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大唐三帝传》-第10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花言闻言皱眉:“娘子,那凤翎簪花是你新得的,还未戴得”

      “正是因为未曾戴得,才值得送她。速速去罢,这边,只叫宁月与我梳妆便是。”

      花言无奈,只得依命而出,不多时,便回来复命,道那嫣紫一见簪花,喜不自胜,当下便戴在头上,还说改日来谢无忧之恩。

      无忧微微一笑:“果然,她还是敢戴这簪花的。也罢,不枉凤郎一番苦心。”又一思忖,立刻起身,着花言与宁月与她一同,前往窦夫人房中,向婆婆问安。

      初入国府一

      一秒记住 .bookben.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片刻之后,窦夫人房中。

      无忧到时,小姑唐国公府小娘子秀宁,正在为母亲亲自妆面。见到新嫂到来,当下急忙起身,以姑嫂礼与这新嫂见了面。

      窦夫人自从诞下秀宁之后,便一直体虚不胜。近年来,府内诸事已渐自交与长媳郑氏打理。惜这长媳虽自幼便习得治理一门一府的手段。然终是普通贵家之用,却适不得这唐国公府偌大的产业,尤是近期,因唐国公府盍府出征之故,府内诸事烦杂,郑氏越发显得力不从心。

      故而,说不得将爱女秀宁及笄之礼一推再推,只待秀宁几位兄长,能够寻得良妻,助郑氏一臂之力罢。

      母亲如此安排,秀宁虽无怨言,但心中终究不安。毕竟自己自幼便已定下那钜鹿郡公之子柴绍,若此番推脱,只怕生变。

      窦氏倒也知,并非女儿恨嫁之心。知女莫若母,这秀宁自幼便是与世民一样,似极了她,自有一番豪侠之气在。故而,于这儿女情事上,却甚是轻视。而她之所以为婚事忧惧,无非是担忧,唐国公府在朝中地位,本就盛于钜鹿郡公。且钜鹿郡公柴慎身为当今太子右内率,实非普通贵氏,轻忽不得。

      因此,当秀宁一知,那无忧竟为了二哥,提前行了及笄礼嫁入唐国公府之后,端的是对无忧大生好感,只觉此女非同一般。今日一见,如此妙人儿,更是爱重至极。姑嫂二人只说了几句,便俱生惺惺相惜之感,执手相对。

      窦氏笑道:“瞧你们两个,竟不似姑嫂,直直的似亲生姊妹了。秀宁,你也太不知礼。新嫂相见,岂有空手的道理?”

      秀宁爽朗一笑,道:“母亲不知,秀宁对二嫂可是喜爱至极,早就已经备下了呢!只是一直不得空见。罢罢罢,今日托了母亲的福,可是尽了秀宁一番亲爱之心了!,去取了那东西来!”

      侍女领命而去。窦氏笑骂女儿鬼灵精怪几句之后,便着姑嫂二人坐下。旋即便道:“听闻你今晨将自己陪嫁的一个丫头,与了我那直肠儿元霸做婢,且还先知会观音,方才行名册,可有此事?”

      无忧敛眉:“正是。皆因夫君离府前,曾着意嘱咐无忧,但凡诸事,一应均以方便礼让诸位伯叔姑嫂为上。加之无忧暗思三叔直性儿,四叔爽朗,均是洒脱之人,办理家务这些小事,只怕他是不在心上的。加之新近府内,又进了好一批新侍,三叔四叔房中无人,只怕是使唤不当,服侍不周。心下便想着,身边倒还有两个侍女,是自无忧舅公家里陪来的,虽亦属唐国公府新侍,却倒也不算蠢笨,故而便命花言先领了去给三叔四叔瞧。若三叔四叔瞧得上便留下。谁知四叔处已有良婢,无忧便命花言前去请示嫂嫂,得了准事,便将清音那丫头,划与三叔房里了。”

      窦氏定定瞧她一会儿,突然一笑:“我还听说,你对三胡房中那个叫嫣紫的大婢,颇是喜欢。竟将日前世民儿新制与你的凤翎簪花,赏了她?”

      无忧心中微微一跳,抬起头来,看着婆母明亮如旧的眼神,道:“母亲,无忧此事,可是做错了?”

      窦氏不答反问:“你为何要赏她?”

      “只因”无忧微扫眼秀宁,见她眼含激励,便大胆道:“只因此女,心性颇高,只怕日后在咱们府中,更有增长。无忧身为夫君之妻,自当为夫君长远虑。”

      窦氏笑容不停:“所以,你便结交与她?可是,我却听世民儿前日里说,那凤翎簪花送与你时,你便不喜,道此物过于华丽,若妆发,反而遮了容光。你既有心结交与她,又为何赠一并不心爱之物?”

      无忧闻言微惊,但细一品,发觉窦氏并无责怪之意,相反,似有赞赏之心。想着面前这终究是凤郎最慈之母,凤郎最爱之妹,便大胆道:“正因不爱之物,方赠不喜之人。再者,此女如此喜爱华丽,赠与她,倒是投其所好。至少将来若有一日,她身受爱宠,这一簪之德,许便可换得夫君与四叔二人兄弟无事。”

      窦夫人闻言大喜,伸手将无忧搂入怀中道:“好,好,果然与你母亲一般的机慧通透,至性至情的好孩子。好”

      无忧本知自己母亲与窦夫人属闺中密友,又知自己当年险些儿落入昏君狼口,正是窦夫人一力求李渊保护,更对窦夫人之名仰慕已久。今得窦夫人如此亲爱,当真是便死也无悔,不由泣道:“母亲谬赞,无忧不敢当。”

      秀宁在一边,想起这嫂嫂的身世,也不觉红了眼眶。

      恰在此时,取了礼物前来,秀宁不欲母亲伤心过度,便笑着接了礼物亲奉至无忧面前道:“好嫂子,可别哭了,且看秀宁与你何物?”

      无忧窦氏收了泪,去看那秀宁当成宝贝一般捧在手心之物时,不由齐齐失笑原来,竟是一把镶珠嵌宝,小巧玲珑却又极为锋利的匕首。

      “你这丫头!怎么送了把刀子与你新嫂?就不怕你嫂子哪天与你二哥起了油烟,一气之下拿这刀子与你二哥争斗么?你呀你呀,明知你二哥便是死了,也不肯伤你二嫂一根头发。到时必然任她宰割再不还手。却还奉上如此利器

      可不是要坐实了你嫂嫂悍妇之名?阿弥陀佛,我怎得生出这么一个傻丫头来!”

      窦夫人出言取笑无忧与世民情深,无忧更是羞得脸红如玉。

      秀宁却不以为然道:“母亲这话便差了,刚刚嫂嫂才说,不爱之物,赠与不喜之人。秀宁正因极爱重嫂嫂,才将这心爱之物送与嫂嫂呢!”

      无忧本就喜爱这小姑天真直率的性子,一听此言,更是欢喜不已,忙道:“小姑说得很是。说起来,父亲、夫君还有几位叔伯既然都身为武将,那身为武将之妻,自然也当有佩刃。且此去随军,正是可堪所用,可比那些胭脂水粉合用得多。无忧谢谢小姑。”

      秀宁母女见无忧如此温婉之人儿,却如此豪情,更加喜爱。

      婆媳小姑三人说了一阵儿话之后,便有人上门来报,道唐国公大军出发时辰已近,需得提早准备。于是秀宁便与无忧辞了窦夫人,向郑氏处来。

      刚刚走出房门不远,秀宁便命侍女们莫要近前。无忧见她神情凝重,知必有要事相商,便令了花言远远地望着,莫教人听了去。

      “嫂嫂,恕秀宁直言。今日你不该赠那贱婢如此贵重的物事。”秀宁一开口,便是一句叫无忧心惊胆战的话。

      “贱婢”无忧停下,仔细地盯着秀宁好一会儿,才道:“我便奇怪,凤郎虽然知机,却究竟是个大男人,怎地能对府中侍婢诸事如此了解。原来,是小姑。”

      秀宁爽快一笑:“无忧,除母亲与我,你是二哥最爱最重之女子,以后我们便以姐妹相称罢!你既已知机,那时间紧迫,我便直说了。这嫣紫,既然狼子野心,你无论如何,不该与她有过多的牵扯。这样,岂非教二哥为你担忧。”

      无忧越发喜爱这个直爽亲切的小姑,便道:“承秀宁妹妹如此爱重,那无忧便也直言不讳了。妹妹,你所言虽说不无道理。然而姐姐也有自己的一番打算。你想,那嫣紫既然身为女子,便再难逃过一个情字。眼下我看着四叔对她极是爱重,她未必,就不曾存了别样心思在这唐国公府里。何况以昏君之素来多疑心性,即使再信任此女,也必然在咱们国公府中,备下一枚甚至多枚暗棋,以便与此女相接应。

      俗语道:明枪易躲,暗箭难防。若咱们能够借助此女,查明府内那些暗桩,至少,以后凤郎与父亲叔伯不必日日担忧身边之人,究竟是否可靠了。”

      秀宁虽然爱重无忧,但终究与无忧相识不久,故而之前一直以为,这长孙无忧观音婢,只不过是个贤淑良德的大家闺秀罢了。便是世民将近日无忧助力所成之事告知于她时,她也只觉是二哥过于看重无忧,才多加粉饰。然今日一叙,秀宁才发觉,面前这明丽无方,贤淑温柔的小女子,竟然隐隐有凤威之格。

      心下更是感爱,便道:“我还道二哥说笑呢,今日才知,姐姐果然不同凡女。那,依姐姐看来,此女是对四哥,动了真情?”

      无忧微考,缓缓摇头道:“未必。此女虽然看似虚华,然却是个有主意的。再者,她与昏君私下相授,那昏君虽然无道,但仪容堂堂,又兼之才华相较之下,她必然心向昏君。故而,委身于四叔,只怕是一时之计。若无忧没有看错,只怕她盯着的,却是唐国公府中,更上位之人。”

      无忧说得含蓄,秀宁却是想到了自家大哥:“你说大哥建成?可大哥也知此女身分啊!再者大嫂悍妒,大哥又极敬爱大嫂,她却未必能够为大哥啊,莫不是她想借此亲近二哥?那更不可能啊!这府中谁人不知?自有了你无忧姐姐,我二哥便浑不再瞧别个女子一眼。何况,此女也颇精明,未必不知以自己之姿容性格,身份出处,能够敌过你啊!”

      无忧叹气道:“我的好小姑啊!这唐国公府中,最尊之人是谁?”

      秀宁瞪大眼:“你是说父”

      无忧急忙捂了她嘴,拉到一边,左右看看无人注意后,才道:“知道便罢了,为何说出来?”

      秀宁皱眉,难以置信:“可可是她可是我母亲”

      “秀宁,你我今日一见,如三世故友,有些话,不必我说,想必你也应该明白,以公公的个性,如若一日母亲不在,他会如何。”

      秀宁沉默,身为女儿,她自是知道,自家父亲千好万好,却也是寡人有疾。眼下母亲身体一日不如一日,若将来哪天,母亲缠绵病榻,父亲寂寞,那万姨娘又是个柔顺怯弱的性子,又兼之年岁已长,父亲与之只有敬重,却无半点爱怜。只怕

      无忧之虑,不无道理。

      秀宁想了半日,咬牙道:“姐姐,你说的有理。这尹氏断不可留在府中。不成。我需得与二哥大哥商议一番。说什么也要借了这次远征之机除掉此女。”

      无忧道:“除,自当是要除。只是一点秀宁,你需得将一事说明与你二哥听。

      若除此女,必得先探清了这国公府内,与她为伍的内应,方可动手。且动手时,需得倍加小心,万不可露出半点行藏。这才能保得盍府俱安。”

      秀宁闻言,瞪大眼,只瞅着这突然间变得杀伐果决的温婉姐姐。

      无忧见状,苦笑道:“秀宁可是疑惧,为何姐姐如此之人,却行如此狠决之事?”

      秀宁思索片刻,道:“是秀宁思虑不足,却忘了那昏君与姐姐,实有不死不休之恨。”

      无忧惨笑,道:“果然是秀宁知机。不错,原本,我也只想做个愚昧无知的贵家小娘子,无忧无虑,渡此一生。可是那昏君,竟只因一张皮相,便屡次苦苦相逼,不但害得我连累母兄,被逐出长孙府,受尽流离之苦,还几次三番欲将我与母亲二人淫辱后快更甚者,几次事不成,他便对我兄长、伯父、舅公甚至是我心爱的凤郎,多番也曾在他【创建和谐家园】之下,几难活命”

      说着,她一壁向前走几步,背对秀宁,眼中已然是一片恨火滔天:

      “无忧身为长孙氏一脉,唐国公之媳,如何忍得此等不堪!

      便是我能忍,那昏君,又几时肯放过我?

      秀宁,我归宁之日,那畜牲便设下计来,要借我之名,害我父系,诛我夫族,谋我舅氏!

      这一切,却只为了疑心,只为了我这一张面皮!

      我怎能再忍!怎堪再忍!”

      猛地,她回身,强忍眼中泪意,玉容一片坚决:

      “秀宁,若换了别的女子,只怕便以不愿连累父母,牵涉夫兄之由,或自我了断,或自毁容貌。

      可我不!我长孙无忧偏不!

      凭什么?凭什么我长孙无忧,要为了一个无道昏君,行此等令父母伤绝,夫兄悲断之不孝不义之事?

      又凭什么,我不信我长孙无忧的夫君,智计才谋不如那昏君,不能护我周全?”

      说至此,无忧深吸一口气,硬生生咽回泪意,对一脸又敬又畏又佩又惊地看着自己的秀宁道:“秀宁,我知,这些话儿,若是让他人听去,定要说我大逆不道,不顾周全。可在我看来,那些所谓烈女的行为,实在是无智无谋之俗女,为博清名而刻意为之的虚华之举。我长孙无忧,就偏偏要离脱了这等俗女,偏偏要证明给那些俗人凡夫看,我长孙无忧所择之夫,乃是这世上最强最伟之大丈夫。

      正因有他,我长孙无忧便活得永远与众不同!”

      初入国府二

      一秒记住 .bookben.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半日后,唐国公李渊率长子建成,次子世民,三子元霸,四子元吉,五子智云,点兵载将,前往涿郡而去。随行的,还有渊公夫人窦氏,长媳郑氏,次媳长孙氏与女儿李秀宁四名女眷。

      一路上,众将士便对这女眷随行的旨意,议论纷纷。虽然唐国公军纪严明,然杨广之心,路人皆知,不免将士们为自家主公,愤愤不平。

      甚至还有将士道:“主公如此忠义,那昏君却只想着占【创建和谐家园】女这等事也做得出来,直直该他被雷击死!”

      这话传入世民耳中,大为震惊,急忙命人将那首开此语的将士军法处置。

      无忧在轿马中,却也听得此事,听到夫君要以军法处置,心下便有所犹疑。思虑一番后,与骑马跟在马车边的秀宁嘀咕几句。秀宁便应了,策马直寻二哥去。无忧却招手令花言唤了扶剑来,吩咐了几句之后,便拿出一物,与那扶剑。

      扶剑得了令,应声也便向着世民身边奔去。刚及跟上世民坐骑,还未开口,世民便道:“我已知夫人嘱托于你之事。去罢!也是我对不住那将士。他为我好,我却这般罚他。”

      扶剑马上叉手为礼,继而便打马向着那被军法处置的将士处奔去。

      那将士行法之处,却是一山坡。扶剑至时,两边将官已命人取了军棍,正打得凶狠。扶剑一看,那两名将官也罢,行刑的军士也罢,俱是世民亲卫,便上前道:“且住,我有一语,说与你们听。”

      言毕,便快步奔至将官身边,低语几句。不少一会儿,两名将官便半是感激,半是惭愧道:“果然我等没有跟错主公!刚刚还直想着,主公竟如此待我们,是不是我们兄弟日后也会落得如此下场呢。想不到主公思虑如此周全。罢罢,且请小哥代我们向主公请罪。这厢之事,我们自有理会。”

      扶剑点头,又从袖中取出方才无忧交与自己的一物却原来是一瓶上好的跌打伤药交与那被责打的将士,然后又俯下嘴来,把刚刚说与将官之话,再说与他听一遍。那将士原本一脸怨恨之色,待听得扶剑之语后,便转做满脸羞愧感激,又得扶剑将伤药交与他,告知乃是主公夫人亲赐之物,更是涕泪齐下,感恩至无以复加。

      接着,扶剑看他做好准备,便命将官们继续行刑。自己却在一旁看着。

      那两名将官向着扶剑一拱手,先是走至行刑的军士身边,低语几句,待得军士们点头满脸欣喜之后,才快步走开,大声道:“军士某,今不尊军纪,特加罚一百军棍。刑!”

      话音一落,那各执一棍行刑的四名军士,便将军棍高高扬起,击向那受刑军士。

      受刑军士在扶剑到来之前,尚且一言不发,然而此刻,却似被打得极痛,叫声惨烈至及,引得后面的军士们,纷纷回头一观。

      不过半日,二公子世民怒责嘴碎军士,几欲责打至死的消息,传遍了整个军营。一时间,上下再无议论之声。

      然私下里,另外一种传言却悄悄散开,说二公子虽然责罚了那军士,却是迫于军中疑似有今上密探在旁,故虽心有不舍,也不得不刑之。

      于是,那些真正忠于唐国公府的子弟兵们,便突然之间开始有了一种警戒之心,人人嘴上不说,心下却开始留意那些可疑之人。

      是日夜,大军驻扎。世民正与父亲兄长在营中商量行军事宜,却听得门外有小将报,说有一将官称,有要事需得面见唐国公与大、二两位公子。

      李渊急命此人入内。看时,却原来是五子智云帐下一名小校,便道:“你说有要事见我。何事?”

      “启禀国公,小校李常,乃五公子麾下,今日听得军中盛传,道军中似有密探。小校不才,却也叫兄弟们留了个心儿。果然,就发现了几个可疑之人。”

      世民微眯双眼:“是谁?又有何可疑?”

      “二少爷,咱们这些兄弟俱是从上一代起便父父子子都跟着老唐国公的子弟兵。故兄弟们之间互相十分熟悉。

      可这前几日里,因为今上说咱们军中人手不足,命国公您多招人手之后,这营中突然就来了许多陌生脸孔。

      小的们跟着老国公这许久,原本觉得只是新兵入伍,无甚奇怪。但今日听得流言,倒也看出了点儿问题来。

      其他人不说,这五公子身边新进的几个侍卫,投军贴时家乡来历清楚写明均不在一处。可我兄弟们一仔细商量,这几人说话口音虽然刻意掩饰,却分明都是京城口音。且明明来时做出一番互不相识的模样,这几日在私下里,却总是悄悄聚拢在一处,似乎商量着些什么。有那么两次,小的疑心,便叫了两个兄弟去暗中瞧瞧,发现他们几个在说话之时,眼神俱都望着唐国公与诸位公子的方向,且神色之中极为得意。故而小的便以为,此几人,便不是密探,只怕也不会差太远。”

      李常这几句话一说,倒叫李渊建成与世民另眼相看:“想不到五弟麾下,还有这么一个心思缜密的人物。好,却要谢谢你这番忠心了。来人,去取五百大钱”

      “国公!”李常突然叉手道:“国公!李常此来,并非为金银,国公有大恩于我家,如此李常,只为报恩!国公若做此等,便是瞧不起李常了!”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2 21:5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