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回档一九七八》-第72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眼下鸡蛋仍是一个稀罕物,1987年4月10日《BJ日报》头版,醒目刊出大标题:《如今,BJ城里人,平均一天一个鸡蛋》。

      也就是四年半后,能不能时常吃上鸡蛋,还是京都人的一个重要标志……

      因此老太太偶尔煮一个鸡蛋,放在米粥里,给李默吃,让李默十分感动,要知道老太太自己都舍不得吃,余下的一起留给她孙子吃了。

      好人未必有好报,遇到李默这样的,则不同。就像那台电视机,李默就生生替她小儿子省了好几百块钱。

      三年后,苏老太太的大儿子想买一台彩电,那时李默依然在巢市读书,听说后,二话不说,立马替他又买了一台彩电,而且“特便宜”。以后小苏叔下岗,无奈之下,又找到李默,那还用说吗……但那要过好久了。

      李默来到学校,小胖低声对他说:“李默,我爸看好了一家房子,位置与环境都不错,就是有点贵。”

      “哦?”

      李默看重的是位置与环境,至于贵,他根本就没有放在心上,纵贵能贵到哪儿去。

      “我爸中午带你过去看一看。”

      “好的。”

      中午,李默带到老杜面馆,老杜带着他去看房子。房子离一中不太远,但离苏家有些远,苏家在一中的东南边,这个房子在一中的西北边,可喜可贺离市中心更近。

      整整七间房子,上面四间,下面三间,不是下面三间房子大,而是一间改成了过道,后面就是一个大杂院,里面住着六七户人家。

      老杜解释道:“我打听过,这几户人家都有工作,不闲着。”

      不闲着,就不会产生社会闲杂人员。

      老杜又不好意思地说:“小李,房子还行,但房子贵了,房主非得要一万一千多块钱,我压了半天,只让了几百块钱。就这破房子,岂不是抢钱吗?”

      李默卟哧一下乐了。

      他刚才进去看过,现在城市里房子的房间皆不大,七间房子,实际面积大约只有一百一十个平米,当然,放在开发商手中,以建筑面积算,那算不好了,说不定能算出来一个一百七八十个平米。

      但有一条,它是门面房,门口就是一条大街,这房子后来肯定会【创建和谐家园】的,可以这个面积,这个地理位置,再加上门面房,怎么着,也要补偿一个三百平米的房子吧。即便巢市以后房价不好,也是一百来倍收益。

      看着这房子,想着它以后的收益,李默都想将美国的钱带回来,什么也不做,派人到魔都与京都专门收购房屋了,然后一边收房租,一边静等着它们涨价,并且什么风险也担不着。

      “就是它了,杜叔,能不能替我再帮一个忙?”

      ------------

      第112章 首富(四)

      李默一人散了一包烟,房管所的人看了看户口本,也没有说什么,交了一些手续费,便替李默与房主办理了过户手续。

      不是香烟,香烟仅是起着提高效率之作用,更不是房管所的人马虎,谁能想得到一个小孩子拿着一万多块钱买房子。

      李默请求老杜帮的忙就是让老杜站在后面,什么也不说,房管所的人便会以为老杜是李默的家长……两人长得不一样,龙生九子,各有不同,有的像父亲,有的像母亲,有什么稀奇的。

      还要盖公章,公章是李默在路边小摊请人私刻的。

      也要签字,李默说了一句:“我老爸不识字。”

      这样就行了。

      这时就是这样的马虎。

      万一有人认出老杜,问题也不大,能认出老杜开了面馆,但有几个人知道他的底细?

      真知道了,可能有点麻烦,李默只好请邢主任帮助了。

      李默带着相关证明,走了出来。

      老杜略有些不放心地问:“李默,真是你家人让你买的?”

      “杜叔,真的,不然我得有多大的胆子?大棚蔬菜正是忙碌的时光,若是早上一段时间,就不需要杜叔出面了。”

      “也是啊,”可是老杜有些迷糊,先是拿出一万多块钱帮助同学,又拿出一万多块钱买房子,种大棚蔬菜能这么赚钱?

      李默还请求老杜再帮一个小忙。

      房主之所以卖掉这套房子,是他一大家要离开巢市,原因,李默也没有问,也没有权利过问。贵重物品人家肯定带走了,可粗笨的家俱,以及一些器皿,全部留了下来。

      李默也不打算动弹,顶多到明年,郝立克再来中国时,托他带一两台空调过来,再请人装上。

      不过得腾出一间房子出来,当成书房。腾房子容易,不过得请木匠过来,打几个大的书柜。

      这个难度不高。

      李默将钥匙交给了老杜,然后倚着栏杆俯视着外面,外面是一条比较大的街道,人来人往。

      李默不是看他们,他的心思早就飞到了九霄云外。前世,一个房子将他坑苦了……

      呆了呆,三人走了下来。

      小胖低声说:“李默,你家真有钱。”

      “还行吧,不过杜正伟,这件事就不要在班上说了。”

      “李默,你小看我了吧。”

      李默真没有小看一中的学生,从这所中学里走出了许多著名的官员、企业家、科学家、经济人,甚至将军。比如后来奇瑞的总经理,比如嫦娥一号轨道总设计师。

      有的已经离开了一中,有的还没有进入一中,有的说不定就正在一中读书。当然,李默肯定闹不清楚了。

      李默还要办一件事,这件事老杜也没有能力办得到了,那就是装电话。

      “装电话?”邢主任惊了一下,又说:“李默同学,你可知道一部电话花费得多少?”

      在眼下,也允许普通人装电话。问题是线路太少,一般只有局级以上的干部才能申请在家里装电话,级别跟不上的领导,只能排队等着,托关系找人批条的事情太常见了。

      不但领导,有一些刚下海的个体户、文艺明星,手中有了钱,也想装电话。

      没有电话,联系真的不方便。

      电信部门又无能为力,于是装电话的难题一下子成为社会问题,许多报纸都在长篇累牍地报道。

      直到八十年代中期,国家基础电信设施飞速发展,电话才渐渐进入千家万户。

      这是装的难度,装电话难,装完了电话,花费更惊人。

      每个月月租能收到近十块钱,后来涨到了十五块钱。想想一户农民辛辛苦苦地一年忙到头,能挣几个钱吧。

      月租贵,打电话更贵,特别是国际长途,随便聊几句,几十块钱就没有了,若是聊得稍长一点,几百块钱就没有了。

      电话质量差,电信设施落后,又导致了“四害”:错号、串话、掉线、杂音。

      有一个真实的事例,八十年代中期,有位老太太给在RB的儿子打国际长途,等半天好容易接通了,却听不清对方在说什么,急得这边“喂”了半天,一句正经话也没说成,可挂了电话一看话费单,老太太急了:460元!

      不提以后养的费用,装电话难,装电话需要收的手续费用也比较高。

      邢主任的意思,别看你写了一本书,赚了一些稿费,可这个电话对你来说,还是太超前。

      李默瞅了瞅办公室里没有其他人,他低声说:“邢放任,不瞒你说,我的稿费比你想象的要多得多,我打算暂时只带回来一小部分,余下的,我一起放在美国投资了。”

      “你在美国还有投资啊?”邢主任蒙了。

      “关于计算机领域方面的,一点小投资,但我总得要关注吧,没有电话联系行不行?”

      “这必须得有电话联系了。”邢主任说,打过去容易,到邮政局打就是了,但打过来就难了。

      “可是这个电话……”

      “我知道,这样吧,你对他们说一句,如果能替我将这件事办好了,美国哪边会有人明年春天过来,我让他从香江带几台东芝彩电过来,是在香江哪边卖的彩电,不是在国内卖的彩电。”

      小苏叔可能还不懂,邢主任是知道其中区别的。

      李默估算了一下价钱,又说:“十四英寸的一千块钱,十八英寸的一千五百块钱,数量只限五台。若真的不放心,每人交五十块钱订金就行了,等电视到了后,再付钱。”

      也不是李默要赚钱,大规模带彩电过来,得要交关税了。即便用火车托运来,同样也有一些托运费的,大约能保平成本吧。但以黑市汇率算的话,李默则又赔大了。

      这个诱惑砸下去,看相关领导还心不心动?

      “真的假的?”

      “我租住的苏家,他家小儿子让我买了一台,是单独带过来的,有点贵。他用来送礼,邢主任,你就不要说出去了。”

      “我懂,李默,能不能替我买一台?”首先邢主任心动了。

      “可以。”李默答道,反正也不用他出力气,正好郝立克闲得无聊。

      彩电的诱惑足够地大,只几天,邢主任就将李默带到了邮政局,得当着几个领导的面,打电话给郝立克。确实有这回事,手续马上也就办下来了。

      李默打电话给郝立克。

      这边是上午,哪边是上半夜,郝立克正好在家中。

      两人通了电话,李默将情况说了说,然后将话筒递给一个肥胖的领导。

      “我听不懂英语……”那个领导尴尬地说。

      “没关系,郝立克家离洛杉矶唐人街不远,侥幸学了一些汉语,就是不大标准。”

      会汉语,那就行,这个领导接了电话。其实李默用比较流利的英语在与郝立克通话时,几个领导基本就相信了。接了一会电话,这个胖领导点了点头。

      他还好奇地问了一句:“他是华侨吗?”

      “不是华侨,正宗的白人,郝立克是音译,他全名是菲德尔·郝立克,名字是菲德尔,姓是郝立克,原来是洛杉矶美迈斯律师事务所的大律师。”李默简单地解释了一句,人多嘴杂,因此李默让邢主任对他们说,李默有亲戚在美国,比较有钱,什么稿费、投资不能说了。

      “律师,那可是一个了不起的职业。”这个领导肃然起敬道。

      李默想笑,在中国,律师确实是一个了不起的职业,但在美国,也就那么一回事,不比老师高尚多少。

      几个领导要付订金,李默摆了一下手说:“明年开春吧,等他要过来时,我让邢主任通知你们。”

      但几个领导还讨价还价了一番,五台彩电生生变成了七台彩电。实际就是十七台彩电问题也不大,关键数量多了,大家就不稀罕,李默也懒得以后这些人继续找上门来烦自己。

      手续就不用说了,有的局级干部都没有办到的事,在李默手中,仅是几天时间就便好了。

      李默交了一年电话月租,但没有立即搬进新居。

      紧张的期末考度就要来到了,这天,方老师将李默叫到办公室问:“李默,你有没有写过其他的作文,刊登在报纸上?”

      李默摇了摇头。

      “那就奇怪了,省教育厅的领导为什么派人到学校过问你的事迹?”

      “省教育厅?难道是因为《守护》?可这本作文集已经出来一年多时间,为什么这时候关心?”李默不解地问。

      ------------

      第113章 首富(五)

      四个人来到苏家,进了李默的屋子,看着满屋子的书,全部肃然。

      不仅有郝立克带来的书,手中有了钱,李默陆续在巢市新华书店买来了七百多本书,与装逼无关。难道李默向苏家老两口子装逼?

      这是李默的爱好。

      有的书他是打算抽一点时间细看的,有的书则是为了查资料的。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21 14:4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