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王别驾收回思绪,他觉得自己的策略是非常正确的,自己虽然无法郭都督,不代表不能把一团烂絮投到高峻身上,让他少有些精力给自己填堵。
王达在纸上刷刷点点,不一会就写成了,又觉得还差了些素材,想着等兄弟再来了,也许能补充上一些。因此,他小心地把书信压在一摞书下,只等这材料里再添些肉,看起来就有理有据地就丰满了,然后他就要找个心腹送往长安,他总感觉时间太不够用。
至于这封信送往哪里,他也早算计好了。
大唐行政体系内部有两个垂直监察部门,一个是官吏的考核,另一个是官吏的经济审核。都隶属在尚书省所属的吏部之内,专门有考功郎中一职负责考核全国官吏政绩。王达知道吏部正是高峻祖父高阁老的大本营,他才不会把信送到那里。
监察制度中规定了由给事中、中书舍人监督对官员考核,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其实极重要。考功郎中属吏部、吏部属尚书省,而给事中属门下省,中书舍人属中书省,与尚书省是不同部门,这样就可避免尚书省一家独断,收相互监督之效。
恰巧他有位世交就在中书省任中书舍人,虽说职位不高只是个正五品上阶,说话也不一定管用,但总得试试不是?现在,王别驾倒盼望起他兄弟王允达赶紧快来。
高峻一出大门,就看到街上已经有人家在趁着早起人少搬家了,看到有的人家连个车都雇不起,只是由家里的男人担了担子,女人则怀里抱了大包小包,有的衣襟上还缀了个孩子。说是乔迁新居,但怎么看起来像是逃荒似的。
不过人们的心情还都不错,纷纷与高大人打招呼,虽然家里没什么值钱的东西,但是前头那座实砖实瓦的小院子,也是让自己这辈子最扬眉吐气的了。他们都知道这院子是高大人给带来的。像做梦似的,住了几辈人的土坯房就换掉了。
高大人进了牧场,看到岳牧监、陆牧监、以及交河牧场的两位牧监都到了。今天是高大人揭锅的日子,高峻也第一次见到了交河牧的大牧监——陈年谷。四十几岁,一看是个耿直人物。几个人见了礼,都瞧着高大人的眼色。
高大人说,“这样吧,我们先把牧场里的事放一放。去帮村民们搬家,从旧村搬到新村得从牧场里过,你们看看这都跟逃荒似的。选十头牦牛套上车,去搬家!早一天搬清楚了,才好静下心来做事。”
岳牧监说,“我去选牛。”
陆牧监说,“我去找车、派人。”
王允达也凑上来大声说,“高大人,我去帮你搬家。”高峻道,“不必了王大人。我家里那几位昨天就把包打好了,已经让冯征带了车去了……不如你就帮陆大人去吧,他年纪大,许不了也不知体恤。”
只有那位陈牧监还直愣着坐在议事厅里。他是从交河牧过来的,想着自己与这边的村民们也不熟悉,不知道事从哪头做起,也不想添乱。但是高峻却看出他是不愿意像王允达表现的那么积极。高峻见事情已安顿妥当,就坐过去对陈牧监说话。陈年谷说,“高大人,交河牧混到这个降级的份上。是我本事没你大,心服口服任凭你安排。”
高峻只是笑着说,“谁不知道陈大人你是个老牧官?要不是人不顺手怎么会这样?其中的缘由我是知道的,”又说。“不过我有句话得先说在前面,交河牧降等多少人看着,陈大人你就是再有理也是个大牧监,有事肩膀头必须首先扛着。”
陈年谷听高大人的话似是对自己的印象还不错,尤其是说到了“人不顺手”的话,看起来高大人虽然未与自己见过面。情况还是知道一些的。陈年谷心里想着这些,倒有些急着想知道自己会轮个什么差事了。
别人都忙着搬家,许不了正和她兄弟许多多在家里着急,陆牧监带了王允达和四名牧子就到了。王副牧监大呼小叫,指挥了四位年轻牧子搬柜子箱子装车。
陆尚楼深知王允达这么积极表现的用意,也知道他前些日子做的那些事情,包括让人在柳中牧场里点火、罗织高大人冒名之事他都知道。再看看王允达现在的表现,陆尚楼不禁苦笑,如今他陆大人自己也是忐忑得不得了。
王允达一边指挥着四名牧子搬这搬那,一边自己也伸手搬些力所能及的家具。那四名牧子是柳中牧场的,有两个人并不认识王允达,另两人已经看到过王允达的做派,也不听他吆喝。
王允达看到一间屋子里别的东西都搬空了,只剩下角落里一件茶几,上边两个抽屉、下边是对开两扇小门,只有半人高。他感觉应该不会有多重,于是挺了草包肚子上去,一哈腰抱了起来。
谁知茶几不大,抱起来却异常的沉重,才走了两步就吃不消了。有心找人帮忙又没有理他,想放又放不下,好容易挪到了二门口,王允达脚下吃重,正踢到门槛上,一只手滑脱了。
王允达用肚子顶着茶几,蹭着门框想把它放下,此时茶几上边两只抽屉滑出来掉到屋里地上,里面的东西哗啦一声洒了一地。
他把茶几落下来,回身去拾东西归拢到抽屉里。原来净是些女人用的小零碎儿,但是他看到了一本精致的小册子,绸子包面,大小放在巴掌里都看不到。
王允达看其他人都在别的屋子里忙碌,陆牧监也在外头车边指挥,好奇地打开小册子翻看了两眼,立马两眼放光,嘿嘿笑了两声,将小册子揣到贴身的衣袋里。
牧场里几乎所有参与搬家的人都没顾得吃中午饭,大家忙活了半天多,慢慢地把该搬的都搬完了。
高大人家里是冯征带了人去的,两趟就搬完了,东西放新房子里就显得房子真是宽敞,樊莺知道东面的大卧室她是不能占的,但是西边的向阳房子让她一脚给占住,对谢氏和思晴道,“两位姐姐,这房子就让给我。”
另二人也不和她争,思晴知道这个樊莺就连高大人都让着,而谢氏在北山坡上的茅草屋中住过,对于眼下干净明亮的房间已是十分的满意,就更不挑拣了。思晴的房间靠着樊莺的,谢氏说,怕甜甜夜里哭闹扰了大家,选得是西边最北边的屋子,中间三间就空着。
天交未时,这些牧监牧丞们不等着说,就不约而同地聚集到了议事厅里。高大人也在,他知道大家都在等什么。于是郑重其事地由怀里掏出了那张纸,清清嗓子。其他他人的耳朵就都竖了起来。
高大人说,“按着西州郭都督的意思,从今往后,柳中、交河两座牧场就都由高某统辖,但是具体的事务还得靠在座诸位。”
众人都道,“这还有什么说的,高大人你的魄力我们谁不知道,尽管吩咐就是。”
岳牧监原来是老大,此时虽说身份尴尬,也低声地随声而和,只求高大人快些揭锅。
高峻说,“交河牧降了级,原来两位牧监的职务讲不了就都得按着新等级来,这没说的。至于进一步追责之事就免了,这个我做得了主。但是,交河牧的问题是有的,恐怕是当局者迷,因此……我想从柳中牧这边派过去一位有经验的人……”
众人屏息静听,一边在心里把这几个人掂量了一下,有人就想,这边过去一个,那交河牧那边谁能出来呢?只听高大人捧着那张纸像捧着圣旨,照本宣科道,“陆牧监由柳中牧副监同级去交河牧,做大牧监。”
王允达听了,不由自主地想伸手去摸怀里的小册子。(未完待续。)
第085章 几家欢乐
高峻说完,偷眼观察陆尚楼的表情。看他似乎是长长的出了口气的样子,不禁暗暗佩服起夫人柳玉如。看来陆牧监对这次的安排还算满意,至少不算失望。
陆尚楼本来是一位中牧的副监,这次的调整虽然没有高升,还是从六品下阶,但是去到一座下牧去当大牧监,这也算是大掌柜,上边再也没人管着,心情上还是能够接受的。
“陈年谷大人,我知道你有些委屈,”高峻说,“但是也没有办法,交河牧两次让人混进去刺伤、毒杀马匹,陈大人你的责任是推不掉的。交河牧由中牧降为下牧,陈大人也只好船随了水落,给陆大人做副手,按着正七品下阶安置。”
陈年谷也说不出什么来,从正六品下阶降到正七品下阶,他这次一连降了四级。事情未做好,捅出这么大的娄子,按他预想的这个饭碗都有可能不保。他能还穿了这身袍子也就行了。
“王允达副牧监,在野牧中丢失马匹四百,不是简单的降为下牧的副监就行的,因陈大人是副牧监,所以王大人你这个副牧监只好比陈大人再低上两级。”
王允达暗暗的算了一下,原来自己是中牧副监,是与陆尚楼平起平坐的。如今比他也少了四级,看看陈年谷降了四级也没说什么,他也没有吱声,心说总算保住了副牧监的位子。按理说下牧的副监是没有从七品下阶这个级别的,看来还得念高峻这小子的好处了。
岳青鹤一直没有吱声,他看到高大人对陆尚楼的安排,似乎还是念着两人同在一处办差的情分。他也觉得高峻对陆尚楼的安置就连自己都说不出什么来,于是静静地等着高大人安排自己的去处。心说,难道要给我个柳中牧副监干干?那可太难为情了。
“岳大人一直勤于牧事,经验也多,我考虑着必得给岳大人个重些的担子才行。柳中牧马匹总数已经到了五千多匹,实际上已经是上牧了。各位知道,柳中牧的牦牛可是个稀罕物。看看大唐所有的牧场也只有咱柳中牧才有。将来一定得扩大规模,我想这差事恐怕除了岳大人,再也没有合适的人选。”
高大人没有明说岳大人的职位,那就是默认他还是中牧的牧监。岳青鹤也暗暗地松了口气。对于这几人的安排。要是让他岳青鹤来安排的话,他自忖就是给他一宿他也扒啦不清楚。谁知高大人只是回家一夜,就安顿得井井有条,看来还是有两把刷子的。
高峻又说,“这样一来。柳中牧马匹这一块就剩下我自己了,没个帮手哪行,但是也没有合适的牧监了——几位牧监都各有职分。刘牧丞自始至终都操心着马匹的事,这次我会报请西州郭大人,将刘大人按上牧牧丞安置。”
王允达在下边听了,心里嘀咕,“什么没有合适的牧监?你姓高的把我们三个牧监像腌肉一样的压缩到一座下牧里,反过身来就说没有牧监。”不过此时他可不敢再有异议。
“至于各位牧监手下的主薄、牧丞、录事等差事,我就不管了,由各位主管自已量材而用。”
这次的调整。明眼人一看就看得到,只有刘武一个人往上升了两级,是正八品上阶了。谁都知道刘武是高大人的嫡系,但高大人对其他人的安排也挑不出什么理去。有皇帝陛下的圣旨在,谁还敢说个什么?
众人领了差事,从议事厅中散了之后各自归位去忙。眼下换了主管,谁都得把自己手下人编排清楚,尽快地把头三脚蹬出去。
王允达是这次调整中最落套的一个,名义上他还是副牧监,但是那个阶级却是不当不正。还从来没有过一个下牧的牧监是从七品下阶的,他虽有不平也只好如此。
由高大人身边经过的时候,王允达偷偷瞟了一眼高大人手上捏着的那张纸,上边写了半页清秀的小楷字。怎么看都像是出自女人的手笔。
陆尚楼骑了马在前边走,他要马上到交河牧去,以后交河牧才是他的地盘。王允达骑了马跟在陆大人的后边,一出柳中牧西北大门,他不禁想起在这里给贾富贵撑腰的那件事来。再看看整齐有致的新村房子一抹水青砖带院,他心里的草又冒了出来。
“唉!”他在心里长长地叹了口气。这两个多月是他王允达最操心累神的一段时间。公的、私的,他的心思是一刻都没停过。说句不好听的话,夜里搂了小妾睡觉都不是尽心尽意的,总是留了半块地方想这些事。
谁又知道最后是这么个结果!
还有这个姓陆的。王允达想,这人以前也站在高峻的对立面上,在很多事情上也或明或暗地与自己这些人勾扯着,但真有事情来的时候,人家不还是一个牧场里出来的!凭什么他陆尚楼就跑到交河牧来发号施令?
柳中牧是达到了上牧的规模不假,但是又有哪一匹马驹子是他姓陆的弄来的?这老家伙除了逛青楼外带喝酒,也没办过什么正事儿!
想到此,他又想起了自己无意中得来的那本小册子,骑在马上又偷偷地伸手往怀里去摸了摸,像是摸到了最后一杆杀手锏。王允达在心里暗暗冷笑了一声:“陆大人,你可别跟我摆什么大牧监的驾子,小心我不高兴了,当头打你一闷棍。”
高峻把这大小的几位难以安置的牧监挨个安放在了位置,心里一大块地方立刻就宽敞起来。他想起自己这一天都没抽出空回家看看,也不知道家里怎么样了,就对刘武吩咐了几句,骑了炭火往家里走来。
刘武是这次唯一的一位升了职的,心里也是十分的满意,半年不到连升四级,以前他想都不敢想。看来高大人真是自己的福星贵人,现在他只比那位王允达副监小了一级,王允达是从七品下,自己是正八品上阶,而两个人所管的业务,王允达就更是没法比了。
交河牧是三位牧监管着两千四百匹牲口,柳中牧这里却是五千多匹马。而高大人的意思刘武也隐隐地发现了一些——他没给自己安排副牧监。只是把刘武一个人提了两级,摆明了这是在给他压担子。
刘武也知道,高大人想把自己一个刚刚干了两个月的中牧牧丞提拔到上牧副监的位子的确是有点不像话。谁能说这不是高大人的一个过渡的策略?
只是自己一个人也肯定忙得不可开交,他寻思着再给冯征和万士巨压上些担子。又没有想好该怎么和高大人讲。看看天色已晚,刘大人喜滋滋地往家里去了。
高峻到了新家,在院门外下了马,只有他上漠北带回来的老汉和他孙子一同出来开门,夫人她们几个人一个也不在家。小楼上边静悄悄的。
老汉拖着病腿要给高大人拴马。高峻不让,自己把马拴在院子里问他,“老爹,夫人他们去了哪里?”
婆子听到动静,从厨房里出来道,“高大人,你一天都没有朝面,不知道家里这么多的屋子,这么多的人,连一件像样的家俱都没有?你们那张大床还是人家房东的。这次没有带过来。夫人要是不说带了她几个姐妹去县城里买,看你回来睡在地上!”婆子叨叨咕咕,忙着手里的事情。
高峻对这位婆子向来不拿主子的架子,只把她看做是家里的一员。在他的影响下,不沦是柳玉如,还是后来的这几位,都与婆子亲近,对她成年累月辛辛苦苦的侍候都是认可。因此婆子对这些人说话从不低声下气,像个长辈一样。
听了婆子的话,高峻问。“怎么就她们四个人去的?”
“谁说四个?还有你宝贝女儿不算一个?”
高峻倒不担心她们跑那么老远,有思晴和樊莺护驾哪里会有事,只是心里觉得好奇,不知道这花枝招展的几位出现在柳中县的大街上会是个什么个惹眼的风景。
正在想着这事。高峻注意到在新院大门外有两个身影晃了一下,不用想就是谢氏的大哥大嫂,村中人大部分都搬过来了,估计眼下也就是一些外来打短的人、或是还没拿下固定的主意,像杨窑姐那样的还住在旧村里,再剩下的也就得是这谢家兄弟了。
他猜到了这两口子来意。也不招呼二人。
老汉却不认识他们。以为是陌生人,想一拐一拐地去关大门。高峻说,“老爹不急,给夫人她们留着门。”他也不进屋,就在院子里找个地方坐了,与老汉闲聊。
谢家大哥大嫂本打算到了天黑过来找找他妹妹,求些个银子,到了以后看到高大人骑了马回来,二人先躲在墙角让他过去,又站在大门外边偷偷听了婆子的话,知道妹妹不在家。正在拿不定主意是去是回呢,就听到由牧场里来了一溜三辆牛车,车上装了不少家俱木器。还有一架棚子车、两匹马。
原来是柳玉如她们买家俱回来了。因为去柳中县必须由牧场里经过,回来时牧场里的四五个年轻的牧子看到是高大人家里的,结了伙跟着来帮忙。
高大人看到柳玉如和谢氏抱了甜甜由棚子车上下来,忙迎上去。“夫人可是让你们辛苦了,这都是该我做的。”
樊莺从马上下来道,“唉呀高大人你可别这么说,谁不知道你现在是从五品,我们柳姐姐可不敢劳动你。只把我们赶了去县里抓差。”
人们一拥而上,由车上将东西往小楼上搬,柳玉如看起来很高兴,也顾不得与高大人说话,跑到小楼里,楼上楼下指挥着,什么东西放在哪儿,什么东西是谁的。高峻看到还由车上搬下来一张小床,想来是甜甜的,他由柳氏怀里接过孩子,对她道,“看到你哥嫂没,就在院外。”
他低声对谢氏说,“我和你打个赌,你大哥要是肯进来帮着我搭把手搬搬东西,银子你就给他,我也不管。”谢氏听了暗自希望她哥真的能上来搭搭手,眼见着那四五张床、木椅、书桌、碗柜,还有茶几、矮凳,梳妆台就有四架,还有日用之物零零碎碎杂七杂八的小件,四位牧子也不是一会就搬得完的。
他瞧着高峻抱着孩子进了屋,悄悄地出了院子来找她大哥。刚一出来,她哥嫂就由墙角的黑影里出来,她哥搓着手刚要说话,谢氏胸中突然就涌上来一股气,心说哥啊,你怎么就让高大人猜得这么谁!也不等她哥把话说出来,谢氏一扭身就回了院子,把两人扔在黑影里。
自那日谢大嫂在街上听了妹妹的话,一边往回走着一边想对策,与谢二哥两口子的第一句话总是不好开口,妹子这边也没明说,这两口子就来个装糊涂,她一点法子也没有。回来把这事与丈夫一说,谢广也没主意。
两人合计了半晌,他媳妇说,“我上次听老二两口子说起,好像是什么喝酒,可是这些天你闻到他嘴里的酒味了吗?”谢广摇摇头,说道,“你明天不会注意一次,看他到底是去干什么去了。”
结果一盯两天就发现了老二的秘密。
谢家二哥自从偿到了杨窑姐的滋味心就野了,《老谢家治家格言》上的告诫是一条也记不得了,总像是有条线牵着他,瞅个功夫就钻到杨窑姐那里。
他也知道银子来得不易,一开始还时时提醒自己,“怎么也得留下五十两,只要有房子住,老婆那里就不会翻天。”只是这宗事也和赌博差不多,上瘾。再加上杨窑姐从高大人那里得了实底,也是成心套他那几两银子,把那些嗔勾逗怨的手段使出来,让谢二哥把什么都忘了。
谢大嫂看清了此事,立刻去找二嫂,心想你若肯把钱分我,就告诉你,那样的话大家都好。结果二嫂一推二托说没钱,谢大嫂什么也没说就回来了。
直到村中人纷纷搬家,谢二哥才一下子清醒过来。再看银子,没有了。
谢家大哥没要着银子,带了媳妇回了家,还没了进到院子里,就看到二弟谢大头破血流地从屋里跑出来,胳膊上流着血,也破了。
谢二嫂手里举着菜刀在后面追出来,嘴里骂着,“那晚我那泡尿还真不如不出来尿,拣来百十两银子,让你半月就尿光了!今天算是不想好了!”(未完待续。)
第086章 清明时节
谢大在前边跑,他媳妇举着菜刀在后边追,两人前一后从北山坡上跑下来。一进正街,谢大想别再把媳妇引到杨妹妹那里去,她正在气头上眼都红了,万一再把杨妹妹伤了可就再也没银子赔了,于是谢大转身向牧场方向跑来。
头上的血从额前流下来淌到了眼皮上糊住了视线,他伸手抹了一把,脸上立刻就花了,不过跑得还不慢。他媳妇追不上他,握了菜刀弯了腰拄在膝盖上,喘着气骂道,“你再跑,跑到天边也饶不了你,不把我银子还回来,你就死在外边!”
谢大见媳妇停在那里喘气,也歇了脚道,“别闹得让场子里的人笑话,咱家都是要脸面的人,怎么着也要再想办法,你说实话,家里还剩下几两?”
他媳妇一听又来了气,迈步举刀追着道,“还来透我实底,是不是还给那女的送去!”牧场中轮值夜班的年轻牧子们哪见过这样的热闹,都像观戏法似的从远处跑过来。
谢大一边跑着与媳妇拉着三、五步的距离,一边回头道,“有什么事不能在家说,至于嚷到了外边,天大黑的门都没关。”
谢大媳妇跑着听了谢大这话,顿时停了脚步说,“天杀的还不是你气得我,刚才数完了把三十两丢到炕上出来抓刀,怎么还不能凑合着买间小些的。只是我白拣的一百两还没捂热!”
“这不是还能有房子住,你倒像天塌下来似的,万一银子丢了,事都误在你这娘们的身上!”二人也顾不得再打,心里都想着炕上的银子,一齐扭身往回跑。
几位牧子们不大看得明白,见谢大媳妇把刀也扔了,在前边跑得飞快。谢大跑到地上的菜刀跟前,心说银子得要,刀也是银子买来的。一弯腰把刀拣起来。提在手上也满脸是血地往家跑。
牧子们以为是谢大发了威,齐齐地起哄着嚷,“这才是爷们!”
且说谢大两口子一前一会跑回院子,就见自家的屋门还是大敞四开的。也不顾喘口气都钻进去,不一会又都风风火火地冲出来,去看大哥家的屋门却是铁将军把着门。谢二嫂往地下一坐,双手拍着地就哭开了。
谢大也傻了眼,炕上哪里还有半块银子!方才一听说还剩下了三十两。谢大还放了心认为也能搬到新村子里去,谁知真让他猜着了。
他也不劝媳妇,看着大哥家紧锁的房门想,平日里他家总能有个把人的,今天却是为什么。她媳妇由地上哭够了爬起来又抓他撒气,两人正闹着,大哥大嫂由院外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