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美国数学,后来中国学生也是懂的,美国人的数学能力,后来大多数中国人懂的。
有的记者数学差,看着这四道题目,连声尖叫,卖糕的,卖糕的。
几家电视台的记者忠实的将这一幕拍了下来,还有两家居然来了一个现场直播,后面有记者在拍着画面,前面有记者拿着话筒解说。
两家电视台记者也有意思,一家两个记者在打赌李默能不能做出来,一家记者则正义凛然地谴责《HSD邮报》这个记者是有意刁难。
李默看了看题目,心想还好,只能做高中的了,大学的,他暂时是不可能做得出来。
他拿起粉笔,几乎是不假思索,将四道题迅速解了出来。
“请问这位先生,我做得对不对?”
那个记者看来数学也不错,没有看参考书上的答案,点了点头。
李默这才对着话筒说:“我不认为我聪明,只认为我早熟,包括对知识的理解也是如此,但是……我也说实话,我对混沌理论也不大了解。”
下面大哗。
李默做了一个手势,让他们安静,然后说:“不要说爱德华·诺顿·劳仑次的混沌理论,就是普通的高数,我也不是很熟悉。不过我无意中看到相关的书籍后,我觉得将这种理论代入到书中,会很意思,于是用我懵懂的理解,套用了一些数学理论进去,包括混沌理论。但我想问各位的是,你们看的是故事情节,还是数学理论?我敢发誓,爱德华·诺顿·劳仑次的书肯定没有我的书卖得多。”
哈哈哈,大伙一起笑了起来,这样,就辨了过去。
另一个记者挤进来问:“默李,我承认你很聪明,否则也解不开这四道题目,但我想问一下,你现在在读高中吗?”
李默挠了一下头说:“虽然在小学我每次考试第一名,上了初中后,因为分心写小说,我每次在班上只能占据第三名第四名,对了,我不是读高中,而是在读初中,初二年级。”
李默这话容易让人产生误会,他这个三四名,乃是四县一市最好中学的尖子班上的三四名,与普通三四名能一样吗?
“你是说,还有比你成绩更好的学生……你都做出了高中数学题……”那个记者不相信地说。
“所以我不认为我很聪明,另外学和用是两回事,会学不代表着会用,比如我,我对混沌理论一知半解,甚至连皮毛都不大清楚,但就敢将它搬到我的小说里,奇怪的是爱德华·诺顿·劳仑次居然没有提出异议,难道他没有注意吗?”
下面的人又是笑,又是鼓掌。
这也是一个梗,爱德华还活着,这本书出来后,因为里面写了稍许混沌理论的知识,有记者打电话问他,他便答道,这是一本很棒的书,但我不认为作者只有十岁,尽管他只浅浅地写了一些数学理论知识,但绝不是十岁的孩子能掌握的,难道他比爱因斯坦还要聪明?这可能是红色中国在造假。
由是引起一番更大的争议,当然,约翰逊也将这些情况向李默反映了。
一个记者问:“据我所知,你的国家很穷,你的家庭似乎也很贫穷,你的知识从哪里学来的?”
李默未来之前,矮脚鸡在造势,但随着这本书的面世,质疑的人越来越多。
李默来了,就站在大家面前,聪明,不怯场,谦虚中又透着自信,还略略有些小幽默,那么问题来了,中国有这样的人才,为什么这么落后呢,这才是这个记者最想问的。
这个问题还真将李默难住了,不是后面的问题,而是最前面的那句话。
------------
第九十七章 母亲与妻子(下)
李默扭过头,看着这家书店,规模不小,他又问那胖经理:“请问,你这里有华文书籍吗?”
“有。”
李默又看了看人群,人群里也有一些华人,他大声说:“有那个华裔,对中国古典书籍,也就是诸子百家,四书五经比较懂的?”
好几个华人举起了手。
李默点了一个戴眼睛的中年人说:“请麻烦那位先生到书店里找来几本古籍。”
“好来,”那个华裔大声地用汉语答道,然后钻进了书店。
李默这样说:“不瞒各位,我家里情况可能比你们想象的还要糟糕,父母没有一个人识字,我不是指英语,而是指我的母语,乔治知道情况,他可以做证明。”
乔治在边上点了一下头,他心里说,准确地说法,比你说的还要糟糕!
“我上学时,直接从三年级开始上的,之前读书识字,是我家有一些亲戚,他们家里有一些书,也有一些孩子在上学,通过这些书,给了我最初的启蒙知识。当然,这些书肯定不能支持我写出《侏罗纪公园》。因此我随我的祖母,去了城市,她有一个弟弟在城市里。那时我还小,买了许多书,不过我家依然很贫穷,不可能买所有的书。我便利用年龄的优势,撒娇卖乖,得以进入市与各大学的图书馆,抄来许多资料。”
乔治在边上说:“我也可以做证明,那本资料笔记,我还看过,不过我可看不懂哪些方块字,只看到上面密密麻麻地记了许多东西,对了……还有许多数学公式,爱戴华,你坐在电视机前观看吗,我可以大声告诉你,默李没有造假啊。”
这个梗,可能要流传很久了。
“各位女士们,各位先生们,我再说一件事,这本小说不是我的处女作,我在小学毕业时,已经在国内出了一本书。乔治先生也可以做证。”
“是的,我看到过这本书,就是没有《侏罗纪公园》篇幅长。”
两本书能一样吗?
但李默说得不清不楚,乔治就是看了,也同样不清不楚,下面的美国人更不知道了,这回不是十岁出书,而改成了八岁出书,他们又开始叫起卖糕的。
正好那个华裔拿着书过来,李默说:“麻烦这位同胞,你上台来,从这些古籍里择出一句话,或一段话,让我诠释一下。”
一个记者问:“这些是什么书?”
“先生贵姓?”
“不敢,我姓胡。”
“胡先生,你可以向这位先生解释一下,你手中是什么书吗?”
“可以的,这些书是中国最古老的书,文字比较简洁,只有那些有很高学问的人才可以看懂。”
“谢谢胡先生,请你从这些书中找出一句话,再用粉笔写在黑板上。”
“好的,”姓胡的中年人在这些书里翻找,找来找去,在《易经》里找出一句话:见群龙无首,吉。
别以为这六个字简单,换作一般人来,都诠释不清楚,那怕是度娘上的翻译,也不准确。
李默稍稍犹豫了一下,不是他不能诠释这句话,而是琢磨着,能不能用英语来诠释,想了想,还得算了吧,最简单的,比如这个爻,直译不可能了,必须意译,是译成绳结,还是译成element,感觉都不是太准确。
还是让下面这些记者头痛去吧,他索性改成了母语:“这是出自乾卦,孔子修《易经》,显然他不可能算命了,实际《易经》里讲了许多道理,并且极具有辨证观,这才是孔子看重的地方。比如乾卦七爻,第一爻是潜龙勿用,这个龙不一定是龙,可以指某样事物的发展,或者是人,或者是当时的诸候国。在力量弱小的时候,必须蛰伏起来,积累自己的力量。”
“第二爻是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力量稍稍强壮,可以尝试着做事,大人不是大人,可以当成大人,也可以当成事业、作为。第三爻是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虽然力量稍稍强壮,还不是真正的强壮,必须勤奋努力,坚持正道。第四爻是或跃在渊,无咎。在前进的道路上会遇到极大的困难,但因为坚守正道,有惊无险,必然能平安渡过。第五爻是飞龙在天,利见大人。这时候力量已经变得很强大,可以有大作为。第六爻是亢龙有悔,当自身力量上长到一定地步,千万不能骄傲自满,胡作非为,否则必然会招来重大灾祸。各位,你们说它还是不是用来算命的?”
“最后一爻便是这个见群龙无首,吉,后面《象》里还有一句,天德,不可为首也。各位同胞,你们应当知道孔子是比较维护周王室的,五霸争雄不仅催毁了由周王室领导的春秋秩序,也威胁了比较弱小的鲁国安全。因此这个天德不是天德,而是周王室,而是大道。化成做人,那怕做皇帝,也不能以为自己力量强大,凌架于这个大道之上。包括他自己兴修的儒学,也不希望会出现后人所推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而是要百家【创建和谐家园】,百花齐放,才能相互促进。”
有没有道理?
放在这时代的国际环境下,都有着大道理!
在场的华裔听傻了,不管李默说得对不对,但这个年龄,夸夸其谈着《易》,真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姓胡的华裔呆了好一会儿,举起手,猛力地拍起掌来。
李默这才换成了英语:“各位女士们,各位先生们,英语我还是很弱的,母语才是我的强项。也许我对文字理解能力,有着一定的天赋吧。这样,可以回答出刚才这位先生所说的,我从哪里学来的知识。也许几年前的我,缺少着各种条件,但有了条件,则能被我侥幸地抓住。”
下面的人又一起拍起巴掌。
李默用汉语说了一大堆,他们是听不懂,不过看着在场华裔的表情,知道李默一定说了一些了不起的诠释,否则不会有这种表情产生。
“我顺便说一下,在我的心中,我的祖国就是我的母亲,生我,育我,无论它再怎么贫穷,我也会热爱她。各位女士们,先生们,若是你们母亲贫穷,你们就不爱她吗?在一个偶尔的机会,我听到了贵国的一些情况,随着我对它的了解,才知道它是如此强大而富裕。在那时候,我就将它当成了我的妻子,我也爱它。”
夸美国好了,巴掌拍得更响。
“正好,我的母亲与我心中的妻子,关系很是密切,这让我感到很温暖。当然,我的母亲是很贫困,但诸位,能不能维护一下我幼心的自尊心?”说到这里,李默拍了拍他瘦弱的胸脯:“还望诸位,不要再提了,若问,请问有关书的话题。”
妻子,才见鬼去吧。
美国不是漂亮富有的妻子,而是一个超级强大的泼妇,未来地球上最大的恶霸,无赖,地痞。
这与李默无关了,只有西亚哪些傻呼呼的老百姓主动地配合着美军,将萨达姆、卡扎菲送上了绞刑架,然后自己也上绞刑架了。
李默这么说,还是为了挣老美的钱,另外就是……避免不必要的羞侮。
此时,在美国人心中,中国的地位就像后来的印度一样,贫困而落后。当然,比印度好得多,一大群人智商低下而懒散,军队也没有多少战斗力,并且可笑的是,还超级盲目自大。
奥巴马拼命地想扶持他们对付中国,但使了吃奶的力气也扶不起来,看到这种情况,奥黑无奈,只好亲自赤膊上阵。
至少他们敢瞧不起中国,但不敢真正地藐视中国。
其他一样,也就是一方面他们超级看不起中国,一方面又清楚,需要中国来协助美国,对付苏联。
李默如果不主动揭开这个话题,后面说不定还会有记者直接问出来,你们中国现在有多穷哪,有多落后哪,看到我们美国这样,你有什么感想哪?
大伙又轻轻地拍了几巴掌。
是盟友了,也就善解人意了,孝顺不对吗?爱国有错吗?考虑到祖国的尊严,难道不应该吗?
一个记者又问道:“听说你打算写三部曲?”
“不是打算,这套书肯定会写三部曲,并且以后会出现更多更强大的恐龙,背景也会越来越大。”
什么背景,这是创意,李默不会说了。
“请问第二部你什么时候能写完?”
“各位女士们,各位先生们,你们大约也听说了,我与矮脚鸡图书公司签订的合同里,有重要的一条,不得泄露我家的地址,以及其他相关信息。主要就是怕耽搁我的学习,想要写好小说,自己必须掌握更多的知识。比如混沌理论,因为我半懂不懂,只能一带而过,不敢多写。如果我能掌握到更多的知识,这本书也许写得更丰满。因此学习,对我来说十分重要。想要学习好,必须有一个好的环境。这是我不愿意你们打扰我家乡的原因。也因为学习,什么时候写好下本书,我也不清楚,学习才是第一位,写作是第二位。而且下一本书与恐龙也没有关系,而是另一部书。”
“可不可以问一下是关于什么方面的书?”
“这本书是说一辆火车上发生的事。”
“火车上的故事?”有记者失望了。
“也不是你们想的火车上的故事,有一次我看到了火车从我面前经过,又看到车头冒出来的烟,忽然想到工业化所带来的一个不好的后果,那就是全球气候变暖。”
大伙再次蒙逼,火车与全球气候变暖,有什么联系?
“这本书我已经在写了,大约放寒假时能将它写完,但要经过反复修改,估计明年年底才能出版了,但这本小说依然是一本充满破坏力量的科幻小说……主啊,请原谅我的破坏念头吧。”李默故作夸张的,又抚胸说道。大伙看着他的动作,又是低笑,可是后面的读者眼里一起放着光,破坏好啊,越破坏,我们才越喜欢!
------------
第九十八章 外星人(上)
“你以前真是这样写作的吗?”一个记者拿起《纽约每日新闻》,指着上面的照片说。
李默没有看到标题,不然他会愤怒的,他用眼睛扫了那几张照片说:“是的,这几年夏天都是这么过来的,想不耽搁学习,又想抽出更多时间创作,只好这样。”
说完,他向约翰逊使了一个眼色。
约翰逊会意,说道:“今天采访就到此为止,下面到了签名售书环节。”
随着对李默越来越不质疑,问的问题也越来越不尖锐,但已经问了一个多小时,也确实要结束了。
李默开始签名。
他态度也好,有几个纸妹子忍不住在他脸上狠狠吻了几下。
西方女人一般十几岁二十几岁时,都长得很好看,到了三十几岁时,多半变成了肥大妈。但也不一定,因为饮食问题,还有人家现在生活确实好,有的女孩子十几岁时就变了样子。
漂亮的纸妹趴在他脸上啃就算了,有几个恐龙级的纸妹也趴在他脸上啃,其中有一个黑大妈,也不是黑人女孩子长得不好看,在李默脸上啃来啃去的一个黑人纸妹长得就很漂亮,但这个黑大妈最少有五百斤重,弯着肥大的腰部,也趴在他脸上啃,李默差一点被她啃吐掉了。
他这些精采的表情也让边上的记者抓拍下来,特别是这一幕,让几个记者拍完后,一起忍不住笑了起来。
中午草草地吃了一点东西,继续签名。
但到下午,李默渐渐坚持不住。这不是下午,而是下半夜。约翰逊知道他生物钟来了,虽然后面还有许多读者,约翰逊让李默停止了签名。
李默回到宾馆,倒在床上就睡着了。