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国殇珍藏版_》-第33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双方寒暄之后,阎锡山问:“贵军都已经过河了吧?”

      “都已经过河了,我正要向您报告一切,听取您的指示。”周恩来说。

      阎锡山端起战区司令长官的派头,大讲了大同失守之后,要如何整饬军纪,以儆效尤;着力地谈到他的得意计划:在平型关内大摆口袋阵。他语调不高,讲得却是有声有色。周恩来知道阎锡山的部队加【创建和谐家园】军,数倍于板垣征四郎指挥的部队,虽然武器不如日军,要是指挥得当,将士用命,还是大有可为的。之所以出现“闻风四十里,枪响一百三”的溃败局面,并不是兵不能打,实在是当官的恐日病太重而又采用了阵地拼死打的错误战法所致。平型关的口袋是大同的口袋阵的翻版。如果还是这样惧敌,第2个第3个天镇溃败局面还会出现。周恩来根本不相信这种呆板的阵势可以打好,更不相信板垣征四郎会傻得看不出这个口袋阵的架势,按着阎锡山的设想往里钻。

      但,八路军的将领是无法改变阎锡山的计划的。

      周恩来只好顺水推舟地说:

      “这个计划能够实现了,那是全国人都高兴的,八路军一定绕到敌人后方,切断敌人交通,打击敌人,与这一计划紧密配合。”

      “120师已经出左方,到达了五寨、神池一带,向山阴,岱岳前进;115师出右方,已经越过五台,向灵丘、涞源挺进;我们将用游击战与运动战相结合的办法,抄袭敌人的后方。”周恩来不顾阎锡山的狐疑,陈述了八路军用兵的方略。

      “说实在的,”阎锡山叹息地说了句心里话:“我的军队一散了就不能收拢,八路军早上被打散了,晚上又能聚到一块,这一点我真佩服。如果贵军能顺涞源、灵丘一带给敌人的后方一个严重打击,将是共同消灭板垣师团的一大主力。”

      “那一带尽是高山峡谷,正是容易打击敌人的场所,我们一定在那一带会一会板垣征四郎,争取打出一个好仗来。”周恩来说。

      “好!一言为定!贵军夺标的时候,我这里一定五路出击歼灭敌人!”阎锡山踌躇满志地说。

      ●阎锡山两关摆重兵,板垣却暗度陈仓轻取茹越口

      1937年9月23日,八路军115师到达了平型关东南的上寨。

      北方的秋风已经带来了浓重的寒气,司令部的屋里已经烘火取暖。林彪师长从来没有夸夸其谈的习惯,常常是沉默着思考问题,解答问题时,也是抓住主题,简言切中。聂荣臻政委素有儒将之称,也是勤于思讷于言的人。这两个人一会面,心中都装着一件大事:尽快打出一个胜仗来,攻破“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部队都已经带上来了,这边情况如何?”聂荣臻问。

      林彪

      林彪(1907—1971),原名林祚大,曾用名林育蓉。湖北省黄冈县人。全国抗日战争爆发后,林彪任115师师长。1937年9月22日至25日在山西省平型关地区伏击日军,取得胜利,是为平型关大捷。

      林彪比聂荣臻先到了灵丘一带,已经收集了敌人的情况,考察了这一带的地形,分析了敌我的态势,考虑了作战的腹案。

      “灵丘已经失守,敌人的大队人马正向平型关方面移动,已经攻占了平型关附近几个要点,情况是很危急的。”

      林彪边说边在桌上摊开了地图,指点了山沟峡谷中的地形和地貌,叙述了他亲自勘察的情况,简单地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这一带地形不错,敌人很骄傲,疏于戒备,我看可以打他一下。”聂荣臻仔细地看了地图,又向作战参谋询问了敌人的动态,他认为林彪的决定是对的。

      “地势居高临下,对我十分有利。我看不是打或不打的问题,而是如何打得好的问题。这是我们跟日本侵略军第一次交锋,全国人民都在眼巴巴地望着我们。我们不战便罢,战则必胜,打出八路军的威风,打出中华民族的威风。”

      下定决心之后,大家研究了作战的具体部署。林彪已经察看过地形了,聂荣臻还想亲自去看一下。

      聂荣臻

      聂荣臻,1899年12月29日生于四川江津。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第115师副师长、政治委员,在晋察冀三省边界地区创建了敌后第一个抗日根据地。24日上午,天灰蒙蒙的一片,笼罩着大地。

      滹沱河长流的河水,夹着一条灰白的沙带,像一条长蛇蜿蜒在峡谷之中。茂密的树木,在山坡上铺开了屏障。临近平型关的百崖台一带,滹沱河穿过了狭窄的陡壁悬崖。沿着滹沱河的岸边,就是敌人向平型关行进的道路。“真是一条理想的伏击带!这条狭窄的道路向东延伸到什么地方?”聂荣臻问作战参谋。

      “一直到灵丘县东河南镇。”

      “中间这一段,大概有多长?”聂荣臻又问。

      “有10华里左右。”

      “这个大棺材足可以装他那几千人了!”聂荣臻微微一笑。

      平型关方面传来的炮声隆隆不绝,而且越来越密。聂荣臻、林彪两个人听了一会,林彪对作战参谋说:

      “要派人侦察,切实掌握平型关方面的变化!”

      杨爱源将军

      杨爱源,字星如,别号革非。1886年生于山西省五台县。1907年入保定陆军速成学堂第二期,1911年,又考入保定军校第一期步科。全面抗战后,他任第6集团军总司令,1937年9月上旬,任平型关会战总指挥。与板垣第5师团在平型关、小石口、阳方口等地展开激战。

      晋军第6集团军总司令杨爱源负责指挥平型关方面作战,却没有到平型关前线去了解情况。第6集团军副总司令孙楚的指挥部设在平型关西面山下的大莹,实际担负了平型关战斗指挥之责。孙楚直到日军开始了对平型关阵地的攻击,还认为这不是板垣的主力,不过是板垣派出的一支游动牵制的奇兵。他坚持认为日军的主力必然运用铁道之便,向大同集中,南攻雁门山,雁门山一带仍是主战地带。但他也不同意阎锡山的“口袋”战术,不主张把敌人放进平型关,然后加以歼灭。他估计有高桂滋的17军和他本人所属的32军两部,扼守平型关、团城口的险要地带,很有把握;如果配合八路军在灵丘一带的抄袭,伺机出击,可以打个局部的胜仗,对雁门山主战场起到很好的配合作用。这个计谋报告了杨爱源,他很赞成;他又转报给驻在岭口的阎锡山,阎锡山又征询负责守雁门山的19军军长王靖国的意见。因为敌人在聚乐堡、大同一带的攻击仍很紧张,晋军屡屡失利,王靖国十分希望平型关这一侧翼打出胜仗,减轻对自己一方的压力。

      “我看孙楚的判断是对的,敌人的主力仍在大同、聚乐堡一线。况且傅作义的35军尚未集结到繁峙以东的主阵地,在那里构筑工事也非一日之功,把敌人放进平型关,难收夹击之效。”王靖国说。

      听了王靖国的话,阎锡山原先自以为得计的“口袋阵”计划开始动摇了。

      “我认为不如把傅部35军置于代县和了明堡地区,作为对雁门山主战场的支援。”王靖国说。

      阎锡山又批准了固守平型关、团城口伺机出击计划。高桂滋的17军先接到阎锡山的“放敌进平型关内来打”的命令,又接到固守团城口的命令,阎锡山也没说前令作废。

      33军孟宪吉旅于9月19日到达平型关,依靠长城沿线已设的工事,并在白崖台、关沟、塞沟各阵前要点,构筑了前进阵地,加强纵深配备,与敌人的先头部队激战了两昼夜。日军碰壁,绕向蔡家峪,转攻团城口,正打在高桂滋的防区。高桂滋所属84师守备团城口之部,受到敌人炮火的强大压力,越来越感到疲惫难支。

      高桂滋第17军84师251旅一直战斗到24日,牺牲了李光荣营长,重伤了艾捷三团长、杨学武营长。这时左翼由晋军把守的1886高地被敌人占领,阎锡山得知之后悬赏万元,要求夺回1886高地。251旅吕晓韬团长知道若不将此高地夺回,团城口一线便无法立足:团城口有失,则平型关敞开大门,无法挡住敌人。吕团长召集了奋勇队,向大家宣布了阎锡山的赏额。

      “敢干不敢干?”吕团长问。

      奋勇队默不作声,吕团长以为士兵们害怕了,使用了激将法。

      “有种的站出来,孬种退回去!”

      全体奋勇队一齐向前迈了一步。吕团长看到士兵应命,心中一喜。“阎长官的1万元一定给!你们上吧!”

      士兵们好像受了侮辱,仍然一声不响。

      “你们说话呀!”

      “团长!”一个战士说话了:“打仗是拼命的事,命都不要了,谁还在乎那1万元两万元,团长!请你记住我们的姓名吧!弟兄们走!”

      奋勇队冒着敌人的炮火,付出了重大牺牲,夺回了1886高地,重新交给了晋军守卫。这已是23日下午4时了。

      战局稳定了没有多久,又激烈地打了起来。24日,阴雨天气转寒,官兵们忍饥耐寒,与敌人拼搏,阵前尸骸枕藉。敌人的飞机大炮猛烈轰击,步兵反复进攻。前线打得实在艰苦。251旅旅长高建白请求250旅支援,250旅派出了部队,但仍不能挽回战线的颓势。他把情况报告了军部,军部转来了阎锡山的命令:

      “即日出动16个团,配合关外的八路军,以6倍于敌人的兵力,聚歼日军。”

      命令传到官兵,群情振奋,士气倍增。

      命令还说凌晨4时晋军16个团可以到达251旅指挥部迷回一带。高旅长数分数秒地数着时间。直到6点钟不见16个团的影子。出击部队的指挥官是预备第2军军长郭宗汾。郭宗汾未到迷回,他属下的71师202旅旅长陈光斗却把指挥部安到了迷回,因为202旅属于出击部队的序列,高建白便找他催问。

      “陈旅长!你听前方打得多激烈!我的部队有的几天没吃上饭了。这样下去,恐难以守住阵地。你是否可以先派1个团支援一下。不然,阵地一失,纵有10倍于敌的兵力,也难完成出击任务。”

      “我们16个团是奉命配合八路军出击的,不能考虑你们的事;阎长官的命令上没有这项任务。”

      “16个团抽出一小部分也不至于影响出击的力量,可稳住阵地,却是出击条件。我还是请你考虑!”高建白希望能说服对方。

      “配合八路军出击,是整个战事的大局,没有阎长官的命令,我不敢擅自动用一兵一卒,这点,您应理解。”陈光斗说。

      高建白知道这种争论是没有意义的了。他只好从大局出发,激励士兵,肩负守阵地的重任。大家把希望寄托于16个团能按时出击,以减轻肩上的压力。

      高建白和火线上的官兵,感到每一秒钟都很难过。好容易挨到早8时了,下边向旅指挥部问:“为什么还不见出击?”高旅长便用同样的话问陈光斗。

      “上级命令,改为晚上12时出击了!”

      陈光斗这一句话把出击的时间推迟了16个钟头。夜来风雨交加,战场上积水盈尺,官兵们的【创建和谐家园】浸在水中,拼命抵御敌人。向旅指挥部告急的电话,连续不断。高建白除了回答一句:“要坚持!”以外,便是忙着在灯下看表。总算挨到了深夜12点,可是仍然不见16个团出击。

      日军野战炮同中国军队炮击

      “陈旅长!怎么样了?”高建白用电话问陈光斗。

      “长官命令:把出击时间改到明晨4时了。”陈光斗依旧回答得很平静。

      “可您知道:我的部队实在精疲力竭了。您不能用大部队支援,至少也应该给小的支援,只要阵线稳住,你们何时出击,我就何时让支援部队归还建制。这应该可以了吧?”高建白请求着。

      “那好吧!我派两个连去,多了不行!”陈光斗说。

      陈光斗的部队近在咫尺,所派的两个连却迟迟不来。前方的伤亡不断增加,高建白忍耐不住,便拿着油印的长官司令部“4时出击”的命令,去见陈光斗。高建白把命令往陈光斗面前一摊:

      “4时出击,为什么不出击?”高建白问。陈光斗已经多次推脱,知道高旅战线实在处于危殆之中。友邻支援,不可推卸,但又碍于长官命令,不得擅动。他急得脸色苍白,吃吃地说道:

      “高旅长!我实在很为难。我半生戎马,爱国向不后人。不过,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我执行的是阎长官的命令。你看,这是郭军长转来的命令。”陈光斗摊开一纸命令。油印的命令纸上用红铅笔写着:

      “郭转阎长官命令:非有长官电话,不得出击。”

      “您不要生气!”陈光斗说:“你旅的危急,我是知道的;阎长官军令的严格,你也是知道的;我给你拨出两个连,壮壮士气,也是冒着风险成全友谊的。至于何时出击那只有听长官的命令了。你看,外头的雨越下越大了。”陈光斗说。

      前方的电话来了,电话找高建白。

      “1886高地又丢了……”

      “再夺回来!”高建白气急败坏地说。

      “奋勇队出动50余人,把高地夺回来了。我们的弟兄……只剩下11个人……”高建白拿着话筒,一句话也说不出。

      正当晋军在平型关一线苦战的时候,八路军第115师已经作好了在平型关外歼敌的作战部署:

      以344旅第687团占领西沟村至蔡家峪以南高地,负责切断进入伏击圈敌人的退路,阻击由灵丘、涞源方面增援的日军;第343旅686团占领小寨村及老爷庙西南至关沟以北高地,担任截击和围歼当面日军的任务,并阻击由东泡池回援的日军;以344旅688团为预备队。

      八路军健儿开赴平型关歼敌

      1937年9月中旬,沿平绥路西进的日军占领大同后,企图分两路突破雁门关、平型关防线,进逼太原。这时防守平型关正面的高桂滋所部,兵力单薄,防守艰难。危急之际,八路军115师在师长林彪等人的率领下,到达山区灵丘县西南平型关附近,配合友军正面防御。他决定利用平型关险要地形,从侧背打击进犯之敌。图为八路军健儿开赴平型关前线。

      9月25日上午7时,随着隆隆的马达声,日军在尘土飞扬的狭窄公路的尽头出现了,百余辆汽车满载日军和军用物资在前,两百多辆大车和骡马牵引的炮车随后跟进,断后的是一大队骑兵。

      日军跟中国军队多次交锋,连连得胜,早已不把中国军队放在眼里,这样一支大部队行军连尖兵也不派,一副如入无人之境的狂妄派头。

      只听一声发令枪响,整个山谷怒吼了,机枪、步枪、手榴弹、迫击炮声一齐响起来,车上的敌人被打得人仰马翻,打头的汽车中弹起火,整个车队像一条被打断了脊梁骨的毒蛇瘫在公路上。

      这股敌人是日军精锐板垣师团第21旅团,从未受挫过,此时,回过神的日军官兵拿出了武士道精神负隅顽抗,拒不投降。随着阵阵冲锋号响,八路军战士勇猛地冲了下去,在18华里的路段上,把这条瘫痪的毒蛇斩成了数段。乱石峡谷中,刀光闪闪,杀声震天。

      平型关战斗中的八路军机枪阵地

      日军的飞机赶来支援,往下一看,两军搅在一团,根本分不清哪是日军哪是八路军,日机无可奈何地在天上盘旋,最后只好让地下的皇军听天由命了,日机摇摇尾巴飞走了。这一仗,共歼灭日军板垣师团第21旅团1000余人,缴获大批枪支弹药和军用物资,光是军大衣,就够115师每人一件。

      正当日军如入无人之境,长驱直入的时候,想不到在平型关受到八路军突如其来的猛烈袭击,碰了一个大钉子。平型关战斗是抗日战争以来中国军人在战场上第一次完全主动的,损失最小的、战果最大的战斗,大大挫败了敌人的锐气,振奋了我军的士气,鼓舞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自从卢沟桥抗战开始,在华北的【创建和谐家园】军队节节败退,从来没有能够组织一次像样的战斗,平型关的胜仗,把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打破了,树立了一个以落后武器战胜先进武器的敌人的先例,大大激发了抗战将士的斗志,随后忻口战役可以说是在平型关胜利影响下展开的一次重大战役。

      孙楚得到了八路军115师的战报后,不能不相信八路军取得的胜利了,一霎时,他也想得个胜利,以增光彩,他认为八路军已抄袭平型关敌后的东河南以西地区,并以有力部队正向大小寒水岭挺进,正好为团城口一带的【创建和谐家园】大军开路,发起进攻,共同围歼敌人于鹞子涧、平型关之下。孙楚认为全局形势很好,平型关前方吃紧是暂时现象。

      孙楚一面下令前方部队坚持抵抗,一面令预备第2军郭宗汾军出击,配合八路军围歼敌人。

      郭宗汾军出击,以陈光斗旅附山炮一连,向六郎城进击,想用这个行动带动17军高桂滋部的李仙洲属下的21师向前挺进,与大小寒水岭的八路军联系,绕击敌人侧背。郭军主力纵队接近迷回村时,便向东、西泡池分进,乘夜秘密行动。孙楚认为敌人才受到八路军的打击,正从前线抽回部队保护后方,遂催郭军大胆出击。

      拂晓前,郭军通过涧头、迷回村前进时,突然受到来自对方部队的射击,部队陷于一阵混乱。结果查明团城口,鹞子涧、东、西泡池的阵地,都已被日军占领。敌凭借有利地形,居高临下,出郭军不意发起了攻击。北面从鹞子涧隔断了郭军与左纵队的联系,南面从东、西泡池击溃了郭军上山攻击的部队。郭宗汾的主力被日军压迫在涧头、迷回一带。幸有八路军占据了大、小寒水岭,与被隔于六郎城的郭军,互为犄角,牵制了鹞子涧敌军的行动,使郭军主力未被包围,稳住了涧头、迷回的阵脚,使东、西泡池之敌,不能直扑总指挥部大营。

      阎锡山决心放弃在繁峙盆地会战计划后,便想增加部队于平型关外歼灭板垣师团。他想得很方便:只要郭宗汾军守住涧头、迷回阵地,孟宪吉旅守住平型关正面,新的生力军一到,便可与敌后的八路军夹击敌人。他也想到:原定16个团出击计划未能实现,让八路军独家打了胜仗,面子上不好瞧;乘八路军仍在大、小寒水岭时,继续出击仍有夹击敌人的机会。于是他下令驻在代县的陈长捷的61军驰援平型关,并把平型关的总指挥孙楚换由第7集团军总司令傅作义担任。

      傅作义担任了总指挥,首先就是把团城口从日军手里夺回来,可是17军已经撤走了,无能为力,只好命郭军坚守阵地,同时促61军火速进军。

      61军到达后,发起进攻,只解除了郭军在迷回、涧头,六郎城、东、西泡池之围,72师梁春溥的434团,从南口转战下来,一直士气高昂,团长程继贤总以“民族兴亡,匹夫有责,有我无敌,誓灭敌虏”的格言教育官兵,每次战斗,团长亲临火线与士兵同甘共苦,程团占领了迷回北山打退了敌人连续反扑,解了迷回之围。夜间,继续发起进攻,一气夺取了鹞子涧,占领了1586高地,与挺进大、小寒水岭的八路军配合,绕攻平型关敌人的后方。程团为给梁旅主力开拓进攻的道路,派团副郭唐贤率张景舜营向六郎城攻击,以便与被隔在六郎城的郭军陈旅联系。张景舜顺利地打通了六郎城,但程团的后边,没有后续部队跟上来,便陷于突出的孤立地步。

      敌人失掉鹞子涧后,为使团城口、平型关一线免被隔断,乃调转其回援主力,从团城口关沟两面夹击鹞子涧,程继贤团处于敌人包围之中形势紧迫。傅冠英营长、梁世荣营长对程继贤团长说:“是否坚守待援?”

      其实此刻身外已是炮火连天,敌人的刀光已经迫在眼前,程继贤知道此刻已不是讨论问题的时刻,他大吼一声:“杀敌!好男儿,冲上去!”踊身一跃,跳到敌人群里,手持战刀与敌人拼搏起来。全团两营的官兵不足千人,面对着1500余人的日本联队,几进几退,杀了个天昏地暗。

      士兵们各自为战,他们看到长官一个个倒下去了,激起不畏牺牲的豪气。被刺倒的士兵,有的拼着最后一口气,拉响集束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有的没有枪支就搬起石头,砸碎了敌人的脑袋;有的用嘴巴咬住了敌人的喉管……等到增援部队直到打退了敌人之后,一清点人数,整个程继贤团只剩下不到80个人,团长程继贤以下整团的官兵大部壮烈殉国。

      阎锡山的计划又失败了。他不明白,为什么自己的锦囊妙计屡屡失算,团城口等要点没有夺回,又失掉了六郎城西1635高地,他又决定把傅作义的35军调到平型关一线,与袭扰敌后的八路军配合歼敌于蔡家峪一带。

      35军正在调动,这时板垣征四郎召集了师团参谋长西温利村,第9旅团长国崎登,第21旅团长三浦敏事,关东军察哈尔派遣兵团混成第2旅团长本多政材,混成第15旅团长筱原诚一郎等开会。

      正当阎锡山计划把板垣主力从天镇、阳高一路引到聚乐堡,在大同一带决战时,板垣知道阎锡山在雁门一带有强固的工事为倚托,他决定离开铁道线,出其不意地从灵丘进攻平型关。一旦平型关突破,便绕到雁门关的侧后方,使阎锡山的计划不攻自破。没想到在这一路上遇到八路军的强烈阻击,也遇到【创建和谐家园】军队的阻拦。虽然取得了若干局部的胜利,终于使平型关一线陷于胶着状态,如果迁延时日,在深沟峡谷地带,必然还要吃八路军的苦头,这是板垣征四郎焦虑的。

      参谋长西温利村指着地图叙述了战场的情况后,板垣补说了一句:

      “没有想到装备低劣的八路军会有这么大的战斗力,八路军仍然是灵丘路上的钉子!自古兵家避实击虚。拔出腿来,打击敌人的薄弱环节,这是我们要研究的。”

      21旅是板垣第5师团的精锐,9月25日被八路军消灭了3千多人,打掉了三浦敏事旅团长的发言权,其余的几个旅团长还没有碰过钉子,认为再鼓一把劲平型关还是可以突破的。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3 13: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