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爸,你上次回来,将户口本挪在我包里,”李默又从包里拿出户口本。
“我上次去,你为什么不说?”李默母亲很不满地说。
农村用户口本很少,一般只有在交农业税时出示一下。可是李家农业税早交过了,不然李默也不会将户口本偷偷扣下来。
问题是前段时间,公社弄来一批化肥,让各户种大棚蔬菜的农民,持着大队证明,以及户口本去买化肥。化肥紧张啊,种蔬菜的农民越多,化肥就越紧张。
李默母亲在家找户口本,找了大半天没有找到,然后与李广平爆发了一场“战争”,骂李广平到美国看花花世界,都看花了眼睛,连户口本什么时间掉了,都不知道。
李广平觉得很冤枉,不错,王翻译很热情,敢情他真以为王翻译是一个大大的好人呢,带着李广平转了很多地方。不过李广平美国一行,当真很舒服吗?从巢市赶到鸠城,再从鸠城赶到魔都,从魔都赶到香江,从香江赶到纽约,从纽约赶到洛杉矶,从洛杉矶赶到西雅图,再返回洛杉矶回国,一半时间就在路上折腾了。
两人大吵了一架,气得李默母亲跑到李默舅舅家,但大棚蔬菜得要人管理,李广平只好又跑到李默舅舅家将李默母亲接回来。最后还是曹书记出面,给了化肥,又替他们开证明,重新办了户口本。
听着父亲杂七杂八地边吵边说,李默额头上冒汗,他立即打断这个不好的话题,问:“爸,电视机问了没有。”
“有人想买,但多数想买黑白电视机。”
李默皱了皱眉头。
他给出的价格表面上似乎不是很诱人,若是有渠道的话,一台RB黑白电视机也不过五百来块钱,不带遥控器的十八英寸不到一千五百块钱,带遥控器的一千五百多。
李默所说的,只要卖到中国的,产品质量都比较次,可对于普通农民来说,他们显然不知道了。
但这是有渠道的,没有渠道,加上五六百块钱,也未必能弄到一台彩电。装电话难,想买一台进口彩电,并且是平价去买进口彩电同样也困难,不然电信部门领导都不会与李默搭成交易了。
因此到了86年年,价格放开后,一台苏城组装的索尼十八英寸彩电能卖三千多块钱。
因为大棚蔬菜,曹镇这些农民信息变得更发达,相信他们也能打听出这两者之间的差价。
不过若是黑白电视机,交了关税、托运费后,差价几乎变得很小,也没有那么紧张。
“爸,你再劝一劝他们,机会难得,以后我也不会再让郝立克带电器过来了。”李默这个举动,主要还是怕烦,怕一到晚上几百个乡亲跑到他家看电视,但也不是坑各个乡亲,下回他不让郝立克带了,有人再想买,十八英寸的,没有两千多块钱,是休想买来了。
“我再说说。”
李默也没有太在意,只要有十来户人家动了心思,想买,不管是黑白,还是彩电,不会有太多的人往他家里跑。李默得赶紧做另一件事,他先让父亲伐下一棵小树,用锯子锯成几截树桩。
李广平莫名其妙,李默跑到隔壁李大政家里。
这是他前世一段很不好的记忆,也就是在几年后吧,李大政父子将李默家一棵柳树砍倒了,拖回家中,李广平夫妇上门论理,结果被李大政父子暴打了一顿。李默父亲被打得鼻青脸肿,在医院睡了好几天。
那时李默还没有完全“开窍”,一颗大杨柳,在农村不稀罕,而且他们三兄弟当中,李大政是D员,平时看上去很和蔼,为什么突然变得穷凶极恶?
慢慢长大后,李默才明白关键。
一棵大杨柳不稀罕,可种在两家屋基地交界的地方。树是他们家的,这块宽约二十公分的屋基地也等到变相的是他们家的。
不是二十公分宽的屋基地,还牵涉到三个问题。
第一这里是圩心,也就是圩的中心区域,地势比较低,汛期到来时,长江的汛水一时半会流不到东海,于是长江沿途地区为了确保江堤安全,将各条支流的水闸关上。水闸关上,各条支流的水位会迅速上涨,涨到什么地步呢,最高水位能与圩区低洼处相差十几米,比传说中开封外的黄河悬河还要悬。
这种情况下,各圩区排水站不敢将圩内的水往外排了。虽然水稻不怕水,遇到汛期雨水多的时候,低洼处的稻田产量多少会有损失。
因此往往建造新房子之前,必须将屋基挑得很高,李默家前世的屋基就有八十多公分的高度。
二十来米长,二十公分宽,八十多公分高度,想一想要担多少泥巴,耗费多少劳力。
其次是取泥的难度,一般到秋后农闲时,到人家田间取泥,人家也不会任你无限度的取泥,生生将稻田变得低洼起来,散香烟是必然了,领人家的人情也是必然了,可还是不够,李广平主要还是在自家秧田里取泥,生生将半分田秧田取得变成一个小池塘。
最后是屋基地的面积有限。
纵然给李大富再多的香烟,再多的猪肉,李大富也不敢拿出多少秧田,给李广平做屋基地。后来李广平只好从自家秧田打主意,拿出近一分半的地,做了屋基地。
这是现在政策不管的,不允许,大队干部能过来将你家房子都拆掉了,但政策不管,这些地的面积还得算在耕地面积上,那每年就要乖乖地交农业税,以及其他支出。
李大政这颗树抢下去了,屋基地、门前的谷场、后面的院子,一厘多地抢走了。
人还是那个人,但在这种利益下,于是变得凶恶。条件好了后,大家心态渐渐放宽,隔壁也没有在上面盖房子,而是当成了过道……“争议地区”,我们两家共同拥有吧。李广平吃了苦头,有了“自知之明”,也没有当真。
李默想明白后,只能感慨,丛林法则无处不在,国家如此,邻里关系也是如此……
------------
第118章 六尺巷(下)
两家都要盖房子,隔壁已经挑泥加高屋基地。
李默劝父亲不要动,这种新挑起来的屋基地,不牢固,盖瓦房不存在问题,一旦盖起厚重的楼房,就会引起不好的后果。前世李广平盖的楼房就是如此,屋基地不牢固,加上土瓦匠技术又不行,房子盖好,几年后,楼板开裂,于是在上面用水泥浇灌了一条小埂,不然下雨天,雨水都能淋到屋子里。都这样了,只要有一个五六级的小地震,估计摇上几下,李家楼房就会成一片瓦砾。
想要房子牢固,还得用石渣做屋基地。
而且在自己催动下,整个塘湾村大半人家都将盖房子提上议程,整整提前了三四年。隔壁也在挑屋基地泥,弄不好,冲突还会发生。当然,发生了,李默也不害怕。但没有这个必要,提前避免岂不是更好?
他找到李大政,说:“二伯,你家明年要盖房子啊?”
“是啊,我家只盖一个瓦房,不像你有本事,要准备盖一栋大房子。”李大政笑【创建和谐家园】地,慢条丝理地说。
李广平一直不盖房子,有人不理解,公社的领导都过问了,李广平依照李默答复说,到明年,再等一批稿费下来,争取盖一栋大房子,一次性将房子盖好,以后省得为房子烦神。
公社领导还以为只是一栋普通的楼房,听后笑笑也不作声了。
“什么大房子,只是有一个想法,哪边的钱也不好赚,到手了才算是我家的钱,”李默谦虚地说了一句。
然后请李大政看两家屋基地的分界线,李大政不满地说:“小默,这有什么可看的,难道我家还赖你家的屋基地。”
呵呵……
李默心中冷笑一声。
前世那场暴力给李默带来深远的影响,他是一个好心人,但因为这件事,对他影响可不小,原因他也知道,这是两家实力严重不对待的结果,父亲临事时处理的手段不高明,太过简单直接,才迎来了场惨痛的羞侮。
可对他影响一直存在着,包括他对人性的看法,也是持悲观消极态度的。
两世为人,李默都不是坏人,心性比较善良,但对其他人始终持着一种戒备心。
前世李默只是一个小人物了。但这一世,继续对李默影响着,只要对李默产生影响,以后李默的举动则会产生更大的影响……
那是以后了。
李默继续微笑地说:“二伯,有一句话叫先小人,后君子。看看我与美国哪家公司签订的合同,多细密啊,不能因为我书写得不错,或者他们对我也不错,就马虎大意,以后反而扯不清。”
“那好吧。”
两家人来到屋基地分界线,李默很自觉,退后了十几公分,说:“二伯,就从这里开始分割如何?”
“行啊。”
但李默被李广平拎了回去,责问:“你傻了吧,让出了多少?”
“不让行吗?你没有看到他家的泥巴已经覆了过来?这就摆明着想占便宜。闹将起来,我家能斗得过他家吗?而且这么大房子盖起来,多刺人眼哪?”李默反问道。
“屋基地还够用吗?”
“不让也不够用,用秧田来做屋基地。”
“可……”
“爸,可什么?两分田秧田一年能挣几个钱?”
不开发到这里,土地仅是粮食收成,价值很可怜,就是以后开发到这里,李默也不会在乎这几个钱。
而且这个房子一旦盖起来,确实太招人眼。李广平叹了几口气,用力地在李默画下的直线上,将几根树桩打下去。
回到家中,李广平默默地喝起老酒。
“爸,你从河东搬过来了,门户单薄,又没有什么血亲在身边支援,那时你就要想好了,要面临着这种结果。”
其实与前世相比,李家生活环境变得好多了,不是每一个人都有感恩的心,也不是每一个人都会领李家的人情,但至少在表面上,他们不敢表达出来。
李默继续说道:“爸,你还要明白一件事,我家高度已经不一样了。”
“什么不一样?”
“爸,我陪你喝两杯吧。”
如果郝立克看到了,也会像乔治一样喊卖糕的,但在曹镇农村很正常,半大孩子喝酒的不要太多。
李默酒量还行,不过前世戒掉后,渐渐没有什么酒瘾了。倒是烟瘾一直存在着,好几年拘于年龄,没有吸烟了,但看到别人在抽香烟,偶尔还动过想买一包回来抽的心思。
李默喝了一杯酒后,又说:“爸,能占多点地?我知道你心痛地,知道美国吧,他们哪边不说亩,而说英亩,一英亩等于六亩,我们这边的大亩,则等于三亩【创建和谐家园】分田。一万英亩大约三四百万美元就能买到了,你想要地,以后我给你买一个农场,如何?”
李默这个价格不大标准,一般回报高环境好的农场会比李默所说的价格还很贵,回报低环境差的农场会比李默所说的价格还要便宜,但越是便宜的农场越不易经营,特别是中国人过去,两眼一抹黑,什么也不懂,十之【创建和谐家园】,会立即亏本。
李默只是做一个比喻,实际美国农场也值得投资,但对于李默来说,回报率太低。
“怎么可能拥有那么多耕地?”李广平不相信地问,一万英亩,几乎相当于大半个柳叶圩的耕地面积。
李默的高祖就是大地主,不过几百亩良田。
“人家是机械化生产,科学管理,我说的只是中小地主,听说还有几个大地主拥有上百万英亩的耕地或牧场,要么等以后我们家有了钱,我去哪边替你买一个小牧场或小农场,不大,五六千英亩的,反正我也替你办了绿卡,出国方便了,偶尔出国散散心。”
“我连英语都不懂,出什么国。”
“难道你以后不出国吗?你不出国,我出国怎么办?”
明年还得要陪着李默出国,这是李默与矮脚鸡签订的合同条约之一,必须要遵守。
“真不行,以后你随王翻译学几句英语吧。”
“我这么大人,学什么英语。”
“随你。”
“过春节,你去你干爹家拜过年吧,”李广平说,他绝不是显摆的:“我今年春天在他家吃饭,他家还是一台小黑白电视机。”
“行,”过年不去,明年夏天李默也想去,有的话得说清楚了。
“小默,我家挣这个钱,应当没有关系吧?”李广平有些担心地问。
大道理他不懂,李默还有意隐瞒了许多消息,但这么多收入,隐隐地也让他感到不安。多一点,那怕是真正的万元户都没有问题,现在却是几十万,几百万,未来弄不好是几千万的财产,他有些不放心。
“爸,你也想到了啊。”
“废话,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米还要多,这么多年,什么风浪没有看到?”
“有没有领导下来过问我的收入?”
“公社有领导问过,我就说你岁数小,哪边的人觉得稀奇,买的人多,哪边的书贵,可能收入不错。”
“答得好,领导还有没有说什么?”李默又追问一句。
------------
第119章 大赢家(上)
生活着总有一些窝心的事,曹操也不例外,但也有一些让人高兴的事。
于得财的大儿子结婚了,于家三兄弟,于家老三全家搬到东镇,那什么也不说了,于家老大与于家老二,与李家关系都不错。
况且都受了李默的恩惠,于得财也强行将李默拉去吃喜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