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大唐三帝传》-第14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是吗?”

      世民闷闷不乐地趴在她肩膀,似个孩子一般不开心:“可是,我前两日才听说,他曾经骂过大嫂,说她没有为后之相。还说如果她有你之一二,便再不会让他担心无忧。我担心,大哥他一直把那个史世令的话,记了在心里呢!”

      无忧心口猛然一沉,强笑道:“凤郎,你真是个傻子。大哥现在已是太子,又怎会不明白,这谁当皇后,谁不当皇后,全是他的主意呢?再者,咱们都知道,当年那史世令,根本就是杨广派来构陷我们的小人。所说的话,又怎么可信呢?”

      世民被她劝得松了心,慢慢起身,笑道:“正是,是我太多心了。大哥从小便最疼我,再不会做如此想的。不过”

      他面色又有忧虑:“说起史世令事,我倒想起那个尹嫣紫来。无忧,你可记得此女。”

      无忧眼前,立刻闪过一个娇艳无匹,神情高傲的女子来:“记得,不是齐王那里的大婢么?”

      “哼,元吉这小子,也不知打的什么主意,竟然偷偷摸摸地把这个女人,献给父皇了!今天早朝时,听闻父皇已经以她有孕之由,将这个女人封了婕妤了!”

      无忧只觉心口猛然一冷:“可是此女是”

      “是啊,你我知道,大哥也知道,此女本是杨广身边的人。可是那又如何?父皇看来,杨广已死,一个女人,又能兴起什么风浪?何况,她又怀了父皇的子嗣。”

      世民冷笑:“不过也罢,这般虚华善变的女子,便是有几分智计,终究也不过是个狐鼠之辈。不来招惹我,便由她在父皇那里,过几天安生日子罢!”

      无忧叹息,重重点头。

      心下却已然定了主意,明日,是该与齐王妃见个面了。

      不止一次,淑仪想过。若有朝一日,自己见了这个女子,该做何言语,行何态度。

      然而今日得见之时,却突然发现,自己竟对她,生不出任何怨恨来。

      齐王府后花园中,齐王妃淑仪为主,秦王妃无忧为客,两妯娌,面面而坐。

      淑仪微微沉吟,挥手退去了身边众多侍从,只留身边近侍青玄做伴。无忧见状,也命一干人各自寻去处,只留花言随侍。

      半晌无语。

      淑仪揣测着她的来意。许久,才道:“妹妹久慕姐姐盛名,今日得见,幸甚之至。”

      “哪里,无忧得见妹妹,才是平生幸事。”无忧笑道:“不过可惜,咱们妯娌俩,见得不多。”

      “虽不常见面,却心意相通,这便可了。”淑仪笑。

      无忧点头:“正是。”

      又是好一会儿无语,淑仪终于主动开口道:“姐姐此来,可是为那尹氏之事?”

      尹氏?

      无忧挑眉,端起茶杯轻品:“原来,妹妹对此女,并不喜爱。”

      “那凤翎簪花赐了给她,真是糟蹋了东西。”淑仪挑眉之间,竟恍然如幼年时,端坐凤驾上的模样。

      无忧含笑:“妹妹果然不愧是天生贵胄。好眼力。”

      淑仪淡笑:“前朝往事不可追,现下,本宫只是齐王妃罢了。至于识得那凤翎簪花,无非是因为,当初世民哥哥打造此物时,正是向本宫寻了昔年皇祖母独孤皇后得赐于皇祖父的一枚凤翎花络,才命匠人依样制作的。”

      无忧点头:“我便觉得奇怪,夫君那般直性儿,怎么能制得如此精巧华丽之物。原来大有来头。”

      淑仪不语,只品茶,复又道:“姐姐似乎很关注此女。为何?”

      无忧直视于她,道:“妹妹,恕姐姐直言。姐姐身在国公府时,便已知妹妹于夫君,多加照顾,更知妹妹心意。然终究天意弄人,姐姐虽然有心倾慕妹妹,终不可得。故而,姐姐但请妹妹,日后还要念在当年情分上,务必莫断了我等情分。言至于此,姐姐告辞。”

      无忧起身,缓缓而行。淑仪也不应,只痴痴地看着她的背影。忽然,起身泣道:“若不是你,他的妻子本该是我!”

      无忧停步,转身,看着她:“公主,且容无忧这么唤你一声罢!其实你比任何人都清楚,便是没有无忧,你也是嫁不了凤郎的。只因你的父亲,从登基为帝那一刻起,便已决意将李氏一族连根拔起。”

      淑仪泪如雨下:“可是可是”

      “公主,您若真心对待凤郎,那就请你务必保下凤郎,切莫再做那糊涂事了。现在,凤郎之性命,已如风中飘摇之烛火。一切,只看你如何为事了。”

      无忧扔下这句话,转身便走。长长的丝绸曳尾,冰冷地滑过路边一枝生得极低的牡丹花。终究,将其压至伏地不起。

      是夜,齐王府。

      元吉站在后花园里,痴痴看着齐王妃杨淑仪独居的那幢小楼上灯火。身后站着的,却是白日里,淑仪与无忧见面时,淑仪身边的一名随侍。

      “就只有这些了吗?”元吉轻问。

      随侍颔首,道:“王妃娘娘只说了这些。”

      “以后好好照顾着娘娘,别叫她再见那些令她伤心的人。”

      “是。”

      “下去罢!”

      “是。”

      元吉站在后花园中。看着淑仪窗口的灯光,终于熄灭。紧紧地握紧了拳头。

      只有你死二哥。

      只有你死,我们兄弟,才都能平安。

      武德二年,庆春大典。承乾殿内。

      原本应当是一片欢语笙歌的,然而此刻,却俱是一片慌乱。

      只是,却是喜悦的慌乱。

      因为秦王妃长孙氏,为今上公公李渊,夫君秦王李世民,诞下了一名皇子。

      世民此刻,远征在外,公公李渊得知大喜,亲幸承乾殿,并把这个粉妆玉琢的孩子,命名为承乾。

      消息传到正在平定祝山海之乱的建成耳朵里,他只觉得心下一沉:承乾

      是要让这孩子,承继乾坤么?

      他的心底,一阵阵悲凉。

      身后,四弟元吉看着大哥,轻轻地道:“大哥,父皇此意,再明显不过了。你必须有所动作。否则”

      建成摇头,道:“不会。便是父皇有此心,世民他”眼前,又浮现出那个年幼的,小小的,总是吵着要自己抱的小人儿来:“他不会。”

      “他不会?他不会,又怎会纳了人称有中宫之德的长孙氏为妻?”元吉急了。

      “那是自幼订下的亲事,怎么怪得他!”建成怒斥,眼前小人儿一晃而过,又出现一道曼妙清丽的身影。

      “大哥!”

      元吉无奈低叹,心里却在笑:他会的。你也会的。你们一定会的。

      玄武之变

      一秒记住 .bookben.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武德三年公元620年,秦王妃再生子泰。上悦之,着继卫王玄霸之后,世民称殊荣。

      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上令,以燕宝寿之女燕氏为秦王贵人。因秦王远征,王妃长孙氏代迎之。

      武德七年公元624年,元吉诞子,上携世民同幸其府。元吉私纳宇宝于室,欲刺世民。建成阻,未果。然事后败迹,为长孙无忌知。世民忧。

      同年,太子建成阴有谋意,上知,怒囚于帐。后以元吉、尹德妃、张婕妤之同感其恩,多方劝诫,得轻罪之。

      建成归京,元吉着一侍卫假称世民党,告之此番事败,皆因世民。建成大怒,然终不允元吉杀世民之语。元吉大恨:“为兄计耳,于我何有?”

      武德八年,经窦、杜、房、张等事,世民渐起防备之心,日夜银针随身,刀剑不离。亦嘱妻无忧,片刻不能去。是年,平阳昭公主逝,无忧前往哭,返时,遇齐王府兵欲行不轨事,无忧受惊。齐王妃至,大怒,命左右斩众獠。更脱簪戴罪。无忧亲扶,且慰之。齐王闻之,益怒世民。世民亦怒元吉。后建成从中调旋,于太子府宴酒二弟。以求和睦。然元吉阴于世民酒中置毒,使其心痛不止。归府后吐血逾升,幸得上携太医亲至调养,终保其命。无忧泣伏于地,谢上恩。

      次日,秦王妃长孙氏亲盛装入内,谢上恩,并献诸宝与尹张等人,谢其日常教导之礼。又往万氏处,品茶详述当年情。万氏深感其孝敬恭厚,乃进言于上曰:“众妇之中,唯此女可言端庄孝厚、才德具备也。当不欲之哀苦。”

      上深以为然,遂召建成元吉见,道:“世民素不能饮,自今无得复夜饮!”

      后万妃更言:“若保秦王,则不如赐于东都。”

      上以为然,命世民入内,欲以东都与之。世民感念父恩,不愿久离。上慰之,世民允。然建成闻言,急劝不可。终不成行。

      后,世民与建成元吉,日发交恶。东西两宫处处有隔。三子如箭在弦,立破只一时而已。

      武德九年初,世民得太子府中侍婢报,言建成曾于私下叹今上不明,当日竟将命定中宫之女适于世民。言辞之间,似有恨意。世民大怒。

      武德九年五月末,万妃因闻尹张二妃私藏贡品事,着贴身侍婢暗查尹氏张氏之宫中事,不意竟得其与太子建成欲谋世民之私信,与元吉后内之物证。

      大惊,密着秦王妃入内议事。秦王妃请万妃告上。然万妃温厚,终不应。秦王妃乃归府,将此事告知秦王。

      世民大惊,适次月初太白星现,百官惶然,傅奕密报高祖,言之秦王当为继储。高祖乃召世民入,示之。

      世民泣,请高祖务以此为念,道:“世民未成储,已然欲杀之。如今太白星现,兄长岂能容我?”

      高祖大惊,问之,世民始将尹张二妃与建成私通密议,欲杀己之事告之与高祖,又将元吉多年秽乱之事一并揭发。高祖惊怒,言世民当早报。然终不忍怀疑,道待问过万妃后,再做打算。

      世民退出。

      不意父子之言,为张氏身边近侍得知,急报张氏。张氏大惊,乃召尹氏、元吉、建成密议,欲除世民而逼宫。

      四人定议,却不知宫北玄武门禁卫总领常何实为世民亲信。事露于世民知。世民仍不决,长孙无忌怒以其妹秦王妃与诸子之命斥之,道:“如你死,无忧何生?承乾、泰儿何如?燕氏何如?阴氏何如?宽儿诸子女更不待言!”

      世民决意起事。

      是年六月初四庚申日公元626年7月2日,唐高祖李渊次子秦王,率长孙无忌、尉迟敬德、房玄龄、杜如晦、宇士及、高士廉、侯君集、程知节、秦琼、段志玄、屈突通、张士贵、公孙武达、独孤彦云、杜君绰、郑仁泰、李孟尝诸将整兵待入。秦王妃闻知,亲着朝服至诸将士前,以平昭阳公主昔年所赠之刃为誓:如事不成,当以其身殉义。如事成,将以身保诸将一世无忧。

      诸将感王妃豪情,誓除建成元吉。

      玄武门,建成元吉知事不察,急欲走,然世民已至,连唤数声后,元吉先取箭射之,因弦未满而不中。世民取弓,待射元吉,元吉惊逃至建成身后,世民箭已发,建成难逃,死时犹望元吉。

      见建成已死,元吉欲逃,然不成,忽世民马惊,世民落,元吉取弓欲绞杀世民,为尉迟救,元吉奔逃欲入武德殿求高祖庇,终为尉迟所杀。

      世民又诛建成元吉诸子,建成元吉终身死后绝。

      武德九年六月初七公元626年7月5日,立秦王世民为太子,长孙氏为太子妃。长孙氏得封后,即刻奏请高祖,摒左右,请万妃宇氏昭仪,以言家事。

      高祖准,太极殿中只留高祖、万氏、宇氏、太子世民、太子妃长孙氏诸人,密议。

      不时,殿外只闻高祖恨声连连,斥骂尹德妃张婕妤二氏之声。

      旋即宫门开,万氏宇氏出,径往尹张二氏处行,半日不见出。

      是夜,尹张二氏皆再不见踪迹。

      宫中盛传,高祖怒二妇后内,谋害诸子。本欲昭告天下以车裂刀剐之刑杀之。然事关皇室,故纳太子妃长孙氏之言,着万贵妃宇昭仪密除之,尸首弃于宫后。

      唯尹氏幼子因受太子夫妇力荐得保留性命。

      次日,万贵妃又携宇昭仪着诸氏会,以尹张二氏之事严加申斥,其余与诸皇子私交者,皆股栗难行。是夜,高祖莫、孙、崔三嫔,与鲁、杨二才人,宫妇张氏等,皆私至万氏宇氏处哭求,只言未曾与宫外有私,仅图钱财等。万氏慈悯,宇氏温厚,乃应之,不发其罪。

      六月十二,高祖命宇士及为太子詹事,长孙无忌杜如晦左庶子,高士廉房玄龄右庶子,同助太子世民。

      世民力排无忌异,收魏征。

      七月初三,秦琼左武卫大将军,程知节右武卫大将军。尉迟敬德右武候大将军。

      武德九年八月初九甲子日公元626年9月4日,太子李世民在东宫显德殿即皇帝位,是为唐太宗,并大赦天下。

      是年十月初一丙辰日公元626年10月26日,太宗下诏,追封太子皇兄建成为息王,谥号为隐,是为息隐王。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3 05:3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