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国策》-第117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12架J-13B在距离舰队250千米处发射了数十枚反舰导弹,随后在3500米高度上突破音障,继续向舰队逼近。

        这是什么战术!?

        桥本砻佑没有迟疑,立即按照舰队防空作战条例下达了作战命令。

        不管是战斗机,还是反舰导弹,休想突破第四舰队的防空网!

      第四十五章 折翅

        在某些国家,战斗机导航员由被称为“武器操作员”。

        进入攻击阶段,狄泊清的主要任务就是控制机载雷达等电子设备,为导弹提供制导信息,引导导弹攻击目标。

        “火控雷达锁定目标,20秒后进入末端攻击阶段。”

        “各机注意,准备末端攻击引导,20秒后脱离。”在不用应付敌战斗机、规避敌防空导弹的情况下,梁国翔承担了部分属于狄泊清的工作。

        虽然在训练与对抗演练中多次模拟类似战术,但是实战状态下的狄泊清仍然有点紧张。

        盯着右侧的武器状态显示器,狄泊清以最快的速度将火控雷达截获的目标信息输入火控计算机。在火控计算机的帮助下,攻击目标所需的战术信息将通过战斗机上的火力控制数据链自动传输给前方的反舰导弹。狄泊清要做的,只是在导弹进入末端自主攻击阶段前选择最佳攻击方式。

        虽然C-604反舰导弹能够自动选择最有效的攻击方式,但是计算机的智能化程度远不如经验丰富的飞行员、甚至连蟑螂都比不上,为了提高攻击效率、突破敌防空网、增加命中率,最好由飞行员选择攻击方式。

        为4枚导弹提供引导信息,需要一些时间。

        受火控计算机运算速度、火力控制数据链信息传输速度的限制,即便是最熟练的“武器操作员”也要花15秒的时间才能完成所有工作。

        时间一秒一秒过去,狄泊清的额头上冒出了汗珠。

        机群距离日本第四舰队越来越近,距离危险也越来越近。

        军情局早已证实,日本在去年年底与美国达成协议,取消订购的第三批96枚“标准-3”型“海基战术反导导弹”,为8艘“宙斯盾”防空驱逐舰采购256枚“标准-6”型“增程区域防空导弹”,以增强“九十舰队”的区域防空能力。

        “标准-6”型导弹对大型高空目标的射程达到400千米,对战斗机类中空目标的射程也在200千米以上。

        机群早已进入“标准-6”的拦截范围,日本第四舰队不会坐以待毙。

        狄泊清的担心很快变成现实。在为第四枚反舰导弹设置攻击方式的时候,左侧的战术态势屏幕上出现了告警信号,雷达告警机随即响了起来。

        “我们被火控雷达锁定,日本战舰正在发射防空导弹。”

        “稳住气,尽快完成引导工作。”

        听到梁国翔的话,狄泊清长吸了口气,将引导模式转为手动操作。

        “引导工作完成,可以脱离。”

        “各机报告情况,准备规避防空导弹。”

        此时,其他战机的导航员也向飞行员发出警告,并且陆续完成了导弹的引导工作。

        “跟随长机机动!”

        在梁国翔的率领下,12架J-13B型战斗机迅速俯冲转向。

        规避舰载区域防空导弹的最佳办法就是在导弹进入末端自导前离开战舰防空雷达的探测区域,借助地球曲率的掩护,从超低空离开战场。

        与所有远程防空导弹一样,“标准-6”采用复合制导模式。

        进入末端自导前,“标准-6”只能依靠自身的惯性导航系统、或者防空雷达提供的制导指令飞向目标所在空域。距离目标20到40千米时,导弹上的火控雷达按照预设指令、或者战舰提供的指令启动,自动搜索与跟踪目标,引导导弹击中目标。

        因为导弹的速度比战机快得多、所能承受的最大过载在战机的3倍以上,且“标准-6”采用“高弹道俯冲攻击模式”,即发射后首先上升到2万米以上的高空,减小飞行阻力、提高射程,最后以俯冲方式攻击空中目标,所以要想避开“标准-6”,必须在导弹进入末端自导前脱离。

        在以往的训练中,试验飞行部队多次与防空兵进行类似对抗演练。

        梁国翔知道,日本第四舰队不是美国航母战斗群,刚刚发射的数十枚“标准-6”全都打了水漂。

        如果他们攻击的是美国航母战斗群,梁国翔就不会如此乐观。

        作为美国海军最先进的“区域防空导弹”,“标准-6”最出色的性能不是达到400千米的射程,而是建立在“网络战术平台”上的先进引导模式。

        研制“标准-6”的时候,美军就考虑到战舰防空雷达探测低空目标时的性能局限。

        为了提高对低空目标、特别是包括反舰导弹在内的巡航导弹的拦截能力,“标准-6”不但能够由发射舰,还能由配有相关设备的其他战舰、乃至预警机引导,从而具备了拦截视距外超低空目标的作战能力。

        几年前,美军就在试验中用“标准-6”成功拦截了120千米外的超低空目标。

        随后,美国海军按照“网络战术平台”的标准对所有防空巡洋舰与防空驱逐舰进行现代化改进,配备“标准-6”型导弹。

        刚刚完成“战区导弹防御能力”升级的日本防空驱逐舰还不具备网络协同作战能力。

        抓着剧烈抖动的操纵杆,梁国翔不免感到庆幸。

        高度表读数变成550的时候,嗡嗡着响的雷达告警机安静了下来。

        二十四名飞行员同时松了口气。

        “梁哥,第二梯队即将到达。”狄泊清也在此时收到了预警机发来的战术信息。

        负责第二轮攻击的24架FBC-1型战斗机已经到达战场上空,正在前往导弹发射点。

        “明白,各机注意。”梁国翔迅速扫了眼屏幕上的数据,“高度250、速度1050、航向转到75,空战编队,准备掩护第二梯队。”

        12架J-13B分散编成4个“品”字形小队,转为向东偏北方向飞行。

        狄泊清也迅速转换了机载雷达的工作模式。现在不用“理会”日本第四舰队,反舰导弹将自主完成攻击行动。必须尽快找到那批日本战斗机,使第二梯队的24架FBC-1能在不受威胁的情况下完成攻击行动。

        航向刚刚调转过来,雷达屏幕上就出现了几十个亮点。

        狄泊清暗暗一惊,没等他反应过来,雷达告警机再次尖叫起来。

        “导弹攻击,梁哥,快规避!”

        梁国翔猛的反应过来,迅速推下油门,同时压下操纵杆。“干扰弹准备,欺骗诱饵准备。”

        不用搭档吩咐,狄泊清就打开了干扰弹与欺骗诱饵的开关,做好发射准备。

        另外11架J-13B的飞行员也做出了同样的选择,在俯冲的同时准备释放干扰弹与欺骗诱饵。

        攻击机群的不是防空导弹,而是日本战斗机发射的中程空对空导弹。

        日本战斗机肯定在预警机的引导下逼近J-13B机群,以“先发射后引导”方式发动攻击。

        警报声的频率迅速提高,表示导弹已经进入自导攻击阶段,导弹上的火控雷达锁定了目标。

        留给梁国翔等人的时间只剩最后十几秒了。

        “梁哥,一点钟方向。”

        机群右前方,几十枚导弹凌空砸来。

        梁国翔没有开口,迅速拉起操纵杆,同时踩下右侧的方向舵。J-13B战机鱼跃而起,在空中翻转了180度。狄泊清心领神会,在战机即将到达最高点时,摁下了干扰弹与欺骗诱饵的发射开关。

        随着数十枚雷达干扰弹在战机身后炸开,挂在J-13B左侧翼尖上的欺骗诱饵也弹了出去,高速旋转时洒出大量含有金属粉末的气溶胶,在空中形成了一团与J-13B大小相当的电子干扰云。

        J-13B战机迅速转向俯冲,避开了电子干扰云。

        采取同样规避战术的还有朱荣辉等5名飞行员。因为导弹袭击来得非常突然,所以梁国翔来不及下达战术命令,只能由各机飞行员自主选择规避战术。

        飞行员在瞬间做出的本能反应决定了生与死。

        专门为J-13B研制的欺骗诱饵产生了非常好的效果,电子干扰云具有与J-13B类似的电磁反射特征。即便日本战斗机发射的中程空对空导弹采用了更加先进的制导技术,能够在雷达干扰弹制造出的复杂电磁环境下准确识别战机,也无法分辨两个电磁反射特征类似的“目标”。因为电子干扰云距离导弹更近,所以对导弹更有“吸引力”。

        电光石火间,6架投放了欺骗诱饵的J-13B摆脱了导弹。

        另外6架J-13B则没有这么幸运,2架被3枚导弹击中,3架避开了第一枚导弹被后面2枚导弹击中,最后1架避开了2枚导弹,在俯冲时被第三枚导弹击中。

        看到坠向海面的战机残骸,梁国翔咬紧了牙关。

        “只有8名兄弟跳伞。”狄泊清的语气很悲痛,“干他娘的,梁哥,我们要给阵亡的弟兄报仇。”

        “向后方报告跳伞飞行员的准确地点,呼叫搜救力量。”梁国翔没有失去分寸,“老朱,还在吗?”

        “在,就在你后面。”朱荣辉语气不但悲痛,还很愤怒。

        “准备与敌战斗机交战。”梁国翔迅速检查了一遍机载武器,“干他娘的,不给【创建和谐家园】一点颜色看看,他们还以为我是病猫。”

        “没问题,我们跟在你后面。”杨晋杰替搭档回了话。

        “各机注意,对空搜索模式,跟随长机行动,准备发射拦截导弹。”

        6架J-13B在超低空完成转向后,以最大推力升入蓝天。

        不管有没有兄弟阵亡,梁国翔都不会放过日本战斗机,因为他们的任务还没完成,担负第二轮攻击任务的24架FBC-1即将到达!

      第四十六章 突防

        战斗打响,最受关注的不是空战,而是即将遭受灭顶之灾的日本第四舰队。

        收到6架J-13B被击落的消息后,项铤辉立即让海军航空兵的水上巡逻机前往飞行员跳伞海域,随即又一言不发的看着中央的大屏幕。

        能否歼灭日本第四舰队,得看第一轮攻击是否能够收到理想效果。

        48枚C-604型反舰导弹绝对不是吃素的。

        这种去年年底定型量产的重型超音速反舰导弹不但是共和国手中的“利器”,还是为对付美国海军航母战斗群“量身定做”的。与前一代C-603反舰导弹相比,采用“火箭冲压一体式”冲压发动机的C-604不但拥有更远的射程与更快的速度,还能携带威力更大的战斗部与更多的制导设备。

        C-604的最大特色就是强大的自主攻击能力。

        要想对付由舰载战斗机、区域防空导弹、点防空导弹与末段拦截系统组成的美国航母战斗群防空网,保证载机的安全,除了让载机在尽量远的距离上发射导弹之外,反舰导弹必须具备强大的突防能力。

        不管是提高飞行速度,还是降低飞行高度,都只能有限提高导弹的突防能力。

        通过采用多种制导模式提高导弹的抗干扰能力,设置多种攻击方式增加导弹的突防手段,才能有效提高导弹的突防能力。

        C-604反舰导弹具有主动雷达、被动雷达与红外/紫外双波段成相三种自主制导模式。

        在定型前的试射中,C-604反舰导弹的制导系统经受了最严酷的考验,在极端复杂的电磁环境下成功发现锁定目标,并且摧毁了目标。

        C-604反舰导弹有两种攻击方式,一是高空俯冲攻击,二是掠海攻击。

        高空俯冲攻击的速度更快,末段弹道极为陡峭,加大了敌防空导弹的拦截难度。掠海攻击飞行高度低,更加隐蔽,缩短了敌防空系统的拦截时间。

        实战对抗证明,将两种攻击手段结合起来使用,才能达到最理想效果。

        为了增强打击能力,C-604反舰导弹配备了多种战斗部。

        除了对付航母的穿甲战斗部、对付巡洋舰与驱逐舰等大型战舰的半穿甲战斗部、对付固定目标的高爆战斗部之外,C-604反舰导弹还有两种特殊战斗部,一是在反舰导弹上很少使用的子母战斗部,二是专门对付电子设备的电磁干扰战斗部。

        这两种战斗部能在攻击海面战舰时发挥什么作用,海航试验部队的飞行员最清楚。

        作为试验部队司令官,项铤辉非常清楚接下来要发生的事情。

        在12架J-13B战斗机发射的48枚C-604反舰导弹中,12枚配备子母战斗部,12枚配备电磁干扰战斗部,另外24枚全部配备半穿甲战斗部。

        随着反舰导弹进入舰队防空系统的拦截范围,桥本砻佑也觉察到了即将到来的灾难。

        拦截战斗机机群的行动失败后,“金刚”号与“爱宕”号防空驱逐舰立即转为反导拦截状态,依靠预警机提供的目标信息,两艘驱逐舰在导弹进入“宙斯盾”雷达探测范围前就各自发射了24枚“标准-6”型防空导弹。

        受火控通道数量限制,两艘防空驱逐舰最多只能引导24枚导弹拦截12个空中目标。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1/28 19:2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