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大唐三帝传》-第15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是年十月初一丙辰日公元626年10月26日,太宗下诏,追封太子皇兄建成为息王,谥号为隐,是为息隐王。

      皇弟齐王元吉海陵郡王,谥号为剌,是为海陵剌王。

      且亲与皇后长孙氏并劳,亲以皇礼重葬。

      安葬那日,太宗在宜秋门大哭,悲恸难当。

      谏议大夫魏徵、王圭两人上表请求陪灵至葬地。太宗应,令原东宫齐王府幕僚属官皆同行。

      次年正月初一乙酉日公元627年1月23日,太宗下诏,改元贞观。并大行封赏前朝后廷。

      封韦氏女珪为贵妃,其堂妹尼子为昭容。二人同赐一宫,以示亲厚。

      阴氏女月华为淑妃,赐宫室。

      燕氏女丽容为贤妃,赐宫室。

      杨氏女玉婉为德妃,赐宫室。

      另有其余诸妃,均得封赐。众妃拜服,皆以后长孙氏为表。

      神仙娘娘

      一秒记住 .bookben.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贞观元年,正月十五。长安,太极宫外。

      一辆粼粼而行的马车停下,车上下来一个身着朝服,满面春风的贵妇人来,手里还抱着一个三岁左右的小女孩儿。

      这女孩儿长得粉妆玉琢,虽然年幼,却已然可见其风仪无双,日后必是倾城之姿。

      尤其她那一双眼睛,水灵清澈,兼之眉长几入鬓,望之英气焕发,天真可怜。

      贵妇慢慢行至宫门口,递了腰牌上前。片刻,便有宫中女官匆匆而来,迎了她,入得宫内,只见一路花好水明。喜得贵妇怀中的小女孩儿直拍手叫好,还欲伸手去摸那花树。唬得贵妇忙忙地吓了她。

      可这孩子倒也有趣,只是朝着母亲笑。旁边女官看了,直笑道:“真个是有趣至极的孩子。再没见过这样可爱的小丫头了。”

      贵妇敛眉道:“小女年幼不懂事,还望着官人莫见怪才是。”

      女官见她如此有礼,也笑道:“武夫人哪里话?咱们娘娘与您可是堂姐妹,今番得封,又有武夫人前来贺喜,不知道有多高兴呢!”

      一路行走,来到了宫内永巷南侧,又是几转,终至了当今陛下之贤妃燕氏所居住的百福殿。

      “阿娘,这是哪儿?”小女孩看着面前这座宏丽的大厦,讶道:“是天宫么?”

      闻得小女儿言,周围诸人全部都笑了,连刚从宫内走出,本欲去向皇后请安,却意外迎接堂妹的燕妃也忍不住笑了起来:“你说这是天宫,那便是天宫啦!”

      贵妇见到燕妃,慌忙下拜,却被燕妃令人扶起,执手笑道:“姐姐这可是不对了。宫外,咱们有君臣之礼在,可宫内没人的地儿,咱们便是自家姐妹,再别多礼了。”

      贵妇即是当朝新任利州都督武士彟之继室杨氏,燕妃堂姐,人号玉牡丹子的杨达之女。燕妃亲厚如此,杨氏也不便再多谦。便命怀中【创建和谐家园】速向娘娘请安。

      燕妃似是很喜欢这个幼小的孩子,便命宫婢取了许多点心玩物与她,又问:“你告诉姨娘,唤作什么?”

      小丫头看到吃食如此之多,心里直爱极了这位长得极美又和气的姨娘,便牙牙道:“小女昭,字如意。

      阿兄阿姐说我爱赖娘亲是个小媚子,就都唤我媚娘儿”

      “媚娘儿”燕妃闻言微愕,然而扫了眼面色微红的杨氏,颔首不语,又道:“那媚娘,姨娘要去看一位仙女娘娘,你要不要去看啊?”

      “要!”

      于是,女官在前,燕妃携了欣喜若狂的杨氏,抱了武昭在后,一行人迤迤向甘露殿,长孙皇后寝殿而去。

      至甘露殿正门,通报之后,便有女官花言带着一众侍女太监,亲迎而出。

      燕妃感皇后大德,先率一众人等于殿外行叩拜大礼,方才入内。

      殿内,长孙无忧正手捧书卷,端坐于正席上。燕妃与杨氏入内,正欲行大礼,便得免。杨氏心下暗叹:这贤后之名,果非虚传,心下暗喜。

      无忧一眼便看到了正好奇四处打量的小女儿媚娘,笑道:“素闻武公次女虽则年幼却容貌殊丽,今日一见,果然不同一般。却不知如何称呼呀?”最后一句,却是笑眯眯地看着武昭发问。

      武昭看到这位神仙样的娘娘,直当自己花了眼,听得神仙娘娘问话,又揉眼又拉耳朵,肯定是向自己发问,逗乐了一众人之后,才满心欢喜地大声将自己名讳又报了一遍。

      听闻这小小娃儿叫自己媚娘,除无忧外,殿中诸人皆愕然如燕妃。燕妃在一边,也觉不自在,正欲开口圆场,却闻无忧道:

      “好名字!女儿家妩媚温柔兼具,才能嫁个好贵婿。

      武夫人,日后这媚娘儿若及笄,本宫为她指房好亲事如何?”

      杨氏本羞得脸红,听得此语,当下感激不胜,俯身谢恩。

      无忧对这孩子越看越爱,于是便着身边云英,去取了日前太宗所赏的雕金菊花镯子来,赐她为礼。

      杨氏闻言再三谢过不提,那武昭却是做了件让人颇为意外之事:

      将镯子奉于她面前时,只看了一眼她便摇首死活不接。甚至还哭将起来。急得杨氏一头大汗,倒是燕妃素知皇后仁慈,尤其喜爱武昭这般的聪慧【创建和谐家园】。故而虽不安,却也不动声色。

      无忧大奇道:“媚娘何事哭泣?不喜么?”

      武昭泣道:“神仙娘娘不喜欢媚娘啊为什么要把不喜之物给媚娘”

      燕妃惊,杨氏当下便喝斥媚娘,又欲请罪被无忧止。

      无忧奇道:“媚娘,你为何说此为本宫不喜之物?”

      “因为神仙娘娘身上都是画满了牡丹的”

      无忧失笑,伸手将武昭抱入怀中,笑点其鼻道:“你这鬼精灵的丫头本宫是皇后,虽生菊,然后服之上须绣花中之王牡丹

      此事天下皆知,也只有你这小丫头当本宫不喜欢菊花了”

      武昭闻言,才慢慢停止哭泣,破涕为笑,将自己小脸贴于无忧面上,以示亲近。

      后妃臣妇言谈一会儿,杨氏看再无机会,便只得起身,携了武昭告退。无忧又命宫人拿了许多吃食与玩物与武昭。谁知武昭不从,无忧又问,武昭才道想要无忧手中之卷。无忧大喜,问杨氏武昭平素是否喜读。

      虽然武昭今岁仅三,莫说是书本,便是字也不曾识得,然杨氏为讨无忧喜,便道自家女儿生性淘气,却对书本情有独钟,近日里更缠着其父要识字云云

      无忧虽知她此言矫饰过多,然观武昭得自己手中之卷后,竟果真似模似样地阅之,且颇为痴迷浑不顾自己根本大字不识一个。

      无忧心喜,又见杨氏浮薄。知此女若是长久依杨氏,只怕毁之,心下不忍,便道此女若果然书史通透,倒是将来或可为贵妻。

      杨氏闻言大喜,直道回府后便与之寻了夫子教书。又是唠叨好一番之后,才行告退。走时,武昭不舍无忧,直从母亲怀中伸出手来,向着无忧方向哭求抱抚,也惹得无忧与燕妃心下好生不忍。

      待得杨氏离开,燕妃才愧道:“教娘娘看笑话了。”

      无忧摇头,叹道:“这杨氏唉!倒是可怜了那个孩子。但愿本宫一番言语,能为她挣些好教养。可惜了那样一个姿智两者皆难一见的丫头。

      若其母是为妹妹一般温厚沉稳的人儿,只怕将来便是入得宫来,与几位皇子为个正妃,也是当得起的。”

      燕妃口称谢,然后才道:“妹妹这位堂姐,的确是有些太不知事。陛下已然封了其夫为利州都督,却教她生出些妄想,欲得夫人之位了。妹妹本不欲见她,奈何武公于我大唐有功,不见不宜。”

      无忧摇头:“罢了,她以四十之龄再适于武氏,只怕日子也不好过。有个封号,自然也是过得舒心些。况且那孩子的确无辜。明日本宫便面见陛下,请他待机,与武公一个封号罢!”

      燕妃谢过,又道:“此是一事,妹妹另有一事,需请娘娘决下。”

      “你我姐妹,但说无妨。”

      “那杨氏淑仪,昨日又受陛下临幸。”

      “她本是陛下多年旧人,后又不幸入了巢刺王府,一生不豫。陛下多多宠爱她一些,也算是与她一些希望吧!否则她必会如刚入宫那般,整日里只望着武德殿发呆了。若是再做出些傻事来,陛下贤名有损,便不欲为我等姐妹所见了。”

      “娘娘说得有理,只是那杨氏无封无号,陛下既要安众臣之心,当与个封号才是。”

      “嗯,妹妹说的有理。本宫自会回明陛下,给淑仪妹妹一个封号。”

      喜得爱子

      一秒记住 .bookben.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贞观元年六月,太宗纳长孙后谏,立杨氏故女杨淑仪为妃,无封,先赐神龙殿,长孙无忌等均上旨劝戒。太宗纳之,改赐新建宫室一处,并命为锦绣殿。

      是夜,太宗点杨妃侍。然夜半,即带了随身多年的太监王德,离了锦绣殿,前往甘露殿而来。

      长孙皇后尚未睡下,只痴痴地看着面前一对红烛流泪。忽闻得夫君到了。急忙拭泪,重整笑颜,迎接夫君。

      然礼尚未成,便被太宗一抱入怀,挥退诸侍,径自入内。

      半晌之后,云鬓微乱,倚于太宗胸前道:“凤郎实在不该来的。今夜,可是淑仪妹妹的大喜之日。”

      “你也说了,是她的大喜之日,朕既不喜,又何须定要守着她?”太宗木着张脸道。

      “陛下?”长孙吃惊地抬起头,却被太宗骂道:“你何时也学过了那些不成器的称呼?”

      长孙只得乖乖改口:“凤郎?”

      太宗转怒为喜,又搂紧了爱妻,这才道:“她太不知足了。当年,朕未杀她,已是对她面。”

      长孙沉吟半晌,才道:“虽说当年内外盛传,是她有心为后,才逼得四弟反。可是这样的流言,凤郎当知,在这皇家之中,从来不缺。”

      太宗冷笑道:“是或不是,一看便知。如果不是她,当年那些齐王府的畜牲们,又如何将你的行踪摸得如此之透?又如何她便那般巧合,正在关头上出现,救了你?哼!这般小伎俩,莫说是朕,便是承乾儿这等孩子,也能看得透!”

      长孙不语,只沉默。

      良久,太宗才又叹:“原本朕并非想如此待她,也曾想过她多少也算是真心待朕。可只要一想到当年之事,便”

      长孙再不说话,只搂紧了太宗腰。

      半晌,太宗才再道:“若非怕那些曾为前朝所用的能臣们忧心朕欲杀尽前朝宗室,朕断不会允她入宫!”

      长孙似是极疲惫,只搂紧了他道:“凤郎,她爱你,爱逾自己性命。这便是臣妾接她入宫的理由。”

      “天下间,也只有朕的无忧,会傻到这般地步,将自己的夫君,拱手让人。”太宗良久,方才轻叹。

      许久之后,太宗沉沉睡去,长孙却是一脸宁静,看着殿外夜色,眼中含着一丝捉摸不透的意味。

      贞观元年十月初九,太宗观长孙皇后亲蚕之时,皇后忽然体力不支,脸色苍白,太宗大惊,急亲抱之入甘露殿,着太医入内。

      太医入,诊脉,得喜。太宗喜之不胜。适逢岭南之患无兵而平,更悦,遂赐皇后腹中子曰:“此儿如为子,当名治;如为女,当名宁。”

      皇后笑太宗:“再未见如此急阿父。”

      皇后既孕,不能长理宫事,便着四妃理内,且更着意杨妃淑仪从旁助。杨妃感恩不止。

      贞观二年六月十五庚寅日晨,辰时,太宗正与百官议政于太极殿,突闻内侍总管王德喜奔于内,高呼万岁道:

      “万岁万喜!万岁万喜!皇后再产一子!万岁万喜!”

      太宗闻言大喜,百官素慕长孙后贤明恩惠,房玄龄杜如晦魏征三臣首起,长孙无忌从之,群臣起而手执玉圭礼东宫向,以为贺。

      太宗更悦,着令天下同日诞者赐食。且当庭以皇子治名,宣告天下大赦。

      是夜,太宗驾临,看望自己刚刚得到的小儿子。

      他刚入府内,便见自己的乳娘彭氏轻轻地从内室走出。见他来,急忙唤他小声些,说小皇子刚刚睡着。

      太宗先谢了乳娘亲自照顾妻子的恩情,又着王德传令身边的侍监们不得大声喧哗扰了娘娘休息,自己却慢慢地走向那重重帐帘之后。

      被烛光映得满室明亮的内室正中,一张巨大的龙凤绣床上,产后体虚,面色微白的妻子,正满面爱意地轻轻拍抚着幼子,口中哼着一首动人的童谣。见他来了,只灿然一笑,道:“可不忙了?”

      太宗就着床边小心翼翼地坐下,生怕惊了睡得甜香的孩子,目光直盯着孩子那张小脸儿道:“奇怪,这小子怎么长得似足了你?真是浑不似乾儿与青雀一般结实粗壮。”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3 07:2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