,没错,就算奢靡之风盛行,奢靡的也只是那些富户,穷人,你们想奢也奢不起来,下官倒是认为,那些有钱人奢靡一下,于国于民都有利,他们不奢靡,那老百姓怎么赚他们的钱,他们不奢靡,钱就会积压在他们手上,时间越久,积的越多,当他们的财富到达一定程度的时候,就有可能做出祸国殃民的事情来。呐呐呐,举个实例,今夏因为长安城勋贵们吃鱼成风,就让长安周边农户多了一份收益,然后他们冬天就有钱购置衣物,避免被冻死,而在这个过程中,吃鱼的富人享受了,舒服了,穷人得利,有钱买冬衣穿,也舒服了,大家都好的事情,为什么不能做?”

        “这……”崔世勋都不知道是第几次语塞了,反正说不过,干脆就闭嘴。

        “崔大人你还要这啊!难道你是鱼精转世,怕你的鱼子鱼孙被吃,想拯救它们吗?”看到崔世勋一张涨红的脸,孙享福调笑道。

        “噗……”

        年近五十的崔世勋终于忍不住,一口老血喷了出来。

        孙享福吓,躲过了崔世勋喷出的血液,有些尴尬的称赞道,“呃,这位崔大人,有话好好说,干嘛一言不合就喷血,连喷血你都喷的这么壮观,果然是国之栋梁,朝之肱骨也。”

        “啊~噗……”

        本来只是挤压在胸口的闷气难出,喷一口就爽利了的崔世勋,听孙享福此言,更是怒火中烧,再度喷出了一大口,整个人仰面倒了下去。

        “快传御医,为崔卿诊治。”

        李世民强压着笑意,朝一旁的王得用喊了一嗓子,王得用心领神会,慢吞吞的踱着步子,往殿后走去。

        “陛下,臣弹劾此人,言语过激,气坏了崔大人的身体,应将此子逐出殿外。”吴应学见崔世勋居然就这么倒下了,心里一慌,拱手向李世民道。

        闻言,李世民却是冷着脸道,“事情还没有问清楚,吴卿稍待,朕记得刚才还有御史弹劾望江楼之戏曲引民众心向前隋,是哪位御史,出来答辩。”

        听到李世民这话,刚才奏事的御史王元秋不自觉的将身体缩了缩,他想不到这个年纪轻轻的山野小子居然有这么强的战斗力,此刻他都有些不敢出班诘问了,没办法,他怕自己也落得崔世勋的下场啊!不过,在他的一干队友们的目光逼视下,他还是硬着头皮走了出来。

        “正是本官弹劾他所演之戏曲妖言惑众,误导百姓,而且,有前隋朝堂的场景在其中,分明就是让百姓们缅怀前隋,此罪当诛。”王元秋强打起精神,用自己最强的丹田之气向孙享福吼道。

        不过他这话一出,满朝大臣中,却是有很多人摇起了头,理由太牵强了,前隋的过往,大唐人就不能拿来说吗?你把朝廷和前隋放在对立面,难道是想说,李唐是造反推翻了前隋的吗?这可就是犯了李世民的禁忌,李世民给自己定位,是响应民心,推翻得位不正的暴君杨广,承接,并沿袭前隋的国策制度,面子上,是将李唐放在了继承者的位置上。

        孙享福闻言也是笑了,指了指王元秋道,“看来这位大人看戏曲的时候还比较认真嘛!下官时常读汉书,常为‘敢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这样的句子所痴迷,是否是心向前汉了?朝堂诸公,东晋,西魏的史书传记也读的不少吧!他们是不是心向东晋,西魏了?我大唐又有那条法律规定,不可提及前隋之事了?而且,还只是个精怪神话故事,你觉得,这个道理说的通吗?”

        “这……”

        “你也想学崔大人?”

        “本官,本官乃是御史,闻风可奏事,即便不中,亦是履行职责。”王元秋硬着头皮道。

        孙享福闻言面带悲哀之色的摇了摇头说道,“那行,下官就不打扰像这位大人这样履行职责的国之栋梁了,朝廷上满是这样的酒囊饭袋,何其不幸呀。”

        随即他又朝龙椅上的李世民拱手道,“陛下,微臣之事已说明,不知陛下可还有事情询问。”

        “竖子,大胆,竟敢说朕的大臣是酒囊饭袋,今日不说出个子午寅丑来,朕决不轻饶。”

        李世民是真怒了,不过不是怒孙享福,而是在生那些世家爪牙的气,现在,孙享福三言两语就教他们做人了,李世民自然是不想放过机会,他要挖一挖孙享福肚子里面的货。

        孙享福瞬间就领悟到了李世民的意思,便再度拱手道,“启禀陛下,微臣是第一次上朝,本以为朝堂之上,议论的一定是国计民生的大事,却不想说的只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微臣很失望,言语有不当之处,请陛下恕罪,既然陛下要微臣说出个子午寅丑出来,那微臣这里正好有一件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就跟您说说。”

        说罢,孙享福的目光扫视了一下王元秋所在的那一片位置,凝气道,“今冬关中只下了两场小雪,来年必旱,朝堂诸公可有应对?”

        “呃……”

        孙享福还真就说了个关乎国计民生的问题,朝堂之上,精通天文地理的人不少,自然是知道,关中一个冬天只下两场小雪,来年肯定是个旱年,但,应对?

        “干旱乃天灾,人力如何能应对?”

        朝堂之上,诸多声音汇聚到魏征这里,于是,魏征又开声了。

        “人不吃饭,就会肚子饿,这也是天道,那为什么魏大人你每天吃饭医肚饿?”孙享福看向魏征问道。

        “哼,你小子不要强词夺理,天灾与吃饭有什么干系?”魏征吹胡子瞪眼道。

        “下官只是觉得,人既然知道肚子饿了就要吃饭医肚饿,那为什么知道要干旱,却不知道蓄水对抗干旱呢?”

        “呃,这……”

        “魏大人,你也要学崔大人吗?”

        孙享福看到魏征语塞的样子,带着三分调笑道。

        但是,朝堂之上,可不个个都是死脑筋,房玄龄就是第一个反应过来的,出言道,“孙下牧当是有可行办法,不如当堂道来,与诸位大人一起商量。”

        “是,房相。”

        孙享福闻言朝房玄龄拱了拱手,组织了一下语言又道,“关中平原多河流,然而诸多水系只是在关中之地穿流而过,却并没有形成大的蓄水湖泊,是以,一旦隆冬少雪,上游来水减少,则关中必旱,那么,我们就应该对症下药,在山林地带,多筑堤坝,拦截山溪,聚成水库,至少,也要阻止关中的雨水肆意的流往下游流走。在这方面,幸福村的渔场,就是成例,微臣只是与百余村民花费了不到半月时间,就在两山之间筑成一坝,所蓄之水,不但可以养鱼数十万尾,还能在关键时刻,引为农田灌溉,最不济,幸福村周边数里的百姓,饮用水是不缺的。像此等水库,若是关中多出三五十处,除非碰到百年不遇的大旱灾,那么,百姓基本不会因旱灾受到生命威胁。臣闻朝廷对突厥的战事颇为顺利,俘获突厥俘虏七八万人,正可在冬干之时,组织这些突厥俘虏四处修建水库,来年春汛时期,必能屯下许多水源,用来缓解旱情。”

        房玄龄,长孙无忌等人闻言眼前一亮,相互点了点头,觉得此法可行。

        “陛下不可,天灾乃上天对百姓的惩罚,人不可逆天行事,否则,必将引起更大的灾难,另外,突厥俘虏亦是要归还突厥的,如此,方能不损两国邦交,避免战乱,此子不过区区一个家臣,却在朝堂之上妄言朝政,实为不妥,老臣请求陛下将此子逐出朝堂。”

        这次不是魏征了,因为魏征其实已经觉得孙享福说的话有道理了,跳出来的,是魏征的老乡,也是他的顶头上司,九卿之一的御史大夫孔颖达。

        “呃,这位老大人,天要人肚子饿,人为什么要吃饭医肚饿呢?这不是逆天行事吗?还有,放突厥人回去,让他们明年再打过来屠杀我们的百姓吗?要不这样,您去告诉突厥人,就说他们逆天行事了,会有更大的灾难,看他们敢不敢再对我大唐动刀兵?”

        李世民闻言又想笑了,这小子居然敢在朝堂上磕孔家当代主事之人,真是作死的典范,这是把自己放在了天下读书人的对立面,他却不知道,愣头青孙享福根本就不认识什么孔颖达,还以为这又是一个世家爪牙呢!

        “小辈不要强词夺理,天意难违,既然上天要对自己的子民小施惩戒,那只需作为天子的陛下,下罪己诏向天忏悔,祈求老天原谅即可,至于突厥人,只要待之以善,他们自然感念陛下的恩德,不会再进犯我大唐。”孔颖达怒指孙享福道。

        “你说不进犯就不进犯?一个读书把脑子读坏了的傻缺,你以为你是突厥可汗吗?即便是突厥可汗,在他旗下百姓没有饭吃的时候,他也不得不选择南下劫掠,又岂会听你之言。腐儒不足以论政,你还是搞清楚了什么是天道人欲,再出来为官吧!”孙享福一点也不客气的道。

      第68章 在战斗中晋级

      ¡¡¡¡¡°·ÅËÁ£¬Äã¾¹¸ÒÈèÂî¿×ʦ£¬±ÝÏ£¬³¼ÇëÖØÔð´Ëⲡ£¡±

        “臣请重责此獠……”

        哗啦啦,朝堂上的文官,几乎跪下去了九成,就连孙享福的岳父虞昶,也不得不随着大流下拜,这可是圣人之后啊!这小子怎么就不知道斟酌用词呢!

        李世民很尴尬,他心里是无比认同孙享福所说的话的,如今大唐有难,正好用的上那些突厥俘虏,当然不能放回去,否则,一旦颉利的实力过大,突利再度被他打压,那明年,大唐能够对抗突厥的十几万铁骑吗?

        可是,现在整个朝上九成文官都要求惩戒这个言语冒失的小子,自己如果不顺大家的意,那朝廷只怕就要乱套了,现在李世民有点后悔把孙享福留下来了,事情解释清楚了,就应该让他快滚的。

        孙享福吓,他没想到自己一句话会引起文臣班子这么大的反应,在听到这些文臣唤这老头孔师的时候,孙享福差点捂脸了,这他么山东孔家的啊!难怪这些文人像打了鸡血似的要干掉自己。

        “陛下,微臣觉得,孙下牧言语虽然冒失,但所言之事并非无理,至少,突厥俘虏不可放回,否则,颉利的实力必会大涨,突利便难以与之抗衡,一旦突厥被颉利再次统一,不日定然会再度南下,一雪前耻。”

        关键时刻,还是秦琼给力,因为突厥俘虏的事,已经涉及到军事,所以,他这也不算越界,他这么一说,瞬间就有武将班子的一大堆人马出言附和。

        “臣等附议……”

        “臣等附议……”

        不仅是武将这边,文臣那边,房玄龄,长孙无忌,杜如晦等人也适时的出言相助,气势上,竟然不比支持严惩孙享福的那群人弱,不过,朝堂之上,还有一个位列班首之人地位不弱于孔颖达,那就是大唐开国以来就一直担任宰相的裴寂。

        “老臣以为,孙下牧用词虽然有些不妥,但乃是为国谏言,其情可嘉,其心可敏,并无大错,陛下只需令其闭门读书,精进学问,多多参悟圣人之言即可。”

        裴寂此时出言,正好给了李世民一个台阶,于是道,“如此,朕便依裴相之言,孙正明听旨,朕命你回家进学,参悟圣人之言,无事不得妄议朝政,退下吧!”

        “陛下,不可如此轻易放过此獠……”

        “君无戏言,你等想要抗旨么?”

        文臣班子众人还想咬着不放,但李世民威严的声音响起,堂下瞬间便拜倒一片,孙享福只觉,这里已是不可久留之地,便连忙躬身道,“微臣领旨谢恩。”

        说罢,便逃也似的快步走出大殿,只余房玄龄和杜如晦和长孙无忌等暗叹,可惜了一个经世治国之才。

        得罪了孔家,就等于得罪天下读书人,那么,在文人把持的朝堂上,他就再无立足之地,而孙享福又非武将,这样,他估计只能做一辈子的皇帝家臣了。

        孙享福不知道的是,在没有了他的朝堂上,更精彩的一幕幕即将发生,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三人组可还没有发力呢!他们不会像孙享福这样,以斗士的姿态和所有文官斗嘴,他们会以朝廷得失和理法来推动自己的政治目的,待孙享福回到渔业司和属下们大吃大喝的时候,一些事情终于敲定下来了。

        首先确立的,就是大唐从没有禁止任何人买卖非朝廷禁令物品的政策,包括皇家,所以,皇家的农庄产出,也和勋贵大臣们封地的产出一样,是可以对外出售的,否则,于情理不合。大唐律法禁止的,只是官员低买高卖的经商行为,论罪,也是按经商盈利数量来论的。

        其次,下令关中各地州刺史,县令,组织人手,修筑水库,以防旱灾,那么,突厥俘虏暂时就不能还给颉利了,当然,这里面说的,只是暂时不还,因为大唐需要他们留下来做点事,顺便帮你养他们一段时间,你不能不乐意吧!至于突厥使节那边,以唐俭为首的外交官负责谈判,谈判的只需要达到一个目的,拖。

        拖到这些突厥俘虏不愿意回突厥,拖到缴获的突厥牛羊全部被吃光了最好,这样对大唐的各个阶级都有利,没有人会反对吧!

        最后,既然已知明年关中会有旱灾,那么,及早的调集南方州县粮米进关中,以及让关中之地改种耐旱作物,就是明年春耕的首要任务,这方面,房玄龄很快就理出了个条框,直说到大殿之中好多官员都快饿晕了的时候,朝会才散去,而此时,一道旨意又飞到了渔业司。

        “令,下牧监孙正明丽政殿见驾。”

        正好孙享福此时已经吃饱喝足了,便整了整官袍,随着传旨太监往丽政殿而去。

        大殿的案几之上,李世民正抱着个大碗,呼啦呼啦的吃着面条,这拉面,便是望江楼的厨子最近按照孙享福的想法制作出来的一种美味面食,当然,那些罗家的厨子会很快将其传授给罗阗,于是,淋了茱萸香油的拉面,便成了李世民肚饿之后又的最爱,这货吃拉面的时候还爱掰生蒜吃,也不知道长孙皇后受不受的了他嘴里的味。

        “微臣拜见陛下,皇后娘娘。”

        “嗯,免礼吧!关于筑水库,朕想听些有用的建议。”

        李世民这么说,意思就是他想听对自己有利益的事情了。

        孙享福早料到了会有这遭,于是拱手道,“启禀陛下,微臣早些时候便派了打理幸福村渔场的石大郎前往长安周边探查地形,探得大小数十处地方可以筑坝修水库,光是比幸福村渔场还大的水库,就可以修建十几处,另外,还有几处可以修建十倍于幸福村渔场的大水库,光一个幸福村一个渔场,就能养四十万尾鱼,要是这些水库都筑起来,到时……”

        “啪叽。”

        李世民的筷子居然掉了,一个幸福村渔场,一年就可产鱼百万斤了,要是关中多出几十个这样的渔场,甚至更大的渔场,岂不是可得鱼千万斤,甚至几千万斤?

        “陛下,臣妾欲招这石大郎入渔业司,担任监丞,协助孙下牧修建水库,不知可否。”

        “娘娘,石大郎还是个十三岁不到的孩子。”

        “呃,十三岁,亦可堪一用。”

        看到这两口子的吃相,孙享福也不想多说了,你们说要用,就用吧!反正当官也没什么不好的,等水库修好,你皇家得利,我也能顺便捞点。

        “朕准了,另外,朕觉得这渔业司要扩大了,原渔业司的监丞郭凤就升任副监吧,另外再多派两个副监,允许渔业司招募吏员三十二人,仆役三百,另,渔业司所产,八成必须上缴内宫。”

        好吧!李世民假大方一回,虽然把衙门扩大了,但原先上缴的七成,变成了八成,还多派了几个副监来分自己的油水,这让孙享福的心情能好吗?可是,他无力反驳啊!

        “微臣就代石宝,多谢陛下厚恩了。”

        “嗯,朕会派工部都水监的人带领突厥俘虏帮助修建水库,届时,你渔业司派人指导就好,另外,你上次所说牧监署各司的经营之道,朕与众卿议了议,认为十分可行,朕会让你兼任中牧副监,让李贤多找你讨教些具体的经营方法,你可要好生辅佐于他。”

        想到李贤那个胖子,孙享福心里恍然,娘的个腿的,这又是假大方啊,既然是兼任,那他这个中牧副监与下牧监的品级就是一样的,只是多出了一个插手其它几监的权利,而李文贤是个完全不爱管事的主,李世民这是要自己拿着下牧监的薪水,把中牧监的活也干了,不对,是拿着下牧监丞的薪水,把中牧监的活也干了,要知道,上次长孙皇后把他从下牧监丞提升到下牧监,就没有给他增加职田,于是,他有些为难的道,“这个,微臣现在还兼着膳监司的职务,再兼任中牧副监,只怕分身乏术啊!”

        “行了,你以为朕不知道你每天都在干什么吗?都闲的在自家酒楼唱戏了,难道还应付不来这点事?幸福村剩下的两千多亩地以后就是你的职田了,朕明日会有旨意,随石宝的任命一同发到你府上。”

        “呃,好吧!陛下如果没有其它的事,那微臣就告退了。”

        “下去吧!”

        李世民朝孙享福摆了摆手,看着他离去的背影,讪讪一笑的跟长孙无忧道,“这就是个唯利是图的家伙,今天把文臣也全部得罪完了,已经没有做朝臣的可能,以后就给我李家做家臣做到死吧!”

        长孙皇后掩嘴一笑道,“陛下英明,人尽其才也。”

        “英明的话,就不会被那些世家爪牙逼着做很多不得已的决定了。”李世民闻言脸色有些暗淡道。

        今天文臣班子数次对他形成逼宫之势,让他心里很不爽,另外还有孔颖达,居然提出,有天灾的时候就要他下罪己诏,这可是大伤皇帝名望的事情,要是年年有天灾,那他这个皇帝还要不要干了?

        让李世民欣慰的是,平时最爱和自己顶牛的魏征,虽然很让自己不爽,但却是个明事理的人,看来,该给他运作运作,把孔颖达顶掉了。

      第69章 改戏

        孙府今天注定是要喜气洋洋的,孙享福的职田加了两千亩,并且兼任了中牧副监,以后妥妥的是要升官的,而才十二岁多的石宝,居然也当上了之前孙享福所居的下牧监丞的官职,更是让他母亲聂三娘高兴的哭晕了过去。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1/26 16:5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