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李默微微一笑。
去年的投资真的很及时,若是放在现在,恐怕连根毛也拨不了,除非自己将微软一下子估值为一亿美元。
然而郝立克依然不大相信李默这笔投资,未来能有几千倍上万倍的回报。
“郝立克,到了明年会更可观。”
83后年的微软只有上升势头,但分不到什么红利,不过到了84年,则会有很高的回报。
“李,你下本书什么时候出版?”
《侏罗纪公园》春天又行了一百万册,不过这一百万册销售的度终于降下来,卖还是很好卖的,但不像去年那么疯狂了。也就是暂时性的,它渐渐趋向饱和。
若是李默再行一本不错的,两者互相拉动,说不定两本书都会变得好卖起来。
李默摇了摇头:“明年冬天吧。”
其实这本书已经写好了,正在修改中,若是李默抓一点紧,冬天就能行,可连京都都惊动了,李默多少成了惊弓之鸟。况且这本书有争议,也有思想性,以他的年龄写出来,会让人觉得更不可思议。
妖孽终要有一定限度的,无限度地妖孽,未必是好事。李默往明年压,压到年底,照样会惊艳,但妖异程度多少会下降一些。
两人又说了一会,郝立克问:“接下来还要我做什么?”
“你还想做什么?”李默呵呵乐了。
“这样……我拿这个年薪有些不安哪。”
“我们中国有一句话,叫养兵千日,用在一时,这几年权当养精蓄锐吧,以后有你的忙。”
悲催的娃,还真以为天上掉金砖头砸到他脑袋上……想一想这份工作多适意吧,而且看微软上升的势头,他也不用担心以后李默支付不出来他的年薪了,再努力几年,他就可以自豪地对外界宣布,我也是百万富翁!
郝立克喜滋滋地回国去。
方老师却将李默叫了过去,李默政治分数又跌了下来。
他也弄不懂,政治无外乎就是死记硬背,相信李默记忆力不差吧,比如他的地理,他的历史,还有他恐怖的英语成绩,本来谷老师还替他开一个小灶的,渐渐李默口语能力跟上来后,谷老师都不开小灶了,也劝说李默抓一点时间,将政治成绩提高上来。只要李默政治能达到九十分,以李默其他各门课恐怖的分数,基本就能稳居全班第一。对于一个尖子生,这个要求并不高。
可是李默政治成绩始终忽上忽下的,让一干老师很是不理解。
不但老师们不理解,有人也在分析李默的分数,他们同样也不理解。
不能说李默“政治思想觉悟不高”,那不是扯蛋吗?为什么上政治课,好听一点,就是培养学生的道德观,人生观,与爱国情操。说白一点,就是打小对学生进行爱国【创建和谐家园】教育……
这些孩子连基本的人生观都未形成,谈什么政治思想觉悟?
更要命的是这群人,甚至都不敢怀疑李默的智商,那么问题出在哪儿,这些人百思不得其解。
方老师同样是一个悲催的,他在耐心地劝导着李默,却不知道,如果不是李默强行拒绝,今年下半年,李默则是科大少年班的大学生,提前就走了。
真相只有李默心中清楚,他的智商还行,但绝不像外界所想像的那么恐怖,记忆力也还好,可远达不上过目不忘的程度。
加上他对政治真的不感兴趣,想要政治成绩好,必须抽出大量时间出来死记硬背,抽得时间多,政治成绩就会好,抽得时间少,政治成绩就会差。而李默的要求更会让方老师失望,他对争第一,从来就没有产生过任何兴趣,只要期末考试,能保住一张奖状就行了。当然,只要这张奖状保持住了,他各门课的基础,就不会掉下去。
力,到高三那年力吧!
李默不说,只是唯唯诺诺。
方老师几乎要抑天长叹,不说李默不好,听话,安静,懂事,懂礼貌,团结友爱,上课认真听讲,学习也勤奋……好学生该有的,李默全有了。他想批评,都找不到批评的地方,让他怎么办?
李默看着他无力的样子,有些好笑,说:“方老师,你放心吧,高考时,我才会吓你一大跳,不过四年时光,很快你就能看到的。”
“李默,政治文理科皆必考啊,”方老师显然意会错了,他挥挥手说:“你回去吧,若是期末考试,你政治课低于八十五分,下学期,你别想当这个学习委员了。”
这也能下指标啊?李默心中也在啼笑皆非,然后出了办公室。
但李默不知道的是,他与老杜马上会遇到一个【创建和谐家园】烦……(未完待续。)
------------
第124章 惹不起(三)
“朱教授,您好,”李默握了一下手。
李默这个家有点奇怪,很大,只住着李默一个人,却装了两台空调,但朱教授看都未看一眼。
这让李默很满意,这是一个充满故事的人,也是一个性格澹泊的人,甚至可以这样说,他与前世的李默十分相近,这一世李默仍有些澹泊,不过重生给他所带来的种种机会,终于让他一颗沉淀的心开始骚动起来。不过朱教授这种性格,让李默很欢喜。
“你是李默同学吧,邢主任对我说了,我收费有点贵。”
“我知道,一个小时三块钱。”
放在巢市,确实很贵了,一个月下来,他可能得收一百块钱的教学费。然而朱教授可是大学的音乐教授,这个价贵吗?当真造原子弹不如卖茶叶蛋的?
“不过我也有两个要求,第一个要求,我也喜安静,我的情况,不要对外面说,第二,我要学习,时间很紧张,来教授我音乐课时,必须按照我时间来。”
李默递了一张时间表格给他。
朱教授看了看,基本都在白天,要么中午,要么星期天的白天,也不是晚上,当真不打扰别人休息?
就是他腿瘸掉了,走路不方便,又要赶过来,中饭会耽搁,但问题也不大,他点了一下头,这就等于两人搭成协议了。有人说西方人有契约精神,遇到不好的,签了合同,也不会与你讲契约。遇到好的中国人,那怕不签合同,就像李默与朱教授这样点一下头,比什么合同都管用。
李默将他带上楼。
就在他卧室的隔壁房间,有三样乐器,一台钢琴,一把古琴,一把吉他。
朱教授看了一眼说:“我可以教你钢琴,也可以教你古琴,可吉他……我不教。”
在李默心中古琴地位比吉他地位还要高,他不假思索地说:“好。”
“另外,古琴看似容易,但弹好它,比弹钢琴还要难,你要做好思想准备。”
“我知道。”
“那我们开始。”
朱教授话真的不多,不过教得颇有耐心。
从此以后,李默变得更忙碌。
这天,邢主任带着他去了一家建设单位,这也没有办法,他就这点大,如何谈生意,不是谈生意,恐怕一进门,就让人家轰了出去,只好找邢主任帮忙。
一个长着满嘴络腮胡子的中年人接待了他们,邢主任说:“李默,他是董书记。”
“董书记,您好。”李默客气地说,现在不是什么厂长、乡长是一把手,一把手都是书记,d委书记。
“你就是那个李默?”董书记好奇地打量着他,这也是李默同意的,只要建筑工人去了李家,想瞒是瞒不住了,因此准许邢主任适当地透露一些消息,但请求对方尽量保密,省得又传到学校,闹得纷纷扬扬。
其实邢主任所知道的,也只是李默的冰山一角。
“是。”
“厉害。”董书记敬佩地说。
这么一点大,就出书,还是在美国出书,能不厉害吗?并且有善心,有本事,有智慧,有品德,方方面面都让人不得不佩服。
“邢主任说了你的事,你说如何兴修?”
李默拿出了他所画的效果画。
几年学画,油画、中国画,李默未必能画得很好,但在素描上,造诣确实不差。
这就是李默所设计的新的南岗小学示意图。
规模不大,因为本来学生就不多,一个大队能有多少户人家,况且离镇近的村庄,小孩子都到镇小学读书了。五个年级,只有五个班,不会分一班二班三班的什么。
老师也不多,两间办公室就足够了,顶多再加上一间用来放油墨机、教课书等的杂货间。
只是李默又加了一个音乐室,郝立克在香江订好了几十台电子琴……这也是无奈,现在买什么都要票,李默上哪儿弄票去?
若是李默与这家单位谈好了,哪边则将电子琴托运过来。
李默又将下面的泥操场改造了一下,改成了水泥操场,并涂上不同的颜色,前面顺便改成了一个水泥足球场,草地肯定不行了,不过勉强可以踢踢足球。后面则加上了两个乒乓球桌子,一个羽毛球拦网,还画了标准的前线、后线、界线。
此外,李默又打算建设一个阅览室,他准备亲自去市里面的几家新华书店,挑出一千来本科普书,放在阅览室里。平时下课时让学生进来翻一翻,增涨课外知识,总比跑到教室外面打架打纸四角好吧。但为了防止小孩子将书撕下来打四角,平时不外借,到了星期六下午,派老师蹲半个小时点,让学生借回去看,记录下来,星期一归还。
李默还打算让这家建筑单位代劳,订制统一的课桌、凳子。
在这时代,有这样的硬件,算是好的小学了。
若是南岗小学明年动学生,于学校四周载上几排树,那么几年后,一座风景优美,硬件也不差的小学,就会屹立在柳叶圩上。
软件……也就是师资力量,那真的没办法了。这是曹镇的,有的地方连一个代课老师都找不到,后来有一部电影叫《一个都不能少》,实际有的贫困地区,比电影里的教育环境还要恶劣!
李默画得很清楚,他讲得也很清楚,不过有一条,除了电子琴与科普书外,余下的一律交给这家单位代办,包括建筑材料的采购,因为李默根本就没有空多管这件事。
“这样一座小学建好了,大约会花多少钱?”
“我们得派人亲自过去察看面积、施工难度,以及当地的砖瓦等价格,才能决定,据我估计,大约要十来万吧。”
也不算太便宜,毕竟它的规模不大,这时候十几万块钱可不是小数字。
也不算太贵,就是看在邢主任的面子上,董书记也会主动压缩利润空间,毕竟大家都是国营单位……
李默点了点头,又拿出第二套图纸,也有好几张。
董书记看后问:“李默,你确定要盖这样的房子?”
“是。”
“太刺人眼睛了。”
李默也知道它过于招人眼球,还刻意压了压,否则按照他原来的规划,会比这几张图纸上的房子更惊艳。
“就是它了。”李默说。
上面都知道自己是富了,不过就是盖一栋别墅,又能怎的?
“李默,这样的房子修起来,会比你盖的那座学校花费还要大。”
“我知道。”
“这……”
“有它在,上面即便听闻后,也会什么也不问。”李默指了指第一套图纸上的一块石头,上面有三行字。
大字是南岗小学。
还有两行小字,一行是总理的名言: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另一行字则有些古怪:Loooo1!
“Loooo1?”董书记回味道,突然醒悟:“你……”
“不管能不能实现,努力吧。”李默平淡地说,其实这一行数字,他也是有意写给上面人看的。
“好,好,有这个,你盖什么房子,也不会有人问了。”
星期天,李默带着这家单位的一个工作人员回去,现在柳叶圩正在防洪抗险。
住在川省,会知道一个词:堰,都江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