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嘟嘟嘟嘟……”
“轰!”
空战英雄高志航的战机
高志航,原名高明九,吉林省通化县人,从戎后改名志恒,学航空后又改为志航。1937年“八·一四”保卫上海空战,高志航首次指挥战鹰击落敌机6架,创6比0战绩。1937年11月21日血洒长空留壮歌。国民政府追赠高志航空军少将衔,群众称他为“天神”。
一声沉闷的惊雷在云中炸响,一团红红的火球夹着浓浓的黑烟落向身下西子湖畔。一条银亮的弧线优美地擦着火球掠过。高志航重重地吐了一口气,像是吐出了很久来一直憋在胸中的一股浊物秽气,顿觉舒畅。他咧了咧嘴想笑,却没有笑出来,一股热热的清泪淋漓痛快地滑上面颊。
骄狂、神话就像一个虚飘飘的幽灵,在阳光的照射下,很快消逝荡尽。4大队越战越勇,大发神威,“嘎嘎咕咕”的枪炮声中,一架架悬挂太阳星徽的日机,还没明白过来怎么回事,就像掉了头的乌鸦,打着转儿地栽向地面。聪明点儿的醒过神来,没命地东逃西窜。中国没有空军,日本空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被高志航、被中国空军第4大队一阵舒心痛气的猛攻打得稀碎。
中国阴沉多日的天空上,一缕阳光终于透过浓重的阴霾,射向大地。
●泪水欢歌
空战结束,天空、大地又归宁静。太阳这时也从阴云里探出面孔,俯视着一架架得胜归返的战鹰,俯视着美丽的西子湖畔。夏日的杭州古城,终于又像一个多情的仙女,撩开神秘的面纱,露出了美丽的面孔。
警报解除声,放松了人们绷紧的神经。疲惫倦怠的人们从地洞里、从郊外,三三两两地向家中走去。今天的天空,机声炮声不绝于耳,沸沸扬扬,可人们惊讶的是,家园、街道、城市就像他们走前一样,完好无损。80万杭州市民并不知道中国空军今天曾鏖战笕桥上空,更想不到中国的天神已降服了凶狠的倭寇空军,在他们眼里,一切似乎都是个谜。
当谜底解开时,杭州城很快便陷入一片沸腾之中。
“看报喽!看报喽!看中国空军大胜倭寇,6比0呀!”
“号外!号外!中国飞将大战笕桥,快看,快看啊!”
“号外!中国空军参战啦!6比0打败小鬼子啦!”
满街飞奔的报童,得意地挥舞着手中墨迹未干的报纸,仿佛他们也成了空战的英雄。他们最先尝到了中国空军大捷的喜气。一向不被人注意的街头报童,今天却成了传播光明的使者;一向冷冰冰的行人,今天却充满热情,慷慨得令这些报童心花怒放。塞过一张大票,转身挤出人堆,贪婪地看起来,似乎根本没意识到还有零钱要找。报童自然乐此不疲,他们更不愿错过这发一次小财的机会。报袋一会儿空了,转身飞跑回印刷厂,再来一袋,而且总要塞得满满登登。平日里为多要10张、少要10张而反复琢磨的小家伙们,今天却没有了顾虑。
夏日的江南古城,天黑得很晚。外面欢呼的人海,震天的锣鼓鞭炮,喧闹的街头巷尾,使年轻人再也无法在家里待下去。他们冲出家门,汇入欢乐的海洋,欢呼、高唱、跳跃,忘了时间,忘了地点,忘了一切。中日战争爆发以来,这是他们第一次放纵自己的激奋、冲动,第一次这么亢奋、这么投入。
年迈的长者有着自己独特的宣泄方式,东方人特有的含蓄,更多地在他们身上流露出来。一阵阵鞭炮锣鼓,一声声欢呼呐喊,一条条振奋人心的喜讯,一个个精彩动人的细节,引得这些尝尽人间苦辣酸甜而很少动情的老者也叹洒长泪。他们咀嚼着报上的字字句句,品味着久违的欢畅,任老泪纵横,嘀嘀嗒嗒浸透手中的报纸。这是痛苦、屈辱的宜泄,幸福、欢畅的流露。饱受磨难的中国人,谁不愿在这扬眉吐气的一刻,去喊、去唱、去哭、去笑。
“八·一四”之夜,杭州城万家灯火。街道上、广场上,人潮涌动,久久不愿散去。而几十里外的笕桥中央航校,空战的英雄们却早已进入了梦乡。白天,他们以骄人的战绩,给久违的母校送来了一笔丰厚的见面礼。这时他们睡得踏实、睡得香甜。梦境中,有欢笑,有叹息,但更多的还是对日后再战长空的企盼。
南京。蒋介石闻报,惊讶得瞪大了双眼,难以置信。也难怪,这么些年来手下各部争功心切,有时战果大得离谱,让人啼笑皆非,到头来无不让他一阵阵空欢喜。今天的对手可是他一向敬畏的日本空军,可战果却是6:0,这使他不由得脑中充满一团团疑雾。在他眼里,年轻的中国空军只要能击落敌机,哪怕是一架,就可算是大胜了。
但他的惊喜就像他的惊疑一样来得快。一份份情报,甚至有侦获对手的前方报告,证实了“八·一四”大捷的可靠性。欣喜中,他竟咧开嘴笑出了声,忙吩咐侍卫找来陈布雷,尖着声对刚进门的笔杆子陈布雷说道:“布雷,来,来。今天有好消息喽。周至柔的空军竟然在杭州打落日本人6架飞机。真是不可思议,不可思议!”
“文胆”陈布雷已伴蒋多年,是蒋介石形影不离的心腹。蒋介石在他面前,喜怒哀乐可尽情泄露,从不掩饰。今天一见陈布雷,蒋介石高兴得有些忘形。
“日本空军技艺如此拙劣,今日可见一斑。过去军内总有些人对空军戳戳点点,今天空军自己替自己说了话,好!好啊!”
空军的胜利,蒋介石是打心眼里向外透着高兴。想当初成立航空委员会时,他又像往常一样,兼了委员长一职,这是他多年的习惯。他恨不能兼遍天下职权,心里才痛快。有人曾说过:蒋介石一生中有三个说不清,其一就是他兼的职务说不清。这还真没冤枉他,他自己到底兼了多少职,他确实说不清。这还不算,一向标榜新风尚的宋美龄,不知动了哪根筋,对空军这个新军种也充满热情。蒋介石投夫人所好,把航空委员会秘书长的高座给了她。可宋美龄不甘寂寞,对自己的这一任命认起真来。虽然她对军事一窍不通,却在航空委员会实实在在地插了一竿子。战前,她曾多次训斥空军,说他们缺乏现代观念,买的飞机跟不上形势。周至柔等空军将领不敢得罪第一夫人,只有垂手恭听。她乘机决议:不如把空军经费存到香港,等打起仗来再买不迟。结果蒋介石在庐山布置抗日时,才发现空军只有些残破不堪、机型繁杂的旧飞机,很难对付先进的日本空军。蒋介石失去空军力量不说,还丢人现眼,招来白崇禧、冯玉祥等高级将领一通冷嘲热讽。暴怒的蒋介石为此差点儿把周至柔枪毙了。
别人诋毁空军,蒋介石自然不高兴,但今天他如此兴奋,除空军替自己挣回些面子外,还有另一层意思,淞沪会战紧紧牵住了他的心。上海,不仅是他的起家之地,也是中国的经济命脉。从这里,他能得到难以计数的大洋,他能把西方列强更紧地捆在自己身边。他对这座城市,有着非同一般的感情。但日本人的飞机、舰炮太凶,使他顾虑重重。可如今有了空军这张牌,他觉得自己又多了个天空,他觉得自己施展能量的天地一下开阔了许多。陆军可能失败,但他似乎又发现了一片新的大陆,看到了一片新的希望。在他眼里,昨日还被日本人攫在手中的天空,好像又回到了他的手中,起码在天上,他也能和日本人分庭抗礼。
他愣愣地立在桌边,嘴角漾着一丝笑。
“委座对空军的厚爱确实英明。杭州一战挫敌锐气,长我声威。全国军民士气定能大振。”陈布雷一把就号准了蒋介石的脉搏。他一面揉着惺忪的睡眼,一面在心里嘀咕道:“今晚看来又睡不成了。”
蒋介石转过身,看了一眼陈布雷,“布雷,你回去拟个稿,以我的名义,对空军指挥部予以嘉慰。我看也有必要把空军战况通报各战区,空军的胜负关系到战场全局,你一并拟个稿子好了。”蒋介石轻松地吩咐道。
夜深人静,蒋介石坐在灯下,兴冲冲地在日记上写道:“倭寇空军技术之劣……于此可以寒其胆矣。”这时,他开始真正关心起空军来。
中国大地在遭受了一连串军事败绩的严酷时刻,终于冒出了自己的空军,闪射出缕缕胜利的光芒。“八·一四”虽然有些偶然,但它却使中国空军一役成名,令世人刮目相看。沉睡在梦境中的高志航,做梦也想不到,正是他和他英雄的第4大队,开辟了中国空军的一个新的时代。在中国空军史上,写下了值得大书特书的一笔。从这一天起,8月14日成了中国空军的节日。高志航从这一天起,也被中外舆论推崇为“中国军魂”、“抗日天神”。第4大队随后也被命名为“志航大队”。
辉煌的“八·一四”!
在“八·一四”光芒的照耀下,中国空军掀起了一阵狂风,中日空战进入了第一个激动人心的【创建和谐家园】。
8月15日,南京、上海、杭州等地,中日两军爆发了大规模空战。中国空军全面迎击,抗住了日机60余架的袭击,击落日机17架。首都南京的百万市民和在京的【创建和谐家园】文武大员,有幸目睹了空前激烈的大空战,军心大振,万民欢腾。
8月16日,中国空军第3、4、5驱逐机大队再接再厉,又将8架日机从中国的天空敲落下去,中国天空升起的阳光,冲散了多日的阴霾。
中国空军机群
日本陆、海军航空兵司令部,一片沉闷。短短的3天,却使他们像是做了场没有尽头的噩梦。在一向不被他们放在眼里的中国空军面前,他们不但没讨到丝毫便宜,还损失了数十架飞机,上百名飞行员。木更津航空队更是遭受了灭顶之灾。这不能不令航空兵总部震惊万分,羞辱难当。
木更津航空队联队长石井大佐更是痛苦、绝望。一向崇尚的武士梦在他眼里已经破灭了。他成了庸碌、怯懦的代名词,成了帝国皇军的罪人。上司无情的斥责,同僚冷冷的白眼,属下激奋的怒骂,抽掉了他心理上的最后一根支柱。几天后,他用佩带了多年的长剑切腹【创建和谐家园】,向【创建和谐家园】谢罪。
日军航空兵总部,像个输红了眼的赌徒,指天誓地,要翻本复仇。佐世保航空队的200余架战机,尽数被调入前线。一时间,中国境内各前线机场上,一批批日机也气势汹汹地腾空而起。日本海峡上空,隆隆的机声淹没了大海的咆哮。日本空军急不可耐地要与中国天神再决高下。
中国空军没有避战。冤家路窄,各不相让,紧张的空气一时进满火花。
●日军向中国空军勇士墓敬礼
8月17日,碧空万里。淞沪会战硝烟弥漫,激战正酣。
天上,战机穿梭往来,煞是忙乱,一朵朵弹花像盛开的木棉,布满天空。突然,一架中国战机被密集的地面高炮击中,拖着黑烟,向西坠去。一个黑点这时弹出了燃烧的机身,转眼,化作一朵洁白的伞花。
洁白的伞花在轻柔地飘落着。阎海文拔出【创建和谐家园】,警惕地四下搜寻着。几分钟前,当他把成吨的炸弹准确地投向地面上的日本海军陆战队司令部时,日军虹桥一带密集的高炮击中了他的座机。对此,他早有准备,本来他就是强行闯入敌火网的。当他看到地面上日军目标处升起的烟尘火海时,他觉得够本了,只是在心里有点儿为他的座机惋惜。
伞花还在飘荡着。突然,一阵逆风吹过,吹得他睁不开眼。吊着人的伞也难以控制地向南飘去。不好,他心里一惊,这么飘下去不落到海里,也得落向敌阵地。他心里急速地考虑着,手中的左轮枪抓得更紧了。
翠绿的大地向阎海文扑来。几乎与此同时,一股股身躯粗壮的日军从工事、掩体里,从村落、树林里也向他扑来。几天来,他们已尝到了中国空军的苦头。中外舆论对中国空军的赞誉,也使他们有一股武士精神受到玷污的感觉。他们急着想看到中国空军是什么样,更急着品尝一下捕捉到中国英雄的【创建和谐家园】。粗野的日本大兵飞跑着,咒着,喊着,骂着:“活捉【创建和谐家园】飞行士!”“让这家伙尝尝皇军战刀的滋味!”“不,让他投降,让他跪着求饶!”
土色的蝗潮聚拢过来,一个圆圈把阎海文团团围在一块坟地里。粗壮低矮的日本兵也许急着想看中国飞行员求饶的样子,也许是为了立个首功,好有机会回国探家。他们不顾官佐们的吆喝、阻止,直挺挺地向前扑来。
“砰,砰,砰!”
3声清脆的枪响,3个冲在前面的鬼子像是翻倒的麻袋,扑通通倒在地上,两脚急蹬两蹬便僵硬了。后面的鬼子见状,呼啦啦趴倒了一片。
“捉活的,不许开枪!”一个精瘦的陆军少佐冲上来,狠狠地命令道。
捉活的谈何容易,空军的一个绝活就是百发百中。天上,你要是一次敲不下对手,很可能反而成了对方的枪下鬼。为了这百发百中,阎海文不知脱了几层皮,洒了多少汗。就是在地面上,他手中的那把枪也是指哪儿打哪儿,绝不会错。
几个鬼子探出头来,未待前冲,阎海文“叭,叭”两枪又放倒两个,鬼子忙又趴下,没人敢再动,双方一时僵住了。
时间在一分一秒地流淌着。一会儿,少佐身旁的一个汉奸探出头来,对卧在坟头上的阎海文喊起来:“空军朋友,你已经被包围了,你走不掉了,再抵抗是无谓的,如果你放下枪,皇军一定宽大,会像朋友一样对待你,皇军敬佩英雄的……”
“砰!”阎海文愤怒地咬着牙,把汉奸撂倒在地。
少佐再也忍不住了。他率领的部队自踏上中国的土地还从未挫过锐,上千人的中国军队也挡不住他的几百皇军。可眼前这么一个年轻人,却成了他无法逾越的一座高山。他扬起枪,先扣动了扳机,立时,一片枪弹在阎海文藏身的坟头掀起一片尘土,蝗潮又开始向前蠕动了。
“砰,砰,砰!”阎海文躲在坟后举枪射击,又有几个鬼子应声倒地。这时,他检查了一下枪膛,见只有两粒子弹了,他抬手又打死一个鬼子。
蝗潮在一步步逼近,死亡也在一步步向他走来。阎海文擦了擦枪上的尘土,缓缓地站起了身。头上,天空还是那样湛蓝,那么沉静深邃。脚下,泥土的芳香透着硝烟向他扑来,那样令他眷恋。他最后轻蔑地扫了一眼围上来的日军,高声吼道:“中国无被俘空军!”接着他举起了枪。
以身殉国的飞行员阎海文
阎海文(1916——1937),河北省昌黎县人,杭州笕桥中央航校毕业,空军少尉飞行员。1937年8月淞沪会战开始后,作为僚机随队出战。8月17日,他驾机轰炸上海日军阵地时被日军高射炮击中。跳伞后误落日军阵地,他怀着生而辱不如死而荣”的信念,以【创建和谐家园】射杀包围之日军。最后【创建和谐家园】殉国,日军钦佩其壮烈,为其造坟立碑,上书“【创建和谐家园】空军勇士之墓”。
“嘣!”枪响了,沉闷闷的。一股殷红的鲜血像一道彩练,伴着英雄洒落在脚下深情的土地上……
蝗潮早已停止了蠕动,呆呆地看着这一幕。刚才的那一声吼,一声枪响,竟惊得他们浑身一抖。他们几乎无法相信自己的眼睛,相信所看到的这一切。从他们一进小学校门,【创建和谐家园】的愚昧落后、怯懦自私便在他们的脑中扎下了根。十多年的熏陶更使这一观念像烙铁烙下的印记一般深刻。可倒下的这个眉目清秀的中国青年,一开始就显示出一股更甚于日本武士的咄咄逼人的豪气,这怎么会呢?可这是那么的真实,真实得令人不容置疑。武士们心中的防线有些动摇。
下午,旧坟头旁又添新坟。日本兵列队脱帽,垂首恭立。坟前粗糙的木牌上,几个大字在敲击、震撼着他们的心。“【创建和谐家园】空军勇士之墓”,为敌人,也为武士举行葬礼,这在他们是第一次。
9月1日,大阪的《每日新闻》特派员木村毅发回日本国内的一则报道,在日本列岛引起了强烈震动。感佩至极的木村在文中叹道:“我将士本拟生擒,但对此悲壮之最后,不能不深表敬意而厚加葬殓……此少年空军勇士之亡,虽如苞蕾摧残,遗杳不允,然此多情多恨,深情向往之心情,虽为敌军,亦不能不令我全军将士一掬同情之泪也。”
文章最后甚至惊呼:“中国已非昔日【创建和谐家园】!”
木村的报道,在日本国内铺天盖地皇军无敌的吹嘘声中,无疑透着清新,透着公正。他的慧眼识珠,也很快得到了印证。一月后,在东京新宿繁华的闹市区,“【创建和谐家园】空军勇士阎海文”公展竟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日本人。20多天的时间里,参观的东京市民络绎不绝。一向崇尚武威的日本人似乎全然忘记了英雄的国籍、身份,一张张面孔上无不充满敬意,甚至有人为他惋惜、落泪……
阎海文用自己的热血和无尽的深情征服了每一个中国人,甚至征服了他的对手日本人。他为自己,更为一个民族立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可这丰碑上,又何止凝聚着一个阎海文,它是一支军队、一个民族的不屈精神的化身。
8月19日,沈崇海、陈锡纯驾机猛撞日军旗舰“出云”号,以凛凛之躯壮国威、扬军魂。如果说七八年后,日本海军航空兵发明了【创建和谐家园】性“神风攻击”,令美国人大为震惊的话,那么很难说他们是不是受到了几年前中国空军壮举的启示。不管怎么说,中国空军勇士已用那一幕幕惊心动魄的壮举,压住了日军骄狂的气焰。日本上海派遣军司令白川大将,在上海江山码头对部属训话时,就止不住地哀叹:“过去日俄战争时,大和民族勇敢不怕死的精神安在?它已被中国的沈崇海、阎海文夺去了!”
中国空军尽管年轻,又处于较大的劣势,作战技巧、经验也未及对手,可他们恢弘的气势、惊人的壮举,就连一向以武士道为荣耀的日本军人也惊恐畏惧三分。实际上,中国空军的勇士们是在用热血、生命护卫着祖国的天空、大地。那长空架起的道道彩虹,无不浸透着勇士们殷红的热血。
●暂别中国天空
日本空军敛起了骄狂,改变了战术。飞行轰炸,总有大批驱逐机随队护航。夜间偷袭也明显地增多了。中国空军一次大规模聚歼敌机群的机会大大减小了。两军陷入一种久而难决的消耗战中,中国空军机少力薄的弱点开始暴露出来。
蒋介石全然没看到这一点,空军的几次辉煌,国内外军界、舆论界的一片片赞誉、颂扬,早已充满了他的大脑。他需要民心、士气的高涨,需要扭转颓势的强心剂,需要来自西方更多关注的目光。为达到这些目的,甚至牺牲空军这张王牌他也在所不惜。亲临淞沪前线督战,他也没忘了接二连三地向空军总指挥部施加压力。
中国空军轰炸停泊在黄浦江上的日舰
1937年8月14日,也就是日军进攻上海的第二天,中国空军首次出击,奇袭停泊在上海海面上的日本军舰,狂妄不可一世的日本海军陆战队被这突如其来的袭击搞得狼狈不堪。
空军总指挥周至柔上将,虽不能说庸碌无能,可面对蒋介石连电催促,面对一连串接踵而来的赞誉、褒奖,他的思维判断也乱作一团。当蒋介石在一次军事会议上,当着众多高级将领赞扬空军,夸奖他指挥有方时,他竟热血奔涌,心如鹿撞。志得意满之际,他的野心也像是被水浸过的馒头,急剧膨胀起来;他要扩大战果,锦上添花。冲动中,一道道出击令从他的口中发出,飞向空军各地机场。
轰炸长江外日军战舰。
拦截日军机群。
突击境内外日本空军基地。
南京、杭州、南昌、周口……各地机场紧张、忙碌地运转开来。五颜六色、机型繁杂的霍克、道格拉斯、马丁、波因伏尔梯……频繁的升上落下,不停歇地轰炸、拦截、攻击。战果在急剧扩大,可中国战机的损耗,也以无法遏制的势头,狂升不止。护卫中国天空的神鹰,也在疲惫地拼着最后一丝气力,与强大的对手厮杀,高志航、乐以琴、刘粹刚、沈崇海、阎海文……一个又一个曾是那么令对手胆寒的神鹰,那么明亮耀眼的巨星,悲壮地从天空陨落,融入了中国的山川大地。
1937年12月4日,阴暗无光。南京已被隆隆的枪炮声笼罩。南京大屠杀的恶魔、日军第六师团长谷寿夫中将正督部猛攻城东外围阵地。浓浓的血腥气已飘向城区,飘向数十万未及撤退的中国人。
天上,中国空军尚存的最后一架E—16战机,深情地在南京上空盘桓一周后,抖抖翅膀,晃晃机身,最后告别了京城,孤独地向西飞去。地面上,失去战机的飞行员、机械师,护着被拆散的残破飞机和一堆堆破烂零件,汇入了滚滚的西迁大潮之中。
中国空军像一盏耗尽了燃油的孤灯,疲惫而无奈地熄灭了。
●飞机牵动万人心
轰轰烈烈的大武汉,成了中国空军再次崛起的大舞台。
想当初,蒋介石就像一个蹩脚拳手,一着见效就使个没完,却全然不顾对手的反应。当狡猾的日本空【创建和谐家园】而使用持久消耗的战术后,中国空军机少力单、后援不继这一曾被胜利的光芒遮掩住的劣势,便清清楚楚地暴露出来。尤其令空军将士们头疼的是,手中那些乱七八糟的进口老爷飞机,比什么都难侍候。别说战伤,有时就是些轻微的、只要换几个部件就成的损伤,却能把整架飞机像废品一样送入机库。有什么法子?有些飞机的零配件操纵在别国手中,人家不给,你就是有钱也只能干瞪眼。有些则更惨,机型早已淘汰,零配件上哪儿去找?干憋气。
没有飞机,中国人可真是急了眼,他们已尝够了天上失去中国空军保护的苦头。他们就是不能要求政府、军队仗仗打胜,可要求军人们打出胜仗、在后方能有种安全感,这显然并不过分。地面上中国陆军节节败退,他们安慰着自己:鬼子装备太强,中国人已尽力。可天上,他们却不能容忍再败。失去天空,那他们还有什么呢?在中国抗日救亡的潮头——武汉,这种信念遍及街头巷尾,家家户户。于是,在群众献金【创建和谐家园】中,派生出献机运动。就是献金募得的钱款,呼声最高的也是买飞机。空军征服了万民的心,成了他们心中的上帝。他们不能失去空军,失去中国天空这最后一片净土。
武汉学生上街宣传抗日献金
刚退到武昌珞珈山的蒋介石,也被空军的覆没搅扰得茶饭不思,彻夜难眠。空军受挫,那么第一个时期的抗战可谓全面失败。更令他头疼的是,这种军事上的阴影进而感染了政治。汪精卫、戴季陶一伙主和派,早在一旁看着他的热闹。近些天来形势越来越糟,可这伙人频频碰头、【创建和谐家园】,行动诡秘。他知道这与他有关。这种时候他如果不能打出一两张王牌,何以震住这伙人,何以服民心众望。他需要胜利,何况这也是慑住东京、提高谈判价码的一个关键招术。焦急、困顿中,他不得不厚着老脸,四处伸手求援。为了能打动美国人、英国人,从西方捞到美元和装备,夫人美龄甚至也出马了。
代表苏联签订(中苏互不侵犯条约)的苏联驻华大使鲍格莫洛夫
1937年8月21日,我国政府与苏联签署互不侵犯条约,苏联成为唯一可以提供大量飞机和技术支援的国家。9月底,由于我空军战斗机损失良多,已经到了捉襟见肘的地步,我航委会遂令4大队全体队员撤出华东战场,赴兰州接受苏制N-16战斗机。图为苏方签字代表,驻华大使鲍格莫洛夫。
1937年8月底,蒋介石召见了苏联驻华大使鲍格莫洛夫,破例允诺苏联教官可以驾机前往中国甘肃,甚至还允许苏联飞行员作为志愿者加入中国空军。蒋介石反感苏联人,当然主要是怕他们在中国传播政治影响。可这时候的蒋介石也不傻,苏联人急着摸日本人的底,只要是带着飞机、带着人来,最终他不还是个受益者。情况这样一来,既能对外宣扬他的联共,又能让斯大林尝点儿甜头。在美英指望不上的时候,他对苏联自然亲热得够水平。进入12月,眼看天上的中国战机越来越少,他急不可待地直接致函斯大林,口气活像多年的老朋友,毫不见外:“飞机一项,实迫不及待,中国现只存轰炸机不足10架,需要之急,无可与比。”
蒋介石心里明白,只要能弄到飞机,空军起死回生并不难,中国有的是飞行员。一大批曾与日本人交过手,经验丰富但失去飞机的飞行员是他的资本。还有一批训练有素、未参加过空战的后备飞行员也可使用。而且,由杭州笕桥迁往西南的中央航校里,不乏聪明伶俐的热血骑士。只要有飞机,一切都好办。他望眼欲穿地盼着飞机,甚至在梦中……
1938年新年到了,蒋介石是在喜忧交加中度过这一天的。京城南京陷落,噩耗阵阵不绝于耳,使他灰暗的心更加阴沉,对美国、英国的紧急求援,却似泥牛入海、杳无回音。
“娘希匹,一帮势利小人。对中国有感情?我看他们是对中国的钱、中国人的血有感情!”怨怒中,蒋介石常对着夫人宋美龄骂美国总统罗斯福。
宋美龄听着骂,感到不舒服,沉着粉脸不说话。宋美龄曾多次对蒋介石夸过罗斯福。说罗斯福祖上是靠与中国做生意而发家的。罗斯福又是如何在一座堆满中国家具的环境中长大,对中国如何如何有感情等等。这些也确实多多少少感染了蒋介石,使他对瘫坐在轮椅上的罗斯福投入了不少感情资本。可罗斯福好像并未领情,屡屡以国会、国民中立呼声太盛为借口,多次回避了中国的求援呼声。可同时,一艘艘美国舰船载着成千上万吨的废钢旧铁,载着日本急需的这些战略物资,从太平洋上源源不断地靠抵日本。这些最终化作了堆积如山的枪械炮弹被运到中国大陆。可蒋介石却得不到这些,得到的却是日本军队劈头盖脑的打击。“中立”的美国在大赚日本人的钱财,这钱财上沾满了中国人腥浓的血肉味。每每想到这些,蒋介石便气堵肺滞。
但对蒋介石来说,并非全是坏消息。年前,苏联国防委员、斯大林的军事代言人伏罗希洛夫向外界透露:苏联政府为支援中国抗战,决定再援助中国20个师的武器装备。更让他惊喜异常的是,苏联还将供给中国4个大队124架战机,并继续派遣苏联空军志愿大队援华参战。
抗战期间的中苏公路
中苏公路为中国西北交通大动脉,苏联援助中国之军火均由此路源源不断运抵,有力地支援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
艰难时刻,斯大林再次伸出了手,令一向毫无情义的蒋介石甚至感激动容。他多次对人说起:“苏联对中国抗日的援助是无私的。”这时的他像是换了个人,完全忘记了几年前对苏联、对斯大林的恶毒诅咒。甚至他一向最为反感的斯大林那两撇浓密的小胡子,这时也变得可亲了。遇到机会,他会十分友好对苏联军事顾问、飞行员们关心一番,问候几句。他觉得斯大林正在万里之外的克里姆林宫,握着烟斗,微笑地注视着他。夫人宋美龄夫唱妇随,也常常打扮得漂亮异常,在机场、宴会等各种场合穿梭在苏联军人当中,碰杯留影,谈笑风生,展现着自己第一夫人的魅力。
蒋介石坐在长江边的万花丛中,微笑地看着苏联,迎盼着他们的飞机。
新年一过,冷清多日的湖北樊城机场、南昌青云浦机场像是从冬日里苏醒过来,重又热闹起来。一架架小巧精致的苏制E—15、E—16驱逐机,一架架笨拙得老牛似的【创建和谐家园】轰炸机,在中国空军将士一阵阵和着泪水、撼山动地的欢呼声中,骄傲地落向地面,停满机坪。几个月来憋足了劲的中国飞行员呼喊着、跳跃着扑向一架架战鹰。他们清楚这一天的来之不易,清楚自己今后的角色和肩头的分量。无需交代,他们知道该干的一切,初次来到中国、匡扶正义的苏联飞行员也在一阵阵激动中,思索着自己背负的使命。
试机、试枪,学习操纵使用苏制战机、演练空战配合,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苏联小伙儿不含糊,你玩美国、意大利空中的那些花架子,轻则训斥,重则一边稍息去,即使训练场外俩人是好朋友,在这儿也行不通。中国人最怕的就是被晾在一边。当年投身空军为什么?几年寒暑又为个啥?不就为这一天,这一刻,为中国人当然也为自己。训就听着,翻了脸就苦苦哀求,保证下不为例。可也真不容易,一朝养成的恶习,像个鬼影似的老是缠着你。只有分分秒秒、一刻不停地叮咛自己、告诫自己……
苏联小伙儿够朋友,一走出训练场,“哥儿们”、“朋友”便全来了。一会儿搂着你,一会儿拍着你,甚至高兴得亲你一下,热乎得中国小伙儿忙不迭地四处乱窜。
中国飞行员也不含糊。错了,由你训,低着头就是不吭声,再上机,一切都变得规范、准确了,甚至在难度上超过了教官的要求。引得苏联人止不住叫:“好!太棒了!中国人真是些精灵。”“有你们这股认真劲,这股灵气,你们尽可以遨游天空。日本人不会是你们的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