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常思豪有些【创建和谐家园】:“双吉,原来你对我这么有看法。”李双吉嚼着咸辣椒,发出割锯木板的声响,晃着大脑袋说道:“啥看法不看法的,反正吧,跟在你身边,和看台上唱戏不一样就是了。”
常思豪问:“怎么不一样?”
李双吉道:“这咋说呢?戏台上唱你和秦老太爷杀【创建和谐家园】,挺威风,生活中瞧你这日子过的吧……也不咋带劲。”说着又扔进嘴里两个馒头。
那馒头个个如拳,他扔起来倒像是在吃花生米。常思豪想到他因向往英雄生活而跟了自己,不料自己每日除了屏人密谋便是迎来送往,加上在京压力颇大,每天的脸色阴郁难看,不免让他大失所望。强自一笑道:“不带劲就不带劲吧,我本来就不是什么英雄豪杰。”李双吉道:“俺知道,你们喜欢让别人称呼大侠客、大剑客啥的。”常思豪摇头:“我也不是什么大侠、大剑。我……”目光茫然远去:“我大概也是个傻二。”
李双吉咧嘴一笑:“啊哈。那不是和俺一样啦?对对对,‘你就是俺,俺就是你’。”
想起萧今拾月,常思豪脸上闪过些许笑意,扶他后背叹道:“双吉,跟在我身边,也许真没什么好处,弄不好还要丢了性命。以后的去留,你要好好问问自己。”说着起身向前走去。
没踱出几步,李双吉在后呼喊:“你想让俺走啊?俺不走!”常思豪回过头来,李双吉道:“干大事是吃辣椒,过日子是咬馒头,这玩意儿也得就和着来。”
常思豪苦笑着扭回脸去,垂头低叹:“你啊,一点也不二。”
他来到灵棚之中,取出小山上人写给唐太姥姥的书信,搁在火中烧化了,想到此事未成,心下一阵废然。此时唐氏兄弟带过一个僧人给他介绍:“这是唐根的父亲、我家三弟。他本名唐墨丰,现在法号六成。”
常思豪赶忙施礼。六成合十道:“常侯爷不必如此。适方才贫僧已听兄长讲罢经过,唐根年幼,行事荒唐言语莽撞,侯爷不避嫌辱,一力护持周全,唐门上下皆感大恩。”他表情恬淡适然,说话川音很淡,兼之生得眉目清和,令人一望之下便觉平静。常思豪听他非但不怪罪自己,反而倒夸奖起来了,忙道惭愧。心里想:怪不得在寨中瞧不见唐家老三,敢情他已出家做了和尚。
小林宗擎合十礼赞:“早闻百余年来,唐门历代均要舍一人出家为僧,功德浩深,令人赞叹。”六成和尚垂首陪笑,目光低去时不由自主地望了一眼火盆边眼也不抬地烧纸的妻子,神色有些黯然。几人出了灵棚,六成道:“当年我生了唐根这孩子,给家中留了香烟,算是立一大功,因此奉祖母之命,在眉山落了发,到现在也有十余年了。以前总想着回去瞧瞧,一直未得其便,不想今日相见,却是来为她老人家送行了。”
唐墨显涕泪未尽,囊声囊气地道:“当初就该把我舍去,你是咱唐家的人才,这辈子却都搁在庙里浪费老。”唐墨恩道:“大蝈,你这叫什么话噻?舍亲予佛,当然要捡聪明才智的舍噻,尽舍些草包,如何弘扬佛法?佛祖又要来何用噻?”唐墨显怒道:“这么说我是草包?”唐墨恩知道说走了嘴,忙又扶臂劝道:“你莫气噻!哪个说你是草包噻?沾火就着的,才是草包噻!”唐墨显愣了一愣,继而大怒:“那不还是我吗?”
两兄弟闹闹哄哄,小林宗擎不住相劝。六成见惯不怪,拉着常思豪缓缓踱开,说道:“侯爷入蜀之意,贫僧已然知晓。适方才大哥二哥都说,咱两家是知己亲戚,这个忙没能帮上,实在对你不住。”常思豪道:“这可言重了。”六成摆手一笑:“一家人不说两家话。聚豪阁的事我们虽然无能为力,不过贫僧倒有一件小小礼物,你见了一定欢喜。”常思豪愧然道:“我这趟到蜀中来得急促,什么礼物也没备上,哪还能收您的礼?”六成笑道:“别的礼物也就罢了,这件礼物,你一定不会拒绝。”常思豪有些奇怪,心说莫不是什么唐太姥姥留下了什么信物,拿去让游老剑客瞧瞧,便能改变他心意?问道:“不知这是件什么东西?”
六成笑道:“不是东西。是一个人。”
“一个人?”常思豪越发奇怪起来。六成道:“昨日我寺里来了个路过挂单的胡僧……”常思豪“啊”了一声。六成笑道:“这胡僧仪态不小,身具贵气,防人心重,贫僧见他行动有异,便略施手段,将其麻翻。一搜随身物品,从中找到一轴手卷,原来这胡僧便是瓦剌国师火黎孤温,此次南下是要到广西古田联合韦银豹的义军,约定共同起兵,图我大明。”常思豪原没见过手卷内容,一听自己的猜测正确,又惊又喜道:“果然如此!他现在何处?”
六成道:“贫僧怕他另有同党营救,将其藏匿在三苏祠袁老先生处,离此倒也不远。”常思豪大喜:“【创建和谐家园】截下此人,便是消弭了一场兵祸,真正功德无量。”又问:“不知这位袁老先生是谁?莫非也是一位隐居的武林前辈?”六成笑道:“非也。袁先生名食古,字祥平,乃眉山巨儒,一生不屑功名,专在三苏祠教书讲学、主持祭酒事,故人又称袁祭酒,与贫僧交情莫逆。”
常思豪登时不安起来:“火黎孤温武功高强,老先生乃一儒士,这……”六成笑道:“火黎孤温中了贫僧的‘六郁醉筋烧’,仍自昏厥不醒,就算缓过来,浑身上下也只是一滩泥水,这倒不必担忧。”常思豪仍是放心不下,六成见状,便答应这就带他过去瞧瞧。常思豪连连致谢,和陈胜一等人打过招呼,让李双吉牵过四匹马随六成同去。此时已是入夜时分,三人出得墓园,但见江上银鱼翻浪影,月下青云缓度山,两岸竹林堆碧,翠墨相连,直让人从打心眼儿里都清爽起来。常思豪上了马,却望着夜景凝神不动,六成和李双吉料是有事,都看过来。常思豪道:“我在想,拿到火黎孤温,却又如何处置他才好?”
李双吉道:“这个简单,把他送到衙门解往京师不就得了?”常思豪摇头:“这等勾连大逆,到京师论罪必死无疑,可是杀了他只能令瓦剌和咱们的关系更加紧张。再说他们得知此事更可派其它使节去广西,咱们哪能次次拦截得住?可若是不把他送官,又不能放了,总这么押着,更是不妥。”李双吉道:“咦?照这么说,这大和尚咬着粘牙,捧着烫手,敢情成烤地瓜了。”
六成微微一笑:“常侯爷对这位火黎国师,似乎另眼相看。”
常思豪心想:“这和尚好强的眼力,可比他大哥、二哥精明得多了。”说道:“我和火黎孤温在剑门道上打过照面,此人本性倒也不坏。”当下将两人如何在栈道相遇、自己如何救难、后来在林中如何理论以及割肉同餐等事讲述一遍。
六成点头,沉吟片刻,说道:“依此说,这火黎孤温倒也是知恩懂礼之辈,贫僧倒有一计降他,只是有几成把握倒也难说。”常思豪赶忙问计,六成道:“他见你猜破手卷内容,仍然执着南下,显是想打一个时间差,抢在朝廷方面有所动作之前,先行联络上古田。”
常思豪点头:“不错。”
六成道:“待会儿到了三苏祠,先让袁祭酒将火黎孤温弄醒,然后咱们在隔壁假作相见,大声互致问候,待贫僧问及‘侯爷怎会得闲到此?’你便答说奉圣旨视察九边,忽然传来军情,言说朝廷已然派出大军在古田设围,要将韦银豹一伙一举全歼,皇上命你中途改道赴广西督军作战。这一路经过眉山,就来看看老朋友。然后讲起笑话,说不想在途中遇上一个瓦剌国师,破获机密,知道他们要联结南方作乱,然后说朝廷大军到处,指日便可克定古田,韦银豹自身难保,成擒就是旦夕之间,瓦剌消息闭塞,不晓军情,还派人联络,这岂非是天大笑话?所以当时这瓦剌国师逃走,你连赶也没赶。那时贫僧便连拍大腿,说出擒得火黎孤温之事,大叹原以为这是个举足轻重的人物,还想押着他找朝廷请赏,这一来倒空欢喜了。”
常思豪颇觉有趣,不住含笑点头。
六成道:“届时贫僧装作火大,扬言说虽然这胡僧没用,但也不能白抓一回,不如给他灌些屎尿,折辱一番,然后砍翻埋掉,也就算了。此时火黎孤温在隔壁听了,势必气苦之极。那时你再出言劝说,言道这瓦剌国师如何武功高强、知礼明事,倒也不失为一位高僧,重重夸奖一番,表示惺惺相惜,并且请贫僧作个人情,将其开释为好。火黎孤温知所谋已泄,再行南下毫无意义,又感念侯爷救命恩德,相见之下态度亦应有所转变,那时晓以利害,让他回去劝说绰罗斯汗修德养民,不要妄行兵事,多半他也能听得进去了。”常思豪抚掌笑道:“好计好计!不过为成此计,反让您大失庄严,我这心里倒有些过意不去了。”
六成笑道:“诸相无相,有相皆妄,行菩萨事,即菩萨相。待兵祸来时,见尸骸遍野,贫僧复悲容而立、朗诵【创建和谐家园】,是真庄严哉?”
三人打马登程,行了两盏茶时分,遥见前方林遮处一派红光照天,六成瞧出那方正是三苏祠的所在,登时瞠目道:“糟,祠中出事了!”
第三章 焚眉
常思豪一听面上失色,赶紧加速打马冲来,到得近前,也顾不得走门了,和六成两个直接从马背跃上围墙。
李双吉初学了些天机步,还不大懂得如何运用在跳跃上,蹦了几蹦,这围墙太高,跟本够不到墙头,急得他直跳脚。
常思豪和六成和尚在屋宇间纵掠,连跨数道围墙,来至红光大盛之处,只见下面是一个宽大院落,正堂高大,屋门大开,灯光明亮,屋里一大头老者跪对灵桌香案,念念有词。屋外广坪之上站了百十号儒生,神情冷竣,面色庄严,手里尽是熊熊燃烧的火把,照得满院红通通一片。院子当中架起一个大柴堆,当中竖起一个巨大的木桩,上面绑定一人,眉高鼻挺,耳戴金环,耷着脑袋阖目如睡,正是火黎孤温。
六成和尚大奇:“袁祭酒这是要干什么?”常思豪拦住他身子:“看看再说。”
只见屋中那大头老者站起来,朝屋外一招手,立刻有儒生拎起桶向院心的柴堆木桩泼去,登时满院里油味刺鼻。火黎孤温被冷油一泼,苏醒过来,一见这情形有些慌乱,身子不住挣拧,一来中了唐门的毒药,二来绳子绑得结实,哪里挣扎得脱?
那大头老者正是袁祥平。他缓步走到檐下,面对群儒,张臂朗声道:“我眉山汇两川豪杰、凝八方灵秀,乃人文渊薮之地、千载诗书巨城。人称‘一朝进士出八百,天下好学在眉州’!晋时李密《陈情表》与武侯《出师表》齐名传世,唐宋八家中又有苏洵、苏轼、苏辙傲踞称雄。历来学风之盛,甲于两蜀,英儒耆宿,人人仰宗。曾几何时,天下诗书三成皆为‘蜀刻’,印刷雕版尽出我眉山。可现如今眉山却一落千丈,全无旧日荣光,诸位可知缘故?”
¡¡¡¡ÈåÉúÖÐÓÐÈ˾ٻð´óÉùµÀ£º¡°ÒòΪ÷²×Ó£¡¡±
火黎孤温一听这话,眉心登时皱起,大瞪双睛左瞧右望,停止了挣扎。
“不错!”袁祥平目中悲芒涌动:“当年南宋衰微,【创建和谐家园】起兵破普州、入顺庆、潼川府,屠戮成都。到得眉山,将千载藏书、数十万珍刻雕版收聚成堆,以火焚之,照得山河透血、汶江生红!当时学人拼死护书,皆被屠杀,千家万户百不存一!后人忍辱负重,在元鞑治下苟且偷生,更是志屈难伸。直到太祖驱逐鞑虏,建国大明,各省励精图治,百废皆兴,唯川中无有起色,只因当年受屠过于惨烈,人脉不接,学脉亦断,想要恢复元气,实在力不从心哪!”说到此处以袖掩面,老泪纵横。
众儒生无不潸然泪下,有的过于悲切,身子不住打晃,强自手挽同伴,忍抑静听。
常思豪跟六成伏在屋脊之上也是心潮澎湃,然而此刻火黎孤温清醒着,却又不便下去相见。
只见袁祥平略拭泪痕,一抖袍袖,放声道:“而今【创建和谐家园】虽然四分五裂,却仍是亡我之心不死!这妖僧自瓦剌南来,就是为了联络国逆,欲想分茅裂土,毁我大明!他们当年焚我眉山,烧我祖先,今日落在我们手里,咱们该怎么办?”
众儒生群情激昂,纷纷举火大喝:“烧死他!烧死他!”在呐喊声中聚拢成圈,围在柴堆之外,火把烧得嘎叭叭直响,都向火黎孤温指来。
火黎孤温情知不好,呲牙咧嘴,急得眉毛乱跳,六成和尚也顾不得什么计策了,喊了声“袁祭酒!”纵身跃在院中。常思豪见这情况,也只得跟了下来。
袁祥平瞧见六成和尚,喜道:“哈哈哈,你来得正好!诸位!六成禅师是老夫好友,你们当中也有不少人识得,今日这胡僧便是为他所擒,咱们可得好好相谢呢!”众儒生听了赶忙都躬身施礼,六成也略陪些笑容,连连摆手逊谢。袁祥平见他身边站这男子肤色栗黑身条雄壮,腰挂宝剑银鞘盘龙,不由暗自惊异。六成介绍道:“怎么,常常说,见了面反倒不认得了?这位便是在大同破俺答的云中侯常思豪啊。”袁祥平怔了一怔,上上下下反复打量,惊喜道:“不错!不错!果然与传闻一般不二!”当下折膝于地,便施大礼参拜。
常思豪赶忙搀扶:“老人家快快请起!这让常某如何克当?”
袁祥平道:“老朽非敬军侯之爵,乃敬英雄之肝胆耳!”
旁边有儒生释道:“侯爷有所不知,您破俺答之事,袁祭酒每每与人谈论起来,总是感慨再三,说大明多几个这般人物,那真是国之大幸呢。”
袁祥平摆手笑道:“你这识见却又低了。大好男儿,自当为国效命、驱虏杀敌。军侯大同之役也属分内之功,并无出奇。然得封受爵之后,军侯却仍能藐视权贵,初衷不改,提醒皇上重视边防、加强军备,更于万寿山上仗义勇言、直抒肝胆,力荐戚帅、怒斥徐阶,那才真是大丈夫行径!”
常思豪当着皇上的面与徐阶抗辩,自己并未觉得怎样,可是在百官看来却是冲撞了皇上、触动了徐阁老的权威,可说是开了十数年来未有之奇。事后早已遍传天下,只是他自己丝毫不知。此刻瞧着这袁老先生如此兴奋,还有些纳闷。
袁祥平从旁人手中要过一枝火把,向他递过来道:“军侯来得正好,我等捉到一个胡僧,正要以火焚之,祭奠祖先在天之灵。这头一把火,老朽本想自己来点,如今军侯在此,便由您请吧!”众儒生一听精神振奋,齐声喝好。
“呃这……”
常思豪沉吟着瞄了柴堆一眼,拱手道:“袁老先生,这胡僧杀不得。”火黎孤温正瞪视这边,听得一愣,眉毛斜斜挑起。群儒更是面面相觑。
袁祥平脸色微变:“军侯,这话怎么说?”
“呃,”常思豪道:“在下于剑门道上,曾与这火黎孤温见过一面。此人虽是瓦剌国师,可也通时达务,晓得礼仪人情……”
袁祥平道:“军侯,你这话可差了,此人潜入我大明境内,居心叵测,原要装出一副斯文模样,怎可被他骗过?”说着掏出羊皮手卷:“这书信之中,写明了绰罗斯汗的意图,他们这是要去联结古田,共谋大明江山。若被他们杀进中原,那时节众【创建和谐家园】一个个以竞杀为乐,可不会讲什么礼仪人情!”众儒生也都哗然前涌,同声附和。
常思豪心知若犯了众怒可不好收场,然而当着火黎孤温又不能把事言明。此时六成和尚笑了起来:“袁老误会了。侯爷的意思是,此人欲联结内寇,反我大明,实在罪不容诛,然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咱们还当将其解送京师,依律问罪才是,怎可乱动私刑呢?若是就这么将他烧死,岂非要让番邦外国笑我天朝不知礼仪、法乱无章吗?”
袁祥平乃饱学宿儒,最重礼法,闻此言立刻肃然,说道:“禅师所言极是。老朽一时气愤,这倒鲁莽了。”当下命人拆撤柴堆,请二人入厅奉茶。忽然间就听“豁啦”一声巨响,急回头看时,只见院门被撞倒了半扇,一条山精巨怪般的大汉闯了进来。众儒生唬得一怔,有人惊道:“不好!【创建和谐家园】同伙来救人了!”有两个儒生吓得浑身发抖把握不定,火把落地沾油,“哧喽”火苗一窜,柴堆便熊熊燃烧起来,顿时松香满院,烟气冲天。其它人一看,有的投掷火把阻那大汉,有的往柴堆木桩上扔,意图“烧死人质”。
那大汉正是李双吉。他在外面跳不上墙,心中着急,绕来绕去好容易找见大门,里面又都上了栓,喊人无应,只好用蛮力撞开。三苏祠院子颇多,众儒生又都在深院举火,半途更无人阻拦接应。他两条大腿撒开,只管奔红光处而来,一道也不知把门撞坏了多少。此刻见火把连珠抛来,赶忙左拨右闪,烫得哇哇乱叫。
火黎孤温身上被油泼透,沾火就着,燃烧极快,火苗瞬间便从脚底窜上了颈口。加上柴堆浓烟滚滚,烈焰冲天,他连烧带呛之下,也是呜哇怪叫。李双吉的喊声与之合在一处,倒真像是番邦鸟语对答。众儒生也都在狂呼乱喊,一时间院中乱作一团。
常思豪见势不好深吸一口气纵身跃入火树,剑花随手而绽,挑断火黎孤温身上绳索,提颈一甩,将他扔在柴堆之外。六成也赶紧大声呼唤,替李双吉分辩,众儒生这才住手。
火黎孤温虽出火海,身上衣衫仍自烧个不休,他中了唐门毒药,手足酸软无力扑火,常思豪过去接连几剑将他衣衫扫破,带火的布片纷纷散落在地。众人瞧时,只见这大和尚光溜溜地躺在那里,偌大身躯上左一块黑,右一块白,眉毛已然燎尽,连裆下那堆毛扎扎也烧成了一撮灰,乌米穗般保持着原来的形状。儒生中有十来岁的半大学童瞧着他两腿中间嘀咕:“咦,这胡僧个子挺大,家伙倒小。”旁边有人道:“莫笑人短,勿炫己长,墨子曰: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身,若视其身……”又一人道:“去!非礼勿视!”
火黎孤温身上烧了不少水泡,十分灼痛,尤其两只大金环被火燎热,烫得耳垂刺痒之极,其苦楚实比疼痛还要难熬。此刻正自咬牙强捱硬挺,听了这话却羞愧难当,立时大叫起来:“你们懂得什么!我这……这是马阴藏相!”马阴藏相即外阳缩如童子,乃内功大成的标志,众儒生哪里懂得?一听都眯起眼来,脸露鄙夷之色。先前那小学童暗自嘀咕:“强必执弱,富必侮贫,贵必傲贱,小必自卑……”
¡¡¡¡»ðÀè¹ÂÎÂÆøµÃ¼¸ÓûÔÎÈ¥£¬³£Ë¼ºÀ½âÏÂÍâë©£¬¸øËûÕÚסÉíÌå¡£
袁祥平见胡僧遭火燎虽不致死,却也大出了一口恶气,这时李双吉拍灭了身上火焰,由六成引过来相见。袁祥平仰起大头瞧他,心里十分欢喜,拢须笑道:“云从龙,风从虎,英雄身边人物,亦自不凡哪!”当下吩咐摆茶设酒,要款待三人。李双吉已经吃过了饭,便留在外面负责看守火黎孤温。
不一时厅中酒菜齐上,虽然都是素食,却也显得十分丰盛。席间袁祥平缅怀荣光,痛述惨史,又由古及今,说到徐阶不重边防、削减军费,只顾安插党羽等事,不免又议论一回。
常思豪听他说得头头是道,便问:“老先生才学过人,怎不出仕做官,为民造福呢?”
第四章 方圆
袁祥平瞧瞧常思豪,一指六成和尚,笑道:“他入空门,我不出仕,其间倒有不少联系。”
常思豪很是奇怪,六成和尚含笑不语。袁祥平搁杯于桌道:“军侯可知唐门来历?”常思豪道:“略知一二。”遂把唐根对自己所说的重复一遍。袁祥平笑道:“不错。唐即是空,一百八十多年前唐家还不姓唐,那时家中有一子弟虽然身在佛门,却参与军政,替人策划用兵,致使天下生灵涂炭。一大家族引以为耻,因此才避到了四川改姓为唐。然而,军侯可知唐门原来的姓氏?”常思豪心想唐根说的是“帮人打架”,怎么原来是“替人策划用兵”?这差别可就大了。至于原来姓什么,更是一带而过,根本未曾细说。当下摇了摇头。
袁祥平脸带笑容瞧了六成和尚一眼,见他没有遮护的意思,便道:“姓姚。”
“哦……”常思豪低低应了一声,忽然眼睛亮起,心道:“咦?一百八十多年前,那不是燕王朱棣靖难起兵之前么?朱棣身边出谋划策的重要军师,正是一个僧人,那便是大名鼎鼎的姚广孝。难道……”
袁祥平瞧着他会意的表情,微微一笑:“不错。姚家逆子,正是广孝。他帮助燕王训练军士,打造兵器,密谋策划,提出‘清君侧’的口号,让朱棣打起靖难大旗,杀入金陵夺取建文天下,大违佛门清净之道。姚门乃积善人家,对此深以为耻,后来见广孝衣锦还乡,便闭门不纳,广孝二次来时,其姐不顾亲人拦阻,开门将其大骂一通。这便是姚家避祸迁居、改姓为唐的根由了。后来每代舍人出家为僧,也是为赎此罪孽。”
常思豪大感讶异,实想不到原来唐门竟有如此背景,怪不得定下不与官斗的规矩,宁可孤隐深山、荒度春秋,以致于连唐太姥姥身死,唐家兄弟还是要含悲忍痛拦着,不让唐根杀武志铭等人。看来他们不是惧怕官府,而是对这一切怀有着深深的厌弃。
袁祥平道:“燕王朱棣虽然暴虐,可是登基之后励精图治,建起永乐盛世,使天下一改宋元以来衰颓,直追盛唐景象,一切坏事,似乎都变成了好事。姚广孝所做所为究竟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是助纣为虐,还是辅国贤臣,可也难说得很。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他为一个人说过好话,那个人,便是方孝孺。”
常思豪道:“这个我倒听过。方先生有大才,是建文帝的老师,在靖难之役的时候,写了不少讨伐朱棣的檄文。姚广孝对朱棣说破城之后不要杀他,否则天下读书种子就绝了。可是后来城破方先生被擒,不顾自己性命,大骂朱棣是篡位的燕贼,结果被诛了十族,那是自古至今,从来没有过的惨事。”中国自古以来,最重的罪过无非是诛九族,被诛十族,可说仅此一例,当年传得沸沸扬扬天下皆知,因此连常思豪这不甚读书的人也很熟悉。
袁祥平表情沉静,缓缓地点了点头:“孝孺祖为人端正,视祖宗礼法为雷池,兼受建文帝知遇之恩,故为之死节。然后世观之,多言永乐之盛,不免笑其愚忠。唉,胜者王侯败者贼,世事总是难说得很。”
常思豪听他称方孝孺为祖,那自是方家后裔了。心中极感震讶,然经过程连安的事之后,心里头祖辈是祖辈,后代是后代,早分得清清楚楚,所以此刻对袁祥平也不觉有何该特殊尊敬之处。
六成和尚道:“方家当年虽被诛了十族,却并非没有遗留下后代。方孝孺之兄方孝闻,死于孝孺之前,其孙在朱棣派人来抄家之前,为秦淮河边一伙水贼拐走,贼人寻去勒索时才发现对方家已被抄,也就是在这时候,才知所拐之人是方家子孙。众贼因慕其名,不忍加害,将这孩子收养起来,后又经绿林英雄救助,辗转到了眉山,长大后改方姓为袁,就此在四川留下了隐秘的一枝。”
袁祥平见常思豪眉头微蹙,问道:“军侯这是何意?”
常思豪道:“请恕在下无礼。袁姓,取的应是‘圆’意,改方为圆,岂非磨去棱角,变成了软蛋?”袁祥平哈哈大笑:“好!军侯不愧当世英豪,说话果然直爽痛快!嗯,想来我祖上避祸到此,仓皇流离,心灰意懒,大概也确有此意,不过做人做事么,也实不能刚方自愎,过于用强。”
六成笑道:“先生说的是。《易》云‘天下同归而殊途’,做人亦当外圆内方,在临变之中恪守原则,于守则之外,寻求变通才好,否则枉死无益。为官者,处高位、近君王,往往须莫顾而进,希意道言,虽可为民谋福,不免为奉一人而远天下。而天下百姓贫不如富,富不如知,知明而行无过,方为真福也。是以袁老一生绝仕不进,设馆刻徒,讲学布道,以期发民愚塞、开民智慧,这一片悯世情怀,侯爷不可不知。”
常思豪琢磨着他这行为与百剑盟的做法是一下一上,目的倒是相同。既然两人都将隐秘身世合盘托出,自己也没什么可隐匿的,当下便将郑盟主想通过渗透内阁掌握权力、进而改变政策走向、清理官场、整饬兵备、丈量土地、利惠世民的思路讲说一遍。袁祥平听得瞠目哑然半晌,击桌道:“老朽一生授徒不过数百人耳,此人雄才大略,胜老朽十倍!此事若成,天下受惠何止万亿?”
常思豪叹道:“可惜郑盟主大业未就,不幸身亡,在下虽然下定决心承其遗志,奈何才学不逮,面对京师种种,总觉力不从心,尤其徐阶、郭书荣华等辈智虑过人,每每与之较量,均处于劣势下风。这剑家宏愿,更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实现了。”
六成笑道:“郭书荣华幽藏东厂,行事密深,便不好说。徐阶老儿不过冢中枯骨,有何虑哉?”
常思豪喜道:“禅师有对付他的办法?”
六成笑道:“此事易耳。徐阶狡侩阴深,对付不易。世人若要动他,多半要想到他二子身上……”常思豪道:“不错。我这回南下,便准备寻找机会,抓徐大、徐二为祸乡里的证据,以便回京奏告皇上,弹劾徐阶。”六成道:“若真如此,则事情必败无疑。”常思豪一愣:“这话怎么说?”
六成道:“当初严嵩倒台,便是败在其子严世蕃身上,徐阶在背后操纵此事,能不慎惧?因此他才将两个儿子安排在家乡华亭,这便是天高皇帝远。一旦出事往来究查不便,就能给他们容出造假舞弊的时间。即便你抓到了真凭实据,到京里也变成了假的。”
常思豪道:“这么说,抓证据就没用了?”
六成道:“有用。证据要抓在手里,但却不能用它去告。”常思豪更感奇怪。六成道:“告到皇上面前,便是给徐阶封死了退路,势必引起他强烈反扑,以他在朝中的势力和皇上对他的依赖,他完全可以指鹿为马,就算皇上心里明明白白,到时候也要权衡轻重,舍卒保车,替他遮掩。”
常思豪心里清楚,自己当然就是那个“卒”,想到有真凭实据也扳不倒徐阶,顿感压抑。
只见六成轻松一笑:“官场的规矩,就是要欺上瞒下,这证据,上面的人不能知道,底下的人不必知道,给谁看,还用说么?”
常思豪迟疑片刻,道:“您的意思是,是给李春芳、陈以勤、张居正这几位阁老瞧瞧?”
六成摇头:“这些人或依附于徐阶,或实力不够,或明哲保身,给他们瞧也无用。”
常思豪奇道:“那还有谁?难不成给徐阶自己瞧?”
六成笑道:“正是。”
常思豪大瞪两眼,奇到无以复加,只见六成笑道:“可以让他瞧一点,也可以半点不让他瞧见,但是你手里有证据的事,一定要让徐阶知道。他发现敌人手中有好牌必然紧张,马上会调动一切准备反击,因不知内容、无处着力,又只好等着对方打出来。可是你却偏偏不打。”
常思豪略听出些门道,脸上露出欣喜探究之色。六成道:“官场中向来能治一服不治一死,只因命不是命,权才是命,争权时可以打得破头流血,一旦前任挪出位子,后来者反要予以照顾,这样去者不受咎,来者无非议,大家都有脸面。他见你不动手,反而会越发坐立不安,推想敌人这手牌一定胜算在握,之所以未动,是给自己留了个退身让位的机会。”
常思豪忍不住插言道:“这可是笑话了,难道他能主动请辞?”
六成道:“徐阶和你不同,他已经是快七十的人了,上了年纪的人,总要为自己和儿孙想一想后路。他在官场多年,深知其中凶险,发现对手的厉害和决心之后,一定不想落个身败名裂、晚节不保。况且被【创建和谐家园】劾后就算压下,也势必搞个灰头土脸,折了面皮,在内阁再待也不安生。倒不如主动请辞,落个风风光光。”
常思豪暗思:“徐阶上了岁数,心里确有不安,否则也不会结交聚豪阁。这倒和江晚所说的对上了。而且他已经如日中天,却仍在朝中不住安插人手、培植党徒,本身也是一种不安的表现。”
六成道:“纵使徐阶恋权不舍,到时候再找些言官御史,寻些鸡毛蒜皮小事敲敲打打,以他的年纪,每日惊惧惶恐、殚思竭虑,还能撑上几天?”说完夹了一筷子豆干搁进口里,抿嘴笑嚼。袁祥平大笑道:“用圆不失方,以柔克坚刚。敲山惊虎去,搅海引龙翔。禅师妙计,果然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啊!哈哈哈哈!”
两人正在相视大笑之际,却见常思豪忽然搁盏,避席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