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国殇珍藏版_》-第20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图为在八字桥的第88师官兵22、23两日,敌以主力向【创建和谐家园】猛攻,北侯宅、沈宅、炎家头一线阵地被突破,【创建和谐家园】不得不撤至小顾宅、大场、走马塘、新泾桥、唐家桥一线。第9集团军左翼各师也随后撤至大场附近。24日,日军乘胜进犯大场。在敌强大陆、空火力打击下,朱耀华第18师苦战竟日,终因阵地大部被毁,至25日大场失守。朱耀华将军眼见1个师几乎全军覆没,阵地仍没守住,羞愤绝望之下拔枪【创建和谐家园】。至此,中央作战军四面受敌,退路有被切断之危险,遂于26日放弃北站至江湾间阵地,向苏州河南岸、江桥镇、小南翔一线转进。为掩护主力安全转移,第88师524团一营官兵在副团长谢晋元指挥下,坚守闸北四行仓库,孤军奋战阻敌前进,给日军以重大杀伤,扬威上海战场。

      此时,蒋介石通过戴笠获悉,韩复榘串通西南、西北军企图分治,这一恶讯使他大惊失色。他当即决定将中路军总司令朱绍良派往兰州,制止韩复榘的分裂。将战区划为左右两路作战军。韩复榘使蒋介石犯了临阵换将之大忌。

      从31日起,日军在周家桥、姚家宅、小家宅等处强渡苏州河。日军第3师团左翼一部刚渡过河,便因遭到守军阻击受挫,该师团右翼部队则于11月5日强渡成功。日军第9师团11月1日渡河后,中国军队从苏州河北岸南翔方面调来部队进行反击曾使敌军一度陷于困境。但日军第11师团攻占了南翔附近之江桥镇,威胁中国军队侧后,解除了其第9师团压力。9日,中国军队全线后退。日军第3、第9师团是日傍晚进抵龙华、高家湾,完成了对上海南市的封锁。中国留在南市及浦东地区之保安队等2000余人,继续坚持与敌作战数日,方停止有组织之抵抗。

      战至10月底,上海已被硝烟、血火染透。日军速战速决的企图被彻底粉碎了。日军主力被蒋介石从日本国内、华北、青岛、台湾吸引到了上海。上海战场,已使日军付出了8万余人的伤亡代价。

      日军统帅部从上到下无不为之惊叹,世界舆论对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也给予了极大的赞扬。

      这是20多万中国将士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留学德国而【创建和谐家园】返回的【创建和谐家园】军黄维将军一踏上上海战场,便不得不从内心感叹道:“壮哉!真是一寸山河一寸血。”

      ●四行仓库,中国“敢死队”声震中外

      10月26日,大场阵地失陷,上海市区内已无法再踞守。蒋介石一声令下,中国守军全线撤向沪西。

      孙元良将军

      孙元良,祖籍浙江绍兴,1904年生于四川成都,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1932年淞沪抗战,率部在庙行一线顶往日军攻击。 “八·一三”淞沪抗战,孙率88师坚守闸北阵地76天,著名的谢晋元团就在其麾下。后参加南京保卫战,负责据守安德门、雨花台、中华门一带,孙部虽为新败之师,仍奋勇杀敌,英勇作战。

      上午,第3战区副司令长官顾祝同上将打电话找到88师师长孙元良将军。顾祝同对孙元良说:“委员长想要第88师留在闸北,死守上海。你的意见怎么样?”孙元良将军听到此,沉默了。孙元良苦战多日,深知市区战情,他也明白这是中央的政治策略,只是没想到为政治要牺牲到他头上。略一沉思,他对顾祝同说:“我不同意留下,如果我们死1人,敌人也死1人,甚至我们死10人,敌人死1人,我就愿意留在闸北,死守上海。但可虑的是,我们孤立在这里,激战之后,干部伤亡了,联络隔绝了,在组织解体、粮弹不继、混乱而无指挥的状态下,被敌军任意屠杀,那才不值,更不光荣啊!眼下,88师的士气固然很高,并且有坚守闸北两个多月的战绩,但我们前后补充过五次!眼下部队中新兵老兵占两三成,新兵虽然一样忠勇爱国,但训练时间太短,缺乏各自为战的技能。撑局面,还得靠老兵。这是实际情形,所以我不同意。”顾祝同显然受了孙元良的影响,沉吟片刻后:“那留下1个团,你看怎么样呢?”由于死守的命令来自最高统帅,孙元良猜想顾祝同此举也有难言之隐,既已有让步,不便再一意坚持,便在电话里答应了下来。

      四行仓库88师师部,孙元良在团以上军官会议上。宣布了战区的命令,并根据战场实际情况,以师部的名义命令以524团1营为骨干组成1个加强营的留守孤军,由团副谢晋元中校统一指挥行动。众人散去,孙元良望着面前这位魁梧英俊、为人耿直的爱将,良久无语。他很信任他。赴沪初期,谢晋元是262旅的参谋主任。88师奇袭日军旗舰“出云”声震整个上海战场,就是由谢晋元这个胆大心细的参谋头儿一手策划并导演的。524团原团副黄永准中校巡视前线负伤后,孙元良受团长韩宪元上校所请,把谢晋元调到524团团副的位置上。上任不久,就授此危命,孙元良颇有些于心不忍。

      四行仓库

      上海最有名的仓库大概要算是苏州河【创建和谐家园】路口的四行仓库。这座钢筋水泥结构的大楼极为坚固,最初它是大陆、金城、盐业、中南四家银行的储备仓库。但它被人们所铭记的却不是这里放过多少金条,而是1937年10月,上海弃守前夕坚守在此与日军作战的800壮士。这段历史被写进了教科书。

      但他只有如此。面对谢晋元炽烈的目光,孙元良慨然叹道:“中民老弟,日后我无法再助你们力了。但你们是88师的英雄,我把四行仓库就交给你了。你们最好把指挥所和核心部队布置在这里。这幢庞大的建筑物不只是坚固,易于防守,同时更易于掌握部队,我们的新兵实在太多了。这里粮弹存储很多,为防自来水管被截断,饮水也有存储。有这样好的根据地,你们可坚持下去,好好地打仗了。”

      溃潮渐渐退去,宝山路、虬门路一带,谢晋元和他手下的800壮士渐渐成了孤军。残破的街区、遍地的死尸、暂时的沉寂,令人更觉紧张。没多久,街头巷尾出现了刺眼的“太阳”旗,响起了沉重的军靴声,敌追兵到了。突然间,劈头盖脑的枪弹、手榴弹,砸得日军晕头转向,他们没想到狂退的中国军队居然还留有伏兵,立刻陷入一片混乱。谢晋元乘日军展开之机,率部退入四行仓库。27日,谢晋元第一次在1营营长杨瑞符的陪伴下与全营官兵见面。他的就职演说简短却很悲壮:“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们是中国人,要有中国人的志气。现在我们四面被日军包围,这仓库就是我们的根据地,也可能是我们的坟墓,只要我们还有一个人,就要同敌人拼到底。”

      苦战多日疲惫不堪的800名官兵此刻已度过了对战争的恐惧期,他们眼睛是雪亮的,甚至是血红的。

      谢晋元率部在四行仓库与日军激战

      谢晋元,字中民,广东省蕉岭县人,生于1905年4月,黄埔第四期毕业。“八·一三”淞沪抗战,率800壮士(实为452人)坚守苏州河北岩孤岛四行仓库四昼夜。800壮士浴血抗战事迹传遍神州,谢团长以身许国,威武不屈的大丈夫气概,永垂青史。

      四行仓库像个坚固的大碉堡,倔强地傲立苏州河边。早先,这座建筑是省城银行、大陆银行、盐业银行、中南银行共同投资的四行储蓄仓库。这座六层钢筋水泥建筑物,全长120米、宽15米,位于苏州河北岸新垃圾桥西面,它的西边和北边是中国地界,但此时已被日军占领。东边是公共租界,南边隔过苏州河也是公共租界。在日军夺占市区后,这里成了一座陆地上的孤岛,却也是上海市区内中国军守卫的唯一一块净土。蒋介石盯着它,上海市民盯着它、国际众目也盯着它。有它在,上海就不能算沦陷。

      很快,日本人就发现这座仓库成了令他们头疼的大碉堡。原来,四行仓库墙厚楼高,易守难攻,仓库内又储存了8万包粮食、牛皮和丝茧等物资。谢晋元、杨瑞符指挥守军官兵,用仓库储存的物资和沙包将底屋门窗全部堵死,2层以上窗口堵塞一半,以利投弹射击。同时,将守军按上层少、下层多,有序地加以编排调整,并亲自掌握了一支敢死队,以防万一。为警戒并最大限度地消耗日军,守军在仓库外围布置了一支部队,沿苏州河仓库两侧构成沙袋工事,阻击敌人。

      27日晨,阴沉沉的天空露出了鱼肚白,新的一天到来了,新的战斗也开始了。日军似乎也看出了这是块难啃的骨头,便在枪炮坦克的掩护下,隐蔽包围了四行仓库。日军虽有坦克,但这里攻事坚固,坦克冲不垮。日军虽有飞机,但这里紧靠租界,日机不敢投弹轰炸,唯怕误炸租界,引起国际争端,甚至连远程大炮也不敢施放,只好用轻型炮火乱轰一阵。仓库内的守军任你炮轰纵火,该完备工事的完备工事,该睡沉的照样睡沉,全然没把外面的鬼子当回事。

      下午2时,日军沉不住气,大批援军涌来,来势凶猛,直抵苏州河边。谢晋元在楼上窗口观察着敌情,当敌人进至四五十米时,当即下令开火。在仓库外守备的掩护部队也突然投弹射击,与仓库楼上形成交叉火力,在仓库四周织起了一片严密的火网。日军顿时被撂倒一片,并有两辆战车也被击毁。两小时激战后,警戒部队退入仓库。几十名敌兵见状企图跟进,守军放过自己人后,用火力和手榴弹前填后夹,打个痛快。日军第一次攻击受挫之后,敌人调整部署,以小批部队轮番进攻,但守军严密的防护和凶猛的火力,根本不让敌人靠近仓库。第一天战斗,日军死亡200余名,大败而归。四行仓库与英租界仅一河之隔,800壮士孤军奋战一昼夜,英军也在苏州河另一侧租界内看了一昼夜。同为军人,他们深为中国守军坚守死地而敬佩,出于同情心,他们多次婉劝孤军卸去武装,特许他们退入租界,保护他们的生命安全。谢晋元知情后,婉拒了英国军人友善的建议,他说:“我们是中国军人,宁愿战死在闸北这块领土之内,也绝不放弃杀敌的责任。我们的魂可以离开我们的身,枪不能离开我们的手,没有命令,死也不退。”

      外国驻沪军事观察员观战

      四行仓库守卫战以孤军之旅与现代化装备的日军抗衡,震惊中外,赢得了外国友人的同情和支持,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图为外国驻沪军事观察员隔河观看孤军与日军激战。

      英军听了,深表折服,连连“OK、OK”。在他们眼里,这800孤军是“勇敢的中国敢死队员。”

      谢晋元率800孤军死守四行仓库轰动了上海,轰动了整个战区。27日以来,从早到晚,数万上海市民聚集在苏州河南岸租界上围观助阵,群情沸腾,人心振奋。人们纷纷隔河挥帽呼喊致敬。正规军败了,但800壮士却给了他们太多的精神慰藉。每天,人们都在打听800壮士、四行仓库的情形怎样了。热心救国的团体、个人纷纷组织起来,慰劳自己的军队,献上各种仪器、药物,香烟等。无孔不入的记者甚至乘夜潜入四行仓库,撰写关于四行仓库守军官兵及近况的报道。炮火连天中报纸居然不断,而且整版全文地介绍谢晋元和他的800壮士。

      民心振奋!军心振奋!

      28日,谢晋元率部继续血战阻击日军,并亲手毙敌两名。恼羞成怒的日军这天豁出老本,拼命想要拔掉四行仓库这颗眼中钉。守军坚守死地,不仅要斗勇,还要斗智。战斗空前惨烈、悲壮。一队日军冲破天网拦阻线,潜至仓库下企图引爆烈性炸药,危急关头,敢死队员陈树生在自己身上缚满手榴弹,拉燃导火索,从6楼窗口跃入敌群。“轰”地一声巨响,勇士与十余名敌人同归于尽。敌人惊呆了。仓库内,谢晋元热泪滚滚而下。这个黄埔四期生博学广闻,但没学过数百人该如何坚守一座仓库,他不乏精明、智慧,但危急中不得已也得用“肉弹战术”。但他的泪,更多的是为手下勇士奋不顾身、舍生取义的气概而流。有这样的勇士,他相信阵地不会丢,国家不会亡。

      张治中、刘峙等接见杨惠敏

      1937年8月,淞沪抗战中,中国军队得到上海民众的支持。当谢晋元率800战士坚守四行仓库,战斗激烈进行时,一位名叫杨惠敏的女童子军,冒着生命危险,从公共租界泅水过苏州河,把一面国旗送到坚守四行仓库的官兵手中,第二天国旗终于高高飘扬在闸北上空。图为张治中、刘峙等接见杨惠敏。

      在四行孤军与强敌浴血奋战、在上海军民瞩目四行孤军之际,一个14岁女童子军杨惠敏的惊人之举使这段历史又多了一层传奇色彩。

      28日拂晓,杨惠敏去苏州河畔一睹勇士的壮举时,发现四行仓库矗立在“太阳”旗、“米”字旗的重重包围中。细心的少女当即产生一个迫切的愿望:如果四行仓库顶上能飘起一面中国国旗,该是多么的鼓舞人心。守军已经表现了我中华民族的凛然正气,但应该让上海人、让在上海的所有人都感受到这威武不屈的正气。

      当晚,杨惠敏脱下童子军制服,将一面大国旗紧紧地缠在身上,再罩上制服。此刻,夜空黝黑,英国士兵在来回走动着,而四行仓库就像一个巨物矗立在马路对面,而她必须冒着被英国警戒兵发现的危险,溜过马路,再沿着重重铁丝网爬到缺口处,再从窗子爬进去。情况非常危险,杨惠敏也顾不得个人的生命安全了,强烈的信念支撑着她。于是,她卧倒地上,爬过马路,突然枪炮声大作,她还以为是警戒兵发现了她,忙趴下不动,红绿的火舌在她头上乱舞。原来是敌人在进攻四行仓库呢!等枪炮声沉寂下去,她又开始慢慢爬,终于到了东侧的楼下。谢晋元团长、杨瑞符营长早有消息,知道有人要来献旗,想不到是一个14岁的女童子军。

      杨惠敏脱下外衣,将浸透了汗水的国旗郑重地交给了他们。朦胧的灯光下,这一群不曾被敌人枪炮吓怕过的英雄此刻却都激动得流下了热泪!

      29日黎明,晨曦送走了黑夜,东方亮起了鱼肚白。曙色微明之中,四行仓库六层平台上站着一二十人,庄重地举手向国旗敬礼。【创建和谐家园】满地红的中国国旗,终于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在闸北的上空、在周围日军“太阳旗”的包围中猎猎飘扬。1营营长杨瑞符少校面对庄严的国旗,朗声说道:“庄严灿烂的国旗啊!闸北有了你,闸北的领土、【创建和谐家园】还是属于中国的。我誓在你的鼓舞之下,使你这光荣的国旗,永远地飘扬在废墟的闸北上空。”在重重的“太阳”旗中,那面中国国旗是如此得醒目、如此得光芒四射。苏州河南岸的大楼顶上、堤岸上、街道上、数不清的人海突然间看见升起了自己的国旗,都被一股体内奔涌而出的情愫感动了、陶醉了。这不是一面小小的国旗,而是一个民族不屈精神的化身。人们脱帽挥泪致敬,挥手致意高声呼喊:“中华民族万岁!万岁!万万岁!”欢呼声响彻苏州河畔、闸北上空。

      29日,谢晋元致函上海某团体表示:“军人以服从为天职,保卫国土,职责所在。洒最后一滴血,必向倭寇索取相当代价;余一枪一弹,亦必与敌周旋到底。”慷慨激昂的言词,表达了壮士们与四行仓库共存亡的信念。

      四行孤军的壮举很快传遍全国,许多中外记者涌向苏州河畔,都想挤进仓库内采访。一位作曲家很快赶写出一首《八百壮士之歌》,并亲自到苏州河畔现场教唱。很快,一曲雄浑、激昂的旋律回响在闸北,并很快传向全国:

      中国不会亡,

      中国不会亡,

      你看那民族英雄谢团长。

      中国不会亡,

      中国不会亡,

      你看那八百壮士孤军奋战守四行;

      四面都是炮火,

      四面都是豺狼。

      宁愿死,不退让,

      宁愿死,不投降!

      我们的国旗在重围中飘荡、飘荡。

      八百壮士一条心,

      十万强敌不敢挡。

      同胞们起来,

      快快赶上战场,

      拿八百壮士做榜样,

      中国不会亡!

      中国不会亡!

      中国不会亡!

      追悼谢晋元大会会场

      坚守四行仓库的800壮士与日军激战四昼夜后,奉命撤退至上海英租界。1941年4月24日,谢晋元被日伪军收买的郝鼎诚等4人以匕首行刺身亡,终年36岁。当月,国民政府在重庆举行追悼谢晋元大会,图为会场内各界人士敬献的挽幛、挽联。

      没几天,四行守军也学会了这首歌。苏州河两岸,上海市民与四行守军伴着枪炮声同声歌唱,场面煞是奇特,煞是感人。

      这真是一空前绝后的战场奇景,一场有成千上万人亲眼观战的厮杀。每当日军进攻,河对岸的“观众”便举起大黑板,告诉守军日本人的主攻方向、集结地域,并高唱《八百壮士之歌》为守军助阵。在如此强大的后盾面前,谢晋元率八百壮士越战越勇,击退了敌军一次次猛攻。直至11月1日,日军也没能看见四行仓库里面是个啥模样。

      11月1日,谢晋元在接到统帅部再三命令后才恋恋不舍地率部退过苏州河,退入英国租界内,一向孤傲、瞧不起中国军队的大英帝国军人,对这些创造奇迹的中国军人表示了由衷的敬意和友好。上海英国驻军总司令史摩莱少将亲自来到新垃圾桥旁,指挥英军压制日军火力,掩护壮士撤退。

      谢晋元和八百壮士的义举,得到了国人和国际社会的高度赞誉,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成了淞沪会战驰名中外的重大事件之一。女中豪杰何香凝充满深情地赞道:“你们每一个人,都已充满了孙总理和廖党代表的革命精神、牺牲精神。殉国的将士,将因为你们而愈伟大;前线的将士,将因为你们而愈英勇;全国同胞,将因为你们而愈加团结;国际人士,也将因为你们而愈能主张正义了。”

      英国驻军总司令史摩莱少将说:“我们都是经历过欧战的军人,但我从来没有看到过比中国‘敢死队员’最后保卫闸北更英勇、更壮烈的事了。”

      11月3日,即谢晋元率部退出四行仓库的当天,南京国民政府发布命令:所有参加四行仓库守卫战的官佐、士兵一律晋升一级。谢晋元由中校团附升为上校团长,并授【创建和谐家园】勋章一枚。

      谢晋元率八百壮士(实际人数不足400,多年来此数字一直以讹传讹,被人们叫惯了)坚守四行仓库4昼夜,抗击了10多倍强敌的无数次进攻,歼灭敌军数百人,创造了淞沪会战中的奇迹。恼羞成怒的日本人一直记着这些勇士。4年后,太平洋战争爆发,英日宣战,日军冲入上海英租界,首先逮捕的就是长年被滞留在这里的当年坚守四行的勇士。

      当然,这些是后话了。

      ●孙立人战场上被提升为将军

      在陈诚指挥的中央集团内, 黄杰指挥的税警总团打得精彩、漂亮,令国军各级将领刮目相看,税警总团中,孙立人一枝独秀更是引人注目。

      孙立人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20年代初期,孙立人是清华大学的一名工科大学生。清华的“书呆子”却也能干出点儿名堂。1922年,他居然有资格代表中国参加国际篮球赛。1923年清华毕业后,他以优异的成绩享受官费到美国留学。

      在美国,思想活跃的孙立人从土木工程系毕业,意识到战乱不断的中国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便毅然进入了驰名世界的西点军校,成了美国名将马歇尔、艾森豪威尔、史迪威等人的先后期同学。

      但回国初期,孙立人怀才不遇,最初只是国军中的一名下士,一个大头兵。文武双全的孙立人咬牙熬着,终于凭着自己的才智成了宋子文税警团的少壮军官。他以一种中、美合璧的方式挑选、训练部队官兵,形成了与【创建和谐家园】军训练方法完全不同的一套操练方法和规范,但他的部队能打仗。

      9月28日,上校团长孙立人率他的税警总团2支队第4团投入大场、蕴藻浜战场,接替第87师防地。起初,中央集团各友邻部队都瞧不上宋子文养的这支卫队,有些部队甚至公开向陈诚表示了自己对翼侧的担心,担心这支非正规军没战斗力,关键时刻卖了自己。黄杰没说话,孙立人更是不发一语,但他心里有数,税警团的军官大都是留美的少壮派,又有财政部长宋子文这个财神爷撑腰,一色美式装备,打起仗来绝不会比友军差。是骡子是马,咱战场上见。

      蕴藻浜、大场是日军的主攻方向,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此地若失,则两翼中国守军只能放弃阵地,全线后撒。因此,蒋介石的电话通常是直接打给黄杰,直接指挥战斗。一连数日税警团与日军展开拉锯战,战况惨烈异常,双方伤亡均大。孙立人的第4团在这两个战斗中,阵亡营长一名,少校团副郑宗周负重伤。

      孙立人指挥确实非同一般,在任何情况下,他手中都掌握一支有力的预备队,任由第一线官兵怎样哭爹喊娘地请示增援,只要他认为还能挺住,就绝不增援。他要把预备队用到战况最紧急的地方。在大场战斗中,他曾两次亲带预备队去增援被敌人突破的第l营阵地。团长亲临第一线指挥,很快将突入阵地的日军击退。在大场战斗后,税警总团的两个支队司令官何绍周(何应钦侄子)和王公亮均因指挥无方而被免职。第2支队的第6团团长钟宝胜也因作战不力而被撤职,独有孙立人指挥有方,沉着应战,备受各方瞩目。在税警总团的6个团中,第4团的战绩最佳,受到上级的嘉奖,特别是受到宋子文和孔祥熙的嘉奖。孙立人也由此升为第2支队少将司令官。

      税警团打红了眼了。由于蒋介石亲自指挥黄杰,黄杰哪敢怠慢,谁能打谁上,谁没本事撤谁。由于税警团财大气粗,战前,【创建和谐家园】军政要员总是托关系、找路子,想方设法把自己的子女故人塞进来。何应钦的侄子何绍周指挥不利,黄杰毫不含糊,战场上将其免职;6团长钟宝胜有桂永清和何应钦撑腰,但因作战不力也被【创建和谐家园】在这些公子哥的反衬下,孙立人更显得锋芒毕露。战场上被提升少将,这在过去是少之又少的事儿。

      孙立人战场升迁,担的责任却更大了。上任2支队司令官后,孙立人因第6团伤亡太大,索性将该团官兵拨补第4、第5两团,将第6团番号也暂时取消。

      10月18日,我军退守苏州河南岸,孙立人的第2支队担任紧靠沪西租界的周家桥一带的防御任务。从10月20日起到11月3日止,敌我隔苏州河战斗将近两周,战况惨烈。白天,官兵们吃不上饭,也没法吃饭。由于敌机太猖狂,白天生火造饭,弄不好饭没吃上,倒是吃了炸弹。每日只能熬过漫长的黄昏后,待战斗较缓,我军才能升火造饭。每天在拂晓前后和日暮之后,孙立人总要带上参谋和两名卫士到第一线视察,后来战斗激烈时,孙立人白天也下到战斗最吃紧的前线指挥督战。

      10月27日晨,日军趁涨潮和晨雾之际,用事先连接好的小型橡皮舟作浮桥,偷渡到南岸四五十人,隐蔽在岸下,企图乘有利时机抢夺中国守军阵地。当地岸高约二三米,中有间隔不等的储煤洞,日军躲藏在洞内。孙立人得报后,亲到第一线指挥第4团的两名班长,在岸边竖起4块厚钢板当护墙,连续投了100多枚手榴弹,将日军的橡皮舟浮桥炸断,然后将十几捆用汽油浸透的棉花包点燃,推到岸下滚到储煤洞里,将大部日兵烧死。残存者因浮桥已断,进退无路,被我军打死。用了两个多小时,便将偷渡到南岸的日军全部消灭。

      11月3日拂晓起,战斗更加激烈了,日军趁晨雾之际,先后将我左翼第1支队的阵地突破。第5团当面之敌,利用橡皮舟连接的浮桥向南岸强渡。

      凌晨6时,蒋介石在南京直接用电话指示黄杰,速将侵到南岸之敌歼灭。见战况紧急,黄杰便带中校参谋李则尧赶到第2支队司令部指挥所(距第一线约200米)指挥督战,孙立人则带少校参谋龚至黄赶到第5团团部指挥所(距第一线约100米)指挥。第5团团长丘之纪上校不幸阵亡,第1营营长负重伤。

      黄杰接到报告,当即在电话中命令道:“立即攻下日军占领之地,抢回第5团丘团长尸体,我马上到你的指挥所去,如果我阵亡了,也拜托你把我的尸首抢回来。”

      孙立人毫不含糊,调上了预备队发起反攻,突入之敌立脚不足,向回溃去。当黄杰赶到第5团团部时,同时看见厂两个血肉模糊的躯体:一个是战死的丘团长,一个是浑身是血的孙立人。

      此时,沪上血战已近3个月,而孙立人的税警团也已血战1个多月了,部队的伤亡他最清楚。但他不能撤,他仍得顶着,尽管左右友邻有的部队已开始撤向后方。

      11月3日傍晚,第17军团长胡宗南实在不好意思再卡这支疲惫之师了,通过第8【创建和谐家园】告孙立人,第2支队阵地由西安调来的36师接替,限于当晚9时交接完毕。

      孙立人能喘口气了。谁知此时节外生枝,天黑后20多名日军侵入了周家桥西端的小红楼。第5团1营虽几次攻至楼下,但日军在楼上拼死顽抗,第5团迟迟拿不下这最后一个小据点、36师接防部队以上级命令未说南岸已有敌兵为理由而拒不接防。

      孙立人听到报告,在第5团指挥所,平静地对36师接防人员说:“好吧,等我们将侵入小红搂的日军消灭后,再把阵地交给你们。”

      4日凌晨3时,第8军军部将轰炸小红楼日军用的地雷用汽车送到第5团指挥所,此时日军已开始拂晓进攻前的炮击。

      孙立人将军(左)

      孙立人,安徽舒城人,1898年生于安徽省庐江县,清华学校毕业后留美,弃工学军报国,入著名的弗吉尼亚西点军校。归国后,曾任税务警察总团特种兵团(即第4团)团长。“八·一三”抗战中,他率部在苏州河一带浴血奋战,多次身先士卒,冲入敌阵。孙立人战场荣升将军,可谓一战成名。

      孙立人知道地雷已送到,立即走出指挥所掩蔽部,弯腰低头用手电筒看地雷。突然,日军的一颗榴【创建和谐家园】在他的上空爆炸。将孙立人的背部、臀部及两个上臂炸伤十几处,有【创建和谐家园】块弹片进入体内,孙立人立刻扑倒在地,成了真正的血人。幸运的是他戴着钢盔,正低着头,所以头部未受大伤,身边人员立即将他抬到掩蔽部内。当时他满身是血。军医抢救裹伤,但他仍坚持令第4团第2营营长张在平代理第4团团长,并负责用地雷将小红楼炸毁,消灭侵入的日军。

      一阵巨响声中,孙立人重重地吐出口气,轻松地闭上了眼睛。他的任务完成了。之后,孙立人被送到上海租界辣斐德路宋子文临时所设的医院治疗。在孙立人由周家桥赴上海市内的途中,军长黄杰赶到看望,并慰问了他。

      淞沪战后,孙立人被宋子文送到香港就医。上海战场上,孙立人有勇有谋,不仅让宋子文、孔祥熙大为感慨,更让上海战场的【创建和谐家园】各路人马刮目相看。他使税警总团在上海战场留下英名,也确立了自己日后军中名将的地位,成了【创建和谐家园】各派将帅竞相争夺的热门人物。

      宋子文、孔祥熙当然不会放走自己手中的宝贝,1938年夏天,孙立人从孔祥熙手中接过了装备1个师的精良武器装备,重新成立了税警总队。不同的是,这个税警总队的总队长已是面皮白净、儒雅倜傥的孙立人少将了。

      一般人都知道孙立人扬威缅甸,殊不知早在上海血战中,他就已锋芒初露了。战争造就人,但只造就那些有勇有谋的将才。

      日后活跃在东北的【创建和谐家园】五大王牌之一的新1军,往前追溯就是孙立人的这个税警总队。

      ●宋美龄肋骨折断慰问前线伤兵

      1937年10月,上海前线的硝烟徐徐地吹入了南京城,城内的阔太太、娇小姐大多人去楼空。而这些达官显贵的一举一动犹如时局的晴雨表,受他们影响,大批南京军民也加入了溃逃的狂潮。西去武汉的机票、船票、车票一时间烘热抢手。

      人心完全浮了起来。可这时,中国“第一夫人”宋美龄,仍然稳居南京城。

      蒋夫人宋美龄

      1937年10月,淞沪前线战事正酣,蒋介石夫人宋美龄不顾劝阻,前往上海伤兵医院慰问伤兵,途中遭遇车祸,折断了肋骨,但她还是忍着剧痛于当晚10点钟到医院视察,伤兵无不为之感动。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0 22: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