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抗日战争期间,苏联给予中国大量的物资和人力援助,斯大林还派志愿航空队来华直接参加对日作战,中国空中英雄和苏联飞行员并肩歼灭日机。图为中苏飞行员在汉口机场合影。
越是这样,他对日本人就越加痛恨,如果来中国前他对日本空军、尤其是一支强大的空军还有一丝同行相敬的感觉的话,那么今天他会对这种感觉感到可笑。当空【创建和谐家园】报白天黑夜不停地尖叫时,他暴躁、愤怒,他就要跳着脚地骂:“日本空军是什么军人?他们纯粹是一群魔鬼。他们为什么不正经地在战场上作战?他们为什么要频繁不断袭击、骚扰一座和平城市:让人们白天黑夜钻地洞、睡郊外?他们为什么要对路上逃难的平民和地里劳作的农民轰炸扫射?真是愚蠢、野蛮,一群懦夫。总有一天我要把这些魔鬼一个个都送入地狱。”库里申科爱动情、爱冲动,每当这时,谁也别想把他拉进防空掩体。
平时,他却十分沉静,沉静得话都不多说一句,走路都低着头。他有着太多的心事。刚到中国那阵子,满耳听到的都是对中国空军的赞誉,为此他欣喜过。可他是专家,对一支空军,对飞机装备、对空中战术无不精通,任何纰漏都逃不过他的眼睛。虽然中国空军总部给他提供的资料上罗列着相当数量的作战飞机,但他很快便发现一个秘密,中国的战机几乎很少从航空委员会那厚厚的登记簿删除掉,即使早已负伤、破损而被淘汰掉。中国究竟有多少飞机能投入天空,能参加空战,他不得而知,中国空军的高级将领似乎也不清楚,这惊得他目瞪口呆。
训练场上,他对中国的小伙子们够凶的了。他盼的是这些东方的小伙子能早日掌握“达萨”轰炸机,能早日把炸弹准确地投入日本人中去。他不忍再看到日本飞机疯狂地屠杀中国人、蹂躏中国的土地。他对这里的人民,对这里一草一木,都有着故乡、亲人一般的情怀。
他对中国空军小伙子们是满意的,他们对他的严厉训斥从无异议。从他们身上,他看到了中国人的智慧、胆量和不屈,这尤其令他满意,甚至赞叹,可中国空军的上层却令他失望。先期参战的驱逐机同僚曾向他提起过中国空军指挥上的混乱。有时飞机刚飞到一半,一道命令下来,又不得不掉头回返。各机场麻痹大意,警报不灵常让日本人钻空子,造成惨重损失。起初他还怀疑,他不相信一支计划、管理不周,指挥混乱的空军能打胜仗?可他渐渐地有些开窍了,顽疾确实存在,中国空军的“大脑”出现障碍。所以还能取胜,全仗着四肢苦苦撑持,全仗着空中飞将们技术高超,作战拼命。现在他明白了,为什么中国战机更多地丧命在地面机场,而不是空中,这使他尤为痛心。中国空军原本应该打得更漂亮!这些棒小伙走遍世界,也是一流的!身为大队长,一种职责使他感到:今后作战决不能再这样了。不管是自己的弟兄们,还是中国飞行员,只要跟着他作战,他就不能看着他们作无谓的牺牲,他不想让可爱的青年和金贵的飞机去填那深不见底的黑洞。
8月初,教练中国飞行员适应新机种的工作已全部结束,库里申科终于领来了轰炸任务。长期的教练工作,耗去了他的精力,他的眼窝深陷下去,一脸的青灰色中难见血色。可一坐进机舱,他的两眼便放出了光芒。他将积蓄已久的恨终于泻向日军停满战机的机坪,泻向敌军战舰,泻向日军地面阵地、炮群。准确的炸点、腾起的烟火,让他感到淋漓畅快,好一番兴奋。也真神了,每次出击任务,他的“达萨”机群总能满载胜利,全部返回。有一阵子,他快活得像孩子,咯咯笑个不停。
前线战事更紧了。前线部队要求空军支援的报告雪片般地飞到军委会,飞到航空委员会。库里申科大队没日没夜地起飞、降落,再起飞。他更加消瘦了,颧骨暴突,两眼罩满血丝,平日梳理得整整齐齐的黑发早已成了一团乱草。他已经有两天没回过住所了。困了,有时就坐在机内靠椅上打个盹儿,吃饭也在机旁。他就像一根上满弦的发条,不停歇地运转着。
8月13日夜,满天星斗,大地一片静寂。库里申科摇晃着站起身,伸展了一下疲乏的四肢,叫醒队员,奔向机场。借着月光,他亲自率领手下的弟兄们忙活起来,出仓挂弹,检查战机,开车加油,一切都得他们自己动手。当东方晨曦微露,大地还是一片青灰色时,一架架“达萨”轰炸机已在一片轰鸣中升上了天空。
库里申科又像往常一样,拉开舱盖,回首冲机械师和地面人员露出会心的一笑,留下了最后一句话:“再见,同志们,好消息就会来的”。
但就在这一天,一直相伴的幸运女神残酷地离他而去。下午,惊人的消息传到武汉,库里申科座机坠入四川万县东南的长江中,库里申科阵亡!
苏联志愿航空队之一部,左一为库里申科大队长
1939年8月15日,库里申科大队长率重轰炸机大队袭击日占汉口机场,不料座机的左发动机被击中。他单发飞行返航,途经万县上空时,飞机失去平衡坠落长江,以身殉职。
原来,库里申科大队还未到达指定轰炸区,就与一队日军战机在空中遭遇。清一色轰炸机的库里申科大队要躲已经来不及了。他一声令下,率全大队冲入敌阵;实指望能杀开一条血路。作为领队长机,他的座机一进入交战就受到日军的重点围攻。三架梅式战斗机像甩不掉的魔鬼一般,紧紧地缠住了他。库里申科一面沉着地指挥全队作战,一面灵巧地躲闪着对手的攻击,同时还在不断地选择捕杀对手的位置。射击手配合默契,一梭子弹,先把身后3架扑在最前面的一架梅式机打得翻滚下去。梅式机落下的空缺,同时也把庞大的“达萨”机翼暴露给对手。库里申科未及做出反应,两架梅式驻逐机便同时喷吐出凶狠的火舌。
座机中弹了,库里申科扭头发现左发动机已慢慢地在减速,飞机也在天空摇摆起来。他急忙就势左转。冷静地摆脱了敌机。再稳住机身,飞机经过一阵剧烈颠簸后摆脱了重围,向西飞去。
短时间的平稳后,飞机又开始不停地倾斜起来,机身下,一片片青山,田地闪乎不定,有时甚至飞到头顶上方,库里申科以单发动机艰难地控制着机体,搜寻着地面机场。进入四川万县后,飞机终于再难支撑了:他咬着牙,驾机一点点地挪向地面上一条闪光的银链。他心里清楚,在那里,飞机起码可以保持完整。他实在舍不得这架为他屡立战功的银鹰。飞机倾斜着、呼啸着,一头扑进了滔滔不绝的长江……
轰炸手得救了,射击手也安然脱险。一个月后,一架完整的“达萨”机也被从长江中打捞上来。但库里申科大队长却再没有从滚滚奔流的江水中探出头来。
中国天空,又一颗明星陨落了。库里申科把自己的青春、热血,洒在了灾难深重的中国大地上。把自己年轻的生命,融入了中国的江河,融入了华夏古国多情的怀抱。他来得匆忙、去得更显匆匆。8月13日这一天,他还不满30岁。
战争硝烟中,库里申科用鲜血把中苏友谊的彩虹浸染得绚丽夺目。其实这彩虹上,浸透的又何止他一人的热血。据统计,仅从1937年到1939年这两年间,就有100多名苏联空军志愿人员血洒长空,为扫除黑暗献出了生命。当时身为武汉官方国民政府军委会政治部主管宣传厅长的郭沫若曾这样评价苏联飞行员:“他们生活艰苦,遵守纪律。吃、睡在银鹰下,即使星期天和节假日也不离开机场……很少有人知道,在抗战初期,苏联空军志愿人员为我们做出多大的贡献,特别是在武汉保卫战期间,他们不惜用生命保卫着我们的土地。”
几年后,当美国“飞虎队”来中国参战时,他们是那样地受人瞩目,那样地骄横、盛气凌人。每每如此,曾在苏联空军身边工作过的人们就更加怀念他们,尊敬他们。艰苦卓绝的抗战胜利时,历史选择了美国人成了最后的英雄。但历史也没有忘记,最艰难的时刻,是苏联人在同我们并肩战斗,抗击着气焰冲天的倭寇强敌。
中国人不会忘记,全面抗战最初两年,在整个世界一片绥靖逆流中,是苏联供给了中国大笔大笔的贷款和军用物资,仅飞机一项就达千余架。而且还向中国派来了大批军事顾问和优秀的飞行员,其中甚至包括西班牙内战中曾击落【创建和谐家园】20余架战机而被西方敬畏地称为“红魔鬼”的赫赫有名的空中王牌雷恰戈夫。这些勇士们没有辱没使命,他们不仅把一批批中国飞行员变成了优秀的空中骑士,而且还亲自参战,创造出一系列辉煌的战绩。
1938年2月23日,苏联空军志愿队远征台北松山机场,炸毁日机18架。
1938年2月25日,苏中空军联手激战南昌上空,击落敌机8架。
2月18日、4月29日、5月31日武汉三次大空战,中、苏空军合计击落日机47架。
5月19日,苏联空军配合中国空军远征日本,飞遍九州,撒下数十万张“政治炸弹”。
6月,苏联空军数十次出动,轰炸长江日舰,共毁伤敌舰十数艘。
以上仅为有据可查的几项主要战绩,囿于篇幅,不可能尽数罗列。但从中国天空、江河中消失的200余架日机、数十艘舰船,却给苏联志愿空军在中国抗战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他们是抗战的功臣,他们也是中国人民的朋友。
中国人是不会忘记朋友的,尤其是危难之际伸手相助的朋友!
●海军,沉重的翅膀难腾飞
1937年7月,中日全面战争爆发的消息传向了世界。当时,正在英国伦敦参加英王加冕大典的中国使团副团长、中国海军部长陈绍宽上将闻讯后,中止了对英国美军的考察,急电蒋介石,请求回国参加抗战。请求电很快得到回复,陈绍宽略整行装,便登上了飞返中国的专机。
海军部长、海军总司令陈绍宽
陈绍宽,字厚甫,1889年生,福建省闽侯县人,17岁考进南京江南水师学堂驾驶专业。1928年任国民政府海军署署长。1929年 6月任海军部次长,1932年任海军部长。1937年7月,他从国外回国指挥海军投入备战。8月亲临江阴指挥,一夜间建立举世闻名的江阴封锁线,以后他指挥海军官兵坚持抗战,持久胜敌,先后参加上海、武汉等地会战。
临行前,几位昔日的英国海军同僚相约前来为他送行。20年前,陈绍宽作为北洋政府的海军代表,随英国海军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与英国海军界一些人士在战火中结下了私谊。今日战火在东方爆发,号称世界第一海军大国的英国无法参加,但他们对疯狂扩张海军的日本深为厌恶,对中国的抵抗充满同情。
“陈,中国军队不能没有海军。以你的经验和智慧,中国海军是会有所作为的。愿我们能在今后的胜利中欢聚。”
“中国海军弱小,不可与日本人硬拼。内河作战也许你们行……”
“今后中国海军的发展,我们愿鼎力相助,欢迎你把那些像你一样肯吃苦而富有使命感的海军送到英国来培训。”
热情的言语、美好的祝福令他感动,却无法令他激动。他了解自己的海军,更了解那个比中国海军不知强大多少倍的日本海军。
日本海军自1905年大胜俄国海军后、一跃而为太平洋上的海军大国。四面环海的日本,对海军的发展格外青睐。第一次世界大战,日本从中渔利,海军实力迅速增长,当时甚至引起了英、美海军霸主的恐惧。1922年华盛顿裁军会议上,英、美联手作梗,通过了美英日德意海军比例限额,按5:5:3:15:15的比例限定5国海军吨位。弹丸小国日本成了仅次于英、美的世界第三海军大国。谁知日本海军的胃口并不是要坐第3把交椅,而是千方百计要坐到首位。签字代表回到东京后,立刻被骂为日本国贼,险些丧命于一些力主扩军的军国主义暴徒之手。
但字已签了,日本就必须守约。之后,日本海军在限制吨位的同时,努力在战舰性能上下功夫,始终瞄着英美海军不放。至1936年,在屡次三番要求英美调整吨位限制方案失败后,日本公然退出了华盛顿条约。日本海军的发展从此进入无限制时代,海军力量很快便急剧扩张起来。
1937年中日全面战争爆发时,日本海军经过一年冲刺,实力已接近英美海军。据战后日方自己公布:“1937年6月调查,日本海军已拥有285艘舰艇。主力舰为10艘战列舰、4艘【创建和谐家园】、12艘重洋舰、13艘轻巡洋舰、70艘驱逐舰、44艘潜艇、2艘水上飞机母舰、5艘潜水母舰等,总吨位达115万3000余吨。此外,还有包括2艘航母、2艘战列舰的37艘舰艇正在建造中。如此庞大的海军既令各国海军恐惧,又令他们羡慕。
陈绍宽身为中国海军元老,对日本海军了如指掌,他是既羡慕,又嫉妒,中国是一个有万里海岸线的大国,海军原也应该如此,但应该的事并未成为现实。
飞机在云层中平稳地飞行着。窗外,茫茫云海纯得令他有一种超脱凡尘的虚幻感。茫茫人世,一切本该靠自己,但当时的中国却没能使自己富强起来、壮大起来,他的海军,也因此一直在似有似无的困境中苦苦挣扎。
满清末年,西方列强的舰炮震醒了大清帝国,海军终于有了自己的衙门。甲午战争前,朝野有识之士终于看清了抵御中国的大患——日本,海军将首当其冲。建造造船厂、花大把大把的银子自西方购买战舰,清帝国的海军梦终于渐渐步入现实。但一场甲午大海战不仅使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更打碎了刚刚兴起的海军梦。从此,中国海军一蹶不振,日渐衰颓。
及至1937年大战爆发,中国海军舰船吨位不足6万吨,吨位最大者不过3000吨,最小者仅三五百吨,且舰船陈旧过时。中国海军较40年前的北洋水师,装备未见改善。更要命的是,就这么点儿可怜的海军还处在四分五裂、各自为政的状态。以这种弱小的海军抗击超过自己20倍之上的日本海军,胜败早在注定中。但无论胜败,陈绍宽都欲使海军在这场民族之战中发挥最大效力。
长江江面上云集的日军舰艇
战端刚开,日本海军就掌握了制海权,就连中国的内河长江,日本军舰也可以随意游弋。
回到南京,陈绍宽便率海军投入统帅部全面备战中。7月底,日本大使馆武官来到海军部,威胁陈绍宽说:“如果中国海军保持中立,则日本海军可以不攻击中国舰只;相反,如果违反严守中立的状态,那么中国海军将受到毁灭性打击。”
日本武官的话触到了陈绍宽的痛处。6年前“一·二八”淞沪抗战时,19路军与日本人大战虹口,陈绍宽原准备拼尽热血,助陆上弟兄们一把。国家养兵千日,此时不战更待何时?但蒋介石却给海军发来电文:“保持镇静,听候命令。”可参战的命令直到仗打完也没传来。
海军见死不救,任日军舰炮攻击中国军队,19路军不干了,中国人不干了。全国各界纷纷把攻击矛头指向了陈绍宽,更有甚者,在4月召开的国难会上,【创建和谐家园】高层人士丁默邨、李根源等42人提出临时紧急动议,要求取消海军部,罢免海军高级官员,以谢国人。陈绍宽伸了伸脖子,还是艰难地咽下了这口恶气。
今天,日本人追上门来还想再讨便宜,陈绍宽旧账老账一起算,当下硬碰硬地把日本人的威胁顶了回去。
8月9日,上海“虹桥机场事件”,使蒋介石清楚地看出日军发动上海战役的企图。老蒋这回是想通了,反正是一打,与其坐等挨打;还不如先下手为强。当天,他急令陆军第87、88师增援上海,并封锁黄浦江;同时指示陈绍宽迅速将军舰和征用的轮船开往江阴水道,构筑阻塞封锁线,乘机堵死已驰入长江内河的日本海军第11战队的10余艘战舰。不料这一计划被参加会议的行政院秘书、汉奸黄浚泄露给日本特务机关。中国海军在未获命令的情况下,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日舰仓皇逃出了长江。
中国海军丧失了先发制敌的有利战机。
8月11日,海军部接到封锁江阴水道的命令。
当晚,陈绍宽登上了“宁海”号巡洋舰,率第一舰队主力舰“平海”、“宁海”、“海容”、“海筹”、“应瑞”、“逸仙”等舰艇驰赴江阴。与此同时,江阴下游的江面上,炮声隆隆,火光翻腾;“绥宁”、“威宁”号炮艇奉命一路西上,一边将身后的水道航标逐一轰毁。中国海军既然无力与日军决战,还不如索性让长江从作战图上消失。
8月12日,陈绍宽率部抵达江阴,开始了令海军痛心无比的沉船封江行动。20艘被征用的商船以及“通济”、“大同”等8艘老式军舰,在拆除舰炮后,随着陈绍宽一声令下,逐一沉入江阴水道。
望着渐渐下沉的战舰,“通济”舰舰长严寿华双眼涌出了滚滚热泪。
陈绍宽理解他,理解一个老海军失去战舰的痛心。8月7日,陈绍宽在海军部召见严寿华时,指着地图说:“目前局势万分紧张。为了阻止日寇打开我长江东门——江阴,溯江西上,配合其驻扎在长江流域的浅水炮艇部队和武装侨民等进攻汉口、南京,最高国防会已批准我部计划:集海军全部为一个集团,封锁江阴航道,配合陆上友军拱卫南京,保卫我长江运输线。”
说着,陈绍宽自己已先悲伤起来:“‘通济’训练舰是我海军将才的摇篮,多少人都是迈过它才走上一艘艘战舰的。但今日,它不得不由我们把它沉入江底。”
严寿华的双跟这时已浸满泪水,陈绍宽上前一步,紧紧握住他的手鼓励道:“老严,一定要相信未来,相信将来抗战的胜利。那时我们将建立新的海军、新的战舰。”
“通济”舰沉没了。江阴封锁线初步形成。陈绍宽没有停留,立刻赶驻“平海”舰,指挥中央舰队警戒在封锁线上。这之后,为弥补江水冲击而形成的空隙,海军当局又加固了封锁线。责成沿江的江苏、浙江、安徽、湖北等地,征集民船180多艘,盛运巨石3000多立方,碎石6500百多担,以充填沉船空隙。被征集的民工看着依此为生的船只连同石头一起沉进江底,捶胸顿足,呼天号地,有的回乡无门,不得不投水自尽。
为构筑江阴封锁线,中国海军及沿江百姓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奉献。
中国海军背负着沉重的翅膀将何以腾飞?更何况这翅膀未战已先折断几分。
没有空军的海军就不是一支完整的海军。中国海军未战已失却主动,置身于被动挨打的死地。但责任在谁呢?战争发起前的几年间,有谁能理会他们的大声疾呼!但今日,整个战场上似乎都听到了他们悲壮的吼声。
●江阴海空大血战
江阴是一块鱼骨,一块卡在日本海军喉管中的硬骨。
“3个月【创建和谐家园】”,东京的将军们似乎没有意识到中国军队的存在。东京的海军决策者更是视中国海军为“零”。
海军第一舰队司令陈季良
陈季良,福建人,毕业于江南水师学堂,历任枪炮官、舰长等职。抗战爆发时担任海军部次长兼第1舰队司令。战前,他即下定宁愿“鱼腹葬身”也要与日寇誓拼到底的决心。
当侵华日军企图水陆并进、威逼京城时,不但在陆上遇到了顽强的抵抗,长江也远没有他们想象得那么风平浪静、一帆风顺。
江阴遏住了日本海军第3舰队强大的编队。
江阴封锁区建成后,负责指挥防守的是海军部次长、第一舰队司令陈季良中将。走马上任后,陈中将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是:“陆上战场,人人要有马革裹尸的雄心;海上战场,人人要有鱼腹葬身的壮志。连我在内,大家都作好献身报国的准备。”
陈季良说到做到。一个多月的海空大战中,陈季良总是岿然立于“平海”旗舰的甲板上,任凭周围弹火纷飞,水柱掀腾,在他左右的官兵中弹伤亡,血浆溅到他的身上,他仍岿然不动,沉着指挥,绝不退避。
江阴中国海军浴血死守、绝不退缩,使日军第3舰队大为震惊。第3舰队为此疯狂叫嚣:“必须对中国海军加以惩罚报复,要突破江阴封锁区,必须首先摧毁中国防守舰队。”
随后,日本海军增派舰只70多艘、飞机300多架和战斗人员10多万人来华,加紧进行沪宁全线的攻势,以图拔掉江阴封锁区的障碍。
9月22日上午,日海军联合航空队的首批攻击机和战斗机30多架,携带重型炸弹,窜入江阴,打响了空前壮烈的海空大战。当敌机出现在防守区上空时,中国海军各舰按预定的火力分配部署,沉着应战,以高射炮、重机枪迎头痛击。为首的一架敌机当即被击中,曳着一股浓烟栽入江中。敌机以我“平海”旗舰为其第一重点轰炸目标。先从三面环攻,但因我高炮火力威胁,敌高空投弹难以命中,遂改用集中一侧进攻的战法,向左舷投下大量炸弹,击中舰身中后部,舰体遭到破坏。这一天进攻“平海”的敌机先后4批,第1批最多有30架以上,4批共有80架次以上。同时“平海”的姊妹舰“宁海”也是敌之重点轰炸目标,对它进攻的4批敌机,至少有70架次以上。敌机对这两舰投弹不下300枚,江面上,腾起的水柱有如树林一般。两舰官兵以所有对空高射火力殊死抵抗,敌机没能扩大战果,乃向其他各舰乱扔一阵炸弹而退。
中国海军“平海”号轻巡洋舰
仿“宁海”的姐妹舰“平海”号,由日本提供零部件,设计图与“宁海”同样,并聘原“宁海”舰的造船主任神保总南担任江南造船厂的技术总工程师负责监造。“平海”号在1937年8月23日的江阴海战中,遭日海军航空兵袭击,在战斗中击落日机4架,其中两架机体碎片竟落于瞭望台上。激战中敌弹3枚炸穿机舱、弹药库,江水涌入,官兵们争先恐后跳入水中堵塞漏洞,抢护炮弹,终因舰身遍体鳞伤,舰体向左侧倾45度,吐着浓烟,搁沉于十二圩浅滩。
当晚,陈季良召集舰长会议,为了表示鏖战到底的决心,他下令:“平海”旗舰绝不能因为避免被敌作为重点轰炸目标而降下桅顶的司令旗;各舰也不能为了机动,而向黄山和天生港之间的上游驶去。会后,各舰趁夜修理损坏,救护死伤,整顿部署,准备再接再厉,抵抗到底。
“逸仙”号轻巡洋舰舰长陈秉清
9月23日,日军飞机倾巢出动,向江阴扑来。72架飞机分成两批,向中国军舰发动空前猛烈的轰炸。下午2时,日军先以9架舰载攻击机和3架舰载战斗机攻击江阴炮台,吸引要塞火力,另以29架舰载轰炸机专攻“宁海”舰。一开始,日机即以俯冲轰炸的战术团团围住“宁海”舰。“宁海”舰官兵拼死抵抗,大小火炮一齐开火,转眼间即将两架日机击落,但“宁海”也同时被炸弹击中,锚链舱、弹药舱等被弹片击穿,江水滚滚涌入。舰长陈宏泰一面指挥全舰官兵组织抢堵,一面指挥战斗,又将两架飞机击落。但军舰再度中弹,舰首下沉,速度大减。下午3时30分,敌机又一次蜂拥而至,炸弹如雨点般落在“宁海”周围。陈宏泰见形势险恶,下令“宁海”舰转舵向上游驶去。日机紧追不放,向因中弹而运动不灵的“宁海”投下炸弹。“宁海”舰鱼雷发射管、瞭望台、海图室、飞机棚、四挺高射机枪均被炸毁,机【创建和谐家园】伤亡过半,战斗力锐减。军舰驶入六圩港,又遭3架日机攻击,“宁海”舰终因负伤过重而沉没。
日机对昨天已负伤的中国旗舰“平海”号尤为注意,从一开始即猛烈攻击该舰。由于战舰负伤,加之经昨天激战,弹药消耗很大,防空火力大减。日机乘机疯狂攻击,“平海”舰中弹累累,被迫用“之”字形航行来躲避炸弹。日机则紧迫不舍,发起了最后的攻击。几颗炸弹击中了行动迟缓的“平海”舰舰尾,江水涌入舰舱,战舰倾斜20度。炮手从弹药舱中将所有炮弹抢救出来,全力反击,击退了日机的进攻。但这时军舰已无法驾驶,遂向江岸抢滩搁浅。官兵连夜将舰炮和重要仪器拆下,运往南京。数日后,日机再次攻击,终将“平海”炸毁。
“平海”舰沉没后,陈季良移到“逸仙”舰指挥。9月25日,日机再度出动,集中力量攻击“逸仙”舰。“逸仙”舰一面反击,一面以“之”形运动躲避炸弹。经过一小时激战,“逸仙”舰中弹负伤,机舱被毁,船体倾斜,官兵伤亡11人,终被敌机炸沉。
“逸仙”舰遭敌机轰炸的消息传到南京后,陈绍宽急令“建康”号驱逐舰前去救援。同时命令第2舰队司令曾以鼎率“楚有”舰前往江阴,接替陈季良指挥作战。“建康”舰驶到龙稍港江面时,遭到11架敌机的空袭,中弹下沉,伤亡官兵11人。曾以鼎率“楚有”舰接防后,于28日遭到大队日机的轰炸,“楚有”舰虽奋力反击,终被炸成重伤,伤亡官兵18人。曾以鼎下令驶抵六圩港外抢修,但日机不断前来轰炸,终于在10月2日将“楚有”舰炸沉。从此,江阴中国舰艇主力丧失殆尽,而日机仍每天出动,向江阴江面其他舰艇袭击。
中国海军“宁海”号轻巡洋舰
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夕,【创建和谐家园】海军部长陈绍宽委派军械处长李世甲为监造官,向日本兵库县播磨造船所订造一艘轻巡洋舰“宁海”号。1937年8月23日在江阴海战中,遭日海军航空兵袭击,失去战斗力,舰长不得不下令驶往上游,当它挣扎着航行到六圩港口时,江水漫过甲板,淹没了舰尾。
10月间,先后将“青天”测量舰,“湖鹏”、“湖鹗”鱼雷艇、“绥宁”、“江宁”炮艇等炸沉。10月10日,在“九·二二”战斗中负伤的“应瑞”舰奉命赴采石矶拆卸炮械。10月25日,7架日机向“应瑞”发动攻击,将该舰炸沉,官兵伤亡78名,为各舰官兵伤亡最多的一次。
江阴抗战是中国海军史士最壮烈、最辉煌的一页。在“九·二二”、“九·二三”两天激战中,仅“平”、“宁”两舰消耗的高射炮弹约1300多发,高射机枪弹1万余发,击落敌机二十多架。在江阴要塞观战的德国顾问感慨道:“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我所亲眼看到的最激烈的海空战。”日军战后也不得不承认,中国海军尽其全力,对日本航空兵英勇作战,使日军轰炸效果很不理想。
蒋介石获悉海军江阴抗战的战报后,于9月29日“条谕”军委会第一部奖勉海军将士。9月30日第一部向海军部颁布蒋介石的奖勉:“此次暴日肆意侵略,犯我领土,各地遍受荼毒,我海军将士同仇敌忾,该部部长及次长督率官兵;不惜牺牲一切为国奋斗,此来苦心焦思,筹划江防,拱卫京城,关系甚钜;并且愿拆除舰炮,巩固江岸防务;此种破釜沉舟之决心,殊为可贵。近来江阴附近敌机肆行轰炸,致伤亡我海军将士多名,尤所轸念,仰该部长转饬所属知照,并对所有受伤将士代致慰问。中正”
11月12日,上海失陷,但日军仍无法突破江阴封锁区,海军创造了奇迹。
但海军也为这奇迹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9月23日,“宁海”、“平海”两艘主力战舰沉没,数百人殉国。同日,“史可法34号”鱼雷快艇被敌机炸沉,艇长姜翔高以下官兵全部阵亡;
9月25日,“逸仙”巡洋舰在击落敌机3架后被炸沉,赶来支援的“建康”舰顽强血战后沉没,舰长齐粹英以下数十人阵亡;
9月28日至10月2日,中国海军第2舰队旗舰“楚有”号也在与敌机浴血搏斗后沉没。
此外,“青天”、“邀日”、“江元”、“仁胜”、“崇宁”等舰艇也含恨沉没在血染的滔滔长江中。
中国海军第1舰队几乎全军覆没,海军的台柱子塌了。
●海军变陆军,却让陆军汗颜
1938年6月,日军又把战火燃向了武汉。
中国海军“崇宁”号炮艇
该舰排水300吨,由巡防队改编,1938年7月4日在天家镇与日机激战时被炸沉没。
6月12日,日军先锋波田支队拿下安庆后,直通长江中游锁钥马当。由于守军指挥官、陆军第16军军长李韫珩麻痹大意,使日军偷袭香口成功,但在进攻长山要塞时,却意外地受阻于由海军陆战队编成的长山守备队面前。
前期作战,海军拼得太猛,已致战舰几乎消耗殆尽。军委会一声令下,海军扛起拆下的舰炮,进驻各要塞当起了陆军。
6月23日,长山海军陆战队守军已顶了一天了。阵地早已成了焦土,大炮也早被日军猛烈的炮火炸成了一堆堆废铁,但要塞总指挥的长义仍率官兵苦撑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