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一边通过模拟来进行积累经验,一边耐心的等待在一个重新
分卷阅读29
团结起来的星环的指挥下重返星海的那一刻
燃料充足,她有的是时间
天知道多少年后,总之挺久的……
星环的探险队在一个废弃段挖出了一个通信中继站,内部数据表明曾经有一台未登记的舰载ai访问过这个中继站,并给出了前一个中继站的大致位置。这件事引发了星环高层的兴趣,一个未登记的船舰,这在那个时代可不多见。
星环高层立刻加派了人手,这支规模庞大的队伍沿着中继网络在这片废弃段中一路追踪,最终抵达了13号舰所在的废墟,随后星环召集了大量的工程舰开始逐步清理废墟。
不久后,13号舰通过近距感应器发现了正在清理废墟的星环工程队,知道自己休假结束的13号舰随即超载了辅助反应堆为主动力舱段提供启动用电,然后按部就班的启动了所有系统。很快,接近18公里长的舰体从废墟中破土而出。附近的工程舰以及执勤护卫的战舰都收到了来自这位巨人的宣告:
【莫比乌斯级泰坦第13号舰【轮回】,重新回到战斗序列】
当然,这也就是说说而已。13号舰上有大量受损和老化的部件需要更换,船舰整体也有部分区域尚未完工,就算完工的部分也需要升级以面对新的敌人。在经过了短暂的紧急协商后,轮回在原地接受了简单的补给之后,启动了自己的长程跃迁引擎前往卡尔维iv的残存者旗舰船坞进行秘密升级改造。
关于舰名这件事,虽然并没有证据证明,但13号舰自称自己在开工时就被命名为【轮回】。
如果只看原始设计,莫比乌斯级的强度并不高,甚至比蛋人的【创建和谐家园】泰坦(游戏原版数据)还弱,而且存在大量的问题。最大的的问题之一就是装甲系统
虽然说经过多段压缩的中子装甲在防御性能上确实比同等厚度的纳米体装甲优秀,但是极度沉重且难以维修,并且必须大面积布置质量稳定系统来维持船体稳定,而后者非常方便维修并且可以使用抗性增强器。并且在纳米体装甲启动了抗性增强器之后,中子装甲最后一个优势(防御性能)也变得不是那么的明显了。
而在将中子装甲换成纳米体装甲后对船体最大的影响不是装甲要耗电了能自修了或者防御性能略微下降什么的,而是全舰质量骤降,以及这导致的一系列巨大的性能提升。
虽然很希望自己拥有末日武器。但在研究过公开资料和观测数据后,星环的科学家对塔耳塔洛斯舰队所使用的泰坦级末日武器得出了非常简单和一致的评价:“就像是旧时代里巨神兵用的地爆天星。不过是把整个工作过程中的全部能量压缩到10秒内打完”,并且表示这太tm疯狂了,做不来做不来。
(顺便一提,星环最后一个可以被称为末日武器的东西前几年打虫子烧掉了,到现在都没能修好。)
所以星环虽然找回了自己的泰坦,他们的科学家也没能成功的为其装上真正意义上的末日武器。不过莫比乌斯级舰艏原装的那个【炼狱射线】在升级后倒是拥有令人满意的威力和射速。升级过的炼狱射线其出力跟末日无畏发射的宏炮(小型末日)差不多,但而泰坦级别的身板让这个武器照射更长时间并且能以相当优秀的速度连续发射。在舰队战中威力十足,但总所周知,光矛这东西用来打虫子效果有些不好……
除了【炼狱射线】,莫比乌斯级还有7门威力巨大的长程粒子疾速攻城炮,这种超过两公里长的巨炮和它在舰队的同类差不多,是专门为了轰炸重型船舰和固定设施设计的。不过由于原理都很相似,这七门炮只进行了针对统合部标准的小改进和升级,大体上还是原装的。但由于炮体顶上的装甲板重量大幅下降,整个炮塔的追踪性能有着飞跃性的进步,在测试中有多次击坠高速运动的巡洋级靶舰的记录。
作为火力的补充,莫比乌斯级的侧舷有138组光矛阵列,每组有5个炮台。原版自带的老式速子矛被全部拆除,在炮塔不变的前提下改为使用性能更加优秀的舰队式超光速粒子集束激光器。原本的话……莫比乌斯级带不动这么多舰队式速子矛的,毕竟在统合部里,舰队式舰载武器的超高耗能跟它超高的威力一样有名。但是拆掉中子装甲后,大量用于质量稳定器和内部结构补强的动力被节约出来,再加上换上了一套舰队式泰坦级反物质机组。别说用来驱动这些武器,就连护盾都比原来厚了不少
莫比乌斯级在舰体中后段巨大的环形结构中加装了一个跃迁力场放大器,不过从原理上来说,与其说是“放大器”倒不如说是“投射场”。这个巨型装置可以向半径五千公里内的指定船舰投射跃迁力场,将其视为自己的一部分进行舰队跃迁。而在减重后,莫比乌斯级的跃迁准备时间骤降到30秒不到,加上按照万光年计算的跃迁距离,星环作战舰队的机动
分卷阅读30
性必然会得到巨大的提升。但这套系统也有小小的不足,莫比乌斯不能投送部队到指定地点,只能带跳舰队,不过星环并不在乎这种小事。
不过环带的遮挡也让轮回号的火力布置上出现了较为巨大的缺陷──主要武器全部集中在环的前端,而环后主要是导弹系统和机库,这导致轮回号的主要武器难以攻击攻击后半球的目标,而在前半球防空压力较大时,对空vls发射的导弹在拦截前半球目标时效率不够。因此比起经常单舰无双的塔耳塔洛斯泰坦,星环海军指挥部要求轮回号附近必须时刻带有卫戍舰队,这支卫戍舰队由数条幻象级无畏和誓言级攻击航母以及若干其他战舰组成,该舰队独立于所有指挥系统只接受来自轮回号的直接指挥,无需理会其他的命令。
在指挥体系内,卫戍舰队被视为轮回号这个作战单位的一部分……甚至是在必要时可以随时抛弃的“牺牲品”,上到舰长下到普通船员,卫戍舰队所有的船员们都非常清楚这件事,在必要时他们哪怕牺牲自己也会确保让轮回号能够完成作战任务或者撤出战场。
在大转移前,星环共同体为所有的莫比乌斯级都进行了一次针对了对付亚空间舰队的紧急改装/设计升级──巨型亚空间传感器,这个装在后部船体的巨型感应器能够对侦测数百au内的亚空间实体或即将浮现的亚空间实体,并告知舰载系统。除此之外他还能精确的确定探测范围内的亚空间滑行终点和灵能跃迁终点的坐标,为舰队提供尽可能多的反应时间。
但这个设备有两个缺点。第一个就是那四根又脆又长的亚空间感应天线,这四根天线在高强度交火中很容易受损甚至完全断裂。因此星环总是在维护船坞里备着非常多天线备件,方便快速更换。
而另一个……就是在新伊甸或者舰队高层在感应范围内时,这东西必须关掉。不然克隆飞行员复活和大魔/神选出没会让警报吵个没停。目前轮回正在想办法重写感应的系统,最起码得想办法把舰队加进白名单(但好像目前没啥进展)
不过不管是亚空间感应器、舰队跃迁乃至轮回号本身,都不是轮回号身上最有价值的东西。
轮回号的内部有一个被她称之为“宝库”的加密数据库,按照轮回的要求,在她前往卡尔维接受维护升级之前,星环派人以物理方式拆除并取走这个数据库所在的整个存储设施。而在星环完成解密并打开这个数据库的那一刻,在场所有技术人员都受到一种难以名状的强烈的“冲击”,甚至有很多人当场跪下痛哭。
除了保存着包括轮回在内13条莫比乌斯级的全部设计图和全套技术之外。这个比6个巨型集装箱还大的超级存储设备里塞满了大转移初期乃至大转移之前,星环共同体的历史资料、科学技术、已灭绝动物基因序列数据、文化数据以及一份完整的环带结构设计图。据轮回说,这些数据是她在网络断开前从内部网络中尽可能下载保存下来的,以备不时之需的。
虽然和整个星环的所丢失的数据比起来,轮回号自己保存的数据只是非常小的一部分,根据技术人员的估算应该也就在千分之一到千分之二之间。但这个位于船舰核心区域最内部,保存在重重结构和装甲下并且重来没有停止过维护的数据库是星环目前找到数据库中状态最好的一个。不像其他挖出来的数据库那样多多少少都有损坏,轮回保存的资料都及其完整,甚至还仔细的对内容进行了细致的分类整理,因此不需要任何复原步骤,只需要解压出来就可以使用。
而这些资料又可以作为参考用来复原其他数据。最终星环的科学家们在几个月内把复原进度推进了1%,这在过去往往需要十几年甚至数十年才能做到。而星环上携带的环带设计图让星环看到了彻底修好自己环带的希望。
用一位科研主管的说法:“如果说轮回号尚可定出一个天文数字一般的造价,那她所保存下来的这个数据库的价值无法用任何“有价之物”来描述。任何华丽的辞藻都无法描述她尽可能保留历史的这种高尚的行为。我只能说……感谢先祖制造了她,也感谢她所做的一切。”
为了纪念这位为了星环的未来耐心等待了数百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只为了能再一次为星环服务的长咳咳……女士(炼狱射线警告)。也是作为对她保存那些“无价之宝”的行为的一些微不足道的报答。星环全票通过了一项决议
【轮回号将永久在役,即使在轮回号的性能已经彻底无法满足作战需要的情况下。也不允许海军乃至任何部门退役甚至拆解轮回号,最多只能将其调回环带/首星。在那时,海军可以在和轮回协商船体保存方式(例如将其作为纪念馆),但海军也有义务负责维护轮回号,保持其可用性以便轮回号随时可以重新投入战斗,相关款项由财务单独支出
分卷阅读31
该决议即刻生效,期限为“永远”
莫比乌斯级搭载有感性舰载ai,这在大转移前的时代是作战舰船的级别配置。但到了现在,轮回级应该是星环中唯一一个还在运作的感性ai。为了保证ai的正确运行,星环在内部扯皮了6个小时后最终决定还是别自己乱搞了,于是星环对残存者军团发出了追加委托,委托残存者对轮回号进行包括人格矩阵在内的全面电子系统升级。
按照大转移前的规定,在星环共同体中感性舰载ai最多担任副舰长职务,与此同时还必须有一名人类副舰长与其同职。但星环现在的情况是,即使是海军资格最老的舰长,其在役时间都不到轮回舰龄的一半。而且在从战斗到日常航行事物的各种模拟测试中,轮回完美吊锤了星环全部高级舰长。这导致了整个星环没人有资格去当轮回的舰长……
最后的解决方案是星环共同体向残存者额外加定了一个人形交互界面,让轮回自己去做自己的舰长。然后从海军学院找了一批外貌和性格都很优秀的单身优等生,把他们的资料和成绩丢给轮回“现在也没人知道怎么当你的副舰长,你自己找个喜欢的从头培养吧。”
而星环高层对那个被(和谐)轮回选到的那个,似乎是叫卡杨・阿尔猹瑞斯(群友:阿尔猹瑞斯)幸运儿则是这么说的:“听好了,你现在下个月毕业后就是轮回号的实习副舰长,你的舰长就是轮回号自己,所以别惹她。哦对了,本部不禁止你泡舰长,或者说能泡到也不错”
舰队的光矛、纳米体装甲跟配套的自修和抗性增强器、紧急船体增能器;残存的电子系统和无人机指挥模块;卡塔里的导弹发射和制导系统;根达亚的近防系统等等……轮回号在完工后,可以说是搭载了全统合部技术的船。
虽然大家都乐于看到有新泰坦下水,但最起码你得付个【创建和谐家园】吧。而且里面很多并不是单纯的搭载,还涉及到大量的技术交换等事物,再加上船坞租金施工费之类零零碎碎的费用。
即使是富如星环,在给轮回号维护升级时也着实大出血了一番。
不过……这一切是值得的
在正式公布后轮回号成为了全统合部的焦点,虽然说是挖出来的。但这也向其他文明证明了只要他们愿意,他们也能拥有自己的泰坦。
在随后的阅舰式中,各个文明都派遣了自家旗舰或名舰参加。舰队甚至派出了自己的泰坦为其伴飞。
不过虽然重新得到了设计数据,但星环目前只能为轮回级建造一个专门的维护船坞,无力重建一整个泰坦制造链。因此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轮回号都将是星环共同体唯一的泰坦。
设定&建模:战争之镰
第927节 亚里士多德级高速战列舰
制造商:卡尔维4-末日船坞
所属部队:残存者/残存者近卫军
定位:反集群快速战列舰
长轴:3722m
武备:
巨型立体炸弹装置x2(外贸无此装备)
3联装 根达亚6800mm“地裂”重型榴弹炮x2
4联装 根达亚6800mm“地裂”重型榴弹炮x5
4联装 根达亚2500mm 对舰加农炮x36
4x10反舰垂发阵列x1
3联800mm高角速射炮x108
双联400mm自动炮x364
内藏式400mm自动炮x104
内藏式125mm四联对空自动炮x318
近距光束ciws x600
3x5内藏式防空vls阵列x20
防护系统:
多层式旗舰级护盾系统
轻量化舰体装甲和结构框架
高出力的内部稳定力场
其他装备:
舰艏振动撞角x4
巨型跃迁阻断力场
舰队护盾发生器x2(仅外贸装备)
舰载机:
舰艏机库和腹部机库总预期搭载量:1800机以上
简介
残存者最新锐的战列舰,拥有无畏舰级别的身板和巨量的中小型武装,专为快速摧毁大量集群目标设计。就连该舰的主炮:根达亚6800mm“地裂”式榴弹炮,也是一种用于摧毁成片中小目标的巨型榴弹炮。
这种主炮的创意来自卡尔维人(残存者造物主)使用的一种老式反
小艇破片弹,这些大口径空爆榴弹可以爆出大量巨型破片和弹丸,将范围内的各种
分卷阅读32
小艇或护卫舰洗成筛子,该弹药在上个世代的战争中表现很优秀。但随着导弹和制导电磁炮的出现,这种老式的大口径射弹炮很快就被淘汰了。
但为了能更加快速的拦截深暗虫的密集中小型单位集群,弥补残存者舰队对集群单位压制火力不足的问题(伯利克里驱逐舰的大型弹炮合一系统:有我了还不够?),他们将这种炮弹的设计图发給了沉迷于射弹炮的根达亚设计师,希望对方能以此为基础设计一个更大更成熟的榴弹炮
根达亚的爆炸狂们很快给出了答复:6800mm地裂式榴弹炮
在高速输弹机支持下,这个巨炮每分钟能够发射10发专门为其设计的巨型反巡洋舰榴弹。在内部聚变战斗部和瞬间气化剂作用下,反巡洋榴弹可以把数千颗带有聚变装置的***丸和上百块巨型破片以极其恐怖的速度扩散开来,那些大型破片和高爆弹丸在有效范围内每一发都接近于一次巡洋舰级别(甚至更高)的动能炮击,配合聚变战斗部本来的威力,足以将一般的中小型船舰轰成蜂窝的同时再把它们烤到八成熟。而没有命中目标的弹丸将在数秒内自毁,不过大多数的情况是在这些飞离目标的弹丸在自毁前就在核爆的热辐射下气化了,因此这种武器基本不会产生因为流弹带来的不必要的误伤。
为了搭载这种巨炮,亚里士多德级的船体被急剧放大3倍以上……然后顺便塞上了更大和更多的副武器
除了重炮之外,亚里士多德级装备有一对巨型立体炸弹装置作为最后的近防手段。这对巨型emp炸弹的可以瞬间烧毁半径5000公里内构造体的护盾、电子设备以及中小型深暗虫的神经系统。而友军可以通过对自己的护盾进行一些小调整来极大的减轻炸弹的影响,不过对没有护盾的中小型单位来说,这种武器有着致命的威胁,应当尽快归舰或远离亚里士多德级以避免受损
亚里士多德级在残存者分类中是“快速战列舰”不是没有理由的,轻量化的结构和12个巨型推进器让亚里士多德级全速前进时速度甚至可以追的上一些速度一般的巡洋舰,并且可以在这种速度下进行各种机动和炮击。不过相对的也有减速困难的问题,因此除了追击战外似乎很少见到全速前进的亚里士多德级。
为了对反巡洋性能进行测试,舰队和残存者进行了一次实弹演习,由一条亚里士多德级和一个四族巡洋混编队对抗。而结果用某驾驶员被主炮齐射后的感想可以形象的描述:“那条无畏风筝我们不说还用还用弹幕给人洗澡”
所有巡洋舰都巨型跃迁阻断力场拦在了主炮优势射程中,紧接着就劈头盖脸的吃了一轮主炮齐射,由于落地的密集队形,很多倒霉鬼当场就跪了。演习指挥当机立断命令舰队分散冲锋,这确实有效的减少了主炮的造成的威胁,但马上就被密密麻麻的副炮轰成了智障。到最后主脑感觉差不多该收场了,两法全功率立体炸弹先后炸开,直接送走了剩下的十几条船。
另外部分艾玛巡洋驾驶员表示极度不适,因为他们发现了亚里士多德级中间为了等他们专门减了速。
巨大的体型也让亚里士多德级有着优秀的舰载机搭载能力,但亚里士多德级本身缺乏专门的舰载机指挥系统,虽然并非无法指挥无人机作战,但作战效率上远低于列奥尼达级。因此在实际作战时亚里士多德级一般只管起降,作战控制交由同舰队的列奥尼达级进行。
亚里士多德级虽然有无畏的身板,地裂式榴弹炮发射的电磁脉冲弹对护盾系统也能产生足够的威胁。但由于设计问题,地裂式榴弹炮的弹速并不算高。这导致即使发射***,其穿甲能力也难以击穿大多数的旗舰单位的装甲。虽然说多打几轮的话也还是能产生有效伤害的……但效率实在太低。
作为副炮2500mm加农火炮倒是正儿八经的对旗舰火炮,加上重型反舰导弹发射井,面对旗舰倒也不是没有还手之力。就是这大炮打小船,小跑打大船让不少舰长表示有些不太习惯
不过如果真的被旗舰骑脸了亚里士多德级估计会更开心一些。亚里士多德级分叉的舰艏实际上是4个带有登陆口的振动撞角。配合能够向前集中配置的撞角护盾和巨型emp炸弹,全速撞击的亚里士多德级能够瞬间摧毁同级别船舰的护盾,并且把撞角刺入大型目标的舰体内,并依靠海量的舰载无人作战单位和零距离炮击来摧毁目标。而更小一点,比如千米左右的受害者则是会被直接撞角护盾和舰艏撞角直接撞断
进行撞击战术前舰艏机库会降下装甲门将其封闭起来避免机库受损。但舰艏的哪几个双联400mm炮组的运气就没那么好了。除非直接撞断目标,不然这几个炮塔必死无疑。
如果要说亚里士多德级总体来说有什么比较严重的问题,那大概就是武器配置了。该舰大量使
分卷阅读33
用了弹道武器(射弹和电磁),并且所有弹道武器的射速都高于统合部同级水平以便在和中小型集群的交火中获得优势。理论上来说,亚里士多德级较为合理的内部布局和普朗克弹药库并不会让该舰在一般烈度的交火**现弹药匮乏的问题。但根据模拟测试,亚里士多德级在高强度作战中如果一直没法获得弹药补给,那么依旧有发生类问题的可能。
除了弹药储备问题之外另一个问题就是:为了换取高射速,亚里士多德级的自动装弹系统实际上是没有安全限制的(不然怎么可能做到6秒一发6800)。也就是说如果一直以满速运作,这套系统的寿命就会大幅下降,并且需要频繁的进行维护才能维持工作状态。
因此如何正确的调整和分配火力,就成每个亚里士多德级的舰长和炮长们都必须掌握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