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绰罗斯汗对他一向信任,虽然没说什么,却也看得出很不痛快,火黎孤温深知,这次五方会谈,汗王之所以加派了几名僧侣随行,说是照顾起居,其实里面多半也有监督之意。而自己为了配合常思豪探听聚豪阁事,中途让这几人先行离境,他们到汗王面前一回报,那么把汉那吉的事也瞒不住,自己纵然有命回去,只怕麻烦也小不了。
郭书荣华含笑望着他,继续用蒙语说道:“瓦剌来侵与大明锁国互成因果,彼此俱受其报,此乃定业。定业佛不能转,未来却造由今日。国师肯于深入洞庭,相助云中侯刺探五方会谈的虚实,可说是为两国的未来开了一个好头。”
火黎孤温心中暗奇:自己相助常思豪的事是在长江上游与把汉那吉、乌恩奇等人共同商定,后来到了君山,那一僧一道虽抓了自己,对这件事却并不知情,东厂方面只当自己是来参加会谈的代表,一路上拿自己当人犯看押,显然也不知内幕,为何这东厂督公却了解得清清楚楚呢?想到这儿,目光不由自主地向那床榻上扫去——刚才担架上楼,好半天没有动静,莫非是常思豪已经醒过来,和郭书荣华在诉说此事?看这一路上的行止,原以为他们双方大有过节,现在这情形,倒又不像是那么回事,【创建和谐家园】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真是让人莫名其妙。
郭书荣华递个眼色——曹向飞上前替火黎孤温开解锁链——同时拱手笑陪一礼,换回汉语道:“国师慈悲为怀,大智大勇,我和侯爷都十分钦敬,底下人不知情由,办事粗莽,失礼之处还望国师海涵。”
火黎孤温合十道:“一个人原也架不起哈那,小僧惭愧之至。”哈那是蒙古包的梁架,需要全家人配合搭建,这话的意思和中原俗语“一个巴掌拍不响”的意思相类。郭书荣华笑着,手又向那坐垫引去,道了声请。火黎孤温告谢不坐,问道:“尚不知督公要如何发落小僧?”
郭书荣华道:“怎敢提发落二字?如今庐山击破在即,聚豪余寇也将不日落网。荣华有意请国师随军观摩战况,而后一同班师回京参见皇上,就瓦剌与大明之间的种种问题进行会晤蹉商,不知国师意下如何?”
火黎孤温沉了一下,此时明军和聚豪阁人正值交锋,自己要说走,从军机上考虑,郭书荣华未必能放。若是留下,看样子他这是胜券在握,说什么观摩,无非是让自己“一览天威”而已。至于进京之事,自己既无国书,又无随从,以这不尴不尬的状态去见大明天子,成何体统?权衡片刻,说道:“平聚豪之乱乃明廷内务,小僧参与其间原属不便,如今侯爷无恙,小僧别无顾念,倘若督公不咎既往,愿意放行,那么小僧希望能早日回国,向我家汗王复命。以后讨得国书,择吉日再访大明。”
郭书荣华一笑:“国师既如此说,那荣华也不好挽留,不过今日已晚,且请国师在营中款留一夜,明日荣华再送国师启程。”
火黎孤温听他答应得如此轻松,称谢之余越发纳闷,坐下又道:“督公,小僧尚有一不情之请。”郭书荣华道:“国师有话,但讲无妨。”火黎孤温道:“索南嘉措上师胸怀坦荡,奔走于中原藏地、鞑靼瓦剌之间,也都是为传法度人,对于明廷绝无任何敌意……”听到这里,郭书荣华已然笑了出来:“索南上师是侯爷的老朋友了,我们之间怎么会有敌意呢?”点手传请,曹向飞下去片刻,伴着锁链声响,将索南嘉措带了上来。郭书荣华忙叫把他的镣铐也卸去,请在火黎孤温对面坐下,又问:“楼下还有谁?”曹向飞道:“回督公,还有三位白教明妃,小山上人和陆老剑客也在。”郭书荣华道:“都请上来。”
令传下去,五人鱼贯上楼。郭书荣华和小山上人和陆荒桥眼神交对,彼此都露出笑意,郭书荣华道过辛苦,在他二人还礼就座之际,目光转去落在那三个明妃身上,上下打量了一番,忽然脸色转冷:“将这三个,拖出去斩了!”
索南嘉措惊道:“且慢!怎地督公一言不问便要将她们斩首?”程连安就在他身边,忙扶肩按臂地笑道:“上师这是怎么了?白教在藏地实力最雄,黄、红、花三教常受排挤,而今赤烈上师已死,座下四大金刚俱亡,再除掉这三个明妃……嘿嘿,”含笑又向火黎孤温那厢瞄带一眼:“两位可不要辜负了督公的一片好心呢。”
索南嘉措忙道:“不可不可!赤烈上师这一枝香巴噶举法理殊胜,历史渊远,只因修行起来颇难成就,故而法脉一向衰微,上师当年不辞辛劳掘藏千里,汇经聚典,整理宏传,好容易才将其发扬光大,今日倘因教派之争将其抹杀湮灭,小僧与火黎国师皆罪莫大焉!还望督公能收回成命。”
火黎孤温久为瓦剌宫廷服务,政治嗅觉比索南嘉措还要敏感得多,心想白教除了赤烈上师及其手下【创建和谐家园】,还有很多高僧大德,在【创建和谐家园】拥有广泛的支持势力,这些人若是得知明廷抹杀赤烈一脉是为了红、黄两教,那引起的反扑将会铺天盖地。自己和索南嘉措也会因落上“勾结【创建和谐家园】对付同道”的骂名,在本教之中大遭非议。郭书荣华此举看似是为自己二人着想,其实却隐伏了极大阴谋,自己可绝不能上这个当。赶忙起身施礼道:“督公好意,我等心领,然而佛门不同于世俗,教派之间纵有争端,也多是由于对佛法理解不同而起,此间学术争端,自当以学术论辩解决,怎可以流血平息?”
那三个明妃对汉语不大通熟,但此情此景之下,也都明白生死只在当机,她们早被一路的颠簸打骂挫尽锐气,此刻目光闪怯,身子瑟缩不已。
郭书荣华沉吟着不言语,程连安笑道:“照说依两位的身份开了这个口,无论如何总要给一个面子。但这三个明妃与两位不同,她们随赤烈上师来参加叛逆的聚会,乃是意图颠覆大明的要犯,东厂职责所在,这可为难得很了……”说到此处,将声音微微拉长,眼神向旁边引去。
小山上人瞧见这目光冲自己来了,当即心领神会:郭书荣华真要为红白黄三教的倾轧推波助澜,大可暗中下手,然后硬栽在索南嘉措和火黎孤温身上,这会儿当着二人挑逗,自然是别有所图。笑拢长须站起身来:“督公,虽说法不容情,然而天下业力滚滚、因果纷繁,是是非非谁又能说得清呢?依老衲之见,若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大家平安无事,皆大欢喜,倒是最好不过。”
郭书荣华一笑:“上人慈悲,荣华何尝不是这样想呢?索南上师和火黎国师都是有德之人,想来白教之中,也只是一些败类在兴风作浪罢了,不过,这些人能搅闹到今天这般地步,不能不让人感到遗憾。”小山上人频频点头:“是,是。”郭书荣华道:“我看三位明妃贞静寡言,性情柔弱,回去之后,是否会受人鼓动再掀波澜,那就难说得很了。红、黄两教念其同门之谊,挺身直言,令人感动。今日荣华倒有一个建议,不知可行与否。”
索南嘉措道:“督公请说。”
郭书荣华道:“今日红、黄、白三教领袖俱在,彼此间又已把话说开,不如就此机会签下一份约定:三方立誓以后一心致力于佛法的修行和传播,不再进行压迫倾轧,彼此间和睦相处,互相监督,安守佛门,不与政治势力配合兴助刀兵。此文约可一式四份,留一份给荣华,拿回去在皇上面前交待,也好为开释三位明妃之因作以证明。”
火黎孤温和索南嘉措相视一眼,又用藏语向三位明妃解说一遍,三位明妃连连点头,火黎孤温道:“此事也是为我们三教着想,如何不可?”
郭书荣华一笑,让程连安取纸笔,亲自以汉、蒙、藏三种文字写下文书,交几人验看后,让三明妃签定保证,看火黎孤温和索南嘉措也签了字,按过指印,又冲小山上人笑道:“上人既是中土佛门大德,此事间又有你的人情,不如也画一个押,权当见证。”小山上人暗自纳闷,想这三教之间积怨极深,在利益冲突面前,这一纸文书又有何用?不好说什么,也陪笑签了。
郭书荣华将自己那一份文书收起,命曹向飞给三位明妃也去了刑具,一脸和气地笑道:“佛法殊胜庄严,荣华以往也曾浅涉一二,实实心慕不已。但觉中土佛学义理繁深,在修行次第和手段上,倒似乎有很多地方语焉不详,甚至环套脱节。听闻藏地风朴,所传佛法密咒千年以下向未失真,可惜中原如今少有僧人能吃得这苦,若能过去到红黄花白四教中深入学习、翻译经典,回来广泛传播,那才是真正的盛事。”
小山上人惭愧道:“在这方面,老衲做得是很不够,倒是小池师弟和赤烈上师早已走在了前面。如今三教立约,藏地佛门必然迎来大兴,老衲回少林之后,是一定要遴选【创建和谐家园】前去学习的。”
火黎孤温道:“上人客气了,此事不但藏地欢迎,我们瓦剌的国门,也是向少林敞开的。”
几人相视而笑,船室内气氛一片融洽,便在此时,楼底下有声音传来:“禀督公,有庐山军报!”
第四十六部
第一章 感情好
郭书荣华听有军报到了,向几人歉然一笑:“今日三教立约乃是一桩盛事,无奈军中简陋,难得欢庆,可真对不住了。”不等火黎孤温等人客气,冲曹向飞道:“今夜雾大,船只不能启程,且请国师几位到营中休息,你着人好好安排一下。还有,国师那几位朋友,待会儿也一并送过去,让他们相见为好。”
火黎孤温听着纳闷,心想我在中原哪里来的“朋友”?下船出来安排在帐中坐下,过了一会儿,军卒押送过来数人,正是自己中途遣回瓦剌那几名随从僧侣,一个个垂头耷脑,脸带愁容。一问才知,原来他们在回去途中被东厂番子截获盘查,得之如获至宝,本来拟押上京,但闻督公在此,便一路送到了这里。那么东厂方面获取的情报,不用说便是他们所招的了。
郭书荣华听步音离船远去,这才唤军报传上来,不想梯口露头的却是曾仕权。他瞥了一眼没有作声,转身坐回条案之后。曾仕权呷梅雀静地低着头蹭步上来,拿眼偷瞄了一瞄,扑嗵一声摔膝跪在地板上。
郭书荣华看程连安收撤笔墨,一声也不言语。
曾仕权试探着道:“督公……”声音又弱又哑,活像老鸹崽子向母亲要虫吃。
郭书荣华的目光像望穿空气般从他身上透过去,冲着梯口道:“军报呢?怎么还不上来?”
曾仕权忙磕头:“奴才为了早见到督公,便斗胆替他传上来了。”说到这儿忽觉得唾沫泛多了要呛,忙咕碌咽了一口,攒着笑急续道:“恭喜督公,刚来的消息,我军已经将聚豪余匪……”
郭书荣华不理会他,向程连安瞄了一眼,程连安赶忙垂首,到梯口处道:“底下谁在呢?还不上来回话?”
方吟鹤走了上来,拱手过头:“督公。”
郭书荣华道:“军报呢?”
方吟鹤刚才在下面听曾仕权询问报事官时,已经知了内容,忙道:“恭喜督公,我军……”
郭书荣华望着他:“你是报事官?”方吟鹤两眼一直,忙施一礼回身下去,把已经走出挺远的报事官扯了回来。报事官瞧出场面气氛不对,忙在曾仕权身后跪倒,气虚肉跳地道:“参,参见督公。”
郭书荣华:“报。”
报事官道:“是。禀督公,庐山……传来消息,许将军率部将瞿卫东部余匪围困在剪刀峡内,双方互有伤亡,现在僵持中,许将军说,山路崎岖,对方占着地势,但若能将炮调进去,便有望在天明之前全歼敌军。”
郭书荣华淡淡道:“你应该知道,把军情说给不相干的外人,是什么后果。”
一听这话,曾仕权那张白皮脸上更无半点血色,紧爬两步,脑袋几乎钻到条案之下,鼻涕眼泪地哭道:“督公!督公!小权知错了,小权知错了!”
那报事官更是惶恐无地,不住叩头。
郭书荣华道:“你是军队的人,对于厂里的事情不熟悉,此事不能怪你,不过仅此一次,下去罢。”报事官如获大赦:“多谢督公开恩!多谢督公开恩!”滚缩下楼。
郭书荣华闭上眼睛,弹了一下手指。程连安会意,恭恭敬敬从旁边壁橱暗格中取出一只黄绫锦袋,横托在手上。郭书荣华道:“这是皇上决定重新开海、恢复渔业航商的圣旨。方吟鹤,你派人送到阵前,告诉几位将军停止攻击,也不用再调炮了,把这圣旨内容当众向贼人反复宣读,言明乱民贼党凡愿归顺可获赦免,之后受理降者即可。咱们离京时带出来那几个木箱之中,便是早已印刷好的开海榜文,你传交本地,告诉他们明日午时之前周边各城都要见到,傍晚酉时之前,榜文要传贴到村。龙首崖方面尚无消息,估计激战正酣,你着人照一眼。”
方吟鹤应声领旨而下。
曾仕权刚才不敢打扰,因此收敛哭声,这会儿看事情分派完毕,仍不敢出声,只在嗓子眼儿里呜嘟着,默默地揉抹眼窝。
郭书荣华摆手将程连安挥退下楼,一时船室中除了静躺在榻的常思豪,就剩下他们两个。
壁上小灯“吡吡”地爆了两下烛花,涛声似乎变响了许多。船体摇摆的力量顺脊椎传上来,令曾仕权觉得自己的脑袋像向日葵的花盘,入夜后找不见太阳,小风一刮便六神无主。
良久,一声叹息似有似无传入耳内,轻得像窗缝里透来的风声。
这让他感觉到了某种松动,慌忙止住了悲咽,解下腰牌放到案上,拿袖子抹着泪道:“督公,您什么也不用说,小权这心里什么也都知道。这三役长的厂牌,小权是一定要交出来的,只是求您一件事:求您念在过去的份儿上,别赶我走,把我留在您身边儿,伺候您,不管是梳头还是刷马桶,是炒菜还是倒痰盂儿,只要您别嫌我老,别嫌我废物,就成。呜……呜……”身子一塌,脖一拧,整个人歪喇喇堆在那里,眼含热泪,活像个唱“小上坟”的寡妇。
“你赶紧把这套收起来!”郭书荣华道,“别以为我念旧,老是可怜厂里面只剩下你们四个!你看看吕凉,再看看慨生!哪个不比你省心?更不用说你们曹老大了!你想想这几年除了吃喝玩乐,你还干了些什么?说过多少次了,若是没有那些臭毛病,秦府的黑锅人家会想到往你头上扣?这趟君山的事如此周密,你还会失手?你可要知道,朝里有多少人盯着咱们?江湖又有多少只眼睛盯着咱们?还有那些贼心不死的——仕权哪,你这心里就一点数也没有吗?”
曾仕权痛哭流泣,心里却暗暗腾起一股子喜悦:毕竟督公还是开口说话了。他也知道:这是在君山当机立断、及时将情况如实传报回来的结果。也许因畏罪而生的这点诚实,就是自己最后的希望了。“督——公——”他把【创建和谐家园】像一眼炮似地撅起来,如丧考妣地伏在地板上。
程连安下了船楼,不敢去听楼上在说些什么,缓步出来,上了甲板举目一望,便瞧见栈桥边的小笙子和安思惕。他瞧着安思惕,微微皱了皱眉,走下来打量着他身上的湿衣和脸上的伤痕,问道:“怎么回事?”安思惕哆嗦着把自己之前如何掉进陷坑、刚才如何被张十三娘拱飞掉到水里的事说了,又说怕督公就要传唤,因此衣服也不敢换,只好在这守着。
程连安心疼地道:“嗨,你有什么事可通报的?再说督公忙得很,也想不起传唤你什么,这夜风多冷?身上湿着可不成,快下去换了烤火去罢。”叫过两名干事把他搀走,看看渐远,拉过小笙子刚要说话,又瞧旁边这站着个平眉正眼的儒生,却不认识,问道:“这是谁?”
方枕诺刚拖着阿遥“弃尸”归来,刚才听安思惕称呼这小太监祖宗爷,料想便是在岳阳提到过的程公公,没想到这个印象中权势薰天的人,居然也是个半大孩子,拱手笑道:“在下姓方,方枕诺。”
程连安扫他一眼,不再理会,把小笙子扯远些,避开干事,低问道:“怎么让他活着回来了?”
小笙子一脸为难,声音也是压到极低:“嗨,您还不知道吗?三档头那是出了名的奸,当时气得是够呛,但自个儿却偏偏不想沾腥,反而撺着我动手,没把我给难死!”把当时情况略述了一遍。
程连安轻轻一哼,思忖片刻,低嘱他一篇话,问:“使得清么?”小笙子乐了:“您瞧好儿吧。”程连安道了声“走。”带他下了栈桥。这时安思惕刚把内衣换上身,嘴里叼着块饼从帐篷出来,对着河滩边一堆篝火,边烤边嚼边穿外套,瞧见程连安来,忙吐了饼问候。程连安忙摆手表示不必,从干事手中接了外衣亲手替他披上,一起在火边坐了下来,道:“唉,以往你在宫里,日子过得舒服,出来风风雨雨、磕磕碰碰的,可苦了你了。”
安思惕忙道:“也算不得什么。”程连安轻轻扳过他的脸,看着伤痕,道:“没大碍,可也不能马虎了,落个疤倒也不值当的,”抬头冲旁边那两名干事道:“你们去找小金子,就说我说的,让他把我箱里那瓶好伤药拿过来。”干事点头去了。
安思惕一脸的感激,不知说什么才好。程连安不平道:“岂有此理,真是岂有此理。方吟鹤挖陷坑设埋伏,瞧见自己人来,总该通知一声,怎么能就眼睁睁地瞧着掉进去?”小笙子忙接过来:“可不是么?不过这事说简单也简单,那姓方的心里也就有个曾掌爷,何曾把别人放在过眼里?他明知道以曾掌爷的武功掉不进去,别人也就无所谓了。总之别的都次要,他的军功才最重要。”
一听这话,安思惕小脸冤酸变形,气得几乎窜出血来,拉着程连安的手道:“祖宗爷,他们太欺负人了,这事您可得给我作主!”小笙子也鼓作道:“对!咱们到督公面前,请他老人家评理去!”
程连安抽手一声冷笑:“瞧你这小孩子话!督公日理万机,有空理会这些!”
安思惕听完呆愣半晌,又缩了,小笙子恨恨道:“我还倒罢了,安公公好歹是宫里出来的人,难道也受这窝囊气不成?”
程连安道:“这就应了那句老话了:人善人欺,马善人骑。其实思惕既是宫里的根基,出来在厂里做事,原该理直气壮一些,方不致折了上头的威风。”说着拍了拍安思惕的肩膀,脸带歉容地看着他:“只不过,人的面子总要靠自己来挣,你是【创建和谐家园】爹派下来的人,讲感情,咱们确实比别人要近些,可我也只能在心里为你鸣不平,站出来,倒好像咱们小小的人儿却要结党营私了,真是不好出这个头的。”说罢叹了口气,回头嘱咐小笙子待会儿药送到了,要好好服侍包扎,自己起身向栈桥行去。
曾仕权跪伏在灯影下,好像脱了壳的蜗牛,浑身汗液粘湿。
郭书荣华叹了口气,道:“小权,你是摸准了我的脾气,料着我会顾念当初危境相扶之情,便舍不得责罚你,是不是?”
曾仕权忙以额触地:“不敢,小权万万不敢!督公当年是众望所归,小权不过是顺应大势而已,这些年来一直庆幸自己选对了路、跟对了人,怎敢说什么相扶之情呢?”
“罢了。”郭书荣华摆了摆手,“现在不是说这些的时候。之前派回的人言语粗疏,你再把君山发生的事,给我细细讲一遍。”
“是。”曾仕权跪在那里一五一十,把自己如何散布五方会谈的谣言、探得白教大船入港后如何封锁洞庭、李逸臣如何建议抢功、自己如何昏了头采纳、如何前后夹击想要破岛、如何与姬野平拉锯水战、坐船如何被凿、如何骗常思豪指挥炮打君山、他又是如何受伤、俞大猷如何来救、以及小山上人如何劫了火黎孤温等人来投、云边清又是如何夜访、姬野平如何突围、方枕诺如何投诚、自己又如何率军出城陵矶去堵截、如何发觉失算,如何分兵派云边清、李逸臣拿账册去沿江搜捕聚豪余党、如何让秦家人溯江去寻姬野平一伙踪迹、自己又如何带着人犯们走陆路回来等事详细诉说了一遍。阿遥和十三娘的事因非重点,便都遮过。
郭书荣华听完沉默良久,问道:“方枕诺人呢?”
第二章 心鼓敲
步音很快到了船楼之下。
程连安在前引着,方枕诺上楼的步伐很稳,而且步步有声,像棋士与小儿对弈时落子的从容。
郭书荣华听着步音,静静瞧着他的动作,像是欣赏着一尊玉雕的美感,丝毫不带鉴验的味道。
投诚之人原当诚惶诚恐、先行请罪,方枕诺却并无任何拘束。上来扫着四周陈设,好像在找什么人,眼光落在角落那琵琶上,便露出些许笑容来,口里说道:“琵琶乃是胡人军中乐器,抱之马上,于战场间与巨鼓同奏,铮铮然奋发昂扬。传入中土虽经多次改制,仍然难掩其中刀箭铿锵之意。适才小可在岸上听得一曲奏来悠然和厚,不见烟火刀兵,却能在平和中保持住那一种奋发姿态,令人闻之豪心迈越,慨而更慷,斯真为天下绝手。枕诺心下十分倾慕,这会儿不知琴师到何处去了?可否请出一见?”
程连安观察着督公脸色,见他含笑不语,便适时接过来:“方先生体貌淑钧,神气清朗,想来久受诗书音乐洗养,乃至超然。督公初学琵琶,正要多听意见,先生既为高士,还请不吝指点。”
方枕诺讶然一直,似乎没想到那“琴师”就是郭书荣华自己,更没想到几案后这个英姿俊俏、未穿官服的人便是堂堂的郭督公,听程连安要自己指点,忙道了声“不敢”,跟着道:“枕诺仅是于此稍有涉猎而已,岂敢妄称知音?适方才闻曲怀舒,一时形骸两忘,有失礼处,还望督公海涵。不过,这位小公公怕不是在说笑罢?方才这一曲弹得气象宏博,分明恰到好处,足见督公技艺之精绝,襟期之高旷。倘这也仅是初学,那只怕要令嵇、阮焚琴,襄、旷缩肘,不敢再露其羞了。”
曾仕权窝跪在一边,听这些话身子不动,后脖筋却梗来梗去地蹦跳,横着眼珠子暗骂:“上来便一通马屁,厮文败类!”
程连安扫一眼督公无话,便笑接道:“哦,呵呵。方先生也是行家,又何必客气呢,说来这琵琶在马上弹奏,指法急凑,往往不够严整,可这乐中劲意却也是从中而来。国人演奏之时,常常翘起一腿,将琵琶担于其上,为的就是在身体不平衡中找到马鞍上的紧张和动感。可是这小小动作,又哪里比得上马背的颠簸呢?奏来差强人意,也就不足为奇了。”
方枕诺笑道:“是,可见人的技艺再高,坐错了地方,也发挥不出效用。督公能想到以船体的摇摆来代替鞍头动态,不但取足了奔马之意,更得婀娜水态江姿,真是律外奇格,别开生面。枕诺有幸一聆天籁,当真不负此行。”
郭书荣华淡淡一笑:“古人娱乐,必得明月当头,画舫轻舟,只是今人早已不识其真意矣。荣华无非淘钩袭古,附庸风雅罢了。方君既通雅音,便是美客,想来日后你我合奏几曲,也是赏心乐事。”
方枕诺折身待要称谢,忽听一声“报!”声音刚越,从楼下传来。
郭书荣华将袖一掸,程连安向下传话吩咐召见,曹向飞蹬蹬蹬大步上梯,单膝点地头往下扎:“督公!”后面方吟鹤、小笙子两人跟上来也跪在旁边,口称:“属下方吟鹤、奴才井闻笙,叩见督公。”
只见小笙子手中还端着托盘,盘中是一颗小小人头,看面目正是安思惕。
一股血腥味弥散开来,郭书荣华眉心微皱,食指扬起来横在了鼻子下面。
曹向飞忙唤干事将人头端下去,自向上禀道:“督公,这小太监口出狂言,无礼之极,被我一刀杀死,特来督公台前请罪。”
方吟鹤忙道:“此事和大档头毫无干系,全是属下一人之错。属下之前挖陷坑设围,见曾掌爷一行误入包围圈,后面聚豪贼人追兵不远,为避免计划失败,没有出言提醒,导致曾掌爷一行人跌入陷坑,安公公身上也因此受伤。刚才属下奉督公军令,出去着人传送圣旨,回来时遇上安公公,被他拦下训责。属下不敢抗辩,这时大档头安排完火黎国师等人食宿事宜回来,瞧见此事,一怒之下就动了手。”
曾仕权知道曹老大的脾气,他虽然心狠手黑,可若是不生真气,绝不至于如此鲁莽,想来安思惕所说的话必然极为过格。郭书荣华淡淡地道:“他是冯公公从宫中拨下来给小程使的人,年龄又不大,纵然说些什么过头的话,你们也当担待一二才是。如今这样杀了他,让小程难堪不说,让他到冯公公面前又怎么交待?”
小笙子往上叩头:“督公,这安思惕骄狂自大,仗着自己的身份,对厂里人一向不尊重,下来没几天,对大伙儿非打即骂,处处挑理,处处不满意。底下的人惧了他,都要恭恭敬敬地唤他一声‘安祖宗’。我们程公公对他也很是反感,这次他竟然敢当众辱骂功臣,对曹役长无礼,纵然身首异处,那也是咎由自取。此事奴才全程亲历,就是到冯公公面前,也敢如实作证。”
安祖宗本是程连安的尊号,却被他移花接木,转到了安思惕头上,曾仕权立刻捕捉到了其中真意,眼睛向上瞄去,只见郭书荣华像是毫无所觉似地,点了点头:“下去罢。”
小笙子磕了个头,缩身下船。
郭书荣华冲曹向飞和方吟鹤道:“不管安思惕以前在哪儿,到了厂里,他总归是程公公的人,今天出了这事,你们两个总要给程公公一个交待罢?”
程连安忙道:“不敢!不敢!安思惕如此猖狂,也是奴才管理疏失,得罪了大档头和方千户,还是我的不是呢。”说着给二人行礼陪罪。曹、方二人应辞两句,都站起身来。
程连安道:“督公,奴才心里一直有个迷惑:既然皇上早已下了开海通商、重兴渔业的圣旨,为何您开战之前不拿出来?那样聚豪贼寇军心涣散,咱们打起仗来,也必势如破竹。”
以他的头脑,这话显然是明知故问,目的无非是把大伙儿的注意力从刚才这件事上移开。曾仕权有心插话提示督公,却见郭书荣华斜展长睫,已将目光向方枕诺引去,笑道:“此位方君枕诺是聚豪阁前军师、新加入咱们东厂的干员。他号称‘人中骄子’,更是李摸雷老剑客的高足。这其间的道理瞒得了别人,瞒方君却是瞒不过的,你既有疑惑,何不向他请教?”
方枕诺惭然笑推:“枕诺空读诗书,不知顺逆,失身于匪类之间,斯文扫地,实实堪羞。什么‘人中骄子’,可是提也别再提了。”程连安料是督公有心试他,便笑道:“方先生不必太谦了,君子之失有如日月之明,原本无伤大雅。不知先生对在下刚才的疑问,可否赐教一二呢?”
方枕诺道:“赐教二字万万不敢。其实乱民多因大明封海之故,由广东福建汇集而来,被聚豪阁收为己用。开海旨意一下,表面看是釜底抽薪,能打消他们的斗志,但这样一来,那些乱民以为官府怕了自己,反会生出有恃无恐之心,即使收伏,将来难保不会反水。想来督公之意是‘先兵后礼’,狠狠惩戒之后再行感化,贼匪乱民身临绝境,居然死中得活,自然感念皇恩浩荡,满心服帖。这样做看似有反常情,却能换来长治久安,正是对付无知乱民最好的方案。”
郭书荣华向榻上略瞟了一眼,转回脸来道:“其实开海之事,是之前侯爷所提。皇上曾召部议,商讨良久,觉得难保妥当,主要还是担心开海之后倭寇再行作乱,走私横行。但看沿海荒芜,民不聊生,以致盗匪纷起,百姓如此之苦,再拖下去终非久策,最后这才下定了决心。旨意下来之后本来要即时颁布,但出于小民无知、容易错把天恩辜负的考虑,我这才建议封旨南下,以聚豪阁为例杀一儆百,再视战机情况适时宣颁圣旨,其意正与刚才方君所言一致。”
曹向飞、曾仕权、程连安、方吟鹤同时垂首:“督公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